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潮急流跨海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研究
1
作者 李有为 肖苡辀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2,共9页
跨海桥梁基础冲刷问题极为复杂,探究各个建设阶段中的床面冲刷情况,对于预防桥梁由于冲刷造成的损坏至关重要。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在建)南航道桥主墩基础为例,针对桩基施工与承台施工的不同阶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原... 跨海桥梁基础冲刷问题极为复杂,探究各个建设阶段中的床面冲刷情况,对于预防桥梁由于冲刷造成的损坏至关重要。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在建)南航道桥主墩基础为例,针对桩基施工与承台施工的不同阶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原位测量3种手段进行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的研究,分析了各阶段的冲刷特性和水力特性。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测测量数据基本吻合;桩基施工阶段期间,粉砂层已被冲刷掉,当前泥面主要由更难以被冲刷的淤泥质土构成;在大桥基础冲刷过程中,70%的冲刷深度出现在冲刷初期的30%时间内;围堰减小了床面切应力的整体变化范围,降低了周边水流流速,并在迎水面和背水面形成了淤积区;围堰安装后,预测将进一步冲刷4 m,使冲刷深度和范围增加约30%,这将超出桩基设计的冲刷深度,影响其承载能力,需采取预防或保护措施以免受进一步冲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跨海大桥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急流 跨海桥梁基础 局部冲刷 物理模型 数值模拟 原位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黑泥湾近岸水体动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凡仁福 魏皓 +1 位作者 赵亮 聂红涛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清晰地认识近岸水体动能变化规律是理解物质输运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黄海黑泥湾北侧海域冬季、夏季观测的风、波浪和海流等数据,研究近岸水体动能对风、波浪和潮等过程的响应。观测期间研究海域出现了风速大于10 m/s的大风过程。涌... 清晰地认识近岸水体动能变化规律是理解物质输运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黄海黑泥湾北侧海域冬季、夏季观测的风、波浪和海流等数据,研究近岸水体动能对风、波浪和潮等过程的响应。观测期间研究海域出现了风速大于10 m/s的大风过程。涌浪主导了该海域的波浪变化。冬季、夏季观测到的最大流速分别为0.35和0.45 m/s,流速剖面无垂向分层,EW向往复型半日潮流控制总流速变化。冬季涨、落潮阶段的水体动能峰值基本相当,约为2.49×10^(-2)m^(2)/s^(2),夏季落潮阶段的水体动能峰值较大,约为6.09×10^(-2)m^(2)/s^(2)。潮流致水体动能呈周期性变化特征。大风过程的出现未对潮流注入明显的能量。大风能量不断用于生成风生余流使水体余动能增大了约4.3倍。海底拖曳变化与大风强迫无关,但响应强波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动能 波浪 潮流 黄海 黑泥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潮滩高分辨率波流耦合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珂 彭忠 +3 位作者 于海升 赵颖 朱植阳 何青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9-581,共13页
海岸带潮滩地区在潮汐的影响下呈现出复杂的地貌形态和波浪-水流的相互作用。建立高分辨率的潮滩波流耦合模型,以模拟潮滩中的精细波浪水动力过程,对于海岸防护设施设计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至关重要。本文以长江口南汇潮滩为研究区域... 海岸带潮滩地区在潮汐的影响下呈现出复杂的地貌形态和波浪-水流的相互作用。建立高分辨率的潮滩波流耦合模型,以模拟潮滩中的精细波浪水动力过程,对于海岸防护设施设计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至关重要。本文以长江口南汇潮滩为研究区域,通过提出基于无人机RTK数据的潮滩高程反演技术,构建考虑潮滩干湿界面交替变化的波浪-水流耦合方法,开展潮滩波浪和水流现场观测等手段,借助Delft3D软件包建立了长江口潮滩高分辨率波流耦合模型。该模型嵌套长江口大尺度模型和潮滩小尺度模型,整合了海图水深数据、船测水深数据以及无人机高程反演数据,模型的边界条件包括天文潮汐、风场、径流和二维波浪谱等时序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成功重现长江口水位、波浪和水流等关键参数,还能够精准模拟潮滩上的非线性波流耦合过程,模型模拟的潮滩水位、流速流向、波高等方面与实际观测数据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该模型不仅可为海岸水动力-结构相互作用模型提供边界条件,还能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和河口海岸管理提供精准的水动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ft3D 潮滩 降尺度模型 非线性波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潮汐和潮流影响的台州湾台风浪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卫远 吴增斌 杨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为了模拟2018年14号台风“摩羯”过境台州湾时的波浪分布情况,利用Holland模式构造台风场,叠加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背景风场,由此驱动MIKE 21 SW波浪数学模型,同时也考虑了潮汐和潮流对波浪场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 为了模拟2018年14号台风“摩羯”过境台州湾时的波浪分布情况,利用Holland模式构造台风场,叠加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背景风场,由此驱动MIKE 21 SW波浪数学模型,同时也考虑了潮汐和潮流对波浪场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能够反映真实的波浪变化,也能够很好地反映台风对当地波浪产生的影响。受台风“摩羯”过境影响,台州湾内外波浪差异明显,整体表现为外大内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数值模拟 潮汐 潮流 台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潮型河口泥沙输运研究——以粤西漠阳江河口为例
