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酰腙香豆素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抗癌活性
1
作者 胡嘉忆 何选钰翔 +4 位作者 贾雨琪 唐炯雅 王燕芹 张彩华 卢雯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7-1813,共7页
合成了7-N,N-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酰腙铜(Ⅱ)配合物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C…C堆积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网络结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人宫颈癌细胞... 合成了7-N,N-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酰腙铜(Ⅱ)配合物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C…C堆积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网络结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MCF-7)和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均表现出优于配体和临床使用药物顺铂的抗增殖活性,IC_(50)分别为1.27±0.20μM、6.97±0.61μM、0.35±0.04μM、0.79±0.04μM。最重要的是,配合物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远小于顺铂,对A549癌细胞的安全系数是顺铂的80倍,对HepG-2癌细胞的安全系数是顺铂的1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酰腙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豆素-铜(Ⅱ)配合物基一氧化氮荧光探针及其活体荧光成像研究
2
作者 刘建华 伍玉林 +4 位作者 尚主业 王月 张程 孟庆涛 张志强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9-1306,共8页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香豆素-铜(Ⅱ)配合物的新型荧光探针YCY-Cu^(2+)。在Cu^(2+)存在的条件下,基于香豆素的配体YCY能够特异性地与Cu^(2+)发生1∶1配位生成配合物YCY-Cu^(2+)。由于Cu^(2+)的顺磁特性,导致配体YCY的绿色荧光发生猝灭。而...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香豆素-铜(Ⅱ)配合物的新型荧光探针YCY-Cu^(2+)。在Cu^(2+)存在的条件下,基于香豆素的配体YCY能够特异性地与Cu^(2+)发生1∶1配位生成配合物YCY-Cu^(2+)。由于Cu^(2+)的顺磁特性,导致配体YCY的绿色荧光发生猝灭。而荧光探针YCY-Cu^(2+)与NO作用后,NO将顺磁性的Cu^(2+)还原为抗磁性的Cu+并从配合物中解离释放,同时生成强荧光发射的N-亚硝基类化合物(YCY-NO),进而实现对NO的特异性识别。通过Job's分析法、高分辨率质谱(HRMS)和光谱滴定分析证实了荧光探针YCY-Cu^(2+)的结构及其对NO的识别机制。探针YCY-Cu^(2+)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检出限为97.3 nmol/L)、广泛的pH值应用范围(3.5~11.5)以及低细胞毒性等优点,并成功应用于细胞及活体动物体内NO的荧光成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香豆素 铜()配合物 一氧化氮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orption of copper(Ⅱ) and chromium(Ⅵ) on diaspore
3
作者 刘晓文 王建绒 胡岳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年第4期515-519,共5页
The adsorption of Cu(Ⅱ)and Cr(Ⅵ)on diaspore was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BET measurement,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atomic adsorption spectrometry.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lmost rea... The adsorption of Cu(Ⅱ)and Cr(Ⅵ)on diaspore was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BET measurement,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atomic adsorption spectrometry.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lmost reaches within 60 min.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Cu(Ⅱ)and Cr(Ⅵ)could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Langmuir equation.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Cu(Ⅱ)and Cr(Ⅵ)are 1.944 and 1.292 mg/g,respectively.The adsorption percentage of Cr(Ⅱ)in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solution pH,but the adsorption percentage of Cr(Ⅵ)decreases.This could be explained by zeta potential theoretical and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metal ions and diaspor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SPORE ADSORPTION copper( chromium(Ⅵ) zeta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羧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性能
4
作者 罗鹏 姜茜 +1 位作者 卢凤阳 钟国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0-2166,共7页
