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for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1
作者 YANG Bo SHINOHARA Naoki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The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for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are a crucial field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ector,where various countries are competing in i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rveys th... The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for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are a crucial field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ector,where various countries are competing in i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rveys the research experiments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related to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 and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worldwide.The objective is to assess the progress and current state of this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determine the necessary focus for developing high-power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and provide clarity on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Finally,a distributed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plan that is immediately feasible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icrowave transmitter phased array rectenna arr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评估方法的垃圾中转站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海静 任翀 +6 位作者 申浩欣 彭超月 王艳锋 刘德新 王玉龙 马清霞 马建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2-974,共13页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指数(NIRI)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Ni、Cu、Pb、Cr、Zn、Cd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3.08、26.63、24.08、44.64、97.68、0.32 mg·kg^(−1).NIP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各垃圾中转站总体上为重金属中度污染区;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研究区10个垃圾中转站均处于安全无污染的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污染风险.IN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3%占比的垃圾中转站污染程度为未污染至中度污染;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不仅其评价污染等级远高于中国潮土背景值,且各垃圾站受污风险程度排序与NIPI评估结果完全相反.R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个垃圾站为中度生态风险,4个为强生态风险;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11个垃圾站均为轻微生态风险.NIRI评价结果显示与RI相似,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研究区各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程度严重,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所有样点的NIRI均低于30,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综合上述评价结果表明,INI不适合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RI和NIRI评估结果排序基本一致,五福路、刘寺、五顷四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高,晋安路、吹古台、铁南新村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低,表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风险筛选值均适用于这两种评价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垃圾中转站 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HA-RVA法的黔中喀斯特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3
作者 杨梅 贺中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2,共12页
