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结晶紫废水的脱色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李晓艳 刘进仁 +2 位作者 鹿佳佳 石兴民 袁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9,共8页
目的探索新型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对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模拟废水的脱色效能及关键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氩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产生LTP,以CV为目标污染物,通过调整处理体积、初始pH值、NaCl浓度、Fe^(2+)等参... 目的探索新型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对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模拟废水的脱色效能及关键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氩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产生LTP,以CV为目标污染物,通过调整处理体积、初始pH值、NaCl浓度、Fe^(2+)等参数,评估LTP处理前后CV溶液的吸光度(A_(590))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变化,并监测液相中活性粒子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TP处理组的A_(590)和COD值均显著降低(P<0.05)。在处理时间为180 s时,CV溶液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62.34%和50.22%。在相同处理时间(>90 s)时,0.1 mol/L的NaCl组、pH=9或11组及Fe^(2+)组CV溶液的A_(590)均低于LTP单独处理组,而添加正丁醇组则高于LTP单独处理组(P<0.05);处理体积为2、3 mL组CV溶液的A_(590)高于1 mL组(P<0.05)。LTP作用相同时间,与CV溶液相比,活化水中的H_(2)O_(2)含量较高,而NO_(3)^(-)含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P对CV溶液具有高效的脱色能力。NaCl和Fe^(2+)的加入以及提高CV溶液pH均有利于脱色,而增大处理体积或添加正丁醇则会对脱色产生不利影响。在脱色过程中,LTP产生的·OH和H_(2)O_(2)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LTP) 结晶紫(cv)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NPA基底上共吸附R6G和CV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永强 王海燕 +1 位作者 马省 李新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6-1311,共6页
以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为基底,采用浸渍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较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Ag/Si-NPA衬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选择罗丹明6G(R6G)和结晶紫(CV)2种生物... 以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为基底,采用浸渍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较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Ag/Si-NPA衬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选择罗丹明6G(R6G)和结晶紫(CV)2种生物染料分子并采用不同的混合吸附程序对其共吸附状态下的SERS光谱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当2种分子的溶液浓度均为10-7 mol/L时,无论采用何种浸渍吸附程序,其SERS谱中CV的特征拉曼峰都被R6G完全掩盖.对溶液采用错级配置(R6G和CV的浓度分别为10-9和10-7 mol/L)后,所测SERS谱上获得了分别对应于R6G和CV的分离良好、相对强度匹配、分辨率高的2个SERS特征峰组,从而有利于简化现实混合探测过程中对SERS特征峰的指认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6G 结晶紫 硅纳米孔柱阵列 Ag/Si—NPA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共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UPLC-MS/MS法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26
3
作者 宫小明 华萌萌 +2 位作者 王洪涛 王炳军 马荣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7-901,共5页
建立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MG)和结晶紫(CV)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LMG)和隐色结晶紫(LCV)残留的QuEChERS/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改进的QuEChERS(EMR-Lipid)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1.8μm,3.0 ... 建立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MG)和结晶紫(CV)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LMG)和隐色结晶紫(LCV)残留的QuEChERS/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改进的QuEChERS(EMR-Lipid)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1.8μm,3.0 mm×100 mm)色谱柱分离,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方式测定。4种分析物在0.2~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鱼肉中4种分析物在0.5,1.0,5.0μg/kg加标浓度水平下,回收率为77.1%~106.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4.3%。该方法简单、稳定、可靠,能有效去除样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杂质,可满足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以及隐色代谢物残留检测与确证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EMR-Lipid UPLC-MS/MS 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 结晶紫 隐色结晶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催化剂MgFe_2O_4-Fe_2O_3微波催化氧化降解结晶紫废水 被引量:7
4
