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增韧剂改性PVC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会轩 杨海东 +1 位作者 戴英 冯之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8,共3页
用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对PVC进行了抗冲击改性,研究了增韧剂的组成结构与增韧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在本工作所考察的范围内,增韧剂粒径越大,其增韧效果越好.电镜观察证实共混体系的形态为弹性体粒子均匀地分散在... 用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对PVC进行了抗冲击改性,研究了增韧剂的组成结构与增韧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在本工作所考察的范围内,增韧剂粒径越大,其增韧效果越好.电镜观察证实共混体系的形态为弹性体粒子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聚丙烯酸酯 增韧剂 核壳结构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壳核结构ACR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Ⅰ.乳化剂对ACR乳液聚合反应及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旭东 高翩 +2 位作者 吴忠辉 沈家瑞 谭作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3,共4页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中 ,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 (OP -1 0 )复配使用时 ,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 -1 0质量分数的增加 ,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 ,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核乳胶粒子 聚丙烯酸正丁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粒径 乳化剂 抗冲强度 ACR树脂 合成 PVC/A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Ⅰ)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过程及粒径分布和粒子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孟勇 翁志学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94-1799,共6页
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具有高有机硅含量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浓度对有机硅/丙烯酸酯壳核乳液性能与乳胶粒径、分布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 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具有高有机硅含量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浓度对有机硅/丙烯酸酯壳核乳液性能与乳胶粒径、分布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所合成的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SDS与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复配使用时,随OP10质量分数的增加,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降低,化学稳定性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增大,分布变宽,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比.随复合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聚合速率加快、转化率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减小而分布加宽.通过改变乳化剂加入方式可减小乳胶粒子的粒径分布.为减少壳层聚合物新粒子的产生,需严格控制乳化剂的浓度,使加入的壳层单体处于“饥饿”状态,在乳胶粒子表面富集、引发聚合,形成表层“过渡层”,最终形成核壳结构复合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复合乳液 复合乳化剂 粒径分布 成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种子及核乳胶粒的制备 被引量:7
4
作者 袁才登 曹建伟 +1 位作者 缪爱花 曹同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582,共7页
为了制得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首先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在其用量低于CMC的条件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丁酯(BA)的乳液聚合,制备了带羧基的种子乳胶粒。然后采用MMA、MAA和二乙烯基苯... 为了制得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首先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在其用量低于CMC的条件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丁酯(BA)的乳液聚合,制备了带羧基的种子乳胶粒。然后采用MMA、MAA和二乙烯基苯为单体进行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轻度交联的带羧基的核乳胶粒。该核乳胶粒经过核-壳乳液聚合和适当的碱处理工艺就可成为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采用粒度仪测定了乳胶粒的直径及其分布,采用TEM对乳胶粒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种子及核乳胶粒制备过程中单体加料方式、乳化剂用量及羧基单体种类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乳胶粒直径及其分布以及最终的中空聚合物微球结构形态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种子及核乳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制备种子阶段,SDBS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采用一次性加入单体的进料工艺;在核乳胶粒制备阶段,以MAA为羧基单体,所有单体采用“饥饿式”加料,半连续补加乳化剂并使乳化剂用量为核单体总量的0.15%时可保持聚合稳定性并保证无新乳胶粒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乳胶粒 乳液聚合 核壳乳胶粒 乳胶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St/BVA/BA微凝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6
5
作者 吴俊涛 于成芬 +2 位作者 陈守明 赵晓燕 吴其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1,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 St/ BVA/ BA微凝胶 ,研究了不同乳化剂配比及加入方式、不同引发剂及其加入方式等对乳液聚合转化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对半连续法制备的核壳结构微凝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 Ca2 + 稳定性、稀释... 采用种子乳液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 St/ BVA/ BA微凝胶 ,研究了不同乳化剂配比及加入方式、不同引发剂及其加入方式等对乳液聚合转化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对半连续法制备的核壳结构微凝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 Ca2 + 稳定性、稀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凝胶 核壳结构 乳胶粒 乳液聚合 St BVA BA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乳液水溶胶的转化及其流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施利毅 张潘琪 +1 位作者 张剑平 华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8-150,共3页
