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based on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analysis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延杰 梁乐 +1 位作者 储婷婷 吴明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54-1164,共11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jectory tracking precision and reduce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of a 6-DOF lightweight robot, nonlinear proportion-deviation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jectory tracking precision and reduce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of a 6-DOF lightweight robot, nonlinear proportion-deviation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analysis is present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robot, including kinematic model, dynamic model and spline trajectory planing, are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Since it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real-time contour error of the robot for complex trajectory, the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is analyzed to solve the problem. Combined with nonlinear control and coupling performance of the robot,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ler is designed and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analysis. A servo control experimental system 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laser tracking system, the robot mechanical system and EtherCAT based servo control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maximum trajectory error is reduced from 0.33 mm to 0.1 m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is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us the control strategy can improve the robot's trajectory tracking precision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l model of robot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nonlinear PD control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trajectory tracking accur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线偏斜对齿轮机电耦合系统电流特征影响
2
作者 何泽银 何亮 +1 位作者 杨金 彭栋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2,共6页
针对齿轮轴线偏斜改变啮合状态引发不对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机定子电流信号的齿轮啮合不对中诊断方法。将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电磁转矩作为中间变量,结合齿轮系统弯-扭-轴动力学模型,建立牵引电机-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针对齿轮轴线偏斜改变啮合状态引发不对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机定子电流信号的齿轮啮合不对中诊断方法。将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电磁转矩作为中间变量,结合齿轮系统弯-扭-轴动力学模型,建立牵引电机-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探究不同轴线误差对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定子电流信号的影响规律,通过频谱分析得到不同情况下的定子电流频谱,阐明齿轮轴线误差对应的电流频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轴线误差下电机定子电流频谱显现电源基频与齿轮副啮合频率相关边频带。啮合平面角度误差对电流频谱频率的影响较中心距误差和垂直啮合平面角度误差更明显,为齿轮非入侵式啮合状态监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线误差 齿轮动力学 机电耦合模型 电流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耦合干扰下五轴数控机床非线性误差补偿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建卫 李紫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2,共6页
耦合干扰会导致各轴之间的非线性几何误差相互影响和累积,当某个旋转轴发生加减速控制时,由于难以同步,其他旋转轴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产生更多的非线性误差,增加了误差源的复杂性。对此,研究旋转耦合干扰下五轴数控机床非线性误差补偿方... 耦合干扰会导致各轴之间的非线性几何误差相互影响和累积,当某个旋转轴发生加减速控制时,由于难以同步,其他旋转轴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产生更多的非线性误差,增加了误差源的复杂性。对此,研究旋转耦合干扰下五轴数控机床非线性误差补偿方法。首先,对数控机床作业中每个旋转轴相互之间的耦合干扰建模,准确地描述了各轴之间非线性几何误差相互影响和累积的复杂过程,得到了刀具位移的矢量,为后续误差预测奠定了基础。然后,将刀具位移的矢量作为样本数据输入至LSTM神经网络中进行误差预测。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将刀具轮廓误差按照一定规则分配至五轴数控机床的五个协同给进轴中,通过计算不同给进轴的补偿分量,实现数控机床的非线性误差补偿。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刀具位移量最高误差仅为0.1mm,非线性误差检测效果与实际误差检测效果一致,且进行非线性误差补偿后,最大误差始终低于5μm,表明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耦合干扰 LSTM网络 时间归递 非线性误差预测模型 尖刀轮廓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导轨平行度误差对工作台运动误差的影响规律
