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ing re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constructing cycle economy and building saving-oriented society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滨士 刘世参 王海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5年第S2期1-6,共6页
In the course of creating immense wealt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excessively consumed the resources and energy in the earth, and seriously polluted the environment. To take progress a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In the course of creating immense wealt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excessively consumed the resources and energy in the earth, and seriously polluted the environment. To take progress a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y, save resource and improve environment, our nation has been advocating to construct the cycle economy and saving-oriented society. Taking the re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the “4R” rule (Reduce, Reuse, Recycle and Remanufacture)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get the goal. Re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is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 maintenance of the waste and worn production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factors in “4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takes the important effect to promote the re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cycle economy saving-oriented society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与共享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武赫 周雯琪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F0003,共9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依赖信息交互平台的全新经济形态,其快速发展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在区域层面上的体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区域内部发展质量的协调,还需重视区域间发展关系的协调。鉴于...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依赖信息交互平台的全新经济形态,其快速发展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在区域层面上的体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区域内部发展质量的协调,还需重视区域间发展关系的协调。鉴于此,基于高质量发展与共享发展双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选取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多维度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既能推动区域内发展质量的协调,也能促进区域间发展关系的协调。在门槛效应分析中,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发展质量协调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而对区域间发展关系协调的影响则表现出边际效用递减趋势。此外,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发展质量协调的正向推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不仅推动本区域内部协调发展,还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质量协调 发展关系协调 共享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战略叠加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姜玲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6,共12页
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重战略叠加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在于通过多重战略在空间上的有机对接、协同与增强,促进区域间融通互补,优化区域经济布... 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重战略叠加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在于通过多重战略在空间上的有机对接、协同与增强,促进区域间融通互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叠加优势的实现,有赖于我国多层次区域战略体系的科学构建及其功能定位的精准化和协同性。未来需进一步发挥战略叠加优势,通过“战略目标-政策机制-行动路径”的有机协同,确保战略、政策、行动的一致性与协同性,增强多重战略叠加的系统性、衔接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叠加 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市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雷清 邓淑红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陕西省商洛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得分;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商洛市数字经济综合指标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以陕西省商洛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得分;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商洛市数字经济综合指标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度不均衡,尚未达到最优水平,农业领域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建议持续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力度、加强数字经济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加强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效用,从而不断促进商洛市数字经济与农业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洛市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申韬 彭江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7,共15页
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选取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 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选取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这一促进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财政自给率较低地区更加显著。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门槛效应检验显示,当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过一定阈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放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由此,应该持续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积极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外部制度环境,为扎实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蓄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制度环境 地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心城市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富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新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3,共11页
集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能向周边区域溢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促进集聚的有效方式,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引领性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性,通过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而,... 集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能向周边区域溢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促进集聚的有效方式,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引领性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性,通过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而,共同富裕是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目标导向,而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以发展中心城市促进共同富裕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由渐次性富裕的时空逻辑、新空间赋能的联合逻辑、公平效率的市场化逻辑构成的整体性框架,路径上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在渐次性富裕发展道路中以人的流动促进时空正义,拓展人口流规模,优化流要素形态,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统一推进效率与公平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共同富裕 区域协调发展 集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邝嫦娥 狄亚轩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9,共14页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实融合能通过绿色技术进步、产业多样化集聚和劳动力配置优化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成渝城市群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最大,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最小。研究结论为数实融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城市群及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耦合协调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一体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刘春学 候璐 任静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8,68,共8页
城市群承担着要素分配和经济循环增长的重要任务,成为促进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重要动力。文章测算了18个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及其成员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基于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了城市群一体化对成员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 城市群承担着要素分配和经济循环增长的重要任务,成为促进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重要动力。文章测算了18个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及其成员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基于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了城市群一体化对成员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群一体化对成员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规模大小和成员城市的自身发展水平相关。(2)产业结构是城市群一体化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影响过程中的中介变量。(3)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且表现为对邻近城市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表明,应根据城市群发展水平和内部结构,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关注发达城市群中心城市过度发展和小城市群中心城市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一体化 绿色经济效率 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否推动城乡绿色协调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巩前胜 张海瑶 赵松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144,共9页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绿色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相关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城乡绿色协调发展的赋能作用,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城乡...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绿色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相关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城乡绿色协调发展的赋能作用,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城乡绿色协调发展,并对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绿色发展均有积极驱动作用;第二,由于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数字经济对城乡绿色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异质性,在东、中部地区以及高经济发展和高城镇化地区,其驱动作用更明显;第三,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就业质量间接推动城乡绿色协调发展,产业集聚能够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对城乡绿色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据此,从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完善乡村数字建设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驱动城乡绿色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发展 绿色协调 就业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10
