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R中不同曝气方式下CANON工艺的启动与运行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冬 李晓莹 +4 位作者 杨杰 吕育锋 梁瑜海 王艳菊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116,共8页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脱氮工艺,在CANON的运行过程中,DO的控制不当很容易引起系统脱氮率下降,甚至崩溃.合理控制反应器内部溶解氧是CANON工艺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关于不同曝气方式下CANON启动与运行的研...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脱氮工艺,在CANON的运行过程中,DO的控制不当很容易引起系统脱氮率下降,甚至崩溃.合理控制反应器内部溶解氧是CANON工艺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关于不同曝气方式下CANON启动与运行的研究结果还存在争议,为此,本实验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分别采用间歇曝气SBR(R1)和连续曝气SBR(R2),研究不同曝气方式下启动CANON及其遭到延时曝气破坏后的恢复.结果表明:R1和R2分别在第21天、27天成功启动CANON.进行延时曝气破坏后,在只改变HRT与增加运行周期的条件下,R1和R2分别经过25 d、33 d成功恢复CANON.最终R1和R2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4.32%、73.62%.在SBR中可以通过同时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和交替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两种途径提高总氮去除率,R1中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4.7%、58.54%(第86天).R1内亚硝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 AOB)具有较高的活性,硝化细菌(NOB)被抑制或淘洗得较为彻底.间歇曝气在节省运行时间的同时可以稳定实现较高的总氮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 间歇曝气 连续曝气 延时曝气 序批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砂浆离缝对桥上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冯青松 张思皓 +1 位作者 孙魁 王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069,共9页
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发展迅速,但随着列车的运营,轨道板与CA砂浆层之间常会出现离缝,这将对无砟轨道的长期服役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以高速铁路多跨简支梁上CRTS Ⅰ型板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板边、板端、板角、板中4种典型CA砂浆... 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发展迅速,但随着列车的运营,轨道板与CA砂浆层之间常会出现离缝,这将对无砟轨道的长期服役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以高速铁路多跨简支梁上CRTS Ⅰ型板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板边、板端、板角、板中4种典型CA砂浆离缝病害对轨道几何形位及对无缝线路受力变形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缝病害作用下,随着桥轨间温差变大,轨道水平偏差增幅较大,轨道高低偏差最值偏大,并且板端病害对离缝区平顺性影响大。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含病害的轨道结构伸缩受力更加明显,尤其体现轨道板、底座板上,其中板边位置的病害受力变形最为明显。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在离缝病害区域轨道结构挠曲受力情况变化较大,其中板角及板端病害影响大。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在无缝线路养护维修时着重检查轨道板及底座板下表面的情况,及要注意检修钢轨正下方病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上无缝线路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ca砂浆离缝 几何形位 纵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改进CA模型模拟双辊连续铸轧纯铝微观组织
3
作者 陈守东 陈敬超 彭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80,共8页
基于枝晶生长的基本传输过程和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简称CA)-有限元(Finite Element,简称FE)模型基本原理,建立了适应双辊连续铸轧纯铝薄带工艺特点的凝固过程形核和晶体生长的数学模型.模型耦合了宏观温度场和微观组织模拟计... 基于枝晶生长的基本传输过程和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简称CA)-有限元(Finite Element,简称FE)模型基本原理,建立了适应双辊连续铸轧纯铝薄带工艺特点的凝固过程形核和晶体生长的数学模型.模型耦合了宏观温度场和微观组织模拟计算,考虑了溶质扩散、曲率过冷和各向异性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定义了界面单元捕获规则,能够模拟凝固过程中枝晶生长的形态.应用本模型对双辊连续铸轧纯铝薄带凝固过程中等轴晶生长、等轴晶多晶粒生长及柱状晶生长、柱状晶向等轴晶演化进行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铝 双辊连续铸轧 凝固微观组织模拟 元胞自动机-有限元方法 枝晶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低氧曝气与间歇曝气主流Anammox运行效能及微生物特性对比
4
作者 李艳 周鑫 平彩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10-4917,共8页
