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肌动蛋白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郭金兰 张晓宁 +1 位作者 江佳慧 袁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 探讨α-肌动蛋白1(ACTN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0例CSCC患者(CSCC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对CSCC患者术后进行随... 目的 探讨α-肌动蛋白1(ACTN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0例CSCC患者(CSCC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对CSCC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并分为预后不良组(n=69)和预后良好组(n=81),预后不良组中69例CSCC患者根据ACTN1中位表达水平分为ACTN1低表达组(n=35)和ACTN1高表达组(n=34)。logistic回归分析CSCC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预测CSCC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临床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K-M曲线分析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与CSCC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中位时间的关系。纳入40例CSCC患者作为独立验证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ACTN1在C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CSCC组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分别为(4.56±1.02)和(12.12±2.26)ng/mL,与对照组相比,CSCC组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 <0.001)。预后不良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浸润深度为脂肪下层、有淋巴结转移占比及血清ACTN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OR=3.253)、ACTN1(OR=2.894)是CSCC患者术后出现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预测CSCC患者术后发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当截断值为13.19 ng/mL,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8%和92.12%。ACTN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发生预后不良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18.5个月,相对于ACTN1低表达组,ACTN1高表达组发生预后不良的中位时间显著缩短(HR=6.627,P <0.001)。40例CSCC组织中ACTN1高表达32例,ACTN1低表达8例;CSCC癌旁组织中ACTN1高表达11例,ACTN1低表达29例,与癌旁组织相比,ACTN1高表达率在CSCC组织中显著升高(χ~2=22.175,P <0.001)。结论 CSCC患者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CSCC患者术后评估预后的一项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α-肌动蛋白1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高龄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达完全缓解
2
作者 孙娜林 江昊 +3 位作者 何宜生 陈立豪 吕杨 余嘉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4-297,共4页
报告1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高龄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达完全缓解。患者女,80岁,左侧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年余。患者于2020年4月行面部肿块扩大切除术,组织病理检查示皮肤鳞状细胞癌。术后行辅助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2021年... 报告1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高龄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达完全缓解。患者女,80岁,左侧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年余。患者于2020年4月行面部肿块扩大切除术,组织病理检查示皮肤鳞状细胞癌。术后行辅助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2021年1月患者肿瘤局部复发,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卡铂方案化疗2个月,病情短期缓解后再次进展,改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治疗6个月,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后续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3个月,疗效达完全缓解,溃烂软组织完全修复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卡瑞利珠单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源性外泌体hsa-miR-29c-3p通过靶向ATAD2B调控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血管生成
3
作者 张芳 李亚 +1 位作者 周菲 谭松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CC)细胞SiHa源性外泌体hsa-miR-29c-3p在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常规培养SiHa细胞和人脐... 目的:探讨宫颈癌(CC)细胞SiHa源性外泌体hsa-miR-29c-3p在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常规培养SiHa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Lipofectamine 2000将hsa-miR-29c-3p、miRNA-NC、si-hsa-miR-29c-3p和si-miRNA-NC转染至SiHa细胞中,记为miRNA-NC组、hsa-miR-29c-3p组、si-miRNA-NC组和si-hsa-miR-29c-3p组。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mic-NC、miR-29c-3p-mimic、pCMV-NC、pCMV-含AAA结构域的ATPase家族蛋白2B(ATAD2B)载体分别转染HUVEC,记为mimic-NC组、miR-29c-3p-mimic组、pCMV-NC组、pCMV-ATAD2B组和pCMV-ATAD2B+miR-29c-3p-mimic组。原位杂交(ISH)法检测CSCC组织中hsa-miR-29c-3p的表达,免疫组化(IHC)法检测CSCC组织和移植瘤组织中的CD31阳性血管。分离纯化SiHa、C33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用透射电镜技术和WB法对其表征进行鉴定及进行HUVEC摄取实验。qPCR法检测SiHa、C33a细胞和外泌体中hsa-miR-29c-3p和ATAD2B mRNA的表达。成管试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外泌体对HUVEC成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sa-miR-29c-3p与ATAD2B的靶向结合关系,移植瘤实验检测各组SiHa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移植瘤生长和血管增生的影响。结果:hsa-miR-29c-3p在CS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其微血管密度(MVD)正相关(均P<0.05);SiHa、C33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完全符合典型外泌体形态和蛋白表达表征;在体外HUVEC摄取SiHa、C33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和其包含的hsa-miR-29c-3p;SiH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sa-miR-29c-3p可在体外促进HUVEC的成管和迁移能力(均P<0.05);SiH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sa-miR-29c-3p可促进移植瘤生长和血管增生;hsa-miR-29c-3p可与ATAD2B基因直接结合并调节其表达(均P<0.05)。