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背胡狼源蜱的分子鉴定及pcox1、pnad5和ITS-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刘晓恒 戴伶 +7 位作者 王洪亮 杨辉 刘增再 谭笑若 陆试全 阳朝伟 邱启官 刘伟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6,共6页
为鉴定黑背胡狼源蜱的种类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本试验于长沙市生态动物园黑背胡狼体表采集6只蜱虫,并对其线粒体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pcox1)、部分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脱氢酶亚基5(pnad5)和核糖体内源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 为鉴定黑背胡狼源蜱的种类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本试验于长沙市生态动物园黑背胡狼体表采集6只蜱虫,并对其线粒体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pcox1)、部分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脱氢酶亚基5(pnad5)和核糖体内源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6只黑背胡狼源蜱pcox1、pnad5和ITS-1基因长度分别为780、510和1500 bp,与GenBank数据库上传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后显示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100%、99.4%~100%和98.2%~100%,分别检测到2、3和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333±0.046、0.733±0.024和0.800±0.02963,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043±0.0000003、0.001±0.0000017和0.00778±0.0000038。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6只黑背胡狼源蜱与已知的长角血蜱聚类形成同一分支,与其他血蜱属蜱位于同一大分支,与其他硬蜱属蜱,例如波斯锐缘蜱、特突钝缘蜱距离较远。结果表明,6只黑背胡狼源蜱为长角血蜱,pcox1、pnad5和ITS-1基因均可作为长角血蜱鉴定的遗传分子标记。本试验对黑背胡狼源蜱进行分子鉴定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为长角血蜱的分类鉴定以及黑背胡狼蜱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黑背胡狼 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pcox1) 部分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脱氢酶亚基5(pnad5) 核糖体内源转录间隔区1(ITS-1) 分子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隐藏管状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鑫 陈晓梅 +4 位作者 范文颖 邓均有 宋慧群 朱兴全 林瑞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59,共3页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蛲虫样品之间的变异很小,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为99.73%~100%,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为隐藏管状线虫,与同属的Syphacia montana序列差异性为5.24%~5.68%。结果表明,隐藏管状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变异很小,种间差异明显,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蛲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蛲虫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脑多头蚴形态学与cox1基因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段博芳 程文杰 +6 位作者 杨勇 赵珍 吕艳 姜关树 吕艳彩 杨建发 张文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46,共5页
为鉴定山羊脑多头蚴,通过对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PCR扩增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将有效序列进行NCBI-Blast在线比对,利用MEGA6.0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山羊脑多头蚴cox1序列长度为446 bp,与多头带绦虫... 为鉴定山羊脑多头蚴,通过对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PCR扩增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将有效序列进行NCBI-Blast在线比对,利用MEGA6.0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山羊脑多头蚴cox1序列长度为446 bp,与多头带绦虫同源性达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山羊所感染的多头蚴属于多头带绦虫幼虫——脑多头蚴,cox1基因可作为鉴定多头带绦虫的有效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为山羊脑多头蚴的分子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脑多头蚴 形态学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O205与COX6B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储著朗 崔笑 +1 位作者 杨晓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以酵母双杂交(Y2H)和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Pull down)来探讨肝细胞生成素205(HPO205)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6B1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为研究HPO205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PO205和COX6B1的编码基因,分别构建... 目的以酵母双杂交(Y2H)和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Pull down)来探讨肝细胞生成素205(HPO205)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6B1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为研究HPO205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PO205和COX6B1的编码基因,分别构建至pDBLeu和pPC86的重组Y2H质粒载体。然后将二者的重组质粒共转染酵母MaV203进行Y2H鉴定,并用GST-Pull down技术对其验证。结果成功克隆HPO205和COX6B1编码基因至Y2H载体和相应表达载体。经过Y2H鉴定发现,pDBLeu-GRER和pPC86-COX6B1共转后能激活Ura、LacZ、His 3个报告基因;GST-Pull down实验显示,GST-COX6B1能沉淀HPO205。结论 HPO205可能通过与COX6B1相互作用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成素205 cox6B1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胃瘤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汉成 王芝英 +3 位作者 林洁 马光旭 朱宏宏 周荣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2,共6页
为了解渝西地区黄鳝胃瘤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及与其他科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本研究对该地区黄鳝胃瘤线虫cox1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渝西地区6株胃瘤线虫分离株的cox1序... 为了解渝西地区黄鳝胃瘤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及与其他科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本研究对该地区黄鳝胃瘤线虫cox1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渝西地区6株胃瘤线虫分离株的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41bp;各分离株之间的相似性为97.5%~100%.种系发育树表明,6个胃瘤线虫分离株均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胃瘤线虫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本研究结果为胃瘤线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瘤线虫 线粒体DNA cox1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猬迭宫绦虫广东分离株线粒体pcox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淳 李明伟 +2 位作者 刘国华 朱兴全 林瑞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4-646,共3页
