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mune multi-agent model using vaccine for cooperative air-defense system of systems for surface warship formation based on danger theory 被引量:9
1
作者 Jun Wang Xiaozhe Zhao +2 位作者 Beiping Xu Wei Wang Zhiyong Ni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6期946-953,共8页
Aiming at the problem on cooperative air-defense of surface warship formation, this paper maps the cooperative airdefense system of systems (SoS) for surface warship formation (CASoSSWF) to the biological immune s... Aiming at the problem on cooperative air-defense of surface warship formation, this paper maps the cooperative airdefense system of systems (SoS) for surface warship formation (CASoSSWF) to the biological immune system (BIS)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of the defense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CASoSSWF and the BIS, and then designs the models of components and the architecture for a monitoring agent, a regulating agent, a killer agent, a pre-warning agent and a communicating agent by making use of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he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the multi-agent system (MAS), the vaccine and the danger theory (DT). Moreover a new immune multi-agent model using vaccine based on DT (IMMUVBDT) for the cooperative air-defense SoS is advanced. The immune response and immune mechanism of the CASoSSWF are analyzed. The model has a capability of memory, evolution, commendable dynamic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nd embodies adequately the cooperative air-defense mechanism for the CASoSSWF. Therefore it shows a novel idea for the CASoSSWF which can provide conception models for a surface warship formation operation simul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e multi-agent model (IMM) VACCINE surface warship formation cooperative air-defense system of systems (CASoS) danger theory (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法和粗糙集理论的接地网安全性状态评定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思华 杨桐 +1 位作者 段启凡 赵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4,共7页
接地网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对接地网安全状态的准确评估关系到电力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接地网安全性分级仅凭经验确定,安全性评估只考虑单一特性参数是否满足规定限值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分级(DT)法和粗糙... 接地网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对接地网安全状态的准确评估关系到电力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接地网安全性分级仅凭经验确定,安全性评估只考虑单一特性参数是否满足规定限值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分级(DT)法和粗糙集理论的接地网安全状态综合评估方法。将DT法应用于接地网安全性分级评定,再根据相关导则规程等要求的安全限值对实测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应用粗糙集理论计算出各个特性参数的综合权重,最后利用线性加权法得出接地网状态的综合评估结果。对工程实例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简单易行且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网 dt 粗糙集理论 权重确定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变频器输出RLC dv/dt滤波器仿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家校 《机电工程》 CAS 2014年第2期249-252,256,共5页
针对工业变频器驱动感应电机采用长电缆时会产生电压反射的现象,导致感应电机端过电压和高频阻尼振荡的发生,使电机绝缘加速老化,最终造成绝缘击穿等事故的问题,研究了将传输线理论结合电机系统模型分析应用到RLC dv/dt滤波器的详细设... 针对工业变频器驱动感应电机采用长电缆时会产生电压反射的现象,导致感应电机端过电压和高频阻尼振荡的发生,使电机绝缘加速老化,最终造成绝缘击穿等事故的问题,研究了将传输线理论结合电机系统模型分析应用到RLC dv/dt滤波器的详细设计中。首先通过分析长电缆传输时,变频器PWM输出脉冲对电机侧电压的影响,建立了"传输线—滤波器"一体化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得出了二阶RLC dv/dt滤波器的基本设计方法,推导出了相应公式以及电缆长度、电缆特性参数、电压反射系数等对滤波器参数的影响,最后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并对按照该方法设计的产品进行了模拟实际工况试验测试,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变频器输出dv/dt滤波器的设计,采用该方法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电压 传输线理论 RLC DV dt滤波器 反射 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ey-DEMATEL的煤矿隐患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占宝 刘小杰 刘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45,共7页
