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ell-driven Fine Structure Transition of Core Materials in Co@Au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
1
作者 Yujun Song Yinghui Wang +1 位作者 Shaoxia Ji Jie Di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235-242,共8页
Co@Au core shell nanoparticles(NPs) of different shell thicknesses were fabric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process and the reduction-deposition process in a microfluidic reactor. The effect of the shell t... Co@Au core shell nanoparticles(NPs) of different shell thicknesses were fabric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process and the reduction-deposition process in a microfluidic reactor. The effect of the shell thickness on the fine structures(local atom arrangement) of core materials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XANES) and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EXAF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hell thickness affects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core materials by causing atomic re-arrangement between the hexagonal close pack(hcp) and the face centered cubic(fcc) structure, and forming Co-Au bonds in the core-shell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core-shell Fine structure Microfluid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man scattering in In/InOx core-shell structured nanoparticles
2
作者 Wang Meng Tian Ye +3 位作者 Zhang Jian-Ming Guo Chuan-Fei Zhang Xin-Zheng Liu Qi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17-120,共4页
The properties of Raman phonons are very important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y can availably reflect some important physical information. An abnormal Raman peak is observed at about 558 cm-1 in In film composed of In/In... The properties of Raman phonons are very important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y can availably reflect some important physical information. An abnormal Raman peak is observed at about 558 cm-1 in In film composed of In/InOx core-shell structured nanoparticles, and the phonon mode stays very stable when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Raman scattering is at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of incomplete indium oxide in the oxide sh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 scattering core-shell structure INDIUM nano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uced-temperature ordering of FePt nanoparticle assembled films by Fe30Pt70/Fe3O4 core/shell structure
3
作者 贺淑莉 彭印 +4 位作者 刘丽丽 姜宏伟 刘丽峰 郑鹉 王艾玲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3536-3540,共5页
In this paper, Fe30Pt70/Fe3O4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routine and the layered polyethylenimine (PEI)-Fe30Pt70/Fe3O4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by molecule-mediated self-assembly techniqu... In this paper, Fe30Pt70/Fe3O4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routine and the layered polyethylenimine (PEI)-Fe30Pt70/Fe3O4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by molecule-mediated self-assembly technique. The dimens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d nanoparticles was that of 4nm core and 2 nm shell. After annealing under a flow of forming gas (50%Ar2+30%H2) for 1 h at or above 400℃, the iron oxide shell was reduced to Fe and diffused to Pt-rieh core, which leaded to the formation of L1. phase FePt at low temperature. The x-ray diffraction result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ordering temperature of Fe30Pt70/Fe3O4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assembly can be reduced to as low as 400℃. The sample annealed at 400℃ showed the eoereivity of 4KOe with the applied field of 1.5T.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suggest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ordering temperature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T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particles magnetic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ge coercivity and unconventional exchange coupling in manganese-oxide-coated manganese gallium nanoparticles
4
