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企业突破式创新? 被引量:9
1
作者 师博 侯迎信 王铮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9,共12页
突破式创新拓展了科技创新的边界,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基于2012—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赋能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 突破式创新拓展了科技创新的边界,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基于2012—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赋能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企业突破式创新;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较强地区的企业和产业数字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突破式创新的赋能效果更显著;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委托代理成本和促进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赋能企业突破式创新;技术驱动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赋能效果强于应用驱动型数字化转型。本文的研究为从微观层面理解数字时代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更充分地释放企业突破式创新潜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突破式创新 融资约束 委托代理成本 全球创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规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殷红 左舒雅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5,共14页
数据规制作为缓解数据市场失灵和提升数据安全的政策工具,加速数字经济对全产业链的渗透和融合,促进制造业参与生产分工机会的公平化与多元化,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数据规制能否成为增... 数据规制作为缓解数据市场失灵和提升数据安全的政策工具,加速数字经济对全产业链的渗透和融合,促进制造业参与生产分工机会的公平化与多元化,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数据规制能否成为增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制度保障成为重要议题。基于2007—2021年38个国家的数据规制政策条款,测算出这些国家的数据规制水平。基于价值链长度等数据,从安全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测算出这些国家16个制造行业的GVCs韧性。利用该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定量分析数据规制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规制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但提升效果存在着边际递减特征,该结论在替换核心变量衡量指标、引入制度遗漏变量、考虑政策传递时滞、进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稳健。数据规制政策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具有异质性,该驱动作用在商业数据与知识产权数据流通量较大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市场与创新环境处于成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更注重数据主体隐私维护的欧式和中式规制的国家中更为显著,且管制国内数据对价值链韧性所产生的影响大于管制跨境数据。数据规制可增强企业间的数据信任,通过网络连接效应和生产协同效应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扩大市场规模、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三种渠道间接提升制造业价值链韧性。因此,为有效推进数据治理及维护价值链安全,应规范数据交易规则与收益分配,促进数据有效流通;完善数据治理的功能性配套措施和精细化管理,发挥数据要素规模对价值链韧性的倍增作用;坚持参与国际数据规则的制定,建立有效的跨境数据安全评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规制 全球价值链韧性 市场规模 贸易成本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跨境电商平台如何影响企业出口策略?——基于B2B平台多样性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万灵 王斐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3,共18页
本文使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合并数据,结合三大B2B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会员数据,考察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国企业出口策略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逻辑。主要结论是:参与跨境电商平台显著影响了企业的出口策略,促使企业... 本文使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合并数据,结合三大B2B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会员数据,考察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国企业出口策略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逻辑。主要结论是:参与跨境电商平台显著影响了企业的出口策略,促使企业选择扩大出口产品和出口市场范围的“双扩”策略。机制分析表明,参与跨境电商平台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交易匹配效率影响企业的出口策略,信息成本降低能够强化平台对企业出口策略的影响效应。参与跨境电商平台对中小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数字化水平较高地区企业的出口策略影响更明显,且企业参与较大型平台、多个平台以及在平台进行深度认证更有利于发挥跨境电商平台对企业出口策略的影响。本文为跨境电商平台赋能企业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出口策略 创新水平 交易匹配效率 信息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表现与农业企业韧性: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金绍荣 漆祥洪 熊若宇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41,共18页
提高ESG表现是增强企业韧性、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CSMAR数据库中2009—2022年171家上市农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评估ESG表现对农业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农业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 提高ESG表现是增强企业韧性、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CSMAR数据库中2009—2022年171家上市农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评估ESG表现对农业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农业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增强其韧性,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ESG表现主要通过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社会声誉、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强化内部有效控制等途径增强农业企业韧性。从异质性视角来看,ESG表现对高供应链集中度、处于成熟期、处于粮食主销区、高竞争环境的农业企业韧性的增强效应更为明显。为此,政府应构建ESG政策工具箱,全方位支持农业企业开展ESG行动;农业企业要改善内部治理,优化外部资源链接,通过内外协同发力增强自身韧性;社会大众需加强ESG信息披露监督,强化社会网络支持,齐心协力推动农业企业ESG表现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农业企业韧性 绿色技术创新 企业社会声誉 债务融资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促进城市创业?
