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缝护栏致空心板梁桥L型裂缝预应力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翠华 金泰村 +1 位作者 王冬泽 彭卫兵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为提高护栏分缝桥梁的耐久性和承载力,以台金高速公路杨司高架桥预制空心板梁桥为背景,研究通过施加预应力控制因护栏分缝引起L型裂缝的有效性,并针对既有桥梁加固和新建桥梁设计提出通用的有效方法。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既有桥梁和新建... 为提高护栏分缝桥梁的耐久性和承载力,以台金高速公路杨司高架桥预制空心板梁桥为背景,研究通过施加预应力控制因护栏分缝引起L型裂缝的有效性,并针对既有桥梁加固和新建桥梁设计提出通用的有效方法。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既有桥梁和新建桥梁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车道荷载作用产生的应力放大效应;分析预应力筋布置高度和长度对边梁梁底应力的影响及对既有桥梁护栏分缝导致的预应力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L型裂缝的预应力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边梁应力放大系数随桥梁跨径和护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取值范围为[1.42,2.14];预应力筋布置高度越低,边梁跨中梁底应力越大;预应力筋布置长度越短,既有桥梁梁底应力越大,对新建桥梁应力没有影响;分缝护栏对既有桥梁施加预应力产生损失,对新建桥梁不会产生预应力损失;在边梁跨中施加相应的预应力,可有效抵消跨中的应力集中效应,防止主梁跨中产生L型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板梁桥 分缝护栏 l型裂缝 裂缝控制 应力放大系数 预应力技术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I过表达对CBFL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薛龑 傅晓萌 +3 位作者 郑金源 陈梅环 林东红 徐建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探讨SARI基因过表达对核结合因子白血病(CBFL)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17号外显子测序验证CBFL细胞模型Kasumi-1细胞负载c-KIT N822K突变。构建SARI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转染Kasuimi-1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 目的:探讨SARI基因过表达对核结合因子白血病(CBFL)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17号外显子测序验证CBFL细胞模型Kasumi-1细胞负载c-KIT N822K突变。构建SARI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转染Kasuimi-1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鉴定细胞转染后SARI基因过表达效果。设置空白对照(CON)、空载体对照(NC)和SARI过表达(OE)3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yto C、Caspase 9、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PARP、cleavedPARP,以及PI3K/Akt通路蛋白PI3K(p85)、p-PI3K(p85)、Akt、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Kasumi-1细胞具有c-KIT N822K突变。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SARI基因的Kasumi-1细胞。与NC组细胞相比,OE组细胞增殖减缓,凋亡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高;出现Cyto C蛋白的表达;Caspase 9、Caspase 3表达降低,cleaved-Caspase3表达增高;PARP表达降低,活性剪切体cleaved-PARP表达增高,PI3K/Akt通路蛋白p-PI3K/PI3K、p-Akt/Akt磷酸化水平下调(P<0.05)。结论:SARI基因过表达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CBFL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结合因子白血病 SARI Kasumi-1细胞株 细胞凋亡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3c靶向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1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与凋亡
3
作者 夏盼盼 章威 +1 位作者 李思思 王红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69,共7页
目的研究miR-23c及其靶基因OCT1(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对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LO2与肝细胞癌细胞系(涵盖Huh7、HepG2、Hep-3B、SK-HEP... 目的研究miR-23c及其靶基因OCT1(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对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LO2与肝细胞癌细胞系(涵盖Huh7、HepG2、Hep-3B、SK-HEP1、HCCLM3以及MHCC97H)内miR-23c的表达水平。设计了miR-23c模拟物,在肝癌细胞系Huh7中,运用CCK-8检测法、细胞迁移实验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细胞的增殖状况、迁移能力和凋亡水平予以测定。通过预测网站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miR-23c与OCT1的靶向关系,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miR-23c过表达对OCT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回复实验研究miR-23c靶向OCT1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肝脏正常细胞系LO2,miR-23c于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呈现明显下调。在与NC组进行对比时发现,转染miR-23c模拟物的Huh7细胞,其增殖能力与迁移能力均有所降低,细胞凋亡现象则明显增强。miR-23c和OCT1在分子层面上存在相互作用。miR-23c过表达后,Huh7细胞中的OCT1蛋白表达减少。转染miR-23c模拟物能够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促进其凋亡,而这些现象能够被过表达OCT1逆转。结论miR-23c能够下调OCT1,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23c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1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磷酸钙作用下牙周组织缺损再生的Beagle犬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功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时函 王洁 +1 位作者 武影 陈扬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5-1030,I0002,共7页
