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高速SRG功率变换器及其CCM风电控制
1
作者 孙冠群 宋春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05,共7页
提出一种无主开关管的新型开关磁阻发电机(SRG)功率变换器拓扑,在高速运行和连续导通模式(CCM)下分析其励磁和发电两阶段工作过程,并与通过开关角控制的经典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励磁和发电工作过程基本相同。进一... 提出一种无主开关管的新型开关磁阻发电机(SRG)功率变换器拓扑,在高速运行和连续导通模式(CCM)下分析其励磁和发电两阶段工作过程,并与通过开关角控制的经典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励磁和发电工作过程基本相同。进一步通过仿真和实验,获得新型功率变换器在高速CCM时的相电压、相电流等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并获得转速、励磁电压、发电电压、功率四者的约束关系,从而优化输出功率时可采用调节励磁电压和发电电压的方式,相比于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两者的发电输出能力相当。最后,以变速风电应用为例,给出控制策略,无需转子位置检测和风速检测,基速以上无桨距角调节,证实了所提新型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在高速CCM运行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开关磁阻发电机 功率变换器 无开关管 连续导通模式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M模式Boost开关变换器的非线性建模和仿真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勇 解光军 程心 《电子器件》 CAS 2010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开关元件平均模型法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工作在连续电感电流模式下的DC-DCBoost(升压)变换器模型。考虑开关电阻、电感电阻及纹波寄生参数的影响,推导出理想与非理想传递函数。对其开环传递函数进行仿真和比较后可以发现考虑电感... 在开关元件平均模型法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工作在连续电感电流模式下的DC-DCBoost(升压)变换器模型。考虑开关电阻、电感电阻及纹波寄生参数的影响,推导出理想与非理想传递函数。对其开环传递函数进行仿真和比较后可以发现考虑电感纹波的模型与实际更加接近,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电流模式 BOOST变换器 开关元件平均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M模式下非理想Buck-Boost变换器的建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昂 向翰丞 +1 位作者 陈鑫 徐亦豪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3-27,共5页
以Buck-Boost变换器为例,运用三端开关器件模型法、时间平均等效电路法和能量守恒法,在考虑电感纹波电流的情况下推导非理想Buck-Boost变换器在连续导电模式下的稳态和小信号电路模型。并以实际Buck-Boost变换器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 以Buck-Boost变换器为例,运用三端开关器件模型法、时间平均等效电路法和能量守恒法,在考虑电感纹波电流的情况下推导非理想Buck-Boost变换器在连续导电模式下的稳态和小信号电路模型。并以实际Buck-Boost变换器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感电流纹波增大将导致变换器的效率降低,通过改变滤波电感的等效串联电阻的大小可以来调节系统的阻尼比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寄生参数 连续导电模式 非理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控制变量PT控制PCCM Buck-Boost变换器
4
作者 秦明 李芳芳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4-136,140,共4页
为减小电感惯性模态期间电感电流下降对下一周期脉冲的影响,根据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特点,提出一种新的脉冲序列(Pulse Train,PT)控制策略。控制策略中包含两个控制变量,使... 为减小电感惯性模态期间电感电流下降对下一周期脉冲的影响,根据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特点,提出一种新的脉冲序列(Pulse Train,PT)控制策略。控制策略中包含两个控制变量,使控制器根据不同能量的电压控制脉冲产生不同的电流控制脉冲。详细分析了新型PT控制策略下PCCM 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过程,给出了高低能量电压控制脉冲比。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序列控制 伪连续导电模式 BUCK-BOOST变换器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寄生参数和电感电流纹波的CCM模式Boost变换器建模 被引量:2
5
作者 吕海立 张鹏超 +1 位作者 熊超 陈鑫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4-40,共7页
在考虑电子器件寄生参数及电感电流纹波的情况下,运用三端开关器件模型法和能量守恒法对Boost变换器工作于CCM模式下的精确建模进行研究,推导了大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稳态等效电路模型和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并在一个实际的Boost变换器上... 在考虑电子器件寄生参数及电感电流纹波的情况下,运用三端开关器件模型法和能量守恒法对Boost变换器工作于CCM模式下的精确建模进行研究,推导了大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稳态等效电路模型和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并在一个实际的Boost变换器上对存在寄生参数和电感电流纹波的情况进行仿真和稳态性能、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此研究能够改善实际Boost变换器设计和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ccm模式 寄生参数 电感电流纹波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整流反激变换器在FCCM模式下环流能量回馈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姝含 王俊峰 +1 位作者 王凯 马聪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3-88,共6页