5
作者 刘长庚 黄妍 王宇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22,共15页
创业创新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激发新活力。智慧城市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抓手,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能否促进城市创业值得关注。基于2000—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创业创新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激发新活力。智慧城市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抓手,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能否促进城市创业值得关注。基于2000—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选择性偏差后,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业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通过人力资本集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营业成本和融资成本等路径提高城市创业水平,且该结果在剔除干扰政策和干扰样本后依旧稳健。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创业提升效应在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地理特征、信息技术等禀赋条件较差的城市更加突出,体现出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包容性特征。从各类城市试点政策的协同效应来看,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政策重合能够有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创业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业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创业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创新对企业成本独特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耿云江 刘妍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080,共10页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考察数字创新对成本独特性的影响。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抑制成本独特性;数字创新主要通过提高信息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增加投资者关注抑制成本独特性;实质性数字创新和策略...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考察数字创新对成本独特性的影响。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抑制成本独特性;数字创新主要通过提高信息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增加投资者关注抑制成本独特性;实质性数字创新和策略性数字创新均能够有效抑制成本独特性,但实质性数字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数字创新主要对负向偏离和过度偏离的成本发挥抑制作用,并能够显著提升竞争优势动因驱动的成本独特性;在管理层权力大、业绩压力大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数字创新更能抑制成本独特性;当政府数字化关注度高和媒体报道数字化关注度低时,数字创新对成本独特性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此外,数字创新能够有效缓解成本独特性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独特性 数字创新 企业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纤维企业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研究——基于主体选择视角
7
作者 赵君丽 刘馨元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共12页
中国碳纤维技术研发已进入自主创新阶段,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企业间协同创新少。为研究引入高校是否对碳纤维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有促进作用,文章首先构建“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双边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明晰关键因素的影... 中国碳纤维技术研发已进入自主创新阶段,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企业间协同创新少。为研究引入高校是否对碳纤维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有促进作用,文章首先构建“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双边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明晰关键因素的影响路径,分析稳定策略,并用Matlab软件仿真模拟;其次基于产学研实践,构建“核心企业-高校-核心企业”三边协同模型,分析高校介入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协同行为受到协同成本、负面效应成本、创新转化能力、创新量、搭便车收益等因素的影响。相比双边协同,高校介入的三边协同模式效果更佳,尤其当高校具有高创新转化与协同成本降低能力时,其“沟通桥梁”的角色更为关键,对推动碳纤维企业协同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企业 协同创新 演化博弈 高校介入 产学研合作 创新转化 成本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是否有利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国家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
8
作者 胡颖 李维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并对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出口结构具有深层次影响。基于2011-2021年全球9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 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并对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出口结构具有深层次影响。基于2011-2021年全球9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多种方式的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效应在出口技术复杂度较高的分位点有所下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个作用渠道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对不同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在中、低收入国家、高制度质量以及高金融发展程度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贸易成本、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促进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并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以最大化其经济潜力,加速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出口技术复杂度 贸易成本 技术创新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数而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赋能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
9
作者 王军 胡文杰 王丽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2,共13页
数据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既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先决条件,又为驱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源动力”。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 数据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既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先决条件,又为驱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源动力”。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了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实现了“因数而智”;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市场渠道性交易成本降低效应和绿色创新决策互动强化效应是诱发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因数而智”的内在机制。基于TOE框架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在数字技术使用广度较高、应用深度较低,以及非国有企业和行业集中度较低的情境下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交易型数据资产化是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因数而智”的重要触发条件,当企业交易型数据资产化水平处于2.708~2.996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呈现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应系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实践应用,发挥“领头羊”企业的示范作用,激发企业绿色创新活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实质性绿色创新 交易成本降低效应 绿色创新决策互动强化效应 交易型数据资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产品质量——来自企业—产品层面的证据
10