以贵州省黔中喀斯特流域乌江上游干流三岔河龙场桥站为研究站点,采用IHA-RVA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对水电梯级开发条件下龙场桥站1979—2020年水文情势变化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双累积曲线法分析降雨和人类活动对龙场桥站径流量变化的... 以贵州省黔中喀斯特流域乌江上游干流三岔河龙场桥站为研究站点,采用IHA-RVA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对水电梯级开发条件下龙场桥站1979—2020年水文情势变化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双累积曲线法分析降雨和人类活动对龙场桥站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场桥站年均径流量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32个生态水文指标中,5个为高度改变,3个为中度改变,24个为低度改变,整体水文改变度为40.51%,属于中度改变;随着流域梯级开发的不断推进,下游龙场桥站径流量降幅逐渐增加,人类活动导致龙场桥站年均径流量降低,降雨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人类活动的影响;1985年以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的增加,林地、草地、灌木、水域等地类面积的减少,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截流作用不强,但因耕地面积增加导致的农业用水需求增长可能是龙场桥站径流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龙场桥站上游梯级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及调度对下游水文情势产生了影响,增加了流域两岸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不利于流域两岸生物多样性的维续。研究结果可为梯级开发条件下黔中喀斯特流域水文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文改变度 土地利用转移 乌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双槽钢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研究
4
作者 马辉 张如一 +2 位作者 赵艳丽 王博 谢钟辉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3-791,共9页
为研究地铁车站双槽钢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对该类转换梁进行了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获得了该类转换梁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和钢材的应变发展规律,研究了剪跨比和配钢率对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转换梁试... 为研究地铁车站双槽钢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对该类转换梁进行了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获得了该类转换梁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和钢材的应变发展规律,研究了剪跨比和配钢率对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转换梁试件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主要呈现剪切破环形态,其受剪承载力主要由型钢腹板、箍筋及混凝土承担;增大型钢配钢率对增强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是有利的。结合该类转换梁的受剪破坏特征,分别提出基于拉-压杆模型和叠加原理的转换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表明2种方法均可以有效预测转换梁的抗剪承载能力,其结果可为该转换梁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双槽钢 型钢混凝土 转换梁 抗剪承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人月球科研站光照模拟技术及建筑应用探索
5
作者 史立刚 毕霄彤 刘嘉鸥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5,共6页
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推进,我国在月球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驻人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已成为关键基础设施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现有的月球光照研究与关键技术,分析了多种科研站方案类型,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和光照模拟技术,基于类... 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推进,我国在月球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驻人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已成为关键基础设施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现有的月球光照研究与关键技术,分析了多种科研站方案类型,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和光照模拟技术,基于类比迁移理论提出光照模拟融入驻人月球科研站设计的技术路线并进行初步应用,选取典型建筑形态开展光照模拟分析,量化建筑表面光照分布特性并生成可视化结果。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为完善月球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可能的参考。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技术路线,结合实际需求,推动驻人月球科研站在极端环境下的建筑设计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科研站 月球光照 技术路线 建筑设计 类比迁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运输模式下的地铁物流中转站选址研究
6
作者 陶思宇 裴娆 +1 位作者 邓雨平 罗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4,共10页