作者 高令飞 蒋尊芳 +2 位作者 周继承 殷诚 尹静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79,共6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无需添加氧化剂处理结晶紫废水的方法.通过共沉淀晶化法制备微波催化剂MgFe_2O_4-Fe_2O_3,在微波辐照下降解结晶紫废水,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对结晶紫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去除率随着... 提出一种新型的、无需添加氧化剂处理结晶紫废水的方法.通过共沉淀晶化法制备微波催化剂MgFe_2O_4-Fe_2O_3,在微波辐照下降解结晶紫废水,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对结晶紫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去除率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微波功率的增大、微波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微波功率为800 W,辐照时间5min,催化剂用量1g/L时,处理200mg/L的结晶紫废水,去除率可达99.3%.本文还对微波催化氧化机理进行了探究,通过添加不同氧化基团清除剂的实验发现,氧化基团清除剂的添加降低了结晶紫的去除率,并提出了该反应的微观机理:微波催化剂吸收电磁波发生光电效应,产生电子和空穴对,与水等作用产生·OH,·OH再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催化 微波催化剂 MgFe2O4-Fe2O3 羟基自由基(·OH) 结晶紫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贻兵 吴坤 +3 位作者 刘利亚 王娅芳 李磊 林野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4-299,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鱼中孔雀石绿(MG)、隐色孔雀石绿(LMG)、结晶紫(CV)、隐色结晶紫(LCV)残留。样品加入内标,经乙腈涡旋提取、离心、中性氧化铝柱去除脂肪后,氮吹近干,V(乙腈)∶V(5mmol/L醋酸铵)=50∶50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鱼中孔雀石绿(MG)、隐色孔雀石绿(LMG)、结晶紫(CV)、隐色结晶紫(LCV)残留。样品加入内标,经乙腈涡旋提取、离心、中性氧化铝柱去除脂肪后,氮吹近干,V(乙腈)∶V(5mmol/L醋酸铵)=50∶50的溶液定容,上机测定。MG、CV及其代谢物在4.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MG、LMG、CV的检出限为0.01μg/kg,LCV的检出限为0.06μg/kg。在空白样品中分别添加0.25、2.0μg/kg混合标准溶液和2.0μg/kg内标溶液进行回收率实验,平均回收率在81.4%~9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5.9%~11.2%之间。对109批次实际鱼样进行检测,4种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该方法能够灵敏、准确、可靠的测定鱼中MG、LMG、CV、LCV残留,为鱼类水产品养殖、流通及使用环节的市场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 MS) 孔雀石绿(MG) 隐色孔雀石绿(LMG) 结晶紫(cv) 隐色结晶紫(L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鱼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艺蓓 岳田利 +3 位作者 乔海鸥 贾如 蒋旭鹏 李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9-184,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鱼中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隐性孔雀石绿(leuco malachite green,LMG)、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隐性结晶紫(leuco crystal violet,LCV)4种物质残留。样品加入内标物D5-MG、...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鱼中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隐性孔雀石绿(leuco malachite green,LMG)、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隐性结晶紫(leuco crystal violet,LCV)4种物质残留。样品加入内标物D5-MG、D6-LMG、D5-CV、D6-LCV,经乙腈提取、离心、过中性氧化铝柱,氮气吹至近干,50%乙腈溶液定容,上机测定。MG和LMG线性范围为1-50ng/mL,CV和LCV线性范围为1-100ng/mL。4种物质的检出限均为0.05μg/kg,定量限均为0.15μg/kg。在50、100、200 ng/mL 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87.80%-110.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等于4.32%(n=6)。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以同时测定鱼中MG、LMG、CV、LCV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孔雀石绿 结晶紫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肉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建伟 姚志云 +3 位作者 毛健伟 莫小荣 赵道远 杨明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8,共5页
利用浊点萃取方法富集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虾肉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的方法,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盐、平衡时间及平衡温度对浊点萃取效率的影响。该分析方法应用于虾中两种物质的残留分... 利用浊点萃取方法富集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虾肉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的方法,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盐、平衡时间及平衡温度对浊点萃取效率的影响。该分析方法应用于虾中两种物质的残留分析,结果表明:在虾肉中分别添加3个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添加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5.5%~80.2%(孔雀石绿)和81.4%~89.6%(结晶紫),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3%~3.1%(孔雀石绿)和1.5%~3.3%(结晶紫)。该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孔雀石绿2.0μg·kg^(-1)、结晶紫1.0μg·kg^(-1),可满足我国和欧盟对虾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点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孔雀石绿 结晶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分离法处理酸碱混合染料工艺 被引量:4
8
作者 丁红梅 吴兆亮 +1 位作者 郑辉杰 张晓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2-756,共5页
为开发一种设备和工艺简单、成本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以甲基橙(MO)和结晶紫(CV)的混合溶液模拟染料废水,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捕收剂,对泡沫分离法处理混合染料工艺进... 为开发一种设备和工艺简单、成本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以甲基橙(MO)和结晶紫(CV)的混合溶液模拟染料废水,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捕收剂,对泡沫分离法处理混合染料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分步分离法,探讨了pH值、气体体积流量(G)、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装液量(V)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操作条件为:pH值8.0,气体体积流量200 mL/min,装液量500 mL,CTAB质量浓度50 mg/L,SDBS质量浓度为600 mg/L。所对应的MO的脱色率(R)为97.4%,富集比(β)为39.4;CV的脱色率为99.2%,富集比为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分离 印染废水 甲基橙(MO) 结晶紫(cv) 脱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三苯甲烷染料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藻酸钠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祥洪 杨季冬 +1 位作者 刘绍璞 胡小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3-607,共5页
