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hypoglycemic activity and toxicity study of vanadium oxide complex with genistein
1
作者 LI Peng-shou HE Chao-jun +2 位作者 LI Zi-yong ZHANG Hai-ning WANG Li-ye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0-690,共1页
OBJECTIVE Vanadium is a necessary trace element in the human body and has a certain role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abetes.Organic vanadium is more easily absorbed and less toxic than inorganic vanadium.Thus... OBJECTIVE Vanadium is a necessary trace element in the human body and has a certain role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abetes.Organic vanadium is more easily absorbed and less toxic than inorganic vanadium.Thus,in this study,vanadium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from genistein which had good hypoglycemic activity and inor⁃ganic vanadium element,and its hypoglycemic activity and acute oral toxicity were studied.METHODS The vanadium genistein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by chelating vanadium with genistein in methanol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LC-MS,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UV-visible spectroscopy,elemental and thermodynamic analysis.The 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the complex was assessed in db/db mice and C57 mice by daily oral gavage for 4 weeks.These db/db mice were divided into test groups〔high(30 mg·kg^-1),medium(20 mg·kg^-1)and low(10 mg·kg^-1)dose group〕,model group,genistein group,inorganic vanadium group,each group of 8;8 C57 mice was for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acute toxic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KM mice with this complex by a maximum limit dose method.Randomly 20 healthy KM mice were divided into negative control group and test group,each group of 10,male and female half.RESULT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is complex was inferred as a complex(VL2)formed by two ligands and one vanadium element.It was found that its hypoglycemic activity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enistein and inorganic vanadium.The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edium dose group and low dose group.The complex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ody mass of db/db mice,fasting blood glucose,random blood glucose,liver/body,kidney/body,and the performance of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and insulin tolerance test in db/db mice.The morphology of liver,kidney,pancreas and skeletal muscle also had obvious improvement and repair.Effect on serum index of db/db mice showed that,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a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but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of complex group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In addition,this complex did not produce any hazardous symptoms or deaths in acute oral toxicity test.CONCLUSION complex has good hypoglycemic activity in vivo,and did not have the potential toxicity.This would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hypoglycemic f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ISTEIN vanadiumcomplex hypoglycemic activity acute oral toxi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 of ammonia nitrogen on 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 of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洪波 邱冠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1期63-67,共5页
