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BRATION NUMERICAL ANALYSIS OF COUNTER-ROTATING TURBINE WITH WAKE-FLOW USING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ETHOD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振华 吕文亮 +1 位作者 陈伟 吴铁鹰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1年第1期66-72,共7页
The design of counter-rotating turbine is one of new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 thrust-weight ratio of jet propulsion engines.Numerical analysis of a low pressure(LP)counter-rotating turbine rotor blade is presented ... The design of counter-rotating turbine is one of new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 thrust-weight ratio of jet propulsion engines.Numerical analysis of a low pressure(LP)counter-rotating turbine rotor blade is presented by using ANSYS/CFX software.Interaction of aerodynamics and solid mechanics coupling in the computation is applied.In some rating of turbine,stress distribution an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ressure turbine(LPT)blade are computed.The wake aerodynamic forces and LPT blade vibration are transformed in frequency domain using 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wake aerodynamic force excitation,the first order modal vibration is more easily aroused and the higher order response cannot be ignored.Moreover,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fields,the vibration responses of blade are also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er-rotating turbine fluid and structure coupling vibration responses numer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dynamic Analysis of a Semi-submersible Wind-Tidal Combine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被引量:2
2
作者 Yong Ma Chao Hu +2 位作者 Binghao Zhou Lei Li Youwei Ka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9年第1期72-81,共10页
Energy shortag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globally.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have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these problems. To improve power p... Energy shortag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globally.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have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these problems. To improve power production capacity, power output qualit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comprehensive marine energy utiliz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marine energy development. Based on a semi-submersible wind-tidal combine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a three-dimensional frequency domain potential flow theory is used to study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such a device. For this study, the RAOs and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the floating carrier platform to the regular wave were obtained. The influence of the tidal turbine on the platform in terms of frequency domain was considered as added mass and damping. The direct load of the tidal turbine was obtained by CFX.FORTRAN software was