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氮杂环卡宾(NHC)配体的金(Ⅰ)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易源海 毛茂 +1 位作者 周芷晴 李慧杨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7,共5页
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诞生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发光材料,力求获得更优越的器件性能。近年来,含有氮杂环卡宾(NHC)的金(Ⅰ)配合物,通过搭配合适的给体单元(如酰胺、炔基、芳基),不仅能够展现出超快的辐射衰减速率,还能实... 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诞生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发光材料,力求获得更优越的器件性能。近年来,含有氮杂环卡宾(NHC)的金(Ⅰ)配合物,通过搭配合适的给体单元(如酰胺、炔基、芳基),不仅能够展现出超快的辐射衰减速率,还能实现接近100%的发光量子产率,被视为发光材料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地综述了氮杂环卡宾金(Ⅰ)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剖析不同配体基团的选择策略,结合分子设计原理,探讨分子结构与其光电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材料在提升OLED性能方面的潜力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金()配合物 有机发光二极管 热活化延迟荧光 氮杂环卡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BRATIONAL SPECTRA AND STRUCTURE OF POLYNUCLEAR COPPERLANTHANOID MIXED METAL CARBOXYLATE COMPLEXES
2
作者 Zheng Yu,Lan Anjian,Song Lin,Mao Jianggao,Huang Jinshu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tructural Chemstry,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Academia Sinica,Fuzhou 350002) 《福建分析测试》 CAS 1998年第4期929-932,共4页
Five complexes of copper and lanthanide series containing iminodiacetic group Hga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s of three compound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 Five complexes of copper and lanthanide series containing iminodiacetic group Hga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s of three compound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ir vibrational spectra have been measured and assigned ratio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AL SPECTRA POLYNUCLEAR copper-Lanthanoid complex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Ⅰ)配合物的OLEDs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冠中 宋世平 +3 位作者 彭红珍 张瑜 诸颖 陈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3-799,共17页
由于有机材料丰富的发光特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在平面显示器和照明中的应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层材料主要为有机小分子或贵金属配合物,其中贵金属配合物,如铂(Ⅱ)和铱(Ⅲ),存在热稳定性较差、载流子传输... 由于有机材料丰富的发光特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在平面显示器和照明中的应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层材料主要为有机小分子或贵金属配合物,其中贵金属配合物,如铂(Ⅱ)和铱(Ⅲ),存在热稳定性较差、载流子传输能力有限、获取难度大、性能受限和材料价格高昂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Cu(Ⅰ)配合物具有优异的发光特性、发射可调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为开发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总结了基于Cu(Ⅰ)配合物的OLEDs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改变配位原子类型和配体结构调节Cu(Ⅰ)配合物电致发光的策略,对Cu(Ⅰ)配合物OLEDs发光材料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配合物 有机发光二极管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环唑-铜(Ⅰ)配合物的极谱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金香 杨春龙 +1 位作者 吴伟东 杨明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58-460,共3页