A series of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125 mL serum bottles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nitrogen to the 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 of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from upflo... A series of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125 mL serum bottles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nitrogen to the 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 of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from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UASB) and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 reactors.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and temperature on toxicity of ammonia nitrogen to anaerob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 of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suffers inhibition from ammonia nitrog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nitrogen that produce 50 % inhibition of 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 for sludge from UASB and EGSB reactor are 2.35 and 2.75 g/L, respectively. Hydrogen utilizing methanogens suffers less inhibition from ammonia mtrogen than that of acetate utilizing methanogens. Hydrogen-producing acetogens that utilize propionate and butyrate as substrates suffer serious inhibition from ammonia nitrogen. The toxicity of ammonia nitrogen to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enhances when pH valu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can bear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nitrogen after being acclimated by ammonia nitrogen for 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nitrogen toxicITY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毒性与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许昊祺 董江涛 +10 位作者 张杰 吴芳 梁粟 柳小玲 高蓝茹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邓喜玲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4,共9页
目的探究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简称B/R菌株活性蛋白)的毒性与安全性。方法细胞实验以各疫苗制剂分别干预处理RAW264.7细胞并检测凋亡率。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皮下注射免疫接种,观察并记录2、4、8、12、16周小鼠存活情况... 目的探究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简称B/R菌株活性蛋白)的毒性与安全性。方法细胞实验以各疫苗制剂分别干预处理RAW264.7细胞并检测凋亡率。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皮下注射免疫接种,观察并记录2、4、8、12、16周小鼠存活情况与体重值变化;取肺脏、脾脏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损伤检测;免疫8周时用高浓度BCG感染小鼠,感染4周后观察肺脏和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对6 h、12 h、24 h细胞凋亡率进行流式分析,6 h的实验组凋亡率较PBS组升高(P<0.05);在12 h、24 h实验组凋亡率较PBS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接种后,4组小鼠正常生长;体重没有停止增长或负增长。Protein组肺脏系数在免疫4、12周时高于同时期PBS组,BCG组小鼠各时间段肺脏系数升高(P<0.05)。Protein组与BCG组脾脏系数在2、4、8、12、16周均高于PBS组,ICD B/R组仅在第8周时高于PBS组(P<0.05)。病理损伤情况检测结果显示PBS组肺脾组织均正常。在免疫接种2~8周内,各实验组肺脏与脾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在12~16周组织损伤逐渐减轻;所有实验组均未出现结核结节。高浓度BCG感染后各组小鼠肺脾表面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镜下观察各实验组小鼠肺脾组织病理改变较PBS组轻,Protein组与BCG组差异不大。结论B/R菌株活性蛋白毒性安全性与BCG相当,且具备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B/R菌株 活性蛋白 毒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制药企业废水处理全过程中毒性评价
4
作者 张玉琳 罗双艳 +4 位作者 赵亚娴 陈星羽 刘芃岩 李圆圆 秦占芬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不仅决定最终受纳水体和再生水的生态安全,同时也关系着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综合利用发光细菌试验、抑菌圈试验、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以及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等多种方法,分析某制药企业在生...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不仅决定最终受纳水体和再生水的生态安全,同时也关系着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综合利用发光细菌试验、抑菌圈试验、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以及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等多种方法,分析某制药企业在生物处理、膜分离、分盐及蒸发等工艺阶段,25个样品的抗生素废水水样的毒性和抑菌活性。我们的结果发现,末端排放废水和再生水未检测到明显的发光细菌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以及抗菌活性,提示不存在明显的生态风险;但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经厌氧和缺氧处理后,进入好氧系统前的水样显著抑制好氧活性污泥的呼吸作用,表明废水可能对好氧生化系统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需要优化上一级处理工艺。我们的结果可为该企业的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提供指导,同时多项毒性测试方法的整合使用也为同类企业废水的毒性和抗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抗生素 斑马鱼胚胎毒性 活性污泥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种杀菌剂对柑橘间座壳菌2个菌株的毒力评价
5
作者 龙思羽 马静华 +4 位作者 李白雪 肖平安 刘蝶 胡军华 王雪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1,47,共6页