used for the second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query workload aware software, which can include the external force. The motion response of the platform to the irregular wave and the tension of the mooring line were calculated under the limiting condition(one mooring line break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tion response of the carrier to the surge and sway direction is more intense, but the swing amplitude is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 Even in the worst case scenario, the balance position of the platform was still in the positioning range, 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working sea area.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mooring line tension also compli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Theref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and motion responses of a semi-submersible wind-tidal combine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can meet the power generation requirements under all design conditions, and the device presents a reliabl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coupling hydrodynamic analysis AQWA Mooring line tension Motion response Hydrodynamic analysis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翼型火箭橇耦合动响应分析及参数设计
3
作者 范坤 董龙雷 +1 位作者 杨珍 赵项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4,共7页
针对超声速下非对称翼型火箭橇运动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难题,采用模态分析优化了非对称结构的振动频率特性,并对翼型火箭橇在非对称载荷下,400~1 200 m/s速度工况下的橇轨耦合动态响应特性进行分析。对翼面的不同气动下压力、不同靴轨间隙... 针对超声速下非对称翼型火箭橇运动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难题,采用模态分析优化了非对称结构的振动频率特性,并对翼型火箭橇在非对称载荷下,400~1 200 m/s速度工况下的橇轨耦合动态响应特性进行分析。对翼面的不同气动下压力、不同靴轨间隙对橇体振动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橇体关键部件材料进行分析,最终得到1 000 Hz内滑靴和翼面的动态载荷预示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不大于15%。该分析方法可为非对称翼型结构设计及橇体参数的选取提供数据支撑,保证火箭橇在轨安全运行,为非对称翼型火箭橇试验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翼型火箭橇 橇轨耦合 动响应分析 参数设计 运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速度下轨道-桥梁振动响应与顶板裂缝深度影响
4
作者 孟鑫 高浩 +3 位作者 刘鹏辉 勾红叶 王一干 杨宜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8,共8页
为探究400 km/h列车激励下高速铁路轨道-桥梁结构的振动响应,以某高铁桥梁为研究对象,在钢轨、桥梁、桥墩位置布置竖向加速度传感器,实测轨道-桥梁结构在多级速度作用下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结构声强理论和车-轨-桥耦合... 为探究400 km/h列车激励下高速铁路轨道-桥梁结构的振动响应,以某高铁桥梁为研究对象,在钢轨、桥梁、桥墩位置布置竖向加速度传感器,实测轨道-桥梁结构在多级速度作用下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结构声强理论和车-轨-桥耦合振动仿真分析,从能量和加速度的角度掌握了顶板下缘裂缝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列车激励下,实测钢轨、桥梁顶板和桥墩的加速度峰值分别为800 m/s^(2)、4 m/s^(2)和0.5 m/s^(2);振动加速度数值从钢轨到桥墩层层递减,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大各测点加速度峰值呈线性增加;裂缝的出现会增大桥梁顶板下缘的加速度峰值,改变振动能量的分布;当裂缝深度大于45 mm时,顶板下缘加速度和振动能量值分别为无裂缝工况下的1.1倍和1.5倍,应注意加强对裂缝状态的观测。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车-轨-桥耦合分析提供依据,也可以为高速铁路简支箱梁顶板下缘开裂维修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桥梁响应 车-轨-桥耦合分析 结构声强 振动能量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固-声耦合的弹性壁板振动响应分析
5
作者 王凯伦 王虎寅 +1 位作者 高鹏新 瞿叶高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3,共8页