在pH=8.00的0.4mol/LNH3-NH4Cl缓冲溶液中,丙环唑与铜(Ⅰ)配位并在-0.88V(vs.SCE)处产生新的还原峰,用线性扫描循环法测定此峰为不可逆,其峰电流与丙环唑浓度在6.00×10^-6~8.00×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 在pH=8.00的0.4mol/LNH3-NH4Cl缓冲溶液中,丙环唑与铜(Ⅰ)配位并在-0.88V(vs.SCE)处产生新的还原峰,用线性扫描循环法测定此峰为不可逆,其峰电流与丙环唑浓度在6.00×10^-6~8.00×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9;检出限为4.00×10^-6mol/L;测得电活性配合物丙环唑-铜(Ⅰ)中丙环唑与铜(Ⅰ)之比为2:1,稳定常数为5.81×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环唑 铜() 配合物 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Cu(Ⅰ)配合物的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娅娟 祁学永 李晓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668-672,共5页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four benzimidazolyl-containing dicopper(Ⅰ) complexes: [Cu2(OCTB)](ClO4)2·1.5H2O(1), [Cu2 (NMOCTB)](ClO4)2·H2O(2),[Cu2(NBUOCTB)](ClO4)2(3), [Cu2(NBOCTB)](ClO4)2·H2O(4) a...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four benzimidazolyl-containing dicopper(Ⅰ) complexes: [Cu2(OCTB)](ClO4)2·1.5H2O(1), [Cu2 (NMOCTB)](ClO4)2·H2O(2),[Cu2(NBUOCTB)](ClO4)2(3), [Cu2(NBOCTB)](ClO4)2·H2O(4) and their kinetics were studied under the non-isothermal conditions by TG-DTG techniques. The non-isothermal kinetic dat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Achar and Coats-Redfern method respectively.The kinetic equation for the second step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complex (1) can be expressed as: dα/dt==A.exp(-E/RT).(1-α), the mechanism of this reaction corresponds to "Coring and Growth" with n=1; while for the first step of complex (3) decomposition, dα/dt=A·exp(-E/RT)·.(1-α)2,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second-order chemical rear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热分解 非等温动力学 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礁滩型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56
6
作者 王招明 赵宽志 +4 位作者 邬光辉 张丽娟 王振宇 罗春树 李新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7-801,共5页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发育大型台缘礁滩复合体,具有小礁大滩的结构特征,多旋回礁滩体纵向多期加积叠置、横向复合连片。静态和动态资料表明礁滩复合体基质孔隙度低,属低孔特低渗储层,以孔洞-裂缝型、洞穴型、孔洞型储层为主,次生的溶...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发育大型台缘礁滩复合体,具有小礁大滩的结构特征,多旋回礁滩体纵向多期加积叠置、横向复合连片。静态和动态资料表明礁滩复合体基质孔隙度低,属低孔特低渗储层,以孔洞-裂缝型、洞穴型、孔洞型储层为主,次生的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是礁滩复合体最有效的储、渗空间。研究表明,有利沉积相带是礁滩型储层发育的基础,优质储层主要沿台缘礁滩相展布,岩溶作用和构造作用是古老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改善的关键,所形成的大型缝洞系统是油气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储层特征 岩溶作用 礁滩复合体 塔中号坡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T细胞表位与体外重建鸡MHCⅠ类分子结合试验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新生 陈红英 +3 位作者 闫若潜 高凤山 方勤美 夏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35-1340,共6页
为探讨体外重建的MHCⅠ复合体BF2-linker-β2 m鉴定病毒抗原肽系统能否在体外结合抗原多肽,以及不同类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相同和不同抗原多肽表位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的3条多肽,猪口蹄疫病毒的2条多肽,以及来源于... 为探讨体外重建的MHCⅠ复合体BF2-linker-β2 m鉴定病毒抗原肽系统能否在体外结合抗原多肽,以及不同类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相同和不同抗原多肽表位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的3条多肽,猪口蹄疫病毒的2条多肽,以及来源于草鱼呼肠孤病毒的2条多肽分别与4类体外重建的串联鸡MHCⅠ类分子复合体BF2-linker-β2 m进行了体外结合试验。BF2-linker-β2 m与不同的病毒抗原九肽按照1∶10的摩尔比进行混合,作用后取反应混合物离心除去未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多肽;然后取BF2-linker-β2 m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的复合体,利用酸洗法将结合的多肽自MHCⅠ类分子的抗原多肽结合槽中洗脱,洗脱后的蛋白和多肽混合物离心收集洗脱的多肽溶液,随后利用C18柱对洗脱的多肽进行去盐、脱酸处理;将多肽样品冻干,用基质溶解后直接点样进行一级质谱(MS)和二级质谱(MSMS)测定,结果表明,3类体外重建的BF2-linker-β2 m可与禽流感病毒多肽KILTIYSTV和LLLAIVSLV结合,而不与禽流感病毒多肽TIGECPKYV以及猪口蹄疫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的4条多肽结合。证实由于MHCⅠ类分子的多态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病毒抗原表位的能力存在差异;病毒的T细胞抗原表位是MHCⅠ类分子限制性的;KILTIYSTV和LLLAIVSLV是禽流感病毒的候选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类分子 T细胞表位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Ⅰ)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春波 赵静 +4 位作者 苏斌 车广波 李春梅 袁晶 李丽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2-751,共10页