单端反激同步整流变换器工作于轻载状态时会产生反向环流,造成功率损耗,并且通常用于监测环流的零点检测电路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为避免这些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同步整流电路,无需抑制反向环流,而是通过匹配谐振参数的... 单端反激同步整流变换器工作于轻载状态时会产生反向环流,造成功率损耗,并且通常用于监测环流的零点检测电路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为避免这些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同步整流电路,无需抑制反向环流,而是通过匹配谐振参数的方式使得同一周期内整流MOS第二次开启,充分回收环流能量.同时,本文对轻载时各工作阶段电压电流表达式与谐振时间做了定量计算,并给出实验波形.验证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使环流能量无损回馈,同时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关(ZVS),且有效抑制低频阻尼振荡,使轻载时的电路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反激式(flyback)同步整流变换器 环流能量回馈 强迫连续工作模式(Fccm) 零电压开关(ZVS) 低频阻尼振荡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图腾柱PFC电流过零尖峰控制方法的研究
7
作者 杨洋 谢明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3期50-54,59,共6页
针对工作在CCM模式下的图腾柱拓扑PFC在电压过零点处电流的畸变问题,在详细阐述图腾柱PFC的工作原理及过零电流尖峰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型的过零控制方式,在输入电压过零时刻前后插入死区为低频开关管反向恢复提供时间。在死... 针对工作在CCM模式下的图腾柱拓扑PFC在电压过零点处电流的畸变问题,在详细阐述图腾柱PFC的工作原理及过零电流尖峰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型的过零控制方式,在输入电压过零时刻前后插入死区为低频开关管反向恢复提供时间。在死区时段后对高频开关管施加渐进占空比信号,以完成对低频桥臂的寄生电容上电压释放,并降低过零电流尖峰。控制策略采用基于占空比前馈平均电流控制原理的双闭环控制,提高电流对电压的动态响应能力。基于上述方法,搭建了一台交流输入电压220 V,直流输出电压400 V,满载2 kW的实验样机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样机峰值效率可达98.3%,满载时功率因数高达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柱 功率因数校正 连续导通模式 过零电流尖峰 平均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模式控制Buck-Boost变换器建模及非线性现象仿真 被引量:13
8
作者 袁雷 沈建清 肖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2-979,共8页
根据电流模式控制下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特性,建立变换器的统一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分别搭建工作于电流连续和电流断续模式下变换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电流连续模型进行仿真,揭示参考电流Iref和电感L在不同的工... 根据电流模式控制下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特性,建立变换器的统一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分别搭建工作于电流连续和电流断续模式下变换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电流连续模型进行仿真,揭示参考电流Iref和电感L在不同的工作情况下出现倍周期分叉并最终导致混沌的现象;对电流断续模型进行仿真,得出以输入电压E变化时的混沌相图,验证电流断续模式下混沌现象的存在性。同时为消除这2种模式下的混沌现象,引入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适当的参数,可以有效地抑制变换器中的混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建模 电流连续模式 电流断续模式 PID控制器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网络的升降压DC/DC变换器 被引量:3
9
作者 齐铂金 杜青 +1 位作者 张瑾 马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8-664,共7页
基本的非隔离型升降压电路存在由二极管反向恢复带来的短路环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网络的升降压DC/DC变换器,从电路结构上避免了短路环的存在,分析了Z网络和变换器的初始态阶跃响应,并设计了预充电电路,消除了变换器启动时的电压和电流... 基本的非隔离型升降压电路存在由二极管反向恢复带来的短路环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网络的升降压DC/DC变换器,从电路结构上避免了短路环的存在,分析了Z网络和变换器的初始态阶跃响应,并设计了预充电电路,消除了变换器启动时的电压和电流尖峰,讨论了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Current Continuous Mode)下的3种开关模态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依照效率最优原则对升压和降压模式的开关模态进行简化,从而优化了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通过合理选择电感电流纹波系数确保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下的方法,给出了各元器件的设计规则,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加以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变换器 二极管反向恢复 Z源 电感电流连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ck变换器在输出电压宽范围可调应用领域若干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家新 彭小龙 +1 位作者 华华 林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1,共5页
在研究了Buck变换器的纹波变化特征基础上,给出了连续状态下电路主要参数的代数表达式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通过系统仿真,指出了分岔特性给变换器输出纹波以及控制时间延迟给低输出电压的稳定控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BUCK变换器 纹波 连续状态(ccm) 稳定性 分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单电感双输出Buck变换器的PCPV控制方案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利梅 王瑶 +1 位作者 张留洋 杨甲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189,共8页
