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操作条件对低温PEM电解水单池CV测试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1
作者 阚宏伟 吴孝彬 +2 位作者 何良 张新建 邢官飞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3-1657,共5页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WE)作为一种高效的绿氢制备技术,因可加速绿色能源结构的转型而备受关注,但当前PEMWE大规模应用仍然受限于成本和寿命。基于基础原理的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循环伏安(CV)测试是PEMWE中最常用的原位...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WE)作为一种高效的绿氢制备技术,因可加速绿色能源结构的转型而备受关注,但当前PEMWE大规模应用仍然受限于成本和寿命。基于基础原理的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循环伏安(CV)测试是PEMWE中最常用的原位表征技术,基于CV测试结果,研究者可以探究膜电极的基础电化学参数,如电化学活性面积、催化剂活性等。CV测试过程中一般要求对供应气体进行加湿,但PEMWE测试设备一般不具备加湿功能,研究者测试过程中经常受限于实验条件。基于此,本工作系统性探索了PEMWE在CV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条件,为后续研究开辟了更为简单的测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低温电解池 循环伏安测试 原位分析 通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和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上正丙醇氧化的CV和EQCM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国良 林珩 +2 位作者 郑杏红 陈声培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角度指出正丙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角度指出正丙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正丙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在Pt电极上相比较,正丙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9V,峰电流增加了近2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饱和吸附S原子的Pt电极上正丙醇的电氧化受到抑制.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 PT电极 修饰电极 正丙醇 循环伏安 cv 氧化 电催化反应机理 吸附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和Tafel曲线对稀土掺杂Ti/SnO_2-Sb电极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玉杰 丁海洋 张文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8-280,284,共4页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稀土Dy、Nd、Eu及Gd掺杂Ti/SnO2-Sb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研究了所制备电极降解有机物的性能.在500 mg/L苯酚溶液中进行了所制备电催化电极的循环伏安(CV)特性分析,研究发现4种稀土(Dy、Nd、Eu和Gd)掺杂电极中苯酚...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稀土Dy、Nd、Eu及Gd掺杂Ti/SnO2-Sb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研究了所制备电极降解有机物的性能.在500 mg/L苯酚溶液中进行了所制备电催化电极的循环伏安(CV)特性分析,研究发现4种稀土(Dy、Nd、Eu和Gd)掺杂电极中苯酚在Nd掺杂Ti/SnO2-Sb(Ti/SnO2-Sb-Nd)电极上的直接氧化的峰电流最高,为4.46 mA/cm2.在0.5 mol/L的H2SO4溶液中进行了Tafel曲线测试,4种稀土掺杂Ti/SnO2-Sb电极的析氧电位分别为2.293、2.313、2.277、2.263 V(vs.Ag/AgCl).结果表明,所制备的4种稀土掺杂电极降解苯酚的性能与采用CV和Tafel曲线方法分析的结果一致,可以采用电化学方法评价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SnO2电极 循环伏安 Tafel曲线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CVD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聪聪 戴玮 +3 位作者 朱宁 尹振超 吴小国 曲长庆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05-1210,共6页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在硅(100)衬底上制备了(111)占优的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研究了压强对薄膜生长的影响,在压强为5500 Pa时得到了(100)占优的金刚石薄膜,并用SEM、XRD及拉曼光谱分析了薄膜的表...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在硅(100)衬底上制备了(111)占优的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研究了压强对薄膜生长的影响,在压强为5500 Pa时得到了(100)占优的金刚石薄膜,并用SEM、XRD及拉曼光谱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薄膜品质。测试结果表明,掺硼金刚石膜具有较好的成膜质量。霍尔测试表明BDD的电阻率为0.0095Ω.cm,载流子浓度为1.1×1020cm-3;研究了BDD薄膜电极在硫酸钠空白底液、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和多巴胺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CVs),发现该金刚石薄膜电极在硫酸钠中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约为4 V)、接近零的背景电流和良好的可逆性,利用BDD电极检测多巴胺溶液,具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值和较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备的BDD电极在电化学检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喷射cvD 硼掺杂金刚石(BDD) 循环伏安法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内酰脲碱性无氰镀铜工艺的研究
5