作者 王睿 喻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中国外贸发展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本文基于企业—出口目的国—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深入分析了出口目的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出口产... 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中国外贸发展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本文基于企业—出口目的国—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深入分析了出口目的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目的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会促使中国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质量提升效应在高技术产品、异质品及采用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通过降低产品出口信息成本、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三个渠道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据此,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提升企业适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进口中间品质量,是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 出口产品质量 信息成本 技术创新 进口中间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11
作者 张超 刘文轩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37,共10页
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本文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试点政策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多重中介模型厘清试点政策作用后波特假说的理论边界。研究发现:处于试验区的企业碳绩效显著... 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本文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试点政策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多重中介模型厘清试点政策作用后波特假说的理论边界。研究发现:处于试验区的企业碳绩效显著提升且成本压力与绿色创新在试点政策影响企业碳绩效的过程中发挥并行中介作用。此外,试点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对企业碳绩效不仅发挥并行中介作用,还可能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由于企业“创新补偿效应”难以抵消“制度遵循成本”,试点政策的“波特假说”依旧处于“制度遵循成本”阶段。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在高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企业以及重污染企业对于企业碳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企业高管绿色认知强的企业受试点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企业碳绩效 成本压力 绿色创新 波特假说 上市公司 链式中介 并行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数字产业创新:影响机理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静 程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103,共11页
基于2009—2022年中国内地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赋能数字产业创新,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 基于2009—2022年中国内地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赋能数字产业创新,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大规模城市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中介作用机制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优化创新资本配置、降低信息披露成本、营造良好自主研发环境3种途径赋能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正向赋能本地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而且对邻近地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可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产业创新的赋能效应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资本配置 信息披露成本 自主研发环境 数字产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如何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申杰 昌忠泽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通过匹配2011-2020年城市层面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企业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显著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且这种影... 通过匹配2011-2020年城市层面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企业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显著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且这种影响在低供应商集中度企业、高数字化水平城市和高端生产性服务行业表现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减小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专精特新 技术创新 交易成本 经营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于联合减排与环境改善的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长琪 谢涛 徐晔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7,共17页
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关键支撑作用。本文将多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共同纳入“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结合环境技术前沿与Luenberger指标准确测算减污降碳绩效(RPI),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 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关键支撑作用。本文将多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共同纳入“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结合环境技术前沿与Luenberger指标准确测算减污降碳绩效(RPI),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减污降碳绩效提升,对投入产出层面各项子绩效的影响效应按照产出增长、要素节约、联合减排的顺序依次提高,其中环境绩效是其发挥环境改善作用的主要途径,且减污、低碳技术分支之间存在技术协同,可以实现多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协同控制。机制分析表明,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减污降碳绩效的核心机制,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环境绩效提升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技术分解视角下的机制检验同样支持这一结论。此外,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对减污降碳绩效的影响也随着时间逐渐增强。本文为进一步明确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减污降碳之间的关系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联合减排 环境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燕丽 周徐欣 邓梦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文章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资源编排理论,利用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的发行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机... 文章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资源编排理论,利用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的发行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能够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推动实质性创新并激活冗余资源,降低碳边际减排成本;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较低、融资约束较低、高管无金融背景、非国有企业及东中部地区企业,绿色债券对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的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工具影响企业低碳行为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债券 碳边际减排成本 实质性创新 策略性创新 冗余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能否促进企业创新 被引量:1
16
作者 谷阳 程名望 杨未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11,共16页