4
作者 李海涛 耿瑞霖 +1 位作者 王雅雯 陈敬林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现有研究多以线性工作台整体为研究对象,只能获得不同误差对一维线性工作台的局部影响规律,无法完全揭示不同类型误差之间的耦合机制,以及对工作台整体运动误差的影响规律。针对这一不足,以双导轨四滑块线性工作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动结... 现有研究多以线性工作台整体为研究对象,只能获得不同误差对一维线性工作台的局部影响规律,无法完全揭示不同类型误差之间的耦合机制,以及对工作台整体运动误差的影响规律。针对这一不足,以双导轨四滑块线性工作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动结合面刚度等效,求解滑块约束刚度矩阵,进而联合滑块在导轨和工作台双重约束下工作台协调变形以后的位姿状态,建立了一维线性工作台的误差耦合模型。基于误差耦合模型,通过齐次变换将多项平行度误差映射到滑块初始误差上,最终建立导轨安装平行度误差到工作台运动误差的映射模型。基于映射模型,模拟分析了平行度误差对工作台运动误差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及实验验证了结果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平行度误差映射模型与有限元模型之间的最大误差不超过9.8%,不同类型平行度误差对线性工作台影响程度差异较大,通过降低偏摆和俯仰平行度误差,可以大幅度降低工作台整体误差。所提方法为线性工作台误差补偿和精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工作台 平行度误差 误差耦合 映射模型 运动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字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和振动特性研究
5
作者 李金超 方朝野 阙洪军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4-1044,共11页
为掌握服役过程中,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以某人字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动态啮合力和箱体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首先,依据人字齿传动系统的基本参数和结构,采用了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箱体-轴承-轴-齿... 为掌握服役过程中,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以某人字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动态啮合力和箱体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首先,依据人字齿传动系统的基本参数和结构,采用了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箱体-轴承-轴-齿轮啮合作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将输入条件和约束条件添加到所建模型中,对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箱体的振动响应频谱,其与现场实物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利用上述模型研究了偏心和轴线倾斜情况下人字齿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两种误差均会引起齿轮啮合力的低频波动,并分析了齿面修鼓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线倾斜引起的波动主要是转频谱线,偏心引起的波动产生了非转频谱线,且该谱线频率与齿轮的重合度有关;偏心或轴向倾斜引起的波动左右齿面相差180°,存在相互抵消现象,非啮合频率的箱体振动响应没有明显表现;齿面修鼓可以明显降低齿轮啮合引起的振动,轴线倾斜误差情况下,振动从1433 mm/s^(2)下降到1207 mm/s^(2),偏心误差情况下,振动从1444 mm/s^(2)下降到1218 mm/s^(2)。该研究成果可为人字齿传动系统的减振避振和实现低噪声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传动系统 动态啮合力 多体动力学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动态响应特性 频谱 轴线倾斜 偏心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圆度误差的角接触球轴承温升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瑞翔 余永健 +1 位作者 薛玉君 刘永刚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0-1341,共12页
以往有关于轴承温升特性的研究多注重轴承温升以及圆度误差对轴承振动的影响,其中圆度误差对轴承温升影响的文献较少,且研究对象多针对的是低速、轻载轴承的温升。为此,建立了考虑圆度误差、轴承预紧力、离心效应、热力耦合等影响的角... 以往有关于轴承温升特性的研究多注重轴承温升以及圆度误差对轴承振动的影响,其中圆度误差对轴承温升影响的文献较少,且研究对象多针对的是低速、轻载轴承的温升。为此,建立了考虑圆度误差、轴承预紧力、离心效应、热力耦合等影响的角接触球轴承热-力耦合模型,研究了轴承沟道圆度误差对轴承温升的影响规律。首先,以轴承拟动力学、弹流润滑理论、传热学理论和基尔霍夫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圆度误差、轴承预紧力、离心效应、热力耦合等影响的角接触球轴承热-力耦合模型;然后,利用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圆度误差对轴承温升特性影响;最后,将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角接触球轴承热-力耦合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比,最大相对误差为5.37%;随着圆度误差阶次的增加,轴承温度呈现波动性变化,且随着转速的增加,波动趋势愈加显著;随着润滑油温度的升高,温度波动逐渐减小;当圆度误差的阶次等于球数n/2±2(n=1,2,3…)时,轴承外圈温度比不考虑圆度误差时要低,因此将圆度误差控制在特定阶次内能有效降低轴承温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轴承外圈温度的波动性与外圈圆度误差的幅值成正比,为轴承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外圈温度与沟道圆度误差阶次之间呈周期性变化,并与钢球的个数形成映射关系,当圆度误差阶次等于球数的(2 n-1)/4倍(n=1,2,3…)时,轴承外圈温度达到最高;当圆度误差阶次等于球数的n/2倍(n=1,2,3…)时,轴承外圈温度最低,这一规律可为轴承的优化提供具体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热-力耦合模型 轴承拟动力学模型 轴承沟道圆度误差 热网络法 摩擦力矩 温度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对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万艳春 陈羿彤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共11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是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数字化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在梳理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测算两业协调发展水平与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探索数字...