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ffective catalyst carrier SiO_(2):Enhancing catalytic and combustion properties of CuFe_(2)O_(4)on energetic components
1
作者 Li Ding Chong Wan +2 位作者 Suhang Chen Zhao Qin Kangzhen X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To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pper ferrite(CuFe_(2)O_(4))nanoparticle and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as combustion catalyst,a low-cost silicon dioxide(SiO_(2))carrier was employed to construct a novel CuFe_(2)O_... To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pper ferrite(CuFe_(2)O_(4))nanoparticle and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as combustion catalyst,a low-cost silicon dioxide(SiO_(2))carrier was employed to construct a novel CuFe_(2)O_(4)/SiO_(2)binary composites via solvothermal method.The phase structure,morphology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CuFe_(2)O_(4)/SiO_(2)composites were studied firstly,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combustion and safety performance of ammonium perchlorate(AP)and 1,3,5-trinitroperhydro-1,3,5-triazine(RDX)with it affecting were then systema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uFe_(2)O_(4)/SiO_(2)composite can remarkably either advance the decomposition peak temperature of AP and RDX,or reduce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t their main decomposition zone.Moreover,the flame propagation rate of RDX was promoted by about 2.73 times with SiO_(2)content of 3 wt%,and safety property of energetic component was also improved greatly,in which depressing th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ity of pure RDX by about 1.89 times.In addition,the effective range of SiO_(2)carrier content in the binary catalyst is found to be 3 to 5 wt%.Therefore,SiO_(2)opens a new insight on the design of combustion catalyst carrier and will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CuFe_(2)O_(4)catalyst in solid propel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ferrite silicon dioxide Combustion catalyst Thermal decomposition Laser i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启云 黄维捷 +1 位作者 文峰 肖文德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0-344,共5页
在微型管式反应器中,采用Cu/SiO2催化剂,在温度190~210℃、压力1~3MPa、草酸二甲酯(DMO)与氢气的摩尔比(氢酯比)40~120、DMO空速6.0~25.0mmol/(g.h)的条件下,对DMO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高氢酯... 在微型管式反应器中,采用Cu/SiO2催化剂,在温度190~210℃、压力1~3MPa、草酸二甲酯(DMO)与氢气的摩尔比(氢酯比)40~120、DMO空速6.0~25.0mmol/(g.h)的条件下,对DMO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高氢酯比和低DMO空速都能提高DMO的转化率和乙二醇的收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副产物的选择性。较适合的反应条件为:压力2MPa,温度205~210℃,氢酯比80~100,DMO空速10.0mmol/(g.h)。动力学研究表明,DMO加氢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吸附反应动力学模型,表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氢气不解离吸附,由此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参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DMO加氢反应高度适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乙二醇 加氢 铜/二氧化硅催化剂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CuO-ZnO-Al_2O_3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树鹏 张永春 +1 位作者 陈绍云 商敏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2-485,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Al2O3催化剂,并以金属氧化物为助剂对其进行了改性,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上考察了6种助剂改性的CuO-ZnO-Al2O3催化剂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N2静态吸附、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等方...