过表达ATAD2B可逆转hsa-miR-29c-3p对HUVEC的成管、迁移和划痕愈合能力的促进作用(均P<0.05)。结论:SiHa细胞源性外泌体hsa-miR-29c-3p通过靶向ATAD2B调控CSCC组织中的血管生成。外泌体hsa-miR-29c-3p可能是CC诊疗的潜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外泌体 SiHa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hsa-miR-29c-3p 含AAA结构域的ATPase家族蛋白2B(ATAD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es相关蛋白(YAP)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珍玲 杨凡 +3 位作者 金雪梅 王雪妍 陈胎琴 权春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51,共8页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表达及与cSCC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SCC、鲍温病(BD)、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YA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YAP基因...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表达及与cSCC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SCC、鲍温病(BD)、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YA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YAP基因敲低的A431稳定细胞株,利用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检测A431细胞微丝分布和数量,Transwell 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A431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敲低YAP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上皮钙黏素(E-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Snail、β-caten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核糖体蛋白S6(S6)、磷酸化S6(p-S6)、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的4EBP1(p-4EBP1)的表达。结果YAP在cSCC和BD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皮肤组织;cSCC中YAP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袭程度密切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形态类型、是否神经脉管侵犯不相关;敲低A431细胞中YAP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微丝变细、伪足变少;E-cadherin表达增加,Snail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AKT、p-S6及p-4EBP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YAP在cSCC中高表达,YAP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cSCC的侵袭、迁移及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s相关蛋白(YAP) 皮肤鳞状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化(EMT)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CP5靶向miR-409-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5
作者 郑云鹏 李旭阳 +3 位作者 尹婕 贾苇雪 李冬芹 尹光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lncRNA HCP5靶向mlR-409-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CSCC细胞(SCC13、A431、HSC-5)中HCP5和miR-409-3p的表达情况,筛选用于实验的CSCC细胞。将抑制HCP5表达的质粒si-HCP5及... 目的:探讨lncRNA HCP5靶向mlR-409-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CSCC细胞(SCC13、A431、HSC-5)中HCP5和miR-409-3p的表达情况,筛选用于实验的CSCC细胞。将抑制HCP5表达的质粒si-HCP5及其对照(si-NC)、过表达miR-409-3p的miR-409-3p模拟物及其对照(miR-NC)、抑制HCP5和miR-409-3p的si-HCP5+anti-miR-409-3p及其对照(si-HCP5+anti-miR-NC)分别转染SCC13细胞。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CC1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CP5和miR-409-3p的靶向关系。结果:SCC13细胞中HCP5表达最高,miR-409-3p表达最低(P<0.05)。抑制HCP5表达后SCC13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减少,CycIin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过表达miR-409-3p后SCC13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减少,Cycin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lncRNA HCP5和miR-409-3p存在靶向关系。抑制miR-409-3p表达可减弱HCP5低表达对SCC13细胞增殖以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P<0.05)。结论:抑制HCP5可通过靶向促进miR-409-3p表达来抑制C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lncRNA HCP5 miR-409-3p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6
作者 郑文豪 柯丹 +1 位作者 刁庆春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3-375,共3页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呈桑椹样外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见分叶状肿瘤细胞团块,并可见较多血管腔,增生的血管及内皮细胞形态较规则,无异形。诊断: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卡瑞利珠单抗 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
7
作者 窦莉莉 肖玉强 +3 位作者 石津 冯国强 刘喜婷 李树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报告1例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8岁。右手背感染后肉芽状增生伴疼痛1周,怀疑麻风复发皮损。皮肤科检查:右手背部一约7cm×8cm×1cm淡红色至暗红色菜花样乳头样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或疣状突起,生长迅速易破溃并... 报告1例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8岁。右手背感染后肉芽状增生伴疼痛1周,怀疑麻风复发皮损。皮肤科检查:右手背部一约7cm×8cm×1cm淡红色至暗红色菜花样乳头样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或疣状突起,生长迅速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结节易破溃,形成火山口样溃疡,可见污垢坏死组织和脓样分泌物,伴恶臭。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鳞状细胞团块,抗酸染色(-)。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皮肤 高分化 麻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信号途径在皮肤鳞癌SCL-1细胞中的激活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冬 夏永华 +3 位作者 付丹丹 李敏 李占国 田中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336,共4页
