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德宏山地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1
作者 李学梅 丁家盛 +6 位作者 张碧胜 岳元保 张培花 银馨 张晓梅 陈以相 王根权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探究农药减量增效的植保实践方案,为玉米虫害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调查了云南德宏芒市勐戛镇山地玉米上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的情况,采用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进行了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15%茚虫威... 探究农药减量增效的植保实践方案,为玉米虫害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调查了云南德宏芒市勐戛镇山地玉米上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的情况,采用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进行了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15%茚虫威2种农药的药效试验。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均可发生为害,玉米不同生育期的被害株率、被害指数、百株虫量和不同虫龄比例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为害最重。2种不同施药模式下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15%茚虫威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有显著的影响,施药后3~14 d玉米的被害株率、被害指数均呈显著减小的变化趋势。2种不同施药模式下同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相对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具有省工、省时、省药的优势。草地贪夜蛾防治对玉米增产具有积极的作用,不同试验处理下参试品种‘云瑞62’的产量均显著提高,较对照处理增产25.28%~28.93%。综上所述,在草地贪夜蛾的大面积统防统治上推荐应用无人机飞防喷雾技术来保护植物,另外还需要开展全面普查和实施田间管理实践以防止玉米虫害爆发,这些措施对于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尤为重要,今后要注重加强该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玉米 草地贪夜蛾 田间药效试验 植保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电场对普鲁兰酶解玉米淀粉结构性能和体外消化的影响
2
作者 魏海香 高贤贤 +2 位作者 张莉 李湘利 梁宝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6-193,共8页
以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探讨磁感应电场对普鲁兰酶水解淀粉结构性能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酶解和感应电场的处理,改性后玉米淀粉颗粒出现大量孔洞,偏光十字模糊,结晶区1 047 cm-1/1 022 cm-1升高,1 022 cm-1/995 cm-1降低,相... 以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探讨磁感应电场对普鲁兰酶水解淀粉结构性能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酶解和感应电场的处理,改性后玉米淀粉颗粒出现大量孔洞,偏光十字模糊,结晶区1 047 cm-1/1 022 cm-1升高,1 022 cm-1/995 cm-1降低,相对结晶度随着感应电压的增加而增加。直链淀粉相对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感应电压为125 V时,直链淀粉相对含量高达98.61%。溶解度和膨胀度随着施加感应电压的增强先降低再增加,硬度和内聚力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原玉米淀粉和处理淀粉的黏性随剪切速率增加而迅速减少。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与直链淀粉的含量有一定关系。当感应电压为125 V时抗性淀粉相对含量高达62.46%。体外消化水解率和血糖指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可为感应电场在改性淀粉的生产和开发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普鲁兰酶 感应电场 结构性能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LF-5型液压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吴显斌 杜雅刚 纪武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9,166,共8页
为推动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农艺的发展,设计了一种集土壤耕作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于一体的1LF-5型液压翻转犁,一次作业既翻转了土层、松碎了土壤,又可将土壤表层的玉米秸秆与作物残茬翻入土层下,形成隔层进行还田;同时,犁体受到... 为推动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农艺的发展,设计了一种集土壤耕作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于一体的1LF-5型液压翻转犁,一次作业既翻转了土层、松碎了土壤,又可将土壤表层的玉米秸秆与作物残茬翻入土层下,形成隔层进行还田;同时,犁体受到突发外力冲击时,安全装置自动生效,使犁柱绕固定轴栓旋转,从而保护犁体与犁柱的安全。田间试验表明:1LF-5型液压翻转犁的平均耕作深度稳定为33.45cm,平整度为20mm,变异系数在3.166%~3.535%之间;在第1工况下,翻转犁的耕宽平均值为220.75cm,耕宽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21%~1.71%;在第2工况下,翻转犁的耕宽平均值170.1cm,耕作宽度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26%~1.68%;植被覆盖率平均值为89.97%,土垡破碎率为72.27%。机具满足国家标准GB/T14225对于耕作质量的各项要求,也满足翻耕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翻转犁 双向翻转机构 玉米秸秆还田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联合热风加热对玉米籽粒中黄曲霉毒素B1降解及玉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金方 李梅 陈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224,共7页
