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1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upled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in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国杰 刘向伟 +2 位作者 陈友明 郭兴国 邓永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669-674,共6页
A new facility was presented which can expediently and cheaply measure the transient moisture content profile in multi-layer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Then,a common multi-layer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 was provided,whi... A new facility was presented which can expediently and cheaply measure the transient moisture content profile in multi-layer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Then,a common multi-layer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 was provided,which was constructed by cement mortar-red brick-cement plaster.With this kind of building envelope installed in the south wall,a well-controlled air-conditioning room was set up in Changsha,which is one of typical zones of hot and humid climate in China.An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distribution in multi-layer building envelope in summer,both in sunny day and rainy day.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brick and cement mortar are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s of outdo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at this interface keeps more than 80% for a long-term,which can easily trigger the growth of mould.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brick and cement plaster change a little,and they are affected by the changes of indo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wall whose interior surface is affixed with a foam plastic wallpaper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wall without wallpaper.The heat transfer and moisture transfer in the envelope are coupled stro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transient moisture content multi-layer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heat exchangerfouling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based on thermal fluid coupling 被引量:1
2
作者 HUANG Si MURAD Tariq +2 位作者 NIU Qifeng LIN Guangtang CHEN Jianxu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5-700,共6页
A study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by thermal fluid coupling simulation for the fouling in a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used in engineering was presented. The coupling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in a fluid and solid do... A study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by thermal fluid coupling simulation for the fouling in a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used in engineering was presented. The coupling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in a fluid and solid domains under three different fouling conditions: fouling inside the tube, fouling outside the tube, and fouling inside the shell. The flow fiel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heat exchanger were solved numerically to analyze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such as thermal resista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ssure drop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 tube wall increase by nearly 30% and 20%, respectively, when the relative fouling thickness reaches 10%. The fouling inside the tube has more impact on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fouling inside the shell has less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thermal fluid coupling fouling thermal resistance heat transfe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 with fluid-solid coupled heat transfer 被引量:9
