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营养包对棘孢木霉菌剂降解玉米秸秆的强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连启睿 万博文 +3 位作者 朱家磊 王正 王珊珊 朱振元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3,共8页
秸秆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不利于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前期研究中制备使用棘孢木霉菌剂降解玉米秸秆,虽具有较好的降解纤维素能力,但其降解率有待提高。研究通过配制一种激活营养包对棘孢木霉菌剂降解玉米秸秆进行强化,以提高降解... 秸秆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不利于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前期研究中制备使用棘孢木霉菌剂降解玉米秸秆,虽具有较好的降解纤维素能力,但其降解率有待提高。研究通过配制一种激活营养包对棘孢木霉菌剂降解玉米秸秆进行强化,以提高降解率并进一步优化降解方案。通过单因素实验,将不同的4种速效碳源、4种速效氮源、5种无机盐分别配置成营养液,与前期制成的棘孢木霉可湿性粉剂配合使用,在不同时间阶段测定秸秆的降解率,确定不同营养物质在营养包配方中的组成及比例。在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选取合适浓度的变量,选取蔗糖、硫酸铵和硫酸锌3个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n Expert.8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理论最优组配方并进行验证,按照质量比制备成棘孢木霉菌剂激活营养包。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1‰蔗糖、1‰硫酸铵、0.5‰硫酸锌为菌剂激活营养包的最佳配方,在培养15 d后,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分别达到(39.63±2.01)%、(35.67±1.46)%、(39.66±0.85)%;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理论最优组为1.02‰蔗糖、1.05‰硫酸铵、0.35‰硫酸锌,对其进行验证实验,15 d后玉米秸秆降解率为(41.32±0.57)%,与预测值非常接近。最终将蔗糖、硫酸铵、硫酸锌按照20∶21∶7的比例制成菌剂激活营养包。根据最佳组成与比例制成菌剂激活营养包,与菌剂同时使用能够显著提升降解玉米秸秆的效果,提高秸秆还田率,增强土壤肥力,进一步优化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菌剂 玉米秸秆 激活营养包 纤维素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蓝莓保鲜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谷芳 马嘉欣 +1 位作者 吕美琪 车春波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1-188,共8页
以提取的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在其中添加甘油和不同浓度的AgNO_(3)后制得改性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复合膜进行结构... 以提取的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在其中添加甘油和不同浓度的AgNO_(3)后制得改性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复合膜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复合膜质地均匀,部分Ag^(+)以单质银的形式与膜中的成分相互作用,膜热稳定性良好,满足保鲜材料要求。改性复合膜对大肠杆菌(E.coli)及白色葡萄球菌(S.albus)的抑制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其中存在单质Ag粒子,对S.albus的抑制能力更强。用改性复合膜包裹蓝莓,存储10 d后的失重率低于7%、颜色几乎没有变化;可溶性固形物损失小于3%、可滴定酸下降不明显,当加入1 mL 0.01 mol/LAgNO_(3)时,改性复合膜的保鲜性能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羧甲基纤维素 改性 复合膜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纤维素基保水缓释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兰文 聂晨晨 +6 位作者 周俊 陈娅 孙睿 高璇 杨睿 杨春亮 谢贵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07,共6页
以玉米秸秆纤维素(CSC)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可降解高吸水聚合物玉米秸秆纤维素-g-聚丙烯酸(CSC-g-PAA)。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CSC-g-PAA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CSC-g-PAA在... 以玉米秸秆纤维素(CSC)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可降解高吸水聚合物玉米秸秆纤维素-g-聚丙烯酸(CSC-g-PAA)。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CSC-g-PAA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CSC-g-PAA在土壤中的持水性、保水性以及降解性。结果表明,CSC-g-PAA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可达702.89 g/g, 5次循环后CSC-g-PAA的吸水率仍然为初始吸水率的47.27%;添加土壤3%(质量分数)的CSC-g-PAA,土壤持水率为70.51%,36 d后保水率为15.50%;CSC-g-PAA在土壤中50 d的降解率为24.14%。采用液体浸渍法CSC-g-PAA尿素最高负载率为81.76%,具有优异的缓释性能,符合M_(t)/M_(∞)=Ktn模型。CSC-g-PAA能集吸水、保水和负载养分及缓释的功能于一体,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节水、减施增效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纤维素 高吸水聚合物 保水 肥料 缓释 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秸秆发酵酒的酿造工艺研究
4
作者 张立娇 王珊珊 +3 位作者 郭思彤 韩赫楠 李雨锌 吴昊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利用白腐菌、褐腐菌发酵制备甜玉米秸秆发酵酒。以乙醇体积分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甜玉米秸秆发酵酒的酿造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降解时间20 d、酒曲添加量12%(以秸秆质量为基准)、初始糖含... 利用白腐菌、褐腐菌发酵制备甜玉米秸秆发酵酒。以乙醇体积分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甜玉米秸秆发酵酒的酿造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降解时间20 d、酒曲添加量12%(以秸秆质量为基准)、初始糖含量163 g/L、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甜玉米秸秆发酵酒的乙醇体积分数为12.05%。酿造的酒体菌落总数≤50 CFU/mL、大肠杆菌≤3 CFU/100 mL、致病菌未检出,酒体无色、清亮透明、有光泽,具有淡淡的甜玉米秸秆的清香,口感清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秸秆发酵酒 纤维素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磷酸酯淀粉/秸秆纤维素可食膜的制备及物理性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海涛 邵信儒 +3 位作者 姜瑞平 王爽 张东杰 马中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1-28,共8页
