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2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刚性变换与非线性改正的机载LiDAR测深航带平差
1
作者 高兴国 闫豆豆 +5 位作者 常增亮 尤超帅 来浩杰 杨安秀 宿殿鹏 阳凡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171,共13页
机载LiDAR测深(Airborne LiDAR Bathymetry,ALB)测量过程中存在控制点布设困难、校准误差残余等问题,同时由于水下测点精度不一致导致机载LiDAR测深航带间出现高程不一致现象。鉴于此,提出一种无控制条件下联合刚性变换与非线性改正的... 机载LiDAR测深(Airborne LiDAR Bathymetry,ALB)测量过程中存在控制点布设困难、校准误差残余等问题,同时由于水下测点精度不一致导致机载LiDAR测深航带间出现高程不一致现象。鉴于此,提出一种无控制条件下联合刚性变换与非线性改正的航带平差方法。首先,基于八邻域提取航带间重叠区域,限定点面匹配范围;然后,通过构建三角不规则网络(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与相邻航带点匹配确定近似同名点,建立航带间的联系,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优化匹配,构建区域网航带平差模型,求解航带最佳变换矩阵;最后,利用多项式曲面表达复杂地形,并根据点面匹配距离和最小求解多项式系数,计算各点改正值予以改正。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ALB系统Mapper 20KU采集数据开展实验,并以陆地RTK点和船载单波束测深点为基准评定平差前后的数据精度。ALB航带平差后陆地和水下测量偏差分别减小8.8 cm和7.5 cm,处理后数据测深精度为24.0 cm,满足国际海道测量标准IHO S-44(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IHO)Standards for Hydrographic Surveys(S-44))特级标准,为ALB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测深 无控制条件 区域网航带平差 非线性改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薄层黑土区协调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
2
作者 孔丽丽 尹彩侠 +4 位作者 张磊 刘志全 侯云鹏 高洪军 徐新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6,共11页
为探寻东北黑土区兼顾玉米产量与环境效应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在吉林省薄层黑土区(公主岭市刘房子村)开展了为期8年(2016—202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氮肥(普通尿素与控释氮肥配施4:6)一次性施用条件下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N... 为探寻东北黑土区兼顾玉米产量与环境效应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在吉林省薄层黑土区(公主岭市刘房子村)开展了为期8年(2016—202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氮肥(普通尿素与控释氮肥配施4:6)一次性施用条件下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NO_(3)^(-)-N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对不同氮肥用量(0、70、140、210、280和350 kg·hm^(-2),以N计)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处理玉米产量8年平均增幅为63.8%~188.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增产原因是施氮增加了穗粒数和百粒重。随氮肥用量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当氮肥用量增至210kg·hm^(-2)达产量平台,8年平均产量为11 668kg·hm^(-2)。氮素表观回收率、农学利用效率和偏肥生产力均随氮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随氮肥用量的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NO_(3)^(-)-N含量呈增加趋势;2023年玉米收获后,N210处理土壤NO_(3)^(-)-N含量与试验起始值相近。8年氮素平衡结果显示,土壤无机氮素残留量与表观损失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通过拟合氮肥用量与玉米产量、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表观回收率的关系得出,施氮范围在198~219 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且能保持玉米收获前后土壤氮库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可将氮素表观损失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可作为兼顾玉米产量和环境效益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研究结果可为东北薄层黑土区玉米氮肥一次性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玉米产量 环境效应 控释氮肥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暴雨洪水条件下厂区不同排水方案的防洪能力模拟
3
作者 刘宏伟 储少志 +1 位作者 蔡钊 闵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9,共10页
为评估近海区域厂区不同排水方案的防洪排水能力,采用MIKE21模型进行厂区漫流排水过程模拟、MIKE11模型耦合MIKE21模型进行厂区明渠排水过程模拟、MIKE URBAN模型耦合MIKE21模型进行厂区管道排水过程模拟,分析了漫流排水、明渠排水、管... 为评估近海区域厂区不同排水方案的防洪排水能力,采用MIKE21模型进行厂区漫流排水过程模拟、MIKE11模型耦合MIKE21模型进行厂区明渠排水过程模拟、MIKE URBAN模型耦合MIKE21模型进行厂区管道排水过程模拟,分析了漫流排水、明渠排水、管道排水方案下厂区内部发生极端暴雨同时厂外遭遇洪水顶托的特殊组合情景下厂区的排水过程,得到了厂区内部积水深度及不同位置洪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漫流排水、明渠排水、管道排水方案下厂区内最大积水深度分别为0.073、0.125、0.087 m,漫流排水方案效果最好,明渠排水方案效果最差;抬高厂址高度可以减小管道排水和明渠排水方案洪峰时段受外部洪水顶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厂区 极端暴雨洪水 防洪排水能力 水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气网延时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近端策略优化双智能体安全校正方法
4
