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3
1
作者 符淙斌 温刚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22-29,共8页
在对东北西部(主要是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进行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干旱化和生存环境的现状。它们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北方干旱化形势严峻,生态环... 在对东北西部(主要是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进行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干旱化和生存环境的现状。它们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北方干旱化形势严峻,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加剧干旱化的一个主要因素;(3)位于气候和生态系统过渡带的半干旱区具有敏感性和可恢复性的双重特征,是干旱化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4)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规划山川秀美的远景必须遵循生态规律;(5)有序人类活动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北方干旱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6)生态治理的有序人类活动与包产到户的土地承包政策之间存在矛盾;(7)必须正确处理生态治理的投入、经营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化 人类活动 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 中国北方 气候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六道沟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国建 张晓萍 +2 位作者 张平仓 李锐 杨勤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以位于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六道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并且计算了六道沟的退耕影响系数。结果表明:与1990年相比,2002年水浇地、林地类、草地类面积分别增加了43.45%、28.43%... 以位于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六道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并且计算了六道沟的退耕影响系数。结果表明:与1990年相比,2002年水浇地、林地类、草地类面积分别增加了43.45%、28.43%、5.83%,坡旱地减少了60.81%,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土地利用转换主要以耕地、林地、草地和工矿用地为主,"八五"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受退耕还林影响的程度大于1995年后的影响。科技试点研究促进了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995年后采煤业的兴起,则进一步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蚀风蚀交错带 土地利用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农户、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关系 被引量:23
3
作者 邵传林 何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1,共6页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该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财政补贴陆续到期,却未能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实施中的行为主体关系有利于该工程成果的巩固和工程的持续推进。文章首先评...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该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财政补贴陆续到期,却未能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实施中的行为主体关系有利于该工程成果的巩固和工程的持续推进。文章首先评述退耕还林的相关文献,然后,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户与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互动关系。文章得出的关键结论有:在贴现因子足够大的条件下任何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收益都小于长期合作所带来的长远收益,农户和政府采取长期合作是理性的选择行为;在中央政府先行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中央政府后行动所带来的收益。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要确保国家政策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政府的信誉度、永久性地对退耕还林农户发放财政补贴、提高农户的贴现值从而稳定其预期、确保地方政府执行退耕还林工程的收益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动态博弈 永久性补贴 贴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山区退耕还林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晓辉 梁仁君 陈子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7,共3页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山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以山东沂蒙山区为例,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在退耕...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山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以山东沂蒙山区为例,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在退耕还林规划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退耕还林 应用 规划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源山坡地梯田退耕还林还草效果研究初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宝山 任玉英 +3 位作者 屈海林 张小华 田广庆 李永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通过对湟源山坡地梯田退耕还林工程连续9年的定点观测调查,结果表明:在顶坡梯田,所栽植的榆树Ulmus pumila有94%死亡,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有19.4%死亡;在中坡梯田,榆树、沙棘的死亡率分别为93%、18.2%;在底坡梯田,榆树、沙棘的死... 通过对湟源山坡地梯田退耕还林工程连续9年的定点观测调查,结果表明:在顶坡梯田,所栽植的榆树Ulmus pumila有94%死亡,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有19.4%死亡;在中坡梯田,榆树、沙棘的死亡率分别为93%、18.2%;在底坡梯田,榆树、沙棘的死亡率分别为92.7%、18.6%;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在3个坡位梯田中都100%的成活,但长势不旺,而以赖草Leymus secalinus为主的草本植物,通过9年的自然侵入生长,其生物量(干物质)达到850 g/m2以上。同时,对各坡位草本产量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论述,建立了3个坡位草本产量与生长年限回归方程,中坡:y=78.033+102.473 3x;底坡:y=67.333+102.253 3x;顶坡:y=54.244 4+101.92x;如实评估了坡地梯田退耕还草后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坡梯田 退耕还林 草本植物产量 林木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河谷退耕还草中四种优质牧草饲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再强 王立新 +1 位作者 胡建平 马德容 《青海农林科技》 2005年第1期3-4,2,共3页
攀西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光热充足,适合多种优质牧草生长,对四种牧草营养成分的测定表明,在盛花期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高,占干物质的22 1%以上,是攀西河谷山地主要优质青饲料,它与多花黑麦草适合在攀西河谷海拔1600—2300m地带生长。而柱... 攀西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光热充足,适合多种优质牧草生长,对四种牧草营养成分的测定表明,在盛花期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高,占干物质的22 1%以上,是攀西河谷山地主要优质青饲料,它与多花黑麦草适合在攀西河谷海拔1600—2300m地带生长。而柱花草粗纤维含量高,占干物质的35 5%,是加工草粉制作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它与白三叶适合海拔河谷地带1800m以下地区生长。白三叶鲜干比最低仅13 3%,适合作青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牧草 白三叶 生长 干物质 青饲料 饲用价值 海拔 攀西 河谷 退耕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类在江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鲁顺保 丁贵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5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合理调整农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现行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根治水患、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一...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合理调整农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现行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根治水患、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一些林种选择不合理,盲目扩大等问题。本文就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竹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点及退耕还林地的分析,阐述了竹类在退耕还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分析了竹类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竹类造林 生态建设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及经营模式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旭东 杨再强 +1 位作者 王立新 谢以萍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2期17-18,16,共3页
