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尾巨桉混交林胸径-树高模型
1
作者 任一平 杨梅 +3 位作者 任世奇 朱慧 韦振道 伍琪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8,共9页
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中大径材混交林的树高进行预测,为森林资源监测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南宁桉树野外站24块尾巨桉大径材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中大径材混交林的树高进行预测,为森林资源监测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南宁桉树野外站24块尾巨桉大径材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形成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林分优势高分树种(组),运用样本信息与卷积神经网络先验信息统计推断,经过训练得到各树种(组)适宜模型结构。使用基本一致的建模数据求解传统的树高方程,未参与建模样地作为验证集对比分析基于非线性模型或非线性混合效应6种经典模型和3种基于激活函数的CNN模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Näslund、Curtis、Logistic、Weibull、Gomperz、Korf传统模型和L-M模型(模型Ⅰ)均方根误差(RMSE)为2.5~5.6;ReLU激活函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模型Ⅱ)的RMSE=2.304 2,R2=0.814 9;Logistic激活函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模型Ⅲ)的R2=0.958 8。CNN的激活函数模型无需依赖经验模型筛选,与传统经验模型相比,基于Logistic方程的树高-胸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决定系数高且均方根误差低,拟合精度普遍更高,能更好地拟合不同树种的生长规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优化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 尾巨桉 混交林 树高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下规模化茶产区整治路径
2
作者 李润杰 赵小风 +2 位作者 王瑾 王柏源 戴劲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90-298,共9页
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新机制下,针对规模化茶产区耕地保护及茶园提质增效的双重需求,该研究以安溪县为研究区,构建了包含土壤、地形、气候、区位、经济、景观6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开展了种茶、复耕2项适宜性评价,通过四象限分区划定整... 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新机制下,针对规模化茶产区耕地保护及茶园提质增效的双重需求,该研究以安溪县为研究区,构建了包含土壤、地形、气候、区位、经济、景观6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开展了种茶、复耕2项适宜性评价,通过四象限分区划定整治区并提出治理路径。结果表明:1)安溪县种茶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海拔适中的龙涓乡、虎邱镇和西坪镇,复耕适宜区主要在东部低海拔的蓬莱镇、金谷镇;2)全县茶园可划分为退茶还耕区(2 613.48 hm^(2))、协同发展区(7 506.18 hm^(2))、提质增效区(40 620.64 hm^(2))以及改造修复区(25 962.77 hm^(2))4类;3)退茶还耕区应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服务破解“退、种、管”难题;协同发展区合理推行套种、轮作等种植模式,并通过“示范片”建设引领种植观念转变;提质增效区推行绿色生产与产业融合实现转型发展;改造修复区分类实施土壤改良、治水保土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为规模化茶产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促进产业、生态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占补平衡 茶园整治 生态修复 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茶园生产机械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
作者 陈佳 蒋清海 +4 位作者 韩余 占才学 陈彬 孙翔灵 宋志禹 《中国茶叶》 2025年第8期1-9,共9页
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2024年国内外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究概况,重点突出国内技术装备研究重点,归纳当前发展瓶颈与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建立机械化、智能化并行发展的茶园生... 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2024年国内外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究概况,重点突出国内技术装备研究重点,归纳当前发展瓶颈与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建立机械化、智能化并行发展的茶园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园机械化 茶园智慧管控 茶园耕作 茶园施肥 茶园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4
作者 温耀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9期117-120,共4页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提高水稻产量和生产效率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任务。该文通过探讨优化种植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升水稻生产力,并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进展,主要包括新型高效栽培模...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提高水稻产量和生产效率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任务。该文通过探讨优化种植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升水稻生产力,并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进展,主要包括新型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节水增产技术的开发,生态友好型栽培技术的实施。研究表明,通过精确化栽培技术和现代化农业设施的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单产、节约资源、减少环境负担,同时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效益。结合实践案例分析了高产高效技术在不同地区的推广效果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改进策略,研究内容可以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 高产 高效技术 种植管理 现代化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5
作者 姚乐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2期67-69,共3页