目的:观察应用双相磷酸钙(BCP)对Beagle犬牙周组织缺损进行再生后正畸牙移动的过程,阐明BCP作为牙周再生支架材料的改建机制。方法:选择6只成年雄性Beagle犬作为研究对象,以每只犬口内右上象限(B区)、左下象限(C区)为对照组,左上象限(A... 目的:观察应用双相磷酸钙(BCP)对Beagle犬牙周组织缺损进行再生后正畸牙移动的过程,阐明BCP作为牙周再生支架材料的改建机制。方法:选择6只成年雄性Beagle犬作为研究对象,以每只犬口内右上象限(B区)、左下象限(C区)为对照组,左上象限(A区)和右下象限(D区)建立犬上下颌双侧侧切牙牙周组织缺损模型,于缺损处植入BCP进行缺损组织再生12周后,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实验组),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应力刺激,并于加力后1、2和4周随机处死2只Beagle犬,标本处理染色后观察应力作用下再生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及调控成骨活动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的表达情况,观察受应力作用的正常牙周组织内的情况。结果:Masson染色检测,施加正畸压应力刺激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犬牙周膜均明显变窄,纤维致密,实验组犬牙槽骨以蓝染为主,对照组犬牙槽骨除牙周膜的受压区域外大体呈红色。在施加正畸压应力刺激后4周,实验组犬牙槽骨红-蓝相间,对照组犬牙槽骨红染;2组犬牙周膜内血管管腔变圆。施加正畸压应力刺激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犬牙槽骨表面布满骨吸收陷窝,内含多核的破骨细胞,其胞浆Cbfα1染色呈阳性;受压变形的牙周膜内细胞排列无序。施加正畸压应力刺激后4周,实验组犬牙槽骨破骨细胞消失,吸收陷窝被成骨细胞充填,骨小梁另一侧的成骨细胞也处于活跃状态,牙槽骨的骨髓腔内间充质细胞和边缘的成骨细胞仍可见Cbfα1阳性表达;对照组犬牙槽骨中的成骨细胞为Cbfα1弱阳性表达。结论:应用BCP再生的牙周组织已接近正常牙周组织,其在正畸力作用下具备正常的成骨功能,可以完成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磷酸钙 牙周再生 正畸牙移动 核心结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钢管混凝土芯柱正截面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亚丰 张宇博 +2 位作者 O.E.Sysoev Dzyuba Victo 齐文卿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8-714,共7页
目的研究L形钢管混凝土芯柱的承载力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为钢管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L形钢管混凝土芯柱的工作机理和有限元计算原理,编写MATLAB程序求其承载力,通过改变加载角、偏心距、钢管直径以及钢管厚度等... 目的研究L形钢管混凝土芯柱的承载力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为钢管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L形钢管混凝土芯柱的工作机理和有限元计算原理,编写MATLAB程序求其承载力,通过改变加载角、偏心距、钢管直径以及钢管厚度等参数研究其对L形钢管混凝土受力性能的影响,并与有限元模拟值进行对比.结果偏心距一定时,加载角在0~45°内变化,L形钢管混凝土芯柱的承载力随加载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钢管厚度不变直径增加,或者钢管直径不变厚度增加时,试件承载力随含钢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结论数值模拟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程序的可行性.可以利用本套程序对L形钢管混凝土芯柱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得出不同参数变化下试件承载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芯柱 l形截面 正截面承载力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fal基因与成骨细胞标志物在HOS TE85中的表达
6
作者 陈亚琼 熊小云 +1 位作者 胡玉珍 吴曙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观察核心编码因子 (cbfal)基因在人的类成骨细胞株TE85的表达与骨钙素、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合成及分泌的关系。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放射免疫法、硝基苯酚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结果  (1)细胞培养至第 3天可见cbfal基... 目的 观察核心编码因子 (cbfal)基因在人的类成骨细胞株TE85的表达与骨钙素、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合成及分泌的关系。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放射免疫法、硝基苯酚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结果  (1)细胞培养至第 3天可见cbfal基因表达 ,第 9天达高峰 ,12d时表达减弱 ;(2 )骨钙素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在第 12天时达峰值 ,碱性磷酸酶在第 15天时达峰值。结论 cbfal基因表达与成骨细胞标志物表达之间的时差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fal基因 成骨细胞 标志物 核心编码因子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LINC00525调控miR-338-3p/RUNX2轴对子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宁 宋聚星 +2 位作者 田志刚 郝国荣 申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长基因非蛋白质编码RNA 525(LncRNA LINC00525)调控miR-338-3p/核心结合因子(RUNX2)轴对子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样本选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的52例子宫颈癌组织和52例癌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长基因非蛋白质编码RNA 525(LncRNA LINC00525)调控miR-338-3p/核心结合因子(RUNX2)轴对子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样本选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的52例子宫颈癌组织和52例癌旁组织,以及子宫颈癌细胞HeLa、C33A、SiHa和人正常子宫颈上皮细胞Ect1/E6E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INC00525、miR-338-3p、RUNX2 mRNA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8(CCK8)、Transwell、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RUNX2蛋白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NA下拉实验验证LINC00525与miR-338-3p、miR-338-3p与RUNX2的关系。结果:①与癌旁组织比较,子宫颈癌组织中LINC00525、RUNX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338-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人正常子宫颈上皮细胞Ect1/E6E7比较,子宫颈癌HeLa、C33A、SiHa细胞中LINC00525、RUNX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338-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HeLa细胞变化最显著。②下调LINC00525抑制HeLa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③LINC00525靶向负调控miR-338-3p的表达;miR-338-3p靶向下调RUNX2的表达;④下调miR-338-3p表达减弱了下调LINC00525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过表达RUNX2减弱了下调LINC00525或过表达miR-338-3p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下调LINC00525可能通过调控miR-338-3p/RUNX2轴抑制子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长基因非蛋白质编码RNA 525 miR-338-3p 核心结合因子 子宫颈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总生存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时璐瑶 李玲玲 +5 位作者 李涛 李亚飞 刘延方 姜中兴 王树娟 王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3-701,共9页
