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CMS恢复基因Rf2功能性分子标记开发及恢复系新种质创制
1
作者 赵天宇 杨绪磊 +5 位作者 王孟磊 韩忠旭 王铭钰 林春晶 张井勇 张春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8-1795,共8页
恢复系所含恢复基因的组成及数量直接决定恢复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通过“三系”法育成的杂交大豆的育性稳定性。Rf1基因广泛存在于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而Rf2作为新发现的强恢复基因仅在极少数恢复系中存在。为此,通过开发Rf2基... 恢复系所含恢复基因的组成及数量直接决定恢复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通过“三系”法育成的杂交大豆的育性稳定性。Rf1基因广泛存在于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而Rf2作为新发现的强恢复基因仅在极少数恢复系中存在。为此,通过开发Rf2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利用常规杂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聚合恢复基因Rf1和Rf2,可创制具有强恢复能力和优良农艺性状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新种质。结果表明,Rf1和Rf2分子标记相结合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目标恢复基因类型,显著提高基因聚合恢复系新种质的育种效率。同时,创制出的恢复系新种质在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上表现优异。本研究为“三系”杂交大豆育种提供了优异的恢复系新种质,也为今后更多强恢复系的高效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 不育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Del标记的春油菜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和杂交种纯度鉴定
2
作者 何鸟飞 赵绪涛 李开祥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697,共11页
以15份青海主栽春油菜(Brassicanapus)品种亲本为材料,从190对InDel标记中筛选出13对多态性标记作为核心InDel标记,分别用13对标记对参试材料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对15份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DNA指纹图谱构... 以15份青海主栽春油菜(Brassicanapus)品种亲本为材料,从190对InDel标记中筛选出13对多态性标记作为核心InDel标记,分别用13对标记对参试材料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对15份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DNA指纹图谱构建及对供试材料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13对引物共扩增出48个位点,每对引物平均位点为3.7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6.39个,总体遗传多样性平均为0.38,Shannon’s指数平均为2.09。遗传相似系数0.58处,15份供试材料被分为3类,其中C类包含的材料最多,占总供试材料的73%。杂交种的纯度鉴定结果显示,InDel标记鉴定结果比大田育性调查结果低2%~5.5%。研究结果为青海省近几年新选育的油菜品种和其他主栽油菜品种亲本以及杂交种的纯度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分子标记 香农指数 等位基因数 聚类分析 恢复系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抗倒高含油甘蓝型油菜CMS汉11A的选育及应用
3
作者 孙晓敏 谌国鹏 +4 位作者 邢丽红 瞿丽英 薛艳 张雁霞 裴璐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1-13,61,共4页
甘蓝型油菜不育性易于保持和恢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汉11A是用汉3A与常规品种中双11号经连续7 a定向成对回交选育而成的双低CMS。以该不育系配制的多个杂交组合已经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进行了转让转化,示范推广... 甘蓝型油菜不育性易于保持和恢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汉11A是用汉3A与常规品种中双11号经连续7 a定向成对回交选育而成的双低CMS。以该不育系配制的多个杂交组合已经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进行了转让转化,示范推广效果良好。综上,汉11A是集丰产、稳产、抗倒、抗病及高含油于一体的高配合力的不育系,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正负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比较 被引量:20
4
作者 彭永康 祁忠占 +1 位作者 张丰德 刘桂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3,共7页
对高粱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中的正、负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叶片中正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两者基本相同,说明正极向过氧化物酶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是稳定的。负极区域中,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有2... 对高粱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中的正、负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叶片中正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两者基本相同,说明正极向过氧化物酶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是稳定的。负极区域中,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有2条酶带消失,证明在这个区域中遗传信息出现顺序表达现象。花粉粒发育过程中,不育系的正极向过氧化物酶带始终多于保持系。作者认为,不育细胞质基因可影响编码过氧化物酶的核基因的表达,引起雄性不育。不育细胞质基因可能也同时具有调节基因的功能,表现为具有解除阻遏的作用,使不育系花粉粒发育过程中部分过氧化物酶基因得以表达;而保持系不具有这种解除阻遏的细胞质不育基因,使部分基因仍处于阻遏状态,造成保持系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少于不育系的现象。不育细胞质基因的这种调控作用,同样有可能影响核基因遗传功能的正常发挥,引起核质之间的不协调而导致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雄性不育系 过氧化物酶 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光合、生理参数日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焦健 高庆荣 +4 位作者 张爱民 郝媛媛 王大伟 王霖 邱新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7-1271,共5页
