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ctive Current Alloc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Improvement of Low Voltage Ride Though for Doubly Fed Induction Wind Turbine Generation System 被引量:36
1
作者 LI Hui FU Bo +2 位作者 YANG Chao ZHAO Bin TANG Xianhu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I0004-I0004,22,共1页
为满足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的测试要求及其电气模型一致性评估需要,提出考虑向电网注入无功电流的双馈风电机组LVRT的控制策略。在阐述风电机组LVRT测试要求及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双馈发电机(doubly... 为满足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的测试要求及其电气模型一致性评估需要,提出考虑向电网注入无功电流的双馈风电机组LVRT的控制策略。在阐述风电机组LVRT测试要求及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双馈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定子侧及网侧变流器输出无功电流极限表达式,研究电网电压跌落深度和发电机总输出有功功率对其无功电流极限值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DFIG在LVRT期间的无功电流分配算法和改进的有功、无功功率控制策略。最后,以某实际2 MW双馈风电机组为例,分别对风速为5和12 m/s、电网电压对称跌落至20%和50%工况下的LVRT运行性能进行仿真比较和样机测试。与传统LVRT控制方法的对比表明,所提改进控制策略能更好地满足风电机组LVRT的测试要求。样机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改进控制策略和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涡轮机 发电系统 控制策略 无功电流 分配算法 低电压 异步 双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电平编码与弱光通信的极低功耗传光式电流互感器
2
作者 徐文浩 徐启峰 谢楠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针对传光式电流互感器高压侧现有的母线取能和激光供能方式存在供电死区、能量转换效率低、使用寿命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四电平编码与弱光通信的极低功耗光电传输系统方案。首先,设计三态门电路将信号采集模块的采样时钟和数据信号... 针对传光式电流互感器高压侧现有的母线取能和激光供能方式存在供电死区、能量转换效率低、使用寿命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四电平编码与弱光通信的极低功耗光电传输系统方案。首先,设计三态门电路将信号采集模块的采样时钟和数据信号叠加为一个四电平信号。然后,利用超高亮度且极低功耗的LED将四电平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至低压侧。最后,在低压侧通过高灵敏度雪崩光电二极管探测器进行弱光检测后输入解码电路实现信号解码。将极低功耗光电传输系统应用于传光式电流互感器中进行实验验证,测量结果满足0.2级精度要求,系统高压侧的平均功耗可降低至3.91 mW,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功耗。由于高压侧的功耗极低,故可采用大容量电池或小功率光伏系统等可靠供能方案,从而解决了高压侧的供能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光式电流互感器 极低功耗 三态门四电平编码 弱光通信 信号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子泄漏电流的自适应SPIHT数据压缩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永利 翟学明 姜小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0-196,共7页
任何一串绝缘子故障都可能诱发电网事故,因此绝缘子的在线监测十分重要。为了发现绝缘子放电等异常,泄漏电流的采样频率须比较高,数据量大,这就要求对这些采样数据进行压缩。本文提出自适应SPIHT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小波系数集合的显著... 任何一串绝缘子故障都可能诱发电网事故,因此绝缘子的在线监测十分重要。为了发现绝缘子放电等异常,泄漏电流的采样频率须比较高,数据量大,这就要求对这些采样数据进行压缩。本文提出自适应SPIHT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小波系数集合的显著性自适应地进行集合划分,有效地减少了原始SPIHT算法判断集合中系数是否全部为0的次数,尤其适合压缩泄漏电流这类高噪声信号。针对泄漏电流周期冗余和高噪声的特点,本文利用自适应SPIHT和DPCM分别对泄漏电流的小波细节分量和近似分量进行编码。如果再应用上下文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那么编码性能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绝缘子泄漏电流的实测数据检验了算法的压缩性能,和SPIHT算法相比,压缩性能显著提高。该算法同已有的用于电力系统数据压缩的二维算法相比,允许采完一个工频周期的数据后就进行压缩,更适用于实时或在线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泄漏电流 小波编码 SPIHT算法 二进制算术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解决BBADCP测速模糊的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黄雄飞 苑秉成 陈喜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7,共5页