5
作者 黄恩茂 张涛 +3 位作者 刘德政 朱志远 梁曜 贾良文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9,共14页
泥沙输运是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础问题,对河口地貌演变、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漠阳江河口为例,基于船载和坐底三角架实测的海流、波浪和含沙量数据,分析漠阳江河口定点剖面上悬沙的沿岸和垂岸的输运趋... 泥沙输运是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础问题,对河口地貌演变、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漠阳江河口为例,基于船载和坐底三角架实测的海流、波浪和含沙量数据,分析漠阳江河口定点剖面上悬沙的沿岸和垂岸的输运趋势并计算泥沙输运通量,探讨波潮型河口的泥沙输移机制与运移规律,主要发现包括:(1)洪季口门处受径流作用主控,输沙量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沿岸输沙与垂岸输沙在流量最大的小潮期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1.9 g/(m2·s)和269.5 g/(m2·s);洪季拦门沙处则受波浪与潮流共同控制,沿岸输沙在大小潮期间皆为沿岸向西输运,垂岸输沙在大潮期间由落潮流主导离岸输沙4.0 g/(m2·s),小潮期间由波浪主导向岸输沙19.0 g/(m2·s)。(2)枯季拦门沙处受潮流和波浪主控,垂岸输沙以落潮流携沙向海输运为主,而沿岸输沙受波浪动力控制,在波生沿岸流作用下沿岸向东输沙;枯季拦门沙东侧同样受潮流和波浪主控,垂岸输沙在大潮期间为涨潮流主导携沙向岸输运,之后随着潮动力减弱转为离岸输运,沿岸输沙受波生沿岸流的影响沿岸向东输运。(3)洪季观测期间口门处向海输运显著,垂向上各水层流向一致;小潮期间出现水层流向分化,表层向海输运,底层向陆输运;拦门沙处大小潮时段垂向上各水层流向较为一致,但潮平均后大潮各水层向海输运,小潮各水层向岸输运,小潮期间受波浪作用明显,向岸输运占比达到79%。(4)漠阳江河口口门处在下泄径流与落潮流影响下以向海输沙为主,而口门外拦门沙处影响泥沙输运的最主要因素是潮流的向海输沙和波浪的沿岸输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阳江河口 沿岸输沙 垂岸输沙 波浪和潮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黄海潮流、余流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鲍献文 宋军 +3 位作者 姚志刚 乔璐璐 鲍敏 万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8,共8页
基于对2006年夏季与2007年冬季在123.51°E,38.00°N的各1个月潮流和水位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夏季余流呈现两层结构,上层流向为西北,下层流向东南,并且当大潮日期附近,在跃层附近深度存在若干流速较强的水层;冬季余流除了个别... 基于对2006年夏季与2007年冬季在123.51°E,38.00°N的各1个月潮流和水位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夏季余流呈现两层结构,上层流向为西北,下层流向东南,并且当大潮日期附近,在跃层附近深度存在若干流速较强的水层;冬季余流除了个别层以外基本上均为西北向流入北黄海,从中可以看到风场改变所引发的异常增减水和强流出现。对潮流椭圆的分析表明,半日潮族分潮流的最大流向自夏季至冬季存在着顺时针的旋转,旋转角大约为16(°)~18(°),并且夏季半日潮族随深度顺时针,全日潮族逆时针旋转,而冬季基本上上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余流 潮流 低通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湾潮流数值计算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学昌 娄安刚 +2 位作者 孟伟 郑丙辉 王增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7-40,共4页
应用分步杂交方法建立了大鹏湾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重现了该区域潮波及潮流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实测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大鹏湾 潮波 潮流 数值计算 海湾 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海域潮流数值计算 被引量:8
8
作者 孙长青 郭耀同 赵可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3-37,共5页
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法 ,建立渤海湾海域二维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 ,重现该海域潮波及潮流的时空分布 ,计算得到M2 分潮和K1 分潮的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及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
