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子系统的广义短路比导出原理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辛焕海 刘晨曦 +2 位作者 黄林彬 高晖胜 鞠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47-2460,I0001,共15页
随着跟网型新能源/电力电子装备的大规模接入,系统电压支撑强度降低,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风险增加。在同构新能源/电力电子装备接入场景下,利用电网广义短路比和装备/场站临界短路比可以形成与稳定性强相关的系统电压支撑强度量化方... 随着跟网型新能源/电力电子装备的大规模接入,系统电压支撑强度降低,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风险增加。在同构新能源/电力电子装备接入场景下,利用电网广义短路比和装备/场站临界短路比可以形成与稳定性强相关的系统电压支撑强度量化方法;在弱异构场景下,基于装备和电网动态的特殊性质,利用广义短路比和装备/场站临界短路比的一阶近似可以实现强度量化,但针对不同场景的导出原理及计算方法难以统一。为此,该文聚焦小扰动维度下电压支撑强度量化问题,首先,利用多馈入系统可近似解耦为多个低维子系统的规律,提出特征子系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诠释其物理意义;其次,基于特征子系统,提出广义短路比及装备/场站临界短路比的导出原理及通用计算方法;此外,针对电力电子装备在非额定运行点、部分装备有功功率反向以及包含构网型装备的场景下,给出广义短路比的具体计算公式;最后,算例验证所提原理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短路比 装备/场站临界短路比 特征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电源接入下新能源场站的稳定运行能力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子涵 黄萌 +3 位作者 付熙坤 贾一超 王碧阳 查晓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前,新能源场站的短路比未考虑构网型电源的电压支撑作用,临界短路比也忽略了功角稳定约束,这导致无法应用它们准确评估弱电网下新能源场站的稳定运行能力。面对上述问题,首先,在电压稳定和功角稳定约束下计算跟网型场站的短路比和临... 目前,新能源场站的短路比未考虑构网型电源的电压支撑作用,临界短路比也忽略了功角稳定约束,这导致无法应用它们准确评估弱电网下新能源场站的稳定运行能力。面对上述问题,首先,在电压稳定和功角稳定约束下计算跟网型场站的短路比和临界短路比指标,通过比较两个指标的大小关系评估跟网型场站的稳定运行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临界短路比的变化来量化构网型电源接入后跟网型场站的稳定运行能力变化,从而验证构网型电源提升稳定运行能力的作用。最后,通过单跟网型、跟网型和构网型电源接入并网系统的仿真算例,验证所提稳定运行能力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场站 构网型电源 临界短路比 电压稳定 功角稳定 运行能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阻型IGCT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
3
作者 张楠 张哲任 徐政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9-1338,共10页
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易发生换相失败,且在弱交流系统中难以维持稳定运行。随着逆阻型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reverse blocking integrated gate-commutated thyristor,RB-IGCT)技术的发展,RB-IGCT型换流器为解决换相失败问题提供了一种有... 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易发生换相失败,且在弱交流系统中难以维持稳定运行。随着逆阻型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reverse blocking integrated gate-commutated thyristor,RB-IGCT)技术的发展,RB-IGCT型换流器为解决换相失败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充分评估基于RB-IGCT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因此,该文首先基于准稳态模型,分析了RB-IGCT型换流器的功率稳定性和其受端交流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然后通过计算临界短路比,论证了RB-IGCT换流器在低短路比条件下的稳定运行能力。其次,对比研究了受端交流故障下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逆变站和RB-IGCT逆变站的暂态故障恢复特性。最后,通过PSCAD仿真验证可知,基于RB-IGCT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弱交流系统下的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和暂态电压稳定性均优于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进一步证明了RB-IGCT换流器在未来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DC 临界短路比 暂态电压稳定 换相失败 逆阻型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的临界指标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刘洪波 李倩倩 +4 位作者 石鹏 王铎皓 王曦 孙黎 刘庸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101,106,共9页