宽带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采用重复相位编码信号和复协方差方法进行频移量的估计。具有较高的测速精度,但是在测速上具有速度模糊,在不改变原有的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宽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改进,提出采用回波自相关的... 宽带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采用重复相位编码信号和复协方差方法进行频移量的估计。具有较高的测速精度,但是在测速上具有速度模糊,在不改变原有的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宽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改进,提出采用回波自相关的第一个旁瓣的位置解决测速模糊的方法,并推导了计算公式,最后进行了数字计算和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海流剖面仪 相位编码 速度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对称故障下含DFIG和PMSG的混合风电场群的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5
作者 姚骏 余梦婷 +2 位作者 陈知前 周特 赵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6-36,共11页
针对含双馈异步发电机和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的混合风电场群的低电压穿越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在推导双馈发电机和永磁直驱发电机的无功电流极限表达式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电压跌落程度和风速变化对其无功电流极限的影响规律,并获得满足风电... 针对含双馈异步发电机和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的混合风电场群的低电压穿越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在推导双馈发电机和永磁直驱发电机的无功电流极限表达式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电压跌落程度和风速变化对其无功电流极限的影响规律,并获得满足风电场低电压穿越导则要求下双馈风电场和永磁直驱风电场的可控运行区域及其电流分配原则,进而提出无互联通信条件下混合风电场群的协同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在电网故障过程中使风电场群输出最大无功电流以提高电网的暂态电压水平,并减少电网故障前后风电场群输出有功功率的变化以避免机群超速运行,使得该混合风电场群在全工况下的低电压穿越性能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混合风电场 电网对称故障 无功电流极限 电网导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无刷直流电机电子保护装置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瑞坤 马瑞卿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24期10-13,共4页
针对稀土永磁(REPM)无刷直流电机(BLDCM)组成原理及其驱动的特殊性,进行了无刷直流电机缺相故障分析及仿真;设计了大功率航空无刷直流电机电子保护装置。该装置能对电机缺相、过流、过压、欠压故障相做出判断并进行保护,通过LCD显示过... 针对稀土永磁(REPM)无刷直流电机(BLDCM)组成原理及其驱动的特殊性,进行了无刷直流电机缺相故障分析及仿真;设计了大功率航空无刷直流电机电子保护装置。该装置能对电机缺相、过流、过压、欠压故障相做出判断并进行保护,通过LCD显示过流大小和缺相相,并上传故障代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缺相故障 相电流 故障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V强流中子发生器的物理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卢小龙 姚泽恩 +3 位作者 杨尧 闫思齐 何雄英 严晓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73-1479,共7页
对400kV强流中子发生器进行了物理设计。采用Poisson/Superfish软件对中子发生器高压电极和加速管的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各关键区域的空间电场最大值远低于击穿电场限值。以强流束旁轴包络方程为基本模型,发展了强流束传输系... 对400kV强流中子发生器进行了物理设计。采用Poisson/Superfish软件对中子发生器高压电极和加速管的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各关键区域的空间电场最大值远低于击穿电场限值。以强流束旁轴包络方程为基本模型,发展了强流束传输系统束包络的计算机模拟程序IONB1.0,模拟了中子发生器传输系统中40mA的D束流包络。结果显示,设计方案中所采取的两间隙高梯度加速结构有较强的聚焦性能,能有效抵消强流束空间电荷效应造成的束流发散,加速管出口处的束包络半径约3cm,由加速管出口处的空间电荷透镜和三重四极磁透镜组成的传输系统能将束流聚焦在约140cm处的靶上,且束斑直径小于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发生器 POISSON Superfish软件 强流离子束 束流包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功率径向强流速调管振荡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少甫 杨中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88-189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高功率径向强流速调管振荡器,该器件利用折叠式同轴谐振腔的微波场与接近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的径向电子束强烈相互作用产生高功率微波。首先对这种器件的实现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有间隙电压情况时的径向同轴间... 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高功率径向强流速调管振荡器,该器件利用折叠式同轴谐振腔的微波场与接近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的径向电子束强烈相互作用产生高功率微波。首先对这种器件的实现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有间隙电压情况时的径向同轴间隙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1维近似估计模型。