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6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承式土工袋垫层加筋地基二维模型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斯宏 韩雪蕾 +1 位作者 李博文 鲁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在地基加固中,土工袋与桩基础均可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的作用,但将两者联合用于地基处理缺乏深入研究。设计了可模拟桩承式地基差异性沉降的试验装置,开展了一系列二维模型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获取了模型地... 在地基加固中,土工袋与桩基础均可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的作用,但将两者联合用于地基处理缺乏深入研究。设计了可模拟桩承式地基差异性沉降的试验装置,开展了一系列二维模型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获取了模型地基位移场,利用称重传感器精确地测量了地基荷载变化,分析了土工袋垫层厚度、桩顶埋深、桩间距和地基表面荷载对地基变形模式及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顶土工袋可扩大桩体作用范围,土工袋长度与桩宽的较优比例为2∶1;相较于桩承式地基,土工袋垫层可起到协调地基内部变形的作用;土工袋垫层厚度及桩顶埋深的增加对减小地基表面不均匀沉降有利;在地基表面施加荷载的过程中,土工袋垫层可使更多荷载传递至桩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袋垫层 模型试验 变形模式 荷载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油气悬架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秀梅 李永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94,共21页
油气悬架具有缓冲减振、车身姿态调整等功能,其结构复杂、压力冲击大、耐磨性与密封性要求高.优良的悬架油缸结构、油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是决定车辆行驶性能的重要条件.从悬架结构、工作特性与控制方式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油气悬架的构... 油气悬架具有缓冲减振、车身姿态调整等功能,其结构复杂、压力冲击大、耐磨性与密封性要求高.优良的悬架油缸结构、油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是决定车辆行驶性能的重要条件.从悬架结构、工作特性与控制方式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油气悬架的构成型式,归纳总结油气悬架的分类与原理;基于悬架可控制性角度,从油气悬架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数学建模、控制算法与策略等方面论述油气悬架技术,分析现有结构的特点与不足后得出:被动悬架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但缺乏自适应性;半主动悬架能耗小、成本较低、响应快、可靠性高,但自适应性有限;主动悬架性能优良,但能耗大、成本高、系统结构与控制策略复杂.总结与展望3种悬架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为车辆油气悬架设计与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悬架 缓冲减振 被动悬架 半主动悬架 主动悬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ntor二次开发的垫层蜗壳参数化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包腾飞 赵向宇 +2 位作者 周喜武 陈雨婷 程健悦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3,共7页
针对垫层蜗壳设计过程复杂、设计更改烦琐、结构优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Inventor平台,确定了垫层蜗壳的设计参数,研究了蜗壳的参数化建模方法。针对参数化建模中钢衬与垫层、垫层与外围混凝土间的接触状态难以处理的问题,引入了曲面划... 针对垫层蜗壳设计过程复杂、设计更改烦琐、结构优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Inventor平台,确定了垫层蜗壳的设计参数,研究了蜗壳的参数化建模方法。针对参数化建模中钢衬与垫层、垫层与外围混凝土间的接触状态难以处理的问题,引入了曲面划分算法,实现了钢衬、垫层与外围混凝土的有效分割;针对蜗壳垫层与进水口垫层相交重叠问题,提出了实体接触判断算法及切割方法,实现了两者交界部位精细化处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参数化设计方法,能够根据设计参数的调整快速地建立模型。当垫层厚度变大,外包混凝土承担内水压力比例减少,最小可达20.16%,钢衬环向、径向位移均增大,最大可分别达到12.26,9.39 mm;当垫层铺设范围变大,外包混凝土承担内水压力比例大致呈减小趋势,最小可达23.17%,钢衬环向、径向位移均减小,最小可分别达到4.27,2.06 mm。最终选择垫层子午向包角铺设至腰线以下15°,厚度选择2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参数化设计 三维模型 垫层蜗壳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亚麻/黄麻交织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4