该文阐述了樟子松种子处理、苗床消毒、播后管理和容器苗培育等关键育苗步骤,强调消毒和催芽在提高种子发芽率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了造林地选择、林地整理和苗木栽植对樟子松成活率的影响。针对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结合化学... 该文阐述了樟子松种子处理、苗床消毒、播后管理和容器苗培育等关键育苗步骤,强调消毒和催芽在提高种子发芽率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了造林地选择、林地整理和苗木栽植对樟子松成活率的影响。针对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结合化学与生物防治方法,旨在提高樟子松生长效率和质量,为林业管理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培育技术 病虫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定鸟王种育苗及茶园管护采收关键技术研究
6
作者 胡家琴 李府鹏 +2 位作者 张琼 罗玉红 张羽丽 《南方农机》 2025年第8期18-20,29,共4页
【目的】现存的鸟王茶产量与品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解决贵定鸟王种育苗及茶园管护采收关键问题,以提升鸟王茶产量与品质,促进鸟王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田间生产实践和野外调查,深入阐述了贵定鸟王种的定义、原产地、选... 【目的】现存的鸟王茶产量与品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解决贵定鸟王种育苗及茶园管护采收关键问题,以提升鸟王茶产量与品质,促进鸟王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田间生产实践和野外调查,深入阐述了贵定鸟王种的定义、原产地、选育情况,总结了鸟王种育苗栽培技术和茶园管护关键技术,明确了鸟王茶鲜叶采收的方法和时间等关键技术。【结果】结合鸟王种生长规律,采取不同的育苗栽培及茶园管护措施并用于实际生产,有助于鸟王种的产量提高和品质保证,助力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结论】本研究可为鸟王茶的茶叶生产和技术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当地茶叶产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广大种植者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定鸟王种 育苗 茶园管护 采收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低丘松树林下16种中药材生态栽培模式筛选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宝玲 杨开太 +5 位作者 唐春红 龙思宇 王宇澄 王奕雯 叶勇卫 刘军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6期819-828,共10页
为给广西低丘松树林下种植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性3个方面构建广西低丘松树林下16种中药材生态栽培模式评价体系,筛选适宜的生态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项目层中,生长适应性权重最高(0... 为给广西低丘松树林下种植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性3个方面构建广西低丘松树林下16种中药材生态栽培模式评价体系,筛选适宜的生态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项目层中,生长适应性权重最高(0.2399),其次为投入与产出(0.1561)和抗逆性(0.1277),群众认可度权重最低(0.0553)。因子层中,药用价值、药效稳定性和种植规模权重均最高(0.6667),其次为市场需求(0.6437),适生林地坡度权重最低(0.1106)。适生光照总排序权重最高(0.0645),其次为产值(0.0634)和林下植被覆盖度(0.0631),采收时间总排序权重最低(0.0176)。松树林+扶芳藤(Euonyuuis fartunei)、松树林+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和松树林+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生态栽培模式评价等级均为Ⅰ级。松树林+扶芳藤、松树林+鸡血藤和松树林+草豆蔻为最适宜在广西低丘松树林下推广的生态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栽培模式 低丘 松树林 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对古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薇 周晓 蓝增全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管理方式(大量疏枝、免耕,少量疏枝、浅耕,不疏枝、浅耕,不疏枝、免耕),分别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分别测定p 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有... 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管理方式(大量疏枝、免耕,少量疏枝、浅耕,不疏枝、浅耕,不疏枝、免耕),分别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分别测定p 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效磷、氨态氮、硝态氮含量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少量疏枝、免耕管理方式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13.55 mg/kg)、速效钾(171.44 mg/kg)、全钾(13.27g/kg)等养分的含量,更有利于古茶树的生长和发育;不疏枝、浅耕管理方式对提高古茶园土壤脲酶与蛋白酶的活性效果最佳,更利于提高古茶园的土壤肥力。古茶园的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的酶活性变化直接相关,其中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更适宜评价古茶园多数土壤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园 栽培管理方式 土壤 理化性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数据的人工用材林最优轮伐期确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林 孙洪刚 +1 位作者 王宇华 张建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虽然用材林轮伐期研究长期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有关轮伐期的内涵、轮伐期确定的标准、轮伐期模型选择以及相关变量对轮伐期的影响等方面,依然是众说纷纭,无法为构建用材林提质增效培育模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梳理国... 虽然用材林轮伐期研究长期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有关轮伐期的内涵、轮伐期确定的标准、轮伐期模型选择以及相关变量对轮伐期的影响等方面,依然是众说纷纭,无法为构建用材林提质增效培育模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轮伐期确定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以我国杉木用材林试验数据作为支撑,意在展示不同轮伐期确定准则、方法和相关影响因素对轮伐期确定的作用机理和过程,并对未来轮伐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材林 数量成熟龄 经济成熟龄 培育措施 折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降香黄檀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玲 张孟文 +3 位作者 陈飞飞 黄川腾 董晓娜 陈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为豆科黄檀属常绿半落叶乔木,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既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又是特有的名贵药材和香料树种。