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频域联合数据辅助MIMO均衡算法的多维度复用千公里级相干传输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博 王晨 +18 位作者 谭宇璇 王凯辉 丁俊杰 朱博文 田凤 沈磊 张磊 王瑞春 闫长鹍 陈伟章 叶兵 任建新 李凡 邓磊 李建平 秦玉文 李朝晖 忻向军 余建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3-1561,共9页
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式复用系统利用单根纤芯中的正交模式实现各独立信道的并行传输,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容量,解决单模光纤系统的容量危机.本文联合使用模式复用、波分复用与偏振复用技术,基于六模渐变型光纤实现了80个波长通道下32 Gbaud四... 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式复用系统利用单根纤芯中的正交模式实现各独立信道的并行传输,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容量,解决单模光纤系统的容量危机.本文联合使用模式复用、波分复用与偏振复用技术,基于六模渐变型光纤实现了80个波长通道下32 Gbaud四模双偏振16阶正交振幅调制信号的1000 km相干传输,并在接收端使用时频域联合数据辅助8×8多输入多输出最小均方算法,以补偿由光纤传输导致的模式耦合及模间色散等线性损伤.与传统的纯时域或纯频域多输入输出最小均方均衡算法相比,该算法分别实现了57.1%的收敛速度提升与25.1%的收敛误差下降.经过1000 km少模光纤传输后,80通道每个模式及偏振态的误码率均低于开销为20%的软判决前向纠错编码阈值2.4×10^(-2),系统净速率达68.2 T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传输系统 多维度复用技术 数据辅助均衡 多输入多输出数据均衡 时频域联合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炸点三基阵声学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董明荣 许学忠 +3 位作者 张彤 李家武 张敏 梁旭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349,共7页
多基阵联合定位有助于提高声学定距的精度。采用3个立体五元阵、数据处理器、GPS时间标记器和无线传输设备的声学子站建立了三基阵定位系统,对空中炸点进行定位。立体五元阵能去除声速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测量精度,将各个... 多基阵联合定位有助于提高声学定距的精度。采用3个立体五元阵、数据处理器、GPS时间标记器和无线传输设备的声学子站建立了三基阵定位系统,对空中炸点进行定位。立体五元阵能去除声速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测量精度,将各个子站方向线在中心站进行数据融合得到空中炸点的位置。三基阵孔径与最佳定位高度关系的仿真结果表明最佳定位高度约是三基阵孔径的1/3.已开展的实验计算结果显示该系统定距相对误差小于3%,定距精度比单基阵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声阵列 被动声定位 无线传输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列车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青峰 郑明君 +1 位作者 谢基龙 缪龙秀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1-73,共3页
笔者将GSM网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成功应用到列车安全监控系统中 ,系统监测数据经转储发送系统中转 ,由移动台系统实时、无线传输到基站微机系统 ,通过VC ++语言编制的软件系统实时统计分析数据 ,来监控列车运行状况 ,达到列车安全运行的... 笔者将GSM网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成功应用到列车安全监控系统中 ,系统监测数据经转储发送系统中转 ,由移动台系统实时、无线传输到基站微机系统 ,通过VC ++语言编制的软件系统实时统计分析数据 ,来监控列车运行状况 ,达到列车安全运行的目标。在列车安全监控系统中 ,不仅实现了数据无线实时传输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轻了工作强度。在济南铁路局装车试验并广泛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GSM网 列车 安全监控系统 安全管理 运行 铁路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勤 杨家玮 李建东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7,共8页
未来的通信对移动通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从单纯语音业务到多媒体业务的转变,通信中数据传输速率成为抑制日后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人们努力研究各种高效的编码、调制以及传输的技术,用以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空时编码是近年提出... 未来的通信对移动通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从单纯语音业务到多媒体业务的转变,通信中数据传输速率成为抑制日后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人们努力研究各种高效的编码、调制以及传输的技术,用以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空时编码是近年提出的重要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已经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方案中广泛应用。本文在介绍简单的空时分组编码原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对共道信号产生的干扰进行抵消抑制的技术。采用具有干扰抵消技术的空时分组编码系统进行并行数据传输可以充分利用干扰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有效的抵消处理,在原有的信道上能够极大的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种调制方式抗干扰性能的不同,对共道信号进行分步解码来削弱共道干扰的影响的空时分组编码并行传输策略。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的性能,为提高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做出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传输速率 空时分组编码 抗干扰技术 发射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技术在自由曲面重构和光顺处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洋宇 李东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5年第7期111-113,共3页