高速飞行器热防护壁板在高温、强噪声工作环境会表现出热屈曲、非线性热弹性振动等复杂动力学响应。考虑热防护壁板连接间隙接触,建立了热防护壁板热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热响应与频域线性摄动分析叠加的耦合法对热防护壁板随... 高速飞行器热防护壁板在高温、强噪声工作环境会表现出热屈曲、非线性热弹性振动等复杂动力学响应。考虑热防护壁板连接间隙接触,建立了热防护壁板热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热响应与频域线性摄动分析叠加的耦合法对热防护壁板随机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连接方法对模态分析结果和热防护壁板的热振响应性能模拟精度的影响。通过数值模型的振动模态分析,与模态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开展约束连接、连接器连接以及面接触连接三种不同的连接方式下热防护壁板的热振响应性能研究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防护壁板的热振响应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一致,冯·米塞斯应力均方根值与试验测量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5%,随机响应与试验测量结果一致。该研究为热-固-声耦合的弹性壁板的热振响应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弹性壁板的热振响应性能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壁板 热-声-固耦合 热振响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分段不稳定燃烧现象分析
6
作者 王志新 孙晓娇 +2 位作者 乐浩 李莎莎 刘晓晨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针对大长径比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出现的分段不稳定燃烧现象,通过声腔频率分析获取其燃烧室压强振荡频率分布范围,从声-涡耦合及推进剂燃烧响应角度分析了两段燃烧不稳定现象的主要因素,设置对比试验,对比同一装药构型、不同推进... 针对大长径比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出现的分段不稳定燃烧现象,通过声腔频率分析获取其燃烧室压强振荡频率分布范围,从声-涡耦合及推进剂燃烧响应角度分析了两段燃烧不稳定现象的主要因素,设置对比试验,对比同一装药构型、不同推进剂配方发动机出现的燃烧不稳定现象,结合起振初期、中期与结束时刻的燃烧室声腔模态、燃烧室流场涡结构计算结果以及T型燃烧器压强耦合响应函数测试结果判定:发动机工作初期产生的不稳定燃烧现象是由于燃烧室装药构型导致的旋涡脱落频率与燃烧室声场频率相近产生耦合增益,诱发燃烧室压强振荡;发动机工作至末期,其不稳定燃烧频率不同于初期的频率范围,存在多倍频等特征,该段不稳定燃烧是由于推进剂燃烧响应引起的。从地面试验中发生的两段不稳定燃烧结果开展分析,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优化设计与工程设计中有效规避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分段不稳定燃烧 声腔频率分析 压强耦合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车体地铁车辆刚柔耦合振动响应分析
7
作者 于淼 郑长国 +3 位作者 孙权 陈博文 于淼航 陈刚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5年第2期80-86,共7页
为提高不锈钢车体地铁车辆运行平稳性,建立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将车体设为柔性体,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选取主节点进行模态缩聚,提取车体主要模态,联合多体动力学方法,研究地铁车辆/轨道动态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特征。研究结... 为提高不锈钢车体地铁车辆运行平稳性,建立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将车体设为柔性体,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选取主节点进行模态缩聚,提取车体主要模态,联合多体动力学方法,研究地铁车辆/轨道动态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自由度缩聚方法可获取15 Hz以下相对误差不超过5%的车体模态频率;柔性车体在5~15 Hz频域内主频特征更明显,横向加速度存在约10.6 Hz主频,与车体一阶扭转和一阶横向弯曲频率接近;垂向加速度存在约7 Hz和9 Hz主频,与车体一阶垂向弯曲和一阶呼吸模态频率接近;柔性车体前端和后端平稳性指标与刚性车体相近,而中部垂向平稳性指标约为刚性车体的1.3倍,将车体考虑为柔性体能反映车体弹性模态共振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不锈钢车体 刚柔耦合 模态分析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基多机悬吊系统动力耦合响应分析
8
作者 赵志刚 王宝玺 +3 位作者 苏程 赵祥堂 郭鑫 闫继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0,共12页