为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提出结合灰色理论与决策实验室分析法(Grey-DEMATEL),系统分析煤矿隐患的关键因素,通过收集大量煤矿事故数据和相关文献,建立涵盖多个维度的煤矿隐患指标体系,并基于实际调研和专家评估构建13个隐患指标。并运... 为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提出结合灰色理论与决策实验室分析法(Grey-DEMATEL),系统分析煤矿隐患的关键因素,通过收集大量煤矿事故数据和相关文献,建立涵盖多个维度的煤矿隐患指标体系,并基于实际调研和专家评估构建13个隐患指标。并运用Grey-DEMATEL方法定量分析隐患因素,识别隐患的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传递不准确、设备维护不及时以及工人违章作业是导致煤矿隐患的主要原因因素,而隐患结果因素包括设备故障、环境问题和管理缺陷。通过引入灰色理论,改进的Grey-DEMATEL模型可避免传统模型中权重计算的偏差,能够为煤矿隐患的识别和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隐患 灰色理论 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 关键因素 隐患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信息融合的多机组核电厂人因事件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王海勇 苏晓燕 +1 位作者 钱虹 潘晓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15465-15473,共9页
决策树(decision trees, DTs)被广泛用于多机组(multi-unit, MU)核电厂(nuclear power plants, NPPs)的人因相关性分析。然而,DT上的各分支对应的影响因素的状态很少,且专家只能选定其中一种状态,这并不能准确地表达实际情况。为此,在D... 决策树(decision trees, DTs)被广泛用于多机组(multi-unit, MU)核电厂(nuclear power plants, NPPs)的人因相关性分析。然而,DT上的各分支对应的影响因素的状态很少,且专家只能选定其中一种状态,这并不能准确地表达实际情况。为此,在DT的基础上结合D-S证据理论(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DSET),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信息融合的多机组核电厂人因事件相关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DSET表达专家意见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并建立基本概率指派(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 BPA)函数;其次,融合多个BPA函数得到专家群决策结果;最后,根据融合结果及DT得到人因事件的相关性等级并计算联合人误概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灵活地表达和处理专家评估意见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得到更为合理的人因可靠性分析(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HRA)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组核电厂(MU-NPP) 相关性分析 决策树(dts) 证据理论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41
6
作者 窦林名 陆菜平 +2 位作者 牟宗龙 秦玉红 姚精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0-694,共5页
提出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即采取松散煤岩体,降低强度和冲击倾向性,使得应力高峰区向岩体深部转移,并降低应力集中程度,使发生冲击矿压的强度降低,使得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达不到最小冲击能,从而防治冲击矿压的发生.强度... 提出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即采取松散煤岩体,降低强度和冲击倾向性,使得应力高峰区向岩体深部转移,并降低应力集中程度,使发生冲击矿压的强度降低,使得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达不到最小冲击能,从而防治冲击矿压的发生.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在三河尖矿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击矿压 强度弱化减冲理论 减冲解危 危险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罚对信息安全策略遵守的影响研究——威慑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的整合视角 被引量:23
7
作者 林润辉 谢宗晓 +1 位作者 吴波 李大辉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针对已有的关于信息安全策略遵守/违规的理论普遍存在解释率不高和研究结论不统一等问题,本文建构了一个威慑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的整合框架,并利用320名被试参与,采用模拟场景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处罚确定性和严厉性通... 针对已有的关于信息安全策略遵守/违规的理论普遍存在解释率不高和研究结论不统一等问题,本文建构了一个威慑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的整合框架,并利用320名被试参与,采用模拟场景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处罚确定性和严厉性通过影响违反代价进而影响信息安全策略遵守意向,即违反代价在处罚确定性和严厉性与信息安全策略遵守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这个结论解释了处罚如何影响员工的遵守意向。此外,本研究还在信息安全情境内验证了敏捷性对信息安全策略遵守意向的正向影响,丰富了威慑理论的实证研究。该结论也可以推广至一般性违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威慑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体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 被引量:24
8
作者 窦林名 陆菜平 +2 位作者 牟宗龙 秦玉红 姚精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69-175,共7页
冲击矿压实质是煤岩体能量积聚与释放的过程,当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达到其极限冲击能时,就可能发生冲击矿压.煤岩体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就是在强冲击危险区域,采取松散煤岩体方式,降低强度和冲击倾向性,使得应力高峰区向岩体深... 冲击矿压实质是煤岩体能量积聚与释放的过程,当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达到其极限冲击能时,就可能发生冲击矿压.煤岩体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就是在强冲击危险区域,采取松散煤岩体方式,降低强度和冲击倾向性,使得应力高峰区向岩体深部转移,并降低应力集中程度,从而使发生冲击矿压的强度降低,这样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达不到最小冲击能,因此可防治冲击矿压的发生.煤岩体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在三河尖矿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弱化减冲理论 冲击矿压 减冲解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危险理论的APT攻击实时响应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瑜 LIU Qingzhong +2 位作者 李涛 曹均阔 吴丽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90,共8页
