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负载阻抗随机性的超高次谐波传播规律探讨
1
作者 周群 万小澳 +1 位作者 刘雪山 冷敏瑞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4,共12页
随着换流器等非线性设备的接入,超高次谐波威胁电网稳定性,而现有研究忽略了负载阻抗随机性及关键组件对其传播的影响。本研究揭示超高次谐波在低压配电网中的传播规律。首先,基于负载、线缆和变压器等组件的高频特性,以及符合实际的线... 随着换流器等非线性设备的接入,超高次谐波威胁电网稳定性,而现有研究忽略了负载阻抗随机性及关键组件对其传播的影响。本研究揭示超高次谐波在低压配电网中的传播规律。首先,基于负载、线缆和变压器等组件的高频特性,以及符合实际的线缆长度与类型,构建超高次谐波在低压配电网传播的分析模型;其次,通过引入蒙特卡洛方法量化负载阻抗的随机性,模拟真实情况下低压负载的多样性,并研究不同线缆类型和变压器特性对谐波传播行为的影响;最后,采用电流传递函数方法,比较支路电流与超高次谐波源发射电流的关系,对谐波传播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并且通过对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本研究深化了对低压配电网中超高次谐波传播规律的理解,可为电网谐波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次谐波 传播规律 蒙特卡洛 电流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函数的高速受电弓跟随性研究
2
作者 孔令楠 周宁 +3 位作者 程尧 蒋聪健 孙翌 张卫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3-542,共10页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对列车弓网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受电弓的跟随性作为动力学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弓网的动态接触性能与受流质量。为厘清高速受电弓的跟随性随受电弓参数变化的机理,进而改善弓网动力学性能,首先推导受电弓三...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对列车弓网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受电弓的跟随性作为动力学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弓网的动态接触性能与受流质量。为厘清高速受电弓的跟随性随受电弓参数变化的机理,进而改善弓网动力学性能,首先推导受电弓三质量块等效模型的传递函数;然后以此为基础初次建立了反映受电弓跟随性能的全新数学理论模型,并结合数值仿真与台架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基于该模型运用仿真计算、理论推导与灵敏度分析得到在1.5~12 Hz激振频率下跟随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电弓跟随性的极大值发生在受电弓反向共振频率,即2阶固有频率段。弓头、上框架的等效质量、刚度、阻尼和下框架的等效刚度与跟随性呈负相关;下框架的等效质量、阻尼与跟随性呈正相关。弓头和框架的等效质量与跟随性极值频率呈负相关;等效刚度与跟随性极值频率呈正相关。灵敏度分析显示弓头和框架的等效质量对跟随性影响较大,变化率数量级为10^(0)~10^(1);其次是等效阻尼,变化率数量级为10^(-2)~10^(-1);最后是等效刚度,变化率数量级普遍低于10^(-3),下框架的等效刚度改变几乎不影响跟随性。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较精确的受电弓跟随性数学模型,并详细展示了受电弓各等效参数变化对跟随性的影响率,为跟随性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受电弓 受流质量 传递函数 跟随性 规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流解耦控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付兴贺 顾胜东 熊嘉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331,I0026,共19页
该文归纳整理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流解耦控制方法,分析各种解耦方法的思想来源、脉络体系和演变过程,论证不同解耦方法的解耦本质和内在联系。从整体和局部视角出发,建立解耦问题的思维架构,概括出对角化解耦、抗干扰解耦和逆系统解耦... 该文归纳整理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流解耦控制方法,分析各种解耦方法的思想来源、脉络体系和演变过程,论证不同解耦方法的解耦本质和内在联系。从整体和局部视角出发,建立解耦问题的思维架构,概括出对角化解耦、抗干扰解耦和逆系统解耦3类方法。3类方法依次体现出模型依赖性降低、鲁棒性增强、算法复杂度提高的趋势,呈现出从“模型论”向“控制论”过渡的技术发展路线。讨论参数不确定条件下各种解耦控制方法的鲁棒性,指出将解耦方法与先进控制算法、扰动观测技术、系统辨识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已知的模型信息,有利于提升交直轴电流解耦效果,增强系统鲁棒性,减弱单一观测器、控制器、滤波器等的设计难度与参数整定要求,有助于实现系统全局最优。最后,对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流解耦问题的关键技术、应用与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电流解耦 鲁棒性 观测器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电网故障暂态电压和电流特征分析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余修勇 顾菊平 +2 位作者 张新松 茅靖峰 肖立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58-2966,I0089-I0095,共16页
