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晶紫内酯可逆热变色复配物的DSC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军 赵曙辉 +1 位作者 李文刚 李兰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41,共3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技术对结晶紫内酯-双酚A-月桂酸、结晶紫内酯-双酚A-肉豆蔻酸、结晶紫内酯-双酚A-棕榈酸和结晶紫内酯-双酚A-硬脂酸的可逆热致变色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溶剂对变色温度的影响和不同的溶剂含量对变色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结晶紫内酯 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变色温度 变色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色染料/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凤芝 安苗 黄玉丽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59,共7页
以探索制备变色染料/壳聚糖微胶囊为目的,选取结晶紫内酯(Crystal violet lactone,CVL)为囊芯,壳聚糖(Chitosan,CS)为囊壁,采用离子凝胶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进行CVL/CS微胶囊的制备.考察了制备微胶囊的主要影响因素芯壁比、壳聚糖和... 以探索制备变色染料/壳聚糖微胶囊为目的,选取结晶紫内酯(Crystal violet lactone,CVL)为囊芯,壳聚糖(Chitosan,CS)为囊壁,采用离子凝胶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进行CVL/CS微胶囊的制备.考察了制备微胶囊的主要影响因素芯壁比、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用量比、乳化剂、乳化搅拌速度、系统浓度、固化剂及用量、交联时间,并初步确定了其合理的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出复凝聚法制备的壳聚糖微胶囊较好.当体系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0.2%~0.3%之间,采用Tween-80为乳化剂,其用量为囊芯的6%,乳化速度1 500 r/min,固化剂戊二醛、用量为1 mL,固化交联时间为60 min,芯壁质量比3∶1,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物质的量之比1∶1时,制备的微胶囊外观规整圆滑,平均粒径在0.5μm左右,囊芯包覆率达到了88.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结晶紫内酯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齐萌 王琼 +2 位作者 王新宇 沈兰萍 李丹萌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有机热敏复配物为芯材,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热敏变色微胶囊.探讨了热敏微胶囊芯材组成及其配比对变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以m(结晶紫内酯)∶m(双酚A)∶m(十四醇/十六醇)=1∶4∶70复配物为芯材时,变色... 以有机热敏复配物为芯材,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热敏变色微胶囊.探讨了热敏微胶囊芯材组成及其配比对变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以m(结晶紫内酯)∶m(双酚A)∶m(十四醇/十六醇)=1∶4∶70复配物为芯材时,变色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了热敏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热敏微胶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胶囊颗粒平均粒径为8.14μm,变色灵敏,耐热性以及环境适应性良好,可以用于热敏变色织物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复配物 热敏变色微胶囊 结晶紫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热致变色印花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维锦 梁涛 李素芝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33,共3页
以结晶紫内酯为电子给予体、双酚A为电子接受体、脂肪醇为溶剂制备可逆热致变色印花材料,研究影响热变色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用高级脂肪醇比用脂肪酸和脂肪酯作溶剂,变色材料显示出更高的变色灵敏性;反应温度、时间及溶剂用量在一定... 以结晶紫内酯为电子给予体、双酚A为电子接受体、脂肪醇为溶剂制备可逆热致变色印花材料,研究影响热变色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用高级脂肪醇比用脂肪酸和脂肪酯作溶剂,变色材料显示出更高的变色灵敏性;反应温度、时间及溶剂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对产物颜色都有影响,而双酚A的用量对产物的颜色深浅影响最大,随着投入的双酚A量的增多,产物的颜色逐渐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热致变色 涂料印花 结晶紫内酯 热变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和NMR法对结晶紫内酯中间体及其副产物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祁争健 徐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介绍了用红外光谱 (IR)和核磁共振法 (NMR)对三 (对二甲氨基苯基 )苯甲酸 (LCVL)及三(对二甲氨基苯基 )甲烷的分析和表征 .LCVL和三 (对二甲氨基苯基 )甲烷分别是热、压敏变色染料结晶紫内酯 (CVL)的合成中间体及副产物 .通过红外光谱... 介绍了用红外光谱 (IR)和核磁共振法 (NMR)对三 (对二甲氨基苯基 )苯甲酸 (LCVL)及三(对二甲氨基苯基 )甲烷的分析和表征 .LCVL和三 (对二甲氨基苯基 )甲烷分别是热、压敏变色染料结晶紫内酯 (CVL)的合成中间体及副产物 .通过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对 2种化合物的主要官能团进行相关表征 .利用核磁共振氢 ( 1 H)和碳 ( 1 3C)谱共振吸收峰的化学位移、耦合常数等参数对 2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表征 ,与结晶紫内酯的Sadtler标准图谱比较表明 :本方法科学合理 ,可为结晶紫内酯合成机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 NMR 结晶紫内酯 三(对二甲氨基苯基)苯甲酸 三(对二甲氨基苯基)甲烷 化学位移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白土对结晶紫内酯的发色稳色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继泰 戴劲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3期285-288,共4页
活性白土是无碳复写纸常用的发色剂,其化学组成、结构与制备过程的酸活化条件有关.化学组成与结构适宜的活性白土,对结晶紫内酯有好的发色和稳色效果.
