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楹联中的社会面相与群体心态
1
作者 张宁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4,共9页
抗战时期的楹联以其雅俗共赏、美用合一、贴近生活的文体特征,契合了全民言说的需求。它反映了战争中最广大民众的精神困顿及精神突围,体现了政治话语争夺中的精神幻象,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地精神秩序的重构。楹联弥合了战时... 抗战时期的楹联以其雅俗共赏、美用合一、贴近生活的文体特征,契合了全民言说的需求。它反映了战争中最广大民众的精神困顿及精神突围,体现了政治话语争夺中的精神幻象,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地精神秩序的重构。楹联弥合了战时文学创作的“缝隙”,沟通上下阶层,维系不同的文化群体,增加了文学反映人性的深度,拓展了文学表现精神生态的广度,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的文学”。楹联是抗战时期真实的精神样本,强烈的“在场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与文化精神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楹联 社会面相 文化心理 群体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期美国对苏联的认知战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史澎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1-265,307,共16页
认知战是指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通过影响目标国民众的认知过程,渗透、削弱、征服或摧毁其认知机制,引发思维扭曲、改变认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乃至改变一个国家颜色的行动模式。从里根政府开始,美国调整了对苏联的冷战战略,认知战逐渐取... 认知战是指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通过影响目标国民众的认知过程,渗透、削弱、征服或摧毁其认知机制,引发思维扭曲、改变认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乃至改变一个国家颜色的行动模式。从里根政府开始,美国调整了对苏联的冷战战略,认知战逐渐取代心理战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进而改变苏联社会制度基础的新型武器。在这一战略引领下,美国借助其强大的软实力向苏联发起了认知战攻势,逐渐改变了苏联民众的传统认知以及苏联领导层的判断和决策,使苏联逐渐丧失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最终引发苏联国内动乱和解体。苏联的惨痛教训对当今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我们必须重视对美国认知战的研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筑牢国家文化安全防线,提升外交战略主动性,强化网络空间与技术创新,稳健应对美国认知战,牢牢把握国际涉华舆论主导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美战略博弈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牢牢掌控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和话语权,确保我国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国认知战 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安全 国际话语权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蒲家寨墓地2017年度发掘简报
3
作者 赵兆(执笔/摄影) 张琛 +10 位作者 黄佳豪(执笔/摄影) 柴怡 杨永岗(摄影) 张蕊侠(绘图) 李彬(绘图) 张璐瑶(绘图) 何慧(绘图) 王若萱(绘图) 李冬静(绘图) 廖琳(绘图) 李梦凡(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7,F0002,F0003,共16页
为配合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基本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空港新城底张街办蒲家寨村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墓葬、水井、围沟等遗迹三百余处。其中2017年度清理墓葬152座,出土器物379件(组),时代主要为战国晚期至秦。这批墓葬的发现... 为配合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基本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空港新城底张街办蒲家寨村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墓葬、水井、围沟等遗迹三百余处。其中2017年度清理墓葬152座,出土器物379件(组),时代主要为战国晚期至秦。这批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咸阳都城附近居民的丧葬习俗及秦国在统一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家寨墓地 战国秦墓 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1—1945年来华英美左翼作家的抗战中国书写
4
作者 王金凤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1931—1945年间,一批英美左翼作家亲赴中华大地,对抗战时期的中国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实地探寻。他们打破了以往西方人对异域中国想象的主客二分思维,秉持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人与人”“主—客”“主—主”相统一的思想,拓展了异域书写... 1931—1945年间,一批英美左翼作家亲赴中华大地,对抗战时期的中国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实地探寻。他们打破了以往西方人对异域中国想象的主客二分思维,秉持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人与人”“主—客”“主—主”相统一的思想,拓展了异域书写的文化功能:在文化认知功能层面,他们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的建构,破除了拟态环境下抗战中国的距离对位和刻板印象;在文化理解功能层面,他们从“投射式移情”“传染式移情”两个维度,进一步克服了“人与人”之间的缝隙,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理解的发生;在文化间性功能层面,他们在尊重“人与人”之间平等原则与差异原则的基础上,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商谈性会通,实现了文化间的多元并存、优势互补和沟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英美左翼作家 文化认知 文化理解 文化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母亲”的“文化政治”——试析抗战诗歌性别化意象的意义与修辞