柑橘砂皮病主要由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引起。为筛选得到针对柑橘间座壳菌的有效药剂,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2种杀菌剂(产品)对分离自四川安岳尤力克柠檬的LZK3菌株及分离自四川广安龙安柚的GISP菌株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柑橘砂皮病主要由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引起。为筛选得到针对柑橘间座壳菌的有效药剂,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2种杀菌剂(产品)对分离自四川安岳尤力克柠檬的LZK3菌株及分离自四川广安龙安柚的GISP菌株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盈燃)、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田盛)、400 g/L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对两个菌株的EC_(50)<0.1 mg/L,抑菌活性较强;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M-45)、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山德生)、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两个菌株的EC_(50)>10 mg/L,抑菌活性较弱。相同杀菌剂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存在一定差异,相对毒力倍数介于1.01~5124.4之间。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治柑橘砂皮病药剂筛选和监测病菌抗药性变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砂皮病 柑橘间座壳菌 杀菌剂 毒力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降解土壤甲基二磺隆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
6
作者 张晓东 刘赵磊 +3 位作者 贺文星 田甜甜 吴仁海 徐淑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665,共9页
【目的】筛选鉴定高效降解土壤甲基二磺隆的菌株,探究其降解特性和降解过程,为解决甲基二磺隆土壤残留提供可行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案。【方法】取连续喷施5 a甲基二磺隆的土壤样品,以甲基二磺隆降解率为指标,在甲基二磺隆为唯一碳源的... 【目的】筛选鉴定高效降解土壤甲基二磺隆的菌株,探究其降解特性和降解过程,为解决甲基二磺隆土壤残留提供可行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案。【方法】取连续喷施5 a甲基二磺隆的土壤样品,以甲基二磺隆降解率为指标,在甲基二磺隆为唯一碳源的液体无机盐培养基中富集驯化,筛选得到高效降解甲基二磺隆菌株,并基于16S rDNA测序,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探究降解菌株的降解条件(接种体积分数、温度、pH值),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鉴定该菌株降解甲基二磺隆的产物并推测降解途径,通过生态结构活动关系(ecological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ECOSAR)模型分析降解产物的毒性。【结果】经筛选鉴定得到高效降解甲基二磺隆的菌株D161,鉴定为香茅醇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在接种体积分数5%、37℃、pH值7.0的条件下,菌株D161在7 d内,对质量浓度为10 mg·L^(-1)的甲基二磺隆的降解率为48.44%。经鉴定,菌株D161降解甲基二磺隆共有7种主要中间降解产物,分别为4-(甲基磺酰胺甲基)-2-氨基磺酰胺基苯甲酸甲酯(M1)、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M2)、N3-(1-methyl-1-oxo-1-phenyl-λ^(6)-sulfanylidene)-2-(methylthio)nicotinamide(M3)、2,4-二羟基-5-甲基嘧啶(M4)、2-氨基-4-嘧啶酮(M5)、邻苯二甲酸(M6)和苯甲酸(M7)。在此基础上推测降解途径可知,甲基二磺隆的磺酰脲桥的C-N键断裂产生M1与M2并进一步降解为小分子物质。经ECOSAR模型毒性分析可知,D161降解甲基二磺隆的产物毒性均低于甲基二磺隆本身。【结论】菌株D161对甲基二磺隆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有助于减少甲基二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丰富了磺酰脲类除草剂污染土壤修复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二磺隆 香茅醇假单胞菌 降解途径 生态结构活动关系模型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手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梦娇 朱叶寒 +5 位作者 汤露环 吴梦茹 陈妍妍 徐振娜 姚雅琦 李遇伯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65,I0017,共9页
目的手性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中药成分都具有手性中心,且药物的药理活性与手性结构密切相关。近几年,大量中药手性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手性”无疑在中药安全使用中引起广泛关注。由此可见,研究中药手性成分的存在形式以及作... 目的手性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中药成分都具有手性中心,且药物的药理活性与手性结构密切相关。近几年,大量中药手性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手性”无疑在中药安全使用中引起广泛关注。由此可见,研究中药手性成分的存在形式以及作用机制,对中药的药理、药效的深入探究至关重要,对中药领域的药物研发以及中药的安全使用具有重大意义。归纳中药手性成分的研究现状、存在特征、生物活性、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手性成分的活性评价,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对映体 手性成分 毒性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
8
