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LAYED POLYMER CROSSLINKING USED FOS PROFILE CONTROL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1
《China Oil & Gas》 CAS 1997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PROFILE control POLYMER DELAY crosslinkING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反应型全比例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2
作者 胡成生 蔡祥 许龙 《市政技术》 2024年第7期226-231,共6页
针对常规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时工序繁杂的问题,采用再生AC-20C矿料级配制备了水反应型全比例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和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并对比了3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反应型全比例冷再生沥青... 针对常规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时工序繁杂的问题,采用再生AC-20C矿料级配制备了水反应型全比例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和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并对比了3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反应型全比例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优于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接近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反应型全比例冷再生沥青混合料7 d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动稳定度分别可达9.52 kN、4 228次/mm,其水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疲劳耐久性能均满足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对热拌沥青混凝土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型稀释剂与固化剂的交联络合反应会持续进行,水反应型全比例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也会持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反应型 全比例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交联络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重氮-2-苯乙酸)-1,4-丁二醇酯交联剂的合成及在聚己内酯交联中的应用
3
作者 郭欣怡 朱光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重氮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放出氮气生成卡宾结构,这种高活性的卡宾可以与低表面能的聚己内酯材料进行交联反应,得到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交联聚己内酯材料。文中成功合成了一种重氮型交联剂——二(2-重氮-2-苯乙酸)-1,4-丁二醇酯,并优... 重氮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放出氮气生成卡宾结构,这种高活性的卡宾可以与低表面能的聚己内酯材料进行交联反应,得到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交联聚己内酯材料。文中成功合成了一种重氮型交联剂——二(2-重氮-2-苯乙酸)-1,4-丁二醇酯,并优化了该交联剂的合成条件,使其产率可达92.8%。将二(2-重氮-2-苯乙酸)-1,4-丁二醇酯交联剂加入聚己内酯(PCL)中,成功实现了PCL的交联。当二(2-重氮-2-苯乙酸)-1,4-丁二醇酯添加量为PCL质量的20%时,测得凝胶含量为61.1%,得到的交联PCL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其形状恢复率大于95%、形状固定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氮化合物 聚己内酯 交联反应 形状记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交联对静电纺丝葡聚糖/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任玉朋 瞿子翔 +2 位作者 罗仕园 安建辉 邓伶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101,共7页
该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葡聚糖/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并在60℃、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交联,分析交联后纳米纤维微观形态和宏观特性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美拉德反应交联对纳米纤维形态无显著影响。红外光谱... 该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葡聚糖/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并在60℃、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交联,分析交联后纳米纤维微观形态和宏观特性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美拉德反应交联对纳米纤维形态无显著影响。红外光谱变化证明了美拉德反应交联的发生,热性能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到交联后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呈有序向无序转变的趋势。水接触角测试表明交联使纳米纤维疏水性得到提升。拉伸测试的结果表明,交联使纳米纤维的弹性模量显著增加,而对其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无显著影响。水蒸气渗透率试验的结果表明,交联使纳米纤维的水蒸气阻隔性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美拉德反应后,葡聚糖/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的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并有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交联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水性CA PVA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
5
