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erative solu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vehicle-track-bridge nonlinear coupled vibration considering viscoelasticity of rail pads
1
作者 CUI Wei-tao GAO Liang +3 位作者 XIAO Hong MIAO Shuai-jie NIU Zhen-yu XIAO Yi-xi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750-2765,共16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il pad viscoelasticity on vehicle-track-bridge coupled vibration,the fractional Voigt and Maxwell model in parallel(FVMP)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rail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il pad viscoelasticity on vehicle-track-bridge coupled vibration,the fractional Voigt and Maxwell model in parallel(FVMP)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rail pad based on dynamic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The FVMP model was th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vehicle-track-bridge nonlinear coupled model,and its dynamic response was solved using a cross-iteration algorithm with a relaxation factor.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onlinear coupled model achieves good convergence when the time step is less than 0.001 s,with the cross-iteration algorithm adjusting the wheel-rail force.In particular,the best convergence is achieved when the relaxation factor is within the range of 0.3-0.5.The FVMP model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s the viscoelasticity of rail pads across a temperature range of±20℃and a frequency range of 1-1000 Hz.The viscoelasticity of rail pads significantly affects high-frequency vibrations in the coupled system,particularly around 50 Hz,corresponding to the wheel-rail coupled resonance range.Considering rail pad viscoelasticity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track structure vib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rail pads fractional derivative vehicle-track-bridge coupled model iterative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Coupled算法在翼型气动性能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春 何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9,共6页
首先采用SIMPLE、SIMPLEC、PISO、Coupled算法对NACA0012翼型进行气动性能计算,并比较计算结果,得出Coupled算法能够准确反映翼型的气动性能;然后利用统计试验中的均匀试验方法对Coupled算法的主要参数进行多次试验,确定了其中对结果影... 首先采用SIMPLE、SIMPLEC、PISO、Coupled算法对NACA0012翼型进行气动性能计算,并比较计算结果,得出Coupled算法能够准确反映翼型的气动性能;然后利用统计试验中的均匀试验方法对Coupled算法的主要参数进行多次试验,确定了其中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参数为PE-RF(Pressure Explicit Relaxation Factors),表明了通过改进算法的参数可以实现更好的收敛特性,以及更准确的数值模拟值;最后利用NACA2412翼型验证算法参数设置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应用改进的Coupled算法可以准确预测翼型的气动性能,并为以后的气动性能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算法 均匀实验 参数选择 翼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工程与仿生优化算法构建河流溶解氧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鹏程 苏永军 +1 位作者 王钰 贾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共8页
河流水体中溶解氧骤增或耗竭均会引发系列环境污染、物种多样性破坏等问题,准确预测河流溶解氧(DO)浓度对河流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模型输入特征的可解释性及模型精度,获取河流DO浓度最优预测模型,研究利用黄河流域山西境内... 河流水体中溶解氧骤增或耗竭均会引发系列环境污染、物种多样性破坏等问题,准确预测河流溶解氧(DO)浓度对河流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模型输入特征的可解释性及模型精度,获取河流DO浓度最优预测模型,研究利用黄河流域山西境内水质监测站点数据,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为基础,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基于随机森林模型(RF)进行特征优选,建立RF-CNN-BiLSTM-Attention(RF-CBA)模型,进一步利用吸血水蛭优化算法(BSLO)、黑翅鸢优化算法(BKA)、白鲨优化算法(WSO)等仿生优化算法,构建了BSLO-RF-CBA、BKA-RF-CBA、WSO-RF-CBA共3种优化模型,并与深度学习中CNN-A、LSTM-A、BiLSTM-A、CBA、RF-CBA模型对比,分析得到河流溶解氧预测结果,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误差(MSE)、决定系数(R2)、全绩效指标(GPI)和相对误差(MAPE)评价不同模型精度,结果表明:(1)RF模型通过对影响河流DO特征值进行排序、筛选,可消除冗余特征对水质预测模型的影响,提高预测精度。(2)利用仿生算法优化RF-CBA模型的神经元数量、学习率、正则化系数等参数,模型模拟精度进一步提升,总体上捕捉到了DO波动的时间序列特征,模型表现出强稳定性和泛化能力。(3)BSLO-RF-CBA模型模拟精度最高,对DO变化捕捉能力突出,具有更强的捕获全局依赖关系的能力,推荐用于河流溶解氧预测模型。该模型具备扩展至不同河流溶解氧等污染物浓度预测的能力,为河流水体污染预警与系统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机 特征优选 仿生优化算法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交替式黄连挖掘装置设计