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土地资源紧张等现象导致城市物流需求不断增加。为缓解传统运输方式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的问题,合理降低城市物流运输成本,基于传统城市物流配送网路,提出地铁与传统运输方式联合运... 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土地资源紧张等现象导致城市物流需求不断增加。为缓解传统运输方式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的问题,合理降低城市物流运输成本,基于传统城市物流配送网路,提出地铁与传统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新型城市物流配送模式。以地铁运输总成本和公路运输总成本之和最小化为目标,构建联合运输模式下的地铁物流中转站选址模型,同时设计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对选址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成都地铁网络为背景,分析服务范围对地铁物流中转站选址方案的影响及算法求解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公路运输,联合运输模式总成本降低约26.8%,算法灵敏度误差未超过1%,利用本研究提出的联合运输模式进行城市物流活动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运输模式 地铁物流中转站 物流配送 选址问题 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网络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
7
作者 徐宁 耿在明 +5 位作者 陈致远 杨杰 成传诗 陈伟东 何强锋 邓键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73,共12页
【目的】针对水电机组实际运行中故障数据少、不同机组间故障信号不符合同分布假设而导致模型训练困难、现有诊断模型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迁移学习策略与CNN-BIGRU-attention网络(TCBA)的故障诊断方法。【方法】以转子试验... 【目的】针对水电机组实际运行中故障数据少、不同机组间故障信号不符合同分布假设而导致模型训练困难、现有诊断模型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迁移学习策略与CNN-BIGRU-attention网络(TCBA)的故障诊断方法。【方法】以转子试验台数据为源域,真实水电机组振动数据为目标域数据。首先,组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双向门控单元(BIGRU)与注意力单元,构建CNN-BIGRU-attention诊断模型,然后利用源域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将模型的参数迁移至目标领域的故障诊断模型中,迁移过程中将低层网络冻结,并通过部分目标域数据对高层网络进行微调,最终得到适应目标设备的故障诊断模型。为验证所述方法的有效性,通过转子试验台数据集与真实水电机组故障数据的迁移试验对比所述模型与传统深度学习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训练速度以及所需样本量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与传统训练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并有效降低训练所需样本量。在小样本下对实际水电站故障样本数据故障状态的识别率可达99.02%,相比传统方法提升约3.00%。【结论】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故障状态识别能力,为解决数据有限情况下的水电机组故障识别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水电机组 振动信号 故障诊断 迁移学习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熵的地铁换乘导向标识效用评价模型
8
作者 钟佳露 方勇 +2 位作者 魏万旭 胡华 万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1-217,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地铁换乘站导向标识的效用,解决导向标识设置混乱、信息过载和认知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熵的地铁换乘导向标识效用评价方法。[方法]分析了地铁换乘站导向标识目前存在的问题,定义了地铁换乘导向标识的效用。通过... [目的]为了提高地铁换乘站导向标识的效用,解决导向标识设置混乱、信息过载和认知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熵的地铁换乘导向标识效用评价方法。[方法]分析了地铁换乘站导向标识目前存在的问题,定义了地铁换乘导向标识的效用。通过分析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视觉特征,解析了乘客视觉认知与导向标识之间的机理关系。建立了基于熵理论的乘客视觉熵评价模型和效用量化方法。通过换乘过程导向标识认知试验,利用AOI(兴趣区)法,研究了照度、颜色对比度、标识尺寸、标识高度、标识间距等因素对导向标识效用的影响。[结果及结论]颜色对比度越高,导向标识的效用越好;过高或过低的照度及标识高度、过大或过小的标识尺寸及标识间距均会影响导向标识的效用,设计参数需控制在阈值范围内。照度应控制在75~125 lx,标识尺寸应控制在30 cm×40 cm至40 cm×50 cm范围内,标识高度应控制在1.5~2.5 m,标识间距应该控制在15~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换乘站 导向标识 视觉熵 效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用泡沫铜冷凝除湿芯体热质传递性能研究
9
作者 周汉涛 张良 +1 位作者 李昊玥 方启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5,共9页