为研究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效果,分析不同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9.05%、22.25%、25.55%)、射频加热温度(55、65、75、85℃)和加热持续时间(10、15、20、25 min)对玉米籽粒中AFB1降解效果及玉米... 为研究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效果,分析不同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9.05%、22.25%、25.55%)、射频加热温度(55、65、75、85℃)和加热持续时间(10、15、20、25 min)对玉米籽粒中AFB1降解效果及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射频-热风联合处理可有效降解AFB1,在高水分含量下,加热温度和时间一定,初始水分含量越高,AFB1残留量越高;初始水分含量一定,随温度增加和时间延长,AFB1残留量随之减少,且加热持续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大于加热温度;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籽粒过程中,对其品质有一定影响,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黏度系数显著降低(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射频加热过程中水分迁移效果明显,且水分迁移特性与玉米的糊化特性、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射频-热风联合干燥 玉米品质 低场核磁共振 玉米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5
作者 巩雪花 王小武 +8 位作者 张慧菊 吐尔逊·阿合买提 丁新华 付开赟 关志坚 袁梓涵 贾尊尊 李永涛 郭文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2,共10页
为明确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间杂草群落演替及原因,于2023年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新疆5地州8个玉米主要种植县市玉米田杂草组成进行调查,并与2018年群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次调查时间节点之间以及由不覆膜逐渐改变为覆膜种植背景下... 为明确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间杂草群落演替及原因,于2023年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新疆5地州8个玉米主要种植县市玉米田杂草组成进行调查,并与2018年群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次调查时间节点之间以及由不覆膜逐渐改变为覆膜种植背景下的杂草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灰绿藜Oxybasis glauca按不同年份和不同种植模式统计均是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的优势杂草,其优势度始终排在前2位,综合优势度分别为15.30、18.52和12.03、11.54。2023年玉米田杂草群落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高于2018年,尤其是禾本科杂草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重。在2018年禾本科杂草相对优势度≥1.00的只有稗、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3种;2023年则为5种,新增物种包括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另外,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和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发生加重,已演替为优势杂草,其相对优势度由2018年的4.87和3.18上升为2023年的6.96和6.47。调查还发现,覆膜滴灌种植模式下玉米田优势杂草总密度显著低于不覆膜种植,而香农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不覆膜种植。综合分析,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演替因素主要包括种植模式[覆膜种植(覆膜滴灌)、不覆膜种植(不覆膜滴灌和漫灌)]、用药种类、用药方式和用药频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绿洲灌区 玉米田 杂草群落 演替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及蚯蚓活动对小麦-玉米轮作下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6
作者 霍蓉蓉 马莉 熊丽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为探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方式,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方法,研究秸秆还田+接种蚯蚓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设置CK(对照)、S_(1)(秸秆还田3000 kg·hm^(-2))、S_(2)(秸秆还田6000 kg·hm^(-2))、E(接种蚯蚓)、... 为探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方式,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方法,研究秸秆还田+接种蚯蚓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设置CK(对照)、S_(1)(秸秆还田3000 kg·hm^(-2))、S_(2)(秸秆还田6000 kg·hm^(-2))、E(接种蚯蚓)、S_(1)E(秸秆还田3000 kg·hm^(-2)+接种蚯蚓)、S_(2)E(秸秆还田6000 kg·hm^(-2)+接种蚯蚓)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较CK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S_(1)、S_(2)、E、S_(1)E、S_(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0.21%~27.47%、0.43%~32.85%、1.00%~15.53%、3.25%~36.52%、2.97%~51.24%。CK、S_(1)、S_(2)、E、S_(1)E、S_(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51%、17.14%、17.66%、16.33%、17.94%、18.91%;S_(2)E处理土壤蓄水保水效果最佳,S_(2)、S_(1)处理次之,E处理效果最差。