作者 张毅 高金霞 郁崇文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7,共6页
针对当前市场上常用的亚麻/棉车用坐垫织物抑菌率低、耐用性较差等问题,使用薰衣草/蒲公英复配提取液浸渍改性后的亚麻、黄麻纱线织造抗菌交织织物。设计薰衣草提取液质量浓度、蒲公英提取液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为因素的正交... 针对当前市场上常用的亚麻/棉车用坐垫织物抑菌率低、耐用性较差等问题,使用薰衣草/蒲公英复配提取液浸渍改性后的亚麻、黄麻纱线织造抗菌交织织物。设计薰衣草提取液质量浓度、蒲公英提取液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为因素的正交优化试验,得出不同复配工艺下织物的抑菌率,同时对抗菌亚麻纱线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对亚麻/黄麻抗菌交织织物的洗涤次数、抗弯刚度、织物断裂强力、芯吸高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薰衣草提取液浓度质量15 g/L、蒲公英提取液浓度质量25 g/L、处理温度20℃、处理时间5 h时,抗菌亚麻/黄麻交织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为99.82%、99.89%,比市场上的亚麻/棉交织坐垫织物分别提升了44.4%、49.71%,洗涤20次后的抑菌率分别为80.15%、81.38%;经向抗弯刚度为4.42 mN·cm,经、纬向织物断裂强力分别为810、760 N、芯吸高度为10.8 cm,在汽车坐垫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坐垫 交织织物 亚麻 黄麻 抑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面着陆缓冲气囊缓冲过程解析建模与分析
5
作者 郭金生 鲁一成 +2 位作者 霍佳伟 吴凡 姜连祥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针对着陆器以较大着陆速度(50~100 m/s)在月面进行着陆时缓冲气囊模型缺少、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对单个球形气囊着陆缓冲过程进行简化分析,提出了有褶皱的单气囊形变模型,考虑了缓冲过程中气囊产生褶皱引起的接触面积和体积的变化,并从能... 针对着陆器以较大着陆速度(50~100 m/s)在月面进行着陆时缓冲气囊模型缺少、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对单个球形气囊着陆缓冲过程进行简化分析,提出了有褶皱的单气囊形变模型,考虑了缓冲过程中气囊产生褶皱引起的接触面积和体积的变化,并从能量的角度引入气囊织布弹性势能以考虑气囊织布弹性的影响,完成了单气囊缓冲过程的解析建模。同时采用建模软件进行了单气囊和多气囊的有限元参数验证,检验了建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单气囊和多气囊算例下的峰值过载误差分别为3.07%和5.28%,表明解析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气囊参数的变化且精度较高,可以对单个和多个球形气囊的缓冲特性进行快速有效的预估。最后基于该解析模型对气囊的缓冲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弹性模量、初始气压、排气口面积以及排气口开启阈值等参数对气囊缓冲特性的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缓冲 球形气囊 解析建模 缓冲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空流体自激脉冲射流动态破煤岩效应演化机制
6
作者 刘彦伟 张世禧 +4 位作者 左伟芹 贾浩杰 韩红凯 苗健 龙丽群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3-113,共11页
为探究环空流体自激脉冲射流破煤岩动态过程,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建立淹没状态下环空流体自激脉冲射流冲击煤岩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探讨围压、泵压和射流类型等对破岩效率的影响,研究... 为探究环空流体自激脉冲射流破煤岩动态过程,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建立淹没状态下环空流体自激脉冲射流冲击煤岩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探讨围压、泵压和射流类型等对破岩效率的影响,研究冲蚀煤岩过程中损伤机制及应力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围压条件下,自吸脉冲射流相较于自激脉冲射流和普通射流,冲蚀深度显著提升,表明自吸脉冲射流能一定程度上更好破除水垫效应。围压由0增加到0.4 MPa时,自吸脉冲射流冲蚀坑深度及体积呈线性减小趋势,冲蚀坑深度减小了36.36%,冲蚀坑体积减小了17.18%。冲蚀坑深度和体积随泵压增长呈线性增加,在2~8 MPa为快速增长阶段,冲蚀坑深度增长650.00%,冲蚀坑体积增长847.86%;在8~12 MPa为缓慢增长阶段,冲蚀坑深度增长了23.33%,冲蚀坑体积增长了41.92%。通过冲蚀过程的煤岩损伤及应力传播规律发现,沿径向方向,从煤岩冲击中心到远端,损伤及有效应力程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具有一定的极限范围;沿轴向方向,测点损伤和有效应力快速积累相继达到峰值,煤岩单元迅速积累至完全损伤,形成冲蚀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流体 冲蚀煤岩 水垫效应 应力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垫带式输送机气垫流场特性研究