利用2套同核异质的K、T、V、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不同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a)、蒸腾速率(r)、水分利用率(WUE)、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生理参数的日... 利用2套同核异质的K、T、V、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不同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a)、蒸腾速率(r)、水分利用率(WUE)、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及其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胞质效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Pn与Gs、C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7、0.8136,呈显著正相关(r0.05=0.8110),与Ls的相关系数为-0.8496,呈显著负相关(r0.05=0.8110),Pn的午间下降伴随着Gs、Ci,的下降和Ls的升高,表明其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与保持系的Pn值相比,CHA型和K、T、V型不育系分别降低0.88、2.76、3.30和2.04pmolCO2m^-2s^-1,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效应,尤以T型和K型最明显。在水分利用率上,K、T、V型不育系较保持系降低0.94—1.54μmol CO2mmol~H2O,负效应显著;CHA型不育系较保持系低0.36μmolCO2mmol^-1H2O,差异不显著,说明CHA对旗叶水分利用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Pn值因母本基因型的不同而异,冀5418及相应不育系的Pn值较太911289的高,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选择优势效应大的保持系回交,有利于降低不育胞质对小麦光合功能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效应 雄性不育系 光合作用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卜 张向展 +3 位作者 郑炜君 陈林 吴迪 柴守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8-925,共8页
为明确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西农979为对照,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等方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育性表现,并套袋自交,于成熟期统计结实率。结果发现,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仅有2.15%的花... 为明确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西农979为对照,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等方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育性表现,并套袋自交,于成熟期统计结实率。结果发现,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仅有2.15%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其余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但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出现,其比率为77.04%。成熟花粉粒经1%I2-KI染色后显示异常的花粉粒比率高达94.8%,其中包括圆败、典败和染败类型,但以染败型为主。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率为2.5%。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结果彼此相符,据此认为,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产生是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 小孢子发育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三系亲本的性状特征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宏根 孔宪旺 +3 位作者 朱正斌 汤述翥 裔传灯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1-809,共9页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各16个,共配制229个杂交粳稻组合,就三系亲本的性状特征、粳稻的杂种优势、不同性状亲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恢复系和保持系的潜在库容相近,但恢复系分蘖性较弱、结实率...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各16个,共配制229个杂交粳稻组合,就三系亲本的性状特征、粳稻的杂种优势、不同性状亲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恢复系和保持系的潜在库容相近,但恢复系分蘖性较弱、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单株产量显著低于保持系。恢复系的垩白度显著高于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改良外观品质和提高结实率是今后恢复系选育的主要目标。(2)杂交粳稻普遍存在较强的中亲优势,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但在生长势上则表现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杂交粳稻大穗优势突出,但结实率多表现负向优势,是目前制约杂交粳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3)杂种的多数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杂种与中亲值的相关性最好。比较而言,抽穗期、穗总粒数等性状与不育系关系较为密切,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品质性状与恢复系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戴亮芳 罗向东 +2 位作者 王述彬 刘强 陈劲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60-1964,共5页
运用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和保持系21B为试材,比较分析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幼叶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辣椒花蕾中的POD同工酶谱带均比叶片中的更丰富,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不育系21A和保持系21B间的酶... 运用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和保持系21B为试材,比较分析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幼叶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辣椒花蕾中的POD同工酶谱带均比叶片中的更丰富,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不育系21A和保持系21B间的酶谱在幼叶和小花蕾(纵径0.8 ~1.5 mm)中基本无差异,但从中花蕾(纵径2~3 mm)开始,保持系21B的一些酶带(POD4b和POD4c)染色开始减弱.在大花蕾(纵径4.5~5 mm)和特大花蕾(纵径6.8~7 mm)时期,不育系比保持系分别多2条酶带(POD2c和POD4b)和1条酶带(POD2c),表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与保持系21B花蕾中的POD同工酶表达与小孢子的发育过程相关,其表达差异发生在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ura细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其利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玉英 姚文岳 +5 位作者 张素琴 凌超 沈凤英 龚静 吴晓光 金海军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9-24,共6页
