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一类调查的滕州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策略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久峰 徐昌建 +1 位作者 刘新 秦荣荣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以滕州市2个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样点第七、第八、第九次清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森林资源的质量评价认识森林经营对森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在我国森林质量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应及时构建合理、准确、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森林... 以滕州市2个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样点第七、第八、第九次清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森林资源的质量评价认识森林经营对森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在我国森林质量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应及时构建合理、准确、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明确目标、指明方向;将森林质量评价服务于森林经营决策、管理的全部流程,做到精准评价立地质量和适地适树、精细森林经营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类调查 森林质量评价 适地适树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类清查数据的福建省立地质量评价技术 被引量:37
2
作者 黄国胜 马炜 +2 位作者 王雪军 夏朝宗 党永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指数估测模型。同时,基于林地空间分布数据,估测福建省小班立地指数,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结果表明:1)分等级的树高...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指数估测模型。同时,基于林地空间分布数据,估测福建省小班立地指数,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结果表明:1)分等级的树高曲线符合林木生长规律,根据样地等级计算样木树高,筛选优势木,采用Richards模型的导向曲线和标准胸径编制立地指数表的方法可行;2)地貌、坡位、坡向、坡度和土层厚度是估算"华东华中低山丘陵用材经济林区"杉木立地指数的主导因子,逐步回归的多元线性模型精度高,拟合结果好;3)福建省小班Ⅰ、Ⅱ和Ⅲ立地质量等级所占比例达82.58%,认为全省林地质量偏好,其中闽中北地区林地质量最好,而沿海宁德和泉州属中等偏差,其余市区属中等偏好。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科学、实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类清查 树高曲线 立地指数 立地因子 立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遥感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辉 熊育久 +2 位作者 孙华 莫登奎 刘秀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8,共6页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消长动态,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等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特别是卫星遥感的发展,为准确、快速地获取森林资源相关信息提供了新途径...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消长动态,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等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特别是卫星遥感的发展,为准确、快速地获取森林资源相关信息提供了新途径.以2004年湖南省森林资源清查遥感样地的目视解译为例,探索了目视解译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遥感样地调查比人工调查节省时间,在某些调查因子方面可获得比人工调查更为准确的数据;目视解译结果精度较高,经实地验证,其加权精度达到8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 遥感 一类调查 目视解译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落叶松林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国胜 马炜 +2 位作者 王雪军 夏朝宗 党永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174,共8页
碳储量既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基础(王效科等,2000)。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将为一个国家准确地评估其固碳潜力、发掘维护全球气候平衡的作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Fang e... 碳储量既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基础(王效科等,2000)。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将为一个国家准确地评估其固碳潜力、发掘维护全球气候平衡的作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Fang et al.,2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落叶松林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生物量 生物量转换因子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估算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温小荣 蒋丽秀 +4 位作者 刘磊 林国忠 郑勇 谢小杰 佘光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0,共5页
基于江苏省2000和2005年2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在分析其森林资源结构特征基础上,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分别从龄组、优势树种、区域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森林生物量由2000年的6... 基于江苏省2000和2005年2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在分析其森林资源结构特征基础上,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分别从龄组、优势树种、区域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森林生物量由2000年的6 783.23万t增加到2005年的8 633.19万t,森林净生产力也由1 623.68万t·a-1上升到2 092.50万t·a-1;平均生物量从53.20t·hm-2减少到41.18t·hm-2,平均生产力由10.55t·hm-2·a-1减少到9.90t·hm-2·a-1,即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平均量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幼、中龄林在森林净生产力所占比重较大有关。其次,利用geoda0.95i软件对江苏省森林生物量进行了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江苏省森林生物量(林分、经济林、竹林)的全局自相关指数I为0.264 7,经Z检验存在空间正自相关,空间呈现显著的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江苏省 生物量 生产力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子分析法在马尾松人工林蓄积相关因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温小荣 蒋丽秀 +3 位作者 郑勇 谢小杰 李春干 佘光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36,共5页
基于广西2005年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306块样地。采用DP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因子对其林分蓄积的影响。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值靠近或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 基于广西2005年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306块样地。采用DP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因子对其林分蓄积的影响。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值靠近或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第2公因子为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可将其定义为林分基本因子;第2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可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第3公因子为土层厚度,可定义为立木生境因子,第4、5公因子分别为坡位和坡向,可将其统一定义为林地方位因子。最后对建模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经验证其结果符合因子分析法结果。综合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对林分蓄积量增长作用最大为林分基本因子,其次是林分密度因子和立木生境因子,林地方位因子对林分蓄积的影响较小。该结论为广西马尾松人工林种植和经营措施的采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林分蓄积 因子分析法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清查数据的三峡库区林地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超 彭道黎 +1 位作者 黄国胜 马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6-61,共6页