目的:分析影响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患者总生存(OS)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诊断的216例CBF-AML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 目的:分析影响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患者总生存(OS)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诊断的216例CBF-AML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OS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建立最优模型,画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性能。结果:年龄≥55岁、外周血原始幼稚≥80%、AML1-ETO、KIT突变被确定为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3年ROC下面积分别为0.772、0.722;校正曲线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一致性。DCA表明此模型性能优于单一因素。结论:该预测模型简便易行,可有效预测CBF-AML的OS,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生存 核心结合因子 临床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IGF结合蛋白的营养调控功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欢 唐明军 +4 位作者 刘成栋 王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8-1540,共13页
为揭示IGF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对水产动物生理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选取大菱鲆肌成纤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斑马鱼(Danio rerio)、智人(Homo sapiens)和大菱鲆(Scophthalmu... 为揭示IGF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对水产动物生理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选取大菱鲆肌成纤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斑马鱼(Danio rerio)、智人(Homo sapiens)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中igfb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共同进行分析推断进化历史,对肌成纤维细胞进行IGFBPs的抑制剂(NBI 31772)和IGF1R的抑制剂(BMS 554417)处理,通过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Annexin V-FITC染色、代谢物测定等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IGFBP家族共有12个基因,不同的igfbp基因具有显著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脑、鳃、胆囊组织中igfbp2a表达量最高;在眼、肌肉、肾脏、皮肤组织中igfbp5a表达量最高;在脾脏和心脏组织中igfbp3b表达量最高;在肝脏组织中igfbp2b表达量最高;在肠组织中igfbp4表达量最高;大菱鲆肌成纤维细胞在营养诱导后igfbp1a、igfbp3b、igfbp4、igfbp5a和igfbp5b基因表达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igf2相较于igf1对营养应答更敏感。短期抑制IGFBPs能够促进IGF的信号激活能力,而长期抑制IGFBPs则降低IGF的活性并导致细胞凋亡。此外,长期抑制IGFBPs会造成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代谢中间物含量降低,但会积累细胞内游离必需氨基酸。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IGFBPs及IGF信号通路在水产动物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信号通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细胞凋亡 营养代谢 大菱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Cbfα1/Run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山山 杨乃龙 +2 位作者 徐丽丽 李百举 崔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366,34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Runx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健康成年hBMSCs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组)和加入不同浓度尿酸(0 mmol/l、0.2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Runx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健康成年hBMSCs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组)和加入不同浓度尿酸(0 mmol/l、0.2 mmol/l、0.4 mmol/l、0.8mmol/l)的成骨诱导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细胞。在干预诱导第7天和第14天行RT-PCR检测Cbfα1/Runx2的表达。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均阳性,表示诱导后细胞为成骨细胞。RT-PCR结果表明,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无Cbfα1/Runx2表达,尿酸培养组随尿酸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Cbfα1/Runx2表达逐渐增强,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结论尿酸可能通过促进Cbfα1/Runx2的表达,从而促进h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Cbfcfal RUN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续断皂苷Ⅵ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82
11