5
作者 程亚丽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在人类文化中,女性身份经常用于“大地”的隐喻和象征,而文学中自然、地理被性别化的修辞也非常普遍。抗战诗歌是运用女性化象征最为普遍的文学领域。女性身体一向是民族主义、集体主义话语的“策源地”,作为一个得到充分运用的“符码”... 在人类文化中,女性身份经常用于“大地”的隐喻和象征,而文学中自然、地理被性别化的修辞也非常普遍。抗战诗歌是运用女性化象征最为普遍的文学领域。女性身体一向是民族主义、集体主义话语的“策源地”,作为一个得到充分运用的“符码”,不仅女性的受难激发并扯动了民族主义的同胞情感,女性的母性身份也被充分用作催动集体主义反抗力量的源泉。咏歌母亲、保卫母亲为题材或主题的作品大量浮现在抗战诗歌中,这其实开拓出富有性别意味的特别风景,同时也负载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崇高情感及文化意义。这几乎成为民族主义文学战争动员行之有效的“文化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诗歌 母亲意象 文化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抗战文学的“大西南”书写看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形成
6
作者 段从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6,226,227,共14页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大批文化人从华北、东南等地内迁进入了抗战大后方的“大西南”地区。他们以自己在内迁途中的见闻和进入大后方之后的实地生活经验为题材的“大西南”书写,综合运用故都风物、江南风景和野蛮古风等三个传统文化认识论...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大批文化人从华北、东南等地内迁进入了抗战大后方的“大西南”地区。他们以自己在内迁途中的见闻和进入大后方之后的实地生活经验为题材的“大西南”书写,综合运用故都风物、江南风景和野蛮古风等三个传统文化认识论范畴,把“大西南”从古代中国文史知识里的“异域”,改写成为现代中国亲密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从中发掘出了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伟大力量。传统文化也以这三个认识论范畴为形式,通过把“大西南”从“异域”改写成为现代中国亲密共同体有机组成部分的文化实践,把自己变成了现代中国“国家共同感”的深层文化根基,展示了它在现代中国国家认同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南”书写 国家认同 传统文化 抗战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颈肩耳平底罐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代”
7
作者 肖奕昕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4,共8页
在晋北、冀西北地区集中发现有一种曲颈肩耳平底罐。经研究,其年代上限已进入春秋晚期,下限则位于战国中期晚段。文化因素分析表明曲颈肩耳平底罐是西北、中原两种文化因素融合的产物,与玉皇庙文化的相似器物并行发展。曲颈肩耳平底罐... 在晋北、冀西北地区集中发现有一种曲颈肩耳平底罐。经研究,其年代上限已进入春秋晚期,下限则位于战国中期晚段。文化因素分析表明曲颈肩耳平底罐是西北、中原两种文化因素融合的产物,与玉皇庙文化的相似器物并行发展。曲颈肩耳平底罐的时空位置表明,这种器物与历史上的“代国”“代地”密切相关,其产生、发展与消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代地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代国 代地 戎狄 文化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38-42,共5页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提供了传播阵地,二者的耦合具有传递坚定的革命信仰的教育价值、产生沉潜的音乐记忆的情感价值和教育传承的共振共赢的综合价值。山西抗战...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提供了传播阵地,二者的耦合具有传递坚定的革命信仰的教育价值、产生沉潜的音乐记忆的情感价值和教育传承的共振共赢的综合价值。山西抗战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想教育耦合的有效路径是,全方位落实山西抗战音乐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举措,多维度营造山西抗战音乐文化融入实践活动的氛围,下功夫打造山西抗战音乐文化融入思想教育的网络平台。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山西抗战音乐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批评中的战争叙述(1949—1966):文本特征与文化阐释
9
作者 李金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翻译批评是批评主体对翻译或翻译活动的描写、分析、评估和研究活动。“十七年”(1949—1966)特定的时代语境孕育并形塑了翻译批评话语的特征,而战争叙述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在翻译批评中,战争术语的显性运用和战争思维的隐性表达是战... 翻译批评是批评主体对翻译或翻译活动的描写、分析、评估和研究活动。“十七年”(1949—1966)特定的时代语境孕育并形塑了翻译批评话语的特征,而战争叙述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在翻译批评中,战争术语的显性运用和战争思维的隐性表达是战争叙述的两大表征。历史战争文化记忆、主流批评的话语实践与权威垂范、“红色经典”的译介及创作与现实战争的记忆唤醒是翻译批评中战争叙述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梳理和总结此一时期翻译批评中的战争叙述,追溯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动因,有助于我们理解并阐释翻译批评的社会功用及其与时代语境的互动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战争叙述 文本特征 文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战文化的旅游类APP界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静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8-348,共11页