详细分析小波技术在自由曲面重构和光顺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小波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展望小波技术在三角域的应用。
关键词 小波技术 曲面重构 数据传输 光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rk的输变电线路实时故障监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建峡 朱季骐 +3 位作者 张月 张晓星 吕俊涛 白德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5-270,共6页
输变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是智能电网中数据量很大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在线的状态监测数据,还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实验数据、缺陷记录等,在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根据实际应用中输变电线路的故障类型,设计并实现了输... 输变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是智能电网中数据量很大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在线的状态监测数据,还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实验数据、缺陷记录等,在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根据实际应用中输变电线路的故障类型,设计并实现了输变电线路实时数据故障监测模型。其中,利用高效处理实时数据的Spark系统,研发出基于Spark的分布式ISODATA和模糊KNN大数据分析算法,与单机KNN算法相比,在时间性能上提高了70.75%效率,具有明显的计算效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大数据 输变电线路 故障监测 分布式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ISOdata) 分布式模糊k最近邻分类算法(K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结合是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7
作者 王树人 程福安 +1 位作者 李秀珍 孙月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047-1049,共3页
天津大学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项目“ZC1 蜗杆传动全新技术的理论研究”,并与天津市万新减速机厂联合,应用该理论研制开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ZC1 蜗杆减速机系列产品。我们的体会是,①科学研究选... 天津大学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项目“ZC1 蜗杆传动全新技术的理论研究”,并与天津市万新减速机厂联合,应用该理论研制开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ZC1 蜗杆减速机系列产品。我们的体会是,①科学研究选题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②产学结合加快科学研究项目的进程;③产学结合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1蜗杆传动 减速机 应用基础理论 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数字化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8
作者 庄明龙 陈书清 +1 位作者 范桂英 冯志生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1期28-34,共7页
简要介绍了江苏数字地震前兆台网的概况及其技术特点,列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 江苏 地震前兆观测台网 数字化 数据传输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Web信息的三级发布体系结构
9
作者 何军 周明天 李幼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8-90,93,共4页
提出了一种WWW信息的三级发布体系结构 ,用于大规模用户共享海量信息。它通过信息的三级发布和数据冗余存储将有用信息及时送给用户 ,使用户获取网上信息的方式由传统的访问远程静态数据库变为访问动态数据流 ,并从动态数据流中选择符... 提出了一种WWW信息的三级发布体系结构 ,用于大规模用户共享海量信息。它通过信息的三级发布和数据冗余存储将有用信息及时送给用户 ,使用户获取网上信息的方式由传统的访问远程静态数据库变为访问动态数据流 ,并从动态数据流中选择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数据下载到本地机中 ,供用户离线浏览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响应速度。该体系结构具有较高的可伸缩性 ,可节省网络带宽、减轻服务器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获取技术 三级发布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 WEB信息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AZ31镁合金的腐蚀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兴成 卢雅琳 +1 位作者 周金宇 陈菊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79-1783,共5页
为探究激光冲击对AZ31镁合金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钕玻璃激光器激光冲击处理AZ31镁合金表面,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激光冲击后镁合金表层的微观组织,分别在3.5%(wt)氯化钠溶液和空气中测试其三点弯曲腐蚀疲劳性能。微观组织表明激... 为探究激光冲击对AZ31镁合金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钕玻璃激光器激光冲击处理AZ31镁合金表面,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激光冲击后镁合金表层的微观组织,分别在3.5%(wt)氯化钠溶液和空气中测试其三点弯曲腐蚀疲劳性能。微观组织表明激光冲击波导致镁合金表面层产生超高应变速率塑性变形,晶粒内部存在与孪晶相互交叉、相互缠结的高密度位错而导致晶粒细化;腐蚀疲劳曲线表明激光冲击试样疲劳寿命高于冲击前试样,在空气中疲劳寿命提高约38.25%,在溶液中疲劳寿命提高约183.47%,激光冲击AZ31镁合金所产生的微观组织和残余应力是降低其裂纹扩展速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镁合金 微观组织 腐蚀疲劳 裂纹扩展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井ZVSP资料保真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11
