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copper minerals on cyanide leaching of gold 被引量:2
1
作者 JIANG Tao,ZHANG Yu zu,YANG Yong bin,HUANG Zhu cheng (Department of Miner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The paper thermodynamically examined the behavior of various copper minerals in cyanide solu tions and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copper minerals on cyanide leaching of gold. In elucidating the influence of copper ... The paper thermodynamically examined the behavior of various copper minerals in cyanide solu tions and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copper minerals on cyanide leaching of gold. In elucidating the influence of copper minerals on cyanide leaching of gold, copper minerals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solubility in cyanide solutions by proposing two concepts, cyaniding easily soluble copper (E Cu ) and cyaniding insoluble copper. The former involves copper occurrence in metal, oxides and secondary sulfides, and the latter refers mainly to primary sulfid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ot all the total copper in an ore affected cyanide leaching of gold, while cyaniding easily soluble copper turns out to be the decisive factor that interferes with gold cyanidation by causing decrease in gold cyanidation recovery and increase in cyanide consumption. When cyaniding easily soluble copper content ( w E(Cu) ) lies in the range of 0 0.25%, it linearly affects gold cyanidation recovery ( R ) as well as cyanide consumption ( m c).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have been worked out to be R (%)=94.177 5-142.735 7 w E(Cu)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02 and m c=5.590 7+33.572 9 w E(Cu)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45,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mineral gold CYANIDATION l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tracting gold from pyrite roster cinder by ultra-fine-grinding and resin-in-pulp 被引量:1
2
作者 危俊婷 严规有 +1 位作者 郭炳昆 高桂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The ultra fine grinding and resin in pulp with pH value of 10 are used to extract gold from pyrite roster cinder. During leaching process, aluminium oxide ball is used as stirring medium, hydrogen peroxide as leaching... The ultra fine grinding and resin in pulp with pH value of 10 are used to extract gold from pyrite roster cinder. During leaching process, aluminium oxide ball is used as stirring medium, hydrogen peroxide as leaching agent and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 as grinding agent. With AM 2б resin as absorber and sulfocarbamide as eluent, gold is recovered from cyanide pulp of pyrite roster cinder by resin in pulp. The effects of contact time, temperature and acidity etc. on the gold absorption are investigated by static methods and dynamic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flow