利用Ogura不育源,对上海地区不同类型的甘蓝材料进行转育,获得了两个Ogura细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94BC-15,94BC-12。这两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克服了不育源存在的蜜腺退化及雌蕊畸形造成结实不良的生理缺陷,并基本克服了苗期低温... 利用Ogura不育源,对上海地区不同类型的甘蓝材料进行转育,获得了两个Ogura细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94BC-15,94BC-12。这两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克服了不育源存在的蜜腺退化及雌蕊畸形造成结实不良的生理缺陷,并基本克服了苗期低温黄化现象,具有利用价值。利用不育系94BC-15与亲本92-B6杂交育成了杂种一代“沪甘一号”,该杂种一代具有生长势强、耐热性好、抗霜霉病和TuMV、综合园艺性状优良等特点,产量比“夏光甘蓝”增产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Ogura细胞质 雄性不育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K、V、T、CHA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的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乔晓琳 高庆荣 +3 位作者 张爱民 赵桂清 刘正斌 邱新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利用2套同核异质的K、V、T、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胞质效应。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在各个材料中表现不同,K、V、T型不育系与保持系... 利用2套同核异质的K、V、T、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胞质效应。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在各个材料中表现不同,K、V、T型不育系与保持系相差不大,也未表现出不良效应,CHA型抽穗期的叶绿素含量为2.368—1.253mg/g,较K、V、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低0.668~1.719mg/g,差异显著,开花期后差距不断缩小,趋于一致;(2)K型不育系的Fv/Fm值大多保持在0.84以上,其他不育系及保持系多在0.77~0.84之间,其中ФPSⅡ也相对较高,而T型胞质类型的Fv/Fm值相对要低,在孕穗期仅为0.77~0.806,后期有所增加;(3)保持系从抽穗期到灌浆后期Pn值多在10以上,而K、V、T型3种不育胞质类型表现出负效应,尤其在灌浆后期差异显著。在抽穗期,K型不育系的Pn值较低,T型不育系的Pn值下降幅度最大,在灌浆后期降到1.45~1.9,显著低于K、V型的1.55~2.85,太911289CHA型不育系的Pn值较高而冀5418CHA不育系Pn值较低;(4)不同不育类型的光合产物积累存在~定差异,K、V、T型3种不育系的千粒重为29.1~37.82g,CHA型不育系仅22.73~23.51g,均低于保持系,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上也有类似的表现,但是CHA型不育系蛋白质含量为19.13%-19.93%,高于其他类型不育系0.58%-3.08%,保持系最低,仅15.47%~15.38%,说明CHA造成的伤害对光合产物积累造成的影响要大于胞质效应;(5)不同基因型对细胞质的反应不同。冀5418不育系与其B系在光合速率及光合产物积累上的增减幅度小于太911289,说明后者对胞质反应较前者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胞质效应 雄性不育系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水稻三系新不育系异交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云风 余秋英 +6 位作者 傅军如 朱昌兰 贺晓鹏 陈小荣 欧阳林娟 彭小松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2,共6页
对5个新育成的水稻不育系和金23A(CK)的开花习性、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田间异交结实率等异交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井冈5A异交性能总体最好,柱头外露率高,花时集中,开花率高,田间异交结实率高达48.1%;其次是井冈2A、井冈... 对5个新育成的水稻不育系和金23A(CK)的开花习性、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田间异交结实率等异交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井冈5A异交性能总体最好,柱头外露率高,花时集中,开花率高,田间异交结实率高达48.1%;其次是井冈2A、井冈3A,开花率高,柱头活力强,田间异交结实率分别为38.5%、39.2%;井冈1A、井冈4A异交特性表现较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系不育系 开花习性 柱头活力 异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品种对不同细胞质不育系恢复力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汤述翥 李国生 +4 位作者 程祝宽 陈宗祥 潘学彪 顾铭洪 刘荣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选用BT型、HL型和WA型3种细胞质的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对16个广亲和品种的恢复力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BT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HL型细胞质,HL型细胞质又好于WA型细胞质.在同一不育细胞质背景下,籼稻不育系较粳... 选用BT型、HL型和WA型3种细胞质的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对16个广亲和品种的恢复力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BT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HL型细胞质,HL型细胞质又好于WA型细胞质.在同一不育细胞质背景下,籼稻不育系较粳稻不育系易恢复.(2)不同广亲和品种的恢复能力有较大差异:培矮64、培C311、轮回422、CPSLO-17等4个品种对以上3种不育细胞质能正常恢复,Paddy、E164能恢复BT型、HL型不育细胞质;Aus373对WA型、HL型细胞质能够恢复或部分恢复;Ketan Nangka对以上3种不育细胞质具有保持能力,鉴12、Pecos、Pelde、Calotoc、02428、lemont、Dular、真系秋光等8个品种对不同不育细胞质或保持或部分保持.(3)不同年份间广亲和品种恢复力的表达存在差异.比较而言,轮回422、Lemont、Dular和 Ketan Nangka对BT型、WA型南梗11A的恢复力或保持力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 品种 恢复力 细胞质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T、V、CHA型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细胞质效应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庆荣 张爱民 +2 位作者 王瑞霞 乔晓琳 张永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 2个母本基因型、4种细胞质类型的两因素实验设计 ,对T、K、V、CHA型杂种小麦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K、V、T型细胞质对杂种小麦某些品质性状具有正向效应 ,其中K型细胞质效应较大 ,其杂种的千粒重、面... 