为了研究浮动基多机悬吊系统在不规则波作用下的动力耦合关系,首先利用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浮动基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其次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悬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系统动力学的耦合关系分析步骤;最后结合实例,仿真... 为了研究浮动基多机悬吊系统在不规则波作用下的动力耦合关系,首先利用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浮动基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其次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悬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系统动力学的耦合关系分析步骤;最后结合实例,仿真分析了浮动基多机器人协调悬吊系统在不同波高、不同波长比和不同起吊速度下动力耦合响应过程。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同时也为浮动基多机悬吊系统在实际的吊运过程中,判断安全的吊运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悬吊系统 动力学模型 耦合关系分析 动力耦合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隔水管-防喷器组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验证
9
作者 畅元江 王仕超 +1 位作者 李健 刘秀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在深水钻井过程中,隔水管与防喷器组系统是整个作业环节的重要一环。由于在作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因此,建立精确的隔水管-防喷器组耦合系统力学分析模型,准确分析其力学行为和性能,对指导钻井作业安全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只... 在深水钻井过程中,隔水管与防喷器组系统是整个作业环节的重要一环。由于在作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因此,建立精确的隔水管-防喷器组耦合系统力学分析模型,准确分析其力学行为和性能,对指导钻井作业安全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只关注于对隔水管的独立建模而忽视防喷器组的潜在影响,这将导致所建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使得隔水管系统的力学特性无法得到精确分析。提出了隔水管与防喷器组刚柔耦合概念,推导耦合系统动能、势能,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理论模型,用Newmark-β直接积分法对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采用ADAMS软件进行了仿真建模,开展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得到的隔水管横向位移包络线、弯矩包络线、隔水管中部节点横向位移时程曲线和底部弯矩时程曲线与ADAMS仿真结果吻合良好,从而表明了该理论模型的重要性,可为我国隔水管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隔水管 防喷器组 刚柔耦合 仿真计算 动态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端伸缩装置区段车轨动力响应
10
作者 陈嵘 薛旻 +3 位作者 张浩然 王巍钦 刘凯 吕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44,共7页
为了确保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端伸缩装置区段列车安全运营,通过建立梁端伸缩装置区段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伸缩量、不同车辆行驶速度下梁端伸缩装置各部件动力响应变化规律,并对随机不平顺激励叠加梁端刚度不平顺下车辆运行... 为了确保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端伸缩装置区段列车安全运营,通过建立梁端伸缩装置区段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伸缩量、不同车辆行驶速度下梁端伸缩装置各部件动力响应变化规律,并对随机不平顺激励叠加梁端刚度不平顺下车辆运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梁端伸缩装置各部件动力响应整体随车速增加而呈增大趋势,且各部件垂向加速度随车速变化较大;不同伸缩量下梁端伸缩装置区域钢轨及可动钢枕动力响应整体随梁缝扩大而呈增大趋势,且可动钢枕垂向位移及伸缩装置各部件垂向加速度随伸缩量变化较大;施加随机不平顺后,轮重减载率在车速420 km/h时出现超限情况,钢轨垂向位移在拉伸300~500 mm状态、车速330 km/h时出现超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梁端伸缩装置 数值计算 刚柔耦合 动力响应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激励下斜拉索-梁参数振动模型及响应分析
11
作者 汪峰 向泓嘉 刘章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9-1139,共11页
为了揭示随机激励下斜拉索参数振动特性,考虑拉索几何非线性、倾角以及桥面梁的协同振动影响,建立了斜拉索-桥面梁耦合参数振动模型,利用相空间变换推导了索-梁结构耦合振动伊藤状态方程组,给出了高斯白噪声作用下索梁振动时程求解迭代... 为了揭示随机激励下斜拉索参数振动特性,考虑拉索几何非线性、倾角以及桥面梁的协同振动影响,建立了斜拉索-桥面梁耦合参数振动模型,利用相空间变换推导了索-梁结构耦合振动伊藤状态方程组,给出了高斯白噪声作用下索梁振动时程求解迭代格式,分析了拉索随机响应时程、频域、统计特性以及概率密度变化,并与高斯截断方法进行比较,考察了拉索阻尼比、初始张力、桥面梁的初始扰动以及随机激励强度对拉索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斜拉索振动迭代方法可有效求解随机激励下索-梁耦合参数振动时程,与传统的高斯截断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随机激励下,斜拉索“拍振”振幅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斜拉索与桥面梁结构发生耦合振动时,两者之间存在能量传递现象;斜拉索随机激励位移响应均值具有非平稳瞬态特性,其位移均方差的稳定时间大于理想激励下的响应;斜拉索响应功率峰值对应的频率和功率谱密度旁瓣峰值衰减量基本一致,但斜拉索第一旁瓣峰值与主峰差值并不相同。斜拉索振动响应概率密度分布满足高斯分布形态,置信区间约为0.98,符合马尔科夫性质。随着阻尼比增大,拉索阻尼抑制效率降低;桥面梁初始扰动越大,拉索振动位移越大;拉索张力越大,拉索振动幅值呈非线性减小趋势,但张力进一步增大时,拉索振动幅值衰减趋于稳定;随机激励强度越大,拉索响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随机激励 耦合模型 参数振动 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铰接式基础风力机多目标优化及动力响应研究