由小麦扬花期、收获期到玉米抽雄期、收获期,不同处理下0~100 cm土壤含水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最大均值在玉米收获期(20.60%),最小均值在玉米抽雄期(8.63%)。相比于CK处理,其余处理均扩大了高含水区范围,且接种蚯蚓处理下土壤高含水区范围大于未接种蚯蚓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与>0.25 mm的大团聚体、SOC含量、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0.053~0.25 mm、<0.053 mm的土壤团聚体、pH值、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可见,秸秆还田与蚯蚓活动有利于增加土壤含水量,扩大深层高含水区,提高土壤蓄水能力,进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移 小麦-玉米轮作 秸秆还田 蚯蚓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贵州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7
作者 狄海兰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2期35-37,共3页
本文聚焦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这一创新的农业种植模式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科学布局大豆与玉米的种植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作物间的生态互补。从选地整地、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贵州地区的大豆玉米带... 本文聚焦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这一创新的农业种植模式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科学布局大豆与玉米的种植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作物间的生态互补。从选地整地、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贵州地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旨在提升贵州地区农作物的田间产量,推动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地区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多物理场的多孔介质缓苏干燥模拟
8
作者 刘丁通 刘泽钰 +1 位作者 刘绍东 冯太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目的]探究缓苏过程中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变化规律。[方法]将玉米粒和粮堆分别作为多孔介质,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传热模块中的热湿流动接口进行多物理场耦合。[结果]5次缓苏6次干燥使玉米粒的相对湿度从22.5%降至4.97%,进行2次缓苏3... [目的]探究缓苏过程中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变化规律。[方法]将玉米粒和粮堆分别作为多孔介质,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传热模块中的热湿流动接口进行多物理场耦合。[结果]5次缓苏6次干燥使玉米粒的相对湿度从22.5%降至4.97%,进行2次缓苏3次干燥后玉米粒的平均相对湿度降低至11%,干燥效果相较无缓苏干燥提高了9.5%。常温通风缓苏策略在减少一次干燥的前提下获得了相同的效果。[结论]缓苏策略通过减小水分梯度,有效提高了干燥速率,缩短了总的热风干燥时间,但干燥和缓苏时间增加。风干仓中常温通风缓苏策略的应用,可进一步减少干燥后期所需的缓苏次数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干燥 多孔介质 缓苏 粮堆 多物理场 COMS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田主要杂草对烟嘧磺隆的抗性 被引量:26
9
作者 吴翠霞 张宏军 +3 位作者 张佳 宋敏 孔繁华 路兴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8-203,260,共7页
为明确我国玉米田杂草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分布现状,于2010—2011年自山东、吉林、四川、河北4省采集连续多年施用烟嘧磺隆的玉米田杂草种子样本121个,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法测定了其对烟嘧磺隆的抗性。结果显示:4个杂草样本对烟嘧磺隆... 为明确我国玉米田杂草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分布现状,于2010—2011年自山东、吉林、四川、河北4省采集连续多年施用烟嘧磺隆的玉米田杂草种子样本121个,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法测定了其对烟嘧磺隆的抗性。结果显示:4个杂草样本对烟嘧磺隆产生了抗性,其中山东淄博张店区傅家镇高家村的牛筋草抗性种群的GR50为25.76g/hm2,是敏感种群(1.33g/hm2)的19.37倍,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四川彭山县谢家镇岳油村的稗草、河北大城县广安镇夏屯村的虎尾草和河北邯郸的狗尾草分别产生了6.14、5.43和5.65倍的低水平抗性;其余杂草样本均无明显抗性。同一杂草不同采集地点的敏感样本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嘧磺隆 玉米田杂草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铁固 赵新亮 +2 位作者 马娟 张怀胜 陈士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6-18,共3页
以玉米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试验,田间随机区组种植,4次重复。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穗位角和空秆率,室内考种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虚尖长、千粒重和产量,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 以玉米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试验,田间随机区组种植,4次重复。