采用 2个母本基因型、4种细胞质类型的两因素实验设计 ,对T、K、V、CHA型杂种小麦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K、V、T型细胞质对杂种小麦某些品质性状具有正向效应 ,其中K型细胞质效应较大 ,其杂种的千粒重、面粉白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降落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均表现正向杂种优势 ,超MP 2 .0 8%~ 16 .82 % ,与V、T、CHA型相比有多个性状优势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容重和吸水率的杂种优势在细胞质间差异不显著 ,无细胞质优势效应 ;母本基因型与细胞质具有交互作用 ,对杂种F1 代的性状表现具有一定影响。杂种F1 的容重和评价值的互作值较大 ,分别为 2~ 34g·L- 1 和 2~ 2 8,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的互作值较小 ,分别为0 .4 2 %~ 2 .4 %和 0 .2~ 2 .2min。对优势效应大的细胞质类型 ,选择敏感的母本基因型配制杂种有利于提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效应 杂种小麦 雄性不育系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葱胞质雄性不育花蕾生化物质含量和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14
作者 苗锦山 杨文才 +3 位作者 刘彩霞 李美芹 乔宁 沈火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2-1148,共7页
以葱胞质雄性不育系C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CB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R、ABA含量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和ATP酶(ATPase)活性、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葱不育系花蕾的IAA和... 以葱胞质雄性不育系C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CB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R、ABA含量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和ATP酶(ATPase)活性、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葱不育系花蕾的IAA和GA3含量在败育过程中显著低于保持系,而ZR和ABA含量则较保持系有不同程度的盈积。不育系花蕾COD和ATPase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中蕾期后显著低于保持系,可溶性糖在不同发育时期均基本低于保持系。(2)不育系花蕾IAA和GA3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不育系ZR和保持系ABA含量则分别与COD、ATPase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葱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蕾中IAA和GA3亏缺,而ZR和ABA盈余,各种内源激素含量和营养物质含量与能量代谢有关酶活性相关性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雄性不育系 内源激素 营养物质含量 ATP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的选育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汤述翥 张宏根 +5 位作者 孔宪旺 顾世梁 龚志云 严长杰 梁国华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67-1574,共8页
利用野败(WA)型、红莲(HL)型、包台(BT)型3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与19个籼、粳恢复系测交,筛选出对以上3种细胞质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的广谱型恢复系6078。通过回交,将广亲和品种Lemont的广亲和基因导入6078,育成广... 利用野败(WA)型、红莲(HL)型、包台(BT)型3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与19个籼、粳恢复系测交,筛选出对以上3种细胞质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的广谱型恢复系6078。通过回交,将广亲和品种Lemont的广亲和基因导入6078,育成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经测交鉴定,SWR78对WA型、印水(ID)型、HL型、BT型4种细胞质的10个籼、粳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短日低温条件下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 被引量:9
16
作者 杜士云 阳菁 +4 位作者 王守海 王德正 吴爽 罗彦长 李阳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9-566,共8页
为了解具有三系和两系两套不育机制的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分子水平上的育性机理,同时也试图对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做进一步探讨,利用水稻基因芯片,以2310SA及其保持系两系光温敏不育系2310S为材料,在安徽合肥秋季自然短日... 为了解具有三系和两系两套不育机制的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分子水平上的育性机理,同时也试图对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做进一步探讨,利用水稻基因芯片,以2310SA及其保持系两系光温敏不育系2310S为材料,在安徽合肥秋季自然短日低温条件下,比较了稳定不育的2310SA和恢复可育的2310S(对照)减数分裂期、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等4个穗发育时期花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差异。减数分裂期(上调表达基因1938个,下调表达基因1635个)和三核期(上调表达基因2220个,下调表达基因2656个)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多于单核期(上调表达基因752个,下调表达基因693个)和二核期(上调表达基因1025个,下调表达基因886个),三核期下调表达基因比上调表达基因多,其他3期上调表达基因比下调表达基因多。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聚类显示,单核期和二核期差异表达基因聚为一类,减数分裂期和三核期差异表达基因独立成为第2类和第3类。筛选出147个在4个穗发育时期都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也只有在三核期下调表达基因比上调表达基因多。这些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生物合成、刺激反应、光合作用、信号传导、大分子的新陈代谢、运输、转录调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花的发育和细胞死亡等11类生物学过程。所得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中存在与脂类代谢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家族蛋白和β-环羟化酶,与热激反应有关的热激转录因子、热激蛋白DnaJ家族蛋白及热激蛋白70等相关基因。这些基因与细胞死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不育花粉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粳稻 不育性 基因 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 光温敏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詹克慧 程静 +3 位作者 崔党群 范濂 许海霞 宋迎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3-877,共5页