作者 陈耀 任骊 +3 位作者 余云丹 张中泉 常菲帆 卫国英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电镀铜工艺大多涉及氰化物,但相关工艺存在环保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无氰镀铜工艺,替代传统的氰化镀铜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方法以氯化亚铜为铜源,选用乙内酰脲作为镀液配位剂,结合其他成分,并优化乙内... 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电镀铜工艺大多涉及氰化物,但相关工艺存在环保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无氰镀铜工艺,替代传统的氰化镀铜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方法以氯化亚铜为铜源,选用乙内酰脲作为镀液配位剂,结合其他成分,并优化乙内酰脲浓度、镀液温度以及pH值等工艺参数,在Q235低碳钢片上实现铜的电沉积。通过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讨论镀液的极化度和成膜机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观察镀层的微观形貌,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仪研究乙内酰脲添加剂对镀层中铜的成核及生长所起到的作用。计算了乙内酰脲体系电沉积铜的电流效率,通过在完整镀液中加入Q235钢片静置24h,验证是否发生置换反应。结果研究表明,铜的电沉积符合连续成核生长模式,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加入乙内酰脲后在-0.73V附近出现了铜的阴极还原峰;加入乙内酰脲和三乙烯四胺的复合添加剂使沉积电位负移,增大了极化;乙内酰脲体系所得铜镀层更为平整,结晶粒更为细小,XRD测试表明乙内酰脲体系镀铜层沿(200)晶面择优生长,相关体系的电流效率可高达91%,验证了镀液体系没有发生置换反应。该配方及工艺条件为:氯化亚铜10.0 g/L,乙内酰脲34.7 g/L,无水Na_(2)SO_(4)20 g/L,三乙烯四胺0.1 g/L,NaCl 10.0g/L,pH值9~10,温度45℃,电流密度2.0A/dm^(2)。结论相关镀液用于无氰镀铜工艺,镀层平整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铜 乙内酰脲 有机添加剂 循环伏安 择优取向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TM和CV方法测定有机发光材料的能带参数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慧英 邱伟民 +2 位作者 蔡臻炜 肖斐 邵丙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570,共5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谱(STM/STS)的技术,研究了有机发光材料A lq3、DPN-2CN和DNP-2CN的表面电子结构。将材料DPN-2CN和DNP-2CN的表面电子结构与A lq3的表面电子结构进行对比,判定了DPN-2CN和DNP-2CN的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通...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谱(STM/STS)的技术,研究了有机发光材料A lq3、DPN-2CN和DNP-2CN的表面电子结构。将材料DPN-2CN和DNP-2CN的表面电子结构与A lq3的表面电子结构进行对比,判定了DPN-2CN和DNP-2CN的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CV)法,对DPN-2CN和DNP-2CN的LUMO能级和最高占有轨道(HOMO)能级进行了表征。两种测试方法所得到的LUMO能级参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材料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谱 电化学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_x(FeCO_2)_yL_z]型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CV性质研究(M=Cu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兆华 张冬梅 《无机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8-245,共8页
[M_x(FeCO_2)_yL_z]型配合物可在THF中通N2条件下由FeCO_2H和MX_2·nH_2O(X=Cl ̄-和Ac ̄-)经长时间反应制得.IR和1HNMR谱表明Cu(Ⅲ)、Co(Ⅲ)属螯环配合物,Cd... [M_x(FeCO_2)_yL_z]型配合物可在THF中通N2条件下由FeCO_2H和MX_2·nH_2O(X=Cl ̄-和Ac ̄-)经长时间反应制得.IR和1HNMR谱表明Cu(Ⅲ)、Co(Ⅲ)属螯环配合物,Cd(Ⅱ)属四面体型配合物,Pb(Ⅱ)属线型化合物.M(Ⅱ)离子位于配合物中心.CV表明M(Ⅱ)呈多价态变化,受配体及敖合效应影响Fe(Ⅲ)Fe(Ⅱ)和M(Ⅱ) M(0)Ep/2下降,M(Ⅱ)还原力上升.M(Ⅱ) M(0)E_p/2随M(Ⅱ)_(aq).性质呈现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螯合物 NMR 二茂铁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的电催化产氢性能
8
作者 朱霖洁 刘旭锋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28,共8页
通过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2个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dppa)](1)和[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trans-dppv)](2),其中dppa=双(二苯基膦)乙炔,trans-dppv=trans-1,2-双(二... 通过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2个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dppa)](1)和[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trans-dppv)](2),其中dppa=双(二苯基膦)乙炔,trans-dppv=trans-1,2-双(二苯基膦)乙烯。配合物的结构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磷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的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新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它们均可以在乙腈溶液中催化醋酸中的质子还原产生氢气。其中配合物2的催化效率要明显优于配合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铁配合物 晶体结构 循环伏安 电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9
