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MOF-11(Co)活化过一硫酸盐去除废水中的罗丹明B和Cu^(2+)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霞玲 苏冰琴 +3 位作者 宋鑫峂 赵文博 林嘉伟 卫月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5-767,共13页
采用Bio-MOF-11(Co)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同步去除废水中的罗丹明B(RhB)和Cu^(2+).考察了Bio-MOF-11(Co)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反应温度、RhB初始浓度和Cu^(2+)浓度对RhB降解和Cu^(2+)去除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降解RhB... 采用Bio-MOF-11(Co)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同步去除废水中的罗丹明B(RhB)和Cu^(2+).考察了Bio-MOF-11(Co)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反应温度、RhB初始浓度和Cu^(2+)浓度对RhB降解和Cu^(2+)去除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降解RhB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RhB的降解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Cu^(2+)最大吸附量为22.98mg/g.在RhB初始浓度为20mg/L、Cu^(2+)浓度为2.5mg/L、Bio-MOF-11(Co)浓度为80mg/L、PMS浓度为1.0mmol/L、初始pH值为7的条件下,反应15min后,RhB降解率达到98.72%,Cu^(2+)去除率为73.53%,.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RhB的降解通过非自由基(~1O_(2))和自由基(SO_(4)^(-)·、·O_(2)^(-)和·OH)氧化的途径共同完成,Cu^(2+)主要通过Bio-MOF-11(Co)的吸附作用被去除.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推测了RhB可能的降解路径.Bio-MOF-11(Co)活化PMS高级氧化工艺可实现同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OF-11(Co) 过一硫酸盐 罗丹明B 铜离子 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探针U-Pb体系研究识别阿波罗11号月壤及新发现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秋立 刘宇 +2 位作者 李金华 陈意 李献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04-1810,共7页
本文报道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珍藏的一件阿波罗月壤样品(E21)进行的玄武岩岩屑定年工作。受限于岩屑大小,不能采用前人对阿波罗样品中大岩屑构建常规Pb-Pb等时线来定年的方法,我们采取了以单个含锆矿物(斜锆石、钙... 本文报道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珍藏的一件阿波罗月壤样品(E21)进行的玄武岩岩屑定年工作。受限于岩屑大小,不能采用前人对阿波罗样品中大岩屑构建常规Pb-Pb等时线来定年的方法,我们采取了以单个含锆矿物(斜锆石、钙钛锆石和静海石)颗粒来限定玄武岩岩屑年龄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μ-XRF的X射线的穿透性来遴选出具有含锆矿物的岩屑,再制作树脂样品靶后精细抛光,在扫描电镜下利用Zr元素的x-射线面分布图来定位暴露到表面的含锆矿物,再以离子探针3μm小束斑加Pb信号多接收的分析技术来获得Pb同位素组成以计算年龄。共识别出4个年龄组分的岩屑,分别为3570±14Ma、3700±8Ma、3850±5Ma和3900±12Ma。其中前三个年龄与前人报道的阿波罗11号月壤中玄武岩年龄分布一致,是判定该样品为阿波罗11号月壤样品的重要证据。~3900Ma岩屑为新发现组分,据长石成分An=93,辉石Mg^(#)~79判别为苏长岩。此外,根据主矿物Pb同位素分析,绝大多数玄武岩岩屑落在~3570Ma的Pb-Pb等时线上,指示该期次玄武岩为阿波罗11号采样区域最主要火山活动事件,这对于撞击坑统计定年曲线上的年龄选择给出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壤 阿波罗11 离子探针 U-Pb体系 镁质岩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晶种法快速合成ZSM-11分子筛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玲 刘会娟 +2 位作者 刘盛林 谢素娟 徐龙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155-158,162,共5页
以硅溶胶、硫酸铝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以四丁基溴化胺(TBABr)为模板剂,在预置晶种条件下,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方法和传统加热方式水热合成了ZSM-11分子筛,考察了分子筛合成中晶种、加热方式以及钠离子对ZSM-11结晶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R... 以硅溶胶、硫酸铝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以四丁基溴化胺(TBABr)为模板剂,在预置晶种条件下,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方法和传统加热方式水热合成了ZSM-11分子筛,考察了分子筛合成中晶种、加热方式以及钠离子对ZSM-11结晶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RD和激光粒度仪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晶种对ZSM-11生长的促进能力依次为ZSM-11〉ZSM-5/ZSM-1l〉ZSM-5,即同质晶种更有利于快速生成高结晶度的ZSM-11分子筛,且晶种的加入量与产物结晶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微波辐射加热方式相对于传统加热方式,可以大大缩短成核诱导期,加快晶体生长速率,体现了其快速合成的特点;样品结晶度随初始原料体系中钠离子含量的增多而降低,与钠离子相关的微波局部过热被认为是影响ZSM-11分子筛结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11 品种 微波合成 钠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氢离子Mg^(11+),Al^(12+)光谱参数的理论计算及在温度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徐国亮 蒋刚 +3 位作者 杨天丽 盛勇 谭明亮 朱正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5-728,共4页
