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2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饲喂对个体奶牛甲烷排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岩 崔振兴 +4 位作者 李源源 杨存志 侯云涛 李尧 孙先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反刍动物奶牛的甲烷排放是农业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而采食量是影响个体奶牛甲烷排量的重要因素,故研制个体奶牛精准饲喂系统和利用甲烷检测装置分析奶牛采食量对甲烷排量的影响,对提高奶牛健康水平、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奶牛科学饲养... 反刍动物奶牛的甲烷排放是农业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而采食量是影响个体奶牛甲烷排量的重要因素,故研制个体奶牛精准饲喂系统和利用甲烷检测装置分析奶牛采食量对甲烷排量的影响,对提高奶牛健康水平、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奶牛科学饲养管理能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设计了个体奶牛精准饲喂系统和甲烷检测装置,利用个体奶牛穿戴式“牛衣”和牧场内主体框架分布网点固定安装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头奶牛采食前后奶牛后肠道甲烷排量和奶牛嗳气与呼吸的甲烷排量。研究表明,个体奶牛精准饲喂系统可依据奶牛个体差异实现饲料的定量饲喂,相同条件下精准饲喂和自由采食的个体奶牛甲烷排量和产奶量有差异但不显著,且随着个体奶牛采食量增加,甲烷排量会随之升高,说明饲喂量与甲烷排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饲喂 甲烷排量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iry cows inoculated with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H5N1
2
作者 Amy L Baker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275-2275,共1页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H5N1 hemagglutinin clade 2.3.4.4b was dete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21.These HPAI viruses caused mortality events in poultry,wild birds,and wild mammals.On March 25,2024,HPA...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H5N1 hemagglutinin clade 2.3.4.4b was dete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21.These HPAI viruses caused mortality events in poultry,wild birds,and wild mammals.On March 25,2024,HPAI H5N1 clade 2.3.4.4b was confirmed in a dairy cow in Texas in response to a multi-state investigation into milk production losses.1 Over 200 positive herds were identified in 14 U.S.states.The case description included reduced feed intake and rumen motility in lactating cows,decreased milk production,and thick yellow milk.2,3 The diagnostic investigation revealed viral RNA in milk and mammary tissue with alveolar epithelial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and positive immunoreactivity of glandular epithelium.A single transmission event,likely from birds,was followed by limited local transmission and onward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of H5N1 clade 2.3.4.4b genotype B3.13.4 We sought to experimentally reproduce infection with genotype B3.13 in Holstein yearling heifers and lactating cows.Heifers were inoculated by aerosol respiratory route and cows by intramammary route.Clinical disease was mild in heifers,but infection was confirmed by virus detection,lesions,and seroconversion.Clinical disease in lactating cows included decreased rumen motility,changes to milk appearance,and production losses.Infection was confirmed by high levels of viral RNA detected in milk,virus isolation,lesions in mammary tissue,and seroconversion.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to investigate additional routes of infection,pathogenesis,transmission,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cowS F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喂自动计量食槽的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赵尔迪 吴泽全 +3 位作者 蔡晓华 刘立强 祝天宇 叶岩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1,共7页
