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海北部陆架区第二模态内孤立波观测分析 |
黄必桂
张琪
谭海月
黄晓冬
|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渤、黄、东海7000年以来海岸线和海底沉积物厚度的演变 |
程鹏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
韩续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宋双双
田子晗
付新建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4
|
长江口—东海内陆架悬浮重矿物组成与颗粒特征 |
刘梦佳
黄湘通
连尔刚
胡忠亚
岳伟
王中波
杨守业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5
|
基于潜标观测的南海北部陆架海域内潮时空变化特征 |
尹汉军
谢波涛
张琪
黄必桂
黄晓冬
|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6
|
长江口和东海内陆架黏土矿物与黏土粒级碎屑矿物构成及物源指示意义 |
段昊一
毛居东
程鹏
任啸霖
范德江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南海的盆地群与盆地动力学 |
李三忠
索艳慧
刘鑫
戴黎明
余珊
赵淑娟
马云
王霄飞
程世秀
安慧婷
薛友辰
熊莉娟
曹现志
许立青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04
|
|
|
8
|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
刘忠臣
陈义兰
丁继胜
张卫红
吴永亭
郭发滨
|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7
|
|
|
9
|
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张晋
李安春
万世明
黄杰
卢健
蒋富清
李铁刚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8
|
|
|
10
|
黑潮入侵东海陆架途径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
杨德周
尹宝树
侯一筠
孙松
俞志明
宋金明
许灵静
于非
宋秀贤
于仁成
袁华茂
李新正
袁涌铨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6
|
|
|
11
|
东海陆架EA01孔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变化及其意义 |
熊应乾
刘振夏
杜德文
余华
李双林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7
|
|
|
12
|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速率 |
刘升发
石学法
刘焱光
朱爱美
杨刚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8
|
|
|
13
|
南海西北部陆架区鱼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格局 |
王雪辉
林昭进
杜飞雁
邱永松
孙典荣
王跃中
梁新
黄硕琳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9
|
|
|
14
|
东海大陆架虾类资源量评估 |
卢占晖
薛利建
张龙
徐开达
张亚洲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9
|
|
|
15
|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 |
雷坤
杨作升
郭志刚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8
|
|
|
16
|
近4400年来南海北部陆架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
徐方建
陈世悦
操应长
陈木宏
李安春
肖尚斌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
17
|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洋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的应用与分析 |
刘玉
姜涛
王晓红
段丽杰
李适宇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
18
|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新生代反转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
刘卫红
林畅松
郭泽清
刘景彦
薄冬梅
宋小勇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
19
|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月桂峰组生物地层及古环境 |
姜亮
李保华
钟石兰
肖金凯
张一勇
王建平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5
|
|
|
20
|
东海西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指示 |
王中波
杨守业
张志珣
何起祥
蓝先洪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6
|
|