rate of solution on dynamic adsorption and elution of gold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 2б resin has good adsorbability in cyanide solution, and gold can be easily eluated from the loaded resin with 0.1mol/L hydrochloric acid and 1mol/L sulfocabamide. The adsorption rate and the elution of gold exceed 98%. When leaching time is 2 h, mass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4∶1, consumption of sodium cyanide 3 kg/t,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 0.05% respectively, adsorption time 30 min, temperature 10 30 ℃, volume of resin 3 mL, ratio of eluent to resin (10 20)∶1, velocity of eluent 1.5 mL/min, the leaching rate of gold reaches 85%.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eaching technology, it can reduce leaching time, avoid complex filter process, decrease sodium cyanide consumption and increase leaching rate of gold by 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fine-grinding resin-in-pulp cyanide leaching go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CM⁃D技术的氰化浸金速率影响规律研究
3
作者 汤亦婧 朱阳戈 +4 位作者 赵志强 罗思岗 胡志凯 赵杰 张晓亮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实时监测浸金反应过程的微观质量变化,研究了氰化浸金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氰根离子质量浓度55.2 mg/L时,将体系内溶解氧质量浓度从1.5 mg/L提高至8.5 mg/L,浸金速率可从430.9 ng/(cm^(2)·min... 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实时监测浸金反应过程的微观质量变化,研究了氰化浸金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氰根离子质量浓度55.2 mg/L时,将体系内溶解氧质量浓度从1.5 mg/L提高至8.5 mg/L,浸金速率可从430.9 ng/(cm^(2)·min)提升至514.8 ng/(cm^(2)·min),提高了19.5%;溶解氧质量浓度8.5 mg/L时,将氰根离子质量浓度从22.6 mg/L提高至55.2 mg/L,浸金速率可从60.1 ng/(cm^(2)·min)提升至514.8 ng/(cm^(2)·min),提高了7.6倍。浸金速率与氰根离子质量浓度和溶解氧质量浓度的比值(c_(CN)-/c_(O_(2)))相关,室温下c_(CN)-/c_(O_(2))≈6时,浸金速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浸出 反应速率 溶解氧 石英晶体微天平 金矿 浸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金绿色冶金发展潜力研究
4
作者 柴立元 颜旭 +5 位作者 杨洪英 王云燕 佟琳琳 王海鹰 史美清 韩雯雯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黄金是稀缺的全球性战略资源,黄金工业亟需顺应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趋势,以绿色冶金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绿色冶金技术发展、氰化尾渣处理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黄金工业绿色转型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资源约束、环境挑战... 黄金是稀缺的全球性战略资源,黄金工业亟需顺应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趋势,以绿色冶金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绿色冶金技术发展、氰化尾渣处理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黄金工业绿色转型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资源约束、环境挑战、科技应用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我国黄金工业的需求背景与行业概况,从国际、国内两方面系统梳理了黄金绿色冶金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进一步讨论了黄金氰化尾渣处理现状及技术应用情况。在全面把握黄金工业现状的基础上,研判了黄金绿色冶金技术发展潜力,提出了有色伴生金冶炼和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是突破传统黄金资源限制的重要方向、高端新材料是黄金科技属性彰显下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智能化转型是黄金工业生产模式革新与效率提升的战略路径、产业融合集群化是黄金工业生态重构与协同创新的优选方案等技术性判断。为此建议,加强黄金氰化尾渣安全利用与“生态回归”大规模消纳、加强黄金科技属性开发与高端利用、推进有色金属-黄金产业融合发展,精准保障我国黄金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 绿色冶金 无氰提金 氰化尾渣 黄金高端材料 有色金属-黄金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金银多金属氧化矿石综合回收有价元素试验研究
