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S devices based non-linear process control system design for plants with distributed time-delay using particle filter 被引量:3
1
作者 DENG Ming-cong FUJII Ryoh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351-3358,共8页
Remote control process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time-dela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different fields.In this paper,non-linear remote control of a single tank process system with wireless network is considered.To... Remote control process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time-dela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different fields.In this paper,non-linear remote control of a single tank process system with wireless network is considered.To deal with the distributed time-delay in a large-scale plant,the time-delay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DCS devices is designed by using operator theory and particle filter.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device is developed to monitor and control from the central monitoring room to each process.The particle filter is a probabilistic method to estimate unobservable information from observable information.First,remote control system and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re introduced.Second,control system based on an operator theory is designed.Then,process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time-delay using particle filter is carried out.Finally,the actual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time-delay compensation controller.When estimating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the result is close to the case in which the distributed time-delay does not exis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ystem is confirmed by experi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remote contro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particle filter operator theory distributed time-del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type of adaptive control for a class of distributed time-delay systems with adaptation regard to delay parameter 被引量:1
2
作者 Lin Chai1, 2, Shumin Fei1, 2, Haiyan Jin1, 2, Ruimin Wang1, 2, and Yanhong Li1, 2 1. Key Laboratory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Complex Systems of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P. R. China 2. School of Autom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P. 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6期1054-1062,共9页
The problem on stabilization for the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delays is researched. The distributed time-delay under consideration is assumed to be a constant time-delay, but not known exactly. A design method is propo... The problem on stabilization for the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delays is researched. The distributed time-delay under consideration is assumed to be a constant time-delay, but not known exactly. A desig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a memory proportional and integral (PI) feedback controller with adaptation to distributed time-delay. The feedback controller with memory simultaneously contains the current state and the past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of the addressed systems. The design for adaptation law to distributed delay is very concise. The controller can be derived by solving a set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s).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delay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adaptive control time-delay systems memory PI feedb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短路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艳 罗博 郑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能够实现长距离输电、减少电分相数目,但两级供电模式将导致该系统结构复杂.