用种子聚合法合成核壳型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转化成水溶胶。测定玻璃化温度(Tg)对核壳型复合乳液进行表征。考察了聚合方法、丙烯酸用量、氨化温度等对乳液及其水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种子聚合法制得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力学稳... 用种子聚合法合成核壳型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转化成水溶胶。测定玻璃化温度(Tg)对核壳型复合乳液进行表征。考察了聚合方法、丙烯酸用量、氨化温度等对乳液及其水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种子聚合法制得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力学稳定性好、氨化后水溶胶透明度高;丙烯酸用量对水溶胶性能有较大影响,用量过多,胶膜耐水性差,过少,氨化困难;氨化温度对成胶也有明显影响。研究了水溶胶的流变性,结果表明,水溶胶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本研究制得的水溶胶膜具有较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胶 复合乳液 聚丙烯酸酯 核壳粒子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睿岚 赵彬 +1 位作者 寇奕 李效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以多步种子聚合法合成多层核壳共聚物复合乳液 ,以 MAA和 EA二元共聚物为种子乳液 ,在其外部依次包覆丙烯酸酯聚合物 ,获得了以交联网络型吸水膨胀性聚合物为核的多层核壳乳液。对不同阶段聚合物的吸水性能的研究表明 ,种子聚合物吸水... 以多步种子聚合法合成多层核壳共聚物复合乳液 ,以 MAA和 EA二元共聚物为种子乳液 ,在其外部依次包覆丙烯酸酯聚合物 ,获得了以交联网络型吸水膨胀性聚合物为核的多层核壳乳液。对不同阶段聚合物的吸水性能的研究表明 ,种子聚合物吸水性能最强 ,MAA中和度、交联剂、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均对吸水性有影响。随包覆层数的增加 ,吸水性能降低。核壳聚合物的吸水性能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说明温度影响水对壳层聚合物的渗透。该核壳乳液成膜后得到的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遮光性能 ,且聚合物的遮光性随核聚合物吸水性能的提高而提高 ,同时壳层聚合物的 Tg 越高 ,膜的遮光性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核壳丙烯酸酯乳液 合成 研究 种子聚合 吸水性能 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马建中 王华金 鲍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用单体预乳化法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磺酸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MS-1)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比例、核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及壳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对乳液性能和乳胶粒粒径及... 用单体预乳化法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磺酸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MS-1)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比例、核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及壳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对乳液性能和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考察了复配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涂膜耐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乳液中,复配乳化剂所合成乳液的乳胶粒粒径小,粒径最小为72.99nm,乳液黏度大,其最大值为60.0mPa.s;而采用MS-1单一乳化剂所合成乳液的乳胶粒粒径分布最窄,其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01,乳液黏度最小,其值为37.78mPa.s。当核层和壳层聚合乳化剂持续补加时间分别为120min和210min时,聚合体系乳胶粒数目基本保持不变,后续加入的单体在种子乳胶粒表面进行聚合,形成"核壳"结构。此外,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单体的转化率提高但涂膜的耐水性下降。并用红外、透射电镜分别对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和乳胶粒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硅丙乳液 粒径及其分布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导电高分子复合粒子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叶明泉 韩爱军 贺丽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5-829,共5页
介绍了导电高分子、复合粒子、核壳型导电高分子复合粒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重点对高分子包覆无机导电粒子、结构型导电高分子包覆无机粒子或高分子、金属粒子包覆高分子三类核壳型导电高分子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介绍了导电高分子、复合粒子、核壳型导电高分子复合粒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重点对高分子包覆无机导电粒子、结构型导电高分子包覆无机粒子或高分子、金属粒子包覆高分子三类核壳型导电高分子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并对核壳型导电高分子复合粒子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作了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型 导电高分子 复合粒子 乳液聚合 超声辐照 化学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粒子及其乳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鲍艳 吴喜元 马建中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8,共9页