作者 冯俊宁 刘伟 +6 位作者 耿殿禹 马嵩 余涛 赵晓天 代志明 赵新国 张志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95-98,共4页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anoparticles, each composed of an antiferromagnetic (AFM) manganese-oxide shell and a ferromagnetic-like core of manganese-gallium (MnGa) compounds, are studied. The...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anoparticles, each composed of an antiferromagnetic (AFM) manganese-oxide shell and a ferromagnetic-like core of manganese-gallium (MnGa) compounds, are studied.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is confirm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e ferromagnetic-like core contains three kinds of MnGa binary compounds, i.e., ferrimagnetic (FI) DO22-type MnaGa, ferromagnetic (FM) Mn8Gas, and AFM DO19-type Mn3Ga, of which the first two correspond respectively to a hard magnetic phase and to a soft one. De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se two phases is found at low temperature, which weakens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disappears above 200 K. The exchange bias (EB) effect is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which is caused by the exchange coupling between the AFM shell and FM-like core. A large coercivity of 6.96 kOe (1Oe = 79.5775 A·m^-1) and a maximum EB value of 0.45 kOe are achieved at 300 K and 200 K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core-shell structure exchange coup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锌-空气电池的Pd纳米颗粒核壳结构与缺陷调控催化剂
5
作者 张友圆 徐少辉 +1 位作者 熊大元 王连卫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8-30,共13页
研发高效稳定的双功能电催化剂以增强锌-空气电池中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的性能,是实现可持续能源转换与存储系统的关键。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和碱刻蚀工艺制备了一种表面富含缺陷和介孔的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包裹Pd纳米颗... 研发高效稳定的双功能电催化剂以增强锌-空气电池中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的性能,是实现可持续能源转换与存储系统的关键。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和碱刻蚀工艺制备了一种表面富含缺陷和介孔的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包裹Pd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Pd/D-NiFe-LDH)。由于具有核壳结构、丰富的缺陷和增多的活性位点,Pd/D-NiFe-LDH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其OER的电位与ORR半波电位之差仅为0.69 V。基于Pd/D-NiFe-LDH的液态锌-空气电池和准固态柔性锌-空气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114.7和89.4 mW·cm^(-2),长期循环测试结果分别超过了400和15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缺陷工程 贵金属纳米颗粒 活性位点 -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黄琨 向明 +1 位作者 周德惠 胡文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8-10,38,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制备核壳式无机 -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几种方法 ,着重概述了核壳式无机 -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表征技术。
关键词 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 核壳结构 制备 表征 干燥浴法 乳液聚合 界面聚合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与表征技术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琨 向明 +1 位作者 周德惠 胡文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3-65,共3页
简要介绍了一种制备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乳液聚合,概述了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及其表征技术。
关键词 形成机理 乳液聚合 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 核壳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TiO_2核-壳结构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 被引量:9
8
作者 丁娅 包蕾 张文婕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TiO2磁性纳米粒,并研究其光催化性质。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采用金属盐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并在其表面包覆二氧化钛外层,形成具有壳-核结构的磁性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 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TiO2磁性纳米粒,并研究其光催化性质。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采用金属盐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并在其表面包覆二氧化钛外层,形成具有壳-核结构的磁性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作为模型分子对其光催化性质进行研究。制得的Fe3O4-TiO2纳米粒在常温下具有磁性,可从溶液中通过永久磁铁对富集于纳米粒的有机分子或药物进行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并且对罗丹明B分子具有良好的光催化作用,有望作为有机分子或药物富集、分离和光降解的纳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 -壳结构 氧化铁 二氧化钛 光催化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Fe_3O_4核壳结构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瑞雪 刘述梅 赵建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36,共4页