Re(Ⅰ)配合物能够产生较好的自旋轨道耦合,其内量子效率在理论上可以达到100%,比荧光材料高3倍。因其具有相对短的激发态寿命、室温下高的磷光量子效率、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关注。文章对Re(Ⅰ)配合物在有机电... Re(Ⅰ)配合物能够产生较好的自旋轨道耦合,其内量子效率在理论上可以达到100%,比荧光材料高3倍。因其具有相对短的激发态寿命、室温下高的磷光量子效率、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关注。文章对Re(Ⅰ)配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Re(Ⅰ)配合物分子设计与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配合物 电致发光 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芳环堆砌作用研究(Ⅰ)──[Cu(C_(10)H_8O_4)(C_(10)H_8N_2)(H_2O)]·2H_2O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红外光谱 被引量:11
9
作者 关伟 孙锦玉 +1 位作者 张向东 刘祁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合成了Cu(bipy)[BMA]·3H2O混配配合物单晶(BMAH2为苄基丙二酸),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α=1.6593(3)nm,b=1.4673nm,c=1.6747(3)nm,Z=8.R和Rw分别为0.037和0.038.晶体... 合成了Cu(bipy)[BMA]·3H2O混配配合物单晶(BMAH2为苄基丙二酸),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α=1.6593(3)nm,b=1.4673nm,c=1.6747(3)nm,Z=8.R和Rw分别为0.037和0.038.晶体结构表明分子间芳环堆砌作用和分子间氢键作用是此晶体形成的主要作用力.晶胞中的分子间芳环堆砌作用不同于已往的文献报道,具有分子识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配 芳环堆砌 分子识别 铜配合物 联吡啶 B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苯并噻唑合硝酸银(Ⅰ)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振锋 章明 +4 位作者 石少明 黄凌 梁宏 徐庆 郁开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0-733,共4页
合成了以2氨基苯并噻唑为配体的一维银(Ⅰ)配位聚合物[Ag(C7H6N2S)(NO3)]∞(1),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分子式为C7H6AgN3O3S,Mr=320.08,空间群为P2(1)/c,其晶... 合成了以2氨基苯并噻唑为配体的一维银(Ⅰ)配位聚合物[Ag(C7H6N2S)(NO3)]∞(1),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分子式为C7H6AgN3O3S,Mr=320.08,空间群为P2(1)/c,其晶胞参数为a=0.6834(1)nm,b=1.5416(2)nm,c=0.9069(1)nm,β=90.05(1)°,Z=4,Dc=2.225Mg/m3,V=0.9554(2)nm3,F(000)=624,R1=0.0362,wR2=0.0702(I>2σ(I))。在化合物1中2氨基苯并噻唑通过噻唑N与Ag(Ⅰ)配位,NO-3利用2个O原子桥连相临的Ag(Ⅰ)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抑菌活性实验表明,在5.0×10-1~6.25×10-2g/mL质量浓度范围内(DMSO为溶剂)配体和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配合物 氨基苯并噻唑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Ⅰ)-硫氰酸盐-丁基罗丹明B体系高灵敏度显色反应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雪梅 张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57-358,378,共3页
铜 (Ⅱ )被还原后 ,可与SCN- 、丁基罗丹明B形成三元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0 .0 4mol·L- 1硫酸介质及 0 .4g·L- 1乳化剂OP存在条件下 ,可形成 1∶3∶2的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 0 5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2 .5 8× 10 5L&... 铜 (Ⅱ )被还原后 ,可与SCN- 、丁基罗丹明B形成三元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0 .0 4mol·L- 1硫酸介质及 0 .4g·L- 1乳化剂OP存在条件下 ,可形成 1∶3∶2的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 0 5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2 .5 8× 10 5L·mol- 1·cm- 1,检测范围为 0~ 3.5 0 μg/2 5ml。检出限为 0 .30 μg/2 5ml。该方法用于粮食及人发等试样中铜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反应 光度法 硫氰酸盐 丁基罗丹明B 粮食 人发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Ⅰ)与2-甲基-3-丁炔-2-醇中性膦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 被引量:8
12
作者 顾建胜 任志刚 +2 位作者 袁雅仙 蒋嵘 童剑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5-97,共3页