5
作者 邵京明 孙仁锋 +7 位作者 郭建东 薛希刚 欧海涛 焦磊 张元伟 张召 郭晓东 梁志伟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9-1195,共7页
针对某复杂含金银多金属氧化矿石,通过直接氰化-浮选回收铅精矿、浮选尾矿配置硫磺焙烧酸浸浸出锌、酸浸渣环保浸出金银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级直接氰化、二级氰化尾矿浮选富集铅锌精矿、三级为浮选尾矿配置硫磺焙烧酸浸回... 针对某复杂含金银多金属氧化矿石,通过直接氰化-浮选回收铅精矿、浮选尾矿配置硫磺焙烧酸浸浸出锌、酸浸渣环保浸出金银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级直接氰化、二级氰化尾矿浮选富集铅锌精矿、三级为浮选尾矿配置硫磺焙烧酸浸回收锌、四级为酸浸渣环保浸出金银技术方法,复杂多金属氧化矿石直接氰化金、银浸出率分别为79.55%、81.81%,氰化尾矿浮选产出铅含量为45.60%的铅精矿,铅回收率达到82.39%,浮选尾矿采用配置硫磺焙烧酸浸,锌的浸出率达到90.13%;酸浸渣采用环保浸出,金、银回收率分别达到85.40%、65.42%,该技术方法使金、银、铅、锌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97.15%、96.02%、82.39%、90.13%,实现了含金银多金属氧化矿资源的高值化、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银多金属 直接氰化 浮选富集 配置硫磺焙烧酸浸 环保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含砷金银精矿选冶联合综合回收关键技术
6
作者 郭建东 邵京明 +3 位作者 薛希刚 梁志伟 张召 郭晓东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2-1169,共8页
针对某含砷金银精矿矿物嵌布特征复杂、金银包裹体难以解离、有害杂质和矿泥干扰浸出等问题,采用直接焙烧氰化、两段焙烧氰化等传统单一工艺进行处理时,有价元素金银等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通过对复杂含砷金银精矿进行一级预先浮选富集... 针对某含砷金银精矿矿物嵌布特征复杂、金银包裹体难以解离、有害杂质和矿泥干扰浸出等问题,采用直接焙烧氰化、两段焙烧氰化等传统单一工艺进行处理时,有价元素金银等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通过对复杂含砷金银精矿进行一级预先浮选富集产出浮选精矿与浮选尾矿,二级浮选精矿两段焙烧两段酸浸氰化提取金、银、铜,三级浮选尾矿低氰直接氰化提取金、银的选冶联合综合回收工艺试验研究,并对各级流程优化了工艺技术条件。结果表明:该关键工艺技术方法可以使金银精矿中金、银、铜、硫、砷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96.27%、95.83%、98.65%、90.94%、95.04%,资源综合回收优势明显,经济效益突出,实现了复杂含砷金银精矿的高值化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为该类型金精矿资源规模化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处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含砷金银精矿 选冶联合 综合回收 预先浮选富集 两段焙烧两段酸浸 低氰直接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浸剂对草酸浸出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党晓娥 冯磊 +1 位作者 张婷 李林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共12页
为揭示浸出液中Fe^(3+)的形态分布对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了H_(2)C_(2)O_(4)、H_(2)C_(2)O_(4)-H_(2)SO_(4)和H_(2)C_(2)O_(4)-K_(2)C_(2)O_(4)对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H_(2)C_(2)O_(4)-K_(2)C_(2)O... 为揭示浸出液中Fe^(3+)的形态分布对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了H_(2)C_(2)O_(4)、H_(2)C_(2)O_(4)-H_(2)SO_(4)和H_(2)C_(2)O_(4)-K_(2)C_(2)O_(4)对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H_(2)C_(2)O_(4)-K_(2)C_(2)O_(4)浸出赤铁矿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e^(3+)的形态分布直接影响赤铁矿的浸出效果。H_(2)C_(2)O_(4)与K_(2)C_(2)O_(4)作为除铁剂,n(H_(2)C_(2)O_(4))/n(K_(2)C_(2)O_(4))摩尔比、(C_(2)O_(4)^(2-))_(T)过量倍数及浸出温度影响浸出pH,而pH和c(C_(2)O_(4)^(2-))_(T)应满足浸出的Fe^(3+)转化成Fe(C_(2)O_(4))_(3)^(3-),Fe^(3+)只有以Fe(C_(2)O_(4))_(3)^(3-)形态存在,才能缩短赤铁矿浸出时间、提高赤铁矿浸出效果。