以2-吡啶甲酸(2-Hpic)、吡啶-2,6-二甲酸(2,6-H_(2)pda)为主配体,咪唑(Him)、2-甲基咪唑(2-Hmim)为辅助配体,制备了两例Cu(Ⅱ)配合物[Cu(pic)(im)(Him)]·2H_(2)O(1)和[Cu(2,6-pda)(2-Hmim)(H_(2)O)_(2)](2-Hmim)(2),用元素分析、X... 以2-吡啶甲酸(2-Hpic)、吡啶-2,6-二甲酸(2,6-H_(2)pda)为主配体,咪唑(Him)、2-甲基咪唑(2-Hmim)为辅助配体,制备了两例Cu(Ⅱ)配合物[Cu(pic)(im)(Him)]·2H_(2)O(1)和[Cu(2,6-pda)(2-Hmim)(H_(2)O)_(2)](2-Hmim)(2),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制得的Cu(Ⅱ)配合物作为前驱体,分别制备了纳米氧化铜,并探究了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纳米氧化铜均能够很好地降解MB染料,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研究了Cu(Ⅱ)配合物的抑菌性能,发现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尤其是配合物1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6 mm,且两种配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表现出高药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羧酸 Cu()配合物 纳米氧化铜 光催化降解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Weathering Effects of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to Cu(Ⅱ) Pollution of Fine Grained Copper Mine Tailings
5
作者 LI Dou SONG Liyan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3-43,共1页
China has accumulated massive fine grained copper mine tailings stocks because of the past mining activities in this area. The tailings contain a variety of heavy metals, and the mass percent of Cu, which is one of th... China has accumulated massive fine grained copper mine tailings stocks because of the past mining activities in this area. The tailings contain a variety of heavy metals, and the mass percent of Cu,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contaminants in tailings, is up to 0.2601% (analysis by XRF). The Cu can pollute soil and groundwater by rain leaching in the form of Cu(Ⅱ), furthermore ,the fine grained copper-ore-tailings can contaminant larger area by wind for its small granularity ( < 74 μm). The main cause of weathering of mine tailings is due to oxidative dissolution of sulfides. Microorganisms, such as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weathering. These bacteria attach to exposed to mineral surfaces by excreting extracellular polymers and oxidize the sulfide mineral. Some of these bacteria also oxidize Fe2+ to Fe3+ which can chemically oxidize sulfide minerals. These reactions produce voluminous quantities of acid mine drainage and heavy metals which are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y. This study aims at finding the weathering effects of A. ferrooxidans to Cu(II) pollution of fine grained copper mine tailings, and our experiment applied indigenous A. ferrooxidans FJ-01 to leach the tailings. The optimum test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using shaking flask experiment and SEM observation under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39 days residence time, pulp density 1%-15% (1%, 5% and 15%), 30℃, 120 rpm, pH between 1-3 and redox potential between 400-650 mV.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ching rate of Cu reached 43.1% when the pulp density was 1% after 33 days and kept invariant till the end of the test. In addition, the leaching rate of Cu will decrease as the increase of pulp density, and the maximum rate of 15% pulp density was only 12.5%. From the SEM,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fine grain of tailings flocculated to conglob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bacterial l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THERING EFFECTS fine grained copper-ore-tailings Cu( ) POLLUTION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渣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去除含铜废水中Cu(Ⅱ)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军 武宏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研究了采用NaOH活化焙烧咖啡渣制备咖啡渣活性炭并用于吸附去除含铜废水中的Cu(Ⅱ)。