为了减少对被测试奶牛的额外应激,维持奶牛采食、饮水、挤奶、社交的常规生活节奏,实现食槽内剩余饲料的自动翻转倾倒、奶牛采食量高精度的测量,以及对奶牛个体、群体采食行为的监测,设计了一种集成奶牛身份识别系统、机电气自动控制系... 为了减少对被测试奶牛的额外应激,维持奶牛采食、饮水、挤奶、社交的常规生活节奏,实现食槽内剩余饲料的自动翻转倾倒、奶牛采食量高精度的测量,以及对奶牛个体、群体采食行为的监测,设计了一种集成奶牛身份识别系统、机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光电发射接收系统、气动系统、机械装置、称重系统、数据传输和统计分析系统7个部分的奶牛饲喂自动计量食槽。其机械装置由闸门、滑道、食槽等组成,与奶牛接触部件闸门材质为橡胶,闸门、滑道、牛栏上颈枷、食槽中心线重合,缩短奶牛与食槽距离,滑道与食槽间隙35 mm,食槽去除棱角内收;气动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直线和回转气缸、管路、控制阀体等;奶牛身份识别系统包括天线、阅读器等;光电发射接收系统抗阳光辐射,做防水处理;称重系统表面做氧化处理,防护等级IP65;数据传输和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奶牛个体、群体的采食量变化情况、采食时间差异情况、采食行为习惯、饲料供应和消耗情况等。试验数据表明:奶牛身份识别频率134.2 kHz,阅读距离1.1~1.4 m,准确率100%;称重传感器最大称重质量300 kg,综合误差±0.06 kg;光电发射接收响应时间≤15 ms,可精确记录奶牛采食行为学参数,即平均日采食次数12.2次、平均日采食时间5.375 h、平均采食量48.23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饲喂 食槽 计量 采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个体精准饲喂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叶岩 马君 +4 位作者 孙先明 李源源 祝天宇 王婷婷 李尧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184,共6页
为了提高奶牛个体产奶量、降低生产成本,设计了一种集奶牛个体自动识别、采食量自动监测、控制奶牛进食权限、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个体精准饲喂装置。装置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识别奶牛身份,对射探测器判定奶牛个... 为了提高奶牛个体产奶量、降低生产成本,设计了一种集奶牛个体自动识别、采食量自动监测、控制奶牛进食权限、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个体精准饲喂装置。装置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识别奶牛身份,对射探测器判定奶牛个体位置,称重传感器实时监测饲喂槽内饲料质量变化,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个体奶牛日粮采食量实现奶牛个体采食量的自动计量和差异化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个体识别率为100%,对射探测器的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8%,饲喂闸门开启响应时间不大于2.5 s,个体奶牛采食量测量误差为8.6%,较好地实现了奶牛个体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行为的在线、实时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装置可作为奶牛个体精细化饲养、新饲料配方和养殖模式创新等相关研究的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精准饲喂 饲喂槽 身份识别 无线射频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洛芬注射液在奶牛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5
作者 贾兴 黄凯 +5 位作者 耿智霞 瞿红颖 宋婷婷 刘静 郭李珉 曹兴元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2期43-49,共7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卡洛芬注射液在奶牛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并确定休药期。24头健康奶牛按1.4 mg/kg体重颈部皮下注射卡洛芬,单次给药后分别在12 h、3 d、7 d、14 d、21 d时间点采集奶牛的肌肉、肝脏、脂肪和肾脏样品。组织样品经处理后,采... 本研究旨在分析卡洛芬注射液在奶牛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并确定休药期。24头健康奶牛按1.4 mg/kg体重颈部皮下注射卡洛芬,单次给药后分别在12 h、3 d、7 d、14 d、21 d时间点采集奶牛的肌肉、肝脏、脂肪和肾脏样品。组织样品经处理后,采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卡洛芬的含量。方法学结果表明:在200~2000 ng/mL的添加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不同组织中卡洛芬的平均回收率在87.79%~113.83%之间,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经休药期计算软件WT1.4计算,肌肉、肝脏、肾脏、脂肪中的休药期分别为7.75、10.04、10.25和7.54 d。21 d时注射部位的残留量低于肌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因此,按推荐给药方案在奶牛中使用卡洛芬注射液,建议将休药期定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洛芬 奶牛 残留消除 休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荷牛与荷牛主要细胞因子检测
6
作者 林为民 周彬 +2 位作者 史文军 刘强 黄新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了解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与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相同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介素、补体、干扰素... 为了解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与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相同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介素、补体、干扰素、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弗荷牛血液中的白介素质量浓度高于荷牛,表现出更强的免疫应答能力和抗病力;弗荷牛MHC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荷牛,表明弗荷牛在抗病性方面优于荷牛。结果说明,弗荷牛较荷牛表现出更强的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肉兼用牛 荷斯坦奶牛 细胞因子 抗病力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W_(11)Ti/淀粉纳米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红 王立敏 +1 位作者 李凤 刘景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158-2160,共3页
