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 of Thinking
1
作者 Zhang Yan Yu B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7-267,共11页
People with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habits have different modes of thinking,making it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Based on culture,think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this paper analyzes ... People with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habits have different modes of thinking,making it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Based on culture,think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s to fin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of how to use the differences to establish international mind and global vision to achieve"cultural conf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differences modes of think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旅游融合对经济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何静 冯学钢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9-1269,共11页
科学认识文化与旅游(以下简称文旅)融合的多元化效应,有效激发文旅融合在构建强韧性经济格局中的内在潜力,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熵值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省域文旅融合水平... 科学认识文化与旅游(以下简称文旅)融合的多元化效应,有效激发文旅融合在构建强韧性经济格局中的内在潜力,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熵值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省域文旅融合水平和经济韧性,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文旅融合水平上升态势明显,东部省份为文旅融合“先发区”;经济韧性持续增强,空间上呈“东-中-西”递减的分布格局。(2)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旅消费需求升级、文旅财政支持力度、信息化技术水平正向调节了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的积极效应。(3)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具有地区异质性影响,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的积极效应在西部和北方地区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经济多样化 经济韧性 高质量发展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大学学科建设研究
3
作者 郭晓丽 孔照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2,共5页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标识”,大学发展往往视学科建设为“龙头”与“主线”。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大学学科建设正面临着“知识同质化”“组织排他性”“制度稳定性”“文化封闭性”等困...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标识”,大学发展往往视学科建设为“龙头”与“主线”。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大学学科建设正面临着“知识同质化”“组织排他性”“制度稳定性”“文化封闭性”等困境。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学科建设应基于现有的学科框架,聚焦问题域,绘制不同学科互涉背景下的“知识地图”;改革垂直科层式学科组织,构建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组织结构;革新学科制度,实现大学学科制度的创新;打破文化隔阂,营造兼容并包的学科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 学科建设 学科知识 学科组织 学科制度 学科文化 学科互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比较研究
4
作者 昝子叶 朱文欢 +3 位作者 李明 邹红 王桂堂 吴山功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33,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结构与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种养(Rice-crayfish co-culture,RC)、池塘单养(Single-crayfish pond culture,SC)和池塘混养(Mixed-crayfish pon... 为了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结构与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种养(Rice-crayfish co-culture,RC)、池塘单养(Single-crayfish pond culture,SC)和池塘混养(Mixed-crayfish pond culture,MC)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16S rDNA基因V3—V4区,解析了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与功能,同时探究了肠道细菌之间及其与水体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方面,在门水平上,不同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肠道细菌组成较为一致,柔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绝对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不同养殖模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细菌相对丰度分别在RC、SC和MC组最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方面,MC组肠道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三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肠道微生物功能方面,RC组显著富集维生素生物合成代谢通路,SC组显著富集乳糖降解和半乳糖降解代谢通路,MC组显著富集脂肪酸和脂质降解、CMP-pseudaminate生物合成和脂多糖生物合成的超途径代谢通路。肠道微生物之间及其与水体理化因子之间关系方面,肠道细菌之间的合作关系占比达83.76%,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细菌是网络主要节点;肠道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细菌丰度与水体中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NH_(4)^(+)-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克氏原螯虾肠道具有特有的以柔壁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的核心微生物类群,不因养殖模式改变而变化,但在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丰富了对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的认识,为克氏原螯虾肠道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养殖模式 理化因子 克氏原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规格大黄鱼品质特征分析
5