作者 刘志伟 黄晓林 +2 位作者 滕爽爽 肖国强 李敏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为了研究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在盐度25~26和水温26~28℃下,将体质量为(14.51±0.97)g、体长为(13.86±0.78)cm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含有0 mg·L^(-1)、50 mg·L^(-1)、70 mg&#... 为了研究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在盐度25~26和水温26~28℃下,将体质量为(14.51±0.97)g、体长为(13.86±0.78)cm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含有0 mg·L^(-1)、50 mg·L^(-1)、70 mg·L^(-1)、90 mg·L^(-1)、110 mg·L^(-1)、130 mg·L^(-1)和150 mg·L^(-1)五氯酚钠的水中,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法得到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的48 h(48 h LC_(50))和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_(50))分别为103.75 mg·L^(-1)和87.44 mg·L^(-1),安全浓度为1.04 mg·L^(-1)和0.87 mg·L^(-1)。据此设置五氯酚钠胁迫浓度分别为0.87 mg·L^(-1)(0.01×LC_(50))和8.74 mg·L^(-1)(0.1×LC_(50)),以不含五氯酚钠的砂滤海水为空白对照组。在20 d的胁迫实验中,于第1 d、第10 d和第20 d取肝胰腺和血淋巴测定免疫相关指标及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发现,五氯酚钠胁迫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sod和cat基因表达量在胁迫后第1 d显著升高(P<0.05),第10 d和第20 d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组凡纳滨对虾在胁迫后第20 d血淋巴的血细胞总数、吞噬率、细胞活性和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组在胁迫后第10 d和第20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个实验组在胁迫后第10 d和第20 d的活性氧(ROS)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五氯酚钠可造成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甲壳动物应对五氯酚钠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钠 凡纳滨对虾 急性毒性 酶活性 基因表达 血淋巴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菊科入侵植物精油对红火蚁的生物活性
9
作者 周敏 刘宇琦 +3 位作者 蒋露 杨沆鑫 李军 李超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48,共6页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的入侵生物,已被列为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菊科入侵植物在我国入侵植物中占比最多,危害较为严重。为探究假臭草PraxeliSclematidea、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的入侵生物,已被列为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菊科入侵植物在我国入侵植物中占比最多,危害较为严重。为探究假臭草PraxeliSclematidea、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白花鬼针草BidenSalba、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5种菊科入侵植物精油对红火蚁的生物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植物精油,运用密闭熏蒸法、点滴法测定植物精油对红火蚁的熏蒸、触杀活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精油均对红火蚁具有熏蒸、触杀活性,通过毒力分析发现,5种植物精油的熏蒸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而处理时间的延长对触杀活性影响不大,其中飞机草精油的熏蒸活性最强,熏蒸6 h时LC_(50)为2.53μL/L,熏蒸8 h时LC_(50)为1.50μL/L;白花鬼针草和假臭草精油的触杀活性最强,12 h时LD_(50)分别为0.024、0.028μL/头,24 h时LD_(50)分别为0.022、0.025μL/头。由此可见,5种菊科入侵植物精油对红火蚁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有望作为天然熏蒸剂、触杀剂用于防控红火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入侵植物 精油 红火蚁 熏蒸活性 触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氏凯伦藻(Karenia hui)对卤虫(Artemia salina)的急性毒性及溶血活性研究
10
作者 陈时兵 黄博珠 +3 位作者 谢学东 赵金平 吕颂辉 岑竞仪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凯伦藻藻华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胡氏凯伦藻(Karenia hui)为2024年鉴别的凯伦藻属新种,且发现其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melastigm)具有致死性,但目前对该种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通过研究胡氏凯伦藻的生长特性、对... 凯伦藻藻华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胡氏凯伦藻(Karenia hui)为2024年鉴别的凯伦藻属新种,且发现其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melastigm)具有致死性,但目前对该种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通过研究胡氏凯伦藻的生长特性、对卤虫(Artemiasalina)的急性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溶血活性,旨在揭示该藻的生长特征、对卤虫的毒性效应以及溶血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胡氏凯伦藻具有特殊的双生长周期,即初次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后,会再次进入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胡氏凯伦藻对卤虫具有急性毒性,其对卤虫的致死率与藻密度呈正相关,并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升高。在对其不同生长时期对卤虫急性毒性研究中发现,在23天初次稳定期时对卤虫毒性最强,在24h卤虫比死亡速率达到最高,为(0.22±0.03)h^(-1),72h死亡率达到(98.33%±4.08)%。胡氏凯伦藻的溶血活性在首次指数生长期升高,并在该期末达到峰值(14.43×10^(-6)HU·cells^(-1)),随后在首次稳定期开始下降,在第二次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内的藻细胞溶血活性较低(0.31×10^(-6)HU·cells^(-1))。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和预防胡氏凯伦藻藻华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伦藻 胡氏凯伦藻 急性毒性 溶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机制的理论计算研究
11