作者 付超 张咏琪 +2 位作者 李磊 刘畅 张宏霞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5-3171,共7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沉积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能够有效增强金属的防腐蚀性。掺杂无机酸的种类及不同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对聚苯胺的结构及防腐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304不锈钢(304 stainless steel,304SS)或IT...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沉积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能够有效增强金属的防腐蚀性。掺杂无机酸的种类及不同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对聚苯胺的结构及防腐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304不锈钢(304 stainless steel,304SS)或ITO导电玻璃表面,分别通过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恒电位法(potentiostatic method,PM)合成硝酸、硫酸及盐酸掺杂的聚苯胺。对聚苯胺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并对聚苯胺膜在硫酸溶液中动电位极化曲线及阻抗图谱的分析表明,利用循环伏安法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得到的掺杂聚苯胺膜抗腐蚀性能最佳,而硫酸和硝酸摩尔比为4∶1的混合酸掺杂制备的聚苯胺也具备优良的金属防腐性能,这是由不同无机酸掺杂聚苯胺的形态结构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无机酸 循环伏安法 恒电位法 防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循环伏安法(FCV)在体测定大鼠多巴胺释放
10
作者 杨正明 杨晓云 +2 位作者 谢俊霞 ChristopherDEarl WolfgangHOertel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1-303,共3页
正常雌、雄性大鼠各15 只,采用快速循环伏安法分别测定在不同电刺激条件下、刺激大鼠内侧前脑束引起尾状核壳核复合体多巴胺的释放量。结果:电刺激大鼠内侧前脑束引起的尾状核壳核复合体多巴胺的释放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而尾状核... 正常雌、雄性大鼠各15 只,采用快速循环伏安法分别测定在不同电刺激条件下、刺激大鼠内侧前脑束引起尾状核壳核复合体多巴胺的释放量。结果:电刺激大鼠内侧前脑束引起的尾状核壳核复合体多巴胺的释放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而尾状核壳核复合体多巴胺释放量与刺激内侧前脑束的电流强度、脉冲数与脉冲频率明显相关。结果提示:研究电刺激大鼠内侧前脑束引起尾状核壳核复合体多巴胺释放可不考虑性别差异,最适电刺激参数为: 电流强度= 800 μA,刺激脉冲数= 40,刺激脉冲频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循环伏安 电刺激 多巴胺 释放 尾状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鸟氨酸传感器对奥司他韦的检测及与DNA作用
11
作者 孙章华 陈美凤 +1 位作者 马心英 吕惠萍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5,30,共6页
磷酸奥司他韦(OP)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A和B型流感病毒。实验通过在最佳聚合条件下,在玻碳电极(GCE)上电化学聚合纳米金(AuNPs)/聚L-鸟氨酸(PL-Orn),制备了一种用于测定OP的高灵敏度复合传感器(AuNPs/PL-Orn/GCE)。采... 磷酸奥司他韦(OP)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A和B型流感病毒。实验通过在最佳聚合条件下,在玻碳电极(GCE)上电化学聚合纳米金(AuNPs)/聚L-鸟氨酸(PL-Orn),制备了一种用于测定OP的高灵敏度复合传感器(AuNPs/PL-Orn/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扫描电镜(SEM)对该电极进行了表征:PL-Orn在GCE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的膜,AuNPs在PL-Orn均匀地分散,呈针簇状。在最佳测定条件下,该修饰电极可用于OP的测定,线性范围为8.00×10^(-8)~2.00×10^(-5)mol/L,相关系数R为0.9941,检出限为4.00×10^(-8)mol/L。把该电极用于OP胶囊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利用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OP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OP与DNA发生了增色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 修饰电极 磷酸奥司他韦 循环伏安法 差分脉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纳米粒子电极上NO吸附和还原的CV及原位FTIR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前 姜艳霞 +1 位作者 曾冬梅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2-396,共5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研究了酸性介质中铂纳米粒子电极(nm-Pt/GC)上NO吸附及其电催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NO分子的吸附是电催化还原的重要步骤.在铂纳米粒子电极上饱和吸附的NO存在两种...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研究了酸性介质中铂纳米粒子电极(nm-Pt/GC)上NO吸附及其电催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NO分子的吸附是电催化还原的重要步骤.在铂纳米粒子电极上饱和吸附的NO存在两种不同键合强度的吸附态,其中弱吸附的NO(NOW)在0.60 V至-0.05 V电位区间还原生成N2O和NH4+;而强吸附的NO(NOS)则在-0.05 V至-0.15 V区间还原,其产物为N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纳米粒子 电催化 NO 吸附和还原 原位FITR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Fe_(2)O_(3)/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丽娟 黄惠 沈培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3,162,共6页