Using a reversed-phas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polyoxometalates(POMs) CoW 11Ti loaded starch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UV-Vis and ESR spectrosco... Using a reversed-phas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polyoxometalates(POMs) CoW 11Ti loaded starch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UV-Vis and ESR spectroscopy. The particle size of CoW 11Ti/starch was estim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and the size ranges by a 1000HSA MALVIRN Zetasizer instru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olyoxometalate retained the parent structure after encapsulated by starch microspheres, which are able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and antitumoral activity of POMs and decrease the toxicity of POM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酸化合物 K6H2[cow11TiO40]·12H2O 淀粉纳米粒子 载药体系 合成 表征 抗HIV病毒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多种群自适应遗传算法在COW集群上的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虎 张焕春 +1 位作者 经亚枝 朱力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0-765,共6页
为改善标准遗传算法的求解效率,提出一种基于6模糊控制器的并行多种群自适应遗传算法。利用MPI(Messagepassinginterface)技术建立了一个COW(Clusterofworkstation)集群,将算法在该硬件平台上进行了实现。3机COW集群的仿真实验结果在演... 为改善标准遗传算法的求解效率,提出一种基于6模糊控制器的并行多种群自适应遗传算法。利用MPI(Messagepassinginterface)技术建立了一个COW(Clusterofworkstation)集群,将算法在该硬件平台上进行了实现。3机COW集群的仿真实验结果在演示算法设计可行性的同时,表明该算法的求解效率明显优于用于对照的单种群算法,具有在解决组合优化问题上广泛应用的可能。本文还对影响并行算法的参数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遗传算法 自适应参数控制 cow集群 M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5CoW_(12)O_(40)·3H_2O催化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 被引量:5
9
作者 赖君玲 刘春生 +1 位作者 罗根祥 沈飞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研究了K5CoW12O40.3H2O催化剂对苯甲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的反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醛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质量、带水剂体积、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5CoW12O40.3H2O... 研究了K5CoW12O40.3H2O催化剂对苯甲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的反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醛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质量、带水剂体积、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5CoW12O40.3H2O是缩醛反应的良好催化剂。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苯甲醛与1,2-丙二醇物质的量比为1:1.2、苯甲醛物质的量为0.1mol、催化剂质量为0.3g、环己烷体积为10mL、反应时间45min,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最高可达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醛l 2-丙二醇缩醛 K5cow12O40·3H2O 催化 缩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耐药分析及毒力基因检测
10
作者 李扬 徐晶晶 +5 位作者 张小玉 李娜娜 余星雨 冷青文 李彦芳 屈勇刚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0-1382,共13页
【目的】探究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该养殖金黄色葡萄球菌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从该规模化奶牛场采集乳样,通过平板划线法进行细菌分离,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引物对... 【目的】探究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该养殖金黄色葡萄球菌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从该规模化奶牛场采集乳样,通过平板划线法进行细菌分离,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K-B法分析分离株耐药表型,通过PCR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262份乳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分离率为15.27%(40/262),其中,临床乳房炎乳样中的分离率达28.57%(10/35),隐性乳房炎乳样和健康乳样样本分离率分别为11.41%(17/149)和16.67%(13/78)。5.00%(2/40)的分离株未检出管家基因(arcC、aroE、glpF、gmK、pta、tpi和yqil基因)。毒力基因clfA、clfB和coa的检出率较高,共有16种不同毒力基因组合。分离株对林可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77.50%的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1株可耐万古霉素等14种药物。分离株中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linA(52.50%)、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50.00%)、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A-aphD(45.00%)、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类耐药基因ermC(40.00%)的检出率较高。氯霉素类等5类抗菌药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的符合率较高;β-内酰胺类等3类抗菌药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的符合率较低。【结论】该规模化奶牛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耐药,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本研究结果为该规模化奶牛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金属有机框架模拟酶比色检测牛妊娠相关糖蛋白9