作者 孙威博 魏帮鸿 +3 位作者 庄小妹 马园 董彩文 郭全友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为了探究养殖模式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品质的影响,对通框网箱、深水网箱和工船养殖的大规格(500~550 g)和小规格(250~330 g)大黄鱼形体、质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滋味轮廓和挥发性气味进行测定,通过正交偏最小... 为了探究养殖模式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品质的影响,对通框网箱、深水网箱和工船养殖的大规格(500~550 g)和小规格(250~330 g)大黄鱼形体、质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滋味轮廓和挥发性气味进行测定,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综合评价了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工船养殖大黄鱼的体形优于深水和通框网箱养殖大黄鱼;相同规格工船和深水网箱大黄鱼的硬度、粘附性和胶粘性高于通框网箱;不同养殖模式下大规格大黄鱼粗脂肪含量低于小规格;工船养殖和深水网箱大黄鱼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通框网箱;工船养殖大黄鱼具有较高的鲜味和甜味,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丰富度较高;小规格大黄鱼异戊醛、2-蒎烯、丙烯酸乙酯、2-丁酮和丁醛-D等含量高于大规格大黄鱼;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反油酸、2-丁醇-M、丁醛-M、鲜味、涩味回味、丰富度、蛋氨酸和半胱氨酸是区分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的重要指标。综上所述,工船养殖和深水网箱等新兴养殖能提高大黄鱼体形、质构和滋味,反油酸、2-丁醇-M、丁醛-M、鲜味、涩味回味、丰富度、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可用于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模式 规格 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时代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6
作者 杨振动 陈效林 牛俊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6,共5页
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数字经济和专业课程教育相互融合,成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4个“不足”,文章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 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数字经济和专业课程教育相互融合,成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4个“不足”,文章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建设为重点,体现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构建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1+2+N”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文化产业管理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组培苗过渡移栽模式
7
作者 路远 包艳存 +4 位作者 李保华 雷霆 牛晓雪 牟萌 李霞 《蔬菜》 2025年第8期77-80,共4页
为优化芦笋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过渡移栽模式,系统探究了从炼苗处理至大田定植的全流程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过渡移栽模式的核心技术方案:移栽前进行闭瓶与开瓶分阶段炼苗;适宜移栽基质配比为V(泥炭)∶V(椰糠)=1∶1... 为优化芦笋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过渡移栽模式,系统探究了从炼苗处理至大田定植的全流程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过渡移栽模式的核心技术方案:移栽前进行闭瓶与开瓶分阶段炼苗;适宜移栽基质配比为V(泥炭)∶V(椰糠)=1∶1;创新使用可降解无纺布营养钵,可避免二次移栽伤根;第1次过渡移栽后进行分阶段管理,包括缓苗阶段、快速生长阶段和壮苗阶段;二次过渡移栽促主根生长等。与传统移栽模式相比,过渡移栽模式的移栽苗新根萌发时间可提前7~10 d,且移栽成活率提高37%,综合成本降低45%,有效提高了芦笋优质亲本的繁育效率和水平,节约了育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组织培养 炼苗 移栽模式 二次移栽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松塘村为例
8
作者 杜海婷 周杨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传统村落有着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是新时代下推动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文旅资源。文章以广东省佛山市松塘村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究了松塘村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了“一心双轴三方多维”的立体化文旅融合... 传统村落有着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是新时代下推动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文旅资源。文章以广东省佛山市松塘村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究了松塘村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了“一心双轴三方多维”的立体化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具有跨界融合、历史交融、多方价值共创三个特征,并针对当前松塘文旅融合的存在问题,提出优化路径,深化松塘村的文旅融合发展,为南海区乃至我国其他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借鉴,焕发传统村落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 松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9
作者 龚晨杰 刘中秋 文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乡村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一是挖掘文旅产业的开发模式,将文旅产业发展的视角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丰富文旅产业形式;二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 乡村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一是挖掘文旅产业的开发模式,将文旅产业发展的视角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丰富文旅产业形式;二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新路径。文章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从理论基础及研究意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南宁市乡村文旅资源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广大城郊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城郊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旅游 开发模式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嬗变与重构:我国公共文化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10
作者 曾粤亮 李佳愔 吕晓龙 《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5,共12页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对我国公共文化空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分析,有助于明晰其发展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在阐释公共文化空间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层面梳理我国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热点,从实践层面梳理2016年以前我国公共...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对我国公共文化空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分析,有助于明晰其发展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在阐释公共文化空间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层面梳理我国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热点,从实践层面梳理2016年以前我国公共文化空间实践演化,并结合“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举办以来六年的获奖案例,探究新环境下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模式。研究主题包括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与特点差异、运行模式、美学表达、数智化构建;实践模式包括虚实结合型、美学设计型、功能延伸型。未来在研究上可从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比较研究、公共文化空间跨学科合作研究两方面进行深化,在实践上应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空间评估标准构建两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 研究主题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因谱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以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