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是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数字化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在梳理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测算两业协调发展水平与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探索数字化发展对两业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两业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数字化发展显著促进了两者的融合,且该推动效应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科技创新是重要中介机制,能够加速融合进程,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空间误差模型 中介效应 制造业 物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凸轮磨削轮廓误差补偿
8
作者 王静 张福旺 +1 位作者 张洁 桑福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9,共7页
针对数控凸轮磨削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周期性、重复性轮廓误差和不易建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轮廓误差补偿策略。在数控凸轮磨削机床的单轴伺服跟踪系统中加入无模型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该方法沿迭代轴引入伪偏导数,将复... 针对数控凸轮磨削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周期性、重复性轮廓误差和不易建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轮廓误差补偿策略。在数控凸轮磨削机床的单轴伺服跟踪系统中加入无模型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该方法沿迭代轴引入伪偏导数,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动态线性化处理。针对两轴之间由于伺服跟踪误差不同导致的滞后量不同,利用交叉耦合迭代学习控制,将补偿量按照交叉耦合系数反馈到单轴伺服控制系统中,实现对凸轮磨削轮廓误差的补偿。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的轮廓误差补偿策略可以有效减小凸轮的轮廓误差,提高了数控凸轮磨削机床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误差 数控驱动 交叉耦合 无模型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梁式龙门机床的双驱同步控制系统建模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玉霞 赵万华 +2 位作者 程瑶 张俊 杨清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24,共6页
针对动梁式龙门双驱系统产生不同步误差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建模研究,提出了一种双驱动同步控制模型.其特色在于模型基于动力学理论分析,描述了双驱动两轴机械耦合特性及两轴摩擦力特性对于不同步误差的影响.为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以动... 针对动梁式龙门双驱系统产生不同步误差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建模研究,提出了一种双驱动同步控制模型.其特色在于模型基于动力学理论分析,描述了双驱动两轴机械耦合特性及两轴摩擦力特性对于不同步误差的影响.为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以动梁式龙门铣床DK-1200为例,测量机床匀速及S型加减速运动下的两轴不同步误差,并与Matlab/Simulink的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具两轴摩擦特性及机械耦合特性的双驱同步控制模型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0.861 8,所建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动梁式龙门机床双驱同步结构的运行状况,两轴机械耦合及摩擦力不同是解决双驱动不同步问题不可忽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驱动 建模 机械耦合 摩擦 不同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差随机性对行星齿轮系传动精度的影响特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朝兵 陈小安 +2 位作者 陈宏 秦伟 吴国洋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1-47,共7页
针对行星齿轮系的精密传动特性要求,从几何学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构件加工和安装偏心误差、齿距偏差及齿厚偏差等随机误差成分,建立了多级传动误差耦合模型。从更符合实际规律的误差统计学角度根据蒙特卡罗法原理构造了模型中随机变量... 针对行星齿轮系的精密传动特性要求,从几何学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构件加工和安装偏心误差、齿距偏差及齿厚偏差等随机误差成分,建立了多级传动误差耦合模型。从更符合实际规律的误差统计学角度根据蒙特卡罗法原理构造了模型中随机变量的概率过程。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实例进行了模拟计算及统计分析,通过频谱分析找出了影响最大的误差因素。结果表明随机误差值的大小与系统传动误差成正比关系,误差初始相位的随机性主要倾向于减小系统传动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 几何学 误差统计学 耦合模型 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测量机柔性动力学建模与误差耦合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磊 赵新华 +2 位作者 周海波 王收军 牛兴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71-2479,共9页