综述了目前制备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的常用方法,如种子乳液聚合法、无皂乳液聚合法、反相乳液聚合法、细乳液聚合法以及种子分散聚合法;分析了聚合工艺、单体种类、温度、乳化剂和引发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合成... 综述了目前制备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的常用方法,如种子乳液聚合法、无皂乳液聚合法、反相乳液聚合法、细乳液聚合法以及种子分散聚合法;分析了聚合工艺、单体种类、温度、乳化剂和引发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合成及性能的影响;并对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最后,展望了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丙烯酸酯 乳胶粒子 影响因素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祥 范晓东 罗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微相复合高分子乳液。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了此乳胶粒子的形态特征,表征了共聚物的玻璃...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微相复合高分子乳液。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了此乳胶粒子的形态特征,表征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吸水率。结果表明,所合成乳液的乳胶粒子具有预期的核-壳型结构,成膜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6℃,其拉伸强度和耐水性比常规乳液聚合物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乳胶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对核壳含氟苯丙乳胶粒形貌及涂膜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桂龙 邓丽丽 +4 位作者 文秀芳 皮丕辉 郑大锋 程江 杨卓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选用3种乳化剂体系(SDS/OP-10,DNS-86,DNS-86与含氟乳化剂复配)制备含氟苯丙乳液,研究其对合成核壳含氟苯丙乳液的乳胶粒形貌和乳液涂膜疏水疏油性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选用3种乳化剂体系(SDS/OP-10,DNS-86,DNS-86与含氟乳化剂复配)制备含氟苯丙乳液,研究其对合成核壳含氟苯丙乳液的乳胶粒形貌和乳液涂膜疏水疏油性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水/油接触角测试对所制备乳液的乳胶粒形貌、化学组成、涂膜表面元素信息和疏水疏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SDS/OP-10乳化体系制备得到的乳液乳胶粒呈雪人型结构,而选用DNS-86乳化剂体系、DNS-86与含氟乳化剂复配的乳化剂体系制备得到的乳液的乳胶粒呈规整的核壳结构;具规整核壳结构乳胶粒的乳液有利于乳液涂膜表面氟元素的富集,在乳胶粒形貌和乳化剂体系的共同作用下,DNS-86和含氟乳化剂复配的乳化剂体系具有最好的疏水疏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含氟乳液 乳胶粒 形貌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聚醋酸乙烯酯基乳胶粒形态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志国 白龙 顾继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5-190,共6页
综述了核壳型聚醋酸乙烯酯(PVAc)基乳液乳胶粒形态控制机理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核壳型PVAc基乳胶粒形态控制中热力学与动力学的控制作用,并对核壳型PVAc基乳胶粒形态演变模型进行了概述。PVAc基乳胶粒的热力学性质决定其最终平衡形态... 综述了核壳型聚醋酸乙烯酯(PVAc)基乳液乳胶粒形态控制机理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核壳型PVAc基乳胶粒形态控制中热力学与动力学的控制作用,并对核壳型PVAc基乳胶粒形态演变模型进行了概述。PVAc基乳胶粒的热力学性质决定其最终平衡形态,而动力学条件则决定其形态演变历程。在实际聚合反应中,核壳型PVAc基乳胶粒形态是由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共同决定的。核壳型PVAc基乳胶粒形态演变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热力学与动力学的有机结合,为深入理解核壳型PVAc基乳胶粒形态演变及其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型乳胶粒 聚醋酸乙烯酯 热力学 动力学 形态演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的合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德华 袁才登 +2 位作者 王艳君 杨连成 曹同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48,共3页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及丙烯酸为单体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进行了种子乳液聚合 ,通过“粒子设计”利用核壳结构化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出核壳结构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 ,以克服需单独制备两种乳液的缺点。研究了交联单体...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及丙烯酸为单体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进行了种子乳液聚合 ,通过“粒子设计”利用核壳结构化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出核壳结构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 ,以克服需单独制备两种乳液的缺点。研究了交联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交联单体用量、单体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反应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 核壳结构乳胶粒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PS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和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德本 王全 黄光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1-57,共7页
本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BA/PS和PBA/P(S-AA)核壳复合乳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用图象处理系统测定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用薄层扫描分离出接技共聚物和测定其组成,并研究了接技共聚物的含量对复合胶乳的稳定性... 本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BA/PS和PBA/P(S-AA)核壳复合乳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用图象处理系统测定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用薄层扫描分离出接技共聚物和测定其组成,并研究了接技共聚物的含量对复合胶乳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胶乳 粒子形态 薄层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PBA-a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星星 刘喜军 +2 位作者 娄春华 于野 张学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8,共8页