4
作者 曾百功 邓斌 +5 位作者 罗锦艳 姚亮华 李海洪 李艺 刘凡一 谢守勇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0-39,共10页
针对目前黄连(Coptis chinensis)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在分析黄连种植农艺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交替式黄连挖掘装置。首先,在对挖掘装置关键部件曲柄摇杆机构运动学建模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将黄连根土复合体... 针对目前黄连(Coptis chinensis)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在分析黄连种植农艺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交替式黄连挖掘装置。首先,在对挖掘装置关键部件曲柄摇杆机构运动学建模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将黄连根土复合体被抛出时的最大速度作为目标函数,以杆长、最小传动角、挖掘深度、最小切土厚度、入土角、切土轨迹、抛出位置为约束条件对曲柄摇杆机构各杆杆长进行了优化求解。进一步,采用图像重建法建立了黄连根茎的三维模型,运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构建了挖掘装置-黄连根茎-土壤的离散元复合模型,并联合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进行了挖掘过程的耦合仿真分析,黄连根土复合体的运动过程及状态变化表明,挖掘装置挖掘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制作试验样机进行挖掘性能试验,得到了挖掘装置在前进速度为0.5m/s、曲柄转速为300r/min时挖掘性能最优,其抛送合格率、挖松率、损伤率分别为93.15%、99.28%、2.95%。试验结果表明,该挖掘装置的挖掘性能满足黄连根茎的挖掘要求,可为黄连机械化收获装备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挖掘装置 遗传算法 耦合仿真 黄连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LMS-RSSD的旋转机械耦合故障分离及特征强化方法
5
作者 许文 施卫华 +3 位作者 李红钢 华如南 刘厚林 董亮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5,共9页
针对旋转机械耦合故障中较弱故障易被较强故障淹没及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LMS)算法,结合共振稀疏分解(RSSD)的耦合故障特征分离及强化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滤波LMS算法对耦合故障信号... 针对旋转机械耦合故障中较弱故障易被较强故障淹没及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LMS)算法,结合共振稀疏分解(RSSD)的耦合故障特征分离及强化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滤波LMS算法对耦合故障信号进行了滤波处理,使故障特征得到了初步强化;然后,根据耦合故障的不同共振属性,利用RSSD算法将故障耦合分解为高共振分量和低共振分量,完成了耦合故障分离;特别地,针对LMS算法中参数依赖人工经验、自适应差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设计了以信噪比和均方误差构成的优化目标;最后,对稀疏分解得到的信号进行了包络解调,完成了耦合故障分离及特征强化,同时,利用模拟信号和实验信号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WO-LMS-RSSD算法能用于有效降低噪声干扰,分离旋转机械耦合故障及强化故障特征。该研究成果可为强噪声干扰下耦合故障的特征分离及强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故障诊断 旋转机械 共振稀疏分解 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算法 灰狼优化算法 信噪比 均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装置结构-设备耦合体系协同减震优化控制策略
6
作者 代建波 马祥祥 +2 位作者 张晓宇 马静 梁旭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9800-9811,共12页
大型化工装置结构-设备耦合体系地震响应规律复杂,仅依靠提高化工装置结构本身抵抗地震能力的方法难以满足生产工艺需求。为了减小化工装置结构-设备耦合体系的地震响应,以地震时结构和设备的振动同时得到控制为优化目标,研究了化工装... 大型化工装置结构-设备耦合体系地震响应规律复杂,仅依靠提高化工装置结构本身抵抗地震能力的方法难以满足生产工艺需求。为了减小化工装置结构-设备耦合体系的地震响应,以地震时结构和设备的振动同时得到控制为优化目标,研究了化工装置结构-设备耦合体系阻尼装置多目标优化减震控制策略,对化工装置结构-设备耦合体系进行了地震响应控制分析。结果表明:以结构层间位移和设备加速度形成的优化性能指标及构建的目标函数,能够较好地解决阻尼器在装置结构中的优化布置问题。单目标优化时,工况一(设备为等效荷载)与工况二(设备为实体模型)层间位移的平均减震率分别为37.78%和32.83%,设备位移和加速度的最大减震率分别为18.73%和17.13%;多目标优化时,其层间位移的平均减震率为31.17%,设备位移和加速度的最大减震率分别为24.16%和25.07%。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保障此类装置的安全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装置 结构-设备耦合体系 遗传算法 协同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山区铁路设计的“桥梁-环境”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
7