12
作者 章培 李焱 +2 位作者 唐友刚 杨树耕 曲晓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针对一种新型铰接式基础风力机的基础结构设计与优化问题,综合考虑风力机运行安全稳性、经济成本及运动性能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建立了高维三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一种基于参考点的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Ⅲ)对风力机基础结构尺... 针对一种新型铰接式基础风力机的基础结构设计与优化问题,综合考虑风力机运行安全稳性、经济成本及运动性能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建立了高维三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一种基于参考点的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Ⅲ)对风力机基础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利用模糊优选方法,对所得到的帕累托解进行模糊评价,得到满足不同评价指标下的最优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气动力-水动力-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利用Matlab在时域内编写运动控制方程进行动力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额定风速海况下,所设计的铰接式基础风力机满足安全发电作业要求,同时相比于初始设计方案,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及模糊评价所设计的基础结构无论是运动及载荷性能都更加优越,经济成本更低;相关算法及优化流程也为后续不同基础形式的优化设计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支配排序 多目标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 模糊优选 模糊评价 评价指标 耦合分析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车-桥耦合振动控制参数影响分析
13
作者 卜秀孟 王力东 +2 位作者 黎清蓉 胡朋 韩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857,866,共11页
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控制参数取值不当可能导致车-桥系统异常振动.因此,明确悬浮系统控制参数与磁浮车-桥系统动力响应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首先,建立包含比例-微分控制的5节编组磁浮列车动力学模型和20跨简支梁桥有限元模型;其次,与实测结... 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控制参数取值不当可能导致车-桥系统异常振动.因此,明确悬浮系统控制参数与磁浮车-桥系统动力响应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首先,建立包含比例-微分控制的5节编组磁浮列车动力学模型和20跨简支梁桥有限元模型;其次,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计算车速430 km/h时不同控制参数下列车和桥梁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增大比例系数会使悬浮和导向系统刚度增大,增大微分系数会使悬浮和导向系统阻尼增大;车体竖向加速度随比例和微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车体横向加速度随比例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悬浮间隙和桥梁竖向加速度均随比例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微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导向间隙随微分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比例系数对导向间隙的影响较小;桥梁横向加速度随比例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微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桥梁竖向加速度主要受电磁力中悬浮电磁铁长度特征频率1倍~12倍频的影响,桥梁横向加速度主要受导向磁极长度特征频率及其2倍频和导向电磁铁长度特征频率2倍频及4倍频的影响;为减小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综合建议竖向比例和微分系数的取值范围分别为3000~4000和10~25,横向比例和微分系数的取值范围分别为4000~5000和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车桥耦合振动 控制参数 比例-微分控制 动力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海上风机与海水养殖组合结构水动力分析
14
作者 李嘉林 冯亮 +3 位作者 吴世界 胡性涛 梅华东 陈峰 《中国海洋平台》 2024年第6期1-8,29,共9页