通过SEM和EDS对咖啡渣活性炭进行表征,考察了废水初始pH、Cu(Ⅱ)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对Cu(Ⅱ)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质量浓度5... 研究了采用NaOH活化焙烧咖啡渣制备咖啡渣活性炭并用于吸附去除含铜废水中的Cu(Ⅱ)。通过SEM和EDS对咖啡渣活性炭进行表征,考察了废水初始pH、Cu(Ⅱ)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对Cu(Ⅱ)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质量浓度50 mg/L、pH=6的50 mL模拟含铜废水,在咖啡渣活性炭投加量10 mg、温度25℃,搅拌速率150 r/min条件下吸附9 h, Cu(Ⅱ)去除率可达94.12%;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该吸附材料对废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废水 咖啡渣 活性炭 焙烧 Cu()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与锌(Ⅱ)、铁(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郭振楚 彭斌 +2 位作者 韩亮 刘午阳 袁汉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8-500,共3页
D-氨基葡萄糖(D-Aminoglucose)是壳聚糖(Chitosan)的最终水解产物.目前,关于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氨基葡萄糖与金属的配位研究甚少[1].Bith等[2]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K2PtCl4制备了Pt的配合物,Genchev[3]用... D-氨基葡萄糖(D-Aminoglucose)是壳聚糖(Chitosan)的最终水解产物.目前,关于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氨基葡萄糖与金属的配位研究甚少[1].Bith等[2]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K2PtCl4制备了Pt的配合物,Genchev[3]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氨基葡萄糖与Cu2+、Co2+、Ni2+形成配合物的酸离解常数及配合物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锌() 锌() 铜() 配合物 光谱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与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抑菌活性 被引量:43
8
作者 何水样 曹文凯 +4 位作者 陈军利 赵建设 史启祯 王汝贤 孙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1-995,共5页
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作为配体与五水硫酸铜进行反应 ,制得配合物 Cu(C1 0 H8N2 O4 ) (H2 O) 2 (1 )和Cu(C1 0 H8N2 O4 ) (CH3OH) (H2 O) (2 ) (C1 0 H8N2 O2 - 4为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 ) ,测试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单晶... 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作为配体与五水硫酸铜进行反应 ,制得配合物 Cu(C1 0 H8N2 O4 ) (H2 O) 2 (1 )和Cu(C1 0 H8N2 O4 ) (CH3OH) (H2 O) (2 ) (C1 0 H8N2 O2 - 4为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 ) ,测试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单晶为墨绿色 ,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 a=0 .75 3 8(2 ) nm,b=1 .1 43 1 (2 ) nm,c=0 .75 0 0 (2 ) nm,α=93 .2 6(2 ) o,β=94.46(2 ) o ,γ=94.3 9(2 ) o,V=0 .641 1 (2 ) nm3,μ=1 .73 1 mm- 1 ,Z=2 ,Dc=1 .792 g/cm3,F (0 0 0 ) =3 42 .0 0 ,R=0 .0 3 5 ,w R=0 .0 48,GOF=1 .78.在配合物 2内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中的 2个氧原子和 1个氮原子、甲醇中的氧原子以及配位水中的氧原子与铜原子配位 ,形成四方锥结构 ,其中来自甲醇的配位氧原子位于锥顶 ;此晶体为外消旋化合物 ,晶体中存在对映异构体 ,两者通过氢键连接 ,形成二聚体 ,成对出现在晶胞中 .根据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推测配合物 1与 2的结构相似 ;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 1对辣椒疫霉菌和烟草赤星菌分别有 1 0 0 %和 66.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铜()配合物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与铁(Ⅱ)、锌(Ⅱ)、钴(Ⅱ)、铜(Ⅱ)配合物的光谱特征 被引量:25
9
作者 郭振楚 韩亮 +1 位作者 胡博 李双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63-966,共4页
本文研究了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分别与铁 (Ⅱ )、锌 (Ⅱ )、钴 (Ⅱ )、铜 (Ⅱ )形成配合物的UV ,IR和1 H NMR光谱特征。配合物紫外的λmax发生了明显紫移 ;在IR谱中 ,配合物的面外振动峰 6 5 5cm- 1较未配位的氨基葡萄糖中的... 本文研究了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分别与铁 (Ⅱ )、锌 (Ⅱ )、钴 (Ⅱ )、铜 (Ⅱ )形成配合物的UV ,IR和1 H NMR光谱特征。配合物紫外的λmax发生了明显紫移 ;在IR谱中 ,配合物的面外振动峰 6 5 5cm- 1较未配位的氨基葡萄糖中的面外振动峰 6 70cm- 1 低 ,且在 990cm- 1 附近出现新的吸收峰 ;在1 H NMR谱中 ,配合物C3上羟基中的质子化学位移较未配位的均移向高场 ,氨基上质子的化学位移较未配位的也移向高场 ,其他碳上羟基中的质子化学位移值不变 ,从而初步证实了配合物中的氮 金属 (N M)键的形成。本文还研究了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及其与铁 (Ⅱ )、钴 (Ⅱ )、铜 (Ⅱ )配合物的合成。