3
作者 周乃君 周善红 +1 位作者 张家奇 潘青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389-1394,共6页
To predict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molten aluminum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side an industrial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a fluid-solid coupled method was presented.The fluid-solid coupled mat... To predict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molten aluminum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side an industrial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a fluid-solid coupled method was presented.The fluid-solid coupled mathematics models of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 in the premixed combustion processing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mass conservation,moment conservation,momentum conservation,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hemistry species conservation.Computation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test data of the typical condition.The maximum combustion temperature is 1 850 K.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molten aluminum is 1 158 K,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about 240 K.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s 0.3 ℃ while the temperature of combustion air increases 1 ℃.The optimal excess air ratio is 1.25-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 COMBUSTION heat transfer fluid-solid couple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e study of underground pipe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敏 李百毅 乔振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664-668,共5页
Aiming to give some advices on the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design in Siehuan Province, China, a typical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GSHP) system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tested in a whole operational year, and t... Aiming to give some advices on the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design in Siehuan Province, China, a typical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GSHP) system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tested in a whole operational year, and the parameters of temperature and flow rate in different parts of system were measure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was calculat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heat pump system in summer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wint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reaches 3.63 in summer and 3.49 in winter, respectively. The heat balance in underground rock mass is acquired basically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the heat accumulation in the earth tends to be ze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 operational test parameters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阻和风电不确定性变化影响的多重随机电热耦合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磊 杨子龙 +3 位作者 叶婧 杨宸 陶千惠 王满康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2,共12页