分析表明:对于电子束直流接近但小于直流空间限制电流的径向速调管,当有调制间隙电压时,空间限制电流要小于无调制间隙电压情况下的直流空间限制电流,径向强流电子束电流接近和超过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时会出现强烈的调制。然后用PIC程序对其特性进行了粒子模拟,在二极管输入电压500 kV、电子束电流为30 kA条件下,最终得到了峰值功率6 GW、频率1.3 GHz的微波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径向强流电子束 径向速调管振荡器 径向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PIC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激光供能方法的光纤电流互感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丰 卢启柱 +1 位作者 毕卫红 郑绳楦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17,共3页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电流互感器,高压端采用Rogowski线圈作为电流传感头。传感头输出信号经A/D转换器变成数字量后编码成曼彻斯特码,由塑料光纤发送到低压端,用激光供能的方法为高压端的电子器件提供能源。低压端用D/A转换器恢复母线电流...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电流互感器,高压端采用Rogowski线圈作为电流传感头。传感头输出信号经A/D转换器变成数字量后编码成曼彻斯特码,由塑料光纤发送到低压端,用激光供能的方法为高压端的电子器件提供能源。低压端用D/A转换器恢复母线电流信号。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固有缺点,也解决了直接从电力母线获得高压端电子器件工作能量的方法所带来的死区问题,加快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供能 电流互感器 ROGOWSKI线圈 曼彻斯特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ADC模块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建军 王俊博 赖广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28,共5页
针对移动终端图像处理传感器对速度和精度的高要求,设计了一种CMOS图像传感器(CIS)的10 bit的ADC模块,在该模块的DAC单元,采用基于多级电流镜的电流型DAC电路的设计,以提高响应速度,同时采用多重采样的方式抑制电路本身的噪声比;在比较... 针对移动终端图像处理传感器对速度和精度的高要求,设计了一种CMOS图像传感器(CIS)的10 bit的ADC模块,在该模块的DAC单元,采用基于多级电流镜的电流型DAC电路的设计,以提高响应速度,同时采用多重采样的方式抑制电路本身的噪声比;在比较器单元,采用了并列开环多级比较器的设计,以达到芯片对速度的要求;在计数器单元,用格雷码进行计数编码,同时对编码结果以阵列的方式进行高速锁存。电路使用SMIC 65 nm的工艺进行设计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Hz的工作频率下,ADC的DNL为0.787~1.192LSB,INL为–0.0548%~0.0608%,有效位数为10 b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图像传感器 DAC电路 电流镜 格雷码 多重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型爆磁压缩脉冲发生器2维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强 董志伟 +2 位作者 袁光伟 王贵荣 杨显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9-262,共4页
基于任意拉氏-欧拉方法的2维磁流体力学程序APMFCG被用于简单绕制的螺旋型爆磁压缩脉冲发生器动力学过程的模拟,给出了德克萨斯技术大学简单绕制的爆磁压缩发生器数值计算结果,输出电流和线圈电感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基本吻合。该程序... 基于任意拉氏-欧拉方法的2维磁流体力学程序APMFCG被用于简单绕制的螺旋型爆磁压缩脉冲发生器动力学过程的模拟,给出了德克萨斯技术大学简单绕制的爆磁压缩发生器数值计算结果,输出电流和线圈电感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基本吻合。该程序也用于研究由于种子电流的不同所导致的欧姆电阻非线性效应对爆磁压缩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程序计算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型爆磁压缩发生器 磁流体力学程序 电流放大 磁通损失 种子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授时的配网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案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向珉江 袁通 +3 位作者 苏善诚 刘宝 申文伟 高厚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5,共8页
在配网中实现基于5G通信电流差动保护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区段两端电流数据的同步问题。分析现有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5G电流差动保护的适应性;介绍5G协议中时间同步指标及实现架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5G通信中的高精度时间信息实现数据同... 在配网中实现基于5G通信电流差动保护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区段两端电流数据的同步问题。分析现有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5G电流差动保护的适应性;介绍5G协议中时间同步指标及实现架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5G通信中的高精度时间信息实现数据同步的实用化路线。在该路线中,设计一种基于5G信号参数的基站授时方案;给出两种适用于配网电流差动保护的对时信号;最后提出基于B码对时信号的电流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法并分析其误差。理论上所提方案可实现线路两端时间同步偏差不超过20.8μs,对应两侧电流相角偏差不足0.5°,完全满足电流差动保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 配电网 电流差动保护 时间同步 B码 基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发射电流对磁控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彦 严一民 +2 位作者 杨中海 雷文强 高亚东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70-673,共4页