对柔性直流电网故障后的暂态电压和电流特征进行准确分析是设计新型故障保护方案的理论基础,现有利用首行波的故障特征分析方法未能有效反映故障点对故障行波多次折射和反射的影响,在近端故障时将产生较大的误差。利用建立的柔性直流电... 对柔性直流电网故障后的暂态电压和电流特征进行准确分析是设计新型故障保护方案的理论基础,现有利用首行波的故障特征分析方法未能有效反映故障点对故障行波多次折射和反射的影响,在近端故障时将产生较大的误差。利用建立的柔性直流电网故障后的等值电路图,求解得到不同位置故障点的初始故障电压、不同位置的折射和反射系数、以及故障点线模-地模耦合转化系数。提出了一种考虑行波多次折射和反射之后故障点等效故障电压的计算方法,并联合求解得到的系统中各位置故障电压和电流的传递函数,得到故障后暂态电压和电流的数值表达式。在PSCAD/EMTDC搭建环状四端柔性直流电网仿真模型模拟故障,通过仿真与理论计算的对比结果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故障电压和电流行波 数值表达式 多次折射和反射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裂纹涡流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靳建辉 张卿 +2 位作者 韩博 杨世品 任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8,共9页
钢轨表面及上表面产生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通常以斜裂纹或多角度复杂裂纹的形态存在,对其检测和评估是个难题。基于此,采用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涡流检测方法(WPT-ECT),设计新的探头结构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对裂纹进行检测和评估。首先,有... 钢轨表面及上表面产生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通常以斜裂纹或多角度复杂裂纹的形态存在,对其检测和评估是个难题。基于此,采用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涡流检测方法(WPT-ECT),设计新的探头结构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对裂纹进行检测和评估。首先,有别于现有WPT-ECT方法,采用增大激励频率,而非串并联电容的方式,构造谐振电路;其次,根据复杂裂纹的特点,设计由两个八字形激励线圈和两个矩形接收线圈组成的方向性探头结构;最后,充分提取检测信号的特征,并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对裂纹进行识别。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探头结构对任何角度的缺陷均敏感。同时,RBF算法对斜裂纹、T裂纹、Y裂纹和1.2 mm提离下的T裂纹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2.00%、95.27%、96.64%和8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接触疲劳裂纹 无线能量传输 涡流检测 特征量提取 径向基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式光纤电流传感器频率特性计算和测试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朝阳 张春熹 +1 位作者 王夏霄 梁冰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8-92,共5页
建立反射式光纤电流互感器R-FOCT(Reflecting Fiber-optic Current Transducer)的数学模型,得到描写模型的差分方程,推导出与之对应的传递函数,仿真系统的频率特性。根据电流传感器的工作特点,提出应用锁定放大器SR830测试R-FOCT频率特... 建立反射式光纤电流互感器R-FOCT(Reflecting Fiber-optic Current Transducer)的数学模型,得到描写模型的差分方程,推导出与之对应的传递函数,仿真系统的频率特性。根据电流传感器的工作特点,提出应用锁定放大器SR830测试R-FOCT频率特性的方法。比较测试数据和仿真结果,结果表明,系统的带宽计算和测量方法是可信的,得到了系统带宽大于6kHz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电流传感器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相位差的计算与测试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朝阳 张春熹 +2 位作者 王夏霄 刘晴晴 高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56,共5页
电流互感器相位差直接影响电能计量准确度。根据闭环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得出光路与电路的硬件时间延迟以及闭环系统相频特性是形成相位差的主要原因。依据闭环互感器硬件延时特点和系统数学传递函数,计算相位差的理论大小。设计... 电流互感器相位差直接影响电能计量准确度。根据闭环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得出光路与电路的硬件时间延迟以及闭环系统相频特性是形成相位差的主要原因。依据闭环互感器硬件延时特点和系统数学传递函数,计算相位差的理论大小。设计相位差检测装置,通过测试互感器系统的正弦响应和阶越响应,实测出相位差大小的同时,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得出了系统对工频电流响应的相位差大约是1°,相位误差小于8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电流传感器 本征频率 传递函数 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源型PWM整流器的高效电池充电系统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强 刘和平 +2 位作者 彭东林 张毅 刘庆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30,共8页