7
作者 孟文俊 李梦伦 +2 位作者 张骉 阴璇 刘彦良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气垫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中风机风量、气孔排数、气膜厚度等因素对气垫流场特性、气垫承载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气垫流场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气垫压力的变化规律。结合实验对比分析不同风量、气孔排数下气垫压力变化规律... 气垫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中风机风量、气孔排数、气膜厚度等因素对气垫流场特性、气垫承载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气垫流场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气垫压力的变化规律。结合实验对比分析不同风量、气孔排数下气垫压力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风量下气膜厚度与气膜压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风量的增加,气膜压力逐渐增大,气膜厚度变化范围为5%~30%。随着气孔排数的增加,气垫压力梯度变化越快且呈抛物线分布,气膜厚度变化程度降低。试验和仿真结果得出气垫流场变化一致,风机风量为15~20 m^(3)/m时,气垫流场稳定性最优值K1为1.31,5排气孔为最优工况,满足实际运行工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垫带式输送机 气垫压力 压力梯度 气膜厚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轮辅助钻进单元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
8
作者 杨燕 黄奎林 +3 位作者 宋东东 黄泽权 邱顺佐 胡佳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5,共8页
针对深部难钻地层PDC钻头吃入地层困难、破岩效率低,以及导向钻井中钻头方位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轮轴一体式立轮切削结构的PDC钻头,并开展变切削深度立轮预损伤条件的PDC破岩单元试验,对比PDC平行切削和立轮预损伤条件下PDC破... 针对深部难钻地层PDC钻头吃入地层困难、破岩效率低,以及导向钻井中钻头方位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轮轴一体式立轮切削结构的PDC钻头,并开展变切削深度立轮预损伤条件的PDC破岩单元试验,对比PDC平行切削和立轮预损伤条件下PDC破岩的效果,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揭示立轮辅助钻进的工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立轮作用下PDC切削岩石的切向动载系数比PDC单独切削岩石减小43.31%,轴向动载系数比PDC单独切削岩石减小36.63%;立轮在破碎岩石的过程中,立轮切削齿周期性地参与间断切削,切削状态发生周期性变化,具有显著的“铣削”特征;立轮式PDC钻头上立轮与PDC切削齿非平行刮切岩石,形成螺旋形井底形貌,这种形貌有助于PDC切削齿对岩石的侵入,提高破岩效率;立轮切削结构对PDC切削齿能起到分压缓冲作用,增强钻头的整体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细致地理解立轮式PDC钻头的复杂运动和工作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工作机理 立轮 铣削 分压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包装信息融合设计方法及应用
9
作者 滑广军 金澳威 +3 位作者 刘奇龙 唐丛 周綮 周懿欣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的缓冲包装信息融合设计方法,以优化缓冲包装设计的过程和效果。方法将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以通用函数形式表征,引入最优设计准则,构建缓冲设计基本方程组,阐述该方程组的数学和物理含义,将基于最... 目的探究基于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的缓冲包装信息融合设计方法,以优化缓冲包装设计的过程和效果。方法将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以通用函数形式表征,引入最优设计准则,构建缓冲设计基本方程组,阐述该方程组的数学和物理含义,将基于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的缓冲包装设计归结为利用2个约束条件确定3个设计参数的问题。利用缓冲包装设计的稳定性约束条件和基本方程组,推导出缓冲失稳临界方程。结果将缓冲材料的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作为基础信息层,将表征缓冲设计目标的产品易损性参数[G]、表征约束条件的产品底面积参数A以及缓冲失稳临界方程等约束条件投影到基础信息层,通过多层信息的融合得到缓冲包装信息融合设计边界图,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缓冲衬垫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缓冲设计 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 失稳临界方程 边界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EPS垫层及轻量填土挡墙的墙后土压力及其减载效应