以羧甲基-β-环糊精为表面修饰剂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包覆修饰,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β-环糊精的碱性溶液中通过Fe3O4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的交联反应制备了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Fe3O4复合纳米颗粒。利用FTIR、XRD、TEM和TGA分别对复合... 以羧甲基-β-环糊精为表面修饰剂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包覆修饰,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β-环糊精的碱性溶液中通过Fe3O4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的交联反应制备了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Fe3O4复合纳米颗粒。利用FTIR、XRD、TEM和TGA分别对复合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纳米颗粒为近球形、核壳结构,粒径约为10~20nm,环糊精聚合物含量为29%,在水中的分散性良好。磁性能测试和包合性能测试表明,复合纳米颗粒为超顺磁性,对特定分子具有一定的包合能力,可用于靶向给药系统和特定物质分离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 FE3O4纳米粒子 复合纳米颗粒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裹镍核-壳结构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智强 刘立刚 +3 位作者 冯旺军 杨华 张材荣 闫鹏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3,共4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通过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制备了碳包裹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并采用酸洗和磁选的方法对初产物进行了纯化。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 采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通过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制备了碳包裹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并采用酸洗和磁选的方法对初产物进行了纯化。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微观结构和粒度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阳极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碳包覆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核(面心立方镍)-壳(无定形碳)结构,颗粒大多呈球形或椭球形,粒径分布在15~40nm范围,平均粒径为30nm,镍粒子外层碳的厚度为6~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包覆 -壳结构 纳米复合颗粒 阳极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孔纳米粒子模板合成兼有荧光和近红外发光的稀土核-壳结构纳米材料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道军 樊志强 +3 位作者 张闻 王学敏 刘云凌 霍启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9-612,共4页
利用单分散性良好的介孔SiO2纳米粒子为模板,选择Y2O3为基底,同时掺杂可见区红光发光中心Eu3+和近红外区发光中心Er3+(1.54μm),制备了特殊结构的核壳多功能发光纳米材料.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核壳材料同时具有可见区发光和近红外发光... 利用单分散性良好的介孔SiO2纳米粒子为模板,选择Y2O3为基底,同时掺杂可见区红光发光中心Eu3+和近红外区发光中心Er3+(1.54μm),制备了特殊结构的核壳多功能发光纳米材料.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核壳材料同时具有可见区发光和近红外发光的双重性质,表明Y2O3可作为红光Eu和近红外发光Er的良好基底材料.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纳米发光材料中稀土元素的使用量,降低发光材料的成本,并且该核壳结构材料密度相对较低,易于分散在有机溶剂或者水中,在药物释放和多功能生物标记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近红外发光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设计核-壳Rh@沸石催化材料用于二烯烃选择加氢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建 王亮 +3 位作者 伍芷毅 王成涛 苏泽瑞 肖丰收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24,共7页
不饱和烃类如二烯烃和炔烃催化转化为单烯烃是制药和有机合成领域中的重要反应。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在实现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控制二烯烃分子的吸附姿态是常用的策略。对金属纳米颗粒的定向修饰可以实现这一策略。例如,将Bi元素引... 不饱和烃类如二烯烃和炔烃催化转化为单烯烃是制药和有机合成领域中的重要反应。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在实现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控制二烯烃分子的吸附姿态是常用的策略。对金属纳米颗粒的定向修饰可以实现这一策略。例如,将Bi元素引入Rh纳米颗粒后,RhBi/SiO2在1,4-己二烯的转化率为95%时对于2-己烯的选择性达到90%,这是因为1,4-己二烯内部C=C键的吸附受到抑制。但是,这种策略却大大降低了纳米颗粒的活性,未修饰的Rh/SiO2比RhBi/SiO2的活性高了约27倍。二烯烃分子的吸附姿态也可以通过在金属纳米颗粒周围构筑多孔孔道来调控。例如,金属有机骨架(ZIF-8)或中孔二氧化硅(MCM-41)包裹的贵金属纳米颗粒对末端C=C键的加氢具有很高的选择性。然而,这些催化剂的热/水热稳定性却并不能令人满意。相比之下,沸石却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但却较少用于半加氢反应。我们最近发现,固定在沸石晶体(例如ZSM-5和Beta)中的金属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选择加氢多取代的化合物。受这些工作的启发,我们通过转晶合成方法将Rh纳米颗粒封装在CHA沸石晶体中。这种催化剂首先是将Rh物种引入到Y沸石中(Rh@Y),然后在水热条件下将Y沸石转化为CHA沸石而合成的。XRD图谱,N2吸附等温线,SEM和TEM照片以及探针反应均表明Rh纳米颗粒是封装在CHA沸石晶体内部的。和设想的相同,Rh@CHA催化剂对二烯烃的氢化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在催化1,4-己二烯加氢反应过程中,Rh@CHA给出了86.7%的2-己烯选择性和91.2%的1,4-己二烯转化率。在同样条件下,常规方法制备的Rh纳米颗粒催化剂(Rh/CHA)的2-己烯选择性仅为37.2%。考虑到Rh@CHA和Rh/CHA具有相同的CHA沸石晶体和相似的Rh纳米颗粒尺寸,Rh@CHA催化剂的高选择性主要归因于二烯烃分子在CHA沸石的微孔孔道控制下只能以直立的姿态吸附在Rh纳米颗粒上。本文的工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沸石封装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对于催化二烯烃选择加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催化 二烯烃加氢 铑纳米颗粒 CHA沸石 -壳结构 转晶合成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纳米填料/聚偏二氟乙烯复合电介质的制备及储能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超 史少聪 +1 位作者 黄华东 李忠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153,共8页