为了解决目前大功率充电系统所存在的电池电压匹配、充电效率等方面的问题,采用三相电流源型整流器(CSR)作为充电系统拓扑结构。采用间接电流控制策略对网侧电压信号进行延迟修正,从而实现网侧单位功率因数控制。在传统恒压-恒流(CC-CV... 为了解决目前大功率充电系统所存在的电池电压匹配、充电效率等方面的问题,采用三相电流源型整流器(CSR)作为充电系统拓扑结构。采用间接电流控制策略对网侧电压信号进行延迟修正,从而实现网侧单位功率因数控制。在传统恒压-恒流(CC-CV)充电策略基础上,依据电池电化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推理控制策略的CC、CV充电模式切换算法。采用频域法对CV充电模式下的控制环路传递函数进行分析,并考虑数字时间延迟对系统的影响;利用MATLAB/SISO设计工具,分别对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控制器的零点位置与环路增益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流源型整流器 电池 充电 模糊控制 控制器设计 间接电流控制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SQUID瞬变电磁系统的涡流补偿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荣亮亮 包苏新 +4 位作者 董丙元 裴易峰 伍俊 邱隆清 宋正威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83-1486,共4页
为了避免瞬变电磁法TEM(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系统中的金属成分受发射场激发带来的涡流干扰,本文利用传输函数与发射场卷积获得系统涡流大小,并进行抵扣,以获得真实的地下响应信号。文中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工作原理,描述了... 为了避免瞬变电磁法TEM(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系统中的金属成分受发射场激发带来的涡流干扰,本文利用传输函数与发射场卷积获得系统涡流大小,并进行抵扣,以获得真实的地下响应信号。文中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工作原理,描述了涡流形态及对SQUID接收信号的影响,同时建立了SQUID系统传输函数的测量装置,并对该传输函数的卷积效果进行了验证,确保卷积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证明该涡流补偿方法可以应用于实际探矿工作中,提高了探测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量子干涉仪 瞬变电磁 涡流 传输函数 卷积 精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RSC控制的DFIG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解析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生虎 王鹏飞 +2 位作者 孙琪 吴东 黄杰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现有文献针对计及转子变流器(RSC)控制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DFIG)定子短路电流解析表达,将定子磁链当作一阶直流衰减分量或忽略功率外环控制。基于DFIG电压、磁链和RSC控制方程,得到定子电流关于定子电压和定子功率的传递函数,提出定子... 现有文献针对计及转子变流器(RSC)控制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DFIG)定子短路电流解析表达,将定子磁链当作一阶直流衰减分量或忽略功率外环控制。基于DFIG电压、磁链和RSC控制方程,得到定子电流关于定子电压和定子功率的传递函数,提出定子电流的精确解析表达式。基于RSC内、外环PI参数关系,推导直流分量衰减时间常数和角频率关于PI参数的表达式。分析了RSC内外环PI参数对定子电流直流衰减分量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解析表达式的准确性,为PI参数选取和保护装置测量、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短路电流 传递函数 直流衰减分量 转子变流器 PI参数 解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绕组变压器模型的局部放电定位分析及测试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望军 陈意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93-2697,共5页
为了实现变压器故障的准确、快速检测,建立了变压器连续式单绕组模型,该绕组的多导体传输线模型由180根导线构成,基于每匝线圈绕组首末端的连续性条件,以绕组高压首端从其套管末屏的接地线提取电流,绕组末端从其接地线上提取电流为边界... 为了实现变压器故障的准确、快速检测,建立了变压器连续式单绕组模型,该绕组的多导体传输线模型由180根导线构成,基于每匝线圈绕组首末端的连续性条件,以绕组高压首端从其套管末屏的接地线提取电流,绕组末端从其接地线上提取电流为边界条件。以此模型理论分析了绕组不同位置与首末端的电流传输函数,基于对不同饼的分段电流传输函数比曲线具有较大差异现象的考虑,提出并采用距离函数分析法实现对变压器局部放电的定位;将理论分析结果与一组180匝的变压器连续式单绕组实物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证明了所建立的变压器绕组多导体传输线模型和距离函数法在反映放电脉冲沿变压器绕组的实际传播特性和局部放电定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绕组变压器模型 电气定位 变压器 局部放电 电流传输函数 距离函数法 多导体传输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电流模式滤波器的综合实现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志军 王春华 刘荣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65,74,共7页
