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低界面张力纳米微球调驱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世军 潘智杰 +2 位作者 杨继刚 吕伟 李谦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调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驱油材料,在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使用的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功能主要以封堵为主,存在单体固含量低、水溶液吸水膨胀速度过快、驱油和降低表界面张力功能较差等问题...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调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驱油材料,在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使用的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功能主要以封堵为主,存在单体固含量低、水溶液吸水膨胀速度过快、驱油和降低表界面张力功能较差等问题。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白油为油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混合单体为水相,油酸/双子聚醚/OP-10混合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根据三元相图确定油相/乳化剂/水相三相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33.93%/24.87%/41.2%,以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作为交联剂,在35℃利用氧化-还原剂聚合获得了既具有封堵功能,又具有超低表界面张力、高洗油效率的新型纳米微球调驱剂。工艺优化实验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m(AM)∶m(AMPS)为8∶1,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1%,氧化-还原剂质量分数为0.3%,搅拌速度为450 r/min。对聚合物纳米微球进行表征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其固含量为20.1%,粒径为54 nm,纳米微球封堵率可达95.1%,用其0.2%的水溶液测得界面张力为0.332 mN/m,洗油效率高达89.13%,为实施油田调驱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微球 反相乳液聚合 调驱 封堵率 洗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淀粉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谢新玲 童张法 +2 位作者 黄祖强 张友全 廖丹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5,共4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84[M]1.12[St]1.07[E]0.54。推导并验证了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和反应机理,双基终止与单基终止过程同时存在,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淀粉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动力学 聚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对半连续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成核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志娟 张心亚 +2 位作者 江庆梅 黄洪 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6-131,共6页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E]时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子尺寸分布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E]>0.01mol/L时,聚合速率Rp∝[E]1.28,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及...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E]时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子尺寸分布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E]>0.01mol/L时,聚合速率Rp∝[E]1.28,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及聚合规律;而当[E]<0.01mol/L时,Rp∝[E]0.17,体系以均相成核为主要成核方式.此外,根据整个聚合过程中的粒子尺寸分布规律可进一步验证体系在不同[E]时具有不同的成核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胶束成核 均相成核 乳化剂 聚合速率 粒子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苯丙乳液转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燕冲 张心亚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25,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复配乳化剂体系、半连续饥饿态加料方式、聚...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复配乳化剂体系、半连续饥饿态加料方式、聚合温度80℃、后补加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乳液聚合转化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乳液聚合 转化率 乳化剂 聚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振国 韩业 +3 位作者 周超 张明耀 任仲佳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5,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CHP或Dx量增加而提高;恒定CHP和Dx量及SPP/Fe2+质量比,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着SPP、Fe2+量增加先迅速增加后变化不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 氧化还原体系 聚合反应速率 粒子形态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g-AM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尚小琴 罗楠 +2 位作者 吕梓民 童张法 谢国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5,共4页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方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推导并修正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St]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验证反应动力学...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方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推导并修正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St]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验证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本实验得出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与理论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Rp∝[I]0.5~1[M]1~1.5[St]0.5~1.47[E]0.6基本一致,说明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引发过程由引发剂受热分解生成初始自由基和初始自由基攻击淀粉分子形成淀粉骨架自由基两部分构成;在聚合过程中,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淀粉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St无皂阳离子乳液共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谦宜 吴华强 +4 位作者 徐冬梅 王强 苏桂琴 侯林梅 刘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6-59,共4页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利用阳离子型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引发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制备无皂MMA/St共聚阳离子纳米胶乳粒子。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温度对共聚合初始速率的影响。结果表...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利用阳离子型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引发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制备无皂MMA/St共聚阳离子纳米胶乳粒子。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温度对共聚合初始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MA]和温度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大;随着[AIBA]的增加,聚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得到单体浓度([MMA])和引发剂浓度([AIBA])影响反应速率的动力学方程为:RP=kP.[MMA]0.68[AIBA]0.77,测得共聚合表观活化能Ea=40.7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改性环氧丙烯酸核壳乳液的合成及其涂膜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美玲 李健 +2 位作者 杨莉 刘桂林 高宏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70,9,共3页