采用自制的聚丙烯酸丁酯一无规立构聚苯乙烯(PBA-aPS)核壳乳胶粒子增韧改性间规立构聚苯乙烯(sPS),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旋转流变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近红外成像系统等手段研究了sPS/PBA-aPS共混... 采用自制的聚丙烯酸丁酯一无规立构聚苯乙烯(PBA-aPS)核壳乳胶粒子增韧改性间规立构聚苯乙烯(sPS),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旋转流变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近红外成像系统等手段研究了sPS/PBA-a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分散性。结果表明,PBA-aPS具有润滑和增稠双重作用;PBA-aPS的引入导致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均略有下降;在实验测试温度、频率范围内,sPS/PBA-aPS共混体系没有出现相分离,表明sPS与PBA-aP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分散相PBA-aPS在基体sPS中分散均匀,但含量大于30%(质量分数,下同)时,部分PBA-aPS出现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规立构聚苯乙烯 核壳乳胶粒子 相容性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高交联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粒径分布 被引量:2
17
作者 傅轶 刘述梅 +2 位作者 孙红燕 叶华 赵建青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1-946,共6页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单体加料方式、单体总浓度对乳胶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辛基苯酚聚氰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复合乳化剂合成聚硅氧烷乳液,BA 和 MMA 加入前补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且两单体以半连续法加入,可得到较均匀的复合乳液。当复合乳化剂用量为硅烷单体质量的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补加量为 BA 和 MMA 总质量的1.5%、单体总量为体系中水质量的35%时,乳胶粒的体积平均直径约为7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交联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 复合乳液 粒径分布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PBA-aP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形态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星星 刘喜军 +2 位作者 娄春华 于野 张学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9-2093,共5页
以聚丙烯酸丁酯-无规立构聚苯乙烯核壳乳胶粒子(PBA-aPS)增韧改性间规聚苯乙烯(sPS),研究了PBA-aPS用量对sPS/PBA-aPS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PBA-aPS的引入提高了sPS的韧性,当PBA-aPS含量为25%时,共混物的悬臂梁无缺口冲击强... 以聚丙烯酸丁酯-无规立构聚苯乙烯核壳乳胶粒子(PBA-aPS)增韧改性间规聚苯乙烯(sPS),研究了PBA-aPS用量对sPS/PBA-aPS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PBA-aPS的引入提高了sPS的韧性,当PBA-aPS含量为25%时,共混物的悬臂梁无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7.8kJ/m^3,较纯sPS提高了一倍以上。实验还采用DSC、TG、DMA和SEM等手段对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说明,PBA-aPS的引入导致共混物的结晶度降低,共混物仍为两相结构,随着PBA-aPS用量增加,基体sPS的Tg逐渐移向低温方向;随着PBA-aPS含量增加,共混物的热分解温度略有下降,但最大热分解速率温度逐渐升高;PBA-aPS与sPS相容性良好、分散均匀,PBAaPS增韧改性sPS应该是PBA-aPS的空穴化以及PBA-aPS诱发的sPS多重银纹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同立构聚苯乙烯 核壳乳胶粒子 增韧改性 力学性能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PBA-a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野 刘喜军 +2 位作者 孙星星 娄春华 张学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52,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间规立构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无规立构聚苯乙烯核壳乳胶粒子(sPS/PBAaPS)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PBA-aPS对sPS结晶性能、结晶形态的影响,以及共混物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等温...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间规立构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无规立构聚苯乙烯核壳乳胶粒子(sPS/PBAaPS)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PBA-aPS对sPS结晶性能、结晶形态的影响,以及共混物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等温结晶条件下所得试样的熔融行为。结果表明,PBA-aPS的引入对sPS的结晶起阻碍作用,sPS及其共混物存在明显熔融-重结晶-再熔融现象,sPS平衡熔点为293.2℃,共混物的平衡熔点随PBAaPS含量增加而降低,sPS形成β型大球晶完善性变差,sPS/PBA-aPS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sPS/PBA-aPS质量比为80∶20时,冲击强度提高了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规立构聚苯乙烯 核壳乳胶粒子 结晶行为 熔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合物乳胶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利娜 张立彬 +1 位作者 朱晓丽 孔祥正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选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改变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制备粒径分布较窄的苯丙乳液。以此为种子胶乳,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第2步聚合单体,分别采用批量法和半连续滴加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 选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改变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制备粒径分布较窄的苯丙乳液。以此为种子胶乳,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第2步聚合单体,分别采用批量法和半连续滴加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且性能稳定的乳胶粒乳液。通过粒径分析和透射电镜,测试和比较分析两种乳胶粒粒径和形貌,探讨MAA用量对核壳乳液的稳定性和乳胶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内核聚合物和外壳单体质量比为5∶2,第2步壳单体中MAA质量分数介于3%至5%时,半连续滴加法制备的乳胶粒粒径分布较窄,乳胶粒形貌规整,分布均匀,草莓型乳胶粒数量较少,随着第2步聚合单体中MAA用量增多,乳液稳定性下降,乳胶粒粒径及分散指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乳胶粒 乳胶粒形态 半连续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