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维陶瓷相增强的含碳耐火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红 鄢文 +3 位作者 李楠 张会 陈哲 李维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66,共9页
含碳耐火材料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功能耐火材料,其良好的热震稳定性和抗渣侵蚀性显著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但含碳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易被氧化,从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变差,这是其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含碳耐火... 含碳耐火材料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功能耐火材料,其良好的热震稳定性和抗渣侵蚀性显著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但含碳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易被氧化,从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变差,这是其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含碳耐火材料进行一维陶瓷相增强可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已成为当前含碳耐火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含碳耐火材料为研究对象,详细梳理了分布于基质(碳纤维、碳纳米管、碳化硅晶须、莫来石晶须)和分布于轻骨料-基质界面(轻骨料-碳化硅晶须和轻骨料-尖晶石)两种方式来制备一维陶瓷相增强的含碳耐火材料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和分析了两种策略下一维陶瓷相增强的含碳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含碳耐火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耐火材料 一维陶瓷相 基质 骨料-基质界面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力学的基础土壤学核心知识体系重建的若干思考:必要性及理论与方法基础
2
作者 李航 刘新敏 +2 位作者 田锐 李睿 唐颖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著名土壤物理学家Gardner认为,目前的土壤学知识过于碎片化,因而需要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土壤学知识体系;澳大利亚学者Churchman指出,新的土壤学知识体系必须打破土壤学各分支学科边界。本文系统分析了土壤学核心知识体系重建的必要性及理... 著名土壤物理学家Gardner认为,目前的土壤学知识过于碎片化,因而需要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土壤学知识体系;澳大利亚学者Churchman指出,新的土壤学知识体系必须打破土壤学各分支学科边界。本文系统分析了土壤学核心知识体系重建的必要性及理论与方法基础。由于现有的土壤学基石是经典原子轨道理论,而新的研究发现土壤电场强烈地改变了土壤原子轨道,所以新的土壤学大厦应在这新的基石上重建。本文指出,土壤“电场-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学描述可以成为构建基础土壤学核心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而对静电力、长程范德华力、渗透力、亲水力和疏水力五个“宏观物理量”的定量描述可以打破土壤学各分支学科边界,进而从整体上去研究土壤。本文认为,基于土壤“电场–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学并借助于五个“宏观物理量”可以实现对土壤“基质过程”、“界面过程”和“孔隙过程”的系统性描述。由于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可以归结为土壤“基质过程”、“界面过程”和“孔隙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的关联与耦合,所以,基于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有望构建新的基础土壤学核心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力 长程范德华力 渗透压 基质过程 界面过程 孔隙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包覆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3
作者 李一博 姚冬旭 +4 位作者 祝明 赵君 王丁 夏咏锋 曾宇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45-549,共5页
β-Si_(3)N_(4)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其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势在机械领域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铜基体与β-Si_(3)N_(4)晶须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复合材料性能,本工作采用熔... β-Si_(3)N_(4)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其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势在机械领域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铜基体与β-Si_(3)N_(4)晶须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复合材料性能,本工作采用熔盐法与热压烧结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TiN包覆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TiN@β-Si_(3)N_(4)w/Cu)。研究了TiN@β-Si_(3)N_(4)w/Cu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晶须与铜基体之间的界面结构,探讨了不同钛含量对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浴处理后,β-Si_(3)N_(4)晶须表面原位生成的TiN镀层有效解决了晶须易团聚的问题,显著改善了晶须与铜基体之间的润湿性,从而增强了界面结合强度。同时,TiN镀层对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与未包覆的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相比,当钛含量为5wt%、β-Si_(3)N_(4)晶须含量为10vol%时,TiN@β-Si_(3)N_(4)w/Cu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相对密度达到98.46%,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提升至93.1HV和345.7 MPa,较未包覆样品分别提高了28.6%和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β-Si_(3)N_(4)晶须 铜基复合材料 界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SiC纤维增强Ti60复合材料的热等静压致密化及热应力分布