由于人类不合理的采伐以及大量的盗伐,降香黄檀的野生资源几近...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为豆科黄檀属常绿半落叶乔木,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既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又是特有的名贵药材和香料树种。由于人类不合理的采伐以及大量的盗伐,降香黄檀的野生资源几近枯竭。同时,全球范围内降香黄檀的销售一直以来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也导致降香黄檀的市场价格持续攀升,已经达到“以斤计价”、“稀缺难寻”的地步。此外,降香黄檀心材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形成时间也比较漫长,一般7年左右才开始形成心材,而成熟需要30年以上的漫长时间。因此,开展降香黄檀繁育技术研究,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还可以减轻对其残留天然资源的盗伐压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降香黄檀的繁育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此,文章从有性繁殖(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组织培养)以及人工林定向培育(注射生长调节剂、接种微生物、种植管理措施)等方面,综述了降香黄檀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降香黄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优良种质资源不足、高效栽培技术和定向培育技术缺乏、新品种物质基础研究不足、活性成分挖掘不系统等,提出了加大新品种选育工作力度、创新栽培技术体系以及突破产业链结构升级等研究展望,以期为降香黄檀的优质种苗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树种 降香黄檀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人工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南方大径材林培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贺梓晴 余庆宙 +1 位作者 胡雪花 赵倩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人工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加强,培育大径材林成为实现我国碳中和战略目标和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发力点。我国南方人工林面积大,但以中、幼龄林为主,如何提升林地... 人工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加强,培育大径材林成为实现我国碳中和战略目标和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发力点。我国南方人工林面积大,但以中、幼龄林为主,如何提升林地生产力,发挥其增汇功能是关键。该文关注大径材林的固碳功能;针对目前我国南方大径材林培育面临的大径材林资源和成材机理不清晰、大径材林培育目标不明确、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体系不完善及人工林地力衰退严重和林分结构单一等问题,提出开展现存大径材林资源调查,科学规划林地和立地选择,开展珍贵乡土阔叶树种良种选育,开展精准施肥调控和调整林分结构等大径材林高效培育和固碳能力协同提升经营对策,可为科学制定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 大径材 人工林经营 森林碳汇 固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佳 蒋清海 +4 位作者 韩余 占才学 陈彬 任彩红 宋志禹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8-17,共10页
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推广选用合适的机械装备与建立适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可提高茶园生产管理效率,节本增效。文章对近年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茶园生产全程机... 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推广选用合适的机械装备与建立适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可提高茶园生产管理效率,节本增效。文章对近年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瓶颈与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与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园机械化 茶园耕作 茶园施肥 茶叶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以油松人工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下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变化,揭示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株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林分蓄积、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含量均存... 以油松人工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下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变化,揭示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株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林分蓄积、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各指标,建议在甘肃子午岭地区采用2800株/hm^(2)的栽培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油松人工林 生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普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为探究栽培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兰州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栽培密度下落叶松生长性状及环境状况的差异,探讨栽培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栽培密度下落叶松种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 为探究栽培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兰州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栽培密度下落叶松生长性状及环境状况的差异,探讨栽培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栽培密度下落叶松种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枯落物厚度以及灌草盖度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落叶松树高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处理3的树高最高为18.13 m;胸径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处理1胸径最大为16.83 cm;冠幅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与胸径变化趋势相同,冠幅最大的为处理1(4.16 m),最小的为处理4(2.61 m);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度呈增加趋势,处理4的郁闭度最高为87.25%;枯落物厚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处理4枯落物厚度最大为8.36 cm;灌草盖度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处理3的落叶松灌草盖度最大为7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栽培密度 生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肇庆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集约人工林栽培模型设计