作者 卢鸿泽 艾玥洁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7,共18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PFASs毒性的研究,但对其水生毒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探讨.除生物实验外,计算模型...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PFASs毒性的研究,但对其水生毒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探讨.除生物实验外,计算模型在获取PFASs的毒理学数据和信息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PFASs单一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和食物链联合毒性2D-QSAR模型,研究了PFASs对水生生物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毒性机理.结果表明,PFASs分子的水生急性毒性与其得失电子能力、静电相互作用能力、疏水性和生物累积性密切相关.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发现,PFASs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和静电相互作用与水生生物的靶蛋白结合,从而导致毒性效应.此外,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PFASs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溶剂化效应对PFASs的水生毒性具有显著影响,同时温度和离子强度条件对不同的水生生物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从计算模型的角度揭示了PFAS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为未来研究新型PFASs的毒性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对金鱼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杨馨澜 《农业工程》 2025年第8期73-78,共6页
聚焦金鱼对苯酚类污染物的生物响应机制,以金鱼为受试生物,采用经呼吸道静式染毒急性毒性试验,深入分析不同浓度苯酚溶液对金鱼肝脏和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 聚焦金鱼对苯酚类污染物的生物响应机制,以金鱼为受试生物,采用经呼吸道静式染毒急性毒性试验,深入分析不同浓度苯酚溶液对金鱼肝脏和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对金鱼24、48、72和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62.611mg/L,安全浓度6.261mg/L,属中等毒性。金鱼运动行为变化与苯酚浓度和染毒时间紧密相关,体内酶可作为苯酚污染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不同浓度苯酚对金鱼肝脏CAT及肌肉POD、SOD活性的影响呈先升后降趋势,揭示了金鱼抗氧化系统对苯酚污染的复杂响应过程,为水环境苯酚污染评估与防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苯酚 金鱼 急性毒性 抗氧化酶活性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DU01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病力及胞外酶活性分析
13
作者 刘欣 张瑶 +2 位作者 李亚洲 邓勋 周琦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3期8-12,共5页
以获取对高寒地区杨扇舟蛾具有高致病力的虫生真菌为目的,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苇河镇林场的云杉花墨天牛成虫尸体上分离虫生真菌,并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虫生真菌进行鉴定,再用其对杨扇舟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和胞外酶活性分析... 以获取对高寒地区杨扇舟蛾具有高致病力的虫生真菌为目的,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苇河镇林场的云杉花墨天牛成虫尸体上分离虫生真菌,并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虫生真菌进行鉴定,再用其对杨扇舟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和胞外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DU01为球孢白僵菌,在菌株DU01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1×10^(8)、1×10^(7)、1×10^(6)、1×10^(5)、1×10^(4)个孢子/mL)感染下,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杨扇舟蛾幼虫的感病死亡率随之增加,当浓度为1.0×10^(8)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中时间为3.84 d,接种7 d后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100%。蛋白酶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在第4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65 U/mL和4.77 U/mL。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杨扇舟蛾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为杨扇舟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扇舟蛾 球孢白僵菌 分离鉴定 毒力 胞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istic and attenuated effect of active protein P23 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docetaxel plus cisplatin in NSCLC SPC-A-1 tumor xenograft
14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26-226,共1页
Aim Platinum based combination regimens are first-line treatment option in treatment of NSCLC but the clinical utility has been limited because of their toxicities. Many reports 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ith tumors can... Aim Platinum based combination regimens are first-line treatment option in treatment of NSCLC but the clinical utility has been limited because of their toxicities. Many reports 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ith tumors can ben- efit from adjuvant chemotherapy drug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firm 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active protein P23 with docetaxel plus cisplatin (DP) agains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by evaluating synergistic anti- tumor activity and attenuated effect. Methods In vivo SPC-A-1 