作者 彭寒梅 颜飞 +2 位作者 谭貌 苏永新 李辉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0,共10页
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EGRIES)中的电、气能源耦合且电力与天然气传输速率存在差异性,使得其安全校正的控制变量多且调整时间尺度不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EGRIES多时间尺度安全校正控制方法。基于EGRIES多能流... 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EGRIES)中的电、气能源耦合且电力与天然气传输速率存在差异性,使得其安全校正的控制变量多且调整时间尺度不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EGRIES多时间尺度安全校正控制方法。基于EGRIES多能流模型和天然气网络调节较慢的特性,进行控制变量的调整时间尺度分类;构建基于双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安全校正控制框架,采用合作型双智能体分别进行长时间和短时间尺度控制变量调整量的决策,设计基于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的智能体1和智能体2模型;在此基础上,离线训练PPO双智能体,当系统进入紧急状态时,双智能体相互合作在线产生可靠的安全校正控制策略,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安全校正控制 双智能体 PPO算法 调整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叠合梁面板开裂因素及裂缝控制
5
作者 于英霞 郭洁 +1 位作者 王艳明 李文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M0005,M0006,共12页
钢混叠合梁跨径大,负弯矩区附近面板易出现裂缝,明确开裂影响因素并确定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对大跨径钢混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混凝土开裂机理和80 m跨钢混梁精细化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施工荷载下裂缝开展情况。结合原位试验... 钢混叠合梁跨径大,负弯矩区附近面板易出现裂缝,明确开裂影响因素并确定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对大跨径钢混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混凝土开裂机理和80 m跨钢混梁精细化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施工荷载下裂缝开展情况。结合原位试验确定裂缝控制效果较好的施工方法并应用。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钢筋应力对裂缝开展的影响呈线性减小,且0.5%~1.5%的钢纤维掺量能够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配筋率适当增大可抑制裂缝开展,当超过2.0%时效果不再显著。在负温差及汽车超载60%时,裂缝宽度增加49%。采用提拉叠合技术+优化施工顺序后,面板压应力储备增加6.32 MPa,且受拉区域收敛。次边跨的监测值证明了在该控制措施的作用下桥面板能够更好地抵抗裂缝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径钢混梁 负弯矩区 裂缝宽度 原位试验 裂缝控制 提拉叠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并网系统控制/运行参数小干扰稳定域快速构建方法
6
作者 李晨 林涛 +3 位作者 叶畅 林政阳 李君 徐遐龄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163,共8页
由于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工况变化频繁、不同工况下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差异较大,面向当前运行工况下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在线评估和预警,有必要研究高效的控制/运行参数稳定域快速构建方法。基于新能源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及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 由于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工况变化频繁、不同工况下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差异较大,面向当前运行工况下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在线评估和预警,有必要研究高效的控制/运行参数稳定域快速构建方法。基于新能源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及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结合盖尔圆盘定理对含控制/运行参数的回率矩阵的特征根轨迹分布范围进行估计并将其作为约束,提出通过反演快速构建控制/运行参数稳定域的方法,从而提高稳定域构建效率,以适应在线应用需求。在求得基本稳定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最优相似变换对盖尔圆盘的尺寸进行优化,扩展稳定域范围,降低其保守性。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快速确定控制/运行参数的稳定域并降低其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稳定 阻抗分析法 控制/运行参数稳定域 盖尔圆盘定理 最优相似变换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7
作者 林坚 杜一凡 +1 位作者 郭家新 王培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通过梳理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的改革演进历程与取得的成效,从国土空间“区域”“要素”双重特性认知视角分析制度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区域”协调不足、“要素”管控冲突、“区域”与“要素”缺... 通过梳理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的改革演进历程与取得的成效,从国土空间“区域”“要素”双重特性认知视角分析制度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区域”协调不足、“要素”管控冲突、“区域”与“要素”缺乏统筹等,由此探讨推进制度改革的“1+5”理论支撑体系,并从“区域—要素”统筹、完善管理体系、重视国土空间功能复合性、加强立法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规划许可 理论支撑 思考 “区域—要素”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
8