针对当前破坏性极大的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威胁,提出一种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APT攻击实时响应模型。定义了网络活动中的自体、非自体、危险抗原、危险信号、抗原提呈细胞(特征提取器)、免疫细胞(特征识别... 针对当前破坏性极大的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威胁,提出一种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APT攻击实时响应模型。定义了网络活动中的自体、非自体、危险抗原、危险信号、抗原提呈细胞(特征提取器)、免疫细胞(特征识别器),使用危险信号浓度来实时定量计算抗原危险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抗原提呈细胞、免疫细胞和抗原基因库动态演化方程。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有效克服了抗原危险性难以实时定量计算的问题,且对于APT攻击抗原的检测较传统方法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理论 APT攻击 人工免疫系统 危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新型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许春 李涛 +3 位作者 刘孙俊 赵辉 张建华 刘念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0-85,共6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危险理论(Immune Danger Theory,IDT)的新型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给出了抗原凋亡和坏死过程的定义,定量计算危险信号,并以此检测网络攻击.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保持传统AIS自学习、自适应、多样性等优点,而...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危险理论(Immune Danger Theory,IDT)的新型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给出了抗原凋亡和坏死过程的定义,定量计算危险信号,并以此检测网络攻击.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保持传统AIS自学习、自适应、多样性等优点,而且能降低免疫学习时间和错误肯定率,是一种网络入侵检测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危险理论 危险信号 人工免疫 入侵检测系统 错误肯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袁永才 李术才 +3 位作者 李利平 雷霆 王升 孙柏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06-2414,共9页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基于突变理论建立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突变理论模型。基于我国近300例隧道塌方资料的分析,结合隧道的地质因素、勘察设计因素以及施工因素,选取围岩级别、地下水、偏压、埋深、地质勘查、开挖跨度、施工技术水平和施...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基于突变理论建立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突变理论模型。基于我国近300例隧道塌方资料的分析,结合隧道的地质因素、勘察设计因素以及施工因素,选取围岩级别、地下水、偏压、埋深、地质勘查、开挖跨度、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这8个主要因素作为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指标,并对这8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定量描述;在对红岩寺隧道孕险环境及风险诱因分析基础之上,运用突变理论模型对红岩寺隧道进行塌方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但由于施工单位未采取积极的风险规避及控制措施,且连续强降雨,导致发生"关门"式塌方灾害;针对发生的"关门"式塌方采用超前小导管与管棚相结合的注浆法处治方案,施工中遵循了"先加固、防扩展、后处理、稳通过"的处理原则,成功完成塌方段治理,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风险评价 突变理论 塌方治理 孕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故障诊断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锡恒 何小敏 +1 位作者 许亮 李秀喜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8-663,共6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故障特点以及故障诊断的自学习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故障诊断算法。该方法利用危险触发阈值来识别危险源,用遗传算法生成抗体库,基于K近邻分类法构建多抗体故障检测器并进行故障...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故障特点以及故障诊断的自学习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故障诊断算法。该方法利用危险触发阈值来识别危险源,用遗传算法生成抗体库,基于K近邻分类法构建多抗体故障检测器并进行故障分类,通过追踪故障数据变化更新抗体库。实验仿真证明,该算法与其他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算法相比,在训练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诊断准确率更高,效率更好,耗用硬件计算资源更少,并具备动态更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免疫危险理论 识别危险源 抗体库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危险模型的三级模块式入侵检测系统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林惠 戴亚平 +1 位作者 付东梅 董芳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310-2314,共5页
利用危险理论和数据融合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危险模型的三级模块式入侵检测系统,并在第三级模块中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决策模板算法,实现了检测模板的在线自动修正。系统的优点在于:对于利用现有知识难以给出检测结果的情况,系统将根据是否... 利用危险理论和数据融合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危险模型的三级模块式入侵检测系统,并在第三级模块中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决策模板算法,实现了检测模板的在线自动修正。系统的优点在于:对于利用现有知识难以给出检测结果的情况,系统将根据是否有危险信号做出判断,不但可减少误报还能改善对未知攻击的识别能力;利用自适应决策模板算法,系统的检测模板能够在线调整,不需要定期更新,使系统能适应行为经常改变的环境,也因此提高了检测未知攻击的能力。基于KDD-CUP-99数据库的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理论 危险模型 入侵检测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免疫系统中危险信号的云方法定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鹤 董红斌 +1 位作者 梁意文 谭成予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4-36,45,共4页
