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收方式对上部烟叶变黄失水规律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冠辉 韦斌 +10 位作者 方正华 陈丽萍 郑华 高正锋 武圣江 赵宇航 焦剑 张学昆 许本波 袁修堂 韦克苏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目的】探明上部烟叶一次性带茎砍烤对其理化及品质指标的影响规律,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材,测定一次性带茎砍烤和一次性采烤上部烟叶的含水率、色素含量、理化品质、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分析不同... 【目的】探明上部烟叶一次性带茎砍烤对其理化及品质指标的影响规律,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材,测定一次性带茎砍烤和一次性采烤上部烟叶的含水率、色素含量、理化品质、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分析不同采烤方式对不同叶位上部烟叶变黄失水规律及品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一次性采烤,一次性带茎砍烤可延缓上部烟叶水分散失,促进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解;烟叶在叶长和叶宽上均小于一次性采烤,且单叶重和叶面密度均显著低于一次性采烤(P<0.05);上部烟叶的上等烟比例与均价均高于一次性采烤;一次性带茎砍烤上三叶和下三叶烤后淀粉含量分别较一次性采烤显著减少2.45百分点和2.61百分点,总氮含量分别显著减少0.19百分点和0.16百分点,总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82百分点和2.36百分点,还原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73百分点和2.51百分点,糖碱比和钾氯比显著高于一次性采烤(P<0.05)。一次性带茎砍烤上部烟叶在香气质、香气量、吃味、杂气和刺激性等方面均优于一次性采烤。【结论】上部烟叶一次性带茎砍烤有利于促进烟叶变黄失水协调,促进色素、淀粉等大分子分解,提高两糖含量。在实际生产中,从感官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可选择一次性带茎砍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烟叶 一次性带茎砍烤 一次性采烤 变黄失水 品质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玉萍 杨从党 +3 位作者 袁平荣 周能 张朝钟 陆顺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62-764,共3页
以中熟粳稻滇超 2号为材料 ,研究抽穗前期剪去茎上部功能叶和剑叶对水稻结实和千粒重的影响 ,而影响较大的是剑叶、其次是倒 2叶、再次是倒 3叶 ,同时剪去茎上部三片叶、对产量的影响约占 5 7% ,即水稻上部三片叶可控制约 75
关键词 生长期 滇超2号 剪去功能叶 粒重 水稻 产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烟叶分切不同段位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宏斌 刘江豫 +4 位作者 杜阅光 夏琛 史久长 廖付 李彦周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824-3827,共4页
襄县烟叶是河南浓香型烟叶的代表。对襄县B2F进行分切,采用常规化学成分检测、气相色谱-质谱(GC-MS)致香成分分析及感官质量评吸等手段,研究单叶分切后不同段位的内在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切后不同段位的烟叶在总糖、烟碱、糖碱比... 襄县烟叶是河南浓香型烟叶的代表。对襄县B2F进行分切,采用常规化学成分检测、气相色谱-质谱(GC-MS)致香成分分析及感官质量评吸等手段,研究单叶分切后不同段位的内在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切后不同段位的烟叶在总糖、烟碱、糖碱比及钾氯比等常规化学指标与酸性、中性及碱性致香成分含量上均存在差异。叶中部香气量更充足、透发性好、地方性杂气小,烟气特征较为细腻、刺激性较小、余味干净,感官评吸质量好于未分切的原级B2F;叶尖部分感官评吸质量次之;叶基部分感官评吸质量较差。究其原因在于叶中部致香成分总量丰富,碱性致香成分适当,且糖碱比及钾氯比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烟 分切 致香成分 感官评吸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砍收时期对白肋烟上部叶晾制前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红恋 赵田 +6 位作者 周海燕 孙军伟 字萍 宋莹丽 王瑞云 吴疆 史宏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以白肋烟TN 86为材料,研究了砍收期对晾制前后上部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晾制前总氨基酸含量为124.47-140.78 mg/g,以酪氨酸含量和比例较高,在各个砍收时期天冬氨酸含量为7.78-11.16 mg/g,表现为打顶后4周〉6周〉5周〉3周〉2周... 以白肋烟TN 86为材料,研究了砍收期对晾制前后上部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晾制前总氨基酸含量为124.47-140.78 mg/g,以酪氨酸含量和比例较高,在各个砍收时期天冬氨酸含量为7.78-11.16 mg/g,表现为打顶后4周〉6周〉5周〉3周〉2周。晾制前甘氨酸和苏氨酸与砍收时期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晾制后总氨基酸含量为73.78-97.77 mg/g,以天冬氨酸比例和含量较高,在各个砍收时期天冬氨酸含量为23.73-31.25 mg/g,以打顶后2周砍收的含量较高,打顶后4周砍收比例较高。天冬氨酸在晾制前含量和比例不高,晾制后却大幅度上升。晾制后甘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与砍收期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天冬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总氨基酸与砍收期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砍收时期对晾制后氨基酸含量影响大于晾制前。打顶后2周砍收有利于上部叶天冬氨酸积累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上部叶 砍收时期 氨基酸 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上游主要树种叶片与枝条持水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喻阳华 李光容 +3 位作者 皮发剑 严令斌 喻理飞 黄宗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6,共6页