关键词 渤海湾 潮流 潮波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M_2分潮潮波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淦宁 齐义泉 +1 位作者 胡建宇 洪华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8-518,共11页
台湾海峡内各种与潮波相关的现象,可以归因于在地形及岸线的影响下自台湾海峡南北两端进入的潮波的相互作用。近20余年来台湾海峡潮波的研究获得显著进展,然而即使作为台湾海峡主要分潮的M2分潮,其相关研究中也还存在着诸多分歧。从台... 台湾海峡内各种与潮波相关的现象,可以归因于在地形及岸线的影响下自台湾海峡南北两端进入的潮波的相互作用。近20余年来台湾海峡潮波的研究获得显著进展,然而即使作为台湾海峡主要分潮的M2分潮,其相关研究中也还存在着诸多分歧。从台湾海峡M2分潮潮波分布特征及解释研究出发,并针对以往各种研究中差别较大的M2分潮潮流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分歧:(1)对台湾海峡M2分潮潮波的研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2点,包括对自台湾海峡南、北两端进入海峡的潮波的作用范围的研究以及台湾海峡内部潮波系统形成机制的探讨;(2)台湾海峡M2分潮潮位分布研究的主要分歧在于对台湾岛西岸潮时潮差的分布特征的解释;(3)台湾海峡M2分潮潮流研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对最大潮流同潮时线分布特征的描述,其实质仍为对潮波作用范围的描述;对应于M2分潮最大潮流同潮时线研究观点的差异,在M2分潮圆流点是否存在、圆流点存在位置及圆流点旋转方向的研究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台湾海峡内部椭圆率为零的分隔线位置的讨论,主要分歧在于该椭率零线靠近台湾岛附近及澎湖列岛附近时的分布状况。此外,最强流区的位置判定及极值区潮流流速量值的大小问题上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M2分潮 潮波 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沙群岛以北海底沙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彭学超 吴庐山 +2 位作者 崔兆国 刘胜旋 王衍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7,共7页
利用在南海东沙群岛北部至西北海域为工程目的所采集的海底地形测量、底质取样、海底底流测量资料,以及以往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采用沉积学、构造学和海洋水动力学综合研究方法,对该区海底沙波形成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 利用在南海东沙群岛北部至西北海域为工程目的所采集的海底地形测量、底质取样、海底底流测量资料,以及以往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采用沉积学、构造学和海洋水动力学综合研究方法,对该区海底沙波形成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海底沙波是在目前水动力环境下所形成,为今生,海底表层沉积物为晚更新世地层受到冲刷改造的再沉积。沙波形成主要受潮流底流的水动力作用控制,并与构造抬升有关。沙波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主要由SE向NW方向移动,且活动性逐渐减弱。北区段海底沙波稳定,中区段海底沙波较稳定,它们对海底工程建设不会造成影响;而南区段海底沙波较为活动,当沙波发生较大规模移动时,对海底工程建设会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沙波 海底冲刷 潮流 构造抬升 沙波移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导致渤、黄、东海潮波变化的数值研究 Ⅰ——现有的渤、黄、东海潮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宜法 郭明克 刘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9-867,共9页
采用球面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利用开边界强迫水位条件和考虑天体引潮力,对渤、黄、东海现有的潮波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包括19个理论系数最大的分潮波,其中半日潮波10个,全日潮波9个,对如此多数目的分潮波进行模拟是第一次尝试。模拟结果与... 采用球面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利用开边界强迫水位条件和考虑天体引潮力,对渤、黄、东海现有的潮波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包括19个理论系数最大的分潮波,其中半日潮波10个,全日潮波9个,对如此多数目的分潮波进行模拟是第一次尝试。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作了比较。根据模拟获得的调和常数绘制了同潮图,并对潮波运动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数值模拟 现有潮波 19个分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50
12
作者 刘伟民 麻常雷 +5 位作者 陈凤云 刘蕾 葛云征 彭景平 吴浩宇 王泉斌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共18页