以玉米磷酸酯淀粉(corn distarch phosphate,CDP)和玉米秸秆纤维素(corn straw cellulose,CSC)为主要基材制备可食膜。研究CDP与CSC质量比、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质量浓度、丙三醇(glycerol,Gly)质量浓度对可食膜... 以玉米磷酸酯淀粉(corn distarch phosphate,CDP)和玉米秸秆纤维素(corn straw cellulose,CSC)为主要基材制备可食膜。研究CDP与CSC质量比、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质量浓度、丙三醇(glycerol,Gly)质量浓度对可食膜物理性能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EAB)、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WVP)和透光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可食膜的物理性能综合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CDP-CSC质量比8.5∶1.5、CMC质量浓度0.8 g/100 mL、Gly质量浓度1.0 g/100 mL,此条件下可食膜物理性能综合分最高为0.683,对应可食膜的TS为19.75 MPa、EAB为46.89%、WVP为1.167×10^(-12)g/(cm·s·Pa)、透光率为41.86%,比未添加CSC的CDP膜物理性能综合分提高27.14%。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可食膜进行结构观察和表征,表明CDP/CSC可食膜表面较平整,结构致密,各基质相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膜 玉米磷酸酯淀粉 玉米秸秆纤维素 物理性能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阶段处理和多菌种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红莲 郭爱莲 +2 位作者 何钧 郭路军 卫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1-694,共4页
目的 采用阶段处理和多菌种固态发酵玉米秸杆,提高玉米秸杆的饲料营养价值。方法 利用氨化法和白腐真菌Lx对玉米秸秆进行前处理,将康宁木霉和选育出的高活性黑曲霉Sy,瘤胃细菌X4,酵母Y2,接种于前处理过的玉米秸杆上进行多菌种共发酵... 目的 采用阶段处理和多菌种固态发酵玉米秸杆,提高玉米秸杆的饲料营养价值。方法 利用氨化法和白腐真菌Lx对玉米秸秆进行前处理,将康宁木霉和选育出的高活性黑曲霉Sy,瘤胃细菌X4,酵母Y2,接种于前处理过的玉米秸杆上进行多菌种共发酵。由正交试验得出最适培养条件。结果 在发酵温度30℃,pH5,发酵9d后,粗蛋白含量达24.61%,粗纤维降解率为48.37%。结论该法为利用玉米秸杆生产蛋白饲料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种 发酵 玉米秸秆 粗纤维 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纤维降解的预处理工艺条件筛选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轶 刘雨秋 +2 位作者 谷士艳 敖永华 刘庆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3,共5页
为解决玉米秸秆在发酵中难降解的问题,以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通过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和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考察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探讨各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添加10%N... 为解决玉米秸秆在发酵中难降解的问题,以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通过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和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考察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探讨各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添加10%NaOH溶液后加入绿秸灵的处理方式秸秆半纤维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32.98%;添加混合菌的处理方式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51.46%;添加8%NaOH溶液后加入绿秸灵和添加10%NaOH溶液后加入绿色木霉的处理方式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39.28%。3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有显著影响,对木质素的降解影响不显著。3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中不同组分降解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预处理 半纤维素 纤维素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玉米秸秆降解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慧君 杜双田 +3 位作者 孙婷 金凌云 荆留萍 马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79,共6页
从不同来源的土样中分离出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5株霉菌及5株放线菌,测定了这10株菌在玉米秸秆发酵中的CMC酶及木聚糖酶的动态酶活。结果表明,霉菌菌株F6在整个培养过程中CMC酶及木聚糖酶的活性最高,分别为14.57和25.69 U/g,其次为放线菌A... 从不同来源的土样中分离出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5株霉菌及5株放线菌,测定了这10株菌在玉米秸秆发酵中的CMC酶及木聚糖酶的动态酶活。结果表明,霉菌菌株F6在整个培养过程中CMC酶及木聚糖酶的活性最高,分别为14.57和25.69 U/g,其次为放线菌A4,CMC酶及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8.62、27.07U/g。采用F6,A4处理玉米秸秆15 d,降解率分别达44.80%和41.12%。进一步研究表明,接种不同菌株后的玉米秸秆降解率与降解过程中菌株产CMC酶及木聚糖酶最大酶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CMC酶活 木聚糖酶活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淑霞 王鸿斌 +3 位作者 赵兰坡 吴海文 张洪梅 秦治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996,共6页