分别在连续低氧曝气和间歇曝气两种条件下比较了主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处理模拟城市污水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方式实现主流Anammox时间更短,仅需24d.间歇曝气下氨氮去除率(ARE)为(96.0±1.0)%、总氮去除率(TNRE)为(80.2&#... 分别在连续低氧曝气和间歇曝气两种条件下比较了主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处理模拟城市污水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方式实现主流Anammox时间更短,仅需24d.间歇曝气下氨氮去除率(ARE)为(96.0±1.0)%、总氮去除率(TNRE)为(80.2±2.0)%,相较之下,脱氮效率更稳定且氮去除负荷更高.间歇曝气使好氧和厌氧氨氧化活性均处于更高水平,并促进胞外聚合物(EPS)分泌、蛋白质(PN)含量增加及蛋白质/多糖(PN/PS)升高,能够形成更加致密且红色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结构;三维荧光光谱发现间歇曝气时溶解性EPS(S-EPS)的峰A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高通量测序证实曝气方式不同导致了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基因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间歇曝气改善好氧氨氧化菌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相对数量.有助于Anammox菌属(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Kuenenia)富集.基因注释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条件下可能存在部分硝化/部分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协同脱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低氧曝气 间歇曝气 主流厌氧氨氧化 脱氮 EPS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赵锋 张卫建 +2 位作者 章秀福 王丹英 徐春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351,共8页
为明确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作用机理,以籼稻、粳稻和旱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考察根际连续增氧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连续增氧后,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国稻1号(籼稻)地上部分和根系... 为明确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作用机理,以籼稻、粳稻和旱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考察根际连续增氧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连续增氧后,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国稻1号(籼稻)地上部分和根系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4%和40%,巴西陆稻(旱稻)和秀水09(粳稻)降低不显著。国稻1号和巴西陆稻的氮积累量分别降低35.8%和36.0%。各基因型水稻叶片NRA(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GSA(谷酰胺合成酶活性)下降。秀水09,叶片NRA增加较少(P>0.05)。连续增氧提高了水稻根比表面积和氧化强度;但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GSA,不利于水稻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基因型水稻对连续增氧的响应存在差异。为明确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作用机理,以籼稻、粳稻和旱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考察根际连续增氧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连续增氧后,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国稻1号(籼稻)地上部分和根系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4%和40%,巴西陆稻(旱稻)和秀水09(粳稻)降低不显著。国稻1号和巴西陆稻的氮积累量分别降低35.8%和36.0%。各基因型水稻叶片NRA(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GSA(谷酰胺合成酶活性)下降。秀水09,叶片NRA增加较少(P>0.05)。连续增氧提高了水稻根比表面积和氧化强度;但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GSA,不利于水稻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基因型水稻对连续增氧的响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连续增氧 基因型 根系发育 氮代谢水稻 连续增氧 基因型 根系发育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曝气方式SBR短程硝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东霞 李冬 +4 位作者 张肖静 张功良 周元正 范丹 张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0-2129,共10页
在常温条件下(20-25 ℃),分别采用间歇曝气SBR(1号)和连续曝气SBR(2号),研究4个不同初始DO质量浓度(0.5-1.0,1.5-2.0,2.5-3.0和3.5-4.0 mg/L)下生活污水的亚硝化。研究结果表明:2个反应器的COD去除效果相差不大;运行50 d... 在常温条件下(20-25 ℃),分别采用间歇曝气SBR(1号)和连续曝气SBR(2号),研究4个不同初始DO质量浓度(0.5-1.0,1.5-2.0,2.5-3.0和3.5-4.0 mg/L)下生活污水的亚硝化。研究结果表明:2个反应器的COD去除效果相差不大;运行50 d后,1号反应器的氨氮去除容积负荷比2号的大,且4个DO质量浓度下亚硝化率均在90%以上,而当2号反应器的DO质量浓度为3.5-4.0 mg/L时,亚硝化率由90%逐渐下降至72.9%,后采用间歇曝气经15 d成功使其亚硝化率恢复至90%。间歇曝气反应器内污泥中亚硝化菌的相对数量比连续曝气反应器的多,硝化菌则比连续曝气反应器的小。间歇曝气在节省能耗的同时可以稳定实现较高的氨氧化速率和亚硝化率,是常温生活污水SBR短程硝化长期高效稳定运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 生活污水 间歇曝气 连续曝气 短程硝化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龙腾锐 郭劲松 +1 位作者 高旭 黄天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6-370,共5页