为解决目前高速机构存在的高速与高精度之间的矛盾,研究了高速并联测量机的柔性问题。应用弹性梁运动学理论和Galerkin模态截断法推导了一维弹性梁运动学变形位移模型;以欧拉-贝努利梁为假设,应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考虑中线变形的柔性... 为解决目前高速机构存在的高速与高精度之间的矛盾,研究了高速并联测量机的柔性问题。应用弹性梁运动学理论和Galerkin模态截断法推导了一维弹性梁运动学变形位移模型;以欧拉-贝努利梁为假设,应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考虑中线变形的柔性结构耦合动力学模型。最后,基于中线耦合动力学模型,测试了不同速度下弹性振动产生的误差,提出了通过调节黏滞摩擦系数来降低振动耦合误差,进而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基于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忽略结构误差前提下,角速度为300rad/s时产生的横向一阶振动耦合误差最大值为28.6μm;合理调整黏滞摩擦在0.4-0.5时,振动耦合误差降低至15μm以内,相比调整前误差降低了13.6μm。提出的方法为进一步解决高速与高精度之间的矛盾和研究高阶弹性振动与精度的耦合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测量机 柔性动力学 建模 高阶弹性振动 误差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馈源位置误差的面天线机电耦合优化设计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鹏 郑飞 段宝岩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77-1382,共6页
针对面天线结构设计中存在的机电分离以及忽视馈源位置误差的问题,从机械电磁两场耦合的角度,将反射面天线主面误差和馈源位置误差统一到天线方向图的远场计算公式中,从而可以研究包含馈源支撑结构在内的天线结构参数对主要电性能(包括... 针对面天线结构设计中存在的机电分离以及忽视馈源位置误差的问题,从机械电磁两场耦合的角度,将反射面天线主面误差和馈源位置误差统一到天线方向图的远场计算公式中,从而可以研究包含馈源支撑结构在内的天线结构参数对主要电性能(包括增益、副瓣、波瓣宽度、指向精度等)的影响.利用该公式建立了包含馈源支撑结构参数的天线整体机电耦合优化模型,通过某8m天线的仿真对比表明了该耦合优化模型的优点,最后将该优化模型应用于某40m大型反射面天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天线 机电耦合 优化模型 馈源位置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面天线机电场耦合关系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从思 段宝岩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1435,共5页
针对反射面天线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特点,通过对Ruze公式、最佳吻合和提出的机电场耦合关系式的分析比较,从理论上研究了三者的差别.即Ruze公式未考虑反射面的系统误差,从而导致对天线结构设计和制造精度要求往往过高,而最佳吻合虽考... 针对反射面天线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特点,通过对Ruze公式、最佳吻合和提出的机电场耦合关系式的分析比较,从理论上研究了三者的差别.即Ruze公式未考虑反射面的系统误差,从而导致对天线结构设计和制造精度要求往往过高,而最佳吻合虽考虑了系统误差,但未考虑随机误差.机电场耦合关系式则将两种误差同时考虑进去了,并将电性能表示为结构设计变量的函数.三个典型反射面天线的实际计算验证了机电场耦合关系式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同时也表明新的场耦合关系式可综合考虑机械结构设计与电磁设计,实现反射面天线的机电集成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天线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Ruze公式 场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系统轮廓误差矢量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宝仁 王婕 +1 位作者 张承瑞 武洪恩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01-1407,共7页
为实现复杂三维空间曲线的交叉耦合控制并提高轮廓误差补偿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轮廓误差计算模型,该模型利用数控插补器输出的刀位点和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误差计算轮廓误差矢量。基于该模型,建立了由轮廓控制闭环和位置控制闭环构成的... 为实现复杂三维空间曲线的交叉耦合控制并提高轮廓误差补偿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轮廓误差计算模型,该模型利用数控插补器输出的刀位点和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误差计算轮廓误差矢量。基于该模型,建立了由轮廓控制闭环和位置控制闭环构成的双闭环协同控制系统,实现了位置跟踪和轮廓补偿控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双闭环控制结构可以明显提高数控系统的轮廓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系统 交叉耦合控制 轮廓误差 矢量模型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热原理的热电偶测温误差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顺生 时章明 +1 位作者 杨刚 王达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8,共4页
应用传热学原理研究了热电偶静态测温误差和动态响应模型及减少测温误差的方法。热电偶测温误差是由热电偶与周围环境净热辐射引起,对流传热系数大小决定性地影响测温误差。带遮热套热电偶高速抽气时能有效减少测温误差,裸装和不抽气的... 应用传热学原理研究了热电偶静态测温误差和动态响应模型及减少测温误差的方法。热电偶测温误差是由热电偶与周围环境净热辐射引起,对流传热系数大小决定性地影响测温误差。带遮热套热电偶高速抽气时能有效减少测温误差,裸装和不抽气的热电偶不能直接应用于气体温度在线检测;动态响应过程误差还受时间常数0τ影响,30τ可视为动态响应结束时间。此研究结果不仅可用于裸偶信号校正、高精度温度信号获取及动态读数时间选取,也可为温度在线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偶 温度测量 误差模型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齿轮箱的蜗杆砂轮磨齿机几何误差补偿解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江 张魁榜 +1 位作者 杨清艳 夏链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3-1158,共6页