对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multiplerenewableenergy stations short circuit ratio,MRSCR)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实时临界短路比(critical short circuit ratio,CSCR)指标的求取方法,实现静态电压稳定性判别标准与临界短路比算法的统一。首先,... 对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multiplerenewableenergy stations short circuit ratio,MRSCR)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实时临界短路比(critical short circuit ratio,CSCR)指标的求取方法,实现静态电压稳定性判别标准与临界短路比算法的统一。首先,基于MRSCR的定义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提出的计及新能源出力特性的扩展雅可比矩阵,得到了新能源多场站临界短路比的求取方法;其次,理论分析了MRSCR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最后,依托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advanced digital power system simulator,ADPSS)对新能源多场站临界短路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MRSCR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临界短路比能够准确判定系统的临界稳定状态,评估失稳风险,且减小动态感应电动机比重、增加并联电容器容量、新能源并网点位置靠近系统侧均对MRSCR的提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短路比 电压支撑强度 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 扩展雅可比矩阵 负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于琳 孙华东 +4 位作者 徐式蕴 彭龙 赵兵 王虹富 周孝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1751,I0010,共12页
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基于模型参数的电压支撑强度量化方法已具有较为深入的方法和结论,但是尚缺乏基于本地响应信息的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化方法,电压支撑强度就地监测水平亟待提高。该文提出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化方法,实现短路比... 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基于模型参数的电压支撑强度量化方法已具有较为深入的方法和结论,但是尚缺乏基于本地响应信息的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化方法,电压支撑强度就地监测水平亟待提高。该文提出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化方法,实现短路比实时计算,及时给出安全预警信号,为提高新能源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提供技术支撑。首先,构建实时短路比(real-time short circuit ratio,RSCR)及临界实时短路比(critical real-time short circuit ratio,CRSCR)指标,实现基于本地响应信息的短路比指标实时计算,提供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测的指标基础;其次,提出有功功率裕度、稳态低电压两类安全约束下的RSCR裕度分析方法,通过建立RSCR与功率、电压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不同安全约束下RSCR裕度的适应性,为设置安全预警阈值提供参考;然后,构建实时量测系统架构,提出涵盖系统戴维南等值参数实时辨识、短路比指标实时计算、实时安全预警等功能的算法流程,建立电压支撑强度全流程实时量测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RSCR、CRSCR的准确性以及实时量测方法的有效性。实现基于实时量测信息的电压支撑强度就地监测,可以为运维人员及时掌握新能源运行状态提供一定指导,支撑更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短路比 临界实时短路比 电压支撑强度 实时量测 参数实时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短路比的定义和应用 被引量:228
6
作者 林伟芳 汤涌 卜广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8,共8页
随着我国电网的发展,南方电网和华东电网出现了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由于传统短路比不能考虑直流间的相互作用而亟待提出适用于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短路比定义。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多馈入短路比,证明传统短路比是多馈入短路比的特例。通过提... 随着我国电网的发展,南方电网和华东电网出现了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由于传统短路比不能考虑直流间的相互作用而亟待提出适用于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短路比定义。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多馈入短路比,证明传统短路比是多馈入短路比的特例。通过提出的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解耦模型推导多馈入临界短路比的函数表达式,证明多馈入临界短路比与电压灵敏因子的等价关系,提出判断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强弱的指标。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算例仿真说明利用多馈入短路比指标判断电压稳定、动态过电压、谐波谐振的有效性,证明所提出指标的合理性及在电网规划和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高压直流 短路比 多馈入短路比 多馈入临界短路比 弱交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LCC-HVDC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综合短路比强度指标 被引量:18
7
作者 肖浩 李银红 +1 位作者 段献忠 Aniruddha M.Gole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008-4017,共10页