H_(2)C_(2)O_(4)-K_(2)C_(2)O_(4)除铁优化条件为:n(H_(2)C_(2)O_(4))/n(K_(2)C_(2)O_(4))=1.03、(C_(2)O_(4)^(2-))_(T)为理论量的1.37倍、浸出温度94℃、液固比L/S=5mL/g、时间30min。在优化条件下,实际值和预测值分别为98.42%和97.73%,相对误差为0.69个百分点。各因素对除铁效果影响大小排序为(C_(2)O_(4)^(2-))_(T)过量倍数、浸出温度、n(H_(2)C_(2)O_(4))/n(K_(2)C_(2)O_(4)),其中n(H_(2)C_(2)O_(4))/n(K_(2)C_(2)O_(4))与浸出温度有一定的交互作用。H_(2)C_(2)O_(4)-K_(2)C_(2)O_(4)浸出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结果进一步证明,草酸-草酸盐混合浸出体系是一种高效除铁剂,且浸出液中的铁资源化利用工艺简单,其优势是现有除铁剂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氰化尾渣 浸出 赤铁矿 响应面法(RSM)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毒提金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斌 刘星奥 +4 位作者 董中林 吴金甜 钟寿国 姜涛 殷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13-3734,共22页
随着我国将氰化尾渣及含氰废水处理污泥纳入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黄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故发展无毒或低毒提金工艺成为黄金行业的迫切需求。然而,由于提金成本高、浸出液中金回收工艺复杂、提金溶液循环困难等,硫代硫酸盐... 随着我国将氰化尾渣及含氰废水处理污泥纳入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黄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故发展无毒或低毒提金工艺成为黄金行业的迫切需求。然而,由于提金成本高、浸出液中金回收工艺复杂、提金溶液循环困难等,硫代硫酸盐、硫脲、硫氰酸盐等无毒药剂至今尚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相较之下,低毒提金剂在毒性、提金效果、提金成本等方面相比氰化钠有着独特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对典型低毒提金剂的基本性质特征进行了概述,然后系统归纳了其合成工艺、合成机理及浸出机理,总结了低毒提金剂在国内外的相关应用,最后提出了低毒提金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提取 氰化物 低毒提金剂 合成工艺和机理 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某红土型氧化矿洗矿分级-预选抛尾试验研究
9
作者 龚明辉 祁磊 +1 位作者 聂祖明 戴惠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1-268,共8页
滇西某红土型氧化金矿,共伴生Ag、Fe等有价金属,原矿含Au 1.72 g/t、Ag 17.50 g/t、TFe 28.19%、mFe 11.52%,该矿属原生矿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的表生作用成因矿体,岩体发生高岭土化,矿石多为砂土粉末状、蜂窝状。本文开展了系统的矿石... 滇西某红土型氧化金矿,共伴生Ag、Fe等有价金属,原矿含Au 1.72 g/t、Ag 17.50 g/t、TFe 28.19%、mFe 11.52%,该矿属原生矿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的表生作用成因矿体,岩体发生高岭土化,矿石多为砂土粉末状、蜂窝状。本文开展了系统的矿石性质、原矿细粒级浸出、原矿洗矿分级,以及细粒级磁选抛废等工艺试验研究,并对各作业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矿中黏土矿物、细粒级含量高,原矿-0.038 mm粒级占比达42.89%,贵金属金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银以矿物包裹银、磁性铁矿物中银,以及弱磁性铁矿物中银三者为主,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赤)褐铁矿,两种主要铁矿物与金、银的赋存关系较为紧密,该矿属低品位复杂难选多金属氧化金矿。对该矿石采用“原矿洗矿分级-泥砂分选,泥选系统预选抛尾”的工艺流程,可获得产率57.25%的分级粗砂,含Au 2.798 g/t、Ag 20.19 g/t、Fe 39.26%;产率22.35%的细粒混合粗精矿,含Au 0.329g/t、Ag 14.38g/t、Fe 16.19%,以及产率为20.40%的细粒抛尾尾矿,含Au 0.219 g/t、Ag 13.37 g/t、Fe 10.27%,损失率分别为Au 2.59%、Fe 7.44%、Ag 15.59%。该试验结果可为该资源后续的生产及类似矿石的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型氧化矿 金矿 泥砂分选 氰化浸出 预选抛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硫砷难处理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10
作者 潘彦岑 靳建平 +1 位作者 李艳军 董再蒸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5,共6页