The complexes of Cu with 2-methyl-3-butyn-2-ol(HL) and triphenylphosphine(pph3) or bis (diphenylphophine) methane (dppm) were prepared by an electrochemical method in nonaqueous solutions.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 The complexes of Cu with 2-methyl-3-butyn-2-ol(HL) and triphenylphosphine(pph3) or bis (diphenylphophine) methane (dppm) were prepared by an electrochemical method in nonaqueous solutions.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and 13C NMR measurements as CuL, CuL. pph3 and CuL. dpp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丁炔醇 配合物 电化学合成 中性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基膦铜(Ⅰ)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利平 郭利兵 +3 位作者 蒋凯 杨瑞娜 李五聚 金斗满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概述了三苯基膦铜(Ⅰ)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三苯基膦铜(Ⅰ)配合物的四种合成方法:置换法、还原法、电化学法和直接加成法,以及单核、双核、多核和异核铜(Ⅰ)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参考文献36篇。
关键词 三苯基膦 配合物 合成 结构 催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Ⅰ)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黄瓜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凡德 赵全芹 +1 位作者 李明霞 辛玉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83-1185,共3页
Five silver(Ⅰ) 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s obtained from salicylaldehyde and five corresponding α-amino acids were synthesized.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measurements. Bio... Five silver(Ⅰ) 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s obtained from salicylaldehyde and five corresponding α-amino acids were synthesized.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measurements. Bioac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the complexes inhibited the cucumber mosaic virus. Among them the best effective was glycine salicylaldehyde Schiffbase Ag(Ⅰ), which gave the effective level up to 74.7% towards CMV in dosage of 400 mg/L(in case of phaseolus vulgarisl ino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SCHIFF碱 AG(I)配合物 黄瓜花叶病毒 银(I) 植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Ⅰ)配合物催化乙烯加氢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仇毅翔 万明达 +1 位作者 陈先阳 王曙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9-286,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两类金(I)配合物AuX(X=F,CI,Br,I)和AuPR_3^+(R=F,CI,Br,I,H,Me,Ph).催化C_2H_4加氢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显示Au(I)配合物对C_2H_4氢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其作用下的加氢反应存在"活化H—H...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两类金(I)配合物AuX(X=F,CI,Br,I)和AuPR_3^+(R=F,CI,Br,I,H,Me,Ph).催化C_2H_4加氢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显示Au(I)配合物对C_2H_4氢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其作用下的加氢反应存在"活化H—H键后再与C_2H_4反应"和"活化C=C键后再与H_2反应"两种途径,前者的活化能较后者低90-120 kJ·mol^(-1),因而具有明显的能量优势.研究表明AuPR_(3^+)的催化能力明显强于AuX.此外,X/PR_3基团供、吸电子能力的变化对配合物的催化能力也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电子结构分析显示Au(I)配合物在C_2H_4加氢反应中不仪能够削弱H—H、C=C键的强度,还使H_2σ_(H-H~*)、C_2H_4π_(C-C~*)轨道能级下降,从而缩小了π_c=c-σ_(H-H~*)或σ_(H-H)-π_(C=C~*)轨道间的能级差,促进了C-2H_4-H_2反应中的电子离域,从而降低禁阻反应发生的难度.σ_(H-H~*)、π_(C=C~*)轨道能级改变量与加氢反应活化能E_a的降低值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关系,因此使上述轨道能级下降幅度越大的Au(I)配合物可以获得较好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乙烯加氢 金()配合物 反应机理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至丸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雪莹 韩伟丽 +1 位作者 徐丹 高长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676-678,共3页