xenograft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antitu- mor activity and toxicity of P23 along or combination with DP. Evaluation indexes include the relative tumor prolif- eration rate,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rate, body weight, food consumption, hemat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P23 treatment showed inhibited tumor growth and increased tumor inhibition of DP treatment. No signifi- cant toxicity was found in P23-treated mice, but significant toxicity was found in DP-treated mice. P23 combination with DP could reduce toxicity of DP treatment by improving body weight and food consumption,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WBC and PLT, decreasing the level of ALT, AST and BUN. Conclusion P23 combined with DP treat- ment has additive effect which contributes to enhance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of DP treatment and attenuated effect which contributes to reduce toxicity of DP treatment.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potential benefit for use of P23 adju- vant chemotherapy for NSCLC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3 ANTITUMOR activity additive EFFECT toxicity DOCETAXEL CISPLA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variation of human 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mitomycin C-induced cytotoxicity 被引量:1
15
作者 Wang, S. L. Han, J. F. +2 位作者 He, X. Y. Wang, X. R. Hong, J. Y.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71-1171,共1页
关键词 遗传变异 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 生物标记 丝裂酶C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酸粥源短乳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M-10安全性评估
16
作者 王琪 杨淑艺 +2 位作者 刘鹏帆 蔡瑾 秦文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37,共6页
从晋西北酸粥发酵液中分离到一株短乳杆菌M-10,发现其具有耐酸、耐胆盐、抗氧化、抗菌、降胆固醇等多种益生特性。为了更好地应用该菌株,该研究评价了其体外和体内的安全性,包括溶血活性检测、明胶液化能力测定、硝基还原酶活性测定、... 从晋西北酸粥发酵液中分离到一株短乳杆菌M-10,发现其具有耐酸、耐胆盐、抗氧化、抗菌、降胆固醇等多种益生特性。为了更好地应用该菌株,该研究评价了其体外和体内的安全性,包括溶血活性检测、明胶液化能力测定、硝基还原酶活性测定、吲哚和生物胺生成能力测定、SD大鼠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经检测发现,短乳杆菌M-10缺乏溶血活性,不能液化明胶,缺乏硝基还原酶活性,不会生成吲哚,不能产生生物胺,包括酪胺、组胺、尸胺、腐胺等;该菌对SD大鼠的一般体征和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不良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短乳杆菌M-10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该研究可为后续短乳杆菌M-10作为发酵剂或益生菌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酸粥 短乳杆菌 溶血活性 明胶液化活性 硝基还原酶活性 吲哚测定 生物胺测定 急毒亚急毒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法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基于硫酸根自由基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祖武 罗浩伟 +3 位作者 覃琦露 安淼 杨俊 宋永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86-6907,共22页
由于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在水环境中广泛检测到具有高生态毒性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工艺(SO_(4)^(-)·-AOPs)因其高氧化潜能以及与其他AOPs相比在EDCs修复中的有效性而被广泛认可.本文首先综述了不同过... 由于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在水环境中广泛检测到具有高生态毒性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工艺(SO_(4)^(-)·-AOPs)因其高氧化潜能以及与其他AOPs相比在EDCs修复中的有效性而被广泛认可.本文首先综述了不同过硫酸盐(PS)活化方法(如过渡金属活化、碳材料活化、热活化、紫外活化、电化学活化和超声活化)的活化机理及其在去除EDCs中的应用,指出各活化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总结一些提升其活化性能的有效策略.其次,介绍了以亚硫酸盐作为产生SO_(4)^(-)·的新型前体的应用,并强调EDCs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的毒性变化.最后,对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可考虑扩大机器学习在预测SO_(4)^(-)·对不同EDCs的反应性、氧化机制、生成的转化产物及其毒性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SO_(4)^(-)·-AOPs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根自由基 内分泌干扰物 过硫酸盐 活化机理 毒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杀菌剂对3种林木腐烂病菌的毒力测定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子豪 张义智 +3 位作者 刘朋飞 齐鹤 李辉玲 楼兵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9,共12页