对“危险”的定义是将危险理论用于人工免疫系统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云模型是一种定性与定量之间相互转换的有效工具。论文借鉴云模型的概念对计算机系统中系统变量的变化进行判定,从而给出危险信号的定义;综合多种危险信号,进而给... 对“危险”的定义是将危险理论用于人工免疫系统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云模型是一种定性与定量之间相互转换的有效工具。论文借鉴云模型的概念对计算机系统中系统变量的变化进行判定,从而给出危险信号的定义;综合多种危险信号,进而给出“危险”的定义。最后,提出了利用“危险”和nonself的识别共同激发免疫响应的协同识别模型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免疫 危险理论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危险信号的拒绝服务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春 刘晓洁 +3 位作者 李涛 赵辉 刘念 刘孙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6-120,共5页
针对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DoS)攻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新型入侵检测方法,设计、实现了检测算法和抗体变异、进化算法。引入血亲类方法分类抗原/抗体,定义了抗原凋亡和坏死的过程,定量计算抗原危险信号和网络危... 针对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DoS)攻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新型入侵检测方法,设计、实现了检测算法和抗体变异、进化算法。引入血亲类方法分类抗原/抗体,定义了抗原凋亡和坏死的过程,定量计算抗原危险信号和网络危险度,并以此检测DoS攻击。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基于传统人工免疫理论的入侵检测自学习、自适应的优点,而且误警率降低87.5%,检测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危险理论 危险信号 拒绝服务攻击 抗原凋亡和坏死 血亲类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危险理论的网络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彭凌西 陈月峰 +3 位作者 刘才铭 曾金全 刘孙俊 赵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8-1201,共4页
为有效评估网络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危险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DTREM)。在给出网络活动中自体、非自体、免疫细胞的定义,建立由记忆检测器、成熟检测器、未成熟检测器集合构成的入侵检测子模型后,进一步给出了基于危险... 为有效评估网络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危险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DTREM)。在给出网络活动中自体、非自体、免疫细胞的定义,建立由记忆检测器、成熟检测器、未成熟检测器集合构成的入侵检测子模型后,进一步给出了基于危险理论的网络风险定量计算子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实时定量地计算出主机和网络当前所面临攻击的各类攻击和总体网络风险强度,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模型为实时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免疫系统 危险理论 网络信息系统 网络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霍娅敏 何湘锋 +1 位作者 陈坚 李啸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92,共5页
在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李克特量表法构建安全性评价量表,并基于物元分析理论进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最后对四川省5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在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李克特量表法构建安全性评价量表,并基于物元分析理论进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最后对四川省5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较传统评价方法可更准确地给出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并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货物 运输企业 物元理论 李克特量表法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区域及其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春 伍良富 +2 位作者 陈兴蜀 游洪跃 刘学洪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基于免疫危险理论,针对网络入侵检测应用,提出了一种危险区域的产生机制,给出了危险区域半径的计算方法,设计了抗原直接坏死危险信号signal_0和抗原检测危险信号signal_1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危险信号signal_0和signal_1提出了危险区域内... 基于免疫危险理论,针对网络入侵检测应用,提出了一种危险区域的产生机制,给出了危险区域半径的计算方法,设计了抗原直接坏死危险信号signal_0和抗原检测危险信号signal_1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危险信号signal_0和signal_1提出了危险区域内抗原检测算法。实验表明,选取适当的危险区域半径,有助于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使漏检率和误检率都保持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理论 危险区域 血亲类 网络入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危险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模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傅蓉蓉 郑康锋 +1 位作者 芦天亮 杨义先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37,共7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利用了人工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危险理论的入侵检测模型。模型采用了分布式合作机制,与采用混杂模式监听获取全局知识的方法相比,在检测性能和能耗上都具有优势。仿真结果表明,...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利用了人工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危险理论的入侵检测模型。模型采用了分布式合作机制,与采用混杂模式监听获取全局知识的方法相比,在检测性能和能耗上都具有优势。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单一阈值Watchdog算法和自我非我(SNS)模型,基于危险理论的检测模型能够提供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检率,并且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入侵检测 人工免疫系统 危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危险理论与数理统计的入侵检测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春枝 金伟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分析了危险理论的基本机制,针对处理危险信号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特征串HAMMING距离的数理统计匹配算法,并以该算法来优化协同信号的产生,以及操作抗原与抗体的匹配,最后给出了基于该算法的入侵检测模型。
关键词 计算机免疫 危险理论 入侵检测 危险信号 数理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