针对过往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交直流系统的强度指标缺乏严密理论基础的问题,该文研究计及LCC-HVDC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强度指标定义方法。首先,定... 针对过往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交直流系统的强度指标缺乏严密理论基础的问题,该文研究计及LCC-HVDC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强度指标定义方法。首先,定量分析单馈入LCC-HVDC系统不同控制方式对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其次,提出一种能够衡量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裕度的综合短路比(integrated short circuit ratio,ISCR)强度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交直流系统的实际潮流信息,能够同时应用于交直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阶段;兼顾了LCC-HVDC系统的直流功率–电压动态特性,能够研究控制方式差异性对其影响;同时,基于静态电压稳定极限定义的临界综合短路比(critical integrated short circuit ratio,CISCR)指标取值恒为1,因而能够刻画互联交流电网对直流系统的临界电压支撑强度。最后,考虑额定运行工况和负荷动态变化过程的算例分析结果,及不同强度指标的对比分析,均表明了采用ISCR和CISCR指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 静态电压稳定 交流系统强度 综合短路比 临界综合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同步补偿器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极限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春义 李丹 +3 位作者 彭茂兰 赵成勇 许韦华 阳岳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91-2399,共9页
为了研究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对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稳定性的改善作用,分析了不同容量的STATCOM对HVDC输电系统运行极限的影响。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含有STATCOM的HVDC输电模型,分别分析了在逆变侧交流母线发生故障和连接较弱... 为了研究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对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稳定性的改善作用,分析了不同容量的STATCOM对HVDC输电系统运行极限的影响。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含有STATCOM的HVDC输电模型,分别分析了在逆变侧交流母线发生故障和连接较弱受端系统情况下,STATCOM对单馈入HVDC输电系统的影响。此外,搭建了含有STATCOM的双馈入HVDC输电系统,研究了STATCOM对多馈入HVDC输电系统运行极限的影响,以及直流子系统之间的电气距离对STATCOM改善作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接入STATCOM可以使HVDC输电系统在较低的短路比情况下稳定运行;随着STATCOM容量的增大,系统临界短路比的降幅逐渐减小;在多馈入直流系统中,随着子系统之间电气距离的增大,STATCOM对远端子系统临界短路比的改善作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静止同步补偿器 运行极限 临界短路比 电气距离 系统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弱交流系统相连接的HVDC系统临界换相电压降及逆变站的运行范围 被引量:13
9
作者 袁旭峰 文劲宇 程时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4-30,共7页
分析了与弱交流系统相连的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特性及电压稳定性,采用临界换相电压降指标和逆变器的运行范围变化研究逆变器换相失败的机理,并比较了各种无功补偿方式对HVDC输电系统的影响,得出在与弱交流系统相连接的直流输电系统中使... 分析了与弱交流系统相连的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特性及电压稳定性,采用临界换相电压降指标和逆变器的运行范围变化研究逆变器换相失败的机理,并比较了各种无功补偿方式对HVDC输电系统的影响,得出在与弱交流系统相连接的直流输电系统中使用静止同步补偿器可提高系统的临界换相电压降,有效减小故障过程中换相失败发生的概率,扩大逆变器的运行范围,提高弱交流系统电压稳定性的结论,并通过对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标准高压直流输电测试系统的仿真验证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交流系统 换相失败 短路比 静止同步补偿器 临界换相电压降 高压直流输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馈线电流保护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建华 沈松伟 +1 位作者 周明平 曹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84-89,共6页
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机车的启动电流越来越大,机车启动过程越来越类似于非金属短路故障过程,多机车的启动过程越来越接近于中远端短路故障过程,使得直流馈线电流上升率及电流增量(DDL)保护发生拒动、误动的可能性增大。通过仿真分析... 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机车的启动电流越来越大,机车启动过程越来越类似于非金属短路故障过程,多机车的启动过程越来越接近于中远端短路故障过程,使得直流馈线电流上升率及电流增量(DDL)保护发生拒动、误动的可能性增大。通过仿真分析了现有DDL保护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电流保护方法。该方法基于电流积分值、电流平均值和最大值的比值,可以区别机车启动电流和非金属短路故障电流,多列车同时启动电流和中远端短路电流,给出了整定值。仿真验证了该保护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L保护 中远端短路 多车启动 电流积分值 电流平均值和最大值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回特高压直流分层馈入模式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稳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腾 张焰 +3 位作者 叶冠豪 张璨 卫茹 朱晨曦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164,共8页