为阐明猬迭宫绦虫广东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猬迭宫绦虫的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pcox1)基因,经SSCP筛选出带型差异的代表样品进行测序,经系统发育树表明,广东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同时... 为阐明猬迭宫绦虫广东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猬迭宫绦虫的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pcox1)基因,经SSCP筛选出带型差异的代表样品进行测序,经系统发育树表明,广东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同时研究表明猬迭宫绦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又存在一定种间差异,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猬迭宫绦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猬迭宫绦虫 线粒体DNA cox1基因 SScP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x1基因对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细粒棘球绦虫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7
作者 王凝 古小彬 +1 位作者 汪涛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3-460,共8页
通过对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了解该地区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变异情况,为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基础材料。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全序列(1 609bp)分析中国青藏高原地区47个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的序列变异情况,并结... 通过对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了解该地区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变异情况,为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基础材料。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全序列(1 609bp)分析中国青藏高原地区47个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的序列变异情况,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中国青藏高原和中东地区所有细粒棘球绦虫cox1基因全长序列,对比分析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态性特征。结果显示,47个样品均被确定为G1基因型,分为10个单倍型(C1~C10),其中优势单倍型C1与中东优势单倍型相同,且该单倍型呈世界性分布。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细粒棘球绦虫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与核苷酸多样性(π)较低,明显低于中东种群,两个地区Tajima’s D和Fu’s Fs检验值均为负值,遗传结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可能是由一个起源于中东的有效种群进入该地区后,经历了近期群体扩张或遗传瓶颈,在高原地区天然的地理隔离作用下,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线粒体cox1基因 青藏高原 中东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地方猪种线粒体COXⅠ基因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秀敏 杨永江 +2 位作者 毕英杰 任卫合 张丽 《现代畜牧兽医》 2017年第7期10-15,共6页
本研究对西北地区三个地方猪种471个样本(藏猪、甘肃黑猪和八眉猪)mt DNA 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3个猪种COXI基因的序列,进行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并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 本研究对西北地区三个地方猪种471个样本(藏猪、甘肃黑猪和八眉猪)mt DNA 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3个猪种COXI基因的序列,进行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并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3个猪种mt DNA COXI基因序列仅存在5个突变位点,且无相同突变位点,多态性较贫乏。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八眉猪、藏猪、黑猪及野猪聚为一支,再与杜洛克、欧洲伯克希尔猪及大白猪聚为一支,而后与同属为偶蹄目的牛、绵羊聚为一支。西北猪种应有共同的母系祖先,品种内母系遗传多样性较贫乏,外来猪种引入我国后主要是用作父本以提高生产速度和瘦肉率等,对本地猪种未有母系贡献。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地方猪品种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 亚基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国外猪种线粒体COXⅠ基因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秀敏 杨永江 +2 位作者 任卫合 毕英杰 张丽 《现代畜牧兽医》 2017年第8期23-28,共6页
本研究对三个国外猪种216个样本(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mt DNA 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3个猪种COXⅠ基因的序列,进行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并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 本研究对三个国外猪种216个样本(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mt DNA 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3个猪种COXⅠ基因的序列,进行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并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3个猪种mt DNA COXⅠ基因序列共存在16个突变位点,且有3个突变位点为3个猪种共有。长白猪与杜洛克猪的多态性较丰富,含有13个相同位点的突变,核苷酸的转换数(si)和颠换数(sv)的比值(R)分别为12和15,序列替换远未达到饱和。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长白猪及杜洛克亲缘关系较近,先聚为一支,再与大白猪、及野猪聚为一支。大白猪与中国东北地区野猪聚为一支,这可能与大白猪在培育过程中亲本遗传背景较复杂有关。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解大白猪的育成史及合理利用国外猪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tb和COⅠ基因的猎隼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关进科 李艳红 +3 位作者 胡杰 杨志松 姚刚 王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4-569,共6页
通过与从GenBank中下载的8种隼属鸟类的Cytb和COⅠ部分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以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断法(BI)构建系统树,对1只涉案的隼科鸟类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与猎隼Cytb和COⅠ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91%~99.41%和... 通过与从GenBank中下载的8种隼属鸟类的Cytb和COⅠ部分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以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断法(BI)构建系统树,对1只涉案的隼科鸟类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与猎隼Cytb和COⅠ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91%~99.41%和99.67%~100%,样品与猎隼Cytb和COⅠ序列的遗传距离最小,分别为0.003~0.007和0.000~0.003;同时,样品和猎隼在两种系统树上都始终聚在一起。由此可推断该样品为猎隼,为2010年5月四川省丹巴县森林公安局受理的非法盗猎和贩运隼形目鸟类一案的审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隼 细胞色素B基因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