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藻酸钠(SA)能与某些碱性三苯甲烷染料如乙基紫(EV)、结晶紫(CV)和甲基紫(MV)结合而使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当藻酸钠浓度为0.018~4.0 mg/L(EV-SA体系)、0.12~2.0 mg/L(CV-S... 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藻酸钠(SA)能与某些碱性三苯甲烷染料如乙基紫(EV)、结晶紫(CV)和甲基紫(MV)结合而使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当藻酸钠浓度为0.018~4.0 mg/L(EV-SA体系)、0.12~2.0 mg/L(CV-SA体系)、0.17~2.5 mg/L(MV-SA体系)时与散射强度呈直线关系,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不同体系,其检出限(3σ)在5.2~48.0μg/L之间。以最灵敏的乙基紫体系为例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选择性好。方法用于海带提取液中藻酸钠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钠 碱性三苯甲烷染料 共振瑞利散射 乙基紫(EV) 结晶紫(cv) 甲基紫(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中结晶紫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俊婷 李昕 +1 位作者 姚明娟 杨昌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2期58-60,共3页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对小分子染料结晶紫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晶紫结合到DNA上,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H值和离子强度对CV-DNA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显著,推测其作用力主要来源于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和β-...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对小分子染料结晶紫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晶紫结合到DNA上,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H值和离子强度对CV-DNA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显著,推测其作用力主要来源于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和β-环糊精(-βCD)均会明显影响两者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紫 DNA 同步荧光光谱 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剂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鱼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玉兰 谢远红 +1 位作者 王芳 王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7-450,共14页
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曾被广泛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在养殖过程中,仍存在非法使用鱼药的现象。为了防止受污染的产品在食物链中流通,事先实施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品安全保护措施。本文综述... 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曾被广泛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在养殖过程中,仍存在非法使用鱼药的现象。为了防止受污染的产品在食物链中流通,事先实施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品安全保护措施。本文综述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介绍了色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分析法及电化学传感器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前处理和验证结果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监测残留物提供新的思路。具体而言,基于大型仪器的方法检测限低,但固有的缺陷限制了其发展。随着新型纳米材料的发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分析法、电化学传感器必将成为评估水产品中鱼药残留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结晶紫 氯霉素 硝基呋喃类 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杂多酸盐对结晶紫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九忠 邱俊 杨昌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69,共4页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考察了酸性条件下,结晶紫(CV)与稀土杂多酸盐在水溶液中组装体系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稀土杂多酸盐的加入导致结晶紫吸收峰明显下降,在长波段有新的吸收峰形成;而二者结合形成的超分子体系荧光强度大大增强,表...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考察了酸性条件下,结晶紫(CV)与稀土杂多酸盐在水溶液中组装体系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稀土杂多酸盐的加入导致结晶紫吸收峰明显下降,在长波段有新的吸收峰形成;而二者结合形成的超分子体系荧光强度大大增强,表现出比结晶紫更强的发光活性。具有同样Keggin结构的4种稀土杂多阴离子与结晶紫的作用总体一致,稀土元素不同体系的光活性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实验证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存在会进一步增强体系的发光活性。三者协同作用,形成了更稳定的杂多阴离子———CV+-CTAB三元超分子体系,而-βCD的存在对稀土杂多酸盐与结晶紫的超分子体系稳定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紫 稀土杂多酸盐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体外生物被膜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长赓 周永辉 +3 位作者 杨艳北 郝美琪 陈俭清 李艳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5,38,共4页
通过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研究,为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结晶紫染色法(CV)、XTT分析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研究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生物被膜下活菌和死菌的分布情况... 通过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研究,为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结晶紫染色法(CV)、XTT分析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研究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生物被膜下活菌和死菌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并且对其生物被膜的干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结晶紫染色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XTT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滤过型净化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晓敏 王琚钢 +2 位作者 马智玲 严程明 陈吴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49-255,共7页
