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评价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
马大晋
吴旭辉
张博文
|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
2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动态演变与影响因素——基于生产关系视角 |
盖凯程
晏晨景
刘璐
|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3
|
高质量与共享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
武赫
周雯琪
|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
4
|
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与动力机制 |
孙久文
董红燕
|
《改革》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5
|
多重战略叠加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
姜玲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6
|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崛起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
李小玉
李华旭
|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7
|
资本流动的空间政治经济学: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经验分析 |
赵峰
区铭彦
陈姝兴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8
|
新时代中国重大战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逻辑、成效与展望 |
陈明华
史楠
李倩
|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9
|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申韬
彭江
|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0
|
“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展及“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重大任务 |
卢伟
李沛霖
|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1
|
以中心城市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富逻辑与实践进路 |
刘国新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2
|
制度型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
严太华
张凯越
|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3
|
数据要素促进了劳动力城乡双向流动吗? |
贾男
胡珊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4
|
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演进、绩效评估与长效机制构建 |
吴丰华
王寿彭
张雨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5
|
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 |
蒋团标
何金盛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6
|
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二十年:历程演进与前景展望 |
张贵祥
马广鹏
李繁繁
陈小龙
曾见闻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7
|
强化“稻+”模式研究与应用 推动低纬高原地区粮经作物协同发展 |
李小林
屈云慧
董维
邓伟
奎丽梅
涂建
沈锡琼
|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演变研究 |
魏海涛
陈驰
范雨昕
薛领
|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城市群一体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
刘春学
候璐
任静
|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与未来展望 |
贾若祥
窦红涛
党丽娟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