作者 鲍学英 曹娅利 +1 位作者 贺振霞 李亚娟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为实现对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的协调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基于绿色设计要素简化网络的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通过分析并识别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建立要素双层耦合网络,依托节点综合重要... 为实现对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的协调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基于绿色设计要素简化网络的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通过分析并识别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建立要素双层耦合网络,依托节点综合重要度和关联度对耦合网络“瘦身”。以耦合协调度最大化、“桥梁可持续能力≤环境承载水平”分别作为简化网络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构建山区铁路“桥梁-环境”简化网络优化调控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一种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山区铁路某特大桥为例,对其绿色设计要素构建耦合简化网络并进行优化调控,结果验证了本文构建的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的合理性,可为桥梁绿色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桥梁 区域环境 绿色设计要素 耦合网络 耦合协调度 P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机回转台疲劳寿命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田立勇 张佳豪 +2 位作者 于宁 于晓涵 张硕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掘进机回转台在截割煤岩时承受偏载荷及强冲击作用,其性能影响掘进机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性。为探究掘进机回转台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服役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和DEM-MFBD(discrete element model-multi flexible body ... 掘进机回转台在截割煤岩时承受偏载荷及强冲击作用,其性能影响掘进机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性。为探究掘进机回转台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服役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和DEM-MFBD(discrete element model-multi flexible body dynamics,离散单元法-多柔性体动力学)双向耦合技术的回转台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建立了掘进机截割部与回转台的空间受力模型,明确了截割部与回转台的受力规律。然后,联合RecurDyn与EDEM软件对回转台进行双向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获得了回转台在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最后,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选取15组掘进机服役参数作为输入,以回转台疲劳寿命为响应,建立了对应的Kriging代理模型,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代理模型进行寻优,得到了回转台在最佳服役参数下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当掘进机的截割头转速为54 r/min、回转台横摆速度为1.003 m/min、截割臂垂直摆角为7°时,回转台的疲劳寿命最长。结合DEM-MFBD双向耦合技术、Kriging代理模型与粒子群优化算法来探究掘进机的最佳服役参数,可为回转类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台 DEM-MFBD双向耦合技术 疲劳寿命预测 Kriging代理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无线电能系统的参数设计及优化方法
9
作者 张克涵 李鑫阳 +3 位作者 代凡 冯佳明 闫争超 毛昭勇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5,共8页
针对涡流损耗问题,提出海水中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的设计优化方法,能使系统电能传输效率最优。首先,在海水中通电线圈电磁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涡流损耗等效阻抗,得到海洋环境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等效互感模型。其次,在初、次级侧线圈位... 针对涡流损耗问题,提出海水中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的设计优化方法,能使系统电能传输效率最优。首先,在海水中通电线圈电磁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涡流损耗等效阻抗,得到海洋环境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等效互感模型。其次,在初、次级侧线圈位置固定时,建立涡流损耗等效阻抗与系统工作频率及线圈匝数的关系表达式,并利用传输系统两侧线圈验证了涡流损耗等效阻抗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最后,以海水中LCC/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能量模型为基础,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最大传输效率寻优。利用优化参数,搭建实验测试系统,结果显示,在模拟海洋环境中,当传输功率为1 kW时实验系统整体效率可达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磁耦合谐振 涡流损耗 涡流损耗等效阻抗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的多星成像与数传耦合规划方法
10