该文采用快速滤过型净化法(multi-plug filtration cleanup,m-PFC)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隐性结晶紫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前处理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高速离心,... 该文采用快速滤过型净化法(multi-plug filtration cleanup,m-PFC)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隐性结晶紫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前处理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高速离心,冷冻除脂后,将上清液直接注入m-PFC小柱净化,净化一步完成,试剂用量少,净化过程直接吸附杂质,无需活化淋洗洗脱,无需浓缩,单个样品净化时间小于1 min。结果表明,4种物质的线性范围在0.1~6.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5μg/kg,定量限为0.2μg/kg。在0.5、1、2、10μg/kg这4个添加水平下,方法平均回收率均在71.1%~8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4%。与传统前处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灵敏度高等优点。该研究为孔雀石绿及其结晶紫在水产品中的残留测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可为建立更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滤过型净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水产品 孔雀石绿 隐性孔雀石绿 结晶紫 隐性结晶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晓琴 付军权 +2 位作者 崔廷婷 冯月君 杨昌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1期5040-5043,共4页
[目的]研究开发用于现场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试纸条。[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过利用不同的样品垫及反应模式进行试验,研制出适合于现场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 [目的]研究开发用于现场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试纸条。[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过利用不同的样品垫及反应模式进行试验,研制出适合于现场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试纸条。[结果]该试纸条对孔雀石绿、隐性孔雀石绿、结晶紫、隐性结晶紫的检测限均为2μg/L,检测所需时间约10 min。[结论]该试纸条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灵敏度高,试验结果一目了然,可作为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在水产品中残留检测的有效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结晶紫 代谢物 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叠加共振光散射光谱技术测定酒石酸泰乐菌素含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莉 刘毅 +2 位作者 袁嘉怡 储文 马卫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72-2878,共7页
探讨了酒石酸泰乐菌素与阳离子染料结晶紫在pH 2.4的Clark-Lubs缓冲溶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图谱,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共振光散射技术(DWRLS)测定酒石酸泰乐菌素含量的新方法。实验研究发现,该体系在325 nm和491 nm处产生了两个强... 探讨了酒石酸泰乐菌素与阳离子染料结晶紫在pH 2.4的Clark-Lubs缓冲溶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图谱,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共振光散射技术(DWRLS)测定酒石酸泰乐菌素含量的新方法。实验研究发现,该体系在325 nm和491 nm处产生了两个强烈的特征散射峰。在波长325 nm处,酒石酸泰乐菌素在0.04~0.24 mg·L^(-1)内的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差值(ΔI_(RLS))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_(RLS)=19606C-787.4,相关系数R=0.9994,检出限为0.0059mg·L^(-1);在波长491 nm处,酒石酸泰乐菌素在0.04~0.24 mg·L^(-1)内的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差值(ΔI)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_(RLS)=13006C-449.07,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055mg·L^(-1)。当采用双波长叠加共振光散射技术(DWRLS)测定时,酒石酸泰乐菌素在0.04~0.24 mg·L^(-1)内的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差值(ΔI_(RLS))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_(RLS)=32613C-1236.5,相关系数R=0.9998,其检出限为0.0028mg·L^(-1),是单波长检测法的2倍。所拟方法具备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成功地应用于酒石酸泰乐菌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泰乐菌素 结晶紫(cv) 双波长叠加共振光散射技术(DWRLS) 超分子聚集体 电荷转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的CdTe荧光探针定量分析结晶紫及机理探讨
17
作者 严梅敏 李丽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257,共6页
在稳定剂巯基乙酸(TGA)和修饰剂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存在下,获得的2-Hp-β-CDCdTe量子点具有高的荧光强度、水溶性和光稳定性,以及对结晶紫(CV)的良好包含能力。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TEM图谱,研究了2-Hp-β-CDC... 在稳定剂巯基乙酸(TGA)和修饰剂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存在下,获得的2-Hp-β-CDCdTe量子点具有高的荧光强度、水溶性和光稳定性,以及对结晶紫(CV)的良好包含能力。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TEM图谱,研究了2-Hp-β-CDCdTe量子点与CV的相互作用情况。通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用,显著降低了供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促使量子点与结晶紫发生能量转移,且量子点的荧光光谱与CV的吸收光谱有效重叠,据此建立了量子点与CV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并用于CV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pH 8.0的Tris-HCl缓冲液中,当存在CTAB时,CV能对2-Hp-β-CDCdTe量子点的荧光峰发生猝灭,且CV浓度在1.0×10^-7~1.0×10^-5 mol/L范围内与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变化(ΔF)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52),检出限为1.74×10^-8 mol/L,平均回收率为99.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 CDTE量子点 结晶紫 荧光分析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