利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比较研究了在磁控管模拟计算中三种阴极发射方式在电流控制、宏粒子数和计算度上的不同,确定了Beam发射是电流控制的最好发射模式;在固定电子能量的基础上,研究阴极电流发射密度分别为9A/cm 3A/cm^2和7A/cm^2下的... 利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比较研究了在磁控管模拟计算中三种阴极发射方式在电流控制、宏粒子数和计算度上的不同,确定了Beam发射是电流控制的最好发射模式;在固定电子能量的基础上,研究阴极电流发射密度分别为9A/cm 3A/cm^2和7A/cm^2下的输出频谱和模式竞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发射电流大小有利于磁控管频谱噪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噪声 三维粒子模拟 阴极发射电流 Beam发射 模式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回波信号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亦军 彭东立 《声学技术》 CSCD 2012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宽带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Broadban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BBADCP)通过接收海洋体积混响信号进行频偏估计,体积散射模型的准确性决定了理论仿真的正确性。针对BBADCP的信号模型特点,建立了散射体单元散射叠加效应的海洋... 宽带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Broadban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BBADCP)通过接收海洋体积混响信号进行频偏估计,体积散射模型的准确性决定了理论仿真的正确性。针对BBADCP的信号模型特点,建立了散射体单元散射叠加效应的海洋体积回波时空特性及散射模型,推导了叠加噪声后散射回波的具体表达式。通过散射回波的离散化,把各参数(幅度、频率、调制)分离开来,单独考虑各参数对测速精度的影响。利用复协方差算法对水流流速进行估计,分析了信噪比、水流流速、紊流效应等因素对BBADCP流速估计的影响,验证了体积散射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伪随机编码 体积散射模型 复协方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海上浮式风力机概念设计 被引量:15
15
作者 任年鑫 马哲 欧进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10-1714,共5页
以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研究所选用的5MW海上风力机为主要参考模型,概念性地提出一种新型张力腿-锚缆结合式系泊系统的浮式平台形式。综合考虑顶部风机响应、支撑结构和下部系泊系统的动力耦合作用,参照IEC 61400-3海上风力机设... 以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研究所选用的5MW海上风力机为主要参考模型,概念性地提出一种新型张力腿-锚缆结合式系泊系统的浮式平台形式。综合考虑顶部风机响应、支撑结构和下部系泊系统的动力耦合作用,参照IEC 61400-3海上风力机设计规范中的典型设计工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新型海上风力机浮式平台进行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时域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张力腿-锚缆结合式系泊系统可很好地保障海上5MW浮式风力机的正常工作性能,其对未来海上浮式风力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浮式风力机 张力腿.锚缆结合式系泊系统 IEC 61400—3规范 风浪流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P数字控制的电流源型整流器实验装置研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强 黄勇军 +1 位作者 杨奕 何黎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110,共5页
为了满足电力电子课程实验及创新教学需要,设计一种基于DSP28335作为主控制器的电流源型整流器实验装置,介绍了装置的总体结构,并给出详细的设计过程及相关硬件参数。实验过程采用Matlab/Simulink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直接将代码下载到DSP... 为了满足电力电子课程实验及创新教学需要,设计一种基于DSP28335作为主控制器的电流源型整流器实验装置,介绍了装置的总体结构,并给出详细的设计过程及相关硬件参数。实验过程采用Matlab/Simulink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直接将代码下载到DSP中,同时配合采样、驱动电路实现对整流器装置的控制;通过CCS可查看并修改程序,实验装置的电气量能够实时利用示波器进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控制器 电流源型整流器 代码生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改进型自适应子场编码驱动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国 梁志虎 刘纯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8,96,共5页