某高硫砷金矿石金、银品位分别为2.90 g/t和59.00 g/t,As含量为6.06%、S含量为5.20%。矿石中金矿物粒度较细,均为显微金与细粒金,其与黄铜矿、磁黄铁矿等硫化矿连生于毒砂中,单体解离困难。为进一步实现高硫砷难处理金矿的高效利用,在... 某高硫砷金矿石金、银品位分别为2.90 g/t和59.00 g/t,As含量为6.06%、S含量为5.20%。矿石中金矿物粒度较细,均为显微金与细粒金,其与黄铜矿、磁黄铁矿等硫化矿连生于毒砂中,单体解离困难。为进一步实现高硫砷难处理金矿的高效利用,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和氰化浸出试验研究,确定采用浮选—氰化浸出的联合工艺流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药剂制度下,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时,进行1次粗选试验,粗精矿再磨至-0.038 mm占99%时,进行2粗2精浮选—1次硫砷分离流程试验。最终获得金品位为17.19g/t、金回收率为79.06%,银品位为269.00 g/t、银回收率为68.73%的金精矿。将浮选尾矿磨至-0.010 mm占86%时,采用氰化浸出工艺处理,金浸出率为22.22%,银浸出率为57.78%。选冶综合金回收率达到83.71%,银回收率达到了86.80%,实现了金、银的有效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石 浮选 高硫高砷 氰化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氰化尾渣中有价金属梯级分离回收工艺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建军 郭建东 +1 位作者 欧海涛 薛希刚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7,共8页
梯级分离回收焙烧氰化尾渣中的有价金属,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消解氰化尾渣危废对冶金行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焙烧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一级酸浸浸取金铜锌、二级还原焙烧—磁选回收含金铁精矿、三级浮选回收金的梯级分离回收工... 梯级分离回收焙烧氰化尾渣中的有价金属,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消解氰化尾渣危废对冶金行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焙烧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一级酸浸浸取金铜锌、二级还原焙烧—磁选回收含金铁精矿、三级浮选回收金的梯级分离回收工艺方法,焙烧氰化尾渣中的金、铜、锌、铁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63.07%、80.5%、70.31%、80.64%。该技术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焙烧氰化尾渣中金、铜、锌、铁的综合回收技术难题,实现了焙烧氰化尾渣的高值化、资源化利用,同时将焙烧氰化危废转化为二次高价值资源,解决了焙烧氰化危废无害化处置的冶金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氰化尾渣 梯级分离回收 酸浸浸取 还原焙烧 磁选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某含砷金矿非氰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京玉 梁溢强 阚赛琼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对老挝某含砷含碳金矿进行了非氰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矿浆浓度(质量分数)、金蝉环保型黄金选矿剂用量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过氧化氢预处理可以提升金浸出率;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5%、搅拌速度20... 对老挝某含砷含碳金矿进行了非氰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矿浆浓度(质量分数)、金蝉环保型黄金选矿剂用量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过氧化氢预处理可以提升金浸出率;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5%、搅拌速度2000 r/min条件下,采用过氧化氢500 g/t对矿浆预氧化处理3 h,然后再添加石灰3000 g/t、金蝉环保型黄金选矿剂5000 g/t,搅拌浸出30 h,尾渣金品位0.25 g/t,金浸出率92.27%,过氧化氢预氧化能使金浸出率提高1.9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氰浸出 预氧化 助浸剂 含砷金矿 金蝉环保型黄金选矿剂 过氧化氢 浸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矿尾渣固结体重金属浸出规律和水质评价
13
作者 龙声雨 王中美 +2 位作者 李鑫 王亮亮 杨燕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以贵州某金矿尾渣固结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浸泡实验,分析尾砂直接浸泡以及固结养护不同时期(7、14、28 d)后浸出的重金属浓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尾渣固结后浸出的重金属Ni、Cd、Sb的浓度比固结前更小,并且养护龄期越长,其浸... 