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穗位角和空秆率,室内考种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虚尖长、千粒重和产量,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位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行粒数、穗长、穗粗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虚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处理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穗行数和千粒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均有所降低,但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和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501.03X2+3891.5X+2962.5,M103的最适种植密度为74 126.25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产量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污水灌溉对夏玉米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齐志明 冯绍元 +1 位作者 黄冠华 查贵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38,共3页
污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倍受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在北京东郊所进行的清、污水灌溉田间试验 ,着重探讨了污灌条件下 ,不同灌水水平和施肥量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清水灌溉相比 ,污水灌溉 :1对夏玉米的生... 污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倍受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在北京东郊所进行的清、污水灌溉田间试验 ,着重探讨了污灌条件下 ,不同灌水水平和施肥量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清水灌溉相比 ,污水灌溉 :1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对夏玉米的产量和干物质量的影响要大于对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无肥处理比施肥处理的产量要高 5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夏玉米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玉米田养鹅”模式下养分吸收与养分平衡特征 被引量:20
12
作者 沙志鹏 张宇阳 +2 位作者 王超 权红 关法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3-532,共10页
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吸收与养分平衡是影响系统生产力和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玉米田养鹅和常规玉米种植生产方式下玉米植株与籽粒的养分分配状况,以及系统中养分的输入和输出状况,对比评价各处理下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吸收与养分平衡是影响系统生产力和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玉米田养鹅和常规玉米种植生产方式下玉米植株与籽粒的养分分配状况,以及系统中养分的输入和输出状况,对比评价各处理下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以及养分盈余和亏缺状态。结果表明,玉米田养鹅处理下玉米籽粒和秸秆的氮(N)、磷(P)和钾(K)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玉米田养鹅处理各养分的吸收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P>K>N,其中P和K养分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p<0.05);对照为P>N>K,其中P和N养分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p<0.05);玉米田养鹅处理和对照的N、P2O5和K2O养分收获指数、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之间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均存在较低的养分投入和较高的养分产出的情况,系统养分失衡,尤其是N和K元素在产出后严重亏缺,与玉米田养鹅处理相比,对照的N和K养分亏缺量分别高出39.0%和34.90%,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P素的亏缺较小,但玉米田养鹅处理P素出现少量盈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从经济效益来看,玉米田养鹅处理虽存在玉米减产的问题,但其经济产量损失的部分可由肉鹅的经济产出得以补偿并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总体而言,玉米田养鹅处理对养分吸收和利用无明显影响,养分平衡状况较好,经济效益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吸收 养分平衡 玉米田养鹅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诱剂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海亮 陈斌 +6 位作者 郑许松 赵福成 姚晓明 石春华 徐红星 吕仲贤 王桂跃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0-937,共8页
通过研究诱捕器-性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及诱捕器悬挂高度、排列间距等空间分布因素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明确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最佳使用方案,为使用性信息素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选用3种性... 通过研究诱捕器-性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及诱捕器悬挂高度、排列间距等空间分布因素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明确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最佳使用方案,为使用性信息素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选用3种性诱芯和3种诱捕器进行配对组合,进行田间诱捕效果比较试验;使用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进行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和3个排列间距诱捕试验,并进行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本地周年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9个组合中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诱捕效果最好;3种诱芯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3种诱捕器中专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飞蛾通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差。