为研究电缆贯通供电系统短路特性,首先,建立单位长度的牵引电缆和接触网-钢轨的二端口网络参数,将各个子网络级联等效成1个二端口网络,进... 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能够实现长距离输电、减少电分相数目,但两级供电模式将导致该系统结构复杂.为研究电缆贯通供电系统短路特性,首先,建立单位长度的牵引电缆和接触网-钢轨的二端口网络参数,将各个子网络级联等效成1个二端口网络,进而转化为Ⅱ型电路,实现牵引电缆和接触网-钢轨任意长度的分布参数建模;由于接触网短路后导致机车电压下降,基于车网耦合关系采用迭代计算求解短路电流电压,仿真验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最后,解析不同短路类型的电气特性,重点分析分布电容对短路电流、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布电容会引起短路电流增大,且在不同短路情况下均造成牵引变压器输出电压增加;接触网短路电流由两侧牵引变压器共同提供,距短路点越远提供的电流越少;电缆相间短路对非故障回路机车运行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 分布电容 二端口网络 接触网 短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下匝道连续分流最小间距
4
作者 潘兵宏 彭俊宁 +4 位作者 马朝辉 周乾 卢涛 佘明星 刘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1-824,共14页
为便于驾驶员在立交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中连续分流的情况下及时识别前方路况,对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下连续分流的最小间距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并考虑到实际工程意义与驾驶人行为,重新界定了右转匝道左置形式的连续... 为便于驾驶员在立交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中连续分流的情况下及时识别前方路况,对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下连续分流的最小间距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并考虑到实际工程意义与驾驶人行为,重新界定了右转匝道左置形式的连续分流间距范围,并区分不同车道数的分流形式。其次,分析了不同匝道连续分流形式最不利行驶条件下车辆的行驶需求和特征,据此建立了匝道连续分流间距计算模型。最后,采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ecle,UAV)航拍方式及Tracker图像识别软件,分析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下匝道连续分流区车辆运行速度、车头时距分布及换道行为特征等,确定模型中关键参数取值,通过计算提出了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下双车道和三车道匝道连续分流最小间距建议值。该研究可为右转匝道左置形式的相关设计提供参考,为完善相关规范与设计细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式立交 右转匝道左置 连续分流 间距 换道模型 车头时距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耦合下CRCP微裂缝处力学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李盛 王渺 +2 位作者 李亮辉 孙煜 张海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95-2911,共17页
横向微裂缝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CRCP)的薄弱位置,易在温度和荷载作用下劣化扩展,导致出现基层冲刷脱空和冲断破坏等病害,严重影响CRCP结构耐久性。为探究热力耦合作用下CRCP微裂缝处力学... 横向微裂缝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CRCP)的薄弱位置,易在温度和荷载作用下劣化扩展,导致出现基层冲刷脱空和冲断破坏等病害,严重影响CRCP结构耐久性。为探究热力耦合作用下CRCP微裂缝处力学响应规律和影响因素,建立CRCP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和非均布荷载模型,研究微裂缝处力学响应分析的最不利温度场与最不利荷位;分析与CRCP结构及微裂缝相关的5个因素对热力耦合下微裂缝处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裂缝处力学响应分析的最不利温度场为冬季早上6:00左右的温度场,最不利荷位是横向微裂缝沿行车方向的缝后位置;随着裂深比增大,钢筋对裂缝的约束作用增强,裂缝处拉应力先增加,越过钢筋后迅速减小;采用小裂缝间距、大配筋率、小钢筋直径和小埋置深度可降低裂缝处拉应力,推荐试算配筋率为8‰左右,同时,建议将裂缝间距控制在1.2 m左右;采用大裂缝间距、小配筋率、小钢筋直径和小埋置深度可提高纵向钢筋承载效率;在热力耦合下,影响微裂缝处力学响应的因素从大至小依次为裂深比、裂缝间距、钢筋埋深、配筋率、钢筋直径。研究结果可为CRCP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微裂缝 热力耦合 力学响应 非均布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直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多场耦合特性及影响研究综述
6
作者 张波 易承乾 +2 位作者 药育帆 贾华 盖斌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9-2233,共15页
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配套设备之一的大容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在连续充放电等宽频暂态过程中,端口电流发生快速变化。导致电容器内部电流分布不均匀,影响内部多物理场分布和稳定运行。该文分析了柔直用金属化薄膜电... 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配套设备之一的大容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在连续充放电等宽频暂态过程中,端口电流发生快速变化。导致电容器内部电流分布不均匀,影响内部多物理场分布和稳定运行。该文分析了柔直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面对的频率范围,介绍了电容器宽频计算模型、内部多物理场分布(电场、温度和应力)以及电流冲击对电容器性能影响的主要研究进展。发现开发性能良好的电容器不仅需要提升材料性能,还需要关注电容器分析与设计技术。最后,从设计和应用的角度对提升电容器性能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连续电流脉冲 多尺度计算 宽频模型 多物理场分布 性能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砂配置输导—封闭连续转换部位预测方法及应用——以辽河坳陷东部牛居地区为例
7
作者 于雪峰 于福生 +1 位作者 郭强 韩宏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0,共9页