采用培养实验,研究了在添加有机物料的条件下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目的在于探讨黑土有机质变化的微生物机理,并从中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及其组合,以期将之用于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发挥微生物在生态系统... 采用培养实验,研究了在添加有机物料的条件下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目的在于探讨黑土有机质变化的微生物机理,并从中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及其组合,以期将之用于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发挥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添加有机物料培养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与纤维素分解菌的种类与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纤维素分解菌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不同,多种菌株联合接种比单一接种对有机质转化的作用要强。所选择的4株菌株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mum Rifai,Mycol)比绿色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P.karsten,Finl.)、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菌 玉米秸秆 土壤有机质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微波协同作用对玉米磷酸酯淀粉/秸秆纤维素可食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海涛 邵信儒 +2 位作者 姜瑞平 张东杰 马中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40,共7页
利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技术制备玉米磷酸酯淀粉/秸秆纤维素(corn distarch phosphate/corn straw cellulose,CDP/CSC)可食膜,探讨超声波-微波处理条件对膜机械性能的影响。以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和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 利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技术制备玉米磷酸酯淀粉/秸秆纤维素(corn distarch phosphate/corn straw cellulose,CDP/CSC)可食膜,探讨超声波-微波处理条件对膜机械性能的影响。以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和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EAB)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600 W、微波功率170 W、超声波-微波时间9 min。在此条件下可食膜的TS和EAB分别达到31.42 MPa和74.33%,与未经超声波-微波处理的膜相比分别提高62.29%和56.88%。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可食膜进行结构观察和表征,经超声波-微波协同处理的CDP/CSC可食膜表面平整,结构致密,分子间作用力加强。超声波-微波联合作用可有效提高CDP/CSC可食膜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膜 超声波-微波 机械性能 玉米磷酸酯淀粉 玉米秸秆纤维素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慧 赵恪 +3 位作者 林陈强 林戎斌 陈龙军 陈济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7-1123,共7页
【目的】为获得秸秆降解的应用型菌株,自制秸秆腐熟菌剂。【方法】从林下土壤和堆肥样品中,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并对菌株纤维素酶活性、滤纸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获得1株羧甲基纤维素酶活... 【目的】为获得秸秆降解的应用型菌株,自制秸秆腐熟菌剂。【方法】从林下土壤和堆肥样品中,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并对菌株纤维素酶活性、滤纸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获得1株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株对滤纸有崩解效果,滤纸酶活性14.21 U·mL^(−1),木聚糖酶活性24.03 U·mL^(−1),玉米秸秆降解率为21.2%。【结论】菌株TB1滤纸崩解试验效果较好,纤维素酶活性、滤纸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均较高,具有秸秆降解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秸秆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剂发酵秸秆的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陶蕾 王曙阳 +2 位作者 曹广益 樊建华 梁剑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0,共4页
以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复合剂的添加量及发酵条件对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菌种和秸秆比例为1∶300的条件下,有氧发酵60、120、180、240、300和360 h后,秸秆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1.25%、5.09%... 以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复合剂的添加量及发酵条件对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菌种和秸秆比例为1∶300的条件下,有氧发酵60、120、180、240、300和360 h后,秸秆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1.25%、5.09%、8.08%、8.51%、8.85%和9.31%,粗蛋白含量提高了0.3%、0.64%、2.68%、3.26%、3.45%和3.64%.