其配合物的IR谱线较未配位的IR谱线并没增多 ,指出这种反常现象是糖环的刚性所至。它们的IR和UV光谱均证实了分子中不存在游离的羰基峰 ,并证实了它们分子中内盐的存在 ,配合物的IR谱中出现新的一组吸收峰 :4 33 1和 4 0 8 9cm- 1 (O—Fe) ,5 0 7 1和 4 95 0cm- 1 (O—Co) ,4 0 3 1和 389 0cm- 1 (O—Cu) ,证实了配合物中的氧 金属键 (O—M)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羧甲基氨基葡萄糖 铁() 锌() 钴() 铜() 配合物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en-铜(Ⅱ)-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廖升荣 乐学义 +4 位作者 林庆斌 卢其明 刘小平 熊亚红 冯小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合成了3个新的SOD模拟配合物:[Cu(Phen)(L-Gln)(H2O)]Cl·2H2O(1)、[Cu(Phen)(L-Ala)(H2O)]Cl·4H2O(2)、[Cu(Phen)(L-Thr)(H2O)]Cl·2H2O(3)[Phen(1,10-邻菲咯啉)、L-Gln(谷氨酰胺)、L-Ala(丙氨酸)、L-Thr(苏氨酸)]。用元... 合成了3个新的SOD模拟配合物:[Cu(Phen)(L-Gln)(H2O)]Cl·2H2O(1)、[Cu(Phen)(L-Ala)(H2O)]Cl·4H2O(2)、[Cu(Phen)(L-Thr)(H2O)]Cl·2H2O(3)[Phen(1,10-邻菲咯啉)、L-Gln(谷氨酰胺)、L-Ala(丙氨酸)、L-Thr(苏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Cu(Phen)(L-Gln)(H2O)]Cl·2H2O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还原法对这3个配合物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催化速率常数KQ分别为1.58×107mol-1·L·s-1、5.65×107mol-1·L·s-1、0.83×107mol-1·L·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模拟物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L-苏糖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祥德 殷向晨 +3 位作者 朱守荣 林华宽 陈荣悌 张兴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49-853,共5页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三元配合物的含量显著大于二元配合物的含量.即L-苏糖酸能作为金属离子的载体,使金属离子易于与氨基酸或蛋白质结合而被动物吸收利用.α-氨基酸及L-苏糖酸间的相容性及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α氨基酸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增加而增加,二者间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而在L-苏糖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中,由于d-p反馈π键的存在,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取代邻菲咯啉质子化常数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糖酸 氨基酸 邻菲咯啉 三元 配合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介质中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铜(Ⅱ) 被引量:8
12
作者 付佩玉 曹伟 +1 位作者 王正祥 钟红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12-514,共3页
研究了阳离子微乳液CTMAB/n C5H11OH/n C7H16/H2 O介质中Cu(Ⅱ )与 5′ NS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阳离子微乳液对Cu(Ⅱ )与 5′ NSF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 ,在pH 6.5的KH2 PO4 Na2 HPO4 缓冲体系中 ,Cu(Ⅱ )与 5′ NSF形成 1∶2的... 研究了阳离子微乳液CTMAB/n C5H11OH/n C7H16/H2 O介质中Cu(Ⅱ )与 5′ NS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阳离子微乳液对Cu(Ⅱ )与 5′ NSF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 ,在pH 6.5的KH2 PO4 Na2 HPO4 缓冲体系中 ,Cu(Ⅱ )与 5′ NSF形成 1∶2的紫红色配合物 ,λmax为 5 60nm ,ε560 =1.38× 10 5L·mol- 1·cm- 1,Cu(Ⅱ )在 0~ 6.5 μg/ 2 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粮食、茶叶、水和饮料中微量铜的测定 ,回收率在 97.5 %~ 10 3.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微乳液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 测定 微量分析 粮食 茶叶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2-羟基-1-萘甲醛半碳酰腙配位体的铜( Ⅱ) 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文兴 李健 +3 位作者 司书峰 李建军 马长勤 蒋德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1-572,共2页
标题配位体 H2 L 和它的铜( Ⅱ) 配合物[ Cu( H L)(py)2]( O Ac)( H2 O)( H L: C12 H10 N3 O2 单负离子)已被合成与表征。配合物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晶体学不对称单元由结构相似的两套... 标题配位体 H2 L 和它的铜( Ⅱ) 配合物[ Cu( H L)(py)2]( O Ac)( H2 O)( H L: C12 H10 N3 O2 单负离子)已被合成与表征。配合物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晶体学不对称单元由结构相似的两套分子构成。在每个分子内,铜( Ⅱ) 的四角锥形的配位多面体中 H L 和一吡啶分子配位于它的底面。结合红外谱图讨论了 H2 L 在配位中的去质子化作用。从而确定了文献所推测的该类配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萘酚基 半碳酰胺 晶体结构 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水·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合铜配(Ⅱ)合物的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何水样 曹文凯 +4 位作者 杨锐 赵建社 史启祯 王哲明 严纯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99-704,共6页