为满足空间站高效换热与紧凑轻量化的要求,研发了一种以斯特林制冷机驱动的泡沫铜高效冷凝除湿系统,实验研究了其热质传递特性,实验条件设定为:空气入口温度20~30℃、相对湿度50%~80%、冷板温度8~13℃,入口风速0.4~1.4 m/s。结果表明:... 为满足空间站高效换热与紧凑轻量化的要求,研发了一种以斯特林制冷机驱动的泡沫铜高效冷凝除湿系统,实验研究了其热质传递特性,实验条件设定为:空气入口温度20~30℃、相对湿度50%~80%、冷板温度8~13℃,入口风速0.4~1.4 m/s。结果表明:空气入口温度与传热系数、传质系数的增加呈正相关性,当空气入口温度从20℃升至30℃时,传热系数提高10.5%,传质系数提高57.1%;空气入口相对湿度的变化对传热与传质系数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即传热系数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下降,降低了31.6%,反之,传质系数则呈上升趋势,增加了11.4%。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降低冷板温度能够有效提升换热量,但这同时也会导致冷凝水积累从而降低传热传质的效率,因此选取适宜的冷板温度至关重要。换热量与热质传递效率随着入口风速的提升而显著增强,但不断提高风速会导致系统能耗增加,在追求高效换热的同时,也需要权衡系统能耗。基于丰富实验数据,借助回归分析优化了传热模型,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标准偏差为8.21%,最大偏差为19.76%,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金属 冷凝除湿 传热传质 强制对流 空间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thfinder的“十字形”地铁换乘站安全疏散模拟优化研究
10
作者 张野 阎卫东 +2 位作者 贾世龙 吴冬 张瑞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0,共8页
评估“十字形”地铁换乘站人员疏散性能,识别车站疏散瓶颈位置,提出车站疏散优化方案。以某十字形地铁换乘站为例,利用Pathfinder仿真软件对车站整体疏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与分析,评估该车站的人员疏散通过能力,分析站台层、站厅层以及... 评估“十字形”地铁换乘站人员疏散性能,识别车站疏散瓶颈位置,提出车站疏散优化方案。以某十字形地铁换乘站为例,利用Pathfinder仿真软件对车站整体疏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与分析,评估该车站的人员疏散通过能力,分析站台层、站厅层以及安全出口等部位的乘客流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地铁站的疏散时间为381s,超过最佳逃生时间360 s,疏散能力不足;找出影响疏散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设计、增加引导等疏散策略,优化后总疏散时间为333s。实施优化策略能够为乘客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疏散通道,提升车站的应急响应能力,疏散效果明显改善,符合规范要求,从而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形 地铁换乘站 PATHFINDER 乘客流动特征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换乘站火灾排烟及疏散路径研究
11
作者 雷斌 杜依潼 +6 位作者 寻天祥 卢剑鸿 刘伟 李微 雷东波 罗林林 李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48,共9页
为研究地铁换乘站火灾排烟及人员疏散路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铁火灾和疏散模型,选取西安市小寨地铁换乘站作为研究对象,模拟站台层火灾烟气移动,探讨不同工况下的烟气扩散和行人疏散,并对通风排烟系统和疏散路径进行优化。研究结... 为研究地铁换乘站火灾排烟及人员疏散路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铁火灾和疏散模型,选取西安市小寨地铁换乘站作为研究对象,模拟站台层火灾烟气移动,探讨不同工况下的烟气扩散和行人疏散,并对通风排烟系统和疏散路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排烟口高度和防烟分区划分,以及设置最优疏散路径,可将地铁火灾时的疏散效率提升5.9%。即合理的通风排烟措施可有效降低火灾温度和CO体积分数,提高安全指数。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地铁换乘站应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换乘站 火灾烟气 疏散安全 疏散路径 排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色觉异常人群的地铁站换乘引导标识色彩无障碍设计研究
12
作者 周佳毅 方勇 +2 位作者 魏万旭 胡华 郝妍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8-253,共6页
【目的】色觉异常人群相比色觉正常人群在地铁站换乘寻路时存在对引导标识色彩信息辨识困难的问题,为提升色觉异常人群在地铁站的换乘寻路效率,需对地铁站换乘引导标识进行色觉视认障碍分析。【方法】通过利用色觉模拟器和TobiiProGlass... 【目的】色觉异常人群相比色觉正常人群在地铁站换乘寻路时存在对引导标识色彩信息辨识困难的问题,为提升色觉异常人群在地铁站的换乘寻路效率,需对地铁站换乘引导标识进行色觉视认障碍分析。【方法】通过利用色觉模拟器和TobiiProGlasses3眼动仪,开展色觉异常者在地铁站换乘寻路的视认试试验,总结换乘引导标识存在的色觉视认障碍问题;依据地铁站引导标识设计规范并结合眼动试验试验提出了调整引导标识环境照度水平、相邻线路色块图形形状及相邻线路字体粗细3种地铁站换乘引导标识色彩无障碍设计方案;以视认时间对比度为指标,结合不同方案下的指标水平提出了地铁站换乘引导标识色彩无障碍设计标准。【结果及结论】通过生成多个地铁站换乘引导标识色彩无障碍设计比选方案得出在换乘引导标识环境照度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将相邻线路色块图形调整为右边三角形,左边字体调整为粗体时,地铁站换乘引导标识的色彩信息视认性为最佳,相比调整单个设计元素视认时间对比度提升了1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换乘引导标识 色觉异常 视认时间对比度 无障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形地铁换乘站深大基坑施工力学响应数值研究与现场实测
13
作者 王圣涛 李然 +2 位作者 申志军 邓能伟 邓稀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6-145,155,共11页
“T”形换乘枢纽车站深大基坑与单个地铁车站中型基坑存在空间结构明显差异,其力学转换复杂导致安全问题突出。目前,缺乏相关研究基础与施工经验,故亟需深入分析“T”形车站深大基坑的施工力学响应规律并进行安全风险控制。基于合肥地铁... “T”形换乘枢纽车站深大基坑与单个地铁车站中型基坑存在空间结构明显差异,其力学转换复杂导致安全问题突出。目前,缺乏相关研究基础与施工经验,故亟需深入分析“T”形车站深大基坑的施工力学响应规律并进行安全风险控制。基于合肥地铁3号线与5号线换乘的“T”形枢纽站工程实践,阐述其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借助数值模拟探究基坑施工力学行为的渐近性演化规律,并通过实地监测获取地表沉降、桩体侧移和钢支撑轴力等变形受力数据,以揭示换乘节点施工风险及不同位置力学响应差异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基坑开挖支护的相应工程建议。研究表明,仿真研究与现场实测均由于挖深最大且缺乏约束,车站基坑换乘节点处地表沉降及桩体侧移比其他部位高20%~30%,应加固周边土体并加强支护;因端头井基坑尺寸较小,其地层变形较标准段低15%~20%;基坑标准段钢支撑除倒数第2道外,其余钢支撑轴力低于设计值的60%,钢支撑间距及直径可进一步优化,较深基坑的设计参数应高于较浅基坑;实测地表沉降和侧移峰值均低于控制值30 mm,钢支撑轴力也远低于控制值1800 kN,表明“T”形换乘车站基坑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换乘车站 深大基坑 地表沉降 桩体位移 现场实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火车站地下换乘大厅安检设施对疏散安全的影响