作者 李雪 刘益臣 +1 位作者 姜涛 李国庆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针对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存在初值选取困难、收敛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该方法构造基于电压源换流站和电网换相换流站的... 针对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存在初值选取困难、收敛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该方法构造基于电压源换流站和电网换相换流站的混合多端直流电力系统全纯嵌入潮流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求解方法;结合多类型换流站控制策略切换特性,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全纯嵌入连续潮流模型搜索系统的电压稳定临界点;通过所提全纯嵌入构建方法快速搜索相邻电压稳定临界点进而构建系统的SVSRB;通过修改的PJM 5节点和IEEE 118节点交直流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全纯嵌入构建方法可实现不同规模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SVSRB的准确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纯嵌入构建方法 混合多端直流 换流器 潮流计算 控制策略转换 静态电压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与绿色转型--多层次视角分析
9
作者 王江 王丽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8,共11页
基于多层次视角理论,结合Agent建模技术和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绿色转型演进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与绿色转型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新的主导机制替代传统工业源污染治理体制,与区域联防联控... 基于多层次视角理论,结合Agent建模技术和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绿色转型演进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与绿色转型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新的主导机制替代传统工业源污染治理体制,与区域联防联控、燃煤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扬尘治理等共同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和绿色转型。治理政策、治理成本,以及产业规模等因素对体制或利基等代理主体的支持度有不同的影响:治理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呈正相关性,与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呈负相关性;治理成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呈负相关性,与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呈正相关;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调整呈正相关,与燃煤治理存在U型关系,与传统治理体制存在倒U型关系。SO2排放量、煤炭和汽油消费量等环境因素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影响明显,更加绿色、生态友好的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多层次视角 大气污染治理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对价值链控制度的影响:基于中美两国比较
10
作者 高汉 沈敏奇 常亚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52,182,共21页
从世界之视角考虑各国出口对一国上游产品和下游市场的依赖程度,构建价值链控制度指标,深入探究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影响价值链控制度的理论基础,在构建实证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的前提下,利用2006—2018年的国别数据,实证检验中美两国的区... 从世界之视角考虑各国出口对一国上游产品和下游市场的依赖程度,构建价值链控制度指标,深入探究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影响价值链控制度的理论基础,在构建实证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的前提下,利用2006—2018年的国别数据,实证检验中美两国的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对价值链控制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面临的外部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对价值链控制度的影响主要在中介地位,而在广度地位、条款深度、条款整合度上的影响力不如美国的网络。进一步地,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后发现:与中国面临的外部区域贸易协定网络相比,美国的网络更能通过贸易成本和技术溢出机制来加强对价值链的控制力。以上结论为中国实施区域贸易协定战略提供了启示:中国应该主动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巩固提高网络地位,并以“中式规则”引领和整合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同时还应加强区域贸易协定的产业导向,为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贸易协定网络 价值链控制度 社会网络 网络地位 国际经贸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灰岩承压水上地面定向超前区域治理技术
11
作者 高保彬 牛高杰 孟武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9,共7页