针对多回特高压直流单层接入特高压交流电网、单层接入超高压交流电网及分层接入特高压和超高压交流电网这3种模式,从多馈入短路比、交流系统稳态电压以及直流极限传输功率3个角度分析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稳态特性,并提出基于自组织临界慢... 针对多回特高压直流单层接入特高压交流电网、单层接入超高压交流电网及分层接入特高压和超高压交流电网这3种模式,从多馈入短路比、交流系统稳态电压以及直流极限传输功率3个角度分析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稳态特性,并提出基于自组织临界慢过程的直流极限传输功率分析方法。通过对两回特高压直流馈入的某区域电网进行仿真计算,验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分层馈入模式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多馈入短路比,增强交流系统对特高压直流的电压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 直流输电 分层馈入 交直流混联系统 多馈入短路比 稳态电压 极限传输功率 自组织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多馈入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的综合短路比强度指标 被引量:18
12
作者 肖浩 李银红 +2 位作者 石东源 陈金富 段献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471-6480,共10页
针对过往多馈入直流(multi-infeed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IDC)系统强度指标不能准确反映静态电压稳定的问题,该文研究计及MIDC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强度指标定义方法。首先,在推导MIDC系统潮流... 针对过往多馈入直流(multi-infeed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IDC)系统强度指标不能准确反映静态电压稳定的问题,该文研究计及MIDC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强度指标定义方法。首先,在推导MIDC系统潮流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定义基于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的等值耦合导纳的概念,等值耦合导纳可定量反映MIDC系统中其余直流子系统对被研究直流子系统的影响;并建立基于等值耦合导纳的MIDC系统单端口等值模型。其次,基于建立的MIDC系统单端口等值模型,提出一种能够准确衡量MIDC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多馈入综合短路比(multi-infeed integrated short circuit ratio,MISCR)强度指标。最后,在不同直流功率增长场景和控制方式组合下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MISCR指标比过往强度指标更能准确地衡量MIDC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直流系统 静态电压稳定 交流系统强度 多馈入综合短路比 等值耦合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交流系统下STATCOM对LCC-HVDC小干扰稳定裕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春义 蒋雯 +2 位作者 郑安然 赵成勇 刘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5679-5686,共8页
当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逆变侧交流母线处含有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时,LCC-HVDC与STATCOM均需要各自的锁相环(ph... 当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逆变侧交流母线处含有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时,LCC-HVDC与STATCOM均需要各自的锁相环(phase-locked-loop,PLL)为其控制系统提供基准。该文考虑LCC与STATCOM锁相环各自动态建立含STATCOM的LCC-HVDC系统的小干扰模型,采用经典特征根分析方法,通过对比LCC-HVDC系统与含STATCOM的LCC-HVDC系统二者之间的锁相环与控制系统参数可行域的差异,研究STATCOM对LCC-HVDC小干扰稳定裕度的影响。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对比有无STATCOM投入时LCC-HVDC系统在不同SCR与不同PLL参数下的最大传输有功功率(maximum available power,MAP)及临界短路比(critical short circuit ratio,CSCR)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LCC-HVDC连接较弱系统时,控制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对LCC锁相环的稳定可行域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引发由于LCC锁相环增益过大而导致的整个混合系统的小干扰失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 STATCOM 锁相环 小干扰稳定裕度 最大传输功率 临界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于弱交流系统的VSC-HVDC稳定运行区域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刘昇 徐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可用于联接弱交流系统,但其联于弱交流系统时的运行特性仍待深入研究。