奶牛头均产奶量提高了48.6 kg,净增经济收入116.64元,经济效益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玉米秸秆 纤维素 粗蛋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纤维素酶对秸秆降解速率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玮 聂俊华 李飒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探求促进秸秆降解的新途径,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纤维素酶对秸秆降解速率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培养期内,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酶处理与不加酶处理降解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到培养结束时小麦秸秆加... 为探求促进秸秆降解的新途径,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纤维素酶对秸秆降解速率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培养期内,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酶处理与不加酶处理降解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到培养结束时小麦秸秆加酶处理降解率高出不加酶处理7.10%~11.86%,玉米秸秆高出8.01%~14.04%;整个培养期内,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酶处理与不加酶处理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钾含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培养结束时,小麦秸秆最优处理碱解氮、速效磷、钾含量分别高出对照4.15,3.60,32.35mg/kg,玉米秸秆分别高出6.50,4.27,47.97mg/kg。结果说明添加外源纤维素酶能够提高秸秆降解速率,促进秸秆养分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纤维素酶 秸秆降解 小麦秸秆 玉米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纤维素酶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玮 聂俊华 +1 位作者 李飒 王欣英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6-940,共5页
为探求促进秸秆降解的新途径,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纤维素酶对秸秆降解速率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培养期内,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酶处理与不加酶处理降解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到培养结束时小麦秸秆加酶处理... 为探求促进秸秆降解的新途径,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纤维素酶对秸秆降解速率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培养期内,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酶处理与不加酶处理降解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到培养结束时小麦秸秆加酶处理降解率高出不加酶处理7.10%~11.86%,玉米秸秆高出8.01%~14.04%;整个培养期内,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酶处理与不加酶处理间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培养结束时,小麦秸秆最优处理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出对照4.15mg·kg-1,3.60mg·kg-1,32.35mg·kg-1,玉米秸秆高出6.50mg·kg-1,4.27mg·kg-1,47.97mg·kg-1。结果说明添加外源纤维素酶能够提高秸秆降解速率,促进秸秆养分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纤维素酶 秸秆 小麦秸秆 玉米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构及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邓小莉 常景玲 洪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550,共6页
为高效利用玉米等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研究通过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60目、膨化粉碎200目、超细200目、膨化超细400目、超声波预处理,并对其预处理结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得知,经膨化超细400目处理后的秸秆纤维素丝状结晶结构解体最明... 为高效利用玉米等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研究通过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60目、膨化粉碎200目、超细200目、膨化超细400目、超声波预处理,并对其预处理结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得知,经膨化超细400目处理后的秸秆纤维素丝状结晶结构解体最明显。进一步对其中4种不同预处理后的秸秆做碱法水解,以获得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为指标,考察不同组合固液比、温度、碱质量浓度、水解时间对4种预处理秸秆的作用情况,确定玉米秸秆纤维素最佳预处理方法及碱法水解的最优条件。结果显示,超细200目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碱水解液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最高。优化的碱法水解条件为:水解时间90 min;温度110℃;NaOH质量浓度0.02 g/mL,固液比1∶23。在此条件下,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预处理 纤维素结构 扫描电镜 碱法水解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与牛粪堆肥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书敏 徐凤花 +2 位作者 代欢 张蕴琦 吴优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堆肥是实现秸秆与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本实验室筛选的一组低温复合菌系接入堆肥中,研究结果表明:在8℃低温条件下,秸秆用量大时升温快、温度高,处理1与处理2堆温在第4 d和第3 d分别为50.8和53.4℃,最高... 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堆肥是实现秸秆与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本实验室筛选的一组低温复合菌系接入堆肥中,研究结果表明:在8℃低温条件下,秸秆用量大时升温快、温度高,处理1与处理2堆温在第4 d和第3 d分别为50.8和53.4℃,最高温度分别达到58.4、64.8℃,50℃以上持续了6 d,而不加复合菌系的对照,最高温度为40.9℃,未达到堆肥无害化要求。堆肥结束时,处理1、处理2和对照有机质含量较初始时分别下降了37.54%、33.58%、13.50%;全碳含量分别为26.05%、27.80%、36.55%,较初始分别下降了43.18%、41.54%和19.69%;C/N分别下降了42.83%、41.54%和14.95%;处理1处理2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37.54%、32.80%,较对照分别提高2.24倍、1.83倍。