4
作者 黄靖翔 黄浩 +3 位作者 周文龙 王敏涓 陈国清 付雪松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利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SiC/Ti60复合材料热等静压(HIP)过程进行仿真,建立了纤维体积分数为25%的SiCf/Ti60复合材料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分析复合材料热等静压致密化过程及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 利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SiC/Ti60复合材料热等静压(HIP)过程进行仿真,建立了纤维体积分数为25%的SiCf/Ti60复合材料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分析复合材料热等静压致密化过程及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及致密化主要发生在保温保压阶段,界面层的热残余应力特征与钛合金基体和SiC纤维存在显著差异。界面层中的TiC反应层的周向应力较SiC纤维出现应力突变,压应力值增加205 MPa左右。C涂层和TiC界面层上的轴向应力接近于0,降低了SiC纤维(压应力)与基体(拉应力)间的应力梯度。复合材料中的C层厚度会影响界面层热残余应力,当C层厚度从1.5μm增大到2.5μm时,界面层及周边区域的径向应力减小了7 MPa,TiC界面层上的周向应力减小了20 MPa。提高热等静压保温温度能够增强致密化效果,但是会使界面层及附近区域的残余应力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TMCs) 热等静压(HIP) 界面层 残余应力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MOF)基混合基质膜界面改性方法及其气体分离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雪莉 杨卫亚 +2 位作者 张会成 王少军 凌凤香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8-940,共13页
气体膜分离技术在化工行业中极为常见,与传统气体分离技术相比,具有占地小、能耗低、操作简单和节能环保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膜材料作为气体膜分离技术的核心,被广泛研究,其中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混合基质膜(MMM)兼具高渗透... 气体膜分离技术在化工行业中极为常见,与传统气体分离技术相比,具有占地小、能耗低、操作简单和节能环保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膜材料作为气体膜分离技术的核心,被广泛研究,其中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混合基质膜(MMM)兼具高渗透性和高选择性,是有潜力的气体分离膜材料。MOF材料种类繁多,具有孔道结构可调性和表面可修饰性,但MOF颗粒与聚合物存在性质差异,相容性较差,易分散不均匀,导致MMM中存在颗粒团聚、聚合物链段僵化和颗粒孔道堵塞等界面缺陷,进而影响膜的气体分离性能和机械性能。本文根据改性方法原理的不同,归纳了改善MOF基MMM相容性的四种方法,分别是MOF的改性、MOF表面修饰、聚合物的改性和MMM的后处理。结合研究者们的实例,阐述其制备MMM的聚合物种类、MOF种类、目标气体、改性方法的机理和改性目的,并通过对改性前后MMM的渗透率、选择性和机械性能进行数据对比,体现界面改性后达到的分离效果。最后,对目前存在的改性方法进行探讨,提出现有界面优化方法的发展空间,比如对分子本身特性、温度、老化条件的考虑,以及利用预测模型来预筛选聚合物-填料组合。未来,应重点关注MMM的工业应用场景,提升负载量,最大化多孔MOF的优势,增强膜的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促进MMM进一步商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基质膜 气体分离 界面改性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湿热老化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纵向脱黏行为的数值模拟
6
作者 伊文昭 刘璐璐 +1 位作者 徐凯龙 陈伟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通过ABAQUS计算软件对干态和湿热老化后的断裂纤维尖端周围的纵向脱黏行为进行研究。提出双线性牵引-分离定律与库仑滑动摩擦定律耦合来建立纤维/基体界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树脂的塑性性能和应变软化效应对界面脱黏行为同样有很大的影... 通过ABAQUS计算软件对干态和湿热老化后的断裂纤维尖端周围的纵向脱黏行为进行研究。提出双线性牵引-分离定律与库仑滑动摩擦定律耦合来建立纤维/基体界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树脂的塑性性能和应变软化效应对界面脱黏行为同样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树脂应变软化效应越好,界面处越难脱黏;湿热老化使界面的性能下降,导致界面更低的应力传递能力,加快了界面剥离,产生更长的脱黏区域;湿热老化降低了相邻纤维上的最大应力集中系数(SCF),证实了差的界面在应力传递方面效率低下。干态下,高的应力集中系数往往会导致相邻纤维更容易发生断裂,纤维断裂快速扩展。该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各种力学性能参数对纤维/基体界面的纵向脱黏行为以及湿热对单向CFRP纵向拉伸破坏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基体界面 微观力学 湿热老化 脱黏行为 应力集中系数 有限元分析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对磷石膏基复合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7
作者 庹浪 陶忠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98-404,共7页
纤维增强石膏基复合材料(FRGCS)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现代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石膏原料来源广泛,既包括天然石膏(NG),也涵盖脱硫石膏、磷石膏等工业副产品。然而,传统石膏基材料存在脆性大、抗冲击... 纤维增强石膏基复合材料(FRGCS)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现代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石膏原料来源广泛,既包括天然石膏(NG),也涵盖脱硫石膏、磷石膏等工业副产品。然而,传统石膏基材料存在脆性大、抗冲击性弱、耐湿性不足等固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在承重结构和潮湿环境中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掺入植物纤维、合成纤维或矿物纤维对石膏基体进行改性,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抗弯强度和耐久性。大量研究表明,经过优化的FRGCS不仅保留了石膏材料防火、调湿、隔热的特性,还展现出卓越的损伤容限和变形能力,为工业副产石膏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本文系统综述了纤维表面改性技术、纤维-基体界面调控方法以及纤维掺量对复合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机制,并对FRGCS在绿色建筑中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基复合材料(GCs) 脆性材料 力学性能 断裂韧性 纤维-基体界面调控 绿色建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组织研究
