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op Innovative Scientific Talents of Colleges and Their Values
1
作者 Sun Yinghao Cui Che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7-262,共6页
It is values that determine one’s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The young top innovative scientific talents are outstanding ones both in the scientific field and the youth,whose values not only determine their own ... It is values that determine one’s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The young top innovative scientific talents are outstanding ones both in the scientific field and the youth,whose values not only determine their own future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the whole country.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ir values,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hought guidance,develop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and adhere to morality education,down-to-earth practice,and the pursuit of truth.Moreover,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s needs to be emphasized and their creativity needs to be stimulated.The synergistic functions of the organizations and departments should be given full play to in order to utilize the culture education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价值观 创新型 科研 高校 科学人才 科技人才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生逻辑、规格要求与重要路径 被引量:12
2
作者 申国昌 贺鹏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围绕理念创新着力培育新时代战略科学家,着眼科技创新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立足产业创新造就新兴产业顶尖人才。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保障拔尖人才培养,夯实“三位一体”战略支撑...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围绕理念创新着力培育新时代战略科学家,着眼科技创新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立足产业创新造就新兴产业顶尖人才。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保障拔尖人才培养,夯实“三位一体”战略支撑体系畅通人才培养机制,以高等教育为龙头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以基础教育为根基拓宽人才培养底座,构建多学段一体化纵向贯通培养体系,重视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联动培养,注重发挥多元教育评价引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进而为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自主培养体系 规格要求 重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健安 赵志诚 +2 位作者 谢刚 柏艳红 何秋生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76,共5页
在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教育质量与适应行业需求的迫切任务。因此,探索强化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十分必要。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核心理念,以自动化人才... 在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教育质量与适应行业需求的迫切任务。因此,探索强化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十分必要。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核心理念,以自动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了“理实相融、产教相融、科教相融、资源共享”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抓手、平台为依托、制度为保障”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致力于通过创新素质的提升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化,最终实现学生在面对复杂工程挑战时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创新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工程专业双创人才CDCA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肖迁 贾宏杰 +3 位作者 余晓丹 穆云飞 李天翔 田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2,共5页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框架。通过这一框架,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出一种“思考—设计—合作—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实践表明,该模式符合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思考—设计—合作—应用模式 电气工程 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娟 程鑫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9,42,共9页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但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形成的陡峭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类型结构,集中度高、应用导向强、基础学科弱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和重心偏低、趋同度偏高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从不同...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但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形成的陡峭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类型结构,集中度高、应用导向强、基础学科弱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和重心偏低、趋同度偏高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从不同方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制约。当前在类型结构上应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扩大”的方式加快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层次结构上应重点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特别是提高研究生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比例,在学科结构上加强本科教育的基础学科建设特别是理科建设,逐步强化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基础阶段的功能。通过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各类结构的调整优化,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系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结构 人才培养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密 李明 杨欣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6,共11页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互耦合,其表现: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度;另一方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互耦合,其表现: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度;另一方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契合教育需求、满足现实需求、顺应时代需求。然而,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机制阻滞、模式断层、制度壁垒三个方面。为了克服这些困境,可以通过健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识别与动态管理;创新培养模式,打破知识壁垒与迭代困境;重构高校管理制度设计,健全制度体系与协同机制。从而,构建“精准选拔—跨界培养—生态赋能”的协同机制,以全面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 培养目标 创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基本逻辑、实践进路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海涛 秦甜帆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5,共9页