热网热损特性对于热力系统热网管道温度动态过程影响巨大,且在电热联合调度中受热阻的不确定性变化影响显著。针对实际工况中热网热阻的不确定性变化,分析了热损特性对于热网管道温度影响机理,研究其差异性变化,提出了一种考虑热阻不确... 热网热损特性对于热力系统热网管道温度动态过程影响巨大,且在电热联合调度中受热阻的不确定性变化影响显著。针对实际工况中热网热阻的不确定性变化,分析了热损特性对于热网管道温度影响机理,研究其差异性变化,提出了一种考虑热阻不确定性变化热损特性影响的热网管道温度动态过程约束模型。基于此,建立了同时考虑热网热阻和风电不确定性影响的多重随机电热耦合系统调度模型及其信息间隙鲁棒优化求解策略,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耦合调度 热网热损特性 热阻不确定性 风电不确定性 调度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热耦合的中压电缆热缩终端异常发热机理及状态监测研究
6
作者 唐庆华 方静 +3 位作者 李旭 宋鹏先 李季 于洋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51,共11页
中压电缆热缩终端常出现局部异常发热现象,该现象会加速电缆绝缘老化,甚至导致电缆绝缘过早失效。为了揭示中压电缆热缩终端异常发热原因,本文基于电磁-热耦合对电缆热缩终端在各种典型故障条件下的电热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电缆长... 中压电缆热缩终端常出现局部异常发热现象,该现象会加速电缆绝缘老化,甚至导致电缆绝缘过早失效。为了揭示中压电缆热缩终端异常发热原因,本文基于电磁-热耦合对电缆热缩终端在各种典型故障条件下的电热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电缆长期运行过程中,当应力控制管发生老化,会导致绝缘局部温升现象,且老化越严重,温升数值越高。此外,当终端外表面因积尘受潮形成污秽且污秽层位于外半导电层断口附近时会形成明显热点,而当污秽层远离断口时,则热点衰退。进一步分析应力控制管内外部受潮下的终端热场分布发现,只有内部受潮时才会引起热点出现。根据所建立的考虑终端内部缺陷热点的热路模型,实施温度反演对热缩终端内部绝缘界面最高温度点进行监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电缆 热缩终端 异常发热 电磁-热耦合 温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射频与热风联合干燥条件下枣片质热传递耦合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7
作者 王强 曹帅涛 +4 位作者 杨陈妍 臧永镇 姚雪东 董万城 黄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为了揭示射频热处理对热风干燥效果的影响机理和枣片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与热量的动态变化。先通过对单一热风干燥(HA)及施加射频热处理的热风干燥(HA+RF)质热传递过程的理论分析,推导和建立了质热传递数学模型,确立了质热传递模型求解所... 为了揭示射频热处理对热风干燥效果的影响机理和枣片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与热量的动态变化。先通过对单一热风干燥(HA)及施加射频热处理的热风干燥(HA+RF)质热传递过程的理论分析,推导和建立了质热传递数学模型,确立了质热传递模型求解所需参数的数学表征;然后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HA和HA+RF条件下枣片的质热传递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仿真与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中心温度模拟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差6.90℃,最小为0.01℃;表面温度模拟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差1.77℃,最小相差0.30℃;HA和HA+RF枣片含水率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6、0.991,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枣片干燥均匀性的研究及射频施加机制优选提供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片 质热传递 耦合模型 射频热处理 COMS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填料对稠浆法烟草薄片吸湿性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朝建 杨扬 +5 位作者 尤晓娟 王鹏飞 刘洋 何红梅 朝鲁门 高鑫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0,共6页
研究稠浆法烟草薄片含水率与环境相对湿度及平衡时间的相关性,探讨稠浆中膨润土和滑石粉等无机填料质量分数对烟草薄片吸湿性能及物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薄片初始含水率越高,在后续更高相对湿度下平衡2 h的含水率越高,烟草薄片平... 研究稠浆法烟草薄片含水率与环境相对湿度及平衡时间的相关性,探讨稠浆中膨润土和滑石粉等无机填料质量分数对烟草薄片吸湿性能及物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薄片初始含水率越高,在后续更高相对湿度下平衡2 h的含水率越高,烟草薄片平衡2 h的含水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烟草薄片的吸湿率。烟草薄片中添加膨润土或滑石粉均有利于降低烟草薄片的吸湿性,适宜无机填料质量分数均为2.0%,烟草薄片的紧度(膨润土烟草薄片0.711 g/cm^(3)、滑石粉烟草薄片0.706 g/cm^(3))和抗张强度(膨润土烟草薄片0.492 kN/m、滑石粉烟草薄片0.392 kN/m)均满足后续加工需求。从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来看,滑石粉是一种较理想的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填料 加热卷烟 吸湿特性 烟草薄片 稠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设备优选的建筑多能耦合供热系统优化方法
9
作者 时国华 高宇琪 +2 位作者 于建成 王坤 甘智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182,共10页