目的观察二至丸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的影响,探讨二至丸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测定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结果二至丸各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大... 目的观察二至丸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的影响,探讨二至丸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测定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结果二至丸各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显著降低。结论二至丸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能够降低体内活性氧含量有关,从而延缓机体的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D-半乳糖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Ⅳ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复合体Ⅰ呼吸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帅 曾鑫年 骆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4,共4页
线粒体复合体Ⅰ呼吸抑制剂不仅在医药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农药方面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类药剂的作用机制比较特殊,害虫不易产生抗性,是一类非常有前途的杀虫药剂。从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发现了许多线粒体复合体Ⅰ呼吸抑制剂,如... 线粒体复合体Ⅰ呼吸抑制剂不仅在医药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农药方面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类药剂的作用机制比较特殊,害虫不易产生抗性,是一类非常有前途的杀虫药剂。从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发现了许多线粒体复合体Ⅰ呼吸抑制剂,如鱼藤酮、粉蝶霉素A、辣椒碱,番荔枝内酯、myxalamid等,它们可以作为农药的先导化合物进行药物合成。根据不同的作用方式,线粒体复合体Ⅰ呼吸抑制剂可分3种类型,分别以粉蝶霉素A、鱼藤酮、辣椒碱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学 线粒体复合体呼吸抑制剂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铊(Ⅰ)-碘化钾-向红菲啰啉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云会 刘保安 邹爱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24-327,共4页
在Na2B4O7-NaOH 介质(pH 10.8)中,可获得灵敏的铊(Ⅰ)-碘化钾-向红菲口罗啉极谱络合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波灵敏度高、波形好,峰电位在- 0.58 V 处(vs.SCE)。波高与铊(Ⅰ)浓度在2.0... 在Na2B4O7-NaOH 介质(pH 10.8)中,可获得灵敏的铊(Ⅰ)-碘化钾-向红菲口罗啉极谱络合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波灵敏度高、波形好,峰电位在- 0.58 V 处(vs.SCE)。波高与铊(Ⅰ)浓度在2.0×10- 8~9.0×10- 7 m ol·L- 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1.0×10- 10 m ol·L- 1。本法用于测定工厂废水中的痕量铊,结果满意。本文还对极谱波的性质和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钾 向红菲罗啉 配合吸附波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Ⅰ类分子抗原递呈与病毒免疫逃逸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莹 王团结 +4 位作者 吴思捷 赵俊杰 康凯 万建青 姚文生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1-77,共7页
阐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递呈抗原过程,分析病毒干扰MHC-Ⅰ类分子抗原递呈所采取的策略,以期揭示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为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类分子 抗原递呈 病毒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醚环化二硫烯双核Au(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纪勇 胡亮 +3 位作者 张睿 李一志 左景林 游效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551,共7页
合成了含有冠醚环化二硫烯的双核Au(Ⅰ)配合物[(3O-C2S4)Au2(PPh3)2](1),[(4O-C2S4)Au2.(PPh3)2](2),[(3O-C6S8)Au2(PPh3)2](3)和[(4O-C6S8)Au2(PPh3)2](4)以及富硫配合物[(btdt)Au2.(PPh3)2](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1~3和5进行... 合成了含有冠醚环化二硫烯的双核Au(Ⅰ)配合物[(3O-C2S4)Au2(PPh3)2](1),[(4O-C2S4)Au2.(PPh3)2](2),[(3O-C6S8)Au2(PPh3)2](3)和[(4O-C6S8)Au2(PPh3)2](4)以及富硫配合物[(btdt)Au2.(PPh3)2](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1~3和5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4对Na+离子有明显的电化学响应,峰电位可以产生大约55 mV的正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I)配合物 氧化还原性质 二硫烯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