8
作者 孙佳琪 郑顺奇 王瑈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在通过数值模拟优选液体铸浸浇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充型... 在通过数值模拟优选液体铸浸浇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充型过程中紊流较少;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存在以Si、Na为主要成分的过渡区;Al、O、Si扩散形成的Na_(2)SiO_(3)等化合物和Fe扩散进入Al_(2)O_(3)颗粒,都可改善Al_(2)O_(3)颗粒润湿性,优化铸渗效果,促进Al_(2)O_(3)颗粒与灰铸铁基体的结合;过渡层的显微硬度最低为165HV~235HV,Al_(2)O_(3)颗粒的显微硬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至2005HV~2230HV,铁基体的显微硬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最终稳定在230HV~294HV;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19.1 MPa,抗压强度为519.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增强 液态铸渗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EP复合材料超声传播特性仿真
9
作者 钟黎明 张家崧 +3 位作者 杜晓刚 李洲 张婷婷 王文先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1,共10页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Al_(2)O_(3)/环氧树脂(Al_(2)O_(3)/EP)复合材料的超声波传播特性进行了仿真.对于颗粒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树脂基体的高声衰减特性及其存在的异质颗粒和多连接界面属性,导致检测难,文中主要针对GIS...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Al_(2)O_(3)/环氧树脂(Al_(2)O_(3)/EP)复合材料的超声波传播特性进行了仿真.对于颗粒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树脂基体的高声衰减特性及其存在的异质颗粒和多连接界面属性,导致检测难,文中主要针对GIS用Al_(2)O_(3)/EP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中存在的典型颗粒团聚现象和颗粒/树脂连接界面存在的间隙特征,通过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对比Al_(2)O_(3)不同颗粒形状和含量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界面间隙尺寸对超声波能量穿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l_(2)O_(3)颗粒几何形状和团聚现象对超声的传播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多边形团聚颗粒比同尺寸圆形颗粒对超声波的衰减作用更大,约高出1.9%;且随着添加Al_(2)O_(3)颗粒含量的增加,由于异质连接界面的增多,声波传播速度减慢,对比20%含量较10%一次底波压力信号增强了约40%左右;对颗粒与基体界面间隙尺寸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间隙大小的增加,穿透Al_(2)O_(3)颗粒的超声能量大幅减弱.综合分析,Al_(2)O_(3)颗粒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GIS盆子超声检测,对超声衰减特性的影响规律由大到小依次为Al_(2)O_(3)/环氧树脂连接界面间隙的存在—异质连接界面—颗粒几何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树脂基复合材料 团聚颗粒 超声衰减 异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的界面调控与混合强化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邓海亮 史雨程 +4 位作者 董正学 范晨露 刘嘉彬 杨康 邓先功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7,共14页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和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等纳米碳材料具有超高的强度和模量、优异的导热与导电性能,是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然而,纳米碳与铝的润湿性差,高温下界面反应易生成脆性的Al_4C...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和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等纳米碳材料具有超高的强度和模量、优异的导热与导电性能,是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然而,纳米碳与铝的润湿性差,高温下界面反应易生成脆性的Al_4C_3,损伤纳米碳,不仅限制增强效果,还会恶化复合材料强韧性,因此调控界面反应与界面结合、协同提升强韧性成为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研究的关键。本文在界面结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从纳米碳表面改性和复合工艺优化等方面综述了界面的调控研究及效果,随后总结了CNT和GNP的多维网络强化及与陶瓷颗粒混合强化的研究,期望通过CNT和GNP及与陶瓷颗粒的增强网络设计,进一步提升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石墨烯 界面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ovel SiC-TiC/Al-Mg-Sc-Zr composites prepar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11
作者 LU Ren-yi MA Guo-nan +4 位作者 BAI Guan-shun ZHAO Wen-tian ZHANG Hui-hua ZHAO Shu-ming ZHUANG Xin-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641-1659,共19页
