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型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常雨芳 高鹏 +3 位作者 罗国澳 张闯闯 严怀成 黄文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6-715,共10页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易波动以及电池组端电流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电压电流双环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其次,设计电压外环基于有限时间扩...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易波动以及电池组端电流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电压电流双环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其次,设计电压外环基于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通过改进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出系统总扰动并反馈到滑模控制器进行补偿,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扰动能力;然后,设计电流内环自适应PI均流移相控制方法,将总电流均分并分别控制,可降低电流纹波量;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可有效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降低电流纹波量,可提高电池储能系统抗扰动能力和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系统 DC-DC变换器 滑模控制 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 均流移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电压及电流的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策略
2
作者 曾进辉 张长威 +2 位作者 曹斌 余雪萍 邹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9,共9页
针对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与直流母线互联的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提出用于直流电压及充电电流控制的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策略。根据开关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在单移相控制下建立变换器输出电压及储能电池充电电流的状态空间模型。引入误差缩... 针对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与直流母线互联的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提出用于直流电压及充电电流控制的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策略。根据开关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在单移相控制下建立变换器输出电压及储能电池充电电流的状态空间模型。引入误差缩放因子,将一类具有“小误差放大,大误差饱和”功能的光滑非线性饱和函数与滑模控制相结合,设计输出电压和充电电流的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器。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快速跟踪参考变化,没有超调或下冲,稳态误差为0,而且该控制策略能够在输入或负载突变时有效保持系统原状态的稳定。设计的控制器控制模型简单,仅需要1个积分器,在保留传统积分滑模控制优点的同时,其误差缩放因子可调节系统的动态及稳态响应性能,避免因积分饱和而出现超调现象。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器 状态空间模型 滑模控制 电压及电流控制 参考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功-无功联合控制的构网型变流器暂态稳定性提升方法
3
作者 夏向阳 赵晓悦 +3 位作者 梁军 罗文广 陈贵全 郑汉锋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4-125,共12页
针对构网型变流器在电网对称故障下的暂态功角失稳和故障电流越限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阶滑模控制与电压自适应调节的联合控制方法。首先,在构网型变流器有功功率-频率环中引入改进型积分滑模面并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依据稳定性判据设... 针对构网型变流器在电网对称故障下的暂态功角失稳和故障电流越限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阶滑模控制与电压自适应调节的联合控制方法。首先,在构网型变流器有功功率-频率环中引入改进型积分滑模面并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依据稳定性判据设计输出功率控制律,在计及电网相位变化的同时严格限制故障期间变流器输出功角波动。其次,采用无功功率-电压环切换控制以提供稳定的无功功率,支撑并网点电压,同时确保故障电流维持在安全阈值之内。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电网电压严重跌落并伴随相位突变的情况下,所提策略仍能有效提升构网型变流器故障穿越能力及故障切除后的恢复速率,其精细化主动支撑特性也同样适用于高低压穿越的复杂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暂态稳定性 二阶滑模控制 故障限流 电压跌落 相位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电网状态下MMC-HVDC改进滑模直接功率控制策略
4
作者 关天一 王怡博 +3 位作者 王睿 赵海乔 郑文婧 孙秋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8-1439,共12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输电系统是动态功率平衡系统,在非对称电网状态下,MMC的功率控制一般采用基于传统瞬时功率模型的双闭环矢量控制策略,存在控制结构复杂、控制精度低等问题。为此,引入柔性瞬时功率模型,以有...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输电系统是动态功率平衡系统,在非对称电网状态下,MMC的功率控制一般采用基于传统瞬时功率模型的双闭环矢量控制策略,存在控制结构复杂、控制精度低等问题。为此,引入柔性瞬时功率模型,以有功功率和柔性无功功率为控制对象建立通用功率方程,提出一种基于柔性瞬时功率模型的MMC-HVDC改进滑模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该策略结合柔性瞬时功率模型和改进滑模控制方法,消除非对称电网状态下MMC输出功率的波动分量,省略了电流内环与功率补偿项,优化了控制结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非对称电网、参数摄动等运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能力、控制精度和鲁棒性更强,更能发挥出柔性瞬时功率模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 非对称电网 滑模控制 柔性瞬时功率模型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
5