以贵州某金矿尾渣固结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浸泡实验,分析尾砂直接浸泡以及固结养护不同时期(7、14、28 d)后浸出的重金属浓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尾渣固结后浸出的重金属Ni、Cd、Sb的浓度比固结前更小,并且养护龄期越长,其浸出量越小;(2)尾渣直接浸泡所测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值与浸泡时间进行函数拟合发现,离子的浸出最大浓度在达到平衡后分别为Ni 2.45μg/L、Cd 0.14μg/L、Sb 360.46μg/L,而Cu离子在此静态浸泡的过程中易饱和沉淀及再浸出,难以达到一个平衡量;(3)固结后尾渣浸出重金属Ni、Cd、Cu、Sb的浓度会最终达到一个平衡量,且随着固结养护龄期越长,各重金属离子浸出的最大浓度越小;(4)尾渣固结前后浸出的重金属浓度均使得水质为Ⅴ类水,但是尾砂固结后,水质整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且养护龄期越长,对地下水水质改善的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尾渣 固结养护 重金属 浸出规律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尾矿混凝土中重金属长期浸出行为研究
14
作者 罗作球 李晓光 +3 位作者 张凯峰 付万长 童小根 孟刚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36-3744,3754,共10页
为了探究金尾矿作为混凝土细骨料使用时的重金属浸出风险,分析了金尾矿混凝土在不同pH浸提液中的浸出行为以及长期浸出特性,并运用动力学模型,预测了未来30年的重金属累积浸出量。结果表明,金尾矿中的Ba、Cd、Cr、Pb、Mn、Cu含量均超过... 为了探究金尾矿作为混凝土细骨料使用时的重金属浸出风险,分析了金尾矿混凝土在不同pH浸提液中的浸出行为以及长期浸出特性,并运用动力学模型,预测了未来30年的重金属累积浸出量。结果表明,金尾矿中的Ba、Cd、Cr、Pb、Mn、Cu含量均超过了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Ba、Cd、Pb、Mn、Cu的浸出量较为显著。金尾矿掺量与重金属浸出量呈正相关,重金属累积浸出量在16 d后显著降低。根据30年浸出量预测,Pb、Cu、Ba的浸出量为2~3 mg/L,Cd、Cr和Mn的浸出量在1 mg/L以内,表明金尾矿在混凝土中的固化效果良好,重金属长期浸出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尾矿 混凝土 重金属 长期浸出 动力学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某含铜金矿石选冶过程优化生产实践
15
作者 赵军生 沈卫卫 +1 位作者 汪鹤鸣 陈庆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238,共7页
哥伦比亚某黄金矿山以含铜高的金矿石为主,技术改造后金回收率低,氰化钠消耗量大,系统中铜离子不断累积,选冶系统生产异常。通过相关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将铜精矿产率从0.25%调整至0.75%,铜浮选金、铜作业回收率分别从20%、34%提高至35%... 哥伦比亚某黄金矿山以含铜高的金矿石为主,技术改造后金回收率低,氰化钠消耗量大,系统中铜离子不断累积,选冶系统生产异常。通过相关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将铜精矿产率从0.25%调整至0.75%,铜浮选金、铜作业回收率分别从20%、34%提高至35%、52%左右,金总回收率从87%提高至89%。将浸出时间从85.48 h减少至56.61 h,氰化钠浓度从1000 mg/L降低至600 mg/L左右,氰化钠消耗量从7.49 kg/t降低至3.60 kg/t,铜浸出率由27.18%降低至20.09%。根据双氧水破氰除铜试验研究,生产中通过焦亚硫酸钠、双氧水配合使用,进行高碱条件处理,破氰排矿铜离子含量从330.47mg/L降低至24.55mg/L,系统铜离子大幅降低。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对于哥伦比亚某含铜金矿石采用提高铜浮选回收率,优化浸出条件降低氰化钠消耗,进行双氧水破氰,高碱除铜可以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对同类型的含铜金矿石选冶工艺优化及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金矿石 金精矿 浸出 双氧水破氰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化尾渣还原焙烧酸浸提铁及氰化浸金新工艺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郑雅杰 龚昶 孙召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6-2433,共8页
以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还原焙烧酸浸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当还原温度为850℃、加入煤粉质量为氰化尾渣质量的13%、还原时间为100 min时,对氰化尾渣进行还原,氰化尾渣中Fe2O3转化为Fe3O4或FeO。还原后采用硫酸浸出,当硫酸浓度为50%、硫酸... 以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还原焙烧酸浸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当还原温度为850℃、加入煤粉质量为氰化尾渣质量的13%、还原时间为100 min时,对氰化尾渣进行还原,氰化尾渣中Fe2O3转化为Fe3O4或FeO。还原后采用硫酸浸出,当硫酸浓度为50%、硫酸用量系数为1.2、反应温度为105℃、反应时间为3 h时,铁的浸出率达到93.66%。还原焙烧渣在600℃氧化焙烧2 h经过脱碳后氰化浸金,当氰化钠用量为4 kg/t、反应时间为28 h、液固比为2:1时,金的浸出率达到92.4%。经过还原焙烧、硫酸浸出、氧化焙烧及氰化浸金,氰化尾渣渣量减少了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尾渣 还原焙烧 硫酸浸出 氰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处理金矿中伴生矿物对氰化浸出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崔日成 杨洪英 +1 位作者 陈森 马鹏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91-1294,共4页