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在玉米拔节期时诱蛾量无显著差异,抽雄后2.2 m处理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诱捕器排列间距30 m处理的诱蛾量显著高于20 m和25 m的,但3个间距处理间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株率无显著差异。性诱监测发现,2020年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搭配BLB性诱芯具有最佳诱捕效果,田间最优悬挂高度应高于玉米植株,诱捕器田间设置间距以30 m为宜。性诱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并可作为害虫防治时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玉米田 草地贪夜蛾 诱捕器 诱捕效果 影响因子 种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增效剂对春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丁新华 王小武 +5 位作者 蒋旭东 李双建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郭文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7-304,共8页
为了明确2种增效剂对除草剂的减量效应,为除草剂科学减施及增效剂安全使用提供数据基础,2019年在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春玉米田,以38.5%硝·精·莠去津CS和26.7%噻隆·异噁酮SC作为茎叶处理剂,测定了激健和辉丰2种增效剂在不... 为了明确2种增效剂对除草剂的减量效应,为除草剂科学减施及增效剂安全使用提供数据基础,2019年在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春玉米田,以38.5%硝·精·莠去津CS和26.7%噻隆·异噁酮SC作为茎叶处理剂,测定了激健和辉丰2种增效剂在不同施药剂量下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在38.5%硝·精·莠去津CS 2310 mL/hm^(2)和26.7%噻隆·异噁酮SC 120.15 mL/hm^(2)的推荐剂量下,或在它们减量15%和30%单施的情况下,38.5%硝·精·莠去津CS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均优于26.7%噻隆·异噁酮SC;2种药剂减量15%和30%后,在同等剂量下添加增效剂的处理优于药剂单用,激健的效果优于辉丰;药剂减量15%的处理效果优于减量30%的处理。因此,在该生态区春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可选用38.5%硝·精·莠去津CS,推荐有效剂量为1617~1963.50 mL/hm^(2),增效剂选用激健,推荐商品用量为120.15 mL/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防除 春玉米田 除草剂 减量效应 增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的能值评估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沙志鹏 关法春 +1 位作者 王军峰 田飞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5-662,共8页
为充分了解玉米田养鹅生产方式的生产效率、环境负荷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玉米田养鹅生产方式和常规种植玉米生产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田养鹅处理的能值投资率、系统能值反馈率指标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65倍和... 为充分了解玉米田养鹅生产方式的生产效率、环境负荷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玉米田养鹅生产方式和常规种植玉米生产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田养鹅处理的能值投资率、系统能值反馈率指标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65倍和3.85倍;从环境负荷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看,玉米田养鹅的环境负载率比对照处理低2.90,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比对照处理高20.56;从食品安全方面看,玉米田养鹅的基于能值产品安全性指标比对照处理高0.41;从生产效率看,玉米田养鹅处理的净能值产出率比对照处理低0.34,能值自给率比对照处理低0.06;从2种处理的经济效益看,玉米田养鹅处理的产投比值比对照处理低0.39,但其净收入是对照处理的2.02倍.总体上,玉米田养鹅处理在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和可持续能力等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其在生产效率和自给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养鹅 能值分析 经济效益 可持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斑长跗萤叶甲玉米田间成虫数量估计的抽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聪 郭井菲 +2 位作者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6,共6页