四川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面积巨大 ,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地貌复杂 ,该区有 33.3hm2 耕地将退耕还林 ,本文通过对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调查研究 ,按照水、热、土等因子将该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即 :高海拔干冷区、中海拔干凉区、中低海拔干暖区、... 四川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面积巨大 ,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地貌复杂 ,该区有 33.3hm2 耕地将退耕还林 ,本文通过对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调查研究 ,按照水、热、土等因子将该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即 :高海拔干冷区、中海拔干凉区、中低海拔干暖区、低海拔干热区 ;建立了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体系 ,并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对该区的退耕还林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干热河谷 退耕还林 立地类型 经营模式 四川攀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祖达 宋丛文 +1 位作者 杨静 胡必平 《湖北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县 (区 )的现场调研 ,充分肯定了湖北省退耕还林工作 ,同时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年度计划”、“生态林比例”、“项目管理费”、“幼林抚育和退耕地套种”及“生态移民”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湖北省 年度计划 生态林比例 项目管理费 幼林抚育 退耕地套种 生态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洪雅几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10
作者 梁剑 张健 李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对四川洪雅四种退耕还林模式进行定位研究,分析各模式土壤中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模式在两土层中的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缓效钾含量都较缺乏,故靠植被自肥作用是无法维护其他地力的,必须人为补充钾肥;各模式的水溶性钾在两土层的... 对四川洪雅四种退耕还林模式进行定位研究,分析各模式土壤中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模式在两土层中的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缓效钾含量都较缺乏,故靠植被自肥作用是无法维护其他地力的,必须人为补充钾肥;各模式的水溶性钾在两土层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从4月份开始下降,7月份达到最低峰,故在钾素大量消耗之前的2月~3月是钾肥施用的适当时期;就各模式而言,模式Ⅰ(光皮桦+牛鞭草模式)对土壤当季和长期供钾能力作用最佳,最对土壤各种形态钾素相互转化影响最好的一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定位研究 钾素 四川 供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退耕还林优化发展模式及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鹤荣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0-73,共4页
通过对退耕还林的一批成功典型模式的总结、分析论述,探索退耕还林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路子,并根据西部的实际情况和《退耕还林条例》之规定,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脑山地区退耕还林地生态恢复研究
12
作者 童成金 樊光辉 王文卿 《青海农林科技》 2004年第1期46-46,27,共2页
针对我省东部脑山地区坡耕地退耕还林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脑山地区退耕还林地生态恢复方法,提出适合东部脑山地区植被发展的主要树种。
关键词 青海 脑山地区 退耕还林 生态恢复 树种选择 集水造林 存活率 高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吕梁地区退耕还林布局及树种选择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小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4期59-61,共3页
退耕还林是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之一,结合吕梁市实际情况,就退耕还林整体布局与树种选择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提出了退耕还林布局的5大重点区域以及树种选择的3条基本原则。
关键词 吕梁地区 退耕还林 生产布局 树种选择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省林业工程监理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国荣 《林业调查规划》 2003年第1期92-94,共3页
受省林业厅委托 ,云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于 2 0 0 2年 6月 ,对云南省易门县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监理试点 ,通过对夏季造林工程阶段的试点 ,阐述了林业工程监理的特点 ,总结了存在的困难 ,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林业工程监理 退耕还林 夏季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退耕还林有关政策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易万斌 杨长荣 《湖北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46-47,共2页
本文针对退耕还林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
关键词 退耕退林 政策 补助期 生态林 经济林 适地适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燕麦栽培技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申青岭 《青海农林科技》 2005年第2期72-73,共2页
分析了燕麦目前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在退耕还林的情况下,在退耕还林草的土地上扩大燕麦种植是种植业结构调整重要措施之一,并较全面介绍了燕麦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栽培技术 燕麦 种植业结构调整 优质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县退耕还林造林设计立地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德才 《湖北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以分析立地生态因素地域分异的综合特征及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基础 ,结合该县林业生产现状 ,从科学、实用的观点出发 ,以主导因子控制确定退耕还林的立地类型 。
关键词 房县 退耕还林 造林设计 立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堰地区退耕还林套种模式效益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琳 张华宇 +2 位作者 肖小华 周京 喜戴旭 《湖北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13-16,共4页
本文就如何在退耕还林幼林期因地制宜的间作套种 ,以增加农民收益 ,提高农民退耕还林及幼林管理积极性 ,促进退耕地早成林 ,尽快实现对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并对具体套种模式的成效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山野... 本文就如何在退耕还林幼林期因地制宜的间作套种 ,以增加农民收益 ,提高农民退耕还林及幼林管理积极性 ,促进退耕地早成林 ,尽快实现对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并对具体套种模式的成效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山野菜类效益型 ,牧草类产业型 ,药材类经济型 ,农作物类管理型 4种套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堰市 退耕还林 套种模式 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退耕还林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晓洪 《湖北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33-35,共3页
本文就退耕还林工作中应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即生态目标、群众利益、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执行及科技支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保证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目标 政策 林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小玲 《青海农林科技》 2006年第3期93-95,共3页
对西宁市郊退耕还林(草)的后续产业的发展调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阐述,提出了今后维持本区经济持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 西宁市郊 退耕还林 后续产业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