目的抗战文化是特殊历史时期留给重庆的文化财富,如何深入挖掘这些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陪都抗战文化,如何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借助陪都抗战文化... 目的抗战文化是特殊历史时期留给重庆的文化财富,如何深入挖掘这些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陪都抗战文化,如何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借助陪都抗战文化旅游类APP的开发,整合抗战文化资源,针对前期用户调研和具体分析,同时对抗战文化信息进行合理组织和优化,从而设计规划抗战文化旅游类APP首页、攻略、微享、消息和我的五大模块架构,并从五大模块中选择部分界面进行呈现,展示APP界面设计对陪都抗战文化传播的直观性,以及借助美观的界面设计保持用户黏性的重要性。结论抗战文化旅游类APP的开发,促进了陪都抗战文化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多角度、多方位地向用户进行传播,使用户可以从不同视角观察中国人民的抗日历史,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多形式的素材,同时助力地方文旅的发展,并使其文化世代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化 旅游类APP 界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战争中的情报保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本先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4,共7页
[研究目的]在混合战争中,情报保障是赢得战争胜利的砝码,研究此问题对夺取未来战场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梳理、质性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混合战争中情报保障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未来混合战争中情报保障工作... [研究目的]在混合战争中,情报保障是赢得战争胜利的砝码,研究此问题对夺取未来战场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梳理、质性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混合战争中情报保障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未来混合战争中情报保障工作改善的对策。[研究结论]混合战争背景下,挑战来自于多维战场空间,情报保障主体多元,单一情报无法满足战争的需求;情报战与其他作战样式混合,情报研判困难;社交媒体冲击传统情报;公开披露情报,情报武器化等是新趋势。面对挑战,从更新情报理念、技术与人工互补、反情报、社交媒体管控等方面入手,构建立体多维、一体化的战争情报保障体系,赢得战争主动权,夺取战争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战 反情报 开源情报 文化情报 混合战争 情报保障 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2015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焱(领队/绘图/照相/执笔) 卢斐斐(绘图) +7 位作者 方志军(绘图) 豆艳霞(绘图) 马艳琴(绘图) 李腾(绘图) 王雪雯(绘图) 冯维伟(绘图/照相/执笔) 刘兵兵(照相/执笔) 王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F0002,F0003,共23页
马家塬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某支首领和贵族的墓地。2015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等对马家塬墓地进行了再次发掘,共发掘墓葬7座,均为土洞墓。墓中发现车2辆,出土了一批金、银、铜、陶器,按功能可... 马家塬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某支首领和贵族的墓地。2015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等对马家塬墓地进行了再次发掘,共发掘墓葬7座,均为土洞墓。墓中发现车2辆,出土了一批金、银、铜、陶器,按功能可分为兵器、车器、车饰、马具、马饰和衣服装饰等。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至秦,属西戎文化遗存。这批墓葬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西戎文化面貌及其与秦文化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马家塬墓地 战国晚期 土洞墓 西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述论
13
作者 王娟 何益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0,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应对复杂的战争局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教育,使工农干部实现“知识分子化”。在这过程中,党既要克服工农干部的学习态度问题,又要解决师资缺乏这一现实难题,还面临着文化教育和政治理论教... 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应对复杂的战争局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教育,使工农干部实现“知识分子化”。在这过程中,党既要克服工农干部的学习态度问题,又要解决师资缺乏这一现实难题,还面临着文化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孰先孰后的艰难选择。全面抗战时期工农干部的文化教育提高了工农干部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纠正了大革命失败后党内逐渐形成的对知识、知识分子的错误认知,并为党开展干部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工农干部 “知识分子化”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瓿
14
作者 朱颖健 陈洪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50,共11页
广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瓿可分为三足瓿、平底瓿、小瓿三类,这三类陶瓿代表的文化因素各不相同,但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越文化特征,应是一种“越式”器物。陶瓿这一器物在广西的出现,反映了古越族内部的文化交流及广西地区与东南沿海一... 广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瓿可分为三足瓿、平底瓿、小瓿三类,这三类陶瓿代表的文化因素各不相同,但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越文化特征,应是一种“越式”器物。陶瓿这一器物在广西的出现,反映了古越族内部的文化交流及广西地区与东南沿海一带的文化互动,而陶瓿的消失则是汉越民族融合在物质层面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陶瓿 越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2018年发掘简报