In order to obtain high-density dual-scale ceramic particles(8.5 wt.%SiC+1.5 wt.%TiC)reinforced Al-Mg Sc-Zr composites with uniform microstructure,50 nm TiC and 7μm SiC particles were pre-dispersed into 15−53μm alum... In order to obtain high-density dual-scale ceramic particles(8.5 wt.%SiC+1.5 wt.%TiC)reinforced Al-Mg Sc-Zr composites with uniform microstructure,50 nm TiC and 7μm SiC particles were pre-dispersed into 15−53μm aluminum alloy powders by low-speed ball milling and mechanical mixing technology,respectively.Then,the effects of laser energy density,power and scanning rate on the density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technology.The effect of micron-sized SiC and nano-sized TiC particles 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behaviors of the composites was reveal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Interfacial reaction and phase variations in the composites with varying reinforced particles were emphatically considered.Results showed that SiC-TiC particle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forming quality and density of the SLMed composites,and the optimal relative density was up to 100%.In the process of laser melting,a strong chemical reaction occurs between SiC and aluminum matrix,and micron-scale acicular Al_(4)SiC_(4) bands were formed in situ.There was no interfacial reaction between TiC particles and aluminum matrix.TiC/Al semi-coherent interface had good bonding strength.Pinning effect of TiC particles in grain boundaries could prevent the equiaxial crystals from growing and transforming into columnar crystals,resulting in grain refinement.The optimal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UTS),yield strength(YS),elongation(EL)and elastic modulus of the SiC-TiC/Al-Mg-Sc-Zr composite were~394 MPa,~262 MPa,~8.2%and~86 GPa,respectively.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s included ductile fracture of Al matrix and brittle cleavage fracture of Al_(4)SiC_(4) phases.A large number of cross-distributed acicular Al_(4)SiC_(4) bands were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premature failure and fracture of SiC-TiC/Al-Mg-Sc-Zr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interface structure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elastic modu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基体/填料界面微观粘接性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泽斌 王学仁 +2 位作者 强洪夫 付潇 邹子杰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82,共11页
基体/填料界面是固体推进剂中的薄弱部位,在复杂的环境载荷条件下容易发生损伤并导致力学性能降低,其界面的粘接性能一直是固体推进剂研究重点之一。从仿真和实验两方面对固体推进剂基体/填料界面微观粘接性能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 基体/填料界面是固体推进剂中的薄弱部位,在复杂的环境载荷条件下容易发生损伤并导致力学性能降低,其界面的粘接性能一直是固体推进剂研究重点之一。从仿真和实验两方面对固体推进剂基体/填料界面微观粘接性能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分子动力学(MD)仿真在推进剂基体/填料界面研究中的应用,概述了接触角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法(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反相气相色谱(IGC)五种常见的界面性能表征实验在基体/填料界面研究中的应用。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展望如下:首先,界面仿真模型基体组分单一、可仿真时间较短,建议后续构建基体全组分模型和不同老化阶段模型;其次,缺乏直接表征粘接界面相互作用的手段,建议从界面试样制备方面入手研究;最后,在研究界面性能变化机理时,应考虑多种界面作用因素,同时加强对键合剂失效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基体/填料界面 粘接性能 分子动力学仿真 键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大涂覆目标SBR算法与MPI并行加速技术
13
作者 吴扬 王思凡 +5 位作者 申子昂 贾浩文 祝强强 徐若锋 郭卿超 赵雷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7-414,共8页
为满足涂覆雷达吸波材料(radar absorbing material,RAM)的复杂目标电磁散射快速计算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弹跳射线(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的高效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广义传播矩阵法理论推导了金属衬底多层介质的反射系数,并... 为满足涂覆雷达吸波材料(radar absorbing material,RAM)的复杂目标电磁散射快速计算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弹跳射线(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的高效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广义传播矩阵法理论推导了金属衬底多层介质的反射系数,并将其与SBR法耦合,精确计算了多层介质涂覆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采用基于CPU平台的MPI并行加速技术,实现了SBR算法的高效并行。数值结果表明:所计算的二面角反射器模型和舰船模型RCS结果与商业软件FEKO结果之间吻合良好,其中二面角反射器的均方根误差小于3 dBsm;针对电大涂覆飞行器目标,各计算进程的并行效率均达到80%以上。该方法有效解决了电大涂覆目标电磁散射计算的精度和速度,为电大复杂目标隐身性能的评估计算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跳射线(SBR)法 广义传播矩阵法 MPI并行 雷达散射截面(RCS) 雷达吸波材料(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effect of carbonized quantum dots(CQDs)in pure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5