为使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AC PDP)中单纯累积发光模式产生更好的灰度显示效果,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自适应子场编码驱动方法.该方法在比例较小的子灰度区间,对子区间内灰度级的累积概率密度进行采样处理,将采样灰度值定位在子区间内灰度概率... 为使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AC PDP)中单纯累积发光模式产生更好的灰度显示效果,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自适应子场编码驱动方法.该方法在比例较小的子灰度区间,对子区间内灰度级的累积概率密度进行采样处理,将采样灰度值定位在子区间内灰度概率密度值大的灰度级上;在比例较大的子灰度区间,直接对子区间内灰度级进行采样处理,以避免采样灰度值过于集中造成的较大量化误差,最终能够使由采样灰度值产生的各子场编码权值表达出最丰富的原始图像信息.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除了能够消除AC PDP动态假轮廓现象以外,在灰度级表现力上还优于现有文献中的类似方法,能够更好地再现原始图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 自适应子场编码 动态假轮廓 改进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可见光语音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申 张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0,共4页
基于井下可见光通信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特点,采用脉冲编码调制方式,设计了一种可实现移动矿灯与液压顶板LED基站之间通信的井下可见光语音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TP3067芯片对语音信号进行脉冲编码,将编码信号叠加直流信号来驱动LED器件... 基于井下可见光通信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特点,采用脉冲编码调制方式,设计了一种可实现移动矿灯与液压顶板LED基站之间通信的井下可见光语音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TP3067芯片对语音信号进行脉冲编码,将编码信号叠加直流信号来驱动LED器件,接收端对接收的编码信号进行光电检测和放大处理后,解码恢复出语音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2.048 Mbit/s通信速率下,接收光功率为-9dB·m时,系统误码率为10^(-83),实现了语音信号不失真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语音传输 可见光通信 脉冲编码调制 直流偏置 T型均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MAT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开发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建明 汪晨浩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1-590,共10页
针对传统交流电机控制开发存在开发过程孤立,当人工编写软件规模较大、复杂程度较高的代码时存在要求高、难度大和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模型设计(Model-based design,MBD)的STM32实验开发平台。以Matlab/Simulink为软件平台,利用... 针对传统交流电机控制开发存在开发过程孤立,当人工编写软件规模较大、复杂程度较高的代码时存在要求高、难度大和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模型设计(Model-based design,MBD)的STM32实验开发平台。以Matlab/Simulink为软件平台,利用STM32-MAT与Matlab embedded coder等工具,首先,对控制模型进行包括软件在环、处理器在环等多种方式的在环测试;其次,将控制模型生成为符合设计要求的STM32工程文件,通过Keil编译并下载进STM32中;最后,验证该工程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的可行性。通过结合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算法模型验证了Matlab/Simulink和STM32-MAT结合的工程设计方式能够在满足项目开发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开发效率,避免了传统人工编写代码带来的不规范、效率低和周期长等问题,增强了开发过程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MAT 交流电机 基于模型设计 代码自动生成 STM32系列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散裂中子源注入系统电切割磁铁物理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沅 康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3-456,共4页
利用OPERA/TOSCA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中国散裂中子源/快循环同步环(CSNS/RCS)注入系统的直流C型特种电切割磁铁进行了2维/3维磁场计算和设计,通过放置1mm厚的DT4铁磁性屏蔽板,可将循环束流轨道上的边缘漏场比降低至2.6×10-4,大大... 利用OPERA/TOSCA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中国散裂中子源/快循环同步环(CSNS/RCS)注入系统的直流C型特种电切割磁铁进行了2维/3维磁场计算和设计,通过放置1mm厚的DT4铁磁性屏蔽板,可将循环束流轨道上的边缘漏场比降低至2.6×10-4,大大减小了切割板外侧的边缘漏场对循环束流动力学的影响。另外,对该类型切割磁铁的线圈做了详细的水冷计算,以保证磁铁能在适当的温度下运行。结果表明,无论从物理上还是工程上,该类型磁铁完全可以满足CSNS/RCS注入系统物理设计以及长期稳定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切割磁铁 边缘漏场 磁屏蔽 OPERA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