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Al2O3催化剂,并以金属氧化物为助剂对其进行了改性,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上考察了6种助剂改性的CuO-ZnO-Al2O3催化剂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N2静态吸附、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用ZrO2或Ag2O改性CuO-ZnO-Al2O3催化剂后,在240℃、2.0MPa、重时空速3600h-1、n(H2):n(CO2)=3:1的反应条件下,CO2转化率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甲醇选择性提高了约4个百分点,甲醇收率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ZrO2改性增大了CuO-ZnO-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催化剂表面Cu物种的分散度;Ag2O改性可能使CuO-ZnO-Al2O3催化剂产生了新的活性中心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铝催化剂 氧化银 氧化锆 合成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掺杂对Ru-TiO_2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对丁二酸湿式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世鸿 涂学炎 +1 位作者 王伟 李自弘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630,共5页
在TiO2粉末中掺杂SiO2,制备0—20%的SiO2TiO2载体.利用浸渍法在载体上负载Ru,制备Ru/SiO2TiO2催化剂.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晶相以锐钛矿为主,晶粒尺寸为30—50nm.掺杂的SiO2主要为无定型,以5—15nm分散于催化剂中,比表面积随SiO2掺杂量的... 在TiO2粉末中掺杂SiO2,制备0—20%的SiO2TiO2载体.利用浸渍法在载体上负载Ru,制备Ru/SiO2TiO2催化剂.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晶相以锐钛矿为主,晶粒尺寸为30—50nm.掺杂的SiO2主要为无定型,以5—15nm分散于催化剂中,比表面积随SiO2掺杂量的增加显著增大,但对TiO2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也未形成Si—O—Ti键.Ru因粒径细化及含量过低未产生衍射峰.在300ml间歇式反应釜中,反应温度210—270℃,初始氧分压085MPa条件下,对丁二酸(74g·l-1,COD=7000mg·l-1)的催化湿式氧化结果表明,SiO2掺杂量对COD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掺杂10%SiO2的催化剂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在连续十次运行中,COD的去除率保持在85%左右,活性未见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Ru-TiO2 催化剂 湿式氧化活性 COD 对丁二酸 水处理工艺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其结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娜 尤宏 +1 位作者 姚杰 黄君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73-1877,共5页
以γ-Al2O3、SiO2为载体,V2O5和TiO2作为活性成分,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以甲苯的催化氧化作为模型反应,对所制得的催化剂进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V2O5-TiO2/SiO2对甲苯的去除效果最好,起燃温度低,与贵金属催化剂具有相似的活性和温度特性... 以γ-Al2O3、SiO2为载体,V2O5和TiO2作为活性成分,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以甲苯的催化氧化作为模型反应,对所制得的催化剂进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V2O5-TiO2/SiO2对甲苯的去除效果最好,起燃温度低,与贵金属催化剂具有相似的活性和温度特性,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该催化剂的V2O5最佳负载量为1%,m(V)∶m(Ti)为0.127.活性测试和XRD、XPS表征结果表明:较少的V2O5负载量使得V元素嵌入了TiO2的晶体结构中,而不是形成结晶的V2O5,并形成了V-O-Ti键;TiO2与SiO2发生了化学反应有Ti-O-Si键形成.这些化学键有可能是催化剂的活性位,它们的生成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利于增加催化剂各组分间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V2O5-TiO2 SIO2 AL2O3 催化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2修饰的Pt/SiC催化剂催化CO氧化反应的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沈小女 蔡国辉 +2 位作者 肖益鸿 詹瑛瑛 郑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0-304,共5页
以SiC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t质量分数为1%的Pt/CeO2/SiC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和CO化学吸附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O2添加量、焙烧温度、预还原温度等对Pt/CeO2/SiC催化剂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实... 以SiC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t质量分数为1%的Pt/CeO2/SiC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和CO化学吸附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O2添加量、焙烧温度、预还原温度等对Pt/CeO2/SiC催化剂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助剂CeO2可显著提高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Pt的分散度,且CeO2与Pt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活性显著提高;当Pt/CeO2/SiC催化剂中CeO2的质量分数为8%时,催化剂活性最高,CO的最低完全转化温度比Pt/SiC催化剂约低100℃;Pt/CeO2/SiC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500℃,最佳预还原温度为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氧化 铂/氧化铈/碳化硅催化剂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还原气氛对还原-氧化-还原预处理Co/SiO_2催化剂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穆仕芳 李德宝 +3 位作者 侯博 贾丽涛 陈建刚 孙予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58-1163,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热重分析和H_2-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研究了一次还原气氛(H_2、CO、合成气、先H_2后CO、先CO后H_2)对还原-氧化预处理Co/SiO_2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考察了再经H_2二次还原后催化剂的... 