11
作者 周欣墨 郑丽波 +3 位作者 谢依淳 董欣蕊 汤超华 郑晓龙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60,共7页
笔者等依据景观基因谱系理论,对景观基因谱系和“书卷式”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二者内在关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该模式遵循“目标、意义、功能、特性”的理论框架,以基因信息的“传承路径”和“文化叙事”两种方... 笔者等依据景观基因谱系理论,对景观基因谱系和“书卷式”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二者内在关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该模式遵循“目标、意义、功能、特性”的理论框架,以基因信息的“传承路径”和“文化叙事”两种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江山市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将地质基因作为其主体基因谱系,构建可视可游可及的地质基因书卷模式;将文化基因作为其附着基因,其中内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的书卷模式,外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特色明显的村庄形态及建筑风格的书卷模式。以期为地质科普、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地质文化村 书卷式 建设模式 莲塘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风难破浪?中医药文化差异下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研究——基于“战略三角观”的组态分析
12
作者 何晓明 廖晓语 蒋建勇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6,共11页
以往关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DMNEs)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EMNEs)的传统命题并不能直接诠释中医药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国际化进入模式来克服“出海”面临的中医药文化差异问题。为探索这一新的研究问题,本文从制度视角出发,提出中医药文化差... 以往关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DMNEs)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EMNEs)的传统命题并不能直接诠释中医药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国际化进入模式来克服“出海”面临的中医药文化差异问题。为探索这一新的研究问题,本文从制度视角出发,提出中医药文化差异主要由东道国(地区)与中国之间的行业规范距离和国家文化距离共同形成;进而基于“战略三角观”的理论框架,从组态视角分析了在制度因素、行业因素和企业资源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医药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的战略选择。研究发现:(1)行业规范距离和国家文化距离的共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诠释中医药文化差异。(2)与以往DMNEs研究的观点不同,东道国市场需求和企业创新能力都不足以影响中医药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的选择,而中国企业特有的营销能力和股权性质发挥了显著影响作用。(3)中医药企业主要通过三条国际化路径来克服中医药文化差异进入其他国家的障碍,即营销主导型独资模式、制度利用型独资模式及风险控制型合资模式。这三条路径揭示出制度、行业、资源因素间的系统性联系对进入模式选择的综合影响。本文对中医药企业在中医药文化差异下的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给予新的理论诠释,对国际化进入模式的现有研究做出了重要补充,也对中医药企业出海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差异 国际化进入模式 战略三角观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分析
13
作者 石瑞卿 张租成 马晓翠 《茶叶》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进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往交流、共融共享的一种体现。本文以文化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进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往交流、共融共享的一种体现。本文以文化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传播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茶文化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茶文化 对外传播 5W传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和淡水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营养和风味品质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喻亚丽 鲁晓蓉 +7 位作者 董立学 周运涛 任治豪 张浪 毛涛 彭婕 伍刚 甘金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为探究低盐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的品质特征,以淡水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83 kg±0.13 kg)和低盐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37 kg±0.21 kg)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与脂... 为探究低盐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的品质特征,以淡水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83 kg±0.13 kg)和低盐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37 kg±0.21 kg)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质构特性的差异,并进行了品质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低盐养殖(低盐组)草鱼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必需氨基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EPA+DHA含量极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淡水组)草鱼(P<0.01),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辛烯-3-醇对两种养殖模式下草鱼的总体风味贡献最大,低盐组草鱼肌肉中呈异味的1-辛烯-3-醇、辛醛、(E,E)-2,4-癸二烯醛含量显著低于淡水组(P<0.05),具有较好的风味;低盐组草鱼肌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淡水组草鱼(P<0.05),具有较好的口感。研究表明,低盐养殖草鱼的营养和风味品质均优于淡水养殖草鱼,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低盐养殖 淡水养殖 营养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视野下的中华文化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生平 潘玥斐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7,F0002,共11页
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物质生产力是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生产方式文明。对应于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生产方式文明,总是会产生相应的文化文明与之配套,包括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内的所有人类文明形态均为... 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物质生产力是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生产方式文明。对应于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生产方式文明,总是会产生相应的文化文明与之配套,包括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内的所有人类文明形态均为生产方式文明与相应的文化文明的综合体。文明形态作为一定民族国家当中的人进行实践活动的产物,与广义上的人类文化密切相关。人类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给不同的领域打上了自身的烙印,因此也就产生了相应的经济主体性、政治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在这些主体性当中,文化主体性的地位尤为关键。建构文化主体性对于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关键意义。根据唯物史观对于主体的规定,主体是主动性与受动性、主我与客我的有机统一。