文章依据蜗杆砂轮磨齿机加工原理,用齐次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了各运动副坐标系间的变换矩阵;基于小误差补偿运动假设,分析了误差运动和补偿运动间的相互关系,对磨齿机各运动副的位置及方向误差补偿运动进行了解耦;根据蜗杆砂轮磨齿机各... 文章依据蜗杆砂轮磨齿机加工原理,用齐次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了各运动副坐标系间的变换矩阵;基于小误差补偿运动假设,分析了误差运动和补偿运动间的相互关系,对磨齿机各运动副的位置及方向误差补偿运动进行了解耦;根据蜗杆砂轮磨齿机各轴的运动特点,进一步就基于电子齿轮箱联动关系的各运动轴补偿进行了解耦;根据解耦推导出蜗杆砂轮磨齿机各运动轴的误差补偿值,在自主研发的蜗杆砂轮磨齿机数控系统平台上进行误差补偿实验,验证了误差补偿算法,提高了蜗杆砂轮磨齿机磨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 几何误差模型 误差补偿解耦 电子齿轮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桥耦合振动方程的分组迭代求解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岳民 潘家英 程庆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9-79,共11页
对于车桥耦合振动这一类复杂问题,若对桥梁采用一致质量阵与一致刚度阵,最后所得总质量阵与总刚度阵均为对称阵,页车辆由于蠕滑等因素的存在,车辆刚度阵和阻尼阵为非对称方阵。对于这样两组方程,利用其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求解,二... 对于车桥耦合振动这一类复杂问题,若对桥梁采用一致质量阵与一致刚度阵,最后所得总质量阵与总刚度阵均为对称阵,页车辆由于蠕滑等因素的存在,车辆刚度阵和阻尼阵为非对称方阵。对于这样两组方程,利用其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求解,二者之间再利用Seidel迭代法的概念进行二次迭代求解。并给出分组迭代求解的收敛准则。常用的3种动力方程直接数值积分法,即Newmark法,Wilson-θ法,和线性加速度法都属于近似法。文章就各种方法误差的来源作了分析,对各种积分法的精度作了比较,并提出了减少误差的措施。以及各积分法适用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振动 分组迭代 误差 铁路桥 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自动均流特性的并联LLC谐振变换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玉珍 郭跃森 林维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671-6682,共12页
在大功率低压大电流应用中,常将多路变换器并联运行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由于LLC谐振变换器的增益对元器件参数非常敏感,因此并联运行时,各路之间由于器件参数不一致引起的均流问题较突出。通过减少均流误差源的办法,该文提出一种具有... 在大功率低压大电流应用中,常将多路变换器并联运行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由于LLC谐振变换器的增益对元器件参数非常敏感,因此并联运行时,各路之间由于器件参数不一致引起的均流问题较突出。通过减少均流误差源的办法,该文提出一种具有自动均流特性的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利用共用谐振电容、耦合谐振电感,该谐振变换器无需增加额外的元器件和控制策略,便可自动实现较好的均流特性。建立该变换器的均流误差时域模型,分析在谐振电感、谐振电容和励磁电感出现不对称情况下的均流误差分布特性。与传统的并联LLC谐振变换器比较,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所提出的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能产生较好的均流特性,与理论研究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LLC谐振变换器 共用电容 耦合电感 时域模型 均流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发分体式四自由度激光测量系统耦合误差建模与补偿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真英 梅寒冰 +2 位作者 刘欣 雷英俊 李瑞君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9-1417,共9页
线性导轨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床和仪器,其运动精度直接影响所在设备的空间定位精度。针对团队前期研制的收发分体式四自由度激光测量系统可以测量导轨直线度、俯仰角和偏摆角,但其直线度与角度测量结果间存在耦合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误差... 线性导轨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床和仪器,其运动精度直接影响所在设备的空间定位精度。针对团队前期研制的收发分体式四自由度激光测量系统可以测量导轨直线度、俯仰角和偏摆角,但其直线度与角度测量结果间存在耦合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根据激光测量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分析并确定了耦合误差的主要来源,利用矩阵光学及齐次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了耦合误差的补偿模型。以雷尼绍XL-80型激光干涉仪为基准,对所建立的误差补偿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所建模型补偿后的直线度和角度测量误差均降低了75%以上。所提出的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不但有助于提高四自由度激光测量系统的精度,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几何运动误差 线性导轨 激光测量系统 四自由度 耦合误差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联式汽车电泳涂装输送机构同步滑模控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国琴 吴欣桐 +1 位作者 曹园园 方志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20,共8页
针对一种新型混联式汽车电泳涂装输送机构,为解决其运动过程中各关节之间的同步协调控制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该动力学模型和输送机构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同步误差,该同步误差不仅包括关节自身的误差信息,还包括... 针对一种新型混联式汽车电泳涂装输送机构,为解决其运动过程中各关节之间的同步协调控制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该动力学模型和输送机构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同步误差,该同步误差不仅包括关节自身的误差信息,还包括关节之间的误差信息。在此基础上,将交叉耦合控制技术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同步滑模控制策略,并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所提出控制算法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与常规滑模控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设计同步滑模控制器响应速度快,跟踪误差小,实现了汽车电泳涂装输送机构的稳定跟踪运动控制,同时提高了其同步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构 动力学模型 滑模控制 同步控制 耦合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