作者 张佳鹏 王琰 +3 位作者 姚菊明 JIRI Militky DANA Kremenakova 祝国成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为制备可降解、高比表面积、吸附效率高的吸附膜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一种醋酸纤维素(CA)聚乙烯醇(PVA)复合纳米纤维膜。用可降解的CA为原料制备CA纳米纤维膜;为提高CA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与PVA共混纺丝,制备了CA PVA复合纳米纤... 为制备可降解、高比表面积、吸附效率高的吸附膜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一种醋酸纤维素(CA)聚乙烯醇(PVA)复合纳米纤维膜。用可降解的CA为原料制备CA纳米纤维膜;为提高CA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与PVA共混纺丝,制备了CA PVA复合纳米纤维膜;为改善膜的耐水性能,采用戊二醛(GA)蒸汽交联法对CA PVA纳米纤维膜进行交联改性处理,而后对CA PVA纳米纤维膜的表观形貌、耐水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发现:CA与PVA共混后仍具有良好的可纺性;CA PVA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经GA交联后逐渐致密化;改性后的CA PVA纳米纤维膜在水中24 h后质量损失率由改性前的70.76%下降到7.28%;耐水性能随温度和pH值的增加而降低,在25~35℃、pH值为5的条件下,膜的质量损失率最低,为5%左右;断裂强度由0.76 MPa提高到1.51 MPa,断裂伸长率由6.31%提高到8.03%;对Cu 2+的吸附在2 h后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达到89.52 mg g,说明改性后的CA PVA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及力学性能,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良好效果,为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纳米纤维膜 戊二醛 交联 缩醛反应 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甲醛与木材的交联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方桂珍 李坚 +1 位作者 刘一星 刘健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2-258,共7页
为了研究木材压密化处理过程中交联试剂与木材的作用机理,以大青杨木材为试样,分离制得综纤维素、纤维素、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并分别与三聚氰胺-甲醛反应,测定了不同化学组分与交联剂作用的活性顺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木材压密化处理过程中交联试剂与木材的作用机理,以大青杨木材为试样,分离制得综纤维素、纤维素、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并分别与三聚氰胺-甲醛反应,测定了不同化学组分与交联剂作用的活性顺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甲醛与大青杨木材细胞壁组分的反应活性顺序为:木质素>半纤维素>综纤维素>α-纤维素>纤维素。还采用红外光谱(IR)对交联作用前后的综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而定性确定了交联化处理木材的主要官能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反应 三聚氰胺 甲醛 纤维素 木质素 木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酚醛树脂冻胶反应进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7
作者 由庆 周伟 +3 位作者 王业飞 赵福麟 姬承伟 范赛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0-264,共5页
本文研究的冻胶由疏水缔合聚合物HAP与酚醛树脂YG103交联而成。用流体流动行为指数n和零剪切黏度η0表征酚醛树脂冻胶成冻过程的流变行为,其交联过程分为诱导期、增长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证实了冻胶的形成既有化学交联又有明显的物理交... 本文研究的冻胶由疏水缔合聚合物HAP与酚醛树脂YG103交联而成。用流体流动行为指数n和零剪切黏度η0表征酚醛树脂冻胶成冻过程的流变行为,其交联过程分为诱导期、增长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证实了冻胶的形成既有化学交联又有明显的物理交联。研究了HAP与YG103加量、温度、矿化度、pH值对冻胶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的影响。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分别用目测代码评价方法和突破真空度法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HAP和YG103浓度越大、温度越高、矿化度越高,成冻时间越短,冻胶强度越高。无机盐对成冻体系的影响大小为:CaC l2〉MgC l2〉NaC l,当成冻体系的pH值在9~10时,成冻时间最短。为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的深部液流转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酚醛树脂冻胶 交联反应过程 冻胶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对天然橡胶交联反应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徐文总 马德柱 梁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86-1188,共3页
Common zinc oxide and nano-zinc oxide were used to composite natural rubber separately. Their vulcanization profiles and TGA curves showed the composite of natural rubber with nano-znic oxide possessed higher effectiv... Common zinc oxide and nano-zinc oxide were used to composite natural rubber separately. Their vulcanization profiles and TGA curves showed the composite of natural rubber with nano-znic oxide possessed higher effective crosslinking ratio, then, the improved thermal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纳米氧化锌 天然橡胶 热稳定性 交联反应 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与CMC-Na改性鸡蛋清蛋白溶胶-凝胶性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徐保立 李斌 +5 位作者 朱波 夏莹 范劲松 郑晓东 蔡杰 马美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5,共6页
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离子型多糖羧甲基纤维素(CMC)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分别溶于蛋清中,冷冻干燥后,将得到的样品置于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中干热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质构分析、色度分析、SDS-PAGE、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 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离子型多糖羧甲基纤维素(CMC)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分别溶于蛋清中,冷冻干燥后,将得到的样品置于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中干热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质构分析、色度分析、SDS-PAGE、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鸡蛋清蛋白与CMC及CMC-Na交联改性后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d时,各样品的凝胶强度显著增大,凝胶的微观网络更为均匀致密,蛋清粉中的小分子质量蛋白质减少。证明适度的反应可增强蛋清粉的凝胶强度,但随时间延长,过度反应则会造成分子质量过大、溶解度下降,色泽显著加深。起泡性的分析表明:各反应2d后样品的起泡性均明显增强,其中以60℃,添加0.25%的CMC和CMC-Na的起泡力最强,分别增大了0.6倍和0.5倍,泡沫稳定性亦明显增强。证明在此反应条件下,可获得同时兼顾较高凝胶性和较高起泡性的新型蛋白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蛋白 羧甲基纤维素 交联反应 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剪切特性及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田根林 鞠岩 +2 位作者 孙广煜 雷巧会 刘玉章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7年第4期19-24,共6页