以赤水河上游32个树种为对象,采用吸水法和自然失水法测定叶片和枝条的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叶片最大持水倍数为0.33~1.59,表面被毛的叶片持水能力相对较强。枝条的最大持水率多小于自然含水率,说明单位质量枝条的持水能力较叶片低。叶... 以赤水河上游32个树种为对象,采用吸水法和自然失水法测定叶片和枝条的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叶片最大持水倍数为0.33~1.59,表面被毛的叶片持水能力相对较强。枝条的最大持水率多小于自然含水率,说明单位质量枝条的持水能力较叶片低。叶片和枝条均表现为持水速率大于失水速率,二者与时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模型较好地表达。通过叶片最大持水倍数可推导出持水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式,但不能推导出失水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式。叶片质地、粗糙度、绒毛、最大持水倍数、持水曲线常数项是决定其持水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RDA排序可将32个树种的叶片划分为低持水、中低持水、中持水和高持水4类功能群。上述研究结果可用于赤水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及森林结构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枝条 持水 失水 功能群 赤水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梢和功能叶对茶树全光照弥雾扦插快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任恒泽 向勤锃 +2 位作者 赵秀秀 蔡鲁 张丽霞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9-479,共11页
为进一步缩短茶树无性苗繁育周期,提高无性苗质量,本试验以3年生台茶12号(又名金萱)茶树嫩枝为扦插材料,采用全光照弥雾快繁育苗技术,研究了插穗顶梢保留与摘除、不保留成熟功能叶、保留1~3片成熟功能叶对茶树扦插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的... 为进一步缩短茶树无性苗繁育周期,提高无性苗质量,本试验以3年生台茶12号(又名金萱)茶树嫩枝为扦插材料,采用全光照弥雾快繁育苗技术,研究了插穗顶梢保留与摘除、不保留成熟功能叶、保留1~3片成熟功能叶对茶树扦插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并于扦插前对茶树嫩枝不同部位芽叶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叶片成熟度增加,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净光合速率也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以第2片成熟功能叶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顶部一芽一叶含量最高。带成熟功能叶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均为100.00%,而不带成熟功能叶的一芽一叶插穗和一芽二叶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均仅为5.00%和23.33%。根系生长以带3片功能叶留梢插穗最好,生根早且根量大,10 d内就有大量白色根点从茎段基部冒出,60%~70%茶苗形成二次根仅需37 d,且地上部新形成的成熟功能叶数也最多,但是新梢高度增长值小于保留顶梢带1片成熟功能叶插穗,基部茎粗增长值小于带2片成熟功能叶插穗。成熟功能叶片数的增加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和生根率;保留顶梢插穗的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优于去梢插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嫩枝扦插 顶梢 功能叶 快繁生根 地上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株生长后期调控对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兆学 张建波 +5 位作者 吴会才 吕元刚 牟言青 李京蕾 王玉军 刘朋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49-52,共4页
上部烟叶可用性低是制约烤烟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本试验在烟叶生长后期用三种不同处理(喷赤霉素、乙烯利和伤根)研究其对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和乙烯利都能显著促进上部叶开片,降低叶片厚度,同... 上部烟叶可用性低是制约烤烟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本试验在烟叶生长后期用三种不同处理(喷赤霉素、乙烯利和伤根)研究其对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和乙烯利都能显著促进上部叶开片,降低叶片厚度,同时还能降低烟碱和总氮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伤根处理虽对上部烟叶开片没有显著影响,但却能降低叶片厚度、改善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平衡。因此认为,喷施赤霉素、乙烯利和伤根处理都能显著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烟叶 可用性 赤霉素 乙烯利 伤根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抽穗前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晓彬 龚德平 +6 位作者 段洪波 舒冰 徐国华 唐浩月 范玉刚 刘义荣 徐明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609-2612,共4页