关键词 膨润土 结晶紫内脂 复写纸 发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紫内酯变色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宋健 李光天 程侣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0-414,共5页
通过核磁共振、红外、X射线衍射研究了结晶紫内酯的发色机理.结果表明:结晶紫内酯在酸性条件下开环,形成共振结构;结晶紫内酯与双酚A之间的作用力很弱,不能使结晶紫内酯完全开环.
关键词 结晶紫内酯 核磁共振 热变色色素 变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醇-十六醇二元体系热致变色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8
8
作者 高燕 刘晓艳 +1 位作者 郝鸿飞 张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了拓宽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范围,分别以结晶紫内酯为隐色剂,双酚A为显色剂,十四醇和十六醇为溶剂制备热致变色复配物,并通过对复配物变色性能评价分析确定隐色剂、显色剂、溶剂三者间的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以十四醇-十六... 为了拓宽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范围,分别以结晶紫内酯为隐色剂,双酚A为显色剂,十四醇和十六醇为溶剂制备热致变色复配物,并通过对复配物变色性能评价分析确定隐色剂、显色剂、溶剂三者间的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以十四醇-十六醇二元共晶体系为溶剂,首先通过理论推导预测二元共晶体系的理论最低共熔点,再通过实验确定二元共晶体系的实际最低共熔点,拓宽材料变色温度范围。结果表明:隐色剂、显色剂、溶剂三者间的最佳配比为1∶4∶65;通过色差分析和DSC分析得知,十四醇-十六醇二元共晶体系复配物变色效果较好,变色温度范围为2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紫内酯 二元共晶体系 最低共熔点 热致变色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组分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毛冬宇 刘红茹 王晓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80,共5页
以结晶紫内酯、双酚A和十四醇为原料,制备热致变色复配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三者之间的比例为m(结晶紫内酯)∶m(双酚A)∶m(十四醇)=1∶4∶70,搅拌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热致变色复配物变色效果最好。以热致变色复... 以结晶紫内酯、双酚A和十四醇为原料,制备热致变色复配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三者之间的比例为m(结晶紫内酯)∶m(双酚A)∶m(十四醇)=1∶4∶70,搅拌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热致变色复配物变色效果最好。以热致变色复配物为芯材,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热致变色微胶囊,在高剪切分散乳化机转速为3500r/min、固化时间为3h时,可获得表面光滑的球状微胶囊。制备的热致变色微胶囊变色性能、耐热性能及耐酸碱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凝聚法 结晶紫内酯 热致变色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可逆变色微胶囊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波 徐越 +1 位作者 邹其超 张金枝 《胶体与聚合物》 2020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文采用结晶紫内酯,双酚A和正癸酸双酯为可逆变色乳液的芯材,聚苯乙烯为壁材,制备了一种具有热致可逆变色的微胶囊乳液。利用红外光谱,透反射显微镜,纳米粒度仪和紫外光谱仪对其基本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结晶紫内酯:n双酚A=... 本文采用结晶紫内酯,双酚A和正癸酸双酯为可逆变色乳液的芯材,聚苯乙烯为壁材,制备了一种具有热致可逆变色的微胶囊乳液。利用红外光谱,透反射显微镜,纳米粒度仪和紫外光谱仪对其基本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结晶紫内酯:n双酚A=1:2时,得到的芯材颜色最深。当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用量为0.02mol/L时,粒径分布在1000-2000nm,单分散性好,形貌呈球形,通过循环升降温测试,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热致可逆变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可逆变色 微胶囊 苯乙烯-马来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