作者 余婷 潘光绪 +2 位作者 郭筱瑛 郑敏 曹太强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受电压增益盲区的影响,造成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三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图形化方法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中间模式占空比变化轨迹及其对应的三种工作...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受电压增益盲区的影响,造成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三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图形化方法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中间模式占空比变化轨迹及其对应的三种工作模式状态空间平均模型进行了分析,实现模式平滑切换。其次,将传统的电流环控制改用无差拍预测控制,并用两步法对控制延时进行补偿,实现各模式的预测控制,提高动态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改进三模式控制策略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其输出电压波动值分别减少了42.9%、50%,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50%、48.5%;在负载突增至满载时,输出电压波动值分别减少了40%、37.5%、35.7%,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49.2%、44.3%、44.3%。最后通过搭建一台小功率的试验样机,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模式切换 无差拍控制 电流预测控制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TSM-based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 for PMSM Drive System With Single Phase Current Sensor
6
作者 Qingfang Teng Yuxing Jin +2 位作者 Shuyuan Li Jianguo Zhu Youguang Guo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44-1655,共12页
A global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GFTSM)-based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strategy is developed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drive system with only one phase current sensor.Generally two pha... A global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GFTSM)-based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strategy is developed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drive system with only one phase current sensor.Generally two phase-current sensors are indispensable for MPTC.In response to only one phase current sensor available and the change of stator resistance,a novel adaptive observer for estimating the remaining two phase currents and time-varying stator resistance is proposed to perform MPTC.Moreover,in view of the variation of system parameter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a new GFTSM-based speed regulator is synthesized to enhance the drive system robustness.In this paper,the GFTSM,based on sliding mode theory,employs the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in both the reaching stage and the sliding stage.The resultant GFTSM-based MPTC PMSM drive system with single phase current sensor has excellent dynamical performance 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e GFTSM-based MPTC PMSM drive system with two-phase current sensors.On the other hand,compared with proportional-integral(PI)-based and sliding mode(SM)-based MPTC PMSM drive systems,it possesses better dynamical response and stronger robustness as well as smaller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index of three-phase stator currents in the presence of variation of load torque.The 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observer current sensorless global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GFTSM)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ZVVCD与SMO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全速域复合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毛天龙 李萍 +1 位作者 赵峰 刘国忠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0-48,54,共10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零低速阶段的高频注入法会引起转矩脉动、噪声等问题,提出一种IF控制结合零电压矢量电流微分法(ZVVCD)实现电机零低速运行,并与改进滑模观测器法复合达到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目标。...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零低速阶段的高频注入法会引起转矩脉动、噪声等问题,提出一种IF控制结合零电压矢量电流微分法(ZVVCD)实现电机零低速运行,并与改进滑模观测器法复合达到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目标。在零低速阶段,IF控制法启动电机并在低速切换为ZVVCD,减小转速波动,提高控制精度;在中高速阶段,利用连续光滑的Sigmoid函数及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改进滑模观测器,减少系统抖振,提高转速稳定性;在转速过渡阶段,设计斜率可调的加权切换函数实现零低速与中高速控制方法的平滑切换。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复合控制策略能够实现PMSM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消除转矩脉动,转子转速与位置信息辨识准确,系统动态响应快、稳态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IF控制 零电压矢量电流微分法 改进滑模观测器法 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eding horizon H_∞ control for discrete-time Markovian jump linear systems
8
作者 Jiwei Wen Fei Li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2期292-299,共8页