为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建筑用能的节能降碳,提出一种计及电网供给-光能利用-热能转换的建筑多能耦合供热系统,针对其可行系统架构,考虑优先太阳能利用运行策略或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运行策略,构建多目标双层优化模型,确定系统中光-电/热、电... 为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建筑用能的节能降碳,提出一种计及电网供给-光能利用-热能转换的建筑多能耦合供热系统,针对其可行系统架构,考虑优先太阳能利用运行策略或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运行策略,构建多目标双层优化模型,确定系统中光-电/热、电-热及储能环节的优选设备及其容量,对比两种运行策略下系统优化配置方案及全年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为达到经济性和能效综合最优,建筑多能耦合供热系统应优先配置太阳能集热器、PV/T、电热泵及中温蓄热罐;与优先太阳能利用运行策略相比,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运行策略既实现了电网削峰填谷,又使年化总成本降低2.63%,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在系统设计与运行调控中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供热 多目标优化 多能耦合 设备优选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作用下弯管内铁磁流体涡流发展及其强化传热
10
作者 王翠华 王鑫皓 +2 位作者 隋佳旭 张先珍 龚斌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3,共6页
为深入研究外磁场对弯管内铁磁流体传热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元法采用CFD模拟方法对不同曲率(K=0.014-0.02)弯管在不同雷诺数(Re=800-2 000)下施加不同磁感应强度(B=0-0.1 T)的外磁场时的强化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对比分析K=0.02时B=0-0... 为深入研究外磁场对弯管内铁磁流体传热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元法采用CFD模拟方法对不同曲率(K=0.014-0.02)弯管在不同雷诺数(Re=800-2 000)下施加不同磁感应强度(B=0-0.1 T)的外磁场时的强化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对比分析K=0.02时B=0-0.1 T外磁场作用下弯管内铁磁流体的涡流特点及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低雷诺数时施加较大的外磁场后,离心力和磁场力的耦合作用使管中流体产生了复杂的旋流流动,Nu增大明显,在所研究的K和Re的范围内,与不加磁场时相比,对弯管施加B=0.1 T的磁场,其Nu最大增加了42.36%,且曲率越小,强化传热效果越明显。当Re较大时,对3种曲率的弯管施加B=0.1 T的磁场都会轻微抑制流体传热。综上考虑,雷诺数较低、曲率较小时,对弯管施加一定的外磁场可以显著强化其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 铁磁流体 磁场 强化传热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燃气加热器中折流板的应力分析与优化
11
作者 杜敏 张帅平 +2 位作者 张永春 王跃成 张嘉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了研究加热器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折流板的应力分布规律与安全可靠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应力分析,选取危险截面路径进行应力线性化分析,并根据安全评定结果对折流板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尖角造成的应力集中对折流板的应力... 为了研究加热器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折流板的应力分布规律与安全可靠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应力分析,选取危险截面路径进行应力线性化分析,并根据安全评定结果对折流板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尖角造成的应力集中对折流板的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其薄膜应力P L过高是导致应力评定危险的主要原因;折流板整体应力大小随着燃料进口速度的增大而增高,温度与热应力大小呈正相关,在不同速度下应力变化趋势相似,换热管束与折流板连接处的结构不连续会造成应力升高;优化方案中,当钝化尖角后,折流板最大热应力降低16.7%,再覆盖热障涂层时的最大热应力较钝化尖角时降低44.5%,较原始结构降低53.7%,且整体热应力下降,优化后折流板强度评定为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板 温度场 热流固耦合 热应力 应力评定 热障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岔区轮轨滑动接触摩擦热力耦合特征分析
12
作者 韩峰 李国民 +3 位作者 魏昊 刘洋 陈磊 刘泽龙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以12号单开道岔转辙器区14~16号轨枕处基本轨和尖轨为研究对象,研究LM磨耗型踏面车轮通过道岔转辙器区的轮轨间滑动摩擦热力特性。基于非稳态热传导原理,建立轮轨热力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磨耗车轮通过岔区的钢轨接触点力学变... 以12号单开道岔转辙器区14~16号轨枕处基本轨和尖轨为研究对象,研究LM磨耗型踏面车轮通过道岔转辙器区的轮轨间滑动摩擦热力特性。基于非稳态热传导原理,建立轮轨热力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磨耗车轮通过岔区的钢轨接触点力学变化特性及接触斑处温升,判断在相应道岔区的摩擦热高温区和应力集中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轮轨滑动摩擦,道岔区轮轨产生摩擦高温,最大温升点位于接触斑后半部。列车轴重是影响道岔区钢轨温升的主要因素,轴重越大,轮轨之间的接触压力越大,热源越强,导致轮轨摩擦温升更高,滑动速度对其影响较小。尖轨和基本轨的摩擦热与接触应力的差异稳定在14.67~48.90 MPa范围内,说明该区域道岔结构稳定,两轨受力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区 铁道工程 摩擦热 热力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热流道对转子泵密封性能影响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13