15
作者 胡春佰 格日乐图 +7 位作者 高兴超 王永胜 李倩 白苏日娜(绘图) 陈文虎(拍照) 朝力门(拍照) 施慧超(绘图) 孙斯琴格日乐(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8,共17页
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 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明确进入西汉纪年的墓葬,证明了汉初秦昭襄王长城以东的福路塔墓地所在区域仍然在西汉王朝的控制之下。该墓地以秦文化为主导,但同时存在赵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和西戎人群相关的随葬品,对于研究多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路塔墓地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湖南茶业改良研究
16
作者 姜桂芳 曾嘉宇 《古今农业》 2024年第3期80-91,共12页
清末以降,华茶在西方农业现代化浪潮下遭受巨大冲击,国际地位愈渐衰颓。为挽救华茶危机,中国开始进行茶业改良。抗战时期,湖南茶业肩负着为抗战服务与产业转型的双重任务,其改良事业涵盖健全茶业组织、改良产制技术、推进茶业统制、发... 清末以降,华茶在西方农业现代化浪潮下遭受巨大冲击,国际地位愈渐衰颓。为挽救华茶危机,中国开始进行茶业改良。抗战时期,湖南茶业肩负着为抗战服务与产业转型的双重任务,其改良事业涵盖健全茶业组织、改良产制技术、推进茶业统制、发展茶业教育等诸多领域。经改良后,湖南茶业迈入新阶段,并出口大量茶叶换取巨额外汇和军事物资,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但由于国民政府低效且腐败的行政体系以及统制政策下官商农间的利益冲突,同时囿于兵燹不断,致使湖南茶业改良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湖南 茶业改良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汉国 李小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6,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的。它包括关于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的。它包括关于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战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 中国文化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美国情报失误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飞 郭继荣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2,25,共5页
情报分析人员使用的概念和意义绝非单纯个体的,而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文化是影响主体的重要环境因素,使得主体的情报认知活动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属性和跨文化交际特征。从跨文化角度对朝鲜战争中美国情报失误进行分析,探讨情报分析过... 情报分析人员使用的概念和意义绝非单纯个体的,而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文化是影响主体的重要环境因素,使得主体的情报认知活动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属性和跨文化交际特征。从跨文化角度对朝鲜战争中美国情报失误进行分析,探讨情报分析过程中可能影响分析质量的文化维度,认为不同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沟通风格上的差异都可能成为"文化噪音",从而影响到情报分析的质量。因此,情报分析人员必须着力提高"文化情商",减少因社会文化认知所带来的情报分析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情报失误 美国 朝鲜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永谋 赵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6-98,共3页
提炼和建设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一个中心即“国家利益至上”核心价值观和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
关键词 军工文化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崇 刘冀伟 卜立言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12-117,共6页
目的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基于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名录,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属性进行分析,并按照纪念主题进行分类。通过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深入解析,归纳出抗战纪念... 目的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基于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名录,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属性进行分析,并按照纪念主题进行分类。通过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深入解析,归纳出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具有纪念载体普遍性、历史价值独特性、纪念意义特殊性等特点,按照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及意识层面对其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挖掘与整理,并筛选典型的文化素材,提出系统、有针对性的文化创意发想方法及原则、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应用方法。结论形成系统的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实践,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能起到指导性作用,进一步促进抗战文化的有效传播及抗战文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 文化创意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