基于三峡库区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和林地小班数据,分主要树种(组)建立树高—胸径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选取立地因子构建立地指数模型,估测库区样地和小班立地指数,综合多个树种(组)评价结果,得到三峡库区林地质量等级及空间分布。结果... 基于三峡库区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和林地小班数据,分主要树种(组)建立树高—胸径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选取立地因子构建立地指数模型,估测库区样地和小班立地指数,综合多个树种(组)评价结果,得到三峡库区林地质量等级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胸径替换年龄来拟合立地指数曲线和编制立地指数表的方法是可行的;立地指数估测模型经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调整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5以上;三峡库区小班立地质量为III级的小班,所占比例高达78.71%,认为三峡库区林地质量总体属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类森林清查 林地小班 立地指数 逐步回归 立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年度出数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雪军 张煜星 +2 位作者 黄国胜 马炜 曾伟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8,共10页
基于全国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41.5万个地面样地数据和全国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的"一张图"成果数据,采用全国20×20 km2抽样框架设计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探讨全国森林资源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年度出数的基本方法。研究结... 基于全国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41.5万个地面样地数据和全国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的"一张图"成果数据,采用全国20×20 km2抽样框架设计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探讨全国森林资源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年度出数的基本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虽然采用系统抽样计算得到全国森林面积抽样精度为97.5%,在精度要求之内,但对于各省来说,森林面积的抽样精度较差;(2)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式结果,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全国森林蓄积量出数的抽样精度均在95%以上,与第8次清查实际数相差低于3%以下,森林资源分布稀少或行政面积小的省精度相对较差。(3)满足国家出数并兼顾省级总体要求,在全国统一框架基础上,优化设计各省地面样地体系,全国共布设24 760个地面样地,约为现行体系样地数量的1/17,每省约为800个样地,大大减少现行体系的地面调查样地,能实现由5年出数向每年出数的转变。(4)全国森林蓄积分层抽样方法,与基于高分辨遥感影像的样地判读方式获取森林面积方法结合,可以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年度出数,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年度出数,能有效解决全国森林资源数据的时效性问题,是目前值得推荐使用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林地“一张图” 分层抽样 森林蓄积 年度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生长模型系统 被引量:22
9
作者 葛宏立 孟宪宇 唐小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3-419,共7页
该模型系统根据森林生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设计,并用现代回归统计方法估计参数,由年龄隐含的单木生长模型、与直径相关的保留率模型(即采伐枯损模型)、以样地平均年龄及样地数为自变量的进界模型和面积模型组成。它适用于一个较大区域(如... 该模型系统根据森林生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设计,并用现代回归统计方法估计参数,由年龄隐含的单木生长模型、与直径相关的保留率模型(即采伐枯损模型)、以样地平均年龄及样地数为自变量的进界模型和面积模型组成。它适用于一个较大区域(如一个省)的森林资源更新和预测。它用复测的固定样地数据和复测的样木数据建模。文章给出了用江西省的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的误差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年龄隐含的单木生长模型 保留率模型 采伐枯损模型 进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森林资源现状评价分析——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河北省清查结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璐 蒲莹 +2 位作者 陈新云 黄国胜 党永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28,共4页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部分,其林业建设成就对整个区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始建于1978年,并先后进行了七次复查,2016年开展了河北省第八次复查工作,产出了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结果。基...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部分,其林业建设成就对整个区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始建于1978年,并先后进行了七次复查,2016年开展了河北省第八次复查工作,产出了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结果。基于此次连清复查结果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河北省清查结果),在分析森林面积、蓄积、质量及结构等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建议,为新时期河北省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九次清查 河北省 森林资源 评价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师贺雄 王兵 牛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50,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定期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有机结合在一起;前者可以提供森林资源数据信息,通过后者获得森林生态系统各要素生态结...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定期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有机结合在一起;前者可以提供森林资源数据信息,通过后者获得森林生态系统各要素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的机理机制和服务研究所需参数。基于第八次(2009—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本文采用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7类13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两方面的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项生态效益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2.68万亿元/a,相当于2013年全国GDP的22.3%,是当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的2.68倍,每年为每位国民提供了约0.94万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在总价值量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最高(占总价值量的34.20%),其次为涵养水源价值量。各项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西部地区均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森林资源面积较大,降水、温度、土壤类型和树种等也有重要影响。东部和西部地区森林资源占有比例和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对比,森林资源面积相近的东部和东北地区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均体现出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变化、温度梯度变化和水分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连清体系 分布式 全指标体系 物质量 价值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林木胸径生长量与生长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克西 曾伟生 侯晓巍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27,共6页
