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套短季棉与中熟棉高产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逄焕成 陈阜 +1 位作者 高喜 路盘根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67-272,共6页
就黄淮海平原精种高产区,在麦棉套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产棉田的棉花产量,从种植方式角度,围绕提高棉花产量的种植方式及其棉花增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3—2—3—2式小麦套种短季棉与中熟棉模式是高产棉田再... 就黄淮海平原精种高产区,在麦棉套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产棉田的棉花产量,从种植方式角度,围绕提高棉花产量的种植方式及其棉花增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3—2—3—2式小麦套种短季棉与中熟棉模式是高产棉田再高产的有效种植方式。与常规3—2式麦棉套种方式相比,小麦产量不减,皮棉产量提高17.2%;以2行短季棉替代2行中熟棉形成的短季棉与中熟棉复合群体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熟性棉花品种间在生育期、株型、蕾铃发育进程等生长发育特征特性的差异,利用它们在发挥群体中占据的时间、空间生态位上的差异,使复合群体结构动态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产棉田生长后期群体发育过大造成冠层郁蔽,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蕾铃脱落率高的不足,从而获得高于单作的超额产量;但是并非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任意搭配在一起就能增产。不适宜的搭配方式(如6—2—2式),不仅不能发挥早中熟棉生态特征特性方面的差异,反而会使其生态位重叠,加剧两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不增产甚至减产。选择合理的短季棉与中熟棉配套种植方式是获得增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棉花 套作 种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旱地棉田间作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丽华 黄国勤 贺娟芬 《生物灾害科学》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试验研究红壤旱地不同棉田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棉田种植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间套作种植模式相对单作能有效地减缓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减轻... 本试验研究红壤旱地不同棉田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棉田种植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间套作种植模式相对单作能有效地减缓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减轻苗蚜和小地老虎的为害,但是会加重伏蚜、棉叶螨和棉盲蝽的发生,而对四代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的影响不大,能减少杂草发生的种类、杂草的盖度和杂草发生的优势种类。其中棉花间作豇豆较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于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棉田间套作 种植模式 病虫草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瓜棉套作模式陆地棉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3
作者 刘翔宇 娄善伟 +4 位作者 王瑞华 张鹏忠 巴哈尔古丽·先木西 彭华 任红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0-1008,共9页
【目的】基于形态指标和品质指标,评价筛选适合瓜棉套作模式的棉花品种。【方法】以1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测定在瓜棉套作模式下棉花株高、果枝节位、果枝数、吐絮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生育期10项数量性状... 【目的】基于形态指标和品质指标,评价筛选适合瓜棉套作模式的棉花品种。【方法】以1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测定在瓜棉套作模式下棉花株高、果枝节位、果枝数、吐絮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生育期10项数量性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等对参试棉花品种进行评价和筛选。【结果】10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复杂。其中,3对数量性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对数量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14个棉花的10项数量性状89.77%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26.89%、21.94%、18.19%、13.23%和9.53%;当类间距离为4.75时,14个棉花品种被聚为3类。第Ⅰ类形态不繁茂且低产型有6个品种、第Ⅱ类形态较繁茂且高产型有2个品种、第Ⅲ类形态繁茂且产量较高型有6个品种;聚类分析的判对概率是100%,分类结果准确可靠;加权关联度高于岱字-80(CK)的品种包括:兴农7号、陆地棉系1号、新陆中49号、新陆中51号、新陆中40号和中棉63号。【结论】陆地棉品种兴农7号和新陆中51号在吐鲁番瓜套棉栽培模式下具有生产潜力和推广应用价值。陆地棉系1号、新陆中40号、新陆中49号,3个品种可作为储备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棉套作模式 陆地棉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加权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瓜套棉种植模式下烟粉虱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2
4
作者 热孜万古丽·阿布都哈尼 万方浩 +4 位作者 买合甫皮古丽·阿不力米提 杨念婉 努热娜木·马木提 热孜万古丽·加马力 马德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69,共5页
调查研究了新疆吐鲁番地区瓜套棉种植模式烟粉虱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瓜套棉田与单作棉花两种种植模式下烟粉虱在甜瓜和棉花寄主上的发生规律表现一致。套作甜瓜上的烟粉虱成虫的数量显著高于套作棉花和单作棉花,而套作棉花与单作棉花... 调查研究了新疆吐鲁番地区瓜套棉种植模式烟粉虱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瓜套棉田与单作棉花两种种植模式下烟粉虱在甜瓜和棉花寄主上的发生规律表现一致。套作甜瓜上的烟粉虱成虫的数量显著高于套作棉花和单作棉花,而套作棉花与单作棉花烟粉虱成虫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均差异不显著。瓜套棉与单作棉花烟粉虱成虫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早晨8:00平均温度较低时(22℃),套作甜瓜、套作棉花和单作棉花烟粉虱成虫数量均表现出上部>中部>下部的分布特征,但在多数调查时间点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而中午14:00和黄昏19:00时平均温度较高(分别为32和28℃),两种种植模式下所有寄主的下部叶片烟粉虱成虫数量上升。两种种植模式下,无论是甜瓜寄主还是棉花寄主,烟粉虱若虫均以植株中部叶片数量最大。套作甜瓜若虫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中部≥下部>上部,而套作棉花和单作棉花若虫的空间分布规律均是中部>上部≥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瓜套棉种植模式 种群动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行效应对间作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艾鹏睿 马英杰 海英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边行效应对间作棉花生理发育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通过对间作棉花设置充分和水分亏缺两种灌溉方式,分析4行间作棉花的生理指标及作物产量受影响程度,其中靠近枣树的棉花命名为D1行,而后依次命名D2、D3、D4行。结果表明:在充... 为探究边行效应对间作棉花生理发育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通过对间作棉花设置充分和水分亏缺两种灌溉方式,分析4行间作棉花的生理指标及作物产量受影响程度,其中靠近枣树的棉花命名为D1行,而后依次命名D2、D3、D4行。结果表明:在充分灌溉条件下,间作棉花生理指标和作物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间作种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即使在水分亏缺条件下,作物产量仍提升2.53%。间作模式可改变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引发种间竞争与互补。在4行棉花中D1行棉花明显受到枣树种间竞争和遮阴效果的影响,其生理指标和作物产量微低于D2行,但仍高于单作模式。D2行棉花在4行棉花中长势最好,净光合速率最大,作物产量最高。D3、D4行棉花距树较远,又受种内竞争限制,生理指标仅微高于单作。此外,单间作棉花SPAD值无显著差异,表明果树遮阴对棉花叶绿素影响较弱。对间作棉花施加水分亏缺后,D1、D2行棉花受影响较小,甚至植株生理指标和作物产量有少许提高。D3、D4行棉花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分别减少20.69%、4.89%,作物产量减少11%左右。因此间作模式会引发强烈的边行效应,造成4排棉花生理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越靠近枣树,受影响程度越高,抵御水分胁迫能力越强,但也易受到种间竞争和枣树遮阴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间作模式 边行效应 生理指标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