在薄膜电容器领域,开发高储能密度(U)和高放电能量效率(η)的聚合物复合电介质仍然是一大挑战。文中将银纳米粒子(AgNP)负载到钛酸钡(BT)纳米颗粒上,再将其表面改性制得被二氧化硅(SiO_(2))壳层包覆的负载AgNP的BT纳米填料(SiO_(2)@Ag@... 在薄膜电容器领域,开发高储能密度(U)和高放电能量效率(η)的聚合物复合电介质仍然是一大挑战。文中将银纳米粒子(AgNP)负载到钛酸钡(BT)纳米颗粒上,再将其表面改性制得被二氧化硅(SiO_(2))壳层包覆的负载AgNP的BT纳米填料(SiO_(2)@Ag@BT)。AgNP赋予材料较大的电位移,而绝缘的SiO_(2)壳层充当缓冲层限制了漏电流,防止了材料的电击穿及空间电荷的渗透。当SiO_(2)@Ag@BT质量分数为3%时,聚偏二氟乙烯(PVDF)纳米复合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为10.0,介电损耗(tanδ)低至0.024,击穿场强为329 MV/m。在200 MV/m的电场下,与BT/PVDF相比,SiO_(2)@Ag@BT/PVDF纳米复合电介质的储能密度提高了13.7%,达到2.72 J/cm3,且放电能量效率达到78.0%。经SiO_(2)改性的含AgNP核-壳结构填料在低添加量下即可实现聚合物复合电介质储能密度的提高并保持高放电能量效率,这为设计新型聚合物电介质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氟乙烯 银纳米粒子 -壳结构 表面改性 储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M-Z衬度像在Au@Pd核壳结构二元合金纳米催化颗粒显微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相晨生 宋亚会 +1 位作者 夏海兵 田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7-363,共7页
核壳结构二元合金纳米颗粒因其金属间的协同作用具有一些优异的性质,以Au@Pd为例,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颗粒,但目前制备过程中过厚的Pd壳层会降低Pd前驱体的利用效率、催化性能,如何实现对包覆层厚度的调控是研究重点。本文利用STE... 核壳结构二元合金纳米颗粒因其金属间的协同作用具有一些优异的性质,以Au@Pd为例,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颗粒,但目前制备过程中过厚的Pd壳层会降低Pd前驱体的利用效率、催化性能,如何实现对包覆层厚度的调控是研究重点。本文利用STEM-Z衬度像技术,以Au@Pd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了包覆层为1、4、6的Au@Pd纳米催化颗粒。根据STEM-Z衬度像原理,计算出了最优的探测器角度,θ1、θ2分别为41.34 mrad及266.03 mrad,在此条件下二者散射截面比为2.93。确定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包覆层厚度,并基于表面结构探究了其生长机理及模式:当Pd壳层<4时,Pd的生长符合F-M模式,在4~6层时,其生长模式符合S-K模式,当包覆层>6层时,已经过渡为V-W模式,表面会出现明显的岛状团簇。通过调控前驱体用量实现了对包覆层的精准调控,确定了当包覆层为1层时,纳米颗粒其比表面积可达100.9 m2/g,基于Pd计算的质量电流密度可达13.2 A/mg,电流密度可达13.1 mA/cm2,优于目前商用Pd/C催化剂。实现了对Au@Pd纳米合金颗粒的可控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 STEM-Z衬度像 二元合金颗粒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5-氟尿嘧啶的复合结构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光谱研究
15
作者 赵玥萍 余洁 +1 位作者 李为娇 叶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68,共3页
合成了包覆有5-氟尿嘧啶的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药物分子在银表面的拉曼增强效应以及二氧化硅壳层对它的影响。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纳米颗粒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llurgical pyrolysis toward Co@Nitrogen-doped carbon composite for lithium storage 被引量:1
16
作者 Yanyan Liu Kang Sun +4 位作者 Jianchun Jiang Wenshu Zhou Yuan Shang Chenxia Du Baojun Li b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91-101,共11页
Elemental state matter-heteroatom-doped carbon composit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ode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In this article,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are adopted as precursor to ... Elemental state matter-heteroatom-doped carbon composit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ode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In this article,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are adopted as precursor to prepare Co composites via metallurgical pyrolysis under controllable conditions.The obtained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Co nanocomposite possesses core–shell structure(Co@C–N).Co@C–N exhibits the best Li storage performances as anode active matter.After the 200th cycles at current density of 0.2 A g^(-1),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870 mAh g^(-1)is retained.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275 mAh g^(-1)still maintains with 5 A g^(-1).Co@C–N presents a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with excellent cycle stability.Considering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the Co0-based N-doped porous carbon composite is proposed to work as LIBs anode matter.These results provide a new design idea for electrode matters of metallic ion battery,and demonstrate that MOFs pyrolys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lemental state anod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nanoparticles(NPs) coreshell structure Lithium ion battery ano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 Nitrogen-doped carb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P(St-co-OBEG)核壳结构微球负载银/铂纳米粒子复合催化剂的构筑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继红 曾碧榕 +4 位作者 罗伟昂 袁丛辉 陈凌南 毛杰 戴李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1-576,共6页