为研究不同环境载荷对漂浮式风渔养殖平台动力响应的影响,以配备不同网衣密实度柔性养殖系统的漂浮式风渔养殖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势流理论研究基础水动力性能,借助OrcaFlex软件建立漂浮式风渔养殖平台的耦合数值模型并进行时域耦合动... 为研究不同环境载荷对漂浮式风渔养殖平台动力响应的影响,以配备不同网衣密实度柔性养殖系统的漂浮式风渔养殖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势流理论研究基础水动力性能,借助OrcaFlex软件建立漂浮式风渔养殖平台的耦合数值模型并进行时域耦合动力分析,得到动力响应结果。结果表明:漂浮式风渔养殖平台垂荡、纵摇和横摇固有周期均能避开常见波浪周期;养殖系统对平台的纵荡、纵摇和系泊缆张力有较大影响,对平台的垂荡影响较小;与风速和波浪周期相比,流速对平台动力响应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渔养殖平台 柔性养殖系统 耦合数值模型 时域耦合动力分析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片传递函数法的声振耦合
15
作者 金鹏飞 史治宇 向育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7-772,共6页
强耦合条件下,复杂系统的有限元分析受到自由度的影响计算成本高昂。虽然模态叠加技术能减少耦合系统的自由度,但基于忽略不同子系统间高阶模态和低阶模态耦合作用的假设,若使用非耦合模态可能导致收敛性差。基于无阻尼声振耦合方程,本... 强耦合条件下,复杂系统的有限元分析受到自由度的影响计算成本高昂。虽然模态叠加技术能减少耦合系统的自由度,但基于忽略不同子系统间高阶模态和低阶模态耦合作用的假设,若使用非耦合模态可能导致收敛性差。基于无阻尼声振耦合方程,本文采用分片传递函数法(Patch transfer function method,PTFM)将耦合面处理成一系列独立的分片,每个分片上所属单元节点值的平均值定义为分片传递函数,通过使用连续性关系计算耦合系统的分片传递函数。将耦合矩阵的求逆简化为源点到响应点的传递函数,可以快速计算耦合系统响应值。分别利用直接耦合法(Direct coupling method,DCM)和分片传递函数法计算板和空气声腔耦合模型,验证分片传递函数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分片传递函数的算法原理和计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片传递函数法 声振耦合 频率响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跨度对跨座式单轨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新建 李飞 +2 位作者 冯后东 罗建新 李子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轨道梁结构对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稳定运行影响很大。为探究桥梁跨度对单轨车辆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规律,基于铁木辛柯理论和有限单元法建立连续的柔性轨道梁模型,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通过UM建立单轨车辆车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在UM仿真界面设... 轨道梁结构对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稳定运行影响很大。为探究桥梁跨度对单轨车辆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规律,基于铁木辛柯理论和有限单元法建立连续的柔性轨道梁模型,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通过UM建立单轨车辆车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在UM仿真界面设定不同的桥梁跨度和行车速度,仿真分析直线工况下桥梁跨度变化对车辆系统振动影响规律及运行平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桥梁跨度增大,轨道梁跨中位移动力学响应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当桥梁跨度超过16 m时,这种上升趋势更加明显;轨道梁跨中竖向加速度和轨道梁跨中横向加速度动力学响应值均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而增大,然后又缓慢减小,桥梁跨度的变化对于轨道梁跨中横向加速度的影响较小;随着桥梁跨度增大,车体质心竖向位移动力响应明显增大,而车体质心横向位移略有减小;车体质心竖向加速度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横向加速度受桥梁跨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因为桥梁跨度增加会使单轨车辆运行的竖向平稳性指标和横向平稳性指标均有所增加,车辆运行平稳性变差。因此,将桥梁跨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单轨车辆的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跨座式单轨 桥梁跨度 柔性轨道梁 车桥耦合 仿真分析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发电机磁热耦合分析及多目标优化
17
作者 邸旭鹏 曾红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从增程式发电机的基本理论出发建立了温度场数学模型,对增程式发电机进行了磁热耦合分析和多目标优化,为电机加入冷却水道并采用机壳水冷方式,提升了增程式发电机的综合性能。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电机效率提升了3.68%、电机额定转矩提升了... 从增程式发电机的基本理论出发建立了温度场数学模型,对增程式发电机进行了磁热耦合分析和多目标优化,为电机加入冷却水道并采用机壳水冷方式,提升了增程式发电机的综合性能。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电机效率提升了3.68%、电机额定转矩提升了4.38%,电机损耗方面降低了14.19%,验证了电机优化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发电机 有限元分析 响应面优化法 磁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倒虹吸管道水击压力波与拱式桥架组合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18