通过不同温度煅烧获得不同比表面积的α-Fe_(2)O_(3)纳米颗粒,将纳米α-Fe_(2)O_(3)与壳聚糖制成复合材料。利用滴涂法,将纳米α-Fe_(2)O_(3)/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 通过不同温度煅烧获得不同比表面积的α-Fe_(2)O_(3)纳米颗粒,将纳米α-Fe_(2)O_(3)与壳聚糖制成复合材料。利用滴涂法,将纳米α-Fe_(2)O_(3)/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对铁氰化钾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从280℃提高到700℃时,α-Fe_(2)O_(3)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由136.5m^(2)/g变为2.1m^(2)/g。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能显著提高铁氰化钾的电化学性能,与裸电极相比,氧化和还原电流均显著提高,其电化学催化性能与其纳米α-Fe_(2)O_(3)比表面积密切相关,比表面积越大峰电流就越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浓度在510^(-4)~510^(-3)mol/L范围内,铁氰化钾的还原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5×10^(-5)mol/L,该修饰电极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α-Fe_(2)O_(3)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检测 铁氰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的电化学制备及其除氟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明明 崔淑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7,共9页
采用清洁简便的多扫循环伏安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HAP),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水磷酸氢钙(DCPD)、最终产物HAP的晶面结构与官能团。扫描电镜显示HAP的表面形貌呈现分散性较好的棒状结构。同时,以水中F^(-)... 采用清洁简便的多扫循环伏安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HAP),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水磷酸氢钙(DCPD)、最终产物HAP的晶面结构与官能团。扫描电镜显示HAP的表面形貌呈现分散性较好的棒状结构。同时,以水中F^(-)为吸附对象,研究了水中条件参数如pH、温度、阴离子含量等对所合成HAP吸附F^(-)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6的范围内,HAP对F^(-)的吸附量随pH升高逐渐增大,并在pH为6时达到最大;pH在6~10的范围内,HAP对F^(-)的吸附量随pH升高逐渐下降。水中可能共存的阴离子如Cl^(-)、NO_(3)^(-)、SO_(4)^(2-)、CO_(3)^(2-),不干扰HAP对F^(-)的吸附。在15~5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HAP吸附容量增加,并在55℃时达到8.36 mg/g的最大吸附量,高于文献中同类材料的吸附量;经过4次吸附-脱附试验,HAP对模拟废水中F^(-)的去除效果依然符合国家标准。此外,HAP对F^(-)的吸附是一熵增、吸热的自发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Dubinin-Radushkevich两种吸附等温模型,并遵循颗粒内扩散的动力学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磷酸氢钙 羟基磷灰石 多扫循环伏安法 氟离子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万清 董雁 +1 位作者 张夏红 赵萍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8-1465,共8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及洗脱时间。结果表明,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峰电流与对羟基苯甲酸溶液浓度在1.00×10^(-9)~1.00×10^(-2)mol·L^(-1)范围的内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6,检出限为2.013×10^(-10)mol·L^(-1)(S/N=3),回收率在98.7%~106%,相对标准偏差在2.5%~3.5%之间。制备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作复杂样品的检测,能满足快速现场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伏安法测定氯化铵镀镉溶液中镉离子浓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鹏飞 罗迎禧 +5 位作者 刘春秘 宋体杰 王珏 赵政鑫 毕四富 刘海萍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以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氯化铵镀镉溶液中Cd^(2+)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电位扫描范围、测定体系pH和扫描速率对于氯化铵镀镉液中Cd^(2+)浓度测试的影响,并予以优化。在优化后的测试条件... 以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氯化铵镀镉溶液中Cd^(2+)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电位扫描范围、测定体系pH和扫描速率对于氯化铵镀镉液中Cd^(2+)浓度测试的影响,并予以优化。在优化后的测试条件下建立Cd^(2+)浓度与氧化峰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为I_(p)=0.164x-2.238(R^(2)=0.995)。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加标回收率在98%~110%之间,对共存组分的干扰研究表明,Fe^(3+)、Co^(2+)和Cu^(2+)对于Cd^(2+)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镀镉 镉离子浓度 电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镁熔盐水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17