14
作者 胡成 丛威青 +5 位作者 王祺轩 李俊梅 马静 李畅 陈树 王依林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6-782,共7页
铁路客站地下换乘大厅作为多种交通方式汇聚的区域,其复杂的空间布局与高度密集的人流对紧急疏散构成了挑战,特别是地铁换乘铁路时新增的二次安检设施,可能显著影响疏散效率。本文以北京某站地下换乘大厅为案例,分析安检设施对疏散出口... 铁路客站地下换乘大厅作为多种交通方式汇聚的区域,其复杂的空间布局与高度密集的人流对紧急疏散构成了挑战,特别是地铁换乘铁路时新增的二次安检设施,可能显著影响疏散效率。本文以北京某站地下换乘大厅为案例,分析安检设施对疏散出口空间的占用情况,并结合换乘客流特性、空间功能区划及疏散安全标准,构建了针对性的疏散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模拟典型疏散场景,量化评估了安检前后的疏散时间变化。结果显示,未设安检时疏散时间满足安全要求(5.38 min),而增设安检后疏散时间均超出了标准(>6 min),表明安检设施挤占疏散通道,会影响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为此,提出缩减商业面积、优化人流引导、辅助携带大件行李乘客及调整安检区域布局等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站 地下换乘大厅 二次安检 安全出口 疏散安全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江苏段对苏北地区供水模式的影响
15
作者 徐纪翔 马晶洁 +3 位作者 闻昕 代晓瞳 范杰斐 朱春光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根据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水系和工程拓扑结构与组成特点,建立了复杂平原河网地区江-河-湖-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动态规划逐次逼近-逐步优化混合算法(DPSA-POA),通过模拟丰、平、枯典型水文年多情景以及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成前... 根据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水系和工程拓扑结构与组成特点,建立了复杂平原河网地区江-河-湖-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动态规划逐次逼近-逐步优化混合算法(DPSA-POA),通过模拟丰、平、枯典型水文年多情景以及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成前后多工况组合下的系统调度过程,从供水总量、供水时空分布、供水峰值等方面,评估了东线二期工程对江苏省苏北地区供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东线二期工程建成后,苏北地区丰、平、枯水年可供水量分别增加约16.5亿、13.8亿、10.5亿m^(3),较现状提升约12.6%、12.5%、12.0%,连云港地区、中运河沿线和徐洪河沿线区间的供水量具有增供潜力;仅在枯水年用水高峰期(6月)省外调水量大于80亿m^(3)时会影响苏北地区供水,平水年和丰水年均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苏北地区 水资源优化调度 梯级泵站群 跨流域调水 供水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周边商业建筑的北京地铁国贸站换乘一体化改造方案
16
作者 王昊宇 白海卫 +1 位作者 王剑晨 潘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2,共5页
[目的]北京地铁国贸站换乘已不能满足当前客流需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必要结合周边商业建筑研究该站的换乘一体化改造方案。[方法]从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可行性4个方面分析了既有地铁换乘面临的问题,针对既有问题,基于将地铁换... [目的]北京地铁国贸站换乘已不能满足当前客流需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必要结合周边商业建筑研究该站的换乘一体化改造方案。[方法]从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可行性4个方面分析了既有地铁换乘面临的问题,针对既有问题,基于将地铁换乘改造与周边商业建筑改造更新需求相结合的改造思路,提出不同的改造方案。经比选,选择新建通道+新建换乘大厅方案的换乘一体化改造方案作为实施方案。详细阐述了实施方案的设计要点,对实施方案的火灾和疏散情况进行了消防模拟,针对工程施工重要风险点,提出了工程保护措施。[结果及结论]北京地铁国贸站换乘一体化改造方案结合了周边商业改造升级的需求,提高了地下空间一体化程度,使得换乘的舒适性、安全性及便捷性均大幅提升。消防模拟结果验证了一体化改造方案的消防安全性。对新建通道与既有结构的连通,提出了“超前注浆加固先行、初衬优先封闭、停运期间实施”的措施;对下穿的既有桥梁,提出“主动注浆预加固、被动支顶”的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换乘改造 城市更新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割裂到融合:上海轨道交通宝山路换乘站公共空间再梳理
17
作者 方迎利 张滢心 +3 位作者 金燕琳 张斌 徐沛沛 汪锦昆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5,共6页