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剪切和剪切后再交联的特性及其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规律。用机械剪切、在孔隙介质中流动剪切和段塞渗流三种实验方法,用UV-300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出口样品,用付里叶变换红外FT-IR漫反射技术分析模型中滞... 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剪切和剪切后再交联的特性及其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规律。用机械剪切、在孔隙介质中流动剪切和段塞渗流三种实验方法,用UV-300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出口样品,用付里叶变换红外FT-IR漫反射技术分析模型中滞留的聚合物分布。结果表明:未交联的交联聚合物体系在地层条件下和经岩心剪切后都能交联增粘,剪切粘度损失可达75%以上,停止剪切后在60℃下静置,粘度在当天即开始回升,3~4天升到最大值,尔后逐渐下降;交联聚合物受机械剪切,粘度可降到原值的0.07%,但停止剪切后2~4天可恢复到85%,最大约90%;交联聚合物注入岩心后再水驱,由于水窜流,驱出聚合物量只有30%左右,滞留的聚合物在岩心各段均有分布,而入口处的滞留量明显高于其它部位。因此,交联聚合物有较好的抗剪切性,现场应用时具有调剖和驱油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反应 剪切降粘 聚合物驱油 渗流规律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驱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田根林 鞠岩 +2 位作者 孙广煜 雷巧会 刘玉章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7年第2期8-11,共4页
该文用微观和宏观两种渗流实验方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的驱油机理,认为交联聚合物不但有调剖作用,同时还具有驱油作用。交联聚合物可明显改善油藏高含水期水驱油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在注水时,以适当的主段塞和副段塞组合可获得较... 该文用微观和宏观两种渗流实验方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的驱油机理,认为交联聚合物不但有调剖作用,同时还具有驱油作用。交联聚合物可明显改善油藏高含水期水驱油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在注水时,以适当的主段塞和副段塞组合可获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在该实验条件下,推荐段塞组合为:主段塞0.2PV,不加清水隔离段塞,副段塞0.05~0.1PV。实验采用此段塞组合可提高采收率20%~26%。含水率下降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反应 驱油效率 聚合驱油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对交联聚合物成胶效果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卢祥国 苏延昌 孙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研究了3种交联聚合物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性能,实验温度45℃。在实验容器中,Al3+交联体系配制后60天内黏度变化较小,是一种CDG;Cr3+交联体系15天达到最高黏度2.3 Pa.s,是缓慢交联的弱凝胶;无机有机复合交联体系15天黏度1.8 Pa.s,45... 研究了3种交联聚合物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性能,实验温度45℃。在实验容器中,Al3+交联体系配制后60天内黏度变化较小,是一种CDG;Cr3+交联体系15天达到最高黏度2.3 Pa.s,是缓慢交联的弱凝胶;无机有机复合交联体系15天黏度1.8 Pa.s,45天达到最高黏度80 Pa.s,是延迟交联的强凝胶。人造非均质岩心模拟大庆主力油层,平均渗透率0.8μm2,长30 cm。以聚合物溶液为对照,按水—凝胶—水—凝胶—候凝20天—水的顺序驱替,由驱替过程中入口和中间点压力与注入量关系判断,Al3+体系进入岩心并通过分子内交联成胶,Cr3+体系在进入岩心前已发生交联并在端面造成堵塞;进入岩心的复合交联体系基本上不成胶。引证了文献发表的大庆油田铬凝胶调驱的有关数据。讨论了储层孔隙结构、渗透率-孔隙半径中值关系曲线及聚合物分子线团半径。认为在孔隙介质中由于孔隙壁造成的“笼”效应,聚合物的分子间交联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图7表3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凝胶 交联反应 成胶 多孔介质 孔隙结构 注入性 驱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乳液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建宗 程时远 徐祖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7-31,共5页
研究了含羟甲基丙烯酰胺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膜交联后的溶胀度、自交联反应。结果表明,交联共聚物的溶胀度随羟甲基丙烯酰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共聚物在受热过程中,活性基团之间发生交联反应,产生网状结构。并求得了交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交联 乳液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羧酸与木材酯化反应特征和交联反应参数 被引量:7
14
作者 方桂珍 李坚 +2 位作者 孔漫 上源澈 古野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3-98,共6页
本研究采用以多元羧酸类化合物为酯化剂,以无机盐为催化剂的交联体系。这一体系是新型的、水溶的、无毒害、无污染、木材交联反应未采用过的非甲醛系试剂交联体系。本文采用FTIR和CP/MAS13CNMR的光谱法确定了多元羧酸... 本研究采用以多元羧酸类化合物为酯化剂,以无机盐为催化剂的交联体系。这一体系是新型的、水溶的、无毒害、无污染、木材交联反应未采用过的非甲醛系试剂交联体系。本文采用FTIR和CP/MAS13CNMR的光谱法确定了多元羧酸类化合物与木材交联反应产物的形成特征和交联反应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羧酸类 交联反应 酯化度 羰基比 木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E交联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谋道 张邦华 +3 位作者 周庆业 郑俊文 陈俊杰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11-314,共4页