通过对一个任意电流模式滤波器传递函数进行一连串的数学变换,使其分解为n个无损积分器和n个电流比例器,从而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任意电流模式滤波器的新的分析综合设计法,并以MCCII为有源器件实现了具体的电路模型。提出的模型具有如下优... 通过对一个任意电流模式滤波器传递函数进行一连串的数学变换,使其分解为n个无损积分器和n个电流比例器,从而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任意电流模式滤波器的新的分析综合设计法,并以MCCII为有源器件实现了具体的电路模型。提出的模型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实现任意阶(n≥2)、任意类型的电流模式滤波器;2)实现的电路结构简单,仅由(2n+1)个有源器件、(2n+1)个电阻和n个电容构成;3)所有器件均接地,便于集成;4)在实现巴特沃斯滤波器时,通过对输出信号进行不同组合可以实现高通、低通、带通、带阻及全通滤波功能。以三阶椭圆滤波器和六阶巴特沃斯滤波器的设计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模式滤波器 多输出端电流传输器 传输函数 分析综合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CCD调制传递函数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江孝国 谭肇 +3 位作者 李泽仁 王婉丽 王伟 祁双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30-833,共4页
从理论上以光学系统的MTF的评价方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各种因素对CCD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 ,模拟结果显示了各种因素影响的不同程度 ;
关键词 CCD 调制传递函数 MTF 暗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滤波器的最优安装点和检测点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乐柱 杜荣权 穆瑜 《电源学报》 CSCD 2015年第5期10-14,21,共6页
有源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组在系统中安装位置的不同,混合补偿系统有2种典型的电路结构类型。由于电路结构类型及有源滤波器所采取的谐波电流检测点的不同,有源滤波器投入后可能会使系统因谐振作用而不能正常工作。建立配电网及混合型有... 有源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组在系统中安装位置的不同,混合补偿系统有2种典型的电路结构类型。由于电路结构类型及有源滤波器所采取的谐波电流检测点的不同,有源滤波器投入后可能会使系统因谐振作用而不能正常工作。建立配电网及混合型有源滤波器的等效模型和传递函数,分析有源滤波器最优安装点和检测点的选择方法对系统谐波的抑制作用。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滤波器 最优安装点 谐波电流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高频幅度稳定系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建民 高以鸿 李正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用于HIRFL注入器上的回旋加速器高频机幅度稳定系统完成于1988年,得到了成功应用和明显效果。其电路可等效为一个负反馈闭环回路,依靠其负反馈的作用,可使得加速器高频电压瞬时稳定度在10-4量级。
关键词 加速器 束流 负反馈 稳定高频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模式高阶滤波器设计的递推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录怀 邱关源 《电子科学学刊》 EI CSCD 1997年第3期424-427,共4页
给出了连续时间电流模式高阶滤波器的一种实现方法,该方法根据电流转移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以递推形式,逐步确定各个积分器的时间常数。用该方法设计所用电流镜数目少。对一个六阶滤波器的计算机仿真显示,该方法适合于设计高频电流模式滤... 给出了连续时间电流模式高阶滤波器的一种实现方法,该方法根据电流转移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以递推形式,逐步确定各个积分器的时间常数。用该方法设计所用电流镜数目少。对一个六阶滤波器的计算机仿真显示,该方法适合于设计高频电流模式滤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模式 滤波器 有源滤波器 转移函数 电流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风电场动态等效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立成 叶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4-210,共7页