14
作者 HUANG Xiao BAO Rui YI Jian-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255-1265,共11页
Carbon quantum dots(CQDs),which contain a core structure composed of sp^(2)carbon,can be used as the reinforcing phase like 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in metal matrix.In this paper,the CQD/Cu composite material was... Carbon quantum dots(CQDs),which contain a core structure composed of sp^(2)carbon,can be used as the reinforcing phase like 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in metal matrix.In this paper,the CQD/Cu composit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method.The composite powder was prepared by molecular blending method and ball milling method at first,and then densified into bulk material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X-ray diffraction,Raman spectroscopy,infrared spectroscopy,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CQD synthesiz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and then CQDs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sp^(2)were utilized as the reinforcement to prepare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0.2 CQD/Cu composite material is~31%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copper sample,and the conductivity of 0.4 CQD/Cu is~96%IACS,which is as high as pure copper.TEM and HRTEM results show that good interface bonding of CQD and copper grain is the key to maintaining hig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is resear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direction for new carbon materials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quantum dots copper matrix mechanical property electrical property interface bo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志勇 文璟 +1 位作者 王日初 彭超群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55,共19页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基体的润湿性差,或者在高温下与基体发生有害的界面反应,限制了此类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本文简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结合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因素,提出了几种改善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体表面改性是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工艺有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化学镀法等;最后,对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热导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 铜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 界面反应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界面与晶粒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展 马凤仓 +2 位作者 谭占秋 范根莲 李志强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8,共15页
随着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碳纳米管的难分散问题被妥善解决,复合材料的强度有所提高,但复合材料的高模量、高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出现“强度–塑性”倒置现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碳/铝复合材料界面结构、... 随着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碳纳米管的难分散问题被妥善解决,复合材料的强度有所提高,但复合材料的高模量、高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出现“强度–塑性”倒置现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碳/铝复合材料界面结构、晶粒结构与复合构型设计的调控手段,讨论了界面结构强度对碳纳米管载荷传递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出现倒置现象的原因,并针对复合材料塑韧性差的问题,提出了调控思路,为制备强度高、韧性强的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铝基复合材料 界面强度 界面调控 晶粒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性能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肖璐 刘婷婷 +2 位作者 陈先华 郑开宏 潘复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1-164,共14页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低的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点,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常见制备方法的特点,分析了金属颗粒增强...