10
作者 许晓亮 王鑫佩 +2 位作者 曾林风 张庭风 乔素云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挡墙后铺设柔性垫层或回填轻量土,对其优化设计和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通过开展不同级别荷载下的挡土墙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墙后铺设EPS柔性垫层、回填泡沫轻量土及二者同时施加时的墙后土压力大小及分布特征,并探讨相应的减载效... 挡墙后铺设柔性垫层或回填轻量土,对其优化设计和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通过开展不同级别荷载下的挡土墙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墙后铺设EPS柔性垫层、回填泡沫轻量土及二者同时施加时的墙后土压力大小及分布特征,并探讨相应的减载效应。结果表明:挡土墙铺设柔性垫层、回填轻量土或二者同时施加时,墙后土压力均随埋深呈先增大后减小的“鼓肚”状非线性特征,土压力最大值多出现在1/2墙高处;同等荷载作用下,仅回填轻量土的减载效果相对较弱,减载率为10%~25%,而铺设柔性垫层的最大减载率较之提高了1.5倍,当二者同时施加时,减载效果最佳,最大减载率相应提高了近3倍;柔性垫层减载效果随着厚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但泡沫掺量对墙后回填轻量土的减载率影响更为敏感。工程中可考虑采用中等厚度的垫层,若墙后填土附加荷载较大,可适当提高回填泡沫轻量土的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垫层 轻量填土 挡土墙 墙后土压力 减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冲击下弹载器件缓冲结构稳健性优化设计
11
作者 程文鑫 杨伟龙 +2 位作者 刘启明 赵丽旸 李涛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5,共7页
弹载器件缓冲结构不仅要保障弹载器件免受损坏,还要防止其因缓冲材料塑性变形吸能发生过大位移。在高速冲击下提高其抗过载能力是缓冲防护设计的关键。为此,建立了包含弹载器件缓冲结构的高速冲击仿真模型,并通过空气炮高速冲击试验验... 弹载器件缓冲结构不仅要保障弹载器件免受损坏,还要防止其因缓冲材料塑性变形吸能发生过大位移。在高速冲击下提高其抗过载能力是缓冲防护设计的关键。为此,建立了包含弹载器件缓冲结构的高速冲击仿真模型,并通过空气炮高速冲击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而构建了更全面的导引舱仿真模型。以弹载器件缓冲结构相关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光学模组最大相对位移为响应量,构建了表征二者之间映射关系的Kriging代理模型,并对弹载器件缓冲结构进行了稳健性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弹载器件缓冲结构参数,在保证弹载器件不受损伤的前提下,光学模组最大相对位移从3.54 mm降低到了3.01 mm,稳健性明显提高,对该类结构的设计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性 优化设计 弹载器件 缓冲结构 高速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产业转移的人口规模回旋空间作用研究——基于跨国投入产出表产业转移测量结果
12
作者 王金营 周昊然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8,共18页
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而要素成本和要素质量是国际产业转移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重构的基本因素,人口作为基础生产和市场要素对国际产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已有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和研究文献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 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而要素成本和要素质量是国际产业转移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重构的基本因素,人口作为基础生产和市场要素对国际产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已有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和研究文献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全球乃至各国人口规模增大以及人口素质提升这一基础性因素。那么,在国际产业转移由“梯度单向”向“双向转移”演变过程中,全球人口规模增大以及分布结构非均衡化发展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未来全球人口增长趋缓,各国人口增减呈现显著分化,国际产业转移将会如何发展?