研究了剪去不同水稻品种(组合)上部3片功能叶(或上部3片功能叶组合)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子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各性状的作用大小均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大部分品种单独剪去... 研究了剪去不同水稻品种(组合)上部3片功能叶(或上部3片功能叶组合)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子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各性状的作用大小均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大部分品种单独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的作用之和大于同时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效应值,少数品种与此相反;与前人试验结果比较发现,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剪去功能叶后,单株子粒重的减少比例比穗重的减少比例更能反映出功能叶对穗部光合产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 效应值 穗重 光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5种彩叶树种嫩枝扦插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大伟 史绍林 +1 位作者 季晓慧 赵凌全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9期54-55,82,共3页
为提高彩叶树的扦插生根效果,以2年生的金叶风箱果、紫叶水蜡、红花锦鸡儿、蓝忍冬和五角枫等5树种绿枝条为试材,添加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进行嫩枝扦插。结果表明:NAA和IBA对不同树种的插条生根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为提高彩叶树的扦插生根效果,以2年生的金叶风箱果、紫叶水蜡、红花锦鸡儿、蓝忍冬和五角枫等5树种绿枝条为试材,添加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进行嫩枝扦插。结果表明:NAA和IBA对不同树种的插条生根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200mg·L^(-1)的NAA和IBA对金叶风箱果、紫叶水蜡、红花锦鸡儿插条生根促进作用最大,500mg·L^(-1)的NAA和IBA对金叶风箱果、紫叶水蜡、红花锦鸡儿生根促进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树 嫩枝扦插 生长素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新的γ-扩张凹极小化问题的割平面算法
10
作者 刘林娜 杨永建 余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首先,介绍凹极小化问题的有关内容及割平面算法的思想.然后,给出一种变上限函数积分法,并利用该积分法来求解凹极小化过程中γ-扩张的γ数.新算法在有限步内得到原问题的一个近似最优解,且算法的近似最优解为全局最优解.最后,通过数值... 首先,介绍凹极小化问题的有关内容及割平面算法的思想.然后,给出一种变上限函数积分法,并利用该积分法来求解凹极小化过程中γ-扩张的γ数.新算法在有限步内得到原问题的一个近似最优解,且算法的近似最优解为全局最优解.最后,通过数值试验证明了新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极小化 变上限积分函数法 γ-扩张 割平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现存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川 杨万勤 +4 位作者 张慧玲 王滨 岳楷 彭艳 吴福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09-1514,共6页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型高山森林范围内,沿主河道两岸调查每条森林溪流的非木质残体储量,共找到18条森林溪流汇入主河道,根据实地采样的可操作性和典型性,选择其中12条溪流详细调查非木质残体储量,每条森林溪流从尽头到源头每隔10 m设置一个长度为1 m,溪流实际宽度的样方(源头作为最后一个样方)。将样方内所有非木质残体全部采集,低温保存,迅速带回实验室,分别按照树皮、树叶和直径小于1 cm树枝分离,65℃烘干至恒重,测定各组分现存量。然后,将样品粉碎过筛,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凋落物有机碳含量,以不同组分现存量与其碳含量计算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分别为657.25 kg和262.96 kg,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为439.70 g·m-2和175.92g·m-2;(2)各溪流中直径小于1 cm树枝占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的69.76%和73.41%,其次为树叶,树皮比例最小且不足10%;(3)尽管溪流长度、面积和流量与非木质残体各组分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显著影响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比例;(4)相对于树皮,凋落树叶现存量和碳储量所占比例在流量较小溪流中相对较大。这些结果为深入认识高山森林流域水环境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溪流 非木质残体 现存量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