为减小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e conduction mode,C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的输出交叉影响,提出了峰值电流-峰值电压(peak-current and peak-voltage,PCPV)控制方法.分析了PCPV控制SIDO Buc... 为减小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e conduction mode,C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的输出交叉影响,提出了峰值电流-峰值电压(peak-current and peak-voltage,PCPV)控制方法.分析了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电感伏秒平衡和电容安秒平衡原理推导了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增益表达式,并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方法,建立了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并与传统峰值电流(peakcurrent-mode,PCM)控制SIDO Buck变换器对比分析交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CM控制SIDO Buck变换器输出电压较大的输出支路对输出电压较小的输出支路的交叉影响为300 mV,而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输出电压较大的输出支路对输出电压较小的输出支路几乎无交叉影响;PCM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负载瞬态调节时间为12.5 ms,而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负载瞬态调节时间最大为10 ms.相比PCM控制SIDO Buck变换器,PCPV控制SIDO Buck变换器有效地减小了交叉影响,且提高了瞬态性能.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峰值电流-峰值电压 小信号模型 交叉影响 连续导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PWM DC-DC变换器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欧阳长莲 严仰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4-258,共5页
介绍一种带变压隔离器、含多个功率开关器件的 PWM变换器工作在连续状态的建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变换器的寄生元件 ,由理想功率开关管、理想二极管和理想变压器组成的理想开关部分用受控电流源和电压源替代。基于能量守恒原理 ,给出了... 介绍一种带变压隔离器、含多个功率开关器件的 PWM变换器工作在连续状态的建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变换器的寄生元件 ,由理想功率开关管、理想二极管和理想变压器组成的理想开关部分用受控电流源和电压源替代。基于能量守恒原理 ,给出了确定寄生电阻、二极管正向压降的等效平均值的方法。为了简化模型 ,建立了将平均寄生元件转移到电感支路中的映射规则。文中阐述了以 PWM推挽变换器为例的建模过程 ,得到了 PWM推挽变换器工作在连续状态的动态大信号、DC及小信号模型 ,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该建模方法的优点是模型由标准电路元件组成 ,因而可以直接用于通用电路仿真程序 ,对于更复杂的变换器拓扑尤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方法 变换器 连续状态 能量守恒 映射规则 PWM DC-DC 信号分析 电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分室式流体连续通电加热系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玉利 左敦稳 李法德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8-152,共5页
设计制作了直立分室式流体连续通电加热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豆浆(固形物含量为6.01%,流量为(75±0.5)kg/h)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实现流体的连续加热,整个通电加热装置内豆浆的温度自下而上按加热室分段均匀上升,加... 设计制作了直立分室式流体连续通电加热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豆浆(固形物含量为6.01%,流量为(75±0.5)kg/h)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实现流体的连续加热,整个通电加热装置内豆浆的温度自下而上按加热室分段均匀上升,加热过程稳定,系统运行状态良好。通电加热过程中,在流动状态下豆浆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为线性关系。但是,在相同温度下利用连续通电加热装置测得的流动豆浆的电导率小于利用静态通电加热装置测得的静止豆浆的电导率。其主要原因是豆浆在连续通电加热装置的极板表面上形成了焦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分室式 通电加热 连续流动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计算机电源开关变换器的建模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阳长莲 章国宝 严仰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1-86,共6页
介绍新一代计算机电源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工作在连续状态的建模分析 ,给出一种新的开关变换器的建模分析方法 .该方法考虑了变换器的寄生元件 ,功率开关等效为理想开关与开通电阻的串联 ,理想开关由受控电流源和受控电压源替代 ,基于能... 介绍新一代计算机电源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工作在连续状态的建模分析 ,给出一种新的开关变换器的建模分析方法 .该方法考虑了变换器的寄生元件 ,功率开关等效为理想开关与开通电阻的串联 ,理想开关由受控电流源和受控电压源替代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确定开通电阻等效平均值 ,为了简化模型 ,建立了将平均寄生元件转移到电感之路中的映射规则 ,推导了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工作在连续状态的大信号平均模型、线性电路模型、DC和小信号电路模型 ,导出了开环传递函数 ,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该建模分析方法的优点是考虑了变换器的寄生元件 ,其运算量比状态空间平均法小得多 ,模型直观、物理意义明确 ,便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方法 同步整流器 计算机 电源 开关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连续导电模式Boost PFC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斐 许建平 +1 位作者 杨平 阎铁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5-710,共6页
分析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的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设计电压环与电流环并行的控制环路。针对传统连续导电模式(CCM)和不连续导电模式(DCM)Boost PFC变换器负载功率范围受限的问题,研究以负载电流为基准量实时调整参考电... 分析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的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设计电压环与电流环并行的控制环路。针对传统连续导电模式(CCM)和不连续导电模式(DCM)Boost PFC变换器负载功率范围受限的问题,研究以负载电流为基准量实时调整参考电流的控制策略,给出其网侧输入电流和功率因数的表达式。为了在宽输入电压范围内提高正弦参考电流控制三态PCCM Boost PFC变换器的功率因数(PF),提出非正弦参考电流控制算法。此外建立小信号模型给出其频域分析结果。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伪连续导电模式 三态 宽负载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与单端式变换器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卫昀 严仰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4-428,共5页