拔尖创新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逐渐向纵深发展。在理论上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剖析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动因、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内在规律、梳理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走... 拔尖创新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逐渐向纵深发展。在理论上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剖析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动因、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内在规律、梳理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走向;在实践上探索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机制、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良好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环境。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亟待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教育链,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选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发现 人才培养 人才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政策的实践样态、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辉蓉 覃若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3,305,306,共15页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依托政策网络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厘清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政策中的行动主体与网络结构,进而揭示出不同网络类型中的行动主体在政策制定、执行、反馈中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政策实践...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依托政策网络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厘清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政策中的行动主体与网络结构,进而揭示出不同网络类型中的行动主体在政策制定、执行、反馈中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政策实践样态的深入剖解,发现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共同体的职责缺位,制约高位推动效能;二是生产者网络的结构封闭,阻滞培养工作推进;三是专业、议题网络的地位边缘,导致社会反馈悬置。要解决上述问题,切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政策落实地、出实效,可从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形成政策协同联动格局;贯通人才培养全阶段,凝聚多元主体行动合力;调整网络互动关系,构建高效反馈机制等方面着手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教育政策 政策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链融合”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袁金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深度融合机制,聚焦教育实践体系的顶层设计,重构“3-4-4-3”人才培养体系和“基础-综合-专业”三层次能力课程体系,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同时... 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深度融合机制,聚焦教育实践体系的顶层设计,重构“3-4-4-3”人才培养体系和“基础-综合-专业”三层次能力课程体系,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同时,构建“产学研一体”实践体系,提出“多边化”师资能力提升机制,打造“多元协同”创新实践中心,优化效果评价体系,从各个维度打造多级有效衔接、全过程融合实施的创新实践教育生态体系。实践证明,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和具体实施效果可供其之学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逻辑基础、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共6页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召唤。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面对理念滞后、模式固化、资源不足...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召唤。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面对理念滞后、模式固化、资源不足、评价缺失等现实挑战,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动力,加强顶层设计,凝聚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动合力;遵循技术创新逻辑,创新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配套教育资源,助力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扩优提质;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打造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可持续成长平台,为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茁壮成长培厚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科学教育:重点、难点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卫东 汪琪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8,共10页
数字化浪潮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时期的乡村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技术作为乡村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应重点聚焦于教学赋智、资源赋值、环境赋力三个维度,以全面赋能乡村科学教育发展。针... 数字化浪潮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时期的乡村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技术作为乡村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应重点聚焦于教学赋智、资源赋值、环境赋力三个维度,以全面赋能乡村科学教育发展。针对当前数字化赋能乡村科学教育中存在的数字化要素支撑不足、在地化资源适配尚浅、多元化主体参与滞后等难题,需要围绕数字化筑基、在地化创生、中心化联结三大方面精准发力,以期保障乡村科学教育的育人效能充分发挥,推动乡村科学教育数字化资源涌现与创新,耦合乡村科学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助力乡村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科学教育 数字化赋能 科学教育创新 新农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大学如何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向东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共7页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赋予中华传统文化元典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回答和解决新时代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大学的现实任务和历史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书院文化 中国式思维 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学教学科研助力新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13
作者 王蓉 赵四海 +4 位作者 白亮 王维蓉 屈鹏祥 郭龙 刘恩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科技的产生。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集成了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科技的产生。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集成了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型交叉基础学科,不仅能够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操作能力等方面推动新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而且在生物医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领域大力推进了前沿技术的发展及颠覆性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 教学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难点及完善对策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文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思政课的内涵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重点来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于党的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思政课的内涵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重点来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于党的理论武装与课程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基础在于以新时代伟大成就为支撑、丰富课程内容;主线在于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从建设难点而言,课程教材体系与党的创新理论需要协调适应,教师数量与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同步提升,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联动调整,学科建设与思政课程、大中小思政建设需要一体推进,思政内部力量与各类外部力量需要融通贯通。从建设发展路径来讲,既要优化顶层设计,注重思政课理论研究,也要加强理论武装,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既要聚焦教师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也要贯通课堂体系,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 大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适应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体系