目的:研究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株SCL-1细胞中的表达及上调Notch1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Notch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2000转染SCL-1细胞,通过反转录(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Notch1和H... 目的:研究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株SCL-1细胞中的表达及上调Notch1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Notch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2000转染SCL-1细胞,通过反转录(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Notch1和Hes1基因在皮肤鳞癌SCL-1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CCK-8试剂分析上调Notch1表达对皮肤鳞癌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Notch1过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SCL-1细胞中存在Notch1和Hes1基因表达,提示该信号途径在皮肤鳞癌细胞中处于激活状态,转染Notch1真核表达载体后,与未处理组和空载体组相比,转染组中Notch1和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明显增加(P<0.05)。此外,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Notch1能明显抑制皮肤鳞癌SCL-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Notch1过表达使细胞周期静止在G_0/G_1期。结论:Notch1过表达能引起皮肤鳞癌SCL-1细胞的细胞周期静止在G_0/G_1期,Notch1信号途径可能在皮肤鳞癌的进展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信号途径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SCL-1细胞 鳞状细胞癌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亦晴 张建文 +1 位作者 陈奎生 翟晓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0-342,共3页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皮肤SCC及23例...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皮肤SCC及23例BCC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MVD,并取20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做对照。结果:皮肤SCC、B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4%、47.83%和0,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86%、30.43%和20.00%,BCC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C、BCC与正常皮肤组织HIF-1α阳性表达率比较,SCC与BCC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s=0.555,P<0.05);皮肤SCC、BCC和正常组织MVD分别为13.35±7.33、9.69±3.65和0.65±0.73,3组相互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F-1α阳性表达SCC和BCC组织较阴性表达组织MVD值升高(P<0.05),VEGF阳性表达SCC和BCC组织较阴性表达组织MVD值升高(P<0.05)。结论:HIF-1α、VEGF的表达可能通过增加皮肤癌组织的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常见恶性肿瘤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建力 陈莉 +1 位作者 王桂兰 曹晓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皮肤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端粒酶hTRT(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的表达特征,探讨hTRT在肿瘤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140例肿瘤中hTRT阳性表达率为76.4%107/140,其中鳞状细胞癌75%51/68基底细胞癌72.4%21...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皮肤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端粒酶hTRT(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的表达特征,探讨hTRT在肿瘤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140例肿瘤中hTRT阳性表达率为76.4%107/140,其中鳞状细胞癌75%51/68基底细胞癌72.4%21/29恶性黑素瘤88.2%30/34,Bowen病55.6%5/9均显著高于癌旁相对正常皮肤15.38%4/26。在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素瘤之间及在同型肿瘤的不同分化、分型中hTRT表达率无显著差异。发现3种hTRT表达模式膜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阳性细胞多分布在癌巢周围;核型以基底细胞癌为主,阳性细胞多分布在癌巢中央;浆型以恶性黑素瘤为主,阳性细胞呈灶性分布。提示在皮肤常见恶性肿瘤中hTRT表达是个常见事件,肿瘤中hTRT异质性分布与肿瘤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HTRT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恶性黑素瘤 BOWEN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Axl、NF-κB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慎秋 谢春丽 +3 位作者 蒋思 曾芬 梁宁 赵红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目的观察Axl(Aexekleto)、真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正常皮肤组织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特点,并探讨其在皮肤SCC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组织及40例皮肤SCC中Axl、NF-κ... 目的观察Axl(Aexekleto)、真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正常皮肤组织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特点,并探讨其在皮肤SCC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组织及40例皮肤SCC中Axl、NF-κB(P65)的表达。结果 Axl在皮肤SCC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7.5%和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NF-κB(P65)在皮肤SCC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和10.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3,P<0.05)。Axl及NF-κB(P65)在皮肤SCC中的表达等级相关系数rs=0.224,P=0.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xl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在皮肤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L 真核转录因子-κB 皮肤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癌组织中PTEN与Fa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丽丽 刘林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TEN与Fas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23例BCC、25例SCC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TEN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BCC和SCC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1%和20.0%,明显... 