以50W变换器为例,分别从磁性元件的大小、功率管上的电应力、磁恢复问题、输出纹波及输出特性等方面,详细分析比较了组合式变换器与单端式变换器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具体数据,得出了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具有电压应力低,磁性元件... 以50W变换器为例,分别从磁性元件的大小、功率管上的电应力、磁恢复问题、输出纹波及输出特性等方面,详细分析比较了组合式变换器与单端式变换器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具体数据,得出了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具有电压应力低,磁性元件小、体积小、重量轻、输出纹波小及可靠性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脉宽调制 电应力 正反激 组合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反激式PFC连续模式下电流有效值计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平 郞文飞 《电子设计工程》 2011年第8期144-146,共3页
单级反激式连续工作模式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电压在半个工频周期内呈正弦变化。变压器绕组中的电流是一系列梯形脉冲,并且脉冲宽度以及电流的变化率都随着输入电压的瞬时值变化。依据有效值定义推导出了变压器原副边电流有效值的... 单级反激式连续工作模式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电压在半个工频周期内呈正弦变化。变压器绕组中的电流是一系列梯形脉冲,并且脉冲宽度以及电流的变化率都随着输入电压的瞬时值变化。依据有效值定义推导出了变压器原副边电流有效值的解析解;在相同的假设条件下,利用积分得出了电流有效值数值计算公式。解析解和数值解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两种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实验验证,用这种方法设计的变压器在同样温升的前提下,变压器体积大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工作模式 反激式 单极PFC 有效值 NCP16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变换器模式快速识别PI自适应控制策略
18
作者 范学鑫 马伟明 +2 位作者 谢桢 肖飞 纪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2,共6页
针对三电平H桥直流变换器在传统的PI控制下,受到电流连续模式和电流断续模式切换大扰动时动态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模式快速识别PI自适应非线性控制策略。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和开关网络平均法,建立变换器在2种模式下的数学模型... 针对三电平H桥直流变换器在传统的PI控制下,受到电流连续模式和电流断续模式切换大扰动时动态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模式快速识别PI自适应非线性控制策略。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和开关网络平均法,建立变换器在2种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数字控制器。控制器有效提取了电感电压特征,能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对模式进行快速识别,克服依据电感电流检测模式速度慢且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从而根据模式实时改变PI参数以实现最佳的动态性能。将新型控制策略和传统PI控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变换器在突加50%负载工况后,采用新型控制的输出电压最大跌落较传统控制降低25.2%,从而验证了该新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H桥 电流连续模式 电流断续模式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磁阻电动机高速运行转矩控制
19
作者 孙冠群 薛小东 蔡慧 《汽车工程学报》 2013年第5期361-367,共7页
开关磁阻电动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在高速运行时,速度的平方值与转矩值基本成反比关系,速度越高,弱磁特性越明显,输出转矩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在实际中会使速度受到限制,调速范围不宽。立足于探讨高速期间的转矩控制问题... 开关磁阻电动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在高速运行时,速度的平方值与转矩值基本成反比关系,速度越高,弱磁特性越明显,输出转矩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在实际中会使速度受到限制,调速范围不宽。立足于探讨高速期间的转矩控制问题,利用开关磁阻电动机各相绕组之间电流连续起来的导通控制模式,区别于典型的断续导通模式,连续导通模式关键是需要提前一定的相绕组开通角度,在低电感区迅速建立起电流来,从而增强转矩及功率输出能力。为此,在高速时控制系统增加PI调节控制环,通过查询离线表调整导通角及开通角,尤其是提前开通起始角,进而间接调节了相绕组电流及输出转矩。通过1.5 kW的四相8/6极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证明了所用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动机(SRM) 高速运行 转矩控制 断续导通模式 连续导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限制性脉冲序列控制开关变换器研究
20
作者 李姗姗 魏钰金 +1 位作者 朱海铭 刘江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60,共7页
针对脉冲序列控制开关变换器运行在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下存在较大的低频振荡现象,进而影响开关变换器工作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限制性脉冲序列控制方法。以连续限制性脉冲序列控制Buck变换器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 针对脉冲序列控制开关变换器运行在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下存在较大的低频振荡现象,进而影响开关变换器工作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限制性脉冲序列控制方法。以连续限制性脉冲序列控制Buck变换器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其抑制开关变换器低频振荡的机理,建立了连续限制性脉冲序列控制Buck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下的开关映射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和样机实验,对比了脉冲序列控制和连续限制性脉冲序列控制下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脉冲序列控制方法相比,连续限制性脉冲序列控制方法通过对连续脉冲个数进行限制,有效抑制了开关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下的低频振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变换器 BUCK变换器 脉冲序列控制 连续限制性脉冲序列控制 连续导电模式 低频振荡 开关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