为明确玉米不同生育期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数量估计的适宜抽样方法,在玉米心叶期、吐丝期、乳熟期,分别比较了五点法、双对角线、Z字形、棋盘格式和平行线法与逐行逐株调查法的抽样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心叶期、吐丝期和乳熟期,棋盘式... 为明确玉米不同生育期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数量估计的适宜抽样方法,在玉米心叶期、吐丝期、乳熟期,分别比较了五点法、双对角线、Z字形、棋盘格式和平行线法与逐行逐株调查法的抽样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心叶期、吐丝期和乳熟期,棋盘式抽样法是最适合的抽样方法,适合对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种群密度进行估值调查。双对角线和Z字形也是比较可靠的抽样方法。如果仅仅需要了解成虫的种群发生发展趋势,在玉米的心叶期、吐丝期和乳熟期均可采用五点法进行抽样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抽样方法 误差率 代表性误差 玉米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活性有机肥对河西内陆灌区玉米田理化性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秦嘉海 王爱勤 +6 位作者 闫治斌 肖占文 赵芸晨 张红菊 张春梅 程红玉 帖丹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0-135,共6页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连作8 a的玉米制种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与玉米制种田理化性质和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固体活性有机肥最佳组合是:糠醛渣45 t/hm2、牛粪67.50 t/hm2、生物菌肥0.06 t/hm2...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连作8 a的玉米制种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与玉米制种田理化性质和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固体活性有机肥最佳组合是:糠醛渣45 t/hm2、牛粪67.50 t/hm2、生物菌肥0.06 t/hm2、聚乙烯醇0.03 t/hm2、保水剂0.06 t/hm2;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与玉米制种田孔隙度、团粒结构、蓄水量、有机质、速效氮磷钾、EC呈正相关,与容重、pH呈负相关;随着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产量在增加,但单位质量固体活性有机肥的增产量则随着固体活性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在112 t/hm2的基础上,再增加28.00 t/hm2,边际利润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固体活性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111.40 t/hm2时,制种玉米的理论产量为7.28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活性有机肥 玉米制种田 理化性质 玉米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地昆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侯美珍 张永强 王卫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52,共6页
南宁市郊玉米地害虫、捕食性昆虫、蜘蛛及中性昆虫由90科315种组成,害虫、蜘蛛及捕食性昆虫是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功能作用的主要群落。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 南宁市郊玉米地害虫、捕食性昆虫、蜘蛛及中性昆虫由90科315种组成,害虫、蜘蛛及捕食性昆虫是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功能作用的主要群落。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类奇异獾蛛(Trochosa ruricoloides)和脉娲蛛(Wadicosa fidelis)等是群落的主体。分析了4个亚群落的时空格局及数量变动规律以及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玉米地生态系统 昆虫群落结构 捕食性节肢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块模糊增强的玉米田遥感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梁若飞 杨风暴 +2 位作者 王毅敏 李大威 冯裴裴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0-197,共8页
针对高分一号卫星(GF-1)玉米田遥感图像中玉米田光谱复杂和地块边缘模糊导致的面积统计误差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块模糊增强和最小值边缘提取相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进行玉米田地块分割处理,以减小面积统计误差。首先将彩色遥感图像从RG... 针对高分一号卫星(GF-1)玉米田遥感图像中玉米田光谱复杂和地块边缘模糊导致的面积统计误差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块模糊增强和最小值边缘提取相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进行玉米田地块分割处理,以减小面积统计误差。首先将彩色遥感图像从RGB变换到I1I2I3彩色空间,提取出含丰富特征的单色图I1;然后利用模糊理论对I1进行基于块的增强处理;再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最小值边缘提取;最后利用Full Lambda-Schedule算法对区域边缘进行优化。通过与Canny和Sobel等边缘提取方法比较,证明本文的边缘检测结果能有效地分割出玉米田地块目标,减少了玉米田光谱复杂和边缘模糊带来的影响,检测出的边缘更符合玉米田实际分布,玉米田面积统计结果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模糊增强 边缘检测 玉米田地块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烟嘧磺隆减量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宋春林 吴秋平 韩成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57-158,162,共3页
[目的]评价4%烟嘧磺隆悬浮剂减量施用在玉米田杂草防治上的可行性。[方法]以郑单958为试验品种,研究1 500 m L/hm^24%烟嘧磺隆、750 m L/hm^24%烟嘧磺隆、750 m L/hm^24%烟嘧磺隆+增效剂A(99%甲酯化大豆油)、750 m L/hm^24%烟嘧磺隆+增... [目的]评价4%烟嘧磺隆悬浮剂减量施用在玉米田杂草防治上的可行性。[方法]以郑单958为试验品种,研究1 500 m L/hm^24%烟嘧磺隆、750 m L/hm^24%烟嘧磺隆、750 m L/hm^24%烟嘧磺隆+增效剂A(99%甲酯化大豆油)、750 m L/hm^24%烟嘧磺隆+增效剂B(Silwet 408)4个除草剂减量施用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添加增效剂能明显提高烟嘧磺隆除草剂的防效,较正常剂量或减量50%单施烟嘧磺隆处理药效提高了9.6%~27.0%,且施药后28 d药效降幅也最小,增效剂Silwet 408对玉米的安全性明显优于99%甲酯化大豆油,且防效好,玉米产量较不除草对照提高了16.6%。[结论]试验结果为玉米田杂草治理和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除草剂 烟嘧磺隆 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