作者 黄志强 刘伯韬 +2 位作者 王美玲 王俊杰 米艳梅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试验研究散热流道对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工况下,密封滑环偏磨程度大,翻边现象严重,O形圈永久压缩程度大,导致材料老化,表层脱落现象严重;转速越快,组合密封温度越高,增幅越大,最大增幅约为45%;流道散热结构温度降幅效果高达50%,可有效改善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高温工况,减小其应力集中,减少热作用对其影响,减缓其老化速度,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转子泵 组合密封 流道散热结构 流固热耦合 密封散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回收及光热电站动态辅助调节的电氢耦合系统优化调度策略
14
作者 陈伟 张志恒 +1 位作者 林洁 魏占宏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09-3218,I0053-I0055,共13页
针对当前因未系统考虑电氢耦合系统的热能回收利用,造成能源利用不充分、受风光不稳定性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热回收及光热电站动态辅助调节的电氢耦合系统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充分考虑电解水、甲烷化系统及合成氨设备的热回收模型... 针对当前因未系统考虑电氢耦合系统的热能回收利用,造成能源利用不充分、受风光不稳定性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热回收及光热电站动态辅助调节的电氢耦合系统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充分考虑电解水、甲烷化系统及合成氨设备的热回收模型,建立电-热-氢多能流平衡约束;然后,设计热回收系统与光热电站储热单元的间接耦合架构,利用制氢设备和氢能利用设备的余热补充光热储热容量,拓展光热电站储热途径;进一步建立计及设备变工况特性的优化调度模型,缓解风光波动对制氢设备的功率冲击。最后,以甘肃玉门某电氢耦合系统为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电氢耦合系统应对风光波动的能力,增强电氢耦合系统的可调节能力、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耦合系统 光热电站 热回收 风光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角形网格的混合有限元法研究及其在变压器流热耦合计算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浩 刘刚 +2 位作者 吕金潮 靳立鹏 胡万君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0,共9页
在采用最小二乘有限元法及迎风有限元法分析变压器流—热耦合问题时,最小二乘有限元计算流场需要采用四边形网格,但对于含有角环、圆角等复杂结构的变压器模型,如果仅采用四边形网格进行剖分,则往往会出现网格畸变现象,此时将无法采用... 在采用最小二乘有限元法及迎风有限元法分析变压器流—热耦合问题时,最小二乘有限元计算流场需要采用四边形网格,但对于含有角环、圆角等复杂结构的变压器模型,如果仅采用四边形网格进行剖分,则往往会出现网格畸变现象,此时将无法采用最小二乘有限元法计算流场。为了提高混合有限元法的适用范围,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网格实现混合有限元的方法,即将三角形剖分网格处理成四边形网格,实现流场和温度场计算。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文中采用混合有限元法分别对单分区模型和带有角环、静电环等复杂结构的换流变压器绕组模型进行流—热耦合计算,并与Fluent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含有复杂结构变压器的流—热耦合计算,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有限元法解决含有复杂结构的变压器流—热耦合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流—热耦合 最小二乘有限元 三角形网格 迎风有限元 复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5 MHz微波对RAP加热厚度与加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马登成 刘双鹤 +2 位作者 李泽业 孙关一 王硕杨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1,共11页
为了研究915 MHz微波在沥青路面大功率微波再生加热设备上的应用与加热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仿真建模进行了该频率微波对沥青路面回收料(RAP)在不同厚度与多因素耦合下的加热效果的影响分析,得到了微波天线不同排布方式下多因素与加热效... 为了研究915 MHz微波在沥青路面大功率微波再生加热设备上的应用与加热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仿真建模进行了该频率微波对沥青路面回收料(RAP)在不同厚度与多因素耦合下的加热效果的影响分析,得到了微波天线不同排布方式下多因素与加热效果间的数学关系,并搭建了单磁控管实验装置进行加热厚度实验。结果发现RAP加热厚度、天线排布方式、加热参数发生变化时,加热效果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规律,其中RAP厚度与天线排布方式对加热效果影响明显。当厚度为250 mm、天线并排排布时,RAP温度处于120℃~180℃的区间占比达98.10%,180℃以上的仅占0.60%,温度离散系数为0.089,加热均匀性好,具有最优加热效果。但是,随着RAP厚度增加,交错排布可表现出更好的加热效果。实验确定了RAP的最佳加热厚度范围在150 mm~250 mm,最大不宜超过450 mm,为该频率微波在沥青路面大型微波再生加热设备加热腔设计与制造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5 MHz微波 沥青路面回收料加热 多因素耦合 加热厚度 大功率 微波再生加热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加热-冷凝回流消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土壤中缓效钾的含量
17
作者 谢轶 吴小芳 +1 位作者 陈泰芳 白小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423,共5页