作者 刘佳 秦嘉豪 +2 位作者 李瀛搏 姚远 徐明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630,共15页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集群的大范围成像与数据下传耦合规划,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体编码与多层编码的多染色体遗传算法,实现了在复杂约束条件下对多个目标的同时优化。算法建立了成像与数传任务的约束满足模型,优化了卫星的拼幅成像与数据传...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集群的大范围成像与数据下传耦合规划,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体编码与多层编码的多染色体遗传算法,实现了在复杂约束条件下对多个目标的同时优化。算法建立了成像与数传任务的约束满足模型,优化了卫星的拼幅成像与数据传输方案,考虑了卫星姿态机动能力与多个区域的全覆盖需求。此外,采用多层编码方式,有效解决了成像与数传任务解空间映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机制显著提高了任务规划的效率。试验验证表明,在3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星座中,该算法实现了对超过5个大范围区域的全覆盖,卫星的能源和数据存储未超出约束上限;同时,单次规划的运行时间小于15 min,验证了其实用性和高效性。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任务的耦合规划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星测运控 多星任务规划 多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 成像与数传任务耦合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超螺旋与扩张观测器的多PMSM同步控制
11
作者 李小松 杜鹏 +2 位作者 吴浪 陈睿 陈磊磊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55,共6页
为了解决多PMSM同步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慢和同步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快速超螺旋滑模和扩张观测器的多PMSM同步控制。首先,设计了基于改进快速超螺旋滑模的速度控制器,优化系统的动态调节性能,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其次,... 为了解决多PMSM同步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慢和同步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快速超螺旋滑模和扩张观测器的多PMSM同步控制。首先,设计了基于改进快速超螺旋滑模的速度控制器,优化系统的动态调节性能,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其次,引入超螺旋扩张观测器对电机负载扰动进行监测,并将获取的反馈信息传递至滑模控制器,实现更精准的控制调节;同时,改进了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减少了负载扰动下的转速波动和系统同步误差。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PI控制方法,所提出的改进方法显著提高系统约68%的跟踪性能和约75.3%的同步性能,为实现多电机的精密协同控制提供了新颖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机同步控制 超螺旋算法 滑模控制 扩张观测器 偏差耦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压电驱动机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
12
作者 黄涛 王迎斌 +1 位作者 林志成 凌明祥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6-354,共9页
多压电驱动是突破纳米压电驱动机构位移行程限制的有效方案,但多压电驱动机构存在固有迟滞非线性、压电驱动之间耦合、非线性与线性耦合、过驱动冗余等问题。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一种多压电并行驱动机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 多压电驱动是突破纳米压电驱动机构位移行程限制的有效方案,但多压电驱动机构存在固有迟滞非线性、压电驱动之间耦合、非线性与线性耦合、过驱动冗余等问题。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一种多压电并行驱动机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Hammerstein结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描述多压电驱动机构线性和非线性特性,并相应提出模型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的参数估计方法。其次,提出综合反馈线性化、控制分配算法、上层控制律的总体过驱动控制策略,尤其是提出一种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通过分配控制量实现误差序列二范数最小。最后,对所提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参数估计实验与过驱动控制实验。其中参数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输出曲线能够很好拟合多压电驱动机构实验输出曲线,能够有效描述多压电驱动机构迟滞非线性输入输出特性,所提出的参数估计方法能准确估计模型参数。过驱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的轨迹跟踪性能优于直接分配和最优分配,特别是期望轨迹为幅值130μm、频率10 Hz的正弦信号时,所提出的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的精度比直接分配算法提高了56.63%,比最优分配算法提高了4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压电驱动 迟滞非线性 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过驱动控制 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小概率场景能源管线风险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扩展规划
13
作者 黄南天 赵暄远 +1 位作者 蔡国伟 郭玉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7,共11页
随着能源系统不断转型及新型负荷的快速发展,在极端高温及极端低温等小概率用能场景下,需求侧用能行为日渐复杂,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风险逐渐提升。因此,提出计及小概率高用能场景下能源管线超负荷运行风险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扩... 随着能源系统不断转型及新型负荷的快速发展,在极端高温及极端低温等小概率用能场景下,需求侧用能行为日渐复杂,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风险逐渐提升。因此,提出计及小概率高用能场景下能源管线超负荷运行风险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扩展规划方法。建立基于耦合对抗变分自编码器的场景生成模型,生成冷-热-电-气负荷场景,获取典型场景与小概率高用能场景;在此基础上,以系统扩展规划成本最低及小概率高用能场景能源管线风险最低为目标,建立计及小概率高用能场景的冷-热-电-气综合能源系统扩展规划模型;采用改进麻雀搜索优化算法进行算例求解,实现冷-热-电-气综合能源系统扩展规划,提升综合能源系统扩展规划经济性与运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扩展规划 小概率高用能场景 耦合对抗变分自编码器 改进麻雀搜索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ICOA及PSM的轮毂电机多场耦合噪声优化