目的: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TEN与Fas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23例BCC、25例SCC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TEN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BCC和SCC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1%和20.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90.0%,P<0.05)。BCC和SCC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3.0%和8.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60%,P<0.05)。BCC和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Fas相关(P<0.05)。结论:PTEN和Fas异常低表达可能与BCC和SCC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BCC和SCC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PTEN 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23通过上调Rac1的水平促进Sa3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侵袭 被引量:3
13
作者 苗叶 简强 +1 位作者 张敏 李承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11-1614,1619,共5页
目的探讨Ras相关蛋白23(Rab23)对Sa3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Rab23是否通过调控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Rac1)促进Sa3细胞的侵袭。方法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建立Rab23过表达和干涉的Sa3稳定感染细胞系。TranswellTM小室侵... 目的探讨Ras相关蛋白23(Rab23)对Sa3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Rab23是否通过调控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Rac1)促进Sa3细胞的侵袭。方法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建立Rab23过表达和干涉的Sa3稳定感染细胞系。TranswellTM小室侵袭实验检测Rab23对Sa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Rab23对Rac1表达的影响;在稳定感染细胞系中加入Rac1抑制剂ⅡZ62954982后,进行TranswellTM小室侵袭实验检测Rac1在Rab23促进Sa3细胞侵袭中的作用。结果过表达Rab23可以显著增强Sa3细胞的侵袭能力,而干涉Rab23则显著降低Sa3细胞侵袭能力。Rab23促进Rac1的表达。Rac1抑制剂显著抑制Rab23对Sa3细胞侵袭的促进作用。结论 Rab23通过上调Rac1的表达促进Sa3细胞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Rab23 RAC1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型钙黏附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志平 李艳 刘彦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与CSCC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herin和MMP-9在10例正常皮肤组织和43例CS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43例CSC...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与CSCC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herin和MMP-9在10例正常皮肤组织和43例CS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43例CSCC中有30例(69.7%)表达减弱或表达缺失,31例无淋巴结转移的CSCC组织中19例(61.3%)表达减弱或缺失,1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CSCC组织中11例(91.7%)表达减弱或缺失。MMP-9在43例CSCC中有34例(79.1%)有阳性表达,31例无淋巴结转移的CSCC组织中23例(74.2%)有阳性表达,1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CSCC组织中11例(91.7%)有阳性表达。MMP-9的表达升高和E-cadherin的表达缺失呈显著负相关(r=-0.315,P=0.04)。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和MMP-9表达升高可能与CSCC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上皮型钙黏附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鳞状细胞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反义寡核苷酸对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志平 马杰 刘彦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Colo-1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olo-16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免...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Colo-1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olo-16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Colo-16细胞MMP-2蛋白和M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Colo-16细胞中COX-2蛋白阳性表达,并分布在胞质、胞核;Colo-16细胞胞质和胞核可见荧光标记的COX-2无义寡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结果显不COX-2反义寡核苷酸作用Colo-16细胞48 h后,MMP-2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COX-2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下调Colo-16细胞MMP-2表达,提示COX-2反义寡核苷酸可能通过抑制MMP-2表达来阻断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2 Colo-16细胞 鳞状细胞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黑色素性皮肤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和受体2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绮 刘林嶓 +1 位作者 李广帅 张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Flt-1)、受体2(KDR)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皮肤SCC、18例BCC组织中VEGF、Flt-1和KDR的表达。取10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对照。结...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Flt-1)、受体2(KDR)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皮肤SCC、18例BCC组织中VEGF、Flt-1和KDR的表达。取10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对照。结果:皮肤SCC、B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9.05±9.93)、(119.40±9.37)及(85.25±12.98),Flt-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0.48±12.02)、(116.90±13.45)及(82.19±9.15),KDR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6.60±6.67)、(120.95±6.33)和(85.43±9.33),3组间VEGF、Flt-1和KDR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83.418、78.137和169.125,P均<0.001)。