为了弄清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特征及其在断裂两侧不同砂体中的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划分的基础上,由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部位,由断砂配置处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封闭部位,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利用断接厚度... 为了弄清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特征及其在断裂两侧不同砂体中的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划分的基础上,由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部位,由断砂配置处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封闭部位,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利用断接厚度和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分布的预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东部牛居地区,结果表明:牛西断层与沙三上亚段砂体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主要分布在中段,少量分布在东段,有利于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并在沙三上亚段圈闭内聚集成藏,这与目前牛西断层附近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了该方法适用于刻画断砂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砂配置 输导油气 封闭油气 连续转换 部位分布 刻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储能连续时间优化调度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
8
作者 张宝允 王丹 +2 位作者 谷博 李文浩 毛承雄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180,189,共10页
在非应急使用时段调度移动储能参与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消纳与电压控制具有高度的时空灵活性。针对现有调度模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移动储能连续时间优化调度建模方法,通过移动储能通行逻辑、荷电状态以及积分离散化约束实现“路-网-... 在非应急使用时段调度移动储能参与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消纳与电压控制具有高度的时空灵活性。针对现有调度模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移动储能连续时间优化调度建模方法,通过移动储能通行逻辑、荷电状态以及积分离散化约束实现“路-网-储”调度同步与功率耦合;构建移动储能连续时间调度与配电网两阶段分布鲁棒协同优化模型,通过基于多离散场景的模糊集对光伏出力和负荷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进行迭代求解。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移动储能 电压控制 连续时间调度 分布鲁棒优化 路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变压器控制与容量约束的直流配电网连续潮流计算
9
作者 许晓龙 王强钢 +3 位作者 周亦尧 廖建权 张雪飞 周念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3-92,共10页
连续潮流是评估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重要工具之一。现有针对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的连续潮流方法未充分考虑直流变压器(DCT)的控制及容量约束,影响计算结果的精确性。针对双有源桥型DCT,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DCT控制和容量约束的直... 连续潮流是评估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重要工具之一。现有针对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的连续潮流方法未充分考虑直流变压器(DCT)的控制及容量约束,影响计算结果的精确性。针对双有源桥型DCT,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DCT控制和容量约束的直流配电网连续潮流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引入虚拟节点,结合DCT外特性方程建立了不同控制方式下的DCT稳态模型。分析了不同控制方式下DCT移相比与副边负载功率的关系,为连续潮流计算中DCT约束触发后的数学模型转换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DCT控制和容量约束的连续潮流模型,并提出了由DCT控制和容量约束导致的分岔点及其诱导原因的识别判据。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修改后的PG&E 69节点测试系统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静态电压稳定 连续潮流 直流变压器 双有源桥 控制约束 容量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光调频连续波生成技术(特邀)
10
作者 张乔峰 谢玮霖 +6 位作者 赵志远 刘兆珩 王亚鹏 杨强 王聪凡 郑祥 董毅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104,共19页
光频域反射技术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其具有长距离、高分辨、高精度、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可在连续时空上实现各类参量的测量和传感,在诸多应用领域展现出具有吸引力的潜力。该技术的核心与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在于高相干... 光频域反射技术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其具有长距离、高分辨、高精度、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可在连续时空上实现各类参量的测量和传感,在诸多应用领域展现出具有吸引力的潜力。该技术的核心与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在于高相干、低相噪、高线性、宽扫频范围的线性扫频光调频连续波的生成。当前,以直接调制或外部调制为主的线性扫频光调频连续波生成方法主要面临宽扫频范围和高相干性、低相频噪声难以兼得的难题。聚焦于线性扫频光调频连续波生成技术,从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扫频范围、相频噪声和扫频非线性等因素对核心测量性能的影响。针对以上影响因素,以扫频范围拓展以及相频噪声抑制和相干性增强两方面为切入点,系统性地介绍了相关技术路线、原理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其中,对光锁相环技术做了重点介绍,总结了各类技术路线和方法的特点,并对潜在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 光调频连续波 光频域反射 激光雷达 光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20年滇中地区极端降水指标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11