林木腐烂病是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林木枝干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梨树腐烂病菌V.mali var.pyri和杨树腐烂病菌V.sordida等3种不同寄主腐烂病菌都能有效防控的杀菌剂,本研究开展室内毒力... 林木腐烂病是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林木枝干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梨树腐烂病菌V.mali var.pyri和杨树腐烂病菌V.sordida等3种不同寄主腐烂病菌都能有效防控的杀菌剂,本研究开展室内毒力试验比较了7种杀菌剂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田间活性测定试验比较7种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病斑扩展和分生孢子发生的防治效果,同时测定了增效剂8.6%聚乙二醇(PEG)对7种杀菌剂的增效作用。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丙唑·多菌灵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EC_(50)平均值最低的是苯醚甲环唑,而戊唑醇的MIC平均值最低,在0.33 mg/L浓度下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到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苯醚甲环唑SC、43%戊唑醇SC和35%丙唑·多菌灵SE对梨树腐烂病病斑扩展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防治效果突出,其中45%苯醚甲环唑SC 30.00 mg/L对病斑扩展防治效果达到82.23%,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达到85.96%,田间防治效果最好。10%丙硫唑SC+8.6%PEG处理组对病斑扩展防治效果提高了15.39百分点,达到73.46%,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提高了23.75百分点,达到83.06%,增效作用显著。本研究为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3种寄主腐烂病的化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腐烂病 梨树腐烂病菌 毒力测定与活性评价 增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对烟草靶斑病的室内防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婕 周泽华 +6 位作者 郭瑶 肖艳松 周向平 滕凯 肖志鹏 刘天波 易图永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3-780,共8页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靶斑病是近年来烟草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严重降低了烟叶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中登记用于防治烟草靶斑病的药剂仅有井冈霉素,且该药剂对病害的田间治疗效果较差。为筛选对烟草靶斑病具有优良防效的...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靶斑病是近年来烟草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严重降低了烟叶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中登记用于防治烟草靶斑病的药剂仅有井冈霉素,且该药剂对病害的田间治疗效果较差。为筛选对烟草靶斑病具有优良防效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建立了立枯丝核菌对噻呋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发现两者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联合毒力测定发现两者复配后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按质量比1:1复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达2.5以上,可显著抑制病原菌菌核形成。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该复配比作为保护剂和治疗剂使用时对烟草靶斑病的防效,发现其具有优异的室内防效。本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按质量比1:1复配在田间防治烟草靶斑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吡唑醚菌酯 立枯丝核菌 烟草靶斑病 联合毒力 抑菌活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婷 杨超超 +2 位作者 杨娜 王琪 雷忻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解甲基托布津(Methyltobuzine,TM)和多菌灵(Carbendazim,BCM)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在水温(25±2)℃下,将平均体长(6.3±0.7)cm和平均质量(2.4±0.5)g的6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置于65 mg·L^(-1)、8... 为了解甲基托布津(Methyltobuzine,TM)和多菌灵(Carbendazim,BCM)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在水温(25±2)℃下,将平均体长(6.3±0.7)cm和平均质量(2.4±0.5)g的6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置于65 mg·L^(-1)、85 mg·L^(-1)、112 mg·L^(-1)、146 mg·L^(-1)、191 mg·L^(-1)TM和26 mg·L^(-1)、34 mg·L^(-1)、45 mg·L^(-1)、58 mg·L^(-1)、76mg·L^(-1)BCM下,采用半静水实验法,研究TM和BCM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24 h安全浓度(SC);并在0.05 mg·L^(-1)、0.50 mg·L^(-1)、5.00 mg·L^(-1)TM和0.02 mg·L^(-1)、0.10 mg·L^(-1)、0.50 mg·L^(-1)、2.50 mg·L^(-1)BCM中胁迫7 d、14 d、21 d、28 d,检测泥鳅肝脏过氧化物酶(PO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TM对泥鳅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35.48 mg·L^(-1)、26.98 mg·L^(-1)、17.25 mg·L^(-1)和10.03 mg·L^(-1),24 h SC为6.16 mg·L^(-1);BCM对泥鳅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23.53 mg·L^(-1)、17.66 mg·L^(-1)、6.54 mg·L^(-1)和3.58 mg·L^(-1),24 h SC为3.98 mg·L^(-1);TM和BCM胁迫下POD、GOT、GPT活性随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各参数的活性呈下调趋势。BCM处理组较TM处理组变化趋势更显著。综上所述,TM对6月龄泥鳅具有低毒性作用,BCM对6月龄泥鳅则具有中等毒性作用;一定剂量TM和BCM长期胁迫对泥鳅造成严重影响,对POD、GPT、GOT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胁迫时间延长抑制加剧,其中BCM较TM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甲基托布津 多菌灵 急性毒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