乳液是环保型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的重要组分。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有机氟改性环氧丙烯酸乳液,探讨了软硬单体质量比、氟单体含量、环氧树脂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到氟改性环氧丙烯酸乳液的最佳配方,并探讨了合成乳液制备的涂... 乳液是环保型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的重要组分。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有机氟改性环氧丙烯酸乳液,探讨了软硬单体质量比、氟单体含量、环氧树脂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到氟改性环氧丙烯酸乳液的最佳配方,并探讨了合成乳液制备的涂料的海洋防污性能。结果表明: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1,丙烯酸含量为2%,单体核壳质量比为2:3,核玻璃转化温度为-10℃,氟单体含量占单体总含量的8%,环氧树脂含量占单体总含量的9%时,乳液性能最佳;用此乳液制备的涂料涂层附着力2级,接触角114.0°,抗冲击强度大于500 N·cm,吸水率为2.41%,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乳液合成 氟改性环氧丙烯酸 附着力 接触角 抗冲击强度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淀粉反相乳液五元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新玲 童张法 +2 位作者 黄祖强 张友全 赵秋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76,81,共5页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接枝母体,研究了在机械活化淀粉/单体(AM)/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接枝量和接枝共聚速率(R g)的...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接枝母体,研究了在机械活化淀粉/单体(AM)/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接枝量和接枝共聚速率(R g)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 g∞[mSt]1.24[I]0.76[M]1.54[E]0.33,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速率随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淀粉乳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共聚速率影响显著,在45℃~60℃范围内,接枝共聚反应链增长步骤的活化能为34.8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淀粉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接枝共聚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羟基含量苯丙乳液聚合工艺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金林 盛丽 +2 位作者 康秀娟 胡秀娟 王海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鉴于某种特殊功能涂料的应用,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羟基含量在48(左右的St-MMA-BA-AA-HEMA五元共聚苯丙乳液,重点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种子单体用量、单体滴加工艺、预乳化单体滴加... 鉴于某种特殊功能涂料的应用,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羟基含量在48(左右的St-MMA-BA-AA-HEMA五元共聚苯丙乳液,重点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种子单体用量、单体滴加工艺、预乳化单体滴加速率和搅拌速率对乳液聚合工艺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羟基 苯丙乳液 聚合工艺 稳定性 种子单体 滴加速率 搅拌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恒温量热反应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奕雨 沈家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7期-,共4页
研制了计算机辅助恒温量热聚合反应器,体积为250ml,设计最高压力为1MPa,使用温度范围为273~353K,反应温度控制精度为±0.05K。实验数据由计算机实时处理。本反应器测得的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速率及转化率... 研制了计算机辅助恒温量热聚合反应器,体积为250ml,设计最高压力为1MPa,使用温度范围为273~353K,反应温度控制精度为±0.05K。实验数据由计算机实时处理。本反应器测得的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速率及转化率与称重法获得结果吻合。结果表明,本反应器系统对反应热效应响应灵敏,最大滞后时间小于1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热反应器 计算机 乳液聚合 聚合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复合淀粉絮凝剂及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雅妮 李璐明 +2 位作者 郭战英 梅若晨 刘梦雅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9-16,共8页
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制备高效、易降解的新型复合淀粉絮凝剂,以淀粉及丙烯酰胺(AM)单体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St-PAM)。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反应温度、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比、KPS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 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制备高效、易降解的新型复合淀粉絮凝剂,以淀粉及丙烯酰胺(AM)单体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St-PAM)。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反应温度、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比、KPS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与接枝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并对优化后制备的试样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St-PAM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60℃,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比1∶3.5,KPS浓度5 mmol·L^(-1)。在该工艺下制备的淀粉絮凝剂单体转化率为92.8%,接枝率为86.2%,制得的St-PAM对高岭土模拟废水的絮凝率为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酰胺 复合型絮凝剂 反相乳液聚合法 絮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硫醇在自交联乳胶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欢 朱杨荣 +1 位作者 张继德 杨慕杰 《化学建材》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在自交联的丙烯酸酯类乳液体系中,引入链转移剂十二硫醇(DDM)。研究了DDM对乳液体系聚合速度、分子量及其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最低成膜温度(MMFT)、乳胶膜的凝胶含量、溶胀比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乳液体系 自交联 十二硫醇 聚合速率 MMFT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调型氯丁橡胶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宝琛 赵国光 +3 位作者 辛浩波 赵菲 孙彤江 唐学明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2期27-32,共6页