作者 李加顺 赵伟华 +1 位作者 刘丽 周彩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目的】极端降水是产生洪涝灾害的首要原因之一,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为探讨云南省滇中地区极端降水指标的时空演变规律,【方法】利用1960—2020年滇中地区44个气象台站日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Sen斜率估计、连续小波... 【目的】极端降水是产生洪涝灾害的首要原因之一,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为探讨云南省滇中地区极端降水指标的时空演变规律,【方法】利用1960—2020年滇中地区44个气象台站日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Sen斜率估计、连续小波分析研究了极端降水指标的年内、年际及周期性变化特征。【结果】结果显示:60年来,发现在年内1 d最大降水量(Rx1day)、5 d最大降水量(Rx5day)、降水强度(SDII)、中雨以上日数(R10)、大雨以上日数(R20)、持续湿期日数(CWD)、强降水量(R95p)和特强降水量(R99p)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持续干期日数(CDD)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年尺度上,Rx1day、SDII、R99p呈显著增加的趋势,CDD、Rx5day、R10、R20、R95p和总降水量(PRCPTOT)变化趋势不显著,CWD呈显著减小的趋势;Rx1day、Rx5day、R10、R20、R95p、R99p和PRCPTOT高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西北部、东北部及东南部,低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中偏西部;SDII高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西北部,低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中偏西部;CDD呈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的趋势;CWD高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西北部、东南部和中部,低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中偏西部;小波分析显示Rx1day、Rx5day、R10、R20、SDI、CDD、CWD、R95p、R99p和PRCPTOT均存在8a内的周期特性。【结论】结果表明:Mann-Kendall趋势分析对于降水要素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分析,能发挥重要的作用;Sen斜率估计针对降水要素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分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连续小波分析能够推断出降水要素存在的周期性变化,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对滇中地区极端降水指标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可为滇中地区灌溉排水规划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标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Sen斜率估计 连续小波分析 滇中地区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极化调制与离散有界探测的CVQKD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杨雯 王天一 +1 位作者 杜俊男 王成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6-816,共11页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无条件的安全性已被证明,但受实验系统中器件非理想特性的影响,理想的连续分布量子信号会发生退化,进而引发系统性能下降。为弥合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文章考虑发送端调制器和接收端探...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无条件的安全性已被证明,但受实验系统中器件非理想特性的影响,理想的连续分布量子信号会发生退化,进而引发系统性能下降。为弥合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文章考虑发送端调制器和接收端探测器的有限分辨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构建一个基于离散极化调制与离散有界探测的协议模型,并评估该模型下的参数估计的偏差特性及其对安全码率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发送端和接收端离散效应的耦合作用会使得过量噪声的估计值产生偏差,导致系统安全码率先增后减,最终急剧下滑。当量子信道的传输率位于0.2~0.6时,过量噪声的估计偏差会导致系统安全码率被严重低估,进而制约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零差探测器的有限量程效应是诱发过量噪声估计偏差的最主要因素,这可以通过调节发送端的调制方差来进行有效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钥分发 连续变量 离散极化调制 离散有界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分布式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紧急控制
13
作者 陈一熙 朱继忠 +1 位作者 刘嘉媛 黄林莹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3-1523,I0054,I0055,共13页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时变特性增强,对在线紧急控制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维持电力系统在受到大扰动后的暂态稳定,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分布式深度强化学习的在线紧急控制策略。首先,将暂态稳定紧急控制...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时变特性增强,对在线紧急控制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维持电力系统在受到大扰动后的暂态稳定,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分布式深度强化学习的在线紧急控制策略。首先,将暂态稳定紧急控制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然后,针对常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因离散化混合动作空间所导致的维数灾、精度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离散-连续混合策略架构,并采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作为策略更新方法,实现了对紧急控制问题中混合动作空间的直接处理。接着,针对常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时间长、鲁棒性不足等弊端,引入分布式并行训练架构,并设计了融入紧急控制先验物理知识的非法动作屏蔽机制,显著提高了算法的训练速度和鲁棒性。最后,通过IEEE 39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算法在暂态稳定紧急控制决策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 紧急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离散-连续混合策略 分布式并行训练 近端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ighted average consensus problem in networks of agents with diverse time-delays 被引量:4