作者 杨晓俊 韩江涛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2,共16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旅游业发展面临着碳排放效率低下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足的困境。文章以旅游热点城市西安市为例,依据2012—2022年旅游业发展数据及2022年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对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旅游业发展面临着碳排放效率低下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足的困境。文章以旅游热点城市西安市为例,依据2012—2022年旅游业发展数据及2022年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对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并分析其障碍因素。结论表明:(1)2012—2022年,西安市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水平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呈现出“低水平慢增长“高速增长”和“波动下降”三阶段特征,其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低水平平衡-快速增长-高水平波动”特征。(2)就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而言,在旅游碳排放效率指标体系中,旅游资源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障碍度最高,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共享指标层和协调指标层对耦合协调度的障碍程度高于其他指标层。文章最后建议,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须从“吃住行游”4个方面,依托政府、开发商、游客三方主体,建立绿色环保的低碳旅游协同发展模式,提高旅游碳排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旅游经济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
11
作者 田穗 何怡然 郑海味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7,共9页
数智化、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和基尼系数模型,研究“数智化-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动态... 数智化、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和基尼系数模型,研究“数智化-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全国耦合协调度等级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中部和东部地区高于全国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低于全国水平的发展状态;全国耦合协调状态相对稳定,虽然相邻类型的等级转移现象较为频繁,但跨越式的发展相对较少;从区域内差异来看,除东北地区外,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渐扩大;从区域间差异看,东部地区较其他地区在耦合协调度上的优势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化协同、ESG表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王晓红 刘华军 +1 位作者 栾翔宇 李娜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1,共10页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双化协同)已成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数字化、绿色化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企业双化协同水平,并以此作为基础检验了其对...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双化协同)已成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数字化、绿色化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企业双化协同水平,并以此作为基础检验了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样本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水平较低,双化协同实践仍需提高重视和加大相关投入;(2)双化协同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3)双化协同有利于改善企业ESG表现,且ESG表现在双化协同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间发挥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企业理解和开展双化协同实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化协同 企业高质量发展 ESG表现 耦合协调模型 数字化 绿色化 上市公司 企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障碍因素
13
作者 马莉 张琳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39-246,共8页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经济,二者区域差异性明显;在时间分异上,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从濒临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在空间分异上,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影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及主要农产品产量。鉴于此,提出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推进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先进地市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扩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障碍因素 时空分异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英卓 苗长虹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F0002,共9页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采用2000-2022年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和各类金融资产存量数据,建立经济虚拟化水平的测度指标,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全国和省域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采用2000-2022年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和各类金融资产存量数据,建立经济虚拟化水平的测度指标,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全国和省域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全国整体的耦合波动错位且协调水平较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东部沿海地区高,中部、西部地区较低,并且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有扩大的趋势。该结果对区域均衡发展规划和应对区域金融风险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耦合协调模型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银发经济繁荣——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菊华 刘轶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9,共13页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已成为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人口发展步入新阶段,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银发经济繁荣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人口高...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已成为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人口发展步入新阶段,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银发经济繁荣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人口高质量发展与银发经济之间的关系,既源于马尔萨斯和马克思的人口理论,又是生产性老龄化和第二次人口红利等理论的具体实践。在内在逻辑上,老年人口的总量充裕可推动消费需求的规模化,素质优良可推动消费习惯的品质化,结构优化可促进消费产品的精细化,分布合理可诱发银发市场的层次化。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与银发经济齐头并进,可从践行积极老龄观、强化创新驱动、做好分层分类、提升人口素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着手,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银发经济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耦合及碳减排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淑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共13页
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可夫链、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 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可夫链、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各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2)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3)耦合协调等级存在“俱乐部趋同”特征,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考虑空间因素后,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象并存。(4)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在不断缩小,区域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度差异的构成主因。(5)耦合协调度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在东中部地区,碳减排效应更明显。针对以上研究发现,认为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积极落实“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协同共振,有效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减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市水土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分析
17
作者 李澜祥 张攀 +2 位作者 王伟 王伟 徐建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为构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加强对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和互动关系的理解。以三门峡为研究区域,首先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0—2020年水–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然后采用通径分析,定量... 为构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加强对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和互动关系的理解。以三门峡为研究区域,首先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0—2020年水–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然后采用通径分析,定量探究水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自2004年逐渐增长,至2009年达到协调发展状态;而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2年期间濒临失调,从2012年起开始快速增长,并于2015年达到高度协调的程度;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4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15年后达到高度协调状态。水土资源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并且土地资源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耦合协调度 三门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开放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18
作者 袁申国 刘兰凤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43,共20页
从国家和省级层面行业测算出实体经济整体及各行业与虚拟经济整体及行业耦合协调度值,使用时间序列、国家和省级层面行业面板数据,分别考察金融开放对两类经济耦合协调度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开放对两类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 从国家和省级层面行业测算出实体经济整体及各行业与虚拟经济整体及行业耦合协调度值,使用时间序列、国家和省级层面行业面板数据,分别考察金融开放对两类经济耦合协调度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开放对两类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大小具有倒U形特征,样本期间这种促进作用处于倒U形较高位置;金融开放对实体经济不同行业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性,其中对工业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小,金融开放度处于中间的地区影响效应最大。另外,相对资本流出,资本流入对两类经济协调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大。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有利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更好地协调发展,但该作用伴随金融开放扩大呈减弱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开放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婧雅 宋周莺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市场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和交互关系,探讨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市场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和交互关系,探讨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和可持续发展差异;(2)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间高度相关,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发展至中级协调阶段,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3)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进是系统内各要素增强型交互作用的结果,可持续发展目标1(无贫穷)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交互尤为关键;(4)耦合动力机制包括内部的数据生产力、数字技术变革力和破坏力、自然资源支撑力,以及外部的市场拉动力和失衡力、政府调控力和阻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耦合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基于中介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20
作者 李明亮 余国新 蒲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2-333,共12页
数字乡村建设为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给予新的动力支撑,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别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 数字乡村建设为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给予新的动力支撑,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别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间协同水平存在差距;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升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水平,且在中西部地区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带动投资调整,助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改造,提高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因地制宜发展数字乡村,并加强各地区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中介效应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