采用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热重分析和H_2-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研究了一次还原气氛(H_2、CO、合成气、先H_2后CO、先CO后H_2)对还原-氧化预处理Co/SiO_2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考察了再经H_2二次还原后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表征结果显示,一次还原气氛为H_2或先H_2后CO时,催化剂的活性相主要是面心立方钴,后者积碳严重;一次还原气氛为CO、先CO后H_2或合成气时,催化剂中出现面心立方钴和六方钴的混晶,前两者有积碳生成。费托合成反应结果表明,一次还原气氛分别为H_2、CO和合成气时,催化剂活性相近;一次还原气氛为先CO后H_2时,CO转化率最高(67.55%);一次还原气氛为H_2时,甲烷选择性最低(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还原气氛 还原-氧化-还原预处理 钴/二氧化硅催化剂 费托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SiO2和Cu2O-SiO2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辜敏 陈应龙 吴亚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582,共7页
以CuSO_4·5H_2O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配制了稳定透明的Cu^(2+)-SiO_2复合溶胶电解液。采用电化学-溶胶凝胶方法,在恒电位-0.9 V下得到Cu-SiO_2复合膜,该复合薄膜分别在250和450℃的热处理后得到Cu_2O-SiO_2和CuO-SiO_2复合薄膜。... 以CuSO_4·5H_2O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配制了稳定透明的Cu^(2+)-SiO_2复合溶胶电解液。采用电化学-溶胶凝胶方法,在恒电位-0.9 V下得到Cu-SiO_2复合膜,该复合薄膜分别在250和450℃的热处理后得到Cu_2O-SiO_2和CuO-SiO_2复合薄膜。采用XRD、SEM/EDX和台阶仪表征了复合薄膜的组成、形貌和厚度;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Z扫描技术研究了复合薄膜的线性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结果表明Cu2O-SiO_2和CuO-SiO_2复合薄膜中的Cu含量、Cu的形态(如Cu_2O、CuO)及Cu_2O或CuO颗粒大小影响薄膜的光学带隙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2种薄膜的光学带隙分别是2.67和2.54 eV,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2.31×10^(-6)和1.36×10^(-6) e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溶胶凝胶 热处理 氧化铜-二氧化硅 氧化亚铜-二氧化硅 复合薄膜 光学带隙 三阶非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O-Al_2O_3-ZrO_2/HZSM-5催化剂上CO_2加氢合成二甲醚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康军 马晓然 吴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8-591,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机械混合法合成了Cu-ZnO-Al2O3-ZrO2/HZSM-5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合成二甲醚反应的性能,考察了HZSM-5分子筛的硅铝比、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CO2转化率、二甲醚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硅... 采用共沉淀法和机械混合法合成了Cu-ZnO-Al2O3-ZrO2/HZSM-5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合成二甲醚反应的性能,考察了HZSM-5分子筛的硅铝比、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CO2转化率、二甲醚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硅铝比的增大,二甲醚选择性和收率呈峰形变化特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增加,二甲醚选择性降低;而随反应压力的升高,二甲醚选择性增加。当硅铝比(n(SiO2)∶n(Al2O3))为50、反应温度和压力为250℃和3.0 MPa时,CO2转化率达到19.6%,二甲醚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47.0%和9.2%。H2-TPR,NH3-TPD,XRD表征结果显示,Cu-ZnO-Al2O3-ZrO2/HZSM-5双功能催化剂中HZSM-5分子筛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但硅铝比的变化影响双功能催化剂的酸性,HZSM-5分子筛的加入使Cu的还原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锆/HZSM-5分子筛催化剂 加氢 二氧化碳 二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H2低压合成甲醇反应Cu/Al2O3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勇 汪仁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14,共5页
在2MPa连续流动反应系统中,考察了CO_2/H_2合成甲醇反应Cu/Al_2O_3催化剂的性能。运用XPD、TPR、XPS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表面性质、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还考察了CuO含量、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O含量较低时,... 在2MPa连续流动反应系统中,考察了CO_2/H_2合成甲醇反应Cu/Al_2O_3催化剂的性能。运用XPD、TPR、XPS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表面性质、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还考察了CuO含量、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O含量较低时,CuO能较好地分散于载体表面,并与载体相互作用;当CuO含量较高时,CuO向载体的内部扩散,形成体相CuO;焙烧温度主要影响CuO的分散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在焙烧温度高于900℃时,催化剂中形成稳定的CuAl_2O_4尖晶石物质。