本工作采用无皂乳液法合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co-十八醇马来酸聚乙二醇双酯)(Fe_3O_4@P(St-co-OBEG))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并以此为载体制备Ag/Fe_3O_4@P(St-co-OBEG)和Pt/Fe_3O_4@P(St-co-OBEG)两种复合催化剂。借... 本工作采用无皂乳液法合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co-十八醇马来酸聚乙二醇双酯)(Fe_3O_4@P(St-co-OBEG))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并以此为载体制备Ag/Fe_3O_4@P(St-co-OBEG)和Pt/Fe_3O_4@P(St-co-OBEG)两种复合催化剂。借助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表征复合催化剂的形貌和尺寸,并通过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测试它们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复合催化剂对硝基苯和4-硝基苯酚的硝基加氢还原反应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相比Ag/Fe_3O_4@P(St-co-OBEG),Pt/Fe_3O_4@P(St-co-OBEG)催化活性更高,这可能与Pt/Fe_3O_4@P(St-co-OBEG)催化剂中Pt纳米粒子本身的高催化活性和在磁性聚合物载体上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关,还有可能归因于Pt纳米粒子在Fe_3O_4@P(St-co-OBEG)上的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核壳结构 聚合物载体 磁性复合微球 催化性能 负载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MSNs@polymer(FITC/FA)核-壳结构双重药物载体
18
作者 昌慧 郝伟举 +1 位作者 刘洪来 徐首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8-555,共8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表面接枝具有pH响应的聚2-(二异丙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PA),点击化学修饰聚乙二醇(PEG)、叶酸(FA)及荧光基团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核-壳结构纳...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表面接枝具有pH响应的聚2-(二异丙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PA),点击化学修饰聚乙二醇(PEG)、叶酸(FA)及荧光基团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MSNs@polymer(FITC/FA)).通过细胞实验证明了所合成的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对于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示踪性,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可以同时在核层和壳层分别包载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和多药耐药逆转剂他克莫司(FK506),其释药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在生理环境pH 7.4的条件下仅有约20%的药物泄漏,在pH 5.0的条件下存在24 h后超过80%的药物可以被释放.实验证明通过使药物分别分布在核层和壳层,可实现药物的分阶段释放.MSNs@polymer(FITC/FA)有望解决临床上抗肿瘤药物的多药耐药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PH敏感 靶向运输 -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Fe_(3)O_(4)/SiO_(2)超顺磁性微球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晶 穆蕊娟 +1 位作者 孟令坤 徐典宏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1年第3期186-189,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六水合三氯化铁和四水合二氯化铁为原料,制备了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然后,在其表面,采用Stober法将有机硅氧烷直接水解得到了Fe_(3)O_(4)/SiO2磁性微球。结果表明:Fe_(3)O_(4)/SiO_(2)磁性微球具有核-壳结构,粒...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六水合三氯化铁和四水合二氯化铁为原料,制备了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然后,在其表面,采用Stober法将有机硅氧烷直接水解得到了Fe_(3)O_(4)/SiO2磁性微球。结果表明:Fe_(3)O_(4)/SiO_(2)磁性微球具有核-壳结构,粒径约为200 nm,Fe_(3)O_(4)纳米粒子完全包裹于SiO2内部;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和Fe_(3)O_(4)/SiO_(2)磁性微球均具有超顺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52.6,1.3(A·m^(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SiO_(2)磁性微球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 -壳结构 超顺磁性 比饱和磁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四氧化三铁纳米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元杰 夏玉珍 胡桂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82-189,共8页
核-壳型纳米催化剂是由一层或多层外壳包裹在核心材料外表面形成,该结构具有增大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催化剂对于催化目标的吸附能力,有效减少纳米粒子的团聚等优点,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侵蚀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加氢、氧化、光催化和电催化... 核-壳型纳米催化剂是由一层或多层外壳包裹在核心材料外表面形成,该结构具有增大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催化剂对于催化目标的吸附能力,有效减少纳米粒子的团聚等优点,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侵蚀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加氢、氧化、光催化和电催化等领域。四氧化三铁(Fe_(3)O_(4))具有磁性强、比表面积高、兼容性好等特点,Fe_(3)O_(4)核心赋予了核-壳结构催化剂易于回收的特点,因此在污水处理、氧化还原反应催化等领域备受青睐。外壳材料包括非金属(C)、金属氧化物(TiO_(2),SiO_(2),MnO等)和金属(Co, Mn, Pt, Te等)。综述了单层外壳和多层外壳结构核-壳型Fe_(3)O_(4)纳米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催化剂的外壳材料、制备方法、催化机理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壳结构 催化性能 单层壳体 多层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