作者 董明哲 李可昕 +4 位作者 叶秀深 马珍 李生廷 李权 吴志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熔盐水合物一般是指水盐物质的量比小于或等于阳离子水合数或配位数的无机盐熔体,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无机盐结晶水合物的脱水过程和脱水机理。测定了不同组成的MgCl_(2)-H_(2)O体系以液态存在的最低温度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 熔盐水合物一般是指水盐物质的量比小于或等于阳离子水合数或配位数的无机盐熔体,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无机盐结晶水合物的脱水过程和脱水机理。测定了不同组成的MgCl_(2)-H_(2)O体系以液态存在的最低温度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gCl_(2)-H_(2)O体系和MgCl_(2)-KCl-H_(2)O体系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MgCl_(2)-H_(2)O体系稀溶液的电导率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含水量相同时,MgCl_(2)-H_(2)O体系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在浓溶液和熔盐水合物中,相同温度下电导率随着含水量的降低逐渐减小;对于MgCl_(2)-H_(2)O体系,当达到氧化或还原电位时,阳极和阴极电流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MgCl_(2)熔盐水合物中加入KCl后,熔盐水合物体系中Cl-浓度增大,Cl-置换了水合镁离子中的部分水分子,使氢的还原更加容易;在MgCl_(2)·6H_(2)O脱水过程中,Cl-的加入可以抑制MgCl_(2)·6H_(2)O水解反应的发生,从而更有利于MgCl_(2)·6H_(2)O的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镁 熔盐水合物 电导率 循环伏安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长时间稳定成像
18
作者 王志武 庄健 +2 位作者 宁少慧 程磊 郑强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8-1537,共10页
为了提升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对复杂形貌表面电化学活性成像能力,以及避免探针尖端微液滴蒸发和结晶,进而实现长时间、稳定成像,构建了基于纳米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成像系统。对探针尖端开口处的微液滴流量补偿... 为了提升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对复杂形貌表面电化学活性成像能力,以及避免探针尖端微液滴蒸发和结晶,进而实现长时间、稳定成像,构建了基于纳米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成像系统。对探针尖端开口处的微液滴流量补偿、复杂表面形貌同步电化学活性成像可靠性等进行了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SECCM扫描成像系统。接着,建立了移液管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探针检测数值模型,研究了探针末端背压与探针尖端流体流量间的关系。然后,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实验测试了微流体驱动新方法对具有较大表面形貌特征的玻碳电极材料和铝合金材料表面高分辨率形貌和电化学活性同步成像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可对硬质材料表面(样品表面高度起伏为探针开口直径20倍以上)实现长时间、稳定的电化学成像。新系统的研制将为研究人员在材料电化学、金属材料腐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 局部高分辨率 循环伏安测量 形貌 电化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硫酸铵对锰电解反应与析氢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昌美 李武斌 +4 位作者 黄健 李勇 张谊 胡志同 吴占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采用CV、LSV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阴极电化学机制,同时通过SEM、XPS等表征方法考察亚硫酸铵对阴极表面、锰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在不锈钢阴极表面析出和锰在不锈钢阴极表面沉积的起始电位分别为-0.95、-1.40 V;亚硫酸铵对析氢反应... 采用CV、LSV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阴极电化学机制,同时通过SEM、XPS等表征方法考察亚硫酸铵对阴极表面、锰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在不锈钢阴极表面析出和锰在不锈钢阴极表面沉积的起始电位分别为-0.95、-1.40 V;亚硫酸铵对析氢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锰沉积的电流,减小直流电耗。当亚硫酸铵用量为SeO_(2)的4倍时,锰沉积电流效率高达67.42%,亚硫酸铵有望成为替代SeO_(2)的添加剂。在沉积锰的小区域能谱图中,能捕捉到100%纯度的锰,利于后期高纯锰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电解反应 亚硫酸铵 析氢反应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机制砂亚甲蓝值的影响机理研究
20
作者 曾启瑞 张婷 +2 位作者 戚栋 卢皓植 张文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7-223,共7页
机制砂已成为我国建设用砂的主要来源。通过亚甲蓝试验考察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的分子量及水解度对机制砂亚甲蓝(MB)值的影响规律,借助循环伏安(CV)试验、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探究了HPAM与MB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 机制砂已成为我国建设用砂的主要来源。通过亚甲蓝试验考察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的分子量及水解度对机制砂亚甲蓝(MB)值的影响规律,借助循环伏安(CV)试验、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探究了HPAM与MB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PAM质量浓度的增加,机制砂MB值呈现阶梯式增大的趋势;在相同水解度和浓度时,随着HPAM分子量增大,分子链中的酰胺基团数量和水解产生的阴离子活性基团含量增多,与MB溶液中的阳离子(C16H18N3S+)结合形成的电化学活性复合物增加,HPAM水解产生的含氧官能团与MB分子中的苯环间的氢键作用力增强,导致机制砂MB值增大;在相同分子量和浓度时,随着HPAM水解度提高,水解HPAM的分子链有效长度增大,与MB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以及氢键作用力增强,导致机制砂MB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分子量 水解度 亚甲蓝值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