针对永城矿区石炭系太原组多层灰岩治理难题,在新桥煤矿21106工作面采用超前区域治理技术,实现受太原组上段灰岩水威胁煤层的安全开采。通过剖析21106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提出了“先锁边后注浆”的治理模式。依据含水层位置、发育情况... 针对永城矿区石炭系太原组多层灰岩治理难题,在新桥煤矿21106工作面采用超前区域治理技术,实现受太原组上段灰岩水威胁煤层的安全开采。通过剖析21106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提出了“先锁边后注浆”的治理模式。依据含水层位置、发育情况、富水性及治理效果确定注浆治理层位,通过治理过程数据分析,揭示地面注浆规律与漏失规律,并对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两者关联。基于稳压注浆阶段浆液参数变化特征,提出动态注浆控制方法。根据井下验证孔出水规律评估注浆效果,构建“治理层位选择—地面动态高压注浆—圈定物探异常区—井下空白区补注—井下钻探验证—井下构造发育区验证—物探验证”的超前区域治理体系。结果表明:钻孔注浆量主要用于构造及漏失点位治理;先施工的主孔区域与构造区域更易发生漏失且漏失量显著偏大;注浆量与漏失量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稳压注浆阶段通过拟合公式动态调控注浆压力、浆液密度等关键参数,可提高注浆效率并保障注浆效果。物探及检验钻孔数据显示超前区域治理效果显著,终孔水压由2.23 MPa降至1.5 MPa,水压分布呈孤岛状;L_(10)灰岩作为治理层位,有效增加了隔水层厚度及稳定性,阻断导水通道,解除了承压水威胁,实现了复杂地质构造下多层灰岩承压水上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害超前区域治理 奥灰含水层 浆液漏失 底板水害 注浆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扩容如何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12
作者 王智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5,159,160,共17页
城市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城市群正经历着从“要素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的转变,因此其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同时,城市群的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深而不断变化,扩容已经成为城市群发展的一种... 城市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城市群正经历着从“要素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的转变,因此其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同时,城市群的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深而不断变化,扩容已经成为城市群发展的一种趋势。那么,城市群扩容对区域创新能力有何种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来进一步提升城市群创新能力?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2010年长三角扩容对整体城市、原位城市、新进城市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扩容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新进城市的促进作用大于原位城市的促进作用。然而,城市群扩容之后“虹吸效应”的存在使得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原位城市和中心城市集聚,从而保持了更高的技术创新水平,新进城市需要充分利用技术外溢和市场规模来努力提升创新水平。此外,进一步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政府扶持、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探究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政策的实施对于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在政府扶持和创新环境方面还需大力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市群扩容 区域创新能力 合成控制法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灰顶部注浆改造材料配比优选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振丽 曹路通 +3 位作者 张风达 尹希文 赵秋阳 张志巍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7-290,共14页
我国华北型煤田矿井深部承压水上开采前,对奥灰顶部进行注浆改造并封堵导水通道,是降低底板突水风险的有效方法。针对桌子山煤田深部中等~强透水灰岩注浆工程需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不同配比的粉煤灰-水泥材料基础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我国华北型煤田矿井深部承压水上开采前,对奥灰顶部进行注浆改造并封堵导水通道,是降低底板突水风险的有效方法。针对桌子山煤田深部中等~强透水灰岩注浆工程需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不同配比的粉煤灰-水泥材料基础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水固比、固相比以及温度3个因素对浆液密度、黏度、析水率、结实率、凝结时间和力学强度6项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固比对浆液的6项指标均有相对突出的影响;固相比对浆液的黏度、凝结时间及力学强度有较大影响;温度对浆液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将地面注浆钻孔升压过程分为低压充填、中压扩散、高压裂隙延展加固3个阶段,不同注浆阶段适用的注浆材料配比不同。采用综合平衡法优选,分别得到了适用于不同注浆阶段的3个材料配比方案。将优选的注浆材料配比应用于中等~强透水灰岩注浆改造工作中,工程实践显示浆液能够在地层中有效扩散并充填裂隙,基本上切断了奥灰顶部所揭露的垂向导水通道,降低了工作面突水风险,为奥灰顶部区域性注浆治理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材料 正交试验 浆液配比 水害区域治理 底板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变体飞行器再入轨迹罚函数序列凸规划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仰杰 龙腾 +2 位作者 李俊志 徐广通 孙景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7-1759,共13页
为实现高超声速飞行器由固定构型的单点最优向可变构型的全包线持续最优的跨越升级,设计了类乘波体变体飞行器布局与变后掠-变展长复合变形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再入轨迹规划问题求解难度大、规划耗时高的问题,提出... 为实现高超声速飞行器由固定构型的单点最优向可变构型的全包线持续最优的跨越升级,设计了类乘波体变体飞行器布局与变后掠-变展长复合变形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再入轨迹规划问题求解难度大、规划耗时高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信赖域更新的罚函数序列凸优化方法。采用对数凸化策略凸化路径约束,提高近似精度;引入虚拟控制,对动力学等式约束进行变量替换;定制二阶锥约束,并采用罚函数方法将其加入目标函数中,引导迭代结果向可行域逼近;设计自适应信赖域更新策略,加速序列凸优化算法收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固定构型,高超变体飞行器增程16.63%,增程效果明显;相比于hp伪谱法,所提算法求解耗时降低了89.24%,具有更高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 再入轨迹规划 对数凸化 虚拟控制 自适应信赖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定量评价及发育主控因素——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圣贤 夏自强 +7 位作者 李海 王高翔 邱振 刘绍军 张成林 李博 尹美璇 杨立成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5,共14页