[目的]为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及其融合策略,有必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改造项目的前提条件与具体要求,并揭示城市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复杂关系。[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宝山路站为例,... [目的]为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及其融合策略,有必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改造项目的前提条件与具体要求,并揭示城市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复杂关系。[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宝山路站为例,分析了现有站点空间的结构、关键性站台节点的现场测绘和用户体验,聚焦于宝山路站的公共空间割裂现象,从“人工天堑”的行政区交界问题、外部交通组织的非连续性及内部乘车流线的断裂展开论证,并提出多尺度融合策略。[结果及结论]宝山路站因行政区交界形成的管理分割加剧了公共空间的割裂;外部交通组织规划不足导致多模式交通衔接不畅;站内乘车流线设计存在重复绕行及拥堵问题,降低了乘客的使用体验感。多尺度融合策略为:在轨道交通尺度上,优化站点功能分区与乘车流线;在市民尺度上,注重空间的步行友好性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性;尝试将基础设施建筑化,通过统一设计语言提升站点的整体形象;延续城市文脉,通过植入文化元素强化公共空间的识别性与归属感。轨道交通站点的改造不仅是基础设施的优化,更是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契机,需从多维度综合考量,以实现功能与文化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站 基础设施改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深度处理工程实例
18
作者 周刚 朱艳臣 +2 位作者 陶炳池 蒋琪 王久龙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6,共5页
浙江某大型I类垃圾中转站在运行中会产生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Fenton流化塔+反硝化生物流化床+Fenton流化塔+反硝化生物流化床+硝化生物流化床”的深度处理设备对MBR生化工艺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指... 浙江某大型I类垃圾中转站在运行中会产生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Fenton流化塔+反硝化生物流化床+Fenton流化塔+反硝化生物流化床+硝化生物流化床”的深度处理设备对MBR生化工艺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指标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规定的标准限值。该深度处理设备具有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中转站 渗滤液 FENTON氧化 生物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动对动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精度分析
19
作者 崔潜 钟世明 +3 位作者 张杰 韩金阳 路润民 胡泽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2-717,共6页
针对动对动用户间高精度时间传递需求及PPP时间传递依赖实时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的问题,本文对基准站坐标实时估计的动对动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进行研究,开展静态仿动态和实测动态实验来评估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的性能。结果表... 针对动对动用户间高精度时间传递需求及PPP时间传递依赖实时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的问题,本文对基准站坐标实时估计的动对动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进行研究,开展静态仿动态和实测动态实验来评估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静态仿动态零基线和非零基线实验时间传递结果的标准差分别为0.034 ns和0.053 ns,频率稳定度分别为9.49×10^(-16)/30000 s和1.85×10^(-15)/30000 s。实测动态非零基线实验时间传递结果的标准差为0.095 ns,频率稳定度为8.37×10^(-14)/300 s,验证了算法在实际运动场景中的可行性。GPS动对动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成本低、易于实现,仅需GPS观测值和广播星历即可实现亚ns级精度的钟差解算,可为短距离、动态、高精度时间传递提供一种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时间传递 动对动 站间单差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规划设计研究——以深圳岗厦北枢纽为例
20
作者 何龙庆 崔晓天 +1 位作者 史卿 郭家颖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7,共8页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及以上换乘枢纽客流量大且交通组织复杂,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枢纽建设的成败。以深圳岗厦北枢纽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从枢纽功能定位分析、客流需求预测、总体规划布局、枢纽综合开发及地下空间规划、枢纽周边道...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及以上换乘枢纽客流量大且交通组织复杂,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枢纽建设的成败。以深圳岗厦北枢纽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从枢纽功能定位分析、客流需求预测、总体规划布局、枢纽综合开发及地下空间规划、枢纽周边道路交通改善等方面详细阐述大城市核心区打造站城一体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法和技术体系。多线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规划建设对于促进站城一体,激发片区城市发展活力,引导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促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枢纽 换乘客流 站城一体 地下空间系统 人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