为此,本文将人口因素(特别是人口规模因素)纳入国际产业转移的分析框架,通过文献析出的方法探究人口规模在产业转移中的优势。进一步利用2000—2021年全球跨区域投入产出表测量各国国际产业转移强度,将人口规模以及人口素质因素纳入模型,定量检验分析人口规模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具体作用和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已有的产业转移理论中无论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所提及的要素优势都体现或者决定于人口规模的优势,人口规模还会通过增大创新潜力和市场规模的驱动效应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使国际产业呈现“双向转移”。实证结果验证了由文献析出的推论,证明人口规模对本国的国际产业转出具有抑制效应;单位劳动力成本和创新增进能力在人口规模对国际产业转出的影响机制方面分别发挥中介和遮掩效应。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呈现产业“双向转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若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则为产业本土化建设成长提供丰裕劳动力和人才存量,承担更多产业转移;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其人口规模对产业转移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人口规模而非人口的变动速度。最后,将人力资本(人口素质)纳入模型发现国际产业转出取决于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的交互促进作用。这一方面证明人口规模对于产业转移具有回旋空间作用;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国应充分发挥巨大人口规模所拥有的回旋空间优势,培育本国全产业链,推动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布局,预防“产业空心化”现象发生,实现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协同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韧性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国际产业转移 人口回旋空间 人力资本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浸式变压器器身隔振技术研究
13
作者 常富 师永强 +3 位作者 王誉蓉 关庆罡 陈星 曹珩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9-284,共6页
电力变压器振动主要受内部铁芯硅钢片的磁致伸缩效应影响,从变压器内部对铁芯进行隔振,会对变压器箱体外的振动噪声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某35 kV油浸式变压器建立变压器器身-油-箱体磁流固耦合模型,分析在磁致伸缩效应作用下铁芯以及流固... 电力变压器振动主要受内部铁芯硅钢片的磁致伸缩效应影响,从变压器内部对铁芯进行隔振,会对变压器箱体外的振动噪声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某35 kV油浸式变压器建立变压器器身-油-箱体磁流固耦合模型,分析在磁致伸缩效应作用下铁芯以及流固耦合后变压器箱体各个表面的振动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并根据使用环境取氟橡胶作为器身与箱体连接处的隔振垫片,进一步分析隔振垫片对变压器箱体振动的影响,表明器身与箱体主要在加载电流工频及其倍频处振动,隔振垫片可阻隔器身振动向箱体的传递,使箱体振动幅值降低,沿两个旁柱离散布置两块阻尼垫片的隔振效果较好,中柱下增设阻尼垫片会放大箱体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油浸式变压器 铁芯 磁致伸缩效应 阻尼垫片 工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合金带材气垫式热处理过程漂浮形态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石浩强 李家栋 +1 位作者 赵鹏 李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共9页
基于东北大学中试气垫炉的几何模型和实验数据,建立了流固耦合模型,研究了气垫炉中带材漂浮形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不同影响因素下铜带材在气垫炉内的漂浮形态.气垫压力、带材张力、带材厚度是带材漂浮形态的主要... 基于东北大学中试气垫炉的几何模型和实验数据,建立了流固耦合模型,研究了气垫炉中带材漂浮形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不同影响因素下铜带材在气垫炉内的漂浮形态.气垫压力、带材张力、带材厚度是带材漂浮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改变带材上、下表面的气垫压力,带材变形量会明显减少或增大;薄带材的张力每增加一倍,带材的上、下喷嘴附近的最大变形减小为原来1/2;带材厚度每增加0.5mm,在相同的带材表面气垫压力下,带材的最大变形量显著减小.气垫炉内温度是次要因素,炉温不同,但带材的表面上、下气垫压力相同,带材变形量近似相等.该数值模拟为研究气垫炉内带材悬浮过程中的变形机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模型 气垫压力 漂浮形态 带材张力 带材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复合路基浅层垫层内摩擦角测试研究