【目的】为丰富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方法,明确裂缝发育主控因素。【方法】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岩心精细描述、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三轴岩石力学实验、测井力学解释等手段,对页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 【目的】为丰富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方法,明确裂缝发育主控因素。【方法】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岩心精细描述、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三轴岩石力学实验、测井力学解释等手段,对页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指数评价、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研究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页岩天然裂缝发育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异常高压裂缝三大成因类别,可细分为剪切缝、张性缝、顺层滑脱缝、层间页理缝、溶蚀缝、异常高压缝等六种裂缝类型;建立的耦合裂缝线密度—裂缝充填种类—裂缝倾角种类的天然裂缝发育指数(Ffz)评价方法,实现了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表征,明确了构造部位控制区域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背斜区>斜坡区>向斜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影响泸州地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心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构造作用、岩石力学性质、沉积成岩作用。【结论】相关认识可为海相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定量评价与差异化压裂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天然裂缝 发育指数 控制因素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泸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新能源电力系统区内AGC机组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磊 马晓伟 +2 位作者 王满亮 陈力 高丙团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共12页
区域电网中具备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功能的新能源场站数量多并且不同调频机组的响应特性差异明显,加重了集中控制器的计算负担,影响区域电网频率控制效果。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组动态模型和分布... 区域电网中具备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功能的新能源场站数量多并且不同调频机组的响应特性差异明显,加重了集中控制器的计算负担,影响区域电网频率控制效果。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组动态模型和分布式一致性的互联电力系统区域内AGC机组协同控制策略,区域间根据联络线功率频率偏差进行跨区功率互济。首先,建立不同类型调频机组的调频响应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调频控制的经济性,以有功出力变化量的二次成本函数最小为目标,兼顾各调频机组出力约束和功率平衡约束,构建功率动态分配优化模型,并证明通过合理的系数设定即可满足调频经济性最优,无须求解该优化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AGC调频控制策略,实现区域内各参与机组AGC指令的整定。最后,以三区域互联电力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调频性能,降低机组的调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互联电力系统 新能源 自动发电控制 分布式协同控制 调频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九寨沟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其管控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琴 刘玉平 +3 位作者 毛颖娟 黄文军 孟德昌 潘红丽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1-149,共9页
为全面掌握四川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于2023年4—9月,采用样线法对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空间分布特征、危害现状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九寨沟县有外来入侵植物37种,隶属14科26属,均为草本植物,种类最多的为菊科(As... 为全面掌握四川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于2023年4—9月,采用样线法对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空间分布特征、危害现状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九寨沟县有外来入侵植物37种,隶属14科26属,均为草本植物,种类最多的为菊科(Asteraceae),多达8属14种。外来入侵植物科、属分布类型均具有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混杂现象;②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洲,以人为传播为主,人为无意传播和有意传播占比分别为56.76%和37.83%,繁殖方式以有性繁殖为主,其中9种植物也可无性繁殖;③物种危害入侵性较高:1级恶性入侵种9种、2级严重入侵种11种、3级局部入侵种3种、一般和有待观察种14种;④不同保护地植物入侵现状不同:大熊猫国家公园(九寨沟片区)、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受人为干扰较大,入侵植物最多,均有14种,而人为干扰较小的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入侵植物仅3种。