11
作者 卢春霞 刘长彬 +3 位作者 张振良 卢守亮 倪建宏 王超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3,共9页
本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Fe-MIL-101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bPAG9适配体为识别探针,基于间接竞争原理建立了一种比色检测bPAG9方法。在方法建立过程中,将互补于适配体的生物素-cDNA固定在微孔板上,加入适配体功能化Fe-MIL-101,适配体与互补链c... 本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Fe-MIL-101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bPAG9适配体为识别探针,基于间接竞争原理建立了一种比色检测bPAG9方法。在方法建立过程中,将互补于适配体的生物素-cDNA固定在微孔板上,加入适配体功能化Fe-MIL-101,适配体与互补链cDNA杂交,当测试样品中含有bPAG9时,适配体与bPAG9结合后从互补链上脱落,然后Fe-MIL-101催化无色过氧化物酶底物产生比色输出信号,通过比色信号的变化实现对bPAG9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bPAG9在缓冲液中线性检测范围为1~100 ng·mL^(-1)(R>0.996),检出限为0.25 ng·mL^(-1)。bPAG9在空白血清中加标回收率为85.2%~102.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将本方法应用人工受精28d的奶牛血清检测,妊娠诊断结果显示,本方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1.6%、92.1%和91.8%。本方法具有无创、简便、准确性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糖蛋白 适配体 金属有机框架 早期妊娠诊断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比较驼乳与牛乳代谢物的差异
12
作者 李志伟 得力努尔·拜山别克 +4 位作者 李东健 吴相龙 陈勇 臧长江 李凤鸣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2,共9页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驼乳与牛乳代谢物的差异。采集同一区域放牧的准噶尔双峰驼乳和牛乳,以小分子代谢物为研究对象,并且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技术,同时借助R语言软件...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驼乳与牛乳代谢物的差异。采集同一区域放牧的准噶尔双峰驼乳和牛乳,以小分子代谢物为研究对象,并且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技术,同时借助R语言软件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分析差异。结果表明,乳中共检测到984种代谢物(正离子模式:572种,负离子模式:412种),其中其他代谢物、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占比最多,分别为30.39%、27.13%、11.59%。研究结果显示驼乳和牛乳在小分子代谢物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驼乳中比例较高的差异代谢物有67种,牛乳中比例较高的代谢物有63种,且与牛乳相比,驼乳差异代谢物通路主要富集在嘌呤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烟酸盐和烟酰胺的代谢和维生素消化吸收。以上结果从分子层面阐释了驼乳的代谢物组成,进一步区分了驼乳与牛乳小分子代谢物差异性,同时揭示了驼乳在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独特性和优势,这些结果为驼乳适应于荒漠区环境提供了实用信息,从而为开发功能食品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驼乳 牛乳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部分地区奶牛肠道纤毛虫感染情况及分子鉴定
13
作者 丰山旺 冯彩彩 +4 位作者 徐啊慧 赵立卓 胡苏辉 王天奇 闫文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为了明确奶牛肠道纤毛虫的感染情况及其人兽共患风险,从河南省不同地区8个集约化奶牛场中采集462份新鲜粪样,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镜检和基于18S rDNA和ITS1-5.8S rDNA-ITS2序列对样品中纤毛虫感染情况和分子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奶... 为了明确奶牛肠道纤毛虫的感染情况及其人兽共患风险,从河南省不同地区8个集约化奶牛场中采集462份新鲜粪样,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镜检和基于18S rDNA和ITS1-5.8S rDNA-ITS2序列对样品中纤毛虫感染情况和分子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奶牛粪便中存在有槽巴克斯顿纤毛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其中有槽巴克斯顿纤毛虫感染率为29.9%,成年牛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奶牛(P<0.01);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3.9%,不同年龄段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8份样品为有槽巴克斯顿纤毛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混合感染。未从奶牛粪便中检出瘤胃内纤毛虫,说明奶牛瘤胃内的共生纤毛虫不随粪便排出体外。研究结果为集约化奶牛场纤毛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有槽巴克斯顿纤毛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 瘤胃内纤毛虫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计算环境分布式COW盘构建方法
14
作者 谭怀亮 罗政 +1 位作者 贺再红 李仁发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6-43,共8页