对重庆某合建式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采用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进行了脱氮除磷生产性试验研究,设定了14种曝气-停曝工况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当采用曝气 3h、停曝 3h的运行方式时,出水中 COD为 38mg/L,NH... 对重庆某合建式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采用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进行了脱氮除磷生产性试验研究,设定了14种曝气-停曝工况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当采用曝气 3h、停曝 3h的运行方式时,出水中 COD为 38mg/L,NH_3-N为 8.5mg/L,SS为 14mg/L,都能达到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如果辅以化学除磷,出水中PO_4^(3-)-P才能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 间歇曝气 脱氮 除磷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回流生物膜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迪 高贤彪 +3 位作者 李玉华 钱姗 赵琳娜 赵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8-224,共7页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低碳高氮磷特点,研究两级回流连续曝气生物膜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和机理。在平均处理量90t/d、水力停留时间为3.0d,稳定运行12个月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氮、全磷和悬浮物的平...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低碳高氮磷特点,研究两级回流连续曝气生物膜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和机理。在平均处理量90t/d、水力停留时间为3.0d,稳定运行12个月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氮、全磷和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7%、84.8%、69.2%、68.0%、58.9%和87.9%;出水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氮、全磷和悬浮物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在51.0、15.8、10.8、16.5、2.3和15.7mg/L以下,满足天津市农村污水处理厂排水标准,改造后工艺运行更加稳定,出水NH3-N和TN有明显改善,符合农村污水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污水 农村地区 间歇进水 交替回流 连续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曝气和连续曝气对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雯 邓风 徐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76-2185,共10页
为研究利用曝气方式控制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去除有机物和提高脱氮效率的可行性,本文考察了不同的间歇曝气和连续曝气工况下,CSTR中DO、pH每2 min的微观变化规律,以及对NH+4-N和TN去除效果的影响.探究不同的曝气方式下CSTR运行时微... 为研究利用曝气方式控制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去除有机物和提高脱氮效率的可行性,本文考察了不同的间歇曝气和连续曝气工况下,CSTR中DO、pH每2 min的微观变化规律,以及对NH+4-N和TN去除效果的影响.探究不同的曝气方式下CSTR运行时微生物代谢和降解能力的短时变化性、总体稳定性以及运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曝气-停曝时间分别为2—1 h、2—2 h、2—3 h、3—1 h、3—2 h、3—3 h、4—1 h、4—2 h、4—4 h和连续曝气这几种工况下,2—1 h、3—1 h、4—1 h、4—2 h和4—4 h时更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氨氮去除效果较好,与连续曝气相当,均达到了85%以上,其中4—4 h时效果最好,达到96.41%.连续曝气工况下TN的去除率低于2—1 h、4—1 h、4—2 h和4—4 h工况下的效果,且这4种工况TN去除率稳定并均高于2—2 h、2—3 h、3—1 h、3—2 h和3—3 h工况,其中4—2 h和4—4 h T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68.09%和73.39%.9种间歇曝气连续曝气工况下CSTR中COD去除性能无显著差异,COD去除率为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TR 好氧颗粒污泥 间歇曝气 连续曝气 COD 脱氮 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连续降雨过程中氨氮在不同介质中迁移模拟柱实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艳 迟宝明 +2 位作者 关成尧 谷洪彪 宋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0-264,共5页
氨氮在包气带中迁移与介质含水量多少有关。自然界中,降雨是影响介质含水量多少和运移的主要因素。通过动态土柱实验模拟降雨过程中氨氮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降雨时包气带处于饱和状态,氨氮下移平均速率10 cm/5 h,明显比非降雨情况污染... 氨氮在包气带中迁移与介质含水量多少有关。自然界中,降雨是影响介质含水量多少和运移的主要因素。通过动态土柱实验模拟降雨过程中氨氮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降雨时包气带处于饱和状态,氨氮下移平均速率10 cm/5 h,明显比非降雨情况污染扩散速度高1个量级。降雨后包气带处于非饱和状态,介质可固定氨氮。粗颗粒中氨氮浓度变化稳定;细颗粒中氨氮浓度缓慢减少。72 h连续实验,浅层氨氮达到吸附平衡,深层未达到吸附平衡,粗颗粒吸附速率慢于细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包气带 迁移 连续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曝气模式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持续稳定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茜 张可方 +1 位作者 杜馨 林金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3-77,共5页
为研究反应周期内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的持续稳定性,试验以模拟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于恒定气量连续曝气的SBR反应器内,在反应周期内恒定不同曝气量的条件下,考察氮转化规律和DO、ORP及p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ND持续稳定的时间和T... 为研究反应周期内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的持续稳定性,试验以模拟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于恒定气量连续曝气的SBR反应器内,在反应周期内恒定不同曝气量的条件下,考察氮转化规律和DO、ORP及p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ND持续稳定的时间和TN去除率随曝气量的增加而减少和降低,DO、ORP和pH曲线上出现的折点可预示SND过程的结束和完全硝化反应的开始,而pH曲线上的"谷点"可预示硝化反应的结束。由此可知,在恒定气量连续曝气模式下,SND的持续稳定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延续到反应周期结束,但可用DO、ORP和pH值作为SND过程持续稳定程度的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同步硝化反硝化 恒定气量 连续曝气 持续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的氮磷脱除功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华光辉 张波 何国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9-32,35,共5页