利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青海省2013年清查的4万多株保留木前后期实测胸径数据,分析了林木胸径生长量、比率和生长率模型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的异同,并建立了4个主要树种组的立木胸径生长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林木胸径生长量、比率... 利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青海省2013年清查的4万多株保留木前后期实测胸径数据,分析了林木胸径生长量、比率和生长率模型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的异同,并建立了4个主要树种组的立木胸径生长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林木胸径生长量、比率和生长率模型只是反映林木生长信息的不同数学表现形式,尽管各类模型的统计指标存在很大差异,但用于胸径生长量及期末胸径预估时,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很小。当用于建模的样木数量很大且分布极不均匀时,可将相同胸径的样木进行合并处理、采用平均数建模,但模型统计指标的计算,应当基于合并前的全部样木数据,而不是合并后的建模数据,否则会对模型的拟合优度给出过高的评价。利用青海省4个树种组的胸径生长率模型预估林木的期末胸径时,确定系数R2能达到0.93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均在0.3%以下。所建模型可为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青海省2018年清查外业调查时判定林木胸径生长量是否过大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径生长量 胸径生长率 森林连续清查 保留木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立地质量评价及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晓 王雪军 +5 位作者 马炜 曹霖 李利伟 黄国胜 陈新云 党永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为探讨如何利用现有资料对全国林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为各级森林经营方案的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撑,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例,依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了区域内5种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计算出各样... 为探讨如何利用现有资料对全国林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为各级森林经营方案的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撑,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例,依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了区域内5种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计算出各样地内样木树高,再经筛选得到各树种优势木数据并编制其立地形表,然后基于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子与立地形之间的数量关系,拟合立地形估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林区二类调查数据中的地形和土壤因子,估测林区内所有小班的立地形,得到林区林地立地质量等级及其分布情况。最后根据三期固定样地资料和林区现实林分状况,综合确定各立地质量等级的森林生产潜力,由此来实现林区森林现实生产力状况与生产潜力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分等级的树高曲线符合林木生长规律,根据样地等级计算样木树高,筛选优势木,采用理查兹模型的导向曲线和标准胸径编制立地形表的方法可行;由评价结果来看,林区林地质量整体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56.59%和29.05%,合计高达85.64%;林区98.38%的森林未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特别是中幼龄林的年平均生产力(2.63m3·hm-2·a-1)仅为潜在水平的41.10%;林区内中幼龄森林占比较大,且抚育经营潜力巨大,通过森林抚育,森林蓄积量测算能增加1656.10×104m3。因而,基于森林清查资料和二类调查数据库,在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分类体系下的二级区内,结合多个树种(组)对区域内的林地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其生产潜力进行测算的方法可行、实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查资料 树高曲线 立地形 立地质量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估算的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 被引量:58
14
作者 张茂震 王广兴 刘安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17,共5页
基于1994,1999和2004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基于生物量与蓄积之间关系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全省3期森林生物量分别为1.496亿,1.615亿和2.244亿t。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 基于1994,1999和2004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基于生物量与蓄积之间关系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全省3期森林生物量分别为1.496亿,1.615亿和2.244亿t。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产力在1994—1999年间为1.557t.hm-2a-1,在1999—2004年间为2.060t.hm-2a-1;浙江省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林分质量仍然较低,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生产力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适合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但在总体单位蓄积很低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森林生物量被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生物量 生产力 蓄积量 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一元立木材积检验与更新模型研建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振雄 周湘红 +1 位作者 肖前辉 贺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30,共5页
林木材积是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海南省森林资源清查林木材积估计一直沿用广东省70年代未建立的一元立木材积表,已使用30多年,急需进行检验、更新。以海南省橡胶、桉树、相思、加勒比松、木麻黄5个树种单株立木材积实测数据... 林木材积是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海南省森林资源清查林木材积估计一直沿用广东省70年代未建立的一元立木材积表,已使用30多年,急需进行检验、更新。以海南省橡胶、桉树、相思、加勒比松、木麻黄5个树种单株立木材积实测数据,对海南省森林资源清查中使用的原一元立木材积方程进行适应性检验,更新建立新一元立木材积方程,并就原一元立木材积方程估计的森林资源清查林木材积偏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上述5个树种原一元立木材积方程均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每个树种总相对偏差(TRB)和平均系统偏差(MSB)均达到了15%以上,预估值明显低于实际值,已经不再适用;更新建立的5个树种新一元立木材积方程,其预估精度均在95%以上,总相对偏差(TRB)均在3%以内,平均系统偏差(MSB)接近于0,拟合效果良好;以5个树种新一元立木材积方程估计得到的2013年全省森林资源清查蓄积增加1.389 85×107 m3,增幅达2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材积 一元材积方程 材积表 森林资源清查 偏差 检验 更新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龙生 程小云 +4 位作者 李萍 张旭华 曹容 车启龙 赵方圆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3期73-79,共7页