针对大规模网络计算环境的分布式计算和数据集中存储特点,结合COW(copy-on-write)磁盘记录改写块的稀疏和突发特性,提出了一种分布式COW网络盘体系结构,将服务器处理所有客户主机相应COW盘的聚合开销分摊到各个客户主机自身,以加速网络... 针对大规模网络计算环境的分布式计算和数据集中存储特点,结合COW(copy-on-write)磁盘记录改写块的稀疏和突发特性,提出了一种分布式COW网络盘体系结构,将服务器处理所有客户主机相应COW盘的聚合开销分摊到各个客户主机自身,以加速网络计算环境系统构建速度;设计了一种改进的64bit位图压缩算法以有效减少COW盘位图文件大小,节省服务器磁盘空间和降低分布式COW盘网络传输开销;提出一种适合COW盘改写块突发特性的预取算法,以提高分布式COW盘相应Cache的命中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COW位图压缩和预取算法实现的分布式COW盘降低了多客户主机网络计算环境构建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计算 分布式cow 位图压缩 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5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5
作者 王雪容 张宇 +3 位作者 张海森 杨王浩 靳亚平 陈华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无乳链球菌ef-tu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Khe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无乳链球菌ef-tu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Khe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和肠炎沙门氏菌inv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并进行特异性试验,同时分别构建含病原菌基因的pMD-19T重组质粒进行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PCR反应的最适引物工作浓度为0.8μ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9.6℃,最佳延伸时间为40 s,最合适的循环数为30次;优化后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可扩增出5种目标病原菌的特异性条带;5种病原菌PCR检测灵敏度可达到5 copies/μL。进一步利用该多重PCR反应体系对采集的108份乳房炎乳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08份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7.8%,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3.1%、8.3%、34.3%、8.3%、5.6%。结果表明,建立了一种具有良好特异性和灵敏性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在临床生产实践中可用于快速鉴定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为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防控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病原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部分地区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性与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马洪鹏 邵伟 +5 位作者 娄肖肖 高姣姣 马宪兰 陈贺 郑楠 赵艳坤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0-480,共11页
[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场患病奶牛乳和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大肠杆菌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新疆部分地区的4个集约化养殖场171份样本(55份患病奶牛乳样本、116份环境样本)进... [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场患病奶牛乳和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大肠杆菌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新疆部分地区的4个集约化养殖场171份样本(55份患病奶牛乳样本、116份环境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PCR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结果]从171份样本中共分离出45株大肠杆菌,其中8株来自患病奶牛乳样本,分离率为14.55%(8/55),37株来自环境样本,分离率为31.90%(37/116)。所有分离株均呈粉红色圆形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呈红色、短杆的革兰阴性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乳糖、甘露醇、靛基质与MR检测呈阳性,氧化酶、H_2S、VP和西蒙氏柠檬酸盐检测呈阴性,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点。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链霉素和四环素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82.22%、48.89%、33.33%和33.33%,而对美罗培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表现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在85.00%以上,其中有16株大肠杆菌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率为35.56%。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TEM)的阳性率为13.3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ddA1和strA的阳性率分别为6.66%和11.11%,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tetC的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33.33%。[结论]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场分离的大肠杆菌主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缓解牛乳过敏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宁淼 乌日娜 +4 位作者 贺凯茹 包雨飞 张钰欣 杨慧 武俊瑞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1-379,共9页