考察了硫调型氯丁橡胶合成中,氧气、氨水、碱、乳化时间、引发剂用量及加入方式等对氯丁二烯乳液聚合速率(R_p)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在聚合前与单体接触对R_p影响不大,但在聚合中接触则有很强的阻聚作用。聚合前加入少量氨水可大大缩短... 考察了硫调型氯丁橡胶合成中,氧气、氨水、碱、乳化时间、引发剂用量及加入方式等对氯丁二烯乳液聚合速率(R_p)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在聚合前与单体接触对R_p影响不大,但在聚合中接触则有很强的阻聚作用。聚合前加入少量氨水可大大缩短反应诱导期,并加快R_p配方中碱用量以NaOH/松香摩尔比为1.5即pH=10.5时R_p最高。乳化时间取30-40分钟较为适宜。引发剂的反应级数为0.75。如引发剂分批加入,可根据需要控制R_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丁二烯 聚合 氯丁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合成喷水织机浆料转化率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凌云 武海良 王玉辉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3,共2页
用2%的丙烯酸(AA),3%的甲基丙烯酸(MAA),15%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30%的丙烯酸丁酯(BA),加入1.0%的乳化剂和0.5%的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取喷水织机浆料。研究了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对浆料转化率的影响。
关键词 乳液聚合 浆料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合成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卓 郭雅妮 +1 位作者 刘梦雅 穆林聪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以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溶液聚合法和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St-PAM),并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温度和单体比时,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St-PAM单体转化率与接枝率均高于溶液聚合法,同... 以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溶液聚合法和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St-PAM),并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温度和单体比时,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St-PAM单体转化率与接枝率均高于溶液聚合法,同时所需引发剂用量少,有利于节约成本;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St-PAM的接枝共聚程度高于溶液聚合法,制备的St-PAM表面粗糙程度更深、褶皱更多,更有利于吸附作用与网捕作用的进行,并且热稳定性更强;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St-PAM对温度、酸碱度的适应性更强,对搅拌时间与搅拌速度的需求更低。相同条件下,溶液聚合法St-PAM的絮凝率最高达到85%左右,而反相乳液聚合法St-PAM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0%以上,说明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St-PAM性能优于溶液聚合法制备的St-PAM,适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丙烯酰胺 溶液聚合法 反相乳液聚合法 絮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溜水–胶液一体化压裂液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魏娟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18,共7页
滑溜水黏度较低,不能满足造缝、携带大粒径支撑剂和高砂比施工要求,限制了非常规储层大型压裂效率的提高。为此,以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单体A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耐高温、速溶型聚合物降阻剂S... 滑溜水黏度较低,不能满足造缝、携带大粒径支撑剂和高砂比施工要求,限制了非常规储层大型压裂效率的提高。为此,以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单体A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耐高温、速溶型聚合物降阻剂SFFRE-1。通过研发与降阻剂SFFRE-1配伍性好的高效助排剂和优选黏土稳定剂,形成了滑溜水–胶液一体化压裂液。该压裂液耐温160℃,通过调整降阻剂SFFRE-1的加量,其黏度在1~120 mPa·s可调,在压裂施工过程中能够实现滑溜水和胶液在线混配及即时切换的要求。该压裂液在四川盆地的页岩气井和胜利油田的致密油井进行了应用,压裂过程中压裂液表现出良好的降阻和携砂性能,降阻率最高达到86%,砂比最高达到43%。研究和现场应用表明,滑溜水–胶液一体化压裂液能够满足非常规储层大型压裂施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阻剂 反相乳液聚合 滑溜水 胶液 一体化压裂液 降阻率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凝胶的温敏透湿棉织物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时香凝 周步光 +3 位作者 白志青 任彩娟 鲁文静 郭建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54,共7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不同单体比例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NIPAM-co-EGMA)]微凝胶,以丁烷四羧酸为交联剂,通过浸轧焙烘法将微凝胶整理到棉织物中,制备不同增重率的温敏透湿棉织物。对微凝胶和棉织物的表观形...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不同单体比例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NIPAM-co-EGMA)]微凝胶,以丁烷四羧酸为交联剂,通过浸轧焙烘法将微凝胶整理到棉织物中,制备不同增重率的温敏透湿棉织物。对微凝胶和棉织物的表观形貌、化学结构和温度响应性进行表征,分别探究单体比例和增重率对微凝胶和棉织物温度响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微凝胶具有温度敏感性;通过调节单体NIPAM与EGMA的共聚比例可以有效调控微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经过微凝胶整理的棉织物在45℃时的透湿率更高,具有优异的温度响应性能,可以对湿度实现智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透湿棉织物 微凝胶 乳液聚合 温度响应性 透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改性喷水浆料的上浆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伟 崔建伟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共4页
为了改善现有丙烯酸类喷水浆料的浆纱性能,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并进行比例优化;采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改性丙烯酸类浆料;测试了该浆料的红外光谱;分析了主要单体... 为了改善现有丙烯酸类喷水浆料的浆纱性能,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并进行比例优化;采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改性丙烯酸类浆料;测试了该浆料的红外光谱;分析了主要单体对浆液黏度、黏附性及浆膜的吸湿率、膨润率和溶失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苯乙烯改性喷水浆料,其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理想比例为6∶4∶9.3∶5.5∶26.7∶10。认为:所合成的苯乙烯改性喷水浆料,其各项性能指标优异,尤其是其耐水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类浆料 乳液聚合 红外分析 黏度 黏附力 吸湿率 膨润率 溶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膜型煤炭阻燃抑尘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晨辉 尚青青 +3 位作者 来水利 王花 葛茹月 刘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93-98,共6页
以环氧树脂(E-51)、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α-甲基丙烯酸(MAA)等原料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环氧-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并以此乳液为基础,加入植酸与多聚磷酸铵(APP)制备了煤炭阻燃抑尘剂.通过FTIR、纳米粒度表面电位分... 以环氧树脂(E-51)、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α-甲基丙烯酸(MAA)等原料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环氧-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并以此乳液为基础,加入植酸与多聚磷酸铵(APP)制备了煤炭阻燃抑尘剂.通过FTIR、纳米粒度表面电位分析仪、SEM等考察了乳液及胶膜的结构和性能.使用响应面法,以E-51、植酸、APP的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阻化率为响应值,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为6%时,乳液平均粒径为141.3 nm,PDI指数仅为0.007;胶膜断裂伸长率最大可达513%;经优化后的E-51、植酸、APP最佳用量分别为6.40%、2.13%、4.27%,阻化率为87.32%,喷洒阻燃抑尘剂后的煤样经30 m/s的风速吹扫5 min后,风蚀率仅为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酯 阻燃抑尘剂 种子乳液聚合 响应面 阻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