为解决行业标准NY/T 889—2004测定土壤中缓效钾时油浴加热操作困难、硝酸易溅射、火焰光度计灵敏度低等问题,用石墨加热替代油浴加热,用自制冷凝回流消化管替代NY/T 889—2004中的消化管和漏斗,提出了题示研究。取过16目(1 mm)筛的风... 为解决行业标准NY/T 889—2004测定土壤中缓效钾时油浴加热操作困难、硝酸易溅射、火焰光度计灵敏度低等问题,用石墨加热替代油浴加热,用自制冷凝回流消化管替代NY/T 889—2004中的消化管和漏斗,提出了题示研究。取过16目(1 mm)筛的风干土壤样品2.50 g置于自制冷凝回流消化管中,加入1 mol·L^(-1)硝酸溶液25.0 m L,摇匀,置于石墨消解仪中,于135℃煮沸12 min(从沸腾开始计时),趁热倒入漏斗中,滤液置于100 m L容量瓶中,用0.1 mol·L^(-1)硝酸溶液15 m L冲洗消化管,再倒入漏斗,共重复4次,合并所有滤液,最后用水定容。在射频功率1 150 W,辅助气流量0.6 L·min^(-1),分析谱线766.491 nm的条件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缓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钾元素的质量浓度在0.10~30.00 mg·L^(-1)内与对应的响应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143s)为1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8.0%~97.5%。方法用于15种标准物质分析,测定值均在认定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且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不大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加热-冷凝回流消煮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土壤 缓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处理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薇 刘远晓 +2 位作者 李萌萌 关二旗 卞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62,372,共10页
湿热处理是常见的淀粉物理改性方法,适当的湿热处理可以有效改变淀粉的颗粒结构、分子结构等,从而影响其溶胀、糊化、老化等理化特性,进而改善食品品质。该文首先介绍了湿热处理的原理和特点,然后分析了湿热处理对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 湿热处理是常见的淀粉物理改性方法,适当的湿热处理可以有效改变淀粉的颗粒结构、分子结构等,从而影响其溶胀、糊化、老化等理化特性,进而改善食品品质。该文首先介绍了湿热处理的原理和特点,然后分析了湿热处理对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湿热处理在面条、面包、饼干等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旨在加深对湿热处理的认识,并为促进湿热处理在改性淀粉和提高淀粉基食品安全和品质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处理 植物淀粉 结构 理化性质 淀粉基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T形件激光加热诱导变形行为研究
19
作者 张敏 李东明 +1 位作者 曹天啸 张驰航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2,共9页
以高强铝合金薄壁整体构件的主要结构单元T形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激光成形热力耦合模型,利用Rofin光纤激光器进行了T形件激光成形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激光... 以高强铝合金薄壁整体构件的主要结构单元T形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激光成形热力耦合模型,利用Rofin光纤激光器进行了T形件激光成形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激光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光斑半径3个关键工艺参数对弯曲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对7050-T7451铝合金T形件自由侧变形的影响最大,扫描速度次之,光斑半径影响最小。在激光功率为200 W、扫描速度为1 mm·s^(-1)、光斑半径为6 mm的工艺参数下,T形件产生的弯曲角度最大,最大弯曲角度为0.107°,发生在扫描线54.17 m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T7451铝合金 激光加热成形 热力耦合 有限元仿真 变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厂污泥生物干化特性及水分去除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鹏 刘树根 +1 位作者 田森林 宁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0-1119,共10页
采用生物干化技术处理污水厂脱水污泥,在连续运行条件下考察物料停留时间和引风量对污泥生物干化进程的影响,探究水分去除作用机制。连续运行8天后结果表明,物料停留时间为4天的生物干化体系平均堆温为61.2℃,生物干化指数均值为6.1。... 采用生物干化技术处理污水厂脱水污泥,在连续运行条件下考察物料停留时间和引风量对污泥生物干化进程的影响,探究水分去除作用机制。连续运行8天后结果表明,物料停留时间为4天的生物干化体系平均堆温为61.2℃,生物干化指数均值为6.1。引风强度为0.95m^(3)/(h·kg VS)时,堆体温度通常维持在51.9~64.6℃,水分去除率与表观减水量分别为35.55%、22.90kg;风量增大至1.30m^(3)/(h·kg VS)时,除水效果略有提升但并不明显。污泥生物干化体系中,常温/中温微生物快速衰亡并溶胞,Firmicutes成为优势微生物门类,具有芽孢的微生物种属Bacillus在堆体中的丰度均不低于75%;堆体中心区微生物荧光强度上升至837.5,但活菌占比仅为14.6%。湿污泥投加后,随着堆体温度快速上升,进料区溶解性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和多糖含量分别上升至5.6mg/g、5.0mg/g。低场核磁共振测试结果显示,湿污泥中水分赋存形态主要为结合水。随着生物干化进程的推进,污泥样本弛豫时间缩短,水分迁移率降低,物料中水分去除速率减慢。基于水热平衡分析,物料停留时间4d、引风量0.95m^(3)/(h·kg VS)的污泥干化体系生物产热高达1.91MJ/d,热量利用效率达到65.58%;水分去除与堆体温度、引风量直接相关,也受到污泥中有机质含量、水汽相对湿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厂污泥 生物干化 水分赋存形态 水热平衡 蒸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