作者 武密山 赵素芝 +4 位作者 任立中 王茹 白霞 韩红伟 李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Ⅵ(akebia saponin D)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传代扩增。采用不同浓度的川续断皂苷Ⅵ对大鼠MSCs定向... 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Ⅵ(akebia saponin D)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传代扩增。采用不同浓度的川续断皂苷Ⅵ对大鼠MSCs定向诱导分化,MTT法观察各组对MSCs的增殖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phosphatase,ALP)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的含量;RT-PCR方法检测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表达。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各组MSCs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中、高浓度的川续断皂苷Ⅵ能明显提高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和骨钙素的含量,且使Cbfα1 mRNA的表达升高。结论川续断皂苷Ⅵ具有促进大鼠体外MSCs向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bfα1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皂苷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碱性磷酸酶 核心结合因子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结合因子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巍 秘营昌 +7 位作者 刘兵城 周春林 林冬 王慧君 刘旭萍 李庆华 卞寿庚 王建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7-524,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87例、AML伴inv(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 目的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87例、AML伴inv(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影响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130例CBF AML患者总完全缓解率96.1%,其中1疗程总完全缓解率77.2%。中位生存期(OS)51.64(0.26~132.5)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未达1.18~96.62个月。3年OS率50%,5年OS率41%;3年RFS率59%,5年RFS率54%。年龄、染色体核型与OS有关,其中年龄≥45岁患者、染色体核型伴9q-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在巩固治疗过程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OS、RFS对比分析显示:AML伴inv(16)/t(16;16)的OS较AML伴t(8,21)明显延长(P=0.046),但AML伴t(8,21)的RFS较AML伴inv(16)/t(16;16)明显延长(P=0.038)。结论年龄、染色体核型及巩固治疗的方案是影响CBFAML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在巩固治疗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Ara-C可以延长CBF AML患者的OS、RFS。AML伴inv(16)/t(16;16)患者较AML伴t(8,21)患者总体生存期长、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核结合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C2C12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勇 杨彤涛 +3 位作者 胡运生 廖博 文艳华 范清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a1(core binding factor a1,Cbfa1)通过调节生长因子和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表达而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发育过程。文中构建成Cbfa1,以腺病毒载体转染成肌细胞C2C12,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目的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a1(core binding factor a1,Cbfa1)通过调节生长因子和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表达而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发育过程。文中构建成Cbfa1,以腺病毒载体转染成肌细胞C2C12,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肌细胞C2C12,用重组腺病毒质粒pAd-IL-31介导Cbfa1/Osf2基因瞬时转染小鼠成肌C2C1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bfa1蛋白表达。结果 Cbfa1蛋白表达、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骨钙素(osteocalcin,OCN)分泌量以及茜素红染色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成肌细胞C2C12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a1 成肌细胞C2C12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P(10-14)及其类似物G48A对成骨细胞IGF-1和Cbfα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晓颖 邱明才 +2 位作者 彭永德 王宝利 王德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成骨生长肽羧基端片段[OGP(10-14)](G36G)及其类似物G48A对大鼠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SD大鼠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后取第3代细胞并用于实验。根据不同处理因素... 目的探讨成骨生长肽羧基端片段[OGP(10-14)](G36G)及其类似物G48A对大鼠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SD大鼠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后取第3代细胞并用于实验。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将成骨细胞分为G36G组(培养液含1×10-11mol/LG36G)、G48A组(培养液含1×10-13mol/LG48A)、甲状旁腺激素(PTH)组(培养液含1×10-8mol/LPTH)和对照组(未处理)。运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各组成骨细胞Cbfα1、IGF-1mRNA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G36G组、G48A组、PTH组和对照组Cbfα1mRNA表达分别为1.123±0.081、1.101±0.115、1.104±0.054、0.893±0.067;IGF-1mRNA表达分别为1.130±0.067、1.213±0.111、1.173±0.180、0.908±0.081。经统计学分析,G36G组、G48A组和PTH组Cbfα1、IGF-1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均P<0.05),而其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OGP(10-14)及其类似物G48A对大鼠成骨细胞Cbfα1和IGF-1mRNA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生长肽 类似物 成骨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核心结合因子Α1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α1在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MDPC-23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婷 曹罡 +3 位作者 余擎 肖明振 赵守亮 吉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67-1069,1072,I0018,共5页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在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MDPC-23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cbfα1在牙胚发育,尤其是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瞬时转染、免疫荧光染色、W esternb lot等方法,研究转染或BMP-2刺激...