作者 王建民 陈可洋 +3 位作者 侯维丽 张在金 鲍鲲 范兴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垂直地震剖面(VSP)已在油藏地球物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斜井VSP资料的处理研究较少。为此,针对斜井VSP资料开展保真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流程研究,主要包括能量补偿、波场旋转定向、波场分离、反褶积、走廊叠加等环节,并对关键技术... 垂直地震剖面(VSP)已在油藏地球物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斜井VSP资料的处理研究较少。为此,针对斜井VSP资料开展保真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流程研究,主要包括能量补偿、波场旋转定向、波场分离、反褶积、走廊叠加等环节,并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质控方法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形成的斜井零偏ZVSP资料保真处理与质控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井震标定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斜井资料保真处理与质控方法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资料 零井源距垂直地震剖面(ZVSP) 保真处理 关键技术 质控方法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数据扩展技术在OFDM系统中实现不等错误保护传输
12
作者 张艳玲 孙献璞 李建东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6,共6页
本文提出了采用数据扩展技术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实现不等错误保护(UEP)传输的自适应调制算法。利用原始数据符号传输特性相同的特点,分别研究了以提高信道容量为目标,功率一定,最大化传输速率的不等错误保护UEP算法;以及以用户... 本文提出了采用数据扩展技术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实现不等错误保护(UEP)传输的自适应调制算法。利用原始数据符号传输特性相同的特点,分别研究了以提高信道容量为目标,功率一定,最大化传输速率的不等错误保护UEP算法;以及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传输速率一定,最小化总功率的不等错误保护UEP算法。这两种算法均可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要求,保证不同优先级数据的不同传输质量和不同传输速率。仿真结果表明,最大化传输速率UEP算法可以在速率最大化的同时,保证传输质量要求;最小化总功率UEP算法可以在最小化发射功率的前提下,保证传输质量要求。与传统OFDM系统中相应算法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数据扩展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算法复杂度,减少有关调制参数信息的传输,在实现UEP时,在性能和复杂度之间具有较好的折中,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数据扩展技术 自适应调制 不等错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在状态检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丽娟 《南方电网技术》 2011年第A02期96-100,共5页
广西电网依托技术创新,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构建了支持状态检修的“4+1”平台。通过整合生产MIS等4大数据系统中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所需要的数据,在一体化数据平台上自动获取设备状态量数据,实现了设备状态和风险的自动评价及辅助... 广西电网依托技术创新,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构建了支持状态检修的“4+1”平台。通过整合生产MIS等4大数据系统中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所需要的数据,在一体化数据平台上自动获取设备状态量数据,实现了设备状态和风险的自动评价及辅助决策。利用“4+1”平台,广西电网在状态检修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介绍了广西电网“4+1”平台的总体概况及其在广西电网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检修 “4+1”平台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及风险评估辅助决策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 技术监督系统 线监测系统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压缩复用和回波抵消的全双工数字传输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海军 崔梦天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6-218,共3页
分析了传统的双绞线在实现数字传输技术中的难点和缺点,提出了采用时间压缩复用和回波抵消技术的新的全双工数字传输技术。这两种技术仍基于传统的双绞线,不仅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使得普通双绞线用户也能实现数据的数字传输。
关键词 双绞线用户 数字数据传输 时间压缩复用 凹波抵消 传输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剑英 王士栋 贺昌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4年第3期70-72,共3页
介绍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和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技术不但集成了油田开发过程中钻井、完井、油藏、测试等各个阶段的数据,形成了完善的钻井完井信息管理系统,而且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计算、为后方基地的决策,优化... 介绍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和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技术不但集成了油田开发过程中钻井、完井、油藏、测试等各个阶段的数据,形成了完善的钻井完井信息管理系统,而且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计算、为后方基地的决策,优化施工方案,预防和排除事故隐患,实时解决复杂问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业 钻井技术 信息技术 油田开发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P间高速数据传输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志红 戴曙光 +1 位作者 穆平安 黄杨晖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345-347,共3页