对金矿石中常见的几种伴生矿物在氰化浸出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化学试剂配制标准液的方式,考察了Fe2+,Cu2+,As3+对氰化物消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铁矿物中,磁黄铁矿对氰化浸出的影响较大,使溶金速率下降28.1%,氰化物耗量增加4倍... 对金矿石中常见的几种伴生矿物在氰化浸出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化学试剂配制标准液的方式,考察了Fe2+,Cu2+,As3+对氰化物消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铁矿物中,磁黄铁矿对氰化浸出的影响较大,使溶金速率下降28.1%,氰化物耗量增加4倍,而黄铁矿与赤铁矿对氰化浸出的影响较小;铜矿物中,黄铜矿与辉铜矿对氰化浸出都具有很大影响,其中辉铜矿可使溶金速率下降36.81%,氰化物耗量增加10倍;砷矿物中,雄黄与雌黄对氰化浸出极其有害,使溶金速率分别下降41.95%和49.90%,氰化物耗量分别增加13.8倍和15.0倍,相反毒砂在氰化体系中比较稳定,对氰化浸出的影响较小.离子耗氰试验中,Fe2+,Cu2+都会大量消耗体系中的氰化物,As3+则不与氰化物反应,不会造成氰化物消耗,因此硫氰根的形成才是导致砷矿物大量消耗氰化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伴生矿物 氰化浸出 金浸出率 氰化物消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砷、锑难处理金精矿提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常耀超 刘大学 +2 位作者 王云 余群波 韦其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33,共3页
某含砷、锑金精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42.79%,采用常规焙烧—氰化工艺金浸出率仅48.22%,而采用碱浸—两段焙烧—磨矿—氰化工艺金浸出率达到了86.3%。同时锑脱除率达到了96.6%,也可作为产品外售。
关键词 含锑砷金精矿 碱浸 焙烧 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氰化尾渣熔盐处理金、银回收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朝晖 江汉龙 +2 位作者 刘佰龙 王贺龙 鲁慧慧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2-586,共5页
以河南某企业焙砂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Na OH-Na NO3混合熔盐焙烧预处理氰化尾渣后水浸,再进行常规氰化浸出。探究了熔盐添加量、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氰化渣中SiO_2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因素对SiO_2浸出率影响显著,在最... 以河南某企业焙砂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Na OH-Na NO3混合熔盐焙烧预处理氰化尾渣后水浸,再进行常规氰化浸出。探究了熔盐添加量、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氰化渣中SiO_2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因素对SiO_2浸出率影响显著,在最佳焙烧条件:熔盐添加量为尾渣量的50%,焙烧时间2 h,焙烧温度500℃下,处理后的渣中金、银品位分别由1.68 g/t、42.7 g/t上升至2.56 g/t、64.8 g/t。金、银氰化浸出率分别为57.6%、68.3%,较直接氰化分别提高了45.1%和60.9%,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熔盐 氰化尾渣 二氧化硅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浸取氰化尾渣中金、铁、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师兆忠 占桂荣 韩艳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60,共5页
文章研究了用盐酸一步法浸出氰化尾渣中金、铁、铅的工艺过程,结果表明,浸取反应优化工艺条件为:在沸腾状态下回流,盐酸起始浓度9.8 mol/L,盐酸过量系数1.6,反应时间1.5 h。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金、铁、铅的浸出率分别为89.32%、93.45%、9... 文章研究了用盐酸一步法浸出氰化尾渣中金、铁、铅的工艺过程,结果表明,浸取反应优化工艺条件为:在沸腾状态下回流,盐酸起始浓度9.8 mol/L,盐酸过量系数1.6,反应时间1.5 h。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金、铁、铅的浸出率分别为89.32%、93.45%、99.97%,浸出渣主要物相为硅化合物等,实现了有价金属与硅化合物的分离。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大量三价铁离子存在时,盐酸浸出金的可行性,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金的浸出率越高,因此,浸出反应在沸腾状态下进行回流。实验证明,一步法浸取氰化尾渣中金、铅、铁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尾渣 酸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