针对风电场内不同机组处风速分布不均匀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永磁直驱变速机组风电场动态等效的多机表征方法。该方法根据机组位置进行聚类得到等效机组,结合尾流效应与自然风的空间分布特性计算等效机组轮毂高度处的风速,采用传递函... 针对风电场内不同机组处风速分布不均匀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永磁直驱变速机组风电场动态等效的多机表征方法。该方法根据机组位置进行聚类得到等效机组,结合尾流效应与自然风的空间分布特性计算等效机组轮毂高度处的风速,采用传递函数表征机组变速调节特性和电流控制电流源等效模拟双PWM背靠背变流器的控制特性,从而建立了大型风电场的多机动态模型。算例仿真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风电场输出有功、无功和PCC点电压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电场 机电暂态模型 尾流效应 传递函数 电流控制电流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电流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鲁棒H_∞控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强 何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首先在电流闭环PI控制的基础上,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传递函数的仿真模型,应用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鲁棒H∞控制器.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I电流环的混合灵敏度鲁棒H∞控制器能在较宽频带范围内增强地面低频信... 首先在电流闭环PI控制的基础上,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传递函数的仿真模型,应用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鲁棒H∞控制器.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I电流环的混合灵敏度鲁棒H∞控制器能在较宽频带范围内增强地面低频信号、削弱地面高频信号和抑制转矩传感器噪声,同时考虑到了转矩传感器实际测量噪声均远小于仿真所采用值.所设计基于PI电流环的混合灵敏度鲁棒H∞控制器具有较强鲁棒性能,助力跟踪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改善转向回正特性,提供驾驶员较为满意的路感,提高车辆的转向操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传递函数 PI电流环 鲁棒H∞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逆变电源的并网策略与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方如举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0-195,共6页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极点配置的自适应调整控制参数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基于电容电流反馈的逆变器内环传递函数形式以及特征。分析了自校正PI控制器的参数根据外界环境实现的推理过程。构建了由电压...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极点配置的自适应调整控制参数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基于电容电流反馈的逆变器内环传递函数形式以及特征。分析了自校正PI控制器的参数根据外界环境实现的推理过程。构建了由电压外环、电流中环以及电容电流反馈的内环并网逆变器控制模型。最后,通过仿真以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文章控制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电容电流反馈 自适应控制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CCCⅡ任意类型电流模式滤波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菊员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3-35,3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端输出的电流控制第二代电流传输器(current controlled second generation current conveyorwith multiple outputs,MOCCCⅡ)的任意电流模式滤波器综合设计方法。通过对n阶任意电流模式滤波器传递函数进行分析,将其分...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端输出的电流控制第二代电流传输器(current controlled second generation current conveyorwith multiple outputs,MOCCCⅡ)的任意电流模式滤波器综合设计方法。通过对n阶任意电流模式滤波器传递函数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用积分器实现的表达式,并对输出电流信号进行组合,实现了任意电流模式滤波器的综合。由该方法导出的滤波器所需元件较少,n阶滤波器仅需2n+1个MOCCCⅡ和n个电容,所有电容均接地,便于集成且与VLSI工艺兼容。给出了3阶椭圆低通滤波器和巴特沃斯滤波器的设计实例,PSPICE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输出的电流控制第二代电流传输器 电流模式滤波器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