作者 谢小雨 李睿 +2 位作者 崔又文 李晓章 罗仕庭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476,共11页
在大跨度倒虹吸管道中有压闸阀关闭时通常伴随着水击现象,当水击发生时,流体与固体的耦合作用同时存在。为研究发生水击时,不同关阀时间下的压力波与考虑耦合作用时结构的动力响应情况,以大跨度倒虹吸管道与拱式桥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进... 在大跨度倒虹吸管道中有压闸阀关闭时通常伴随着水击现象,当水击发生时,流体与固体的耦合作用同时存在。为研究发生水击时,不同关阀时间下的压力波与考虑耦合作用时结构的动力响应情况,以大跨度倒虹吸管道与拱式桥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水力计算,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将整体水力模型计算得到的水击压力波作为流体部分加载条件,在workbench平台上进行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求解桥架结构的位移、内力及应力动力响应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关阀时间工况下,水击压力波曲线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结构各监测点的位移时程曲线同水击压力波曲线规律基本吻合;阀门匀速关闭时,增加闸阀的关闭时间可以作为降低倒虹吸管道水击压强的有效措施;水击力对桥架管道的影响最大,盖梁次之,拱圈最小,结构以发生顺桥向动力响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倒虹吸 闸阀 双向流固耦合 水击压力波 动力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桥耦合及环境腐蚀的铁路钢桥疲劳分析
19
作者 胡春建 孙洪斌 +4 位作者 卢大治 冯乾朔 余玉洁 朱志辉 王海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6-1265,共10页
耐候钢通过改变合金元素以在其表面形成致密保护性防锈层因而具备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因此其在免涂装使用中为带锈工作,应用于公路和铁路桥梁中时可能存在腐蚀和疲劳耦合损伤问题。基于潍莱铁路线一座全焊接免涂装耐候钢桥开展列车动... 耐候钢通过改变合金元素以在其表面形成致密保护性防锈层因而具备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因此其在免涂装使用中为带锈工作,应用于公路和铁路桥梁中时可能存在腐蚀和疲劳耦合损伤问题。基于潍莱铁路线一座全焊接免涂装耐候钢桥开展列车动力作用下的关键构件和焊接节点疲劳损伤分析,并进行考虑腐蚀劣化影响下的疲劳寿命评估。基于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模型研究在高速列车动力荷载下桥梁主桁关键构件动力响应并得到结构中最不利构件位置,分析关键构件在列车通行振动效应下的疲劳损伤度;结合考虑局部节点板精细化的多尺度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轨道不平顺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得到桥梁节点板在不同速度下的疲劳损伤度;考虑环境腐蚀对桥梁疲劳寿命的影响,结合桥梁列车年运营量进行腐蚀环境下桥梁关键杆件和节点的疲劳使用寿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铁路钢桁梁桥在列车动力作用下不同构件的疲劳损伤不同,刚度较小以及应力响应影响线较短的构件疲劳损伤度更大,其中疲劳损伤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节点横梁、腹杆、下弦杆、上弦杆。轨道不平顺和列车运行速度对桥梁节点板应力响应最大值影响并不显著,列车运行速度为120 km/h时与所分析桥梁共振更明显。环境腐蚀会降低铁路桥梁疲劳寿命,且对桥梁不同构件寿命影响程度不同。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铁路钢桁梁桥在腐蚀环境下的疲劳寿命评估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钢桁梁桥 车桥耦合系统 多尺度有限元模型 应力响应 疲劳损伤分析 腐蚀疲劳寿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劲性骨架拱桥车桥耦合动力响应仿真分析
20
作者 宁锋 邓年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1-639,共9页
针对大跨度劲性骨架拱桥车桥耦合的动力响应问题,结合分离迭代法原理与车辆动力学理论,基于ANSYS分别建立主跨为416 m大跨度劲性骨架拱桥模型和9自由度的空间三轴车辆模型,由单元位移场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单元号时程数组定位车轮位置方... 针对大跨度劲性骨架拱桥车桥耦合的动力响应问题,结合分离迭代法原理与车辆动力学理论,基于ANSYS分别建立主跨为416 m大跨度劲性骨架拱桥模型和9自由度的空间三轴车辆模型,由单元位移场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单元号时程数组定位车轮位置方法,简化了车轮过桥对复杂桥梁单元划分的要求,该方法运用APDL编写并通过位移协调方程进行车桥耦合,计算分析时引入了弹簧单元模拟桥梁支座,研究了支座刚度和阻尼、车速、路面不平顺以及车队排数等因素对大跨度劲性骨架拱桥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大的支座刚度和阻尼设计能有效降低桥梁的动力响应;随着车速的增大,拱肋的竖向位移变化不大,车速在80 km/h附近时,车致振动频率接近基频,拱肋的振动响应较为激烈;路面不平顺度对大跨度劲性骨架拱桥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影响较大,路面等级越差,动力响应越激烈;随着车队排数增加,车致振动越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车桥耦合振动 劲性骨架拱桥 动力响应 路面不平顺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