14
作者 吴华伟 李蒗 +2 位作者 李智 曾运运 彭建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2,共10页
为削弱轮毂电机电磁振动噪声,以18槽16极14吋永磁轮毂电机为例,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浣熊优化算法(ICOA)及参数扫描法(PSM)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基于PSM的齿槽转矩数据库,解析定子辅助槽数量对齿槽转矩的影响机理;构建基于自适应边界... 为削弱轮毂电机电磁振动噪声,以18槽16极14吋永磁轮毂电机为例,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浣熊优化算法(ICOA)及参数扫描法(PSM)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基于PSM的齿槽转矩数据库,解析定子辅助槽数量对齿槽转矩的影响机理;构建基于自适应边界和淘汰机制的改进浣熊优化算法,设计基于ICOA的求解器对轮毂电机辅助槽进行优化,并与基于COA、MA、SSA的3种求解器对比寻优性能;搭建轮毂电机的结构场、电磁场及声场等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对比定子电枢结构优化前后的噪声声压级。研究结果表明:ICOA求解器在收敛速度和结果精度上优于其他求解器;优化后齿槽转矩幅值削弱59.08%;在空载时,电机转轴轴向的振动削弱了9.916×10^(3)mm/s^(2),转轴径向的振动削弱了2.1919×10^(4)mm/s^(2),A计权声压级减小了3.818 dB;在负载时,转轴轴向的振动削弱了4.8459×10^(4)mm/s^(2),转轴径向的振动削弱了4.4226×10^(4)mm/s^(2),A计权声压级减小了7.648 dB;7倍频振动得到有效抑制,噪声总体水平从70 dB级削弱到60 dB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轮毂电机 噪声优化 改进浣熊优化算法 参数扫描法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SVR算法的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承载力预测
15
作者 田建勃 闫靖帅 +2 位作者 王晓磊 赵勇 史庆轩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162,共8页
为准确预测钢板-混凝土组合(steel plate-RC composite,PRC)连梁承载力,本文分别通过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回归(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 为准确预测钢板-混凝土组合(steel plate-RC composite,PRC)连梁承载力,本文分别通过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回归(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PSO-SVR)算法进行了PRC连梁试验数据的回归训练,此外,通过使用Sobol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数据特征参数对PRC连梁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SVR、极端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PSO-SVR的预测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5.48%、7.65%和4.80%,其中,基于PSO-SVR算法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更强。此外,特征参数钢板率(ρ_(p))、截面高度(h)和连梁跨高比(l_(n)/h)对PRC连梁承载力影响最大,三者全局影响指数总和超过0.75,其中,钢板率(ρ_(p))是对PRC连梁承载力影响最大的单一因素,一阶敏感性指数和全局敏感性指数分别为0.3423和0.3620,以期为PRC连梁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 机器学习 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回归(PSO-SVR)算法 承载力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交通融合研究综述:模型、算法与关键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蒙 陈玥 +2 位作者 徐潇源 王晗 魏韡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共16页
电动汽车数量的大幅增长显著促进了电力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深度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力-交通融合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文中首先按照时间尺度、应用条件梳理了常见的交通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交通系统的耦合架构与建模方法进... 电动汽车数量的大幅增长显著促进了电力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深度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力-交通融合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文中首先按照时间尺度、应用条件梳理了常见的交通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交通系统的耦合架构与建模方法进行归纳。进一步,针对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研究中的非凸非线性项、多主体参与、不确定性管理等难题,总结了有效的应对算法。然后,详细阐述了电力-交通耦合系统扩展规划、经济运行、低碳运行、点对点交易、故障恢复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最后,从共享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移动充电站等研究对象方面和数据驱动、在线优化等研究方法方面分析与展望了未来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交通耦合系统 电动汽车 新能源 建模 算法 关键问题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nd-MQC耦合算法的高强度铜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明周 童长仁 +2 位作者 汪金良 黄金堤 李俊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14,共7页