15
作者 姚云龙 刘鑫 +2 位作者 邵志伟 黄松 洪宝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5,共8页
为更好地测试桩土复合路基中的浅层垫层内摩擦角,基于孔扩张理论和静力触探试验分析了砂垫层内摩擦角与比贯入阻力的关系,结合Bolton应力旋转理论并采用优化直径的探头开展室内标定试验,建立了碎石垫层内摩擦角与相对变形之间的标定关系... 为更好地测试桩土复合路基中的浅层垫层内摩擦角,基于孔扩张理论和静力触探试验分析了砂垫层内摩擦角与比贯入阻力的关系,结合Bolton应力旋转理论并采用优化直径的探头开展室内标定试验,建立了碎石垫层内摩擦角与相对变形之间的标定关系,并通过现场试验给出了不同类型桩土复合路基浅层垫层内摩擦角的变化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比贯入阻力随着砂垫层的内摩擦角增大而逐渐增大,室内标定试验中砂垫层内摩擦角的平均值范围为28.3°~35.1°,碎石垫层内摩擦角的平均值范围为33.1°~42.6°;柔性桩复合路基砂垫层内摩擦角变化范围一般在33.5°~36.0°之间,半刚性和刚性桩复合路基碎石垫层内摩擦角变化范围分别在37.0°~39.0°和38.5°~4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复合路基 垫层 内摩擦角 静力触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带咽喉枕囊气管导管对全身麻醉患者环杓关节脱位的预防作用及其效果评价
16
作者 张霄 纪茗馨 +3 位作者 单诗芮 张家豪 隋林聿 孙旭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0-748,共9页
目的:观察附带咽喉枕囊(LPC)的气管导管在全身麻醉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为气管插管预防环杓关节脱位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8例,根据头颈部体位的不同分为去枕水平仰卧位(SWOP)组、... 目的:观察附带咽喉枕囊(LPC)的气管导管在全身麻醉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为气管插管预防环杓关节脱位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8例,根据头颈部体位的不同分为去枕水平仰卧位(SWOP)组、垫枕水平仰卧位(SWP)组、垂头仰卧位(TP)组和侧头仰卧位(HSP)组,每组12例。每组同一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相继接受2种处理措施,分为干预处理组(LPC充气)和对照处理组(LPC未充气,代表气管导管目前的使用方法),其中TP组1例和HSP组2例患者中止试验,共45例患者成功纳入本研究。采用电子纤维咽喉镜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不同头颈部体位下气管导管LPC经2种处理方法后气管导管与声门后联合环杓关节部位的位置关系。评估指标为观察咽喉部气管导管是否从声门后联合环杓关节部位抬离和气管导管对环杓关节的挤压程度,计算各组患者气管导管抬离发生率和气管导管对环杓关节挤压程度。结果:在同一头颈部体位组内,与对照处理组比较,干预处理组患者气管导管抬离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气管导管对环杓关节挤压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处理组和干预处理组中,各头颈部体位组患者气管导管抬离发生率和气管导管对环杓关节挤压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4种不同头颈部体位下,气管导管的LPC充气时均可使气管导管从声门后联合环杓关节部位抬离,可以有效解除或降低气管导管对环杓关节挤压损伤和机械性摩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咽喉枕囊 环杓关节脱位 声门后联合 挤压损伤 摩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工膜透声特性的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特征试验研究
17
作者 田晓丹 姜晓桢 +1 位作者 殷友超 石泽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7,共7页
针对土工膜易发生局部破损和渗漏、引发膜下垫层渗透变形的问题,提出利用土工膜的良好透声特性,开展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学监测研究。通过自制的试验装置开展了土工膜透声特性与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特征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VC土... 针对土工膜易发生局部破损和渗漏、引发膜下垫层渗透变形的问题,提出利用土工膜的良好透声特性,开展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学监测研究。通过自制的试验装置开展了土工膜透声特性与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特征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VC土工膜与PE土工膜均具有一定的透声性,并且两种土工膜对于低频声波的透声效果均好于高频声波;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能量主要集中在低(250 Hz以下)、中(500~750 Hz)、高(1000~1250 Hz)3个频段上,低频段声波能量最大;膜下垫层渗透变形时最大瞬时声波声压级为119.29 dB,稳定后的声波声压级仍能维持在90 dB左右,均大于无较大扰动时相关水域水下背景噪声的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 局部破损 垫层 渗透变形 声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门洞型气垫式调压室与圆管型气垫式调压室水力性能对比分析