另外,还对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的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氢气 甲醇 氧化铜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SiO2催化剂上甘油脱水制α-羟基丙酮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晓菲 余定华 初旭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66-871,共6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以甘油脱水制备α-羟基丙酮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uO/SiO_2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以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CuO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在450℃下焙烧4h;采用该条件下制备的...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以甘油脱水制备α-羟基丙酮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uO/SiO_2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以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CuO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在450℃下焙烧4h;采用该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在进料重时空速为1.4h^(-1)、反应温度为300℃、甘油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反应时间6h的条件下,甘油的转化率达到99.28%,α-羟基丙酮的选择性为58.03%。通过XRD,NH_3-TPD,TG-DTA等手段对CuO/SiO_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CuO/SiO_2催化剂具有最优的表面酸性分布和最合适的表面微结构,从而在甘油脱水反应中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羟基丙酮 甘油脱水 1 2-丙二醇 氧化铜/二氧化硅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助剂对Cu-ZnO/ZrO_2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于杨 郝爱香 +3 位作者 陈海波 贺健 魏士新 殷玉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1-516,共6页
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了Cu-ZnO/ZrO2(CZ/Z)和Cu-ZnO/ZrO2-TiO2 (CZ/ZT)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研究了TiO2对CZ/Z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原料气空速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通过XRD、N2O吸附分解、H2-TPR和... 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了Cu-ZnO/ZrO2(CZ/Z)和Cu-ZnO/ZrO2-TiO2 (CZ/ZT)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研究了TiO2对CZ/Z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原料气空速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通过XRD、N2O吸附分解、H2-TPR和SEM方法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n(Cu)∶n(Zn)∶n(Zr+Ti) =5∶3∶2的前提下,当n(Zr)∶n(Ti)=1.0∶1.0时得到的CZ/ZT3催化剂拥有较多与载体强相互作用的表面CuO、较大的活性Cu0比表面积和较小的Cu晶粒尺寸,从而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与CZ/Z催化剂相比,甲醇收率提高了29.7%;反应的最佳温度为240 ~ 250℃;原料气空速提高导致CO2转化率降低,对甲醇选择性的影响不大;CZ/ZT3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120 h稳定性实验中,甲醇收率为20.0% ~ 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铜-氧化锌 氧化锆催化剂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CeO2/CSAC催化剂制备及其处理染料废水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俊明 蒋柏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4-589,共6页
用自制的椰壳活性炭作为载体制备CuO-CeO2/CSAC催化剂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正交实验优化了CuO-CeO2/CSAC制备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和响应面联合实验优化了CuO-CeO2/CSAC处理酸性大红GR废水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CuO-CeO2/CSAC的最佳... 用自制的椰壳活性炭作为载体制备CuO-CeO2/CSAC催化剂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正交实验优化了CuO-CeO2/CSAC制备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和响应面联合实验优化了CuO-CeO2/CSAC处理酸性大红GR废水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CuO-CeO2/CSAC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τ=2.50 h,T=300.0℃,V1=15.0 mL,V2=5.0 mL,其对CODCr和色度的降解率比单组分CuO/CSAC催化剂分别提高了62.4%和69.7%.CuO-CeO2/CSAC在室温下处理模拟废水的最佳条件为τ=4.12 h,m=0.57 g,pH值为5.0,可将CODCr和色度分别从962.0 mg·L^-1和32720.0倍降解至35.2 mg·L^-1和12.7倍,相应的降解率为96.30%和99.96%.建立的分别以CODCr和色度残余质量浓度为响应值的工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可预测不同工艺条件下降解CODCr和色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活性炭 二氧化铈 湿式催化氧化 染料废水 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