在PVC/PE共混体系中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能产生PVC-CO-PE共聚物,这种共聚物在共混物中可起到增容剂的作用。通过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PVC/PE交联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发现引发剂、交联剂、稳定剂和增塑剂等... 在PVC/PE共混体系中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能产生PVC-CO-PE共聚物,这种共聚物在共混物中可起到增容剂的作用。通过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PVC/PE交联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发现引发剂、交联剂、稳定剂和增塑剂等对共混物中的交联反应均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物 交联反应 动态力学分析 PVE 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结构对微凝胶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孔柏岭 韩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74,共4页
和聚合物驱技术相比 ,微凝胶驱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 (HPAM )的用量 ,提高HPAM溶液的耐温抗盐能力 ,解决污水配制HPAM溶液的问题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水解度、高相对分子质量的HPAM能够提高微凝胶体系的... 和聚合物驱技术相比 ,微凝胶驱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 (HPAM )的用量 ,提高HPAM溶液的耐温抗盐能力 ,解决污水配制HPAM溶液的问题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水解度、高相对分子质量的HPAM能够提高微凝胶体系的成胶能力 ,其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成胶时间越短 ,成胶黏度越大 ,临界成胶浓度越低。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从5× 10 6提高到 2 0× 10 6时 ,成胶时间从 3 8d缩短到 4d ,成胶黏度从 2 3 .7mPa·s增加到 168mPa·s ,临界成胶浓度从 40 0mg/L下降到 15 0mg/L ;相对分子质量为 15× 10 6时 ,HPAM的水解度从2 5 %下降到 13 % ,成胶时间从 8d缩短到 4d ,成胶黏度从 2 1.1mPa·s增加到 5 2 .6mPa·s ,临界成胶浓度从 2 0 0mg/L下降到15 0mg/L。HPAM分子链上参加反应的基团是酰胺基团 ,交联反应主要在HPAM分子间进行 ,HPAM分子链收缩有利于分子间发生交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分子结构 微凝胶体系 性能 微凝胶驱 石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硼交联HPG压裂液超低温破胶剂室内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馥 阎醒 +1 位作者 钟林 谭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74-76,共3页
对埋藏浅,油层温度低的油藏进行压裂改造,需解决压裂液低温破胶水化的问题。采用活化剂来提高过硫酸铵(APS),酶,胶囊破胶剂的低温破胶能力。通过对有机硼交联的羟丙基瓜胶(HPG)压裂液低温下破胶后粘度损失率的测定,筛选... 对埋藏浅,油层温度低的油藏进行压裂改造,需解决压裂液低温破胶水化的问题。采用活化剂来提高过硫酸铵(APS),酶,胶囊破胶剂的低温破胶能力。通过对有机硼交联的羟丙基瓜胶(HPG)压裂液低温下破胶后粘度损失率的测定,筛选出用于50℃下的APS/活化剂破胶系统及胶囊破胶剂。结果表明:在APS/活化剂破胶系统的作用下,采用有机硼作交联剂的HPG压裂液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能彻底破胶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交联 破胶剂 有机硼 HPG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羧酸与木材酯化反应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ESCA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方桂珍 李坚 苏润洲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26,共3页
采用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了多元羧酸与木材交联反应过程中主要组分的化学结构变化。ESCA波谱表明:产物中C1(烷基碳)和C4(羧基和酯基碳)增加,C2(羟基碳)减少;O1(羧基和酯基氧的比率)增加,O3(羟基... 采用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了多元羧酸与木材交联反应过程中主要组分的化学结构变化。ESCA波谱表明:产物中C1(烷基碳)和C4(羧基和酯基碳)增加,C2(羟基碳)减少;O1(羧基和酯基氧的比率)增加,O3(羟基氧的比率)减少。从而证实:在催化剂作用下,提高反应温度,木材的化学组分能与多元羧酸化合物——1,2,3,4-丁烷基四甲酸发生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羧酸 酯化反应 交联反应 ESCA 木材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水分散体交联剂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庆思 朱晓丽 +4 位作者 李俊英 李鹏 张江华 李宝海 高彦慧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23-1126,共4页
用二乙醇胺(DEA)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含酮羰基的双羟基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作为聚氨酯水分散体的交联剂,用红外光谱法跟踪监测了反应的进程,确定合成条件为n(DEA)∶n(DAAM)=1∶101,80℃保温8h。红外光谱... 用二乙醇胺(DEA)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含酮羰基的双羟基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作为聚氨酯水分散体的交联剂,用红外光谱法跟踪监测了反应的进程,确定合成条件为n(DEA)∶n(DAAM)=1∶101,80℃保温8h。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液相色谱质谱测定了交联剂的分子量;并对成膜时的酮肼交联反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酮肼交联反应在酸性及含挥发性碱(如三乙胺)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在含有非挥发性碱(如氢氧化钠)的系统中则难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水分散体交联剂 MICHAEL加成反应 酮肼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二醛与蛋白质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临生 张淑娟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12,共5页
戊二醛与蛋白质的反应是二级反应,介质pH值对其反应的速度及产物有明显影响,戊二醛与蛋白质中的伯胺基可形成环状吡啶结构,这是共价交联蛋白质耐水解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戊二醛 蛋白质 吡啶 反应机理 鞣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