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构建要基于“客我”的具体实际,发挥“主我”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产方式文明 文化文明 中华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志动画中的跨越“在场”与记忆“再现”——基于湘西苗族仙娘仪式影像的实践反思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刚 潘静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9,共11页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凝聚群体、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内核,其中族群仪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行为深嵌于特定的社会情景场域,对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构筑起到关键作用,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民族志动画通过一套特别的视觉媒介符号体...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凝聚群体、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内核,其中族群仪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行为深嵌于特定的社会情景场域,对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构筑起到关键作用,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民族志动画通过一套特别的视觉媒介符号体系进行知识生产与意义呈现,在表达回忆、经历等抽象经验方面可跨越“在场”时空屏障,为新时代的影视人类学提供新的范式实验和新的模态可能。基于湘西苗族仙娘仪式影像实践,通过与文化持有者开展互为主体性合作和反身性对话,可生成饱含原住民真切情感的民族志动画影像文本,在影像志的“抒写”中实现仪式记忆的“再现”与族群文化记忆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动画 仪式影像 文化记忆 影视人类学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校劳动育人视角下耕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富洋 武宝绘 +2 位作者 张姬 于镇伟 宋月鹏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138-141,共4页
以“亦耕亦读”为核心理念的耕读教育,不仅作为涉农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耕读与传家传承下去,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如修德、长智、强体和塑美等。结合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的现状归纳分析问题,... 以“亦耕亦读”为核心理念的耕读教育,不仅作为涉农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耕读与传家传承下去,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如修德、长智、强体和塑美等。结合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的现状归纳分析问题,从思想认识、顶层设计、课程建设、师资和机制建设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提出构建“543”耕读教育模式,即抓住劳动养成的“五个环节”,实施“四维一体”动态调整方略,利用“三全育人”服务保障,提升耕读教育实效,厚植涉农学子“三农”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劳动育人 耕读教育 农耕文化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的地域模式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振 夏繁茂 +1 位作者 石峰 朱凌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280-282,共3页
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产教、科教“双融合”驱动乡村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生态文化创新人才。以枣庄职业学院农业职业教育为例,基于产教融合的适切度不够、“科教融汇”驱动的新动能不足、“多元协同”育人共同体缺失等问题导向,... 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产教、科教“双融合”驱动乡村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生态文化创新人才。以枣庄职业学院农业职业教育为例,基于产教融合的适切度不够、“科教融汇”驱动的新动能不足、“多元协同”育人共同体缺失等问题导向,构建了“产教融合、培养生态人才,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农业,文化嵌入、促进多元协同”的创新育人模式,从而打造了地域实践策略,如产教融合,促进生态文化振兴;科教融汇,创新农科育人模式;文化引领,协同赋能多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文化振兴 农业职业教育 地域模式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晋剧文化在山西高校的传承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岩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1,共3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高校育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晋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着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晋剧文化融入山西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和评...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高校育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晋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着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晋剧文化融入山西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和评价机制缺失的问题,应探索多元化教学形式,并科学完善新型评价机制,形成“戏曲+思政”协同育人的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晋剧文化 山西高校 传承 教学模式 评价机制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居民非遗日常生活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演变过程及机制——以皇都村侗族大歌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立国 王佳琴 刘旭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0-1811,共12页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居民的情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居民情感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城镇化、旅游化的过程中,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情感及其交换模式也在不断的演变。文章基于日常生活...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居民的情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居民情感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城镇化、旅游化的过程中,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情感及其交换模式也在不断的演变。文章基于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以皇都村侗族大歌为案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日常生活实践-情感交换”的分析框架,探讨传统村落居民在非遗日常生活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的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根据侗族大歌实践中的权力博弈演变,可将皇都村日常生活实践分为4个阶段:原始平衡阶段、被动妥协阶段、主动抵制阶段、融合再生阶段;2)皇都村居民非遗日常生活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的演变经过从互惠型依次向一般型、协商型和生产型转变的过程;3)传统村落居民非遗日常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演变具有系统性,外缘系统的演变推动内核系统调适,推动力、牵引力和支撑力构成其演变的动力机制。情感交换模式的演变过程展现居民在面对非遗资本化时的抵制策略与情感调适过程,对非遗保护实践中情感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实践 情感交换模式 演变 传统村落 非遗 皇都村侗族大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