牛乳过敏是由牛乳中蛋白质引起的不良免疫介导反应,多发于人类生命早期,常涉及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现已成为婴幼儿时期最主要的食物过敏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严重者可引发全身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目前... 牛乳过敏是由牛乳中蛋白质引起的不良免疫介导反应,多发于人类生命早期,常涉及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现已成为婴幼儿时期最主要的食物过敏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严重者可引发全身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目前,服用益生菌成为缓解牛乳过敏的重要方法,然而,益生菌调节牛乳过敏的机制相对复杂,尚无明确具体的结论。本文综述了牛乳过敏的免疫机制、肠道微生物群与牛乳过敏的相关性,并从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促进肠黏膜免疫和分解牛乳过敏原蛋白等方面重点阐述了益生菌缓解牛乳过敏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将有助于探索益生菌在胃肠道功能和代谢中的抗过敏作用,以期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过敏 益生菌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肠黏膜免疫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抗热应激性能选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8
作者 王子晨 卢徐斌 +4 位作者 朱立科 肖卫明 刘坤 毛永江 杨章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热应激严重威胁着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随着奶牛选育目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耐热性状逐渐在育种实践中受到重视,提升奶牛耐热性能并选育抗热应激奶牛,对养殖业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杂交改良进展缓慢,... 热应激严重威胁着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随着奶牛选育目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耐热性状逐渐在育种实践中受到重视,提升奶牛耐热性能并选育抗热应激奶牛,对养殖业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杂交改良进展缓慢,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和高通量测序的发展尤其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为抗热应激奶牛选育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该文综述了抗热应激奶牛选育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基因编辑技术在育种体系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为抗热应激奶牛新品系的选育提供借鉴,为奶牛种业自主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耐热性 分子育种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W模式下的ETL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四维 曾记 李跃新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1-24,共4页
从数据仓库与并行计算的概念引入,重点介绍了ETL以及工作站机群,对当前传统模式下数据仓库建立时ETL(抽取/转换/装载)过程中的效率问题,提出了工作站机群模型结合并行算法的思想,并给出了该模型的描述算法,分析了该模型的优势以及存在... 从数据仓库与并行计算的概念引入,重点介绍了ETL以及工作站机群,对当前传统模式下数据仓库建立时ETL(抽取/转换/装载)过程中的效率问题,提出了工作站机群模型结合并行算法的思想,并给出了该模型的描述算法,分析了该模型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仓库 ETL 并行计算 工作站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小鼠乳腺炎模型的差异分析
20
作者 任美奕 梁洪秀 +6 位作者 李璨 冯鸣鹊 谢琴娜 宋德源 刘明超 高健 程佳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2-431,共10页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是奶牛乳腺炎的常见病因,其诱导的临床型乳腺炎发病急、临床症状重,牛奶产量和质量降低,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探究奶牛乳腺炎源性不同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作用,筛选...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是奶牛乳腺炎的常见病因,其诱导的临床型乳腺炎发病急、临床症状重,牛奶产量和质量降低,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探究奶牛乳腺炎源性不同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作用,筛选肺炎克雷伯菌发挥感染作用的潜在关键毒力基因。[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分析山东、湖北2个大型奶牛场的129株临床乳腺炎源性肺炎克雷伯菌的ST型分布,并选择3种检出率较高的ST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小鼠建立乳腺炎模型,探究小鼠乳腺的形态学损伤及炎性因子表达变化。通过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特性与毒力基因分布,筛选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相关的关键毒力基因。[结果]129株肺炎克雷伯菌共分为79种ST型,其中ST107占比最高,为19.37%;其次为ST2324(7.75%)和ST13(3.87%)。与ST107和ST13型相比,感染后24 h, ST2324型肺炎克雷伯菌诱导小鼠临床评分和乳腺载菌量均显著升高(P<0.05);乳腺内腺泡轮廓消失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乳腺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色素C(Cyt C)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种不同ST型分离株共检测到74个毒力基因,其中ST2324型分离株中检出了ST13和ST107型分离株没有检出的毒力基因manB、pla和pilW。[结论]本研究从12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79种ST型,其中ST2324、ST107和ST13检出率较高,ST2324型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致病性最强,且携带的毒力基因manB、pla和pilW与肺炎克雷伯菌的高致病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奶牛乳腺炎的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肺炎克雷伯菌 序列型(ST)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