基于最小自由能原理和修正准化学溶液理论,采用Rand-MQC耦合算法,建立了高强度铜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分析数学模型,依此模型对某典型高强度生产工况进行了实例计算,并考察了吨矿氧和熔剂率对平衡产物组元活度及其含量的影响。实例计... 基于最小自由能原理和修正准化学溶液理论,采用Rand-MQC耦合算法,建立了高强度铜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分析数学模型,依此模型对某典型高强度生产工况进行了实例计算,并考察了吨矿氧和熔剂率对平衡产物组元活度及其含量的影响。实例计算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铜锍和炉渣相组成模型计算误差均在2%以下,接近生产测量值;为获得高铜锍品位且能较好控制渣含铜和渣中铁硅比,建议吨矿氧和熔剂率分别控制在215m3/t和1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熔炼 rand-mqc耦合算法 多相平衡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EPIC耦合模型的区域苹果单产模拟及土壤碳动态评估
18
作者 黄元嘉 霍艾迪 +2 位作者 曹馨升 安佳璐 刘琪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8-106,共9页
为提高现有作物生长模型单产模拟精度,明确土壤水分供需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该研究构建了水文—作物生长耦合模型SWAT-EPIC(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基于参数敏感性优化的扩... 为提高现有作物生长模型单产模拟精度,明确土壤水分供需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该研究构建了水文—作物生长耦合模型SWAT-EPIC(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基于参数敏感性优化的扩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算法(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E-FAST),在陕北黄土高原建立包含土壤碳动态评估的苹果单产评估体系。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在旱作苹果单产的模拟精度误差减少了38.98%,模拟RMSE=2.56%,RRMSE≈9.8%,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降水对果园浅层土壤水分补给具有直接作用,而深层水分持续消耗加剧干旱胁迫,成为限制苹果单产提升的关键因素。此外,农地改种果园后0~10m土壤有机碳储量提升了14.85%。本研究表明,通过整合水文过程与作物生长机制,SWAT-EPIC耦合模型能够更全面反演区域水分与产量的响应关系,为干旱区果园水分管理与可持续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土壤碳 耦合模型 苹果 全局优化算法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强耦合下改进遗传测控调度方法
19
作者 尹霞 韩笑冬 +1 位作者 李朝玉 徐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8,共10页
随着航天器智能化发展,航天器数量增加、任务数量及复杂度增加导致智能航天器测控需求增加,测控调度资源耦合程度增大,求解空间维度呈现指数型增长,然而现有方法对资源耦合问题的研究较少且调度效率无法满足任务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 随着航天器智能化发展,航天器数量增加、任务数量及复杂度增加导致智能航天器测控需求增加,测控调度资源耦合程度增大,求解空间维度呈现指数型增长,然而现有方法对资源耦合问题的研究较少且调度效率无法满足任务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资源强耦合下改进遗传测控调度方法,首先对多星测控调度问题进行建模,分析测控调度问题中的资源耦合性,定义适应度函数及哈希表类型的冲突字典;在遗传算法基础上设计了任务序列与收益并存的二维染色体编码形式,提出了优势任务相关的初始种群多线程并行生成方法,引导优化解的探索方向;设计了并行顺序解耦的交叉、变异算子,在冲突字典的辅助下,按照基因顺序实现高效实时的资源耦合处理,最终通过迭代得到测控调度解序列。通过多组仿真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均具有良好的收敛性,且与常规遗传算法对比试验中,该方法任务收益平均提高了21.31%,同时运行时间平均降低了24.36%,进而验证了资源强耦合下改进遗传测控方法的高效性,为智能航天器运行及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调度 遗传算法 资源耦合 多星测控 任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im:一个用于多过程、多相态及多尺度分析的耦合模拟器
20
作者 徐文杰 周乾 +4 位作者 冯泽康 张杨杨 王君豪 陈雍之 欧阳鹏浩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62,共16页
多过程、多相态、多尺度(“3M”)是自然界及工业、工程领域共同面临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值计算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分析的重要范式。从“3M”的物理力学机制出发,以不同数值方法的优势为基础,发展耦合算法实现数值方法间的优势互补,... 多过程、多相态、多尺度(“3M”)是自然界及工业、工程领域共同面临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值计算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分析的重要范式。从“3M”的物理力学机制出发,以不同数值方法的优势为基础,发展耦合算法实现数值方法间的优势互补,形成以算法间的“耦合”为特色,并以GPU并行加速为支撑实现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分析,研发了新型的高性能数值计算平台—耦合模拟器(CoSim)。CoSim软件目前涵盖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不同算法间的耦合,共16个求解器模块和1个CAE模块,突破了现有大部分软件集中于单一算法难以解决复杂“3M”问题模拟的瓶颈,有效地实现了岩土体及其它材料在“变形→渐进破坏→灾变”全过程中的连续‐非连续、连续→破裂、流体‐固体、细观‐宏观的耦合分析,以更好地逼近复杂实际的物理力学过程,为解决复杂的“3M”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拟器 数值计算 地质灾害 耦合算法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