为保护本区生物多样性,建议通过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确定本区亟待管控的恶性入侵植物和重点防控区域,并及时开展物种防控和加强实地监测,同时做好宣传教育。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策略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区系成分 物种特性 管控策略 九寨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BF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丰铭 刘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3,共5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在传统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下,电机控制模式切换时导致的系统稳定性差,以及传统RBF-PID控制器输出权值的非精细化更新导致的参数过拟合,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过渡区域切换算法,引入混合权重因子,采用余弦插值与Si...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在传统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下,电机控制模式切换时导致的系统稳定性差,以及传统RBF-PID控制器输出权值的非精细化更新导致的参数过拟合,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过渡区域切换算法,引入混合权重因子,采用余弦插值与Sigmoid函数做过渡区域的平滑处理,并在弱磁区引入模糊PI控制器,将自适应梯度下降法与L2正则化策略结合,改进神经网络的输出权值。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过渡区域切换算法,不依赖电机参数,可移植性强,优化了恒转矩区切换至弱磁区的条件,在改进RBF-PID控制器下,转速超调量仅为0.07%,负载调节时间较之传统策略减少了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弱磁控制 过渡区域切换算法 RBF神经网络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瓦斯动力灾害事故统计及发生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业娇 高富 +2 位作者 段泽宇 崔梦圆 周爱桃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8,共9页
为了深入分析中国煤矿瓦斯动力灾害事故特征及发生规律,采用数据统计及图表分析法,以2009—2023年中国110起煤岩瓦斯动力灾害事故为数据基础,从事故类型、事故等级、地区分布与时间分布4个维度进行梳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煤矿瓦斯动力... 为了深入分析中国煤矿瓦斯动力灾害事故特征及发生规律,采用数据统计及图表分析法,以2009—2023年中国110起煤岩瓦斯动力灾害事故为数据基础,从事故类型、事故等级、地区分布与时间分布4个维度进行梳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煤矿瓦斯动力灾害事故类型以煤与瓦斯突出为主,事故等级以较大事故为主,地区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南地区偏多的规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份及10—12月份;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事故主要集中在开采深度500 m以下,多发生在中国中部及东部地区。从预防煤与瓦斯突出、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减少地区特征影响及加强事故多发月份管理4个方面提出安全防治措施。此次事故统计分析对煤炭企业煤岩瓦斯动力灾害安全防治及后续相关研究有着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瓦斯动力灾害 发生规律 事故类型 地区分布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20
作者 杨容 杨西燕 +3 位作者 范存辉 李阳 李玥 黄梓桑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33,共15页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普遍发育岩溶储层。基于大量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薄片、测井、录井解释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对岩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储层具有多种识别标志,岩心与露头上,常具有残余溶蚀孔洞...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普遍发育岩溶储层。基于大量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薄片、测井、录井解释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对岩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储层具有多种识别标志,岩心与露头上,常具有残余溶蚀孔洞与裂缝,地层顶部可见铝土质黏土岩及含褐铁矿的岩溶角砾;测井上,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补偿密度曲线与双侧向电阻率曲线均呈现箱型、成像测井表现为黑色斑块状;录井上,见井漏与放空;地震剖面上,呈现出“低频、强振幅、宽波峰”特征,当缝洞较多时还会出现“亮点”反射特征。(2)岩溶储层的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溶洞;储层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征,孔洞型储层物性最佳;纵向上,岩溶储层主要分布在距茅口组顶部100 m范围内,孔洞型储层最为发育;横向分布延展性较差;平面上在邻水-丰都一带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3)颗粒滩为岩溶储层优质的物质基础,并为后期成岩流体提供渗滤通道;岩溶古地貌控制了岩溶储层分布,高产井多分布于岩溶陡坡与岩溶缓坡的残丘地貌单元中,岩溶高地与岩溶陡坡的过渡区也是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多期裂缝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并为油气渗滤提供通道,促进大型油气藏的聚集。故建议将茅口组中上部颗粒滩与裂缝发育的残丘地区作为下步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茅口组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