15
作者 佘宇 单大圣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共9页
拔尖创新人才是最宝贵、最稀缺的人才资源。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涌现,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属于早期培养阶段,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至关重要。总体上看,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 拔尖创新人才是最宝贵、最稀缺的人才资源。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涌现,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属于早期培养阶段,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至关重要。总体上看,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前期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但也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主要体现为教育理念有待改进、教育多样化欠缺、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存在偏差、教育评价存在扭曲等。有鉴于此,整个教育体系需要进行适应性变革,即形成保护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教育形态;扩大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和协同培养;改革考试招生和教育评价制度;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激励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强国 教育体系 早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扎实迈进教育强国
16
作者 王战军 张泽慧 翟亚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的核心标志。在建设教育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我国亟须把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 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的核心标志。在建设教育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我国亟须把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基于博士研究生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教育范式创新,打破围墙构建融合培养机制,分类发展构建“双元”培养模式,基于国家战略需求重塑博士研究生教育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 博士研究生 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高校荣誉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17
作者 徐岚 闫嘉欣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美国高校通过荣誉教育构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中美研究型大学荣誉学院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学生选拔、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和资源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美国高... 美国高校通过荣誉教育构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中美研究型大学荣誉学院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学生选拔、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和资源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美国高校荣誉学院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主导,是新自由主义浪潮下高校的自主行为,选拔评价“轻业绩重特质”,课程设置开放灵活,科研训练重视发挥学生自主性,资源支持充分多元;我国高校荣誉学院受国家功利主义价值导向支配,强调统一标准和集体规范,选拔评价更看重学业表现,课程设置相对固定,科研训练强调早期参与并接受系统化指导,环境育人功能发挥有限。由此,我国高校荣誉学院应注重落实综合评价方式,变“筛选”为申请、邀请与引荐相结合;改变“圈养”,加强开放性,变优绩主义为“包容性卓越”;关注课堂外高影响力教育实践,构建学习生活一体化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荣誉学院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地方高校转型研究
18
作者 董超俊 赵雨旸 李亚东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9,I0003,共9页
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重点;作为一种新的质量观,以人民至上、整体协同和追求卓越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观,以提质增效、系统跃升和转型变轨为特征。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遵循三大逻辑理路:... 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重点;作为一种新的质量观,以人民至上、整体协同和追求卓越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观,以提质增效、系统跃升和转型变轨为特征。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遵循三大逻辑理路:遵循大学发展逻辑,融入社会发展大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坚持“三位一体”统筹谋划,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成为地方发展的共同体,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探索地方高校分类特色发展之路。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转型需要在办学定位、发展策略、动力机制、范式转型四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在办学定位上坚守“地方性”生长基因和“应用型”类型特征;在发展策略上以高质量为追求,注重需求导向,与地方深度融合;在动力机制上把政策牵引力和需求拉动力内化为自我革新内驱力;范式转型是从规模扩张高增长范式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范式。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范式转型的实施路径为:基于核心价值转移的本体论,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升级;基于分类特色发展的认识论,由“经院型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变;基于“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从“地方中的高校”向“地方的高校”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应用型高校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人才培养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逻辑、定位与路向
19
作者 王纾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7,共7页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必然要求,是供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选择。从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必然要求,是供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选择。从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需求、具备参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破解高职人才培养在定位、布局和机制上存在的现实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三方面统筹综合改革和试点推进,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明确定位,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属性;面向创新,深化高职院校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多元协同,优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农业背景下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20
作者 郭丽峰 刘宏新 +5 位作者 孙伟 侯国安 赵艳忠 公维佳 刘钗 尚家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5-8,16,共5页
随着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项目驱动教学(PBL)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逐渐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关注。该文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智慧农业背景下的应用与实践,分析... 随着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项目驱动教学(PBL)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逐渐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关注。该文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智慧农业背景下的应用与实践,分析智慧农业技术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PBL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结合智慧农业的具体项目阐述如何通过PBL教学模式设计课程、选择项目主题、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以及进行评估。这些项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该文也探讨在实施PBL教学模式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师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种教学方法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项目驱动教学(PBL) 人才培养 课程设计 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