提出了利用FIFO实现DSP之间的高速、实时、可靠的数据传输,介绍了FIFO的原理及性能特点,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硬件接口电路及软件设计。
关键词 数据传输 DSP技术 FI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铸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及远距离数据通信系统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伟英 赵继印 +1 位作者 盖爽 李西林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6-37,40,共3页
压铸铝合金是汽车生产的重要材料,控制压铸工艺参数对保证铝合金性能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建立压铸铝合金成分计算机网络系统,其技术关键是压铸工艺参数的测量和数据传输。提出了一种高性能价格比的压铸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及数据... 压铸铝合金是汽车生产的重要材料,控制压铸工艺参数对保证铝合金性能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建立压铸铝合金成分计算机网络系统,其技术关键是压铸工艺参数的测量和数据传输。提出了一种高性能价格比的压铸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及数据传输系统,由AD289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并提取工艺参数传感器的模拟信号,AT89C52单片机控制MAX187A/D转换器对信号进行采集,通过MAX488通信接口电路实现了单片机与工业控制机之间的远距离数据通信。实际使用和实验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数据通信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 在线检测 远距离数据通信系统 铝合金 压力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红外系统图像动态显示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贤均 袁祥辉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87,共3页
为解决红外系统图像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动态显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出了用DMA重组传输数据,用多线程技术动态显示图像的新方法。在介绍了以PC机和TMS320C6201 DSP信号处理板构成的实时红外系统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DMA重组传输数... 为解决红外系统图像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动态显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出了用DMA重组传输数据,用多线程技术动态显示图像的新方法。在介绍了以PC机和TMS320C6201 DSP信号处理板构成的实时红外系统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DMA重组传输数据的实现过程以及多线程技术动态显示图像的原理及程序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技术是可行的、有效的,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实时性,系统可达到理想的实时动态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系统 DMA重组数据传输 多线程技术 TMS320C6201 动态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C^3I通用信息处理平台技术展望
19
作者 孙俊平 《现代电子》 1998年第2期1-5,共5页
分布式C^3I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通用信息处理平台,以协同三军达到现代战争的一体化。本文从我国的现状和技术发展动向等方面,探讨了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如系统组网技术、软硬件处理平台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
关键词 C^3I系统 实时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QR模型的新冠肺炎期间深圳市防控措施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韧哲 汪家伟 +1 位作者 叶声豪 王雄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7-264,共8页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以中国深圳市为代表的输入型地区疫情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出台很快趋于稳定.通过传播动力学SIQR(susceptible infectious quarantined recovered)模型模拟深圳市真实疫情发展,并对各项防控措施的力度进行打分...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以中国深圳市为代表的输入型地区疫情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出台很快趋于稳定.通过传播动力学SIQR(susceptible infectious quarantined recovered)模型模拟深圳市真实疫情发展,并对各项防控措施的力度进行打分,对不同措施得分下的疫情发展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若武汉推迟“封城”15 d,深圳的染病人数将增长69.5倍.当前深圳输入人口管控为80分、个人防疫措施为92分、城市内部人口流动管控为84分.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深圳市全方位和大力度的疫情防控有效避免了疫情在当地的爆发.当放松人口流动管控至40分时,若个人防疫力度为60分,感染人数会增至约900人;但若个人防疫力度为20分,感染人数会增至4百万人以上.因此,在疫情期间适当放松人口流动管控时,应时刻保持高水平的个人防疫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数学 传播动力学 定量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 防疫 全国迁徙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