15
作者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94-96,205,共4页
木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肇庆市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建设国家储备林。按照培育周期的不同,设计了6个集约人工林栽培模型,并从主栽树种、混交树种、适用区域、主导功能、培育周期、目... 木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肇庆市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建设国家储备林。按照培育周期的不同,设计了6个集约人工林栽培模型,并从主栽树种、混交树种、适用区域、主导功能、培育周期、目标林相、经营措施等方面对集约人工林栽培技术模型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借鉴,示范带动广东省国家储备林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集约人工林栽培 栽培模型 肇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幼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16
作者 章早霞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幼林抚育可以有效改善幼林地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加速幼林郁闭。本文从苗木补植、林地管理、修枝整形、间作经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油茶幼林培育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 幼林 培育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 被引量:103
17
作者 陈永忠 彭邵锋 +3 位作者 王湘南 杨小胡 贺军辉 王德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0-655,共6页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的施肥配比组合应为:施肥总量(200 kg.hm-2)+微量元素肥(Zn 10 g.株-1)+施肥频率(连续3年施肥)+施肥配比(5∶1∶5),增产幅度可达58.69%。油茶成林鲜果出籽率最大影响因子是微量元素肥、其次是施肥总量,施肥配比和施肥频率;而每500 g鲜果数最大影响因子是施肥配比、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总量等因子;油茶优良无性系新造幼林施肥也能明显提高油茶单株产果量,其中以间年施肥、每年施肥量为N∶P2O5∶K2O为2∶1∶2;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16 kg,比对照增产136.4%。增施磷肥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早期挂果。配方施肥对油茶幼林鲜果出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优良无性系 高产栽培 配方施肥 正交试验 成林 幼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赵一鹤 杨宇明 +2 位作者 杨时宇 杜凡 李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9-314,共6页
分析和比较了不同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抚育管理等培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对桉树人工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显... 分析和比较了不同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抚育管理等培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对桉树人工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显著,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抚育管理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极显著,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抚育管理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育措施 桉树 人工林 林下植物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藤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许煌灿 尹光天 +3 位作者 曾炳山 傅精钢 张伟良 张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论述了黄藤的壮苗培育和造林技术、藤林的经营采收技术及经营黄藤林经济效益。23°30’N以南为黄藤适生栽培区,年均温20~24.5℃,极端低温大于一2.8℃,15C活动积温大于5800℃;年降雨量大于1200mm。... 论述了黄藤的壮苗培育和造林技术、藤林的经营采收技术及经营黄藤林经济效益。23°30’N以南为黄藤适生栽培区,年均温20~24.5℃,极端低温大于一2.8℃,15C活动积温大于5800℃;年降雨量大于1200mm。适宜的立地:林内相对光照强度大于50%,土壤润湿,表土有机质含量大于2%,全氮大于0.1%,全磷大于0.01%,pH4.4~6.7。在15℃条件下,保持种子在29%的安全含水率的湿藏法,能有效保持种子活力6个月。黄藤造林的综合技术质量指标:1年生苗木的合格苗叶片数大于4.O片,苗高大于25cm,壮苗叶片数大于5.O片,苗高大于35cm;8年生藤林成丛株数大于13.O株,12年生藤林原藤产量7000kg/hm2,速生丰产林平均成丛株数大于50株,总茎长大于100m/丛,采收量大于10000kg/hm2。本文还论述了黄藤的工艺成熟龄、采收间隔期、采收和经营方法以及经营黄藤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藤 育苗 造林 林藤间种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薄壳山核桃设施育苗技术 被引量:26
20
作者 朱海军 徐奎源 +2 位作者 刘广勤 生静雅 周蓓蓓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78,共4页
于10月份采收美国薄壳山核桃种子进行砂藏,并于次年1月中旬进行25℃以上增温催芽,挑选已破口或生出胚根的种子,分期分批进行营养钵容器限根培养,要求营养钵大部分埋入苗床,并在苗床上加盖拱棚,覆盖遮光率70%的遮阳网;8月80%以上的砧木... 于10月份采收美国薄壳山核桃种子进行砂藏,并于次年1月中旬进行25℃以上增温催芽,挑选已破口或生出胚根的种子,分期分批进行营养钵容器限根培养,要求营养钵大部分埋入苗床,并在苗床上加盖拱棚,覆盖遮光率70%的遮阳网;8月80%以上的砧木苗达到嫁接标准,控制大棚温度35℃左右,湿度70%,进行芽块嫁接,嫁接时在芽块下方割2 cm长的小口,使伤流液流出,可使嫁接成活率达到85%以上,当年达不到嫁接标准或嫁接不成功的则继续培养,次年春季进行劈接或夏季芽接;春季芽体萌动后,保证苗木生理活动充足的水分,以后每两周浇一次透水,气温升高后,每周浇一次透水;幼苗正常展叶、茎干转绿时开始揭膜,并开始施肥,每月施一次复合肥(14N-6P-11.6K),12 g/营养钵,9月开始停施N肥,每隔15 d喷施一次0.2%~0.5%的磷酸二氢钾,施用复合肥的同时每两周叶面喷施一次3.6 g/L的ZnSO4.H2O,可将美国薄壳山核桃出圃时间由3~4 a缩短到2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设施育苗 出圃时间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