选用K型不育系豫麦3号、S43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与恢复系豫麦2号和豫麦49组配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三种回交群体,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力的... 选用K型不育系豫麦3号、S43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与恢复系豫麦2号和豫麦49组配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三种回交群体,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力的恢复系携带的恢复基因对数不同,恢复力较强的豫麦2号携带2对主效基因,恢复力较低的豫麦49仅携带1对主效基因。此外,还有微效基因对育性恢复起作用,这种基因不仅存在于恢复系中,也存在于不育系(保持系)中。在K型细胞质背景下,不携带恢复基因的雄配子的传递率很低,而雌配子传递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K型不育系 恢复基因 遗传 配子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4
18
作者 黄晋玲 杨鹏 +2 位作者 李炳林 安泽伟 孙黛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9-263,共5页
研究了棉花晋 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 ,1晋 A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是在造孢细胞增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期。大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形成过程中退化解体 ;少数小孢子母细胞能进一步发育并开始减数分裂 ,但都仅... 研究了棉花晋 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 ,1晋 A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是在造孢细胞增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期。大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形成过程中退化解体 ;少数小孢子母细胞能进一步发育并开始减数分裂 ,但都仅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 ,该不育系绒毡层提早解体与小孢子母细胞解体有关。 2小孢子母细胞和绒毡层细胞中的线粒体异常 ,对晋 A不育系小孢子败育有直接的影响。线粒体异常表现的特征为 :线粒体肿胀破裂 ,内嵴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A 细胞质 雄性不育 小孢子 超微结构 棉花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在杂交粳稻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汤述翥 张宏根 +7 位作者 朱正斌 刘超 李鹏 梁国华 严长杰 刘巧泉 于恒秀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为了探讨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可能性,利用包台(BT)型、红莲(HL)型、茶野(CL)型、野败(WA)型等4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六千辛A与181个粳稻亲本测交,根据测交F1的小穗育性,筛选HL型粳稻恢复系。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 为了探讨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可能性,利用包台(BT)型、红莲(HL)型、茶野(CL)型、野败(WA)型等4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六千辛A与181个粳稻亲本测交,根据测交F1的小穗育性,筛选HL型粳稻恢复系。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HL型粳稻恢复系与更多HL型不育系复测,并进行不同细胞质杂交粳稻的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HL型和CL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十分一致,测交F1小穗育性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2)HL型和CL型粳稻不育系的可恢性虽不如BT型不育系,但明显优于WA型粳稻不育系;以测交F1小穗育性达到85%以上作为选择标准,从BT型恢复系和广亲和恢复系中筛选出25个HL型(CL型)粳稻恢复系。3)不育系的核背景对杂种育性有影响,HL型六千辛A可恢性最好,其次为HL型陵香A,HL型珍5A可恢性最差。4)与BT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相比,HL型和C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育性稳定性相对较差。5)H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与BT型、WA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在播种至抽穗历期、株高、产量及品质性状上均无明显差异;H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粳稻结实率正常,与BT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WA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说明HL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红莲型不育细胞质 恢复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文辉 方淑桂 +2 位作者 朱朝辉 林翮飞 黄建都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80-583,共4页
以3份欧洲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为不育源,用花椰菜小孢子培养的纯系和高代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转育,连续回交4代,育成一批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雄性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稳定的不... 以3份欧洲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为不育源,用花椰菜小孢子培养的纯系和高代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转育,连续回交4代,育成一批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雄性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稳定的不育系用组培快繁技术繁育,并利用该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经田间鉴定筛选出3个不同类型的优良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花椰菜 胞质雄性不育系 纯系 转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