表明本实验室筛选的低温复合菌系能够使堆肥快速升温,缩短堆肥周期,促进堆肥的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与牛粪堆肥 低温复合菌系 温度 有机质含量 纤维素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旭东 王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研究了秸秆粉碎后经过稀酸、稀碱和氨水3种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的影响;考查了预处理后秸秆的纤维素比例、糖转化率及对设备要求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研究表明:每种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的利用都有不同的影响,最终选择以质量分数4%H_2SO_4作... 研究了秸秆粉碎后经过稀酸、稀碱和氨水3种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的影响;考查了预处理后秸秆的纤维素比例、糖转化率及对设备要求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研究表明:每种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的利用都有不同的影响,最终选择以质量分数4%H_2SO_4作为最佳预处理方式,此时的纤维素比例为65.1%,糖转化率达到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预处理 纤维素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向殿军 满丽莉 +5 位作者 张春凤 张彩玲 张娣 殷奎德 曹天旭 王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产酶条件。[方法]从富含腐烂玉米秸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降解纤维素的真菌C01,经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种,并对该菌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最佳接种...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产酶条件。[方法]从富含腐烂玉米秸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降解纤维素的真菌C01,经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种,并对该菌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最佳接种种龄5 d,培养液初始pH为5,接种量12%;培养时间5 d的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1.76 IU/ml。该菌株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较好,优化条件下,7 d降解率达66.8%。[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纤维素降解 分离 产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工艺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丹丹 周杰 刘文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781-18783,18820,共4页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酸碱水浴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的酸、液固比、浸提液pH和提取时间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得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法分析液固比、浸...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酸碱水浴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的酸、液固比、浸提液pH和提取时间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得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法分析液固比、浸提液pH和提取时间对响应值的影响,确定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由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知,影响玉米秸秆纤维素得率的工艺因素依次为浸提液pH>提取时间>液固比。将由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终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0∶1 ml/g,浸提液pH 12,提取时间76 min。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得率为(55.25±0.15)%。[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深入研究及其在食品领域中工业化生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纤维素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的研究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谷芳 马嘉欣 车春波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0-245,共6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溶媒法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氯乙酸质量分数为8.9%、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63℃,此条件下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度为1.07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溶媒法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氯乙酸质量分数为8.9%、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63℃,此条件下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度为1.071。使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对玉米秸秆粉、玉米秸秆纤维素及羧甲基纤维素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提取的纤维素的结构没有遭到破坏,结晶度提高。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因羧甲基基团的引入,导致表面疏松,热分解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 响应面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