综述了国内外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通过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认为国际潮汐能技术已达到商业化运行阶段,潮流能技术已进入全比例尺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波浪能技术已进入工程样... 综述了国内外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通过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认为国际潮汐能技术已达到商业化运行阶段,潮流能技术已进入全比例尺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波浪能技术已进入工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温差能技术已进入比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盐差能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比较认为我国潮汐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潮流能和波浪能等主流海洋能技术基本处于比例样机的海试阶段,在关键获能技术和安全性方面尚待进一步的突破。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更大规模的环境友好型潮汐能技术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大型潮流能机组与小型潮流能机组并重,漂浮式技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波浪能发电装置稳定性和生存性稳步提高,探索装置阵列化应用;海洋温差能混合工质高效热力循环的使用和海水淡化、空调制冷的综合利用;盐差能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低成本专用膜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再生能源 技术进展 潮汐能 潮流能 波浪能 温差能 盐差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变率对潮流波浪作用下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窦希萍 董凤舞 +3 位作者 黄晋鹏 高亚军 娄斌 王向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36,共11页
根据窦国仁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全沙模型相似理论,设计5个变率分别为2.5、4、6、8 33和12 8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北槽概化物理模型,进行潮流和潮流波浪共同作用下的丁坝坝头清水和浑水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动力条件和不同工程布置下变率对冲... 根据窦国仁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全沙模型相似理论,设计5个变率分别为2.5、4、6、8 33和12 8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北槽概化物理模型,进行潮流和潮流波浪共同作用下的丁坝坝头清水和浑水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动力条件和不同工程布置下变率对冲刷坑发展过程及冲刷深度的影响,给出了变态模型与正态模型冲刷坑稳定冲刷深度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 变率 潮流 波浪 局部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岸线地形变化对潮波系统和潮流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孟云 娄安刚 +1 位作者 刘亚飞 张栋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101,共8页
采用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基于渤海2004和2014年的岸线地形数据,构建渤海2个年份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渤海岸线地形变化对潮波系统和潮流性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岸线地形变化后,半日分潮潮时在... 采用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基于渤海2004和2014年的岸线地形数据,构建渤海2个年份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渤海岸线地形变化对潮波系统和潮流性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岸线地形变化后,半日分潮潮时在渤海湾、莱州湾和渤海中部东南海域提前,在辽东湾和渤海中部西北海域滞后;振幅在渤海湾及辽东湾增大,在莱州湾及渤海中部减小;位于秦皇岛和黄河口的半日分潮无潮点位置分别向西南和东南方向移动。渤海绝大部分海域全日分潮潮时提前,振幅增大,位于渤海海峡的全日潮无潮点位置向东移动。潮流性质系数在莱州湾增大,在渤海其他大部分海域减小,渤海规则半日潮流海区范围略有增加,不规则半日潮流海区范围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波系统 潮流性质 岸线变化 渤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黎湾及邻近海域潮流数值计算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长青 赵可胜 郭耀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4-48,共5页
建立北黎湾及邻近海域二维潮流数值模型,重现该海域潮波及潮流的分布规律,计算得到m1分潮和M2分潮的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m1与M2合成的潮致欧拉余流、最大潮流和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
关键词 邻近海域 潮流场 等振幅线 余流 潮波 分布规律 数值模型 二维潮流 时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飞雁滩海岸的侵蚀及机理 被引量:34
16
作者 陈沈良 张国安 +2 位作者 陈小英 张建华 徐丛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4,共6页