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是在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改造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工艺。本文针对该工艺的氮磷脱除功能进行了小试研究 ,由试验结果可看出 ,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简便易行 ,去除有机物及氨氮的效果稳定 ,在碳源满足脱氮除磷要求的条件下 。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脱氮 除磷 连续流 间歇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间歇曝气改良一体化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锋平 解东 戴红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48,共3页
为了提高改良一体化氧化沟(MIOD)的除磷效率和降低运行能耗,分别对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曝气1h/停曝1h)2种运行方式下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曝气运行方式下系统对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 为了提高改良一体化氧化沟(MIOD)的除磷效率和降低运行能耗,分别对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曝气1h/停曝1h)2种运行方式下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曝气运行方式下系统对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28%、91.14%、73.09%;间歇曝气运行方式下系统对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22%、93.57%、81.33%。(2)与连续曝气运行方式相比,间歇曝气运行方式下MIOD不仅除磷效果好,而且运行能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一体化氧化沟 连续曝气 间歇曝气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天寅 蒋柱武 +1 位作者 赵建夫 夏四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6-490,共5页
在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进行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所得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动力学推导建立了未作稳态假设的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模型 ,并推导了有关的参数 .通过验证 ,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出水氨氮和硝酸盐氮质量浓度预测能力 。
关键词 连续进出水 间歇曝气 硝化 反硝化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合当前国情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工艺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廷耀 周增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647-651,共5页
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是水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自70年代起,氮、磷污染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不具备氮、磷脱除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氮、磷的控制势必会越来越受... 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是水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自70年代起,氮、磷污染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不具备氮、磷脱除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氮、磷的控制势必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简要介绍在实验室研究和万吨级的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高浓度活性污泥连续进水间歇曝气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该工艺可在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使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在保持较高的BOD5,COD去除率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连续进水 间歇曝气 脱氮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连续进水低温启动曝气生物滤池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文文 李金城 +5 位作者 施钦 沈雨樨 莫德清 彭世聪 温富宁 孙立群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8-572,共5页