14
作者 Wenhui Liu Feiqi Deng +1 位作者 Jiarong Liang Xuekui Y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6期1056-1064,共9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weighted average consensus problem for networks of agents with fixed directed asymmetric unbalance information exchange topology. We suppose that the classical distributed consensus protocol is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weighted average consensus problem for networks of agents with fixed directed asymmetric unbalance information exchange topology. We suppose that the classical distributed consensus protocol is destroyed by diverse time-delays which include communication time-delay and self time-delay.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Nyquist stability criterion and the Gerschgorin disk theorem, som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are obtained. And we give the expression of the weighted average consensus value for our consensus protocol. Finally,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s of agents distributed control weighted average consensus time-delay digraph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obal exponentially stability for time-delay and time-varying measure large scale systems with impulsive effects
15
作者 刘云龙 高存臣 +1 位作者 李云艳 刘现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75-180,共6页
The global exponentially stability was studied for time-delay and time-varying measure large scale systems with impulsive effects. Firstly, the concepts are drawn for the functional category. Secondly, some sufficient... The global exponentially stability was studied for time-delay and time-varying measure large scale systems with impulsive effects. Firstly, the concepts are drawn for the functional category. Secondly, some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the uniformly stability and the global exponentially stability are given for the above systems through defining a Lyapunov function of the weighting sum of the variable absolute by using the Lyapunov function method and the comparison princi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conclusion of stability of these systems is more universal and contains the existing results. Finally, an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obtaine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ional DERIVATIVE time-delay MEASURE large scale systems IMPULSIVE GLOBAL EXPONENTIALLY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会约束的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分布式优化运行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民武 陈垠宇 +1 位作者 徐烈 崔明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583-9593,I0007,共12页
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实现了电气化铁路“源-网-储-车”灵活运行,然而列车负荷功率不确定性强与集中式调度同步性要求高,使得系统内多牵引所协调运行面临巨大挑战。该文首先基于储能、潮流控制器运行特性,构建多座牵引所构成的贯通式... 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实现了电气化铁路“源-网-储-车”灵活运行,然而列车负荷功率不确定性强与集中式调度同步性要求高,使得系统内多牵引所协调运行面临巨大挑战。该文首先基于储能、潮流控制器运行特性,构建多座牵引所构成的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数学模型;其次,以牵引负荷功率为随机变量,形成刻画运行不确定性的潮流机会约束条件,采用场景法将机会约束转化为确定性约束求解,以电压不平衡补偿、系统安全运行边界为确定性约束,提出以日电费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多牵引所协同随机优化方法;进而,基于同步型交替方向乘子法,以分区所节点为潮流耦合点,对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进行解耦和分布式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实现了牵引所间的完全分散自治,各牵引所日电费成本降低超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 分布式优化运行策略 机会约束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预拱度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及桥面线形调整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元勋 孔孟 +2 位作者 王博立 王长柱 陈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为研究成桥预拱度对连续刚构桥行车舒适性的影响,以多座主跨跨径为110~200 m的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滤波白噪声法建立桥面时域模型,并与按余弦曲线设置的成桥线形叠加模拟成桥后的桥面不平度;其次,采用MATLAB/Simlink搭建车辆... 