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低的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点,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常见制备方法的特点,分析了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和主要强韧化机理。最后,对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材料及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颗粒 镁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 强化机理 界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界面调控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晓军 孙友朋 +4 位作者 李雪健 施海龙 胡小石 徐超 卢振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2-51,共10页
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卓越的机械性能、优异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被认为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将碳纳米材料与镁合金复合,能够解决镁合金强度低、硬度低和模量低等问题。然而,由于镁与碳纳米材料不发生化学反... 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卓越的机械性能、优异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被认为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将碳纳米材料与镁合金复合,能够解决镁合金强度低、硬度低和模量低等问题。然而,由于镁与碳纳米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且润湿性能差,导致镁与碳纳米材料增强体的界面强度低,限制了增强体性能的发挥。利用界面调控物质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碳纳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界面调节材料的种类,着重讨论界面调节物质添加到复合材料中的方法,界面调节物质分别与增强体和基体的界面结合情况及其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纳米管(CNT) 界面调控 镁基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反转对称组合光子晶体结构界面态的可调性
19
作者 刘晓静 阿卜杜赛麦提·依米提 +4 位作者 赵东旭 赵若钦 李宏 张斯淇 马季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5-1463,共9页
通过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以及介质与介质界面处电场和磁场的切线分量的连续条件,分别给出光在介质中传播的传输矩阵以及光在介质界面处的匹配矩阵,从而得到组合结构光子晶体总的传输矩阵,并给出其反射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具有反转对称... 通过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以及介质与介质界面处电场和磁场的切线分量的连续条件,分别给出光在介质中传播的传输矩阵以及光在介质界面处的匹配矩阵,从而得到组合结构光子晶体总的传输矩阵,并给出其反射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具有反转对称组合结构为(ABA)N(BAB)M的光子晶体界面态,改变介质A的折射率系数n_(a0)、参数e,厚度d_(a)和周期数N与介质B(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浓度、温度、厚度d_(b)和周期数M以及入射角的大小,给出界面态的位置和峰值大小随参数的变化曲线,并研究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对组合结构PC_(1)+PC_(2)+PC_(1)和PC_(1)+PC_(2)+PC_(1)+PC_(2)+PC_(1)多个界面态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改变葡萄糖质量浓度时,可改变界面态的位置和峰值大小,从而实现对界面态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带隙材料 传输矩阵 匹配矩阵 界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黏弹性参数的确定及细观损伤演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乌布力艾散·麦麦提图尔荪 吴艳青 +2 位作者 侯晓 尹欣梅 张鑫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8-1046,共9页
固体推进剂力学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对其宏观力学响应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耦标定固体推进剂非线性黏弹性模型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台阶应力松弛试验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通过台阶应力松弛平衡响应确定固体推进剂弹性部分参数,通过小变形... 固体推进剂力学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对其宏观力学响应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耦标定固体推进剂非线性黏弹性模型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台阶应力松弛试验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通过台阶应力松弛平衡响应确定固体推进剂弹性部分参数,通过小变形下的应力松弛确定无量纲松弛模量,分析一种固体推进剂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推进剂在台阶应力松弛及单轴拉伸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由于平衡响应包含损伤,采用该方法标定的参数可用于预测含损伤固体推进剂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推进剂模型参数标定等效黏合剂力学参数的方法,并通过引入基于黏弹性脱湿准则的相界面模型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计算模型,实现在宽应变(~100%)范围内推进剂脱湿损伤分析,为推进剂宏观力学性能预测及细观损伤演化分析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模型 参数标定 台阶应力松弛 等效黏合剂 相界面模型 固体推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