在水温为5~15℃及气水比为7∶1条件下,采用接种-连续进水法对处理乡镇污水的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挂膜启动。研究水力停留时间依次为20、10、7 h时,COD、TOC、NH3-N、TP的去除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3 d连续进水,在温度为5~10℃... 在水温为5~15℃及气水比为7∶1条件下,采用接种-连续进水法对处理乡镇污水的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挂膜启动。研究水力停留时间依次为20、10、7 h时,COD、TOC、NH3-N、TP的去除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3 d连续进水,在温度为5~10℃、水力停留时间7 h、气水比7∶1条件下,BAF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55%和30%,此时确定BAF挂膜启动完成。本试验避免了低温启动曝气生物滤池过程中因加温而增加能耗,为低温挂膜启动曝气生物滤池提供快速、节能的操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启动 接种-连续进水法 曝气生物滤池 乡镇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蒙脱石对氟离子吸附及解吸实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楼明君 顾尚义 李金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6-521,共6页
一般根据研究认为粘土中的氟以可交换态的形式存在,对环境中氟的迁移具有重要意义,可用1M MgCl2进行提取,但其有效性却未进行验证.在不同初始pH和初始质量浓度条件下,但用钙基蒙脱石进行氟吸附.实验表明:钙基蒙脱石对氟的吸附与初始pH... 一般根据研究认为粘土中的氟以可交换态的形式存在,对环境中氟的迁移具有重要意义,可用1M MgCl2进行提取,但其有效性却未进行验证.在不同初始pH和初始质量浓度条件下,但用钙基蒙脱石进行氟吸附.实验表明:钙基蒙脱石对氟的吸附与初始pH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用MgCl2对粘土吸附的氟进行解吸,其解吸率在0%~30%之间,低初始氟质量浓度(<20 mg/L)时氟主要交换蒙脱石中的OH2基团,中初始氟质量浓度(20 mg/L^100 mg/L)时氟主要交换蒙脱石中的OH基团而与Al结合,高初始氟质量浓度(>100mg/L)时氟主要是与层间Ca结合,由于Al结合态氟稳定性最强,导致用1M MgCl2解吸粘土吸附的氟时中等初始质量浓度氟的解吸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钙基蒙脱石 连续提取 吸附 解吸 PH 初始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T、缺氧时间、好氧时间对碳、氮去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焦斌权 李伟民 +1 位作者 李东伟 邓荣森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78-80,86,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好氧时间与缺氧时间对连续流间歇曝气一体化氧化沟系统碳、氮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时间是影响系统BOD5和TN去除率的最显著性因素,好氧时间对BOD5去除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在HRT8hr,好氧时间2hr,...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好氧时间与缺氧时间对连续流间歇曝气一体化氧化沟系统碳、氮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时间是影响系统BOD5和TN去除率的最显著性因素,好氧时间对BOD5去除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在HRT8hr,好氧时间2hr,缺氧时间2hr的运行方式下,能够获得以下出水水质:BOD5<20mg/l,TN<20mg/l,BOD5去除率为85.2%,TN去除率为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T 一体化氧化沟 连续流间歇曝气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脱氮除磷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儿琴 郝启勇 +1 位作者 高雁 张雁秋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4-307,共4页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将生物反应器与过滤机理有机结合,较好地维持了反应器中的高污泥浓度,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停留时间的分离。采用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对该装置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 HRT 为8 h,运行...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将生物反应器与过滤机理有机结合,较好地维持了反应器中的高污泥浓度,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停留时间的分离。采用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对该装置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 HRT 为8 h,运行方式为曝气2 h、停曝2 h 的条件下,COD 去除率为95.55%,NH_3-N 未检出,TN 为84.90%,TP 为93.69%,出水各项指标都达到了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 连续流 间歇曝气 脱氮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氧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与脱氮效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永涛 王磊 +2 位作者 王旭东 姜毅 王志盈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7-590,共4页
通过接种普通活性污泥,以氨氮为进水基质,在连续曝气SBR系统中进行了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与单级自养脱氮效能试验.控制系统DO质量浓度为0.8-1.0 mg.L^-1、温度为30-31℃,经过1 a左右的短程硝化稳定运行期后氮素去除率达到9%;DO质量浓度降... 通过接种普通活性污泥,以氨氮为进水基质,在连续曝气SBR系统中进行了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与单级自养脱氮效能试验.控制系统DO质量浓度为0.8-1.0 mg.L^-1、温度为30-31℃,经过1 a左右的短程硝化稳定运行期后氮素去除率达到9%;DO质量浓度降至0.3-0.5 mg.L^-1,并将单周期的曝气时间由330 min延长至450 min后,出水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由200 mg.L^-1持续降到5 mg.L^-1以下,获得了自养脱氮效果.TN最高去除率和去除速率分别达到79.8%和0.15 kg.kg^-1.d^-1.系统中污泥形态结构由絮体向颗粒态转变;镜检发现污泥内部分布有深色球状物.经FISH鉴定,污泥内部富集了厌氧氨氧化菌.结果表明:连续曝气短程硝化悬浮系统中可直接富集厌氧氨氧化菌,获得单级自养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菌 序批式反应器 连续曝气 短程硝化 单级自养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