为研究成桥预拱度对连续刚构桥行车舒适性的影响,以多座主跨跨径为110~200 m的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滤波白噪声法建立桥面时域模型,并与按余弦曲线设置的成桥线形叠加模拟成桥后的桥面不平度;其次,采用MATLAB/Simlink搭建车辆-桥面系统模型,以加速度均方根值(RMS)作为桥梁边跨、中跨桥面的行车舒适性评价指标,以最大瞬态振动值(MTVV)作为边跨峰值处短时内的行车舒适性评价指标;最后,分析采取经验法按照余弦曲线设置成桥预拱度的桥梁其跨径和设计时速对边、中跨RMS值的影响,以及成桥预拱度取值对边跨3L/8处MTVV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边跨、中跨处RMS值均小于0.315 m/s^(2),说明采取经验法按照余弦曲线设置成桥预拱度并不影响中跨处的行车舒适性;在边跨3L/8处MTVV值在短时内存在大于0.345 m/s^(2)的情况,说明在边跨峰值处短时内会产生一定不舒适感。提出了一种基于桥面铺装层施工优化边跨3L/8处和边墩墩顶桥面线形的方法,改善了边跨的行车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行车舒适性 仿真分析 桥梁预拱度 余弦曲线分配法 桥面线形 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低阶协方差的阵列式超声波测风方法
18
作者 单泽彪 谢世娟 +2 位作者 刘小松 刘云清 王启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2,共8页
考虑到当前基于时差法的超声波测风方法是间歇式测量,并且在脉冲噪声背景下测风精度较差,提出一种基于分数低阶协方差的阵列式超声波连续测风方法。该方法采用由一个发射超声波换能器和4个接收换能器组成的超声波测风阵列结构,依托该阵... 考虑到当前基于时差法的超声波测风方法是间歇式测量,并且在脉冲噪声背景下测风精度较差,提出一种基于分数低阶协方差的阵列式超声波连续测风方法。该方法采用由一个发射超声波换能器和4个接收换能器组成的超声波测风阵列结构,依托该阵列结构通过对其连续采样并进行分数低阶协方差运算处理以抑制脉冲冲击噪声的影响,然后结合多重信号分类算法即可实现风速风向的高精度连续测量。通过仿真对比实验和实际测量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与其他超声波测风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噪声抑制能力及测风精度,在实测实验中风速和风向的测量误差分别为1.2%和2°,基本达到了超声波风速风向测量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式测风 脉冲噪声 ALPHA稳定分布 连续测风 分数低阶协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网络中连续时间周期的全局top-K频繁流测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晨宇 黄河 +1 位作者 孙玉娥 杜扬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8,共11页
在分布式网络中,测量top-K频繁流对资源分配、安全监控等应用至关重要。现有的top-K频繁流测量工作存在不适用于测量分布式网络流量或只考虑单时间周期等局限。为此,提出了分布式网络中连续时间周期的全局top-K频繁流测量方案,在分布节... 在分布式网络中,测量top-K频繁流对资源分配、安全监控等应用至关重要。现有的top-K频繁流测量工作存在不适用于测量分布式网络流量或只考虑单时间周期等局限。为此,提出了分布式网络中连续时间周期的全局top-K频繁流测量方案,在分布节点中布置了紧凑的概率数据结构来记录网络流信息,每个时间周期结束后分布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必要信息,中心节点汇聚得到从测量开始至当前时间周期的全局top-K频繁流。考虑到每条流可能出现在一个或多个测量节点,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减少传输开销。对于每条流只会出现在单一节点的情况,采用传输分段最小值的方法来获得阈值,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减少了全量传输超过50%的传输开销。对于每条流会出现在多个节点的情况,提出了多阶段无误差处理方法和单阶段快速处理方法,分别应对不能容忍误差的场景和实际高速网络流量,相比每个时间周期都使用已有单周期方法,传输开销的实验表现降低了两个数量级。最后还提出了一种利用历史平均增值信息降低通信延迟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限制信息的平均相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量 top-K频繁流 分布式网络 连续时间周期 SKE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不平顺的无缝线路稳定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铠泽 王琪 +2 位作者 刘万里 蔡小培 赵维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3-1853,共11页
为弥补现有无缝线路稳定性设计未区分轨道平顺性等级的不足,基于轨道不平顺数值模拟方法和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提出考虑轨道不平顺和道床横向阻力随机性的无缝线路稳定性概率统计分析方法。针对不同半径的铁路线路,研究轨道... 为弥补现有无缝线路稳定性设计未区分轨道平顺性等级的不足,基于轨道不平顺数值模拟方法和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提出考虑轨道不平顺和道床横向阻力随机性的无缝线路稳定性概率统计分析方法。针对不同半径的铁路线路,研究轨道不平顺、道床横向阻力大小及位置分布随机性对钢轨允许温升分布规律的影响,并与现有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道床横向阻力服从正态分布时,单独考虑道床横向阻力大小随机性时,钢轨允许温升近似服从极值I型分布;单独考虑轨道不平顺随机性、同时考虑道床横向阻力大小及位置分布随机性或综合考虑上述3个因素随机性时,钢轨允许温升均服从正态分布;以不少于95%保证率定义的钢轨允许温升标准值及均值随着线路平顺性的改善而增加;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现有“等波长-有限元”确定的钢轨允许温升与美国五级谱对应钢轨允许温升标准值相近,与其他轨道谱对应结果则存在较大差异;在综合考虑轨道不平顺、道床横向阻力大小及位置分布三因素随机性条件下,建立表征钢轨允许温升分布的均值、标准差及标准值与曲线半径间的显式映射关系,使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中考虑线路平顺性等级成为了可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铁路无缝线路极限状态法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不平顺 无缝线路 稳定性 允许温升 正态分布 标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