文章以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统计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0年来甘肃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75年到2016年,全省林地面积由630.87万hm2增加到1046.35万hm2,增长65.9%;有林地面积由186.83万hm2... 文章以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统计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0年来甘肃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75年到2016年,全省林地面积由630.87万hm2增加到1046.35万hm2,增长65.9%;有林地面积由186.83万hm2增加到263.89万hm2,增长41.2%;森林面积(含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由2006年的470.67万hm2增加到2016年的509.73万hm2,增长8.3%;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1.96亿m3增长到2.84亿m3,增长45.1%。森林面积蓄积“双增”幅度较大。全省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由1975年的99.31m3/hm2微降到2016年的95.45 m3/hm2,下降4.1%,森林质量较低。同时乔木林树种、林龄结构不够合理。采用回归分析预估,到2035年和2050年,森林面积分别达到639.15万hm2和742.68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4.21%和16.52%,乔木林蓄积量达到3.2亿m3和4.1亿m3,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6亿m3和4.5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预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林分蓄积相关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京民 李清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9-172,共4页
利用2006年新疆阿勒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经营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 493块样地数据,从中提取落叶松样地261块,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与林分蓄积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4.38%。结果表明... 利用2006年新疆阿勒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经营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 493块样地数据,从中提取落叶松样地261块,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与林分蓄积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4.38%。结果表明:第一公因子为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其定义为基本林分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32.89%;第二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8.16%;第三公因子为海拔和坡向,定义为立地条件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3.33%.最后把样地分为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进行了多元回归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因子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测定技术在固定样地复位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彦林 马俊吉 +2 位作者 冯仲科 李勇 姚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70-73,共4页
为解决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中固定样地复位较难、固定样木测定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手持GPS对固定样地定位、全站仪对固定样木测高、罗盘仪对固定样木复位的方法可以提高调查精度.结果表明:利用手持GPS进行固定样地的复位调查,可以... 为解决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中固定样地复位较难、固定样木测定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手持GPS对固定样地定位、全站仪对固定样木测高、罗盘仪对固定样木复位的方法可以提高调查精度.结果表明:利用手持GPS进行固定样地的复位调查,可以使固定样地的复位率达到100%;利用全站仪可以使树高的测量精度提高到1%;利用罗盘仪可以使固定样木的复位率达到95%以上.同时采用手持GPS与PDA相结合,可实现数据的自动存储、实时显示,使样木位置坐标化,改变了传统的森林资源复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固定样地复位 手持GPS 固定样木复位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主要树种组立木胸径生长率模型研建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伟生 陈新云 杨学云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2,110,共6页
利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清查的12万株保留木前后期实测胸径数据,分内蒙地方和内蒙森工2个建模总体,建立了各个树种组的立木胸径生长率模型。对内蒙地方建模总体中分布范围较广的树种组,利用哑变量建模方法,建立... 利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清查的12万株保留木前后期实测胸径数据,分内蒙地方和内蒙森工2个建模总体,建立了各个树种组的立木胸径生长率模型。对内蒙地方建模总体中分布范围较广的树种组,利用哑变量建模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胸径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各个树种组的胸径生长率模型预估林木的后期胸径时,绝大多数树种组的确定系数R2能达到0.96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在1%以下。所建胸径生长率模型可为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清查外业调查时判定林木胸径生长量是否过大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率模型 森林连续清查 保留木 哑变量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天津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抽样设计方案的优化改进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新云 曾伟生 +5 位作者 王威 张璐 孙乡楠 黄国胜 党永峰 秦仲焘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6,122,共6页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优化改进近年来一直受到关注。针对天津市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基于历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及相关资料,对天津市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抽样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改进,并用2017年的具体实施结果对优化改进方案进行了分析...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优化改进近年来一直受到关注。针对天津市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基于历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及相关资料,对天津市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抽样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改进,并用2017年的具体实施结果对优化改进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1条500 m长的"L"形样线对森林面积的抽样效率大体相当于3个0. 066 7hm^2(1亩)大小的方形样地;全市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的抽样精度均达到了国家技术规定要求的90%以上,山区和平原区2个副总体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抽样精度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样线调查是平原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的有效方式;分层抽样是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效率的高效方法;天津市抽样设计方案的优化改进满足了精度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连续清查 分层抽样 优化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