该文以VSC的交流侧稳态潮流方程为基础,归纳两种不同控制方式下VS... 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可用于联接弱交流系统,但其联于弱交流系统时的运行特性仍待深入研究。该文以VSC的交流侧稳态潮流方程为基础,归纳两种不同控制方式下VSC稳态运行时的交流侧安全稳定性约束条件,分析安全稳定判据随短路比(short-circuit ratio,SCR)的变化规律,解释VSC联于弱交流系统时无法安全稳定运行的现象,并给出求取临界短路比(critical short-circuit ratio,CSCR)的步骤流程。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种工况因素(交流等效电动势、交流等效系统阻抗、VSC运行方式等)不同时VSC的CSCR,并和PSCAD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总结VSC的CSCR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给出各种运行方式下CSCR的典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系统 弱交流系统 临界短路比 稳态运行特性 安全稳定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无功控制方式对风电汇集地区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红婷 宋玮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0-1134,共5页
冀北风电汇集地区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大多采用感性支路恒无功控制,在该控制方式下,当系统侧有电容扰动时会造成汇集母线电压大幅升高。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风电场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采用恒电压控制方式,利用风电场多馈入有效短路比,... 冀北风电汇集地区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大多采用感性支路恒无功控制,在该控制方式下,当系统侧有电容扰动时会造成汇集母线电压大幅升高。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风电场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采用恒电压控制方式,利用风电场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分析不同控制点对风电汇集地区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并以华北某一风电汇集地区为例,在PSS/E中分别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恒电压及恒无功控制方式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该控制方式在电压稳定性方面具有良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汇集地区 动态无功补偿方式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 电压静态稳定 无功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短路比的多馈入系统强度量化原理与方法:回顾、探讨与展望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瑀涵 辛焕海 鞠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94-3810,共17页
随着直流和新能源等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接入,电力电子多馈入系统(简称多馈入系统)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一种典型形态。多馈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与其受扰后的电压响应性能密切相关,工业界常用系统电压支撑强度(简称系统强度)的概念描... 随着直流和新能源等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接入,电力电子多馈入系统(简称多馈入系统)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一种典型形态。多馈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与其受扰后的电压响应性能密切相关,工业界常用系统电压支撑强度(简称系统强度)的概念描述由电网和设备动态构成的闭环系统的电压响应性能,用电网强度概念描述不考虑这些设备动态的等效交流电网的特性。现有研究一般认为电网强度与系统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并认为短路比能够描述电网强度,却并未揭示电网强度、短路比和系统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该文聚焦小扰动下的系统强度问题,从抗扰性、同步稳定性以及静态电压稳定性3个角度描述系统强度特性,回顾将多馈入系统动态解耦为多个单馈入系统动态的系统强度量化原理,阐明广义短路比指标与系统强度之间的解析关系,并揭示系统强度–电网强度–设备临界短路比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广义短路比反映了电网的多端口电压与电流的最大灵敏度,与短路电流无必然联系;电网广义短路比与设备临界短路比的相对值可一定程度反映多馈入系统的安全稳定裕度。进一步,给出用于量化系统强度的广义短路比集中判据和单母线视角下的分散判据,并阐明传统CIGRE多馈入短路比与广义短路比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利用算例验证量化原理与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性能 电网强度 系统强度 广义短路比 设备临界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新能源基地中调相机同步失稳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沈广进 辛焕海 +3 位作者 刘昕宇 屠竞哲 王康 汪宁渤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0-108,共9页