Receding horizon H∞ control scheme which can deal with both the H∞ disturbance attenuation and mean square stability is proposed for a class of discrete-time Markovian jump linear systems when minimizing a given qua... Receding horizon H∞ control scheme which can deal with both the H∞ disturbance attenuation and mean square stability is proposed for a class of discrete-time Markovian jump linear systems when minimizing a given quadratic performance criteria. First, a control law is established for jump systems based on pontryagin’s minimum principle and it can be constructed through numerical solution of iterative equations. The aim of this control strategy is to obtain an optimal control which can minimize the cost function under the worst disturbance at every sampling time.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assurance of stability, then the above mentioned approach is improved by determining terminal weighting matrix which satisfies cost monotonicity condition. The control move which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is type of terminal weighting matrix as boundary condition naturally guarantees the mean squar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terminal weighting matrix is presented i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form which can be solved efficiently by available software toolbox.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er jump linear systems receding horizon H∞ control mean square stability terminal weighting matrix pontrya-gin's minimum principle current time jump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快控电源的改进灰色预测滑模电流控制
9
作者 黄海宏 陈昭 王海欣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317-5329,共13页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EAST)快控电源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中等离子体垂直位移控制的重要装置。EAST快控电源采用多个H桥逆变支路并联工作模式,电源的总输出电流对参考电流的快速跟踪控制直接影响等离子体的平衡控制,而各个并联支...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EAST)快控电源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中等离子体垂直位移控制的重要装置。EAST快控电源采用多个H桥逆变支路并联工作模式,电源的总输出电流对参考电流的快速跟踪控制直接影响等离子体的平衡控制,而各个并联支路的输出电流一致性对支路稳定工作十分重要。为加快EAST快控电源输出电流动态响应速度和保证各个支路电流平衡,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灰色预测新型快速变幂次趋近率滑模控制方法,实现EAST快控电源输出电流的良好控制。为加快输出电流响应速度,在总输出电流反馈环节加入改进灰色预测,根据输出电流的凹凸性和积分思想对灰色预测背景值进行重构,将预测值加入到原始序列替换旧信息以实现滚动预测,可以有效提高输出电流的预测精度。设计以总电流跟踪参考电流和支路电流均衡为控制目的滑模面,提出一种新型快速变幂次趋近率以加快滑模系统的收敛速度。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提出的控制方法对比其他传统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支路电流一致性和更快的输出电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EAST)快控电源 输出电流 灰色预测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指数滑模的三相混合变流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研究
10
作者 马辉 陈伟涛 +2 位作者 余本领 赵军波 席磊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4,共10页
为降低三相混合变流器输入电流畸变率并提高系统对负载变化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在无源变流器前端串联滤波电感,以抑制总输入电流中的周期性畸变。其次,基于系统数学模型,为电压外... 为降低三相混合变流器输入电流畸变率并提高系统对负载变化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在无源变流器前端串联滤波电感,以抑制总输入电流中的周期性畸变。其次,基于系统数学模型,为电压外环设计变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器,显著提升了系统应对负载扰动的鲁棒性。在内环控制中,为有源变流器设计了快速最优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器,仅需两次寻优即可确定最优矢量组合,大幅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为无源变流器设计了一种基于三阶扩展状态观测器的输入电压观测方法,减少了传感器使用数量,同时有效提升了输入电流质量。最后,将有源变流器的预测目标设定为总输入电流,实现了三相混合变流器总输入电流的高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混合变流器 模型预测控制 滑模控制 变指数趋近律 电流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
11
作者 侯利民 赵世杰 +3 位作者 兰骁儒 李政龙 任一夫 张品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34-4045,I0039,共13页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信息交互,故可以将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问题转化为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通过设计一致性协议保证一致性误差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利用设计的自适应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中的未知扰动并前馈补偿到一致性协议中,从而得到期望的q轴电流。然后,基于超螺旋算法设计固定时间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与偏差耦合控制进行对比可知,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协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永磁同步电机 耦合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 一致性协议 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模式N阶CCCII(±)-C低通滤波器的系统设计 被引量:30
12