采用“多功能相对论原子结构计算程序”GRASP2 (1 992 ) ,分别计算了类氢离子 Mg11+ ,Al12 + 能级之间电偶跃迁 (E1 )的波长、几率和振子强度 ,其中跃迁波长值与实验值相吻合。充分利用计算结果 ,采用等电子线率法对文献 [4 ]的谱线强... 采用“多功能相对论原子结构计算程序”GRASP2 (1 992 ) ,分别计算了类氢离子 Mg11+ ,Al12 + 能级之间电偶跃迁 (E1 )的波长、几率和振子强度 ,其中跃迁波长值与实验值相吻合。充分利用计算结果 ,采用等电子线率法对文献 [4 ]的谱线强度比测温实验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即利用原子序数相差不大 (ΔZ=1 ,2 )的两种示踪原子相同离化态的同种跃迁谱线进行电子温度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氢离子 M ^11+ A^12+ 跃迁光谱 温度诊断 镁离子 铝离子 光谱参数 惯性约束聚变装置 理论计算 I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掺杂FeNb_(11)O_(29)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5
作者 黄晋萍 陈庆 +2 位作者 李建保 骆丽杰 陈拥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40-2747,共8页
FeNb_(11)O_(29)由于其高的理论充电容量(400 mAh·g^(-1)),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报道的FeNb_(11)O_(29)实际容量仅有168~273 mAh·g^(-1)。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本文介... FeNb_(11)O_(29)由于其高的理论充电容量(400 mAh·g^(-1)),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报道的FeNb_(11)O_(29)实际容量仅有168~273 mAh·g^(-1)。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Ga掺杂FeNb_(11)O_(29)材料的方法,成功合成了Ga_(x)Fe_(1-x)Nb_(11)O_(29)(x=0.1,0.2)。结果表明,Ga_(0.2)Fe_(0.8)Nb_(11)O_(29)的电导率比FeNb_(11)O_(29)提高了两个数量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Ga掺杂不会改变FeNb_(11)O_(29)的正交剪切ReO 3晶体结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材料的微观形貌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电化学实验表明,Ga_(0.2)Fe_(0.8)Nb_(11)O_(29)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1 C时,Ga_(0.2)Fe_(0.8)Nb_(11)O_(29)充电容量为290 mAh·g^(-1),当电流密度达到5 C时容量仍能保持145 mAh·g^(-1),此外,Ga_(0.2)Fe_(0.8)Nb_(11)O_(29)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5 C时循环1000圈之后,容量保持率为91.0%,而不掺杂的FeNb_(11)O_(29)的充电容量仅有107 mAh·g^(-1),容量保持率仅为55.9%。利用Ga掺杂改善FeNb_(11)O_(29)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b_(11)O_(29) Ga掺杂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衍生物水杨醛荧光素腙的合成及对铜(Ⅱ)离子的检测 被引量:4
6
作者 武鑫 马骏 +2 位作者 南明 双少敏 董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7-363,共7页
以荧光素酰肼与5-溴水杨醛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素衍生物5-溴水杨醛荧光素腙(BSFH),采用红外、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吸收光谱考察了在水溶液中BSFH对常见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响应,发现BSFH在可见光区几... 以荧光素酰肼与5-溴水杨醛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素衍生物5-溴水杨醛荧光素腙(BSFH),采用红外、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吸收光谱考察了在水溶液中BSFH对常见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响应,发现BSFH在可见光区几乎无吸收,当加入常见金属离子时,吸收光谱上除了Cu2+之外的其它金属离子在496 nm处出现非常弱的吸收,而当Cu2+存在时,可以裸眼看到溶液颜色迅速从无色变为黄色,吸收光谱上在496 nm处出现了相对很强的吸收峰,并且随着Cu2+浓度的增加溶液的吸收强度不断增强,说明在水溶液中BSFH对Cu2+有很好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与Cu2+的化学计量比为1∶1,Cu2+浓度线性范围为0.30-10μmol/L,许多常见的金属离子不干扰Cu2+的测定,检测限为0.30μmol/L,说明在水溶液中BSFH对铜离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据此,BSFH可以简单、快速、灵敏地在水溶液中识别和检测低浓度的铜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衍生物 