飞雁滩海域是1964—1976年黄河刁口河流路入海区域。根据地形和断面水深监测资料,阐述了该岸段流路废弃后的岸滩侵蚀特征和地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刁口河流路废弃后飞雁滩海岸向海凸出的地形特征,是造成该岸段强烈侵蚀的重要原因。进... 飞雁滩海域是1964—1976年黄河刁口河流路入海区域。根据地形和断面水深监测资料,阐述了该岸段流路废弃后的岸滩侵蚀特征和地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刁口河流路废弃后飞雁滩海岸向海凸出的地形特征,是造成该岸段强烈侵蚀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结合波、流动力的对应分析认为,波浪以掀沙为主,潮流以输沙为主,波浪和潮流的联合作用是飞雁滩海岸侵蚀的主要动力机制,其中潮流主要通过余流携沙外输,造成近岸泥沙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侵蚀 波浪 潮流 飞雁滩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和波浪作用下悬移质挟沙能力研究述评 被引量:25
17
作者 曹文洪 舒安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4-80,共7页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潮流和波浪作用下的悬移质挟沙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和分类,分析各类挟沙能力公式的优缺点。最后,指出只有系统地研究床面泥沙交换的微观机制,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使潮流和波浪作用下挟沙能力的研究...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潮流和波浪作用下的悬移质挟沙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和分类,分析各类挟沙能力公式的优缺点。最后,指出只有系统地研究床面泥沙交换的微观机制,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使潮流和波浪作用下挟沙能力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波浪 悬移质 挟沙能力 水流挟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头海滩修复工程与波流动力响应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匡翠萍 王彬谕 +1 位作者 顾杰 雷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0-227,共8页
基于MIKE 21软件建立平潭龙凤头海滩修复工程海域双重嵌套二维潮流和波浪耦合数学模型,并将验证后的模型运用到工程设计方案实施前后潮流场及波浪场的模拟,比较分析水动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平潭海域潮汐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8月大潮... 基于MIKE 21软件建立平潭龙凤头海滩修复工程海域双重嵌套二维潮流和波浪耦合数学模型,并将验证后的模型运用到工程设计方案实施前后潮流场及波浪场的模拟,比较分析水动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平潭海域潮汐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8月大潮潮差约为5m,潮汐强;海坛湾内潮流总体表现为往复流特征,湾口流速最大,湾内流速较小,湾顶流速最小;北端防波堤大大减少了南北水体交换,内侧落潮流调整为沿堤流;堤头处挑流作用明显,流速增加,形成明显的旋转流;南北端防波堤对其内侧一定范围海域有掩护作用,波高削减显著,受掩护岸线长度略大于防波堤长度;堤头处受波浪折射作用影响,波能辐聚,波高增大.工程后海滩中部岸段波高及流速削减不明显,建议增设离岸堤加强海滩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凤头海滩 潮流 波浪 防波堤 MIKE 21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共同作用下废黄河河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预测模式 被引量:22
19
作者 虞志英 张国安 +2 位作者 金镠 包四林 樊社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3-590,共8页
通过对废黄河河口水下三角洲海域水文、泥沙、沉积和地形的调查分析 ,对组成水下三角洲 - 1 0— - 1 5m以深的平坦海床、- 5— - 1 0m间的水下斜坡、- 5m以浅的近岸浅滩三个地貌单元的水动力特征以及在波流和潮流作用下底部泥沙冲刷率... 通过对废黄河河口水下三角洲海域水文、泥沙、沉积和地形的调查分析 ,对组成水下三角洲 - 1 0— - 1 5m以深的平坦海床、- 5— - 1 0m间的水下斜坡、- 5m以浅的近岸浅滩三个地貌单元的水动力特征以及在波流和潮流作用下底部泥沙冲刷率的横向分布进行计算分析 ,并建立了水下三角洲地形横向剖面地形的演变预测模式。结果表明 ,在三角洲不同地貌单元内 ,由于所处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和底部泥沙特性 ,出现了不同的侵蚀状态 ,其中在 - 1 0—- 1 5m以深的平坦海床 ,除了 3m以上的大浪外 ,水动力作用以强劲的潮流冲刷为主 ,目前已接近冲刷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 - 5— - 1 0m间的水下斜坡 ,受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 ,冲刷强度大 ,地形剖面呈继续平行后退状态 ;- 5m以浅的近岸浅滩 ,潮流作用相对较弱 ,以波浪对滩面的刷低为主 ,水深线不断向岸方向移动、滩宽变窄 ;0m以上的潮间带滩地 ,则波浪和潮流作用均较弱 ,近岸高滩接近相对稳定状态 ,有利于海岸线的工程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黄河河口 水下三角洲 地形 演变预测 波浪 潮流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数字海洋地理环境信息的融合与可视化的局部实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俊涛 翟京生 +3 位作者 吴中鼎 钱成春 陈淼 孟婵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以潮汐、潮流和海浪数值的计算技术和数字海底地形模型的构造方法为基础,应用层次细节模型和三维渲染技术,完成了近岸海洋环境保障的多种数字海洋地理环境信息的融合与可视化的局部实现,为今后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经验基础。
关键词 海底地形 潮汐 潮流 海浪 融合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