作者 彭良玉 何怡刚 +1 位作者 黄满池 吴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234-1236,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出电流控制传送器 (multiple outputs current controlled conveyorII,CCCII± )的多环反馈电流模式n阶低通滤波器的系统设计方法 .用该方法可产生出多种不同结构的n阶低通滤波器 .所有n阶滤波器均由 n个CCCII&#...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出电流控制传送器 (multiple outputs current controlled conveyorII,CCCII± )的多环反馈电流模式n阶低通滤波器的系统设计方法 .用该方法可产生出多种不同结构的n阶低通滤波器 .所有n阶滤波器均由 n个CCCII±及n个接地电容组成 .面向实际电路 ,完成了PSpice仿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模式 电流控制传送器 反馈网络 有源滤波器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d-q坐标系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云亚 阚加荣 谢少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6-112,共7页
根据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和间接电流控制策略的控制机理。忽略线路电阻时,在单位功率因数情况下,逆变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总等于电网电压峰值,据这一特征提出对逆变器d轴电流分量id单闭环的间接电流控制策略... 根据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和间接电流控制策略的控制机理。忽略线路电阻时,在单位功率因数情况下,逆变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总等于电网电压峰值,据这一特征提出对逆变器d轴电流分量id单闭环的间接电流控制策略。分析了新方法的并网功率因数受线路阻抗与电网电压检测精度的影响程度,并根据造成功率因数低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在双d-q坐标下的并网控制策略,将不同的量设定在不同的坐标系中,但双坐标中所有的量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并网运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 逆变器 间接电流控制 直接电流控制 功率因数 双d-q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内频率补偿实现电流模DC-DC高稳定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袁冰 来新泉 +2 位作者 贾新章 叶强 王红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5-690,共6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流模DC-DC的片内频率补偿结构,针对其采用低有效串联电阻陶瓷输出电容的特点,通过片内集成的阻容网络完成环路的频率补偿,克服了稳定性对输出负载的依赖,减少了芯片引脚,节省了印制板面积,实现了芯片的高稳定性.同时...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流模DC-DC的片内频率补偿结构,针对其采用低有效串联电阻陶瓷输出电容的特点,通过片内集成的阻容网络完成环路的频率补偿,克服了稳定性对输出负载的依赖,减少了芯片引脚,节省了印制板面积,实现了芯片的高稳定性.同时通过优化反馈网络设计,实现了交越频率不随输出电压变化,进一步改进了阶跃响应.该结构在一款0.5μm CMOS工艺的降压型DC-DC中进行了投片验证,测试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负载调整率以及线性调整率均小于0.4%,400 mA负载阶跃对应输出电压的响应时间小于8μs,同时应用印制板面积减小了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电流模控制 稳定性 片内频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趋近律的VSC-HVDC滑模电流控制设计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书强 邵冰冰 +2 位作者 高本锋 李忍 裴继坤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03-3611,共9页
针对柔性直流(VSC-HVDC)输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分析了矢量控制对VSC-HVDC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存在的不稳定性现象,在基于趋近律的滑模电流控制(SMCC)下对VSC-HVDC的内环矢量电流控制进行了设计。同时针对基于指数趋近律的SMCC存在稳... 针对柔性直流(VSC-HVDC)输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分析了矢量控制对VSC-HVDC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存在的不稳定性现象,在基于趋近律的滑模电流控制(SMCC)下对VSC-HVDC的内环矢量电流控制进行了设计。同时针对基于指数趋近律的SMCC存在稳态抖振较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VSC-HVDC的基于组合趋近律的SMCC策略,分析了该策略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VSC-HVDC的仿真模型,对设计的基于组合趋近律的SMCC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组合趋近律的SMCC相比于基于指数趋近律的SMCC减小了稳态时的抖振,同时SMCC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可等效为一个内环比例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比例环节,可消除传统矢量控制内环积分系数较小引起系统不稳定振荡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稳定性 组合趋近律 矢量控制 滑模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电流控制型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输出阻抗及控制环路优化设计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轶涵 韦徵 龚春英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9,共7页
级联式变换器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为了保证各级变换器自身以及系统集成后变换器的动态和稳态特性,各级变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及控制环路的设计需要统一考虑。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作为Buck变换器的一种,广泛应用在高频、大功率场... 级联式变换器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为了保证各级变换器自身以及系统集成后变换器的动态和稳态特性,各级变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及控制环路的设计需要统一考虑。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作为Buck变换器的一种,广泛应用在高频、大功率场合,且相比较电压型控制方法,平均电流型控制可以使变换器获得更好的动态和稳态特性。本文以平均电流控制型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为例,揭示了该型变换器闭环输出阻抗与控制环路参数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电流电压环路补偿网络的参数设计依据,在确保单级变换器本身的动态和稳态特性前提下,通过约束前级DC-DC变换器闭环输出阻抗尖峰,从而保证系统集成后稳定可靠工作。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 级联式变换器 输出阻抗 平均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SM断电-重投时的冲击电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雅 刘卫国 骆光照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62,共8页