水杨醛荧光素腙 CU2+ 吸收光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罗丹明类Hg^(2+)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分析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士坤 周春燕 +1 位作者 高吉刚 周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7-952,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可逆的Hg2+荧光增强型分子探针3',6'-双(二乙氨基)-2-((2-羟基-4-甲氧基苯亚甲基)氨基)螺[异吲哚-1,9'-氧杂蒽]-3-硫酮(RBS),并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等方法对探针结构进行表征。探针本身荧光很弱,与H... 设计合成了一种可逆的Hg2+荧光增强型分子探针3',6'-双(二乙氨基)-2-((2-羟基-4-甲氧基苯亚甲基)氨基)螺[异吲哚-1,9'-氧杂蒽]-3-硫酮(RBS),并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等方法对探针结构进行表征。探针本身荧光很弱,与Hg2+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由此,建立了Hg2+测定的新方法。该方法对Hg2+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00×10-9~1.10×10-6mol/L,检出限为2.82×10-9mol/L,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将该方法用于河水及土壤样品中Hg2+的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荧光探针 汞离子(Ⅱ) 罗丹明B类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氨基酸与铜离子配合工艺优化
8
作者 陈平 殷辉莉 刘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23-127,共5页
以香菇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提取法提取出复合氨基酸,并用氨基酸树脂对提取液中复合氨基酸进行纯化。对复合氨基酸与铜离子配合反应及产物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0min、pH11.0,在此条件下,铜离子... 以香菇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提取法提取出复合氨基酸,并用氨基酸树脂对提取液中复合氨基酸进行纯化。对复合氨基酸与铜离子配合反应及产物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0min、pH11.0,在此条件下,铜离子:氨基酸配合比为1:2(摩尔数比)。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得到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氨基酸 配合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废催化剂综合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葛战勤 罗人明 +1 位作者 魏全 钮银锋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78-82,共5页
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膜的选择透性,自制了原电池电解槽,用离子交换树脂膜电渗析法回收甲醇废催化剂中的有用物质。结果表明从100g废催化剂中,可回收电解铜30.59g(纯度达99%以上)、结晶硫酸锌77.94g、重铬酸钾结... 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膜的选择透性,自制了原电池电解槽,用离子交换树脂膜电渗析法回收甲醇废催化剂中的有用物质。结果表明从100g废催化剂中,可回收电解铜30.59g(纯度达99%以上)、结晶硫酸锌77.94g、重铬酸钾结晶28.69g、硫酸亚铁晶体86.88g。该法既不消耗电能,又能利用工厂的废旧铁皮作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催化剂 甲醇 废物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的硫氰酸根离子电极的研究
10
作者 王秀玲 柴雅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研究了水杨醛缩硫脲合铜配合物[Cu(II)-HBDT]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阴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呈现出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反Hof meister序列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从大到小为:SCN-,Cl O4-,Sal-,I-,NO3-,NO2-,Br-,Cl-,... 研究了水杨醛缩硫脲合铜配合物[Cu(II)-HBDT]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阴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呈现出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反Hof meister序列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从大到小为:SCN-,Cl O4-,Sal-,I-,NO3-,NO2-,Br-,Cl-,SO32-,Ac-,SO24-,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1.0×10-1~1.0×10-5mol/L浓度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7.0 mV/dec,检测下限为4×10-6mol/L.采用交流阻抗、紫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行为之间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将该电极用于环境废水中SCN-的监测,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缩硫脲合铜配合物 中性载体 离子选择性电极 硫氰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发射碳点的荧光探针构建及对水中铜离子的检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如雪 黄明玥 +1 位作者 周硼 段春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72-1880,共9页