在水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硫酸铜反应,制得新配合物Cu(C10H8N2O4)(H2O)2(C10H8N2O42-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并以水为溶剂培养了单晶,测试了晶体结构,该单晶为深绿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1297(1)nm,b=0.982... 在水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硫酸铜反应,制得新配合物Cu(C10H8N2O4)(H2O)2(C10H8N2O42-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并以水为溶剂培养了单晶,测试了晶体结构,该单晶为深绿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1297(1)nm,b=0.9824(8)nm,c=2.1973(3)nm,β=91.91(8)°,V=2.43749(8)nm3,Z=8,μ=1.817mm-1,Dc=1.743Mg·m-3,F(000)=1304,R=0.0264,wR=0.0654,GOF=1.052。其测试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Cu2+处于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1个三齿配体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二价离子的2个O原子和1个N原子,2个水分子中的O原子,其中1个水分子的O原子处于四方锥的锥顶,锥底的配位原子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对该配合物所作的皿内抑菌试验和盆栽活体实验表明,配合物对小麦条锈病、白菜黑斑病及辣椒疫霉菌等分别有96%、89%、100%的抑制率,且有一定的助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合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生物活性 2一羰基丙酸水杨酰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2′-(2-噻吩亚甲基)水杨酰腙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杨健国 潘富友 李钧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93-1596,共4页
In ethanol, the copper(II) complex with the 2′-(2-thienylidene)-h ydroxybenzoylhydrazide, Cu(C12H10N2O2S)2,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UV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ingle crystal ... In ethanol, the copper(II) complex with the 2′-(2-thienylidene)-h ydroxybenzoylhydrazide, Cu(C12H10N2O2S)2,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UV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2/c with cell constants, a=2.273 6(4) nm, b=0.592 12(9) nm, c=1.828 1(3) nm, β=109.735(5)°, V=2.316 4(7) nm3, Z=4, μ=1.164 mm-1, Dc=1.595 g·cm-3, F(000)=1 140, R=0.048 6, wR=0.101 6. In the compound copper(II) atom is four-coordinated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amide and two oxygen atoms from keto group.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have been measu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 is much better that of the ligand. CCDC: 272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2'-(2-噻吩亚甲基)水杨酰腙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邻-菲咯啉-铜(Ⅱ)-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升荣 乐学义 +3 位作者 卢其明 刘小平 熊亚红 林庆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2-124,共3页
合成了4个新的配合物:[Cu(Phen)(L-Phe)(H2O)]Cl·2H2O、[Cu(Phen)(Gly)(H2O)]Cl·2.5H2O、[Cu(Phen)(L-Arg)(Cl)]Cl·2.5H2O、[Cu(Phen)(L-Ile)(H2O)]Cl·2H2O(Phen:1,10-邻菲咯啉;L-... 合成了4个新的配合物:[Cu(Phen)(L-Phe)(H2O)]Cl·2H2O、[Cu(Phen)(Gly)(H2O)]Cl·2.5H2O、[Cu(Phen)(L-Arg)(Cl)]Cl·2.5H2O、[Cu(Phen)(L-Ile)(H2O)]Cl·2H2O(Phen:1,10-邻菲咯啉;L-Phe:苯丙氨酸;Gly:甘氨酸;L-Arg:精氨酸;L-Ile:异亮氨酸).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还原法测定了这4个配合物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O2^-)的能力.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在10^-8~10^-7mol·L^-1的浓度范围内对NBT光还原速率均能达到50%以上的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模型化合物 SOD活性 铜()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对氧化锌吸附Cu(Ⅱ)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发之 谢志勇 +4 位作者 李国莲 李海斌 汪雪春 岳先名 李振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70-2977,共8页