新能源远距离送出系统的短路比较低时,容易引发振荡和过电压等问题,提升送端电网的电网强度存在迫切需求。鉴于调相机在动态无功支撑方面的优势,工业界普遍采取加装调相机的措施以提升大型新能源基地的送出能力。然而,调相机本质上是同... 新能源远距离送出系统的短路比较低时,容易引发振荡和过电压等问题,提升送端电网的电网强度存在迫切需求。鉴于调相机在动态无功支撑方面的优势,工业界普遍采取加装调相机的措施以提升大型新能源基地的送出能力。然而,调相机本质上是同步机,在短路比较低且新能源控制配合不恰当时存在暂态功角失稳风险,这一潜在问题尚未引起工业界的足够重视。为此,首先解析了新能源送出系统调相机的功角特性,分析了调相机暂态功角失稳机理。其次,提出了量化调相机同步稳定性的新能源等效容量折算系数和系统的临界短路比条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调相机功角稳定水平的关键因素,为后续提高调相机同步稳定裕度的协调控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基地 调相机 同步稳定 折算系数 临界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双馈入系统中VSC-HVDC对LCC-HVDC受端电网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田宝烨 袁志昌 +4 位作者 余昕越 饶宏 周保荣 李鸿鑫 聂金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43-3453,共11页
在含有LCC-HVDC和VSC-HVDC的混合双馈入系统中,LCC-HVDC受端电网电压支撑能力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对电压支撑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该文借鉴单馈入LCC-HVDC系统中有效短路比和临界有效短路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将混合双馈入系统... 在含有LCC-HVDC和VSC-HVDC的混合双馈入系统中,LCC-HVDC受端电网电压支撑能力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对电压支撑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该文借鉴单馈入LCC-HVDC系统中有效短路比和临界有效短路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将混合双馈入系统等效为单馈入LCCHVDC系统,分析等效原则以及等效单馈入系统的参数计算方法,并提出混合双馈入系统中等效有效短路比和临界等效有效短路比的定义。机理分析和PSCAD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指标能够准确地反应VSC-HVDC对LCC-HVDC受端电网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双馈入系统 混合馈入等效有效短路比 混合馈入临界等效有效短路比 交流电网强度 静态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电流积分比的直流配电网极间短路选线方案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翼肇 王金浩 +4 位作者 左鹏飞 秦文萍 常潇 李胜文 雷达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6,共9页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发生极间短路故障后,系统短路电流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威胁,同时考虑到电力电子器件的耐受能力,换流器将会闭锁,导致故障信息量减少,对保护方案的速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直...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发生极间短路故障后,系统短路电流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威胁,同时考虑到电力电子器件的耐受能力,换流器将会闭锁,导致故障信息量减少,对保护方案的速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直流线路极间短路故障电流特性,然后揭示了故障时区内外故障电流曲线的积分差异,最后提出基于线路故障电流积分比的极间短路选线方案。在实时数字仿真器(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RTDS)上搭建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直流配电网仿真模型,验证了所述方案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具有较好的耐受过渡电阻和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极间短路故障 积分比 实时数字仿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海风电场经VSC-HVDC联接弱受端系统的临界运行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边晓燕 杜中浩 +1 位作者 魏本刚 李东东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40,共7页
基于电压源变流器型的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是远海风电场的常用并网方式,同时可用于联接弱受端系统,但接入后的运行特性还有待研究。该文建立了远海风电场经VSC-HVDC联接弱受端系统模型,基于安全稳定运行约束条件,以短路比(SCR)作为受... 基于电压源变流器型的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是远海风电场的常用并网方式,同时可用于联接弱受端系统,但接入后的运行特性还有待研究。该文建立了远海风电场经VSC-HVDC联接弱受端系统模型,基于安全稳定运行约束条件,以短路比(SCR)作为受端系统强弱的判定指标,充分考虑了双馈风机(DFIG)无功控制方式和受端系统阻抗角的影响,得出不同风电场出力对应的临界短路比(CSCR)。在DIgSILENT/PowerFactory软件中进行风速波动小干扰和暂态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以双馈风机作为发电机模型联接的弱受端系统短路比大于1.6为宜,并给出降低临界短路比的补偿措施,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风电场 弱受端系统 电压源变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 双馈风机 临界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