为克服测试时环境变化对荧光检测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比率型荧光探针,利用双波长的荧光发射来有效消除背景干扰。本文以邻苯二胺、四硼酸钠和1-甲基-3-烯丙基咪唑溴盐为反应前体,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基于碳点双发射的荧光探针L-CDs,... 为克服测试时环境变化对荧光检测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比率型荧光探针,利用双波长的荧光发射来有效消除背景干扰。本文以邻苯二胺、四硼酸钠和1-甲基-3-烯丙基咪唑溴盐为反应前体,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基于碳点双发射的荧光探针L-CDs,并实现了对铜离子(Cu^(2+))的双信号响应。L-CDs表现出荧光双发射现象,当激发波长为380 nm时,呈现出440 nm和570 nm的双发射峰。Cu^(2+)可使探针在440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减弱,同时570 nm的荧光发射峰增强。Cu^(2+)浓度在0.04~0.244 mmol/L范围内时,与荧光比率信号(F_(570)/F_(440))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检出限(LOD)为0.6μmol/L。所构建的荧光探针可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检测,回收率为99.4%~1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探针 铜离子 比率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膨胀聚(苯并噁唑-酰亚胺)薄膜与铜黏结性能
12
作者 崔超 袁莉莉 +4 位作者 尹亮 黄玉东 孟令辉 杨念群 杨士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8-138,共11页
采用氧等离子体活化聚(苯并噁唑-酰亚胺)(PI)薄膜,以此为基底,通过离子注入和化学电镀铜工艺制备高黏结性、耐锡焊性的无胶柔性单面覆铜板(FCCL)。控制气流压强,研究处理功率、处理时间对薄膜表面结构、化学成分及其与Cu层黏结性能的影... 采用氧等离子体活化聚(苯并噁唑-酰亚胺)(PI)薄膜,以此为基底,通过离子注入和化学电镀铜工艺制备高黏结性、耐锡焊性的无胶柔性单面覆铜板(FCCL)。控制气流压强,研究处理功率、处理时间对薄膜表面结构、化学成分及其与Cu层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改性对改善PI薄膜黏结性能有重要影响,控制压强30 Pa,处理功率100 W,时间10 min,表面引入含氧极性基团,蚀刻明显,使薄膜的浸润性增强;PI薄膜与铜离子形成络合物,进一步赋予FCCL优良的黏结性能,其剥离强度比现有FCCL提高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唑 聚酰亚胺 离子注入 柔性覆铜板 剥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MHC对Cu2+、Ni2+的萃取性能
13
作者 周洁 王劲松 +3 位作者 李霞 方丰荣 谢水波 蔡萍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0-776,共7页
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合成得到上沿羧基化的杯[6]芳烃羟肟衍生物,即5,11,17,23,29,35-六羧基-37,38,39,40,41,42-六羟肟酸甲氧基杯[6]芳烃(HHMHC),采用IR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探讨了溶液初始p H值、初始重金属离子(Cu2+... 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合成得到上沿羧基化的杯[6]芳烃羟肟衍生物,即5,11,17,23,29,35-六羧基-37,38,39,40,41,42-六羟肟酸甲氧基杯[6]芳烃(HHMHC),采用IR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探讨了溶液初始p H值、初始重金属离子(Cu2+、Ni2+)浓度、萃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HHMHC萃取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时HHMHC萃取Ni2+和Cu2+的最佳p H值分别为5.0、6.0,萃取平衡时间均为30min.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99)均可较好的拟合其萃取过程,通过计算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得到Gibbs自由能(ΔG0)和焓变(ΔH0)均小于0,表明萃取反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反应.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和考察溶液p H值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探讨HHMHC萃取Cu2+、Ni2+的机理,结果表明此萃取过程除了存在阳离子交换机理外,还存在与冠醚萃取相同的离子配位萃取,参与配位作用的主要是羟肟基团(–CONH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11 17 23 29 35-六羧基-37 38 39 40 41 芳烃(HHMHC) 萃取 重金属离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