为研究复杂三元体系中HA(Humic acid,腐殖酸)对氧化锌吸附Cu(Ⅱ)的影响,探究HA对重金属Cu(Ⅱ)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作用机理,通过改变HA的添加顺序及添加量,系统研究了H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氧化锌吸附Cu(Ⅱ)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添加HA能... 为研究复杂三元体系中HA(Humic acid,腐殖酸)对氧化锌吸附Cu(Ⅱ)的影响,探究HA对重金属Cu(Ⅱ)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作用机理,通过改变HA的添加顺序及添加量,系统研究了H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氧化锌吸附Cu(Ⅱ)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添加HA能显著降低氧化锌对Cu(Ⅱ)的吸附量,在p H为5.05时添加50mg/L的HA,Cu(Ⅱ)的最大吸附量降低了61.74%;离子强度增大会促进氧化锌对Cu(Ⅱ)的吸附,在NaNO_3浓度为1.0mol/L时最大吸附量为21.79mg/g;p H值为5.05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升温有利于氧化锌对Cu(Ⅱ)吸附,氧化锌对Cu(Ⅱ)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HA不同添加顺序对Cu(Ⅱ)的吸附量的影响表现为对照>后添加HA>同时添加HA>先添加HA.红外光谱特征表明,HA和Cu(Ⅱ)在氧化锌表面吸附位点形成竞争吸附,并且氧化锌表面的羟基在吸附HA和Cu(Ⅱ)的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氧化锌 Cu()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取代芳酰腙和单齿N-杂环分子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会艳 王海营 +1 位作者 牛德仲 路再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1-614,共4页
合成了1个含有取代芳酰腙和单齿N-杂环分子的三元铜配合物[Cu(L)(ampy)](H2L=5-溴水杨醛苯甲酰腙,ampy=2-氨基吡啶),并通过IR、UV、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进行了性质研究。[Cu(L)(ampy)]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通过酰腙配体的酚基氧... 合成了1个含有取代芳酰腙和单齿N-杂环分子的三元铜配合物[Cu(L)(ampy)](H2L=5-溴水杨醛苯甲酰腙,ampy=2-氨基吡啶),并通过IR、UV、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进行了性质研究。[Cu(L)(ampy)]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通过酰腙配体的酚基氧原子、亚胺基氮原子、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中性杂环分子的氮原子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环境。配合物通过N-H…O和N-H…N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取代芳酰腙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樊志 文欣 +2 位作者 周卫红 刘小兰 缪方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01-606,共6页
合成了高氯酸[ 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 胺] 咪唑合铜( Ⅱ) 配合物[ Cu( C27 H25 N9)]( Cl O4)2 ·2 C H3 O H· H2 O。用 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其混合配体进行了... 合成了高氯酸[ 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 胺] 咪唑合铜( Ⅱ) 配合物[ Cu( C27 H25 N9)]( Cl O4)2 ·2 C H3 O H· H2 O。用 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其混合配体进行了量化计算。配合物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P1- ,晶胞参数:a = 11 .377(4) , b = 12 .380(2) , c= 15 .068(5) 〓,α= 66 .16(2)°, β= 72 .41(3)°, γ= 74 .00(2)°, V= 1821 .5 〓3 , Z= 2 , F(000) = 726 , Dc = 1 .491 g/cm3 , Mr= 818 .09 , μ( Mo Kα) = 8 .133 cm - 1 。结构由重原子法和傅里叶合成法解出,利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最终偏离因子 R= 0 .07 , Rw = 0 .09 。 Cu2 + 与混合配体的五个 N 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三角双锥构型。量子化学计算表明 Cu2 + 处于由五个 N 原子包围的大小适宜的负电荷的空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配合物 NTB 活性中心 模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1,10-邻菲咯啉-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古琴 乐学义 +2 位作者 谢韵 洪来法 庄楚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760,共4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生命元素铜与邻菲咯啉或其衍生物配位形成的配合物能够通过插入或部分插入的模式与DNA作用。研究表明,多吡啶配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配合物的结合情况有较大影响。如phen和dpq铜配合物通过小沟与DNA插入,而dppz铜配合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生命元素铜与邻菲咯啉或其衍生物配位形成的配合物能够通过插入或部分插入的模式与DNA作用。研究表明,多吡啶配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配合物的结合情况有较大影响。如phen和dpq铜配合物通过小沟与DNA插入,而dppz铜配合物则是通过大沟插入。此外,多吡啶铜配合物的核酸酶活性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有报道指出带巯基的配合物具光切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三元配合物 1 10-邻菲咯啉 L-氨基酸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