皮肤SCC组织中VEGF与Flt-1(r=0.773,P<0.001)、VEGF与KDR(r=0.676,P<0.001)、Flt-1与KDR(r=0.718,P<0.00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VEGF及其受体的过表达可能与非黑色素性皮肤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株凋亡及自噬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青松 陈旭 +1 位作者 黄丹 顾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30-834,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 SCC)Colo-16细胞株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处理Colo-16细胞株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组Colo-16细胞株凋亡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 SCC)Colo-16细胞株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处理Colo-16细胞株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组Colo-16细胞株凋亡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的表达及LC3-Ⅰ→LC3-Ⅱ转化率。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m TOR调节相关蛋白(Raptor)及其m TORser2448、ser2481位点磷酸化产物和Raptor ser792位点磷酸化产物的表达。结果:1.000 g/L、2.000 g/L、4.000 g/L氧化苦参碱浓度组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12,P<0.05),不同浓度组之间凋亡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发现,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氧化苦参碱分别为0.025 g/L、0.050 g/L、0.100 g/L、0.500 g/L、1.000 g/L、2.000 g/L各组之间LC3-Ⅰ、LC3-Ⅱ的表达及LC3-Ⅰ→LC3-Ⅱ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86,0.63,0.33,P>0.05),各组别之间m TOR、Raptor蛋白及其m TORser2448、ser2481位点磷酸化产物和Raptor ser792位点磷酸化产物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3、1.42、1.12、0.95及0.47,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上调Colo-16细胞株的凋亡,且与其浓度正相关。氧化苦参碱对细胞自噬的水平无影响,对自噬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也无影响。因此,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上调Colo-16细胞株的凋亡而非自噬来实现其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皮肤鳞状细胞癌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测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丽 刘林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分析皮肤癌组织中2者的相关性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SCC、25例BCC及2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O...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分析皮肤癌组织中2者的相关性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SCC、25例BCC及2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OX-2、HIF-1α和CD34的表达,并计数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CC和BCC组织中COX-2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及CD34-MVD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COX-2和HIF-1α的表达相关(P<0.05)。SCC和BCC组织中COX-2、HIF-1α表达阳性者的MVD值均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SCC和BCC组织中COX-2与HIF-1α可能协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促进SCC和BCC的生长、浸润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环氧合酶-2 缺氧诱导因子-1Α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COLCA1/miR-423-5p/FAM172A分子轴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晶 皮先明 +3 位作者 余新健 白书仙 毛慧芳 张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 lncRNA)COLCA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COLCA1在正常皮肤组织和CSCC...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 lncRNA)COLCA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COLCA1在正常皮肤组织和CSCC组织、细胞系及人角质形成细胞系中的表达;选择表达最低的细胞系,分别转染空白质粒(对照组)或COLCA1过表达质粒(实验组);采用MTT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COLCA1对CSCC细胞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法预测COLCA1潜在的分子机制。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COLCA1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CSCC组织中COLCA1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1.01±0.20 vs 5.71±0.78,P<0.01)。CSCC细胞系中COLCA1的表达显著低于人角质形成细胞系(P<0.01),A431细胞系中的表达最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质粒可有效促进COLCA1的表达(1.00±0.04 vs 9.31±0.99,P<0.01)。过表达COLCA1可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P均<0.01)。COLCA1可能与miR-423-5p互补结合,miR-423-5p可能与FAM172A mRNA互补结合。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OLCA1可抑制A431细胞中miR-423-5p的表达(1.00±0.05 vs0.20±0.05,P<0.01),并促进FAM172A在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COLCA1在CSCC组织和细胞系中呈低表达,过表达COLCA1可能通过miR-423-5p/FAM172A分子轴抑制CSCC细胞系A431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COLCA1 miR-423-5p FAM17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狼疮继发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浩 张正中 +3 位作者 牟韵竹 陈星 杨萍 刘一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9-230,共2页
报告1例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LV)继发高分化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患者女,70岁。左侧面部及颈部结节、溃疡、瘢痕45年余,左侧面颊肿块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不规则生长的异形表皮细胞团突破基底层,可见角化珠... 报告1例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LV)继发高分化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患者女,70岁。左侧面部及颈部结节、溃疡、瘢痕45年余,左侧面颊肿块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不规则生长的异形表皮细胞团突破基底层,可见角化珠,真皮内可见肉芽肿结构。诊断:LV继发高分化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狼疮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