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属于公平的范畴,企业创新属于效率的范畴,二者能否实现统一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提高... 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属于公平的范畴,企业创新属于效率的范畴,二者能否实现统一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2)机制检验发现,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降低员工流动性等渠道促进企业创新;(3)异质性分析发现,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所产生的创新促进效应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较弱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凸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对发明专利以及实用型专利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效应;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还会显著增加企业创新投入。本文丰富了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社会影响的相关研究,也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有序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以提升经济效率提供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创新 代理成本 员工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治理绩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宪静 王凤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25,共23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能否有效提升企业绿色治理绩效,对探索智能时代的绿色治理新路径及助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5—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简称人...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能否有效提升企业绿色治理绩效,对探索智能时代的绿色治理新路径及助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5—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简称人工智能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对企业绿色治理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促进了企业绿色治理绩效的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并有效降低企业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进而提升企业绿色治理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对企业绿色治理绩效的提升作用,在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小规模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及高科技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与人工智能试验区政策发挥协同效应来提升企业绿色治理绩效,为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提供路径选择。本文拓展了人工智能试验区政策的微观经济后果研究,为企业把握科技变革的机遇、优化企业绿色治理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试验区 企业绿色治理绩效 企业创新 营业成本 管理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字化投入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栋 肖星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本文基于2015~2023年上市公司的数字化项目投入信息,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时滞性,数字化转型的正面效应随着时间... 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本文基于2015~2023年上市公司的数字化项目投入信息,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时滞性,数字化转型的正面效应随着时间推进逐渐显现并得到加强。具体至细分方向,生产类和管理类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生产效率具有提升作用,而用户类和技术类数字化转型尚未赋能企业效率。机制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通过驱动企业创新、改进企业的运营模式和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对于人力资本结构更优、更加强调协作性文化和创造性文化、组织惯性相对较小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化投入 转型方向 企业创新 运营模式 代理成本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技术的双刃剑效应:“降本”与“趋同”孰轻孰重
19
作者 郑捷 张文浩 连暐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68,共20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与数据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催生了自动化技术。本文关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双寡头企业是否采用自动化技术从事生产这一博弈互动,探讨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对企业成本控制与产品设计的影响,进行均衡刻画及福利分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与数据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催生了自动化技术。本文关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双寡头企业是否采用自动化技术从事生产这一博弈互动,探讨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对企业成本控制与产品设计的影响,进行均衡刻画及福利分析。通过综合考虑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对企业利润函数和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影响,本文分析自动化技术造成产品的纵向降本与横向趋同这两种效应,基于水平差异化双寡头模型(Hotelling Model)建立统一分析框架,开展理论分析。本文结果表明:(1)企业使用自动化技术固然可以降低成本,但同时出现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这说明自动化技术具有双刃剑效应,企业需要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差异化之间进行取舍。(2)不同行业的结构特征导致企业竞争均衡存在差异。当自动化技术研发成本低时,降本效应主导,自动化竞争会成为市场均衡;当研发成本高时,同质化风险增加,市场表现为传统竞争;当研发成本适中时,企业策略决定竞争格局,可能出现不对称竞争或混策略竞争。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与竞争均衡相似,当固定成本满足不同参数范围时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竞争均衡并不一定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优化:若企业开展传统竞争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优,则均衡必然成立;若企业开展自动化竞争或不对称竞争,则社会福利是否最优与均衡是否成立之间无必然联系。本文对于自动化技术博弈的研究,在数字经济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为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 降本效应 趋同效应 双寡头 HOTELLI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程度对自主创新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Cost-Malmquist指数的高技术产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91
20
作者 成力为 孙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137,共10页
在中国经济转型特定的制度环境中,内、外开放两种不同的市场导入机制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完全不同。本文从创新结构红利的成本视角采用三阶段Cost-Malmquist指数法将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内资和外资部门的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拆... 在中国经济转型特定的制度环境中,内、外开放两种不同的市场导入机制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完全不同。本文从创新结构红利的成本视角采用三阶段Cost-Malmquist指数法将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内资和外资部门的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拆分为分配效率(企业家要素组合的效率)和价格前沿的变化,得出:我国内资部门企业家要素组合能力不断提升,却面临更加扭曲的要素价格约束,导致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受限并影响了结构红利的获得。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验证市场化程度对自主创新配置效率的影响得到:第一,政府的税收掠夺显著增强整体和内资部门长、短期的成本约束,使要素价格逼近边际成本前沿面,提高了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但以企业家组合资源效率的损失为代价;政府直接资金扶持仅具有短期效应,长期则加大要素价格扭曲、负向影响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较之于对外开放,对内开放程度显著缓解了内资部门要素价格扭曲,使要素价格逼近边际成本前沿面,有利提高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具有长期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只能短期提高企业家的要素组合效率、无长期效应;第三,金融、信贷市场和技术市场发育程度无论长、短期均显著缓解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使要素价格逼近边际成本前沿面,显著提升企业家的要素组合效率,提高了自主创新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程度 自主创新配置效率 三阶段cost-Malmquist 动态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