18
作者 黄智鑫 周培勇 +2 位作者 石刚 欧友杰 张巧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7-171,152,共6页
传统城门洞型气垫式调压室设计成熟,对围岩渗透性要求较高,圆管型气垫式调压室作为一种新兴结构,依托全封闭钢衬具备更强的气体密封能力与抗压性能,但两者水力性能差异仍需进一步探讨。为此,以西藏某水电站为例,采用CFD三维数值模拟并结... 传统城门洞型气垫式调压室设计成熟,对围岩渗透性要求较高,圆管型气垫式调压室作为一种新兴结构,依托全封闭钢衬具备更强的气体密封能力与抗压性能,但两者水力性能差异仍需进一步探讨。为此,以西藏某水电站为例,采用CFD三维数值模拟并结合VOF模型,对城门洞型与圆管型气垫式调压室在大波动工况下的水位、压强、温度与流速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门洞型气垫式调压室气温波动小,但水位、压强及空气流速波动大,稳定性相对较差;圆管型气垫式调压室气温及水体流速波动大,但水位与压强波动小,运行更稳定。研究结果为复杂地形区域气垫式调压室体型选择与优化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门洞型气垫式调压室 圆管型气垫式调压室 CFD三维数值模拟 VOF模型 气室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自抗扰的气垫船进坞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元慧 张峻恺 吴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0-1348,共9页
针对全垫升气垫船进坞过程出现的误差较大、速度较慢及易发生碰撞等问题,本文采用强化学习中的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优化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设计的方法,并将优化后的自抗扰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通过对气垫船的艏向、航速与横向位移进行控... 针对全垫升气垫船进坞过程出现的误差较大、速度较慢及易发生碰撞等问题,本文采用强化学习中的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优化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设计的方法,并将优化后的自抗扰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通过对气垫船的艏向、航速与横向位移进行控制,实现了一种气垫船进坞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验证了此控制策略在对目标艏向快速跟踪的同时,提高了艏向控制对不确定性干扰的抵抗能力,实现了进坞过程的快速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垫升气垫船 非线性自抗扰控制 强化学习 确定性策略梯度 神经网络 PID控制 艏向控制 航速控制 外界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褥垫层作用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能量桩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
20
作者 常洪林 孔纲强 +2 位作者 王福慧 王成龙 周杨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0-1251,共12页
能量桩是一种兼具承载与换热功能于一体的建筑节能新技术,然而,既有研究主要围绕能量桩桩顶处于自由无约束状态或者桩基-承台/筏板等刚性约束状态,对于柔性约束状态下能量桩的热力响应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能量桩桩基复合地基的作用机制... 能量桩是一种兼具承载与换热功能于一体的建筑节能新技术,然而,既有研究主要围绕能量桩桩顶处于自由无约束状态或者桩基-承台/筏板等刚性约束状态,对于柔性约束状态下能量桩的热力响应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能量桩桩基复合地基的作用机制知之甚少。依托河南平舆坝道工程医院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项目,开展褥垫层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PHC)能量桩热力响应特性影响的现场试验;实测温度和荷载联合作用下桩身温度及应变的发展规律,初步探讨了约束应力、热致侧摩阻力、轴向位移、桩-土应力比、邻桩响应特性等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褥垫层影响下桩顶处(0.133L)的约束度约为65%;加热96h后,距桩顶0.133L~0.333L处表现较小的负摩阻力,桩顶处(0.133L)产生的最大向上轴向位移约为桩径的0.14%;加热120 h后,距桩顶0.333L处的桩-土应力比增长了近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C管桩 能量桩 褥垫层 柔性约束 热力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