当原有机车牵引用的感应电机利用永磁同步电机代替时,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在经过分相绝缘子时永磁体的存在会产生高的反电动势使断电后重投瞬间出现不可控冲击电流。针对该问题在永磁同步电机三相瞬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其瞬态冲击电流产... 当原有机车牵引用的感应电机利用永磁同步电机代替时,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在经过分相绝缘子时永磁体的存在会产生高的反电动势使断电后重投瞬间出现不可控冲击电流。针对该问题在永磁同步电机三相瞬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其瞬态冲击电流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分析过程主要是建立在带谐波的PWM调制波的基础之上。根据分析结果,对重投时的控制条件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如对给定转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对逆变器重投瞬间的电压幅值和相位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利用滑模控制的强鲁棒性和抗干扰性代替了PID控制。最后,设计了一种使重投瞬间冲击最小的滑模控制系统。经实验和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瞬态冲击产生机理分析的有效性及设计的控制系统在抑制断电-重投瞬间电流冲击强度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断电-重投 寻优控制 瞬态冲击电流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转器理论的电流模式控制型DC-DC变流器统一大信号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韦静 张军明 钱照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4,共8页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直流分布式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逐渐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虽然系统中每个模块都能够单独稳定运行,但由于模块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系统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大信号扰动下的暂态稳定性情况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直流分布式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逐渐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虽然系统中每个模块都能够单独稳定运行,但由于模块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系统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大信号扰动下的暂态稳定性情况仍是令人困扰的一大难题,且目前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缺乏。简单、有效、统一的大信号模型是进行大信号稳定性理论分析的基础。由于电流模式控制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故本文基于回转器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流模式控制型DC-DC变流器的统一大信号模型。该模型实现了降阶,表达式简单,且仅需修改其中一个模型参数值即可实现对不同拓扑变流器的建模分析,为理论分析系统的大信号稳定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解析形式大信号稳定性判据的提出提供了可能。仿真和实验分别基于Buck、Boost及Buck-Boost变流器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为验证该大信号模型的完备性,对其稳态工作点附近的小信号特性也进行了分析,并与目前公认的比较精确的电流模式控制小信号模型进行了对比,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信号模型 回转器理论 电流模式控制 降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改进型三模式变频软开关控制策略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方天治 王愿 +3 位作者 张惠丽 张雨 沈姝衡 蓝建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544-4557,共14页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无源元件少、开关管电压应力低、输入输出电压同极性、控制自由度多等优势,非常适用于宽输入电压的预调节器。该文对传统三模式控制的中间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改进型三模式控制策略,降低了导通损耗,提...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无源元件少、开关管电压应力低、输入输出电压同极性、控制自由度多等优势,非常适用于宽输入电压的预调节器。该文对传统三模式控制的中间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改进型三模式控制策略,降低了导通损耗,提升了变换器工作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降低高频硬开关带来的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该文提出变频控制策略,能够在全电压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分析表明,改进型三模式控制可优化变频范围,与变频软开关控制具有很好的契合度。在实验室研制了一台输入80~160V,输出125V/300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并通过效率对比和损耗分析证明所提控制策略有利于FSBB实现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 改进型三模式控制 变频控制 软开关 电感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功调频-无功调压的间接电流型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云亚 阚加荣 谢少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97,共5页
分析了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得出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与电网吸收的有功和无功的关系,并基于此关系,提出了一种间接电流控制型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即在锁相环完成锁相的基础上,通过有功功率闭环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通过无... 分析了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得出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与电网吸收的有功和无功的关系,并基于此关系,提出了一种间接电流控制型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即在锁相环完成锁相的基础上,通过有功功率闭环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通过无功功率闭环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值。为保证逆变器相位调节的精度,提出了一种逆变器频率调节算法。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并网逆变器 间接电流控制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幅值调节 频率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