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在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MDPC-23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cbfα1在牙胚发育,尤其是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瞬时转染、免疫荧光染色、W esternb lot等方法,研究转染或BMP-2刺激时,cbfα1在MDPC-2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普通MDPC-23细胞中未发现cbfα1的表达;转染pcDNA3-cbfα1 48 h后,cbfα1表达量最高;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刺激,可诱导内源性cbfα1的表达,但表达量小于pcDNA3-cbfα1组;而pcDNA3-cbfα1组和BMP-2+pcDNA3-cbfα1组的cbfα1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转染pcDNA3-cbfα1 48 h后,cbfα1表达量最高,可作为今后研究的观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瞬时转染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高发区人群RUNX3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庆 潘凯枫 +7 位作者 张阳 张联 马峻岭 周彤 李吉友 王政 苏英 游伟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RUNX3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相关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区具有明确胃黏膜病理诊断的1 026例H.pylori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最高诊断部位胃黏膜组织RU... 目的:探讨RUNX3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相关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区具有明确胃黏膜病理诊断的1 026例H.pylori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最高诊断部位胃黏膜组织RUNX3蛋白表达状况。结果:在1 026例患有不同胃黏膜病变的研究对象中,RUNX3表达阳性者为359例,表达率为35.0%(359/1 026),表达率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浅表性胃炎/正常(superficial gastritis/normal,SG/N)的65.6%(40/61)降至异型增生(dysplasia,DYS)的22.4%(60/268,P<0.01)。以SG/N为对照组,RUNX3表达阳性为参照,RUNX3表达阴性者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DYS的风险分别为表达阳性者的2.83倍[oddsratio(OR)=2.83,95%confidence interval(CI)=1.58~5.06)],3.52倍(OR=3.52,95%CI=1.98~6.24)和7.19倍(OR=7.19,95%CI=3.81-13.56)。进一步分析显示,不论吸烟(或饮酒)状况如何,RUNX3表达阴性者与表达阳性且不吸烟(或不饮酒)者相比,患IM和DYS的风险均明显增加,ORs在2.78~12.29之间。结论:RUNX3蛋白表达水平与H.pylori感染相关胃黏膜病变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提示RUNX3表达下调可能在胃黏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黏膜 核心结合因子α3亚基 螺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宋囡 何文智 +1 位作者 王智民 任艳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68-1274,共7页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左归丸、右归丸、两方共同药、滋肾阴药、补肾阳药、阳性对照药补佳乐和蒸馏水制备的大鼠含药血清加诱...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左归丸、右归丸、两方共同药、滋肾阴药、补肾阳药、阳性对照药补佳乐和蒸馏水制备的大鼠含药血清加诱导剂(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干预BMSCs,并以不含诱导剂的空白含药血清组为对照,共8组,采用改良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茜素红法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并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 1,Cbfα1)和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Ⅰ)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bfα1和ColⅠ蛋白表达。结果:左、右归丸及其拆方与阳性对照药补佳乐均可协同诱导剂诱导BMSCs成骨分化,其中,左归丸和滋肾阴药可显著促进ALP生成和矿化结节形成,上调Cbfα1和ColⅠ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能协同诱导剂促进BMSCs成骨分化,左归丸和滋肾阴药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优于右归丸和补肾阳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右归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核心结合因子Α1 Ⅰ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离子在高磷诱导慢性肾衰竭大鼠胸主动脉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俊霞 徐金升 +4 位作者 王双宇 白亚玲 张胜雷 崔立文 张慧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24-4328,共5页
目的探讨镁离子在高磷诱导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A组)、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组(B1组)、低镁组(B2组)、高镁组(B3组)。用硫酸腺嘌呤加高磷饮食复制慢性肾衰竭... 目的探讨镁离子在高磷诱导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A组)、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组(B1组)、低镁组(B2组)、高镁组(B3组)。用硫酸腺嘌呤加高磷饮食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模型。造模成功后测量4组大鼠主动脉脉搏波速率(PWV),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钙化标志分子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的表达情况,von Kossa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测定钙水平。结果 B1组血肌酐、尿素氮、血磷水平高于A组(t=32.284、22.010、26.000,P<0.05)。4组血镁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5,P<0.05);B3组血镁水平高于B2组(q=2.897,P<0.05)。4组主动脉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4,P<0.05);B2组主动脉钙水平高于B1组(q=13.192,P<0.05);B1组主动脉钙水平高于A组(q=21.925,P<0.05);B3组主动脉钙水平低于B1组和B2组(q=9.333、21.782,P<0.05)。4组胸主动脉PW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4,P<0.05);B2组PWV值高于B1组(q=13.492,P<0.05);B1组PWV值高于A组(q=14.311,P<0.05);B3组PWV值低于B1组和B2组(q=5.333、16.865,P<0.05)。4组胸主动脉Cbfα1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2,P<0.05);B1和B2组Cbfα1 mRNA表达量高于A组(q=7.333、13.565,P<0.05);B3组Cbfα1mRNA表达量低于B1组和B2组(q=10.198、13.858,P<0.05);B2组Cbfα1 mRNA表达量高于B1组(q=12.279,P<0.05)。结论镁离子能够抑制高磷诱导的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改善血管弹性功能;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镁离子通过抑制高磷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动脉硬化 脉搏波速率 核心结合因子α1亚基 大鼠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Cbfa1/Runx2)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在脂肪来源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辛 杨民 +4 位作者 林霖 陈苹 马康涛 敖英芳 周春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验证核心结合因子(Cbfa1/Runx2)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可高效感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并表达蛋白。方法:分离、扩增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并诱导其向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将Cbfa1/Runx2cDNA的全长序列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上,在BJ518... 目的:验证核心结合因子(Cbfa1/Runx2)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可高效感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并表达蛋白。方法:分离、扩增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并诱导其向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将Cbfa1/Runx2cDNA的全长序列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上,在BJ5183细菌内和pAdEasy1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命名为Ad-Cb-fa1/Runx2。经酶切、PCR鉴定,线性化后以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利用报告基因GFP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监测。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d-Cbfa1/Runx2感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后Cbfa1/Runx2基因的表达。结果: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细胞数目两天增长一倍。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分化。酶切及PCR鉴定证实Cbfa1/Runx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Ad-Cbfa1/Runx2对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转染效率为81.39%。转染3天后,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中Cbfa1/Runx2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分离、培养了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构建了含有小鼠Cbfa1/Runx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证明了Ad-Cbfa1/Runx可高效感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并表达Cbfa1/Runx2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白血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晓力 杜庆锋 +5 位作者 宋兰林 张嵩 李荣 林榕 刘启发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检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核心结合因子(CBF)受累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并对治疗后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进行监测,同时对I-FISH与常规染色体G显带的灵敏度进行比较。方法在骨髓形态学初筛的基础上,应... 目的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检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核心结合因子(CBF)受累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并对治疗后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进行监测,同时对I-FISH与常规染色体G显带的灵敏度进行比较。方法在骨髓形态学初筛的基础上,应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1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核型分析,应用I-FISH对患者可能受累的CBF相关靶基因进行检测,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进行了MRD监测。结果(1)正常对照组中,CYTOCELL公司提供的3种探针(AML1/ETO易位探针、MYH11基因断裂点双色探针和ETV6/AML1易位探针)的正常分界值分别为4.13%、1.95%和2.12%。(2)常规染色体G显带分析,15例患者中有6例伴有潜在累及CBF基因的染色体异常,其中8例AML-M2中5例伴t(8;21),2例AML-M4EO中1例伴inv(16),5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未检出相应的异常。I-FISH检测15例患者发现有12例累及CBF基因,其中8例AML-M2患者均为AML1/ETO融合基因(+),2例AML-M4EO病人CBFβ/MYH11融合基因均为(+),5例儿童B-ALL中2例ETV6/AML融合基因(+)。(3)3例AML-M2患者中2例MRD阳性;2例M4E0患者治疗后MRD监测结果均阴性;2例B